第一篇:赴江浙考察归来的几点感受
文章标题:赴江浙考察归来的几点感受
感受颇多,现将主要方面归结为以下四点:
一、转变观念从小处做起
这一次到江浙一带考察,最大感受之一就是人家对市场经济的了解,观念的不同。
将我们的观念转变到市场上来十分重要,要将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模式从头脑中彻底打消,适应市场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对于大多
数**人来说,转变观念还要从小处做起,树立“小商品闯大市场”的概念。脚踏实地,从小处做起,瞄准市场,以人为本,凡是有市场的商品,不论大小,我们就要抢在别人前面,去争去闯,以小见大,形成规模。
二、解放思想从领导做起
要转变观念,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解放思想大讨论已经开展了多次,可是仍然没有完全落实在我们的工作上,通过这次考察,我们的感受最深的一点恐怕就是要从领导做起了。
从温州、江阴两市情况看,这一方面最突出。温州一开始搞市场经济,就放手发动大搞私营、民营经济,民营产业在全国都名列前列。江阴市放手发动搞民营化更是轰轰烈烈,鼓励企业家们相互竞争,政府只是引导、发动,对企业不干预,真正做到“你发财、我发展”。
没有领导的思想解放,江阴、温州肯定是发展不起来的,没有解放思想的领导,也决不会有今天江浙一带市场经济的繁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的各级领导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如果领导的思想不解放,固步自封、保守不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将是非常之大的。
三、引资办厂从管理做起
管理是生产力,是深层次、潜在的生产力。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管理是一种艺术。我们现在的各个企业管理状况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差还较远,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在我们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这次考察的各个厂家,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东部企业管理十分到位。每到一个企业,所见的一律是内容精炼的管理条文,井然有序的的生产车间,清洁整齐的厂房和办公楼。按照有关标准开展的现代企业管理,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使人耳目一新。
**引资办[本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网址为-www.xiexiebang.com-未经过xiexiebang.com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厂要从管理做起,再就业特区建设要高起点,特别是管理上一定要高起点,不能低水平、低层次。要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准,加强管理,建立信息网络,注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力争达到科学、严格、高效的要求。
四、强化服务从基础做起
政府对企业的职责就是服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和共识。政府为企业服务涉及很多方面,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做起。
这次外出考察,感受较深的是义乌、宁波、江阴等城市基础建设都相当不错。政府工作十分到位,一方面是放手让企业家发展,壮大个体私营经济。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发达的交通道路设施,灵活多样的通信联络设施,整洁亮丽的城市绿化设施,干净方便的生活设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提供后勤保障。政府做好应该做好的事,保证企业健康有序正常发展。
强化政府的服务工作,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加大投入,以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筑巢引凤,是**区当前面临的最重要工作,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各司其职,搞好服务,全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旱日将**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政府要真正成为服务型的政府,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目前,区委、区政府已确定“工业兴区”的发展战略,依托**再就业特区建设这一**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发展来解决**存在的重大社会矛盾和问题,是摆在全区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向江浙各省市学习,树立产业工业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乡村城镇化的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思路,全面确立市场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以**再就业特区建设为契机和支撑点,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赴江浙考察归来的几点感受》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赴江浙考察归来的几点感受。
第二篇:赴江浙地区考察学习体会
赴江浙地区考察学习体会
□文/中共抚顺县委书记 郑学伟
10月17日至10日23日,省委组织部组织部分县(市)委书记在赴江苏、浙江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听取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农村等,我获益匪浅,受到不少启发。
一、学习考察的简要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县(市)委书记执政能力建设,省委组织部创新培训模式,组织了全省2008年新任县(市)委书记赴江、浙两省考察培训班。培训期间,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唐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县(市)委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使我进一步增强了提高自身能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省委党校孙学敏教授为我们做了《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讲座,使我对什么是战略思维能力、为什么要培养战略思维能力、怎样培养战略思维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在省委组织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下,我们到江苏、浙江两省的部分发达地区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考察学习,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热情接待,并认真引领参观和详细介绍经验。我们实地考察了绍兴县的中国轻纺城、苏州工业园区、常熟市的海虞镇、蒋巷村、张家港沙钢集团、保税区等考察点,并重点围绕如何发展县域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进行了讨论和座谈。通过这期学习培训,我深刻感受到:一是省委高度重视县(市)委书记队伍建设。这次培训省委书记张文岳亲自作了批示;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唐军开班动员讲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平及省委党校副校长戴茂林率队考察,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县(市)委书记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二是培训模式新颖。这次培训,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原则,授课和考察内容紧贴形势需要和基层实际。省委组织部计划周密,行程安排紧凑、考察点选择典型,接待方热情真诚。三是培训工作富有实效。通过领导和教师授课、实地考察、听取经验介绍、兄弟县区之间互相交流,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先进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学习到了兄弟县区先进的工作经验,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发展和先进地区的差异,为进一步理清本地区发展思路和强化本地区发展措施提供了思想动力和先进经验。
二、考察学习的感受
短短一周的时间,我们所走过的地方,看到很多、听到很多,绍兴、常熟、昆山„„虽然每个地区的地理、地貌、资源、历史、文化等诸多情况不
一、形态各异,但深入分析思考,透过不同的外在形态,可见许多相同之处。初步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1、先进地区首先是思想解放的先导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地区之间的差异,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绍兴、苏州、常熟、张家港等地区之所以先进,首先是这些地区敢于冲破思想上的禁锢,明确提出“只要法律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发展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引下,他们率先发展民营经济、兴建工业园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和先机。
2、先进地区具有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性。江苏、浙江各县(市)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上保持了迅猛的势头和强大的后劲,关键是因为他们拥有开阔的眼界,能够敏锐地发现机遇甚至主动地创造机遇,能够动态地、创造性地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难题。张家港市提出建设保税区的时候,遭到了多方面的质疑,认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适逢1992年5月李鹏总理在常熟开会,张家港人请总理来视察,详细汇报了优势和规划,得到了总理的肯定和支持,并为其题字“张家港保税区”,于是才有了今天中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和唯一的区港合一的保税区。
3、先进地区的干部群众充满谋事创业的激情。与考察地区的干部谈话,你能感觉到这些干部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他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能够深刻地理解中央的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他们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有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精神,有一种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屈服的勇气。这些县市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
4、先进地区牢牢地牵住了“招商引资”这个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昆山、常熟等县市都把扩大开放作为兴县强市的根本之策,在招商引资上招招新、招招实,在工业园区建设上大手笔、大气魄,借助外力激发了内部潜力,使经济发展焕发出旺盛的活力。他们以“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跑碎脚皮”的“四皮精神”和“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招大商,引巨资,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三、考察学习的启示
先进一定有先进的道理,落后一定有落后的原因。通过对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与之对比,我们的工作确实相形见绌。我们比先进地区落后的绝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差距,真正的差距是我们的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还存在实实在在的差距。这次考察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总结先进找到了自身的差距所在。我们要认真地对照先进找差距,找出差距修正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一是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抚顺县是以铁矿开采为主的资源县,长期以来靠“矿山吃饭”的发展模式或多或少造成了有些同志存在着小富即安、看摊守业的狭隘意识。我们要继续加大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周边县区或先进县区进行学习考察,使他们亲身感受到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激烈竞争氛围,牢固树立“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战略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努力在挑战中抓机遇,在苦干实干中求发展。
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发展实践表明,招商引资是基础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出路所在。我们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来认识,全力以赴跑资金、引项目。要借鉴先进县市的经验,鲜明地提出“不会招商的干部不是优秀的干部”的理念,组建一支精兵强将专门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工作。要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掌握上级相关政策,用活国家、省、市政策,有效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推动工业园区尽快摆满企业,尽快出形象,出成果。
三是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积极借鉴常熟市建设新农村的经验,以繁荣农村经济为核心,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当前最为关键的是要抓好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和转移输出工作,使更多的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工商业者,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要采取市场化运作加快农村“平改楼”进程,在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加大农民宅基地置换力度,推进合村并屯工作,进而破解工业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难题,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四是强化各项工作落实。学习先进,最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地理地貌、资源禀赋和发展的阶段水平均有所不同,绝不能生搬硬套他们的方式、方法。但一定要把握其精神实质,结合抚顺县实际,善于把上级政策与部门实际结合起来,把外地的先进经验与自身的发展实践结合起来。要围绕全县“一城两区三业”总体发展思路,全面地、系统地、前瞻性地筹划全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事业,制定出整体工作方案,并把总体工作方案分解成各个方面具体工作的措施和办法,研究如何按照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序实现工作目标,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
第三篇:随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收获
随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收获
根据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学习活动安排,2010年10月26日至2010年11月1日随开发区学习考察团到江苏的南京、无锡、苏州、江阴华西村及浙江的杭州等市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大开眼界,收获匪浅。长江三角经济快速发展,所到各市开发区各具特色,有些开发区的产业领跑全国,代表国家这一时期产业国际领先水平。有些市开发区在管理体制、产业布局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华西村这“天下第一村”名副其实。下面从学习考察的几个侧面结合开发区的“十二五”规划略谈感受。
一、所到江浙各市开发区值得借鉴学习的方面
(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是该开发区处于南京市城区,为便于管理,在行政体制管理上,开发区和城区的党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交叉任职,除行政审批外,开发区各项社会事务交由城区管理,开发区只负责招商引资和建设工作,避免承担社会事业而使开发区负重爬行,尤其在行政管理体制上,领导交叉任职使各项工作便于理顺,行政体制不设障碍,也没有障碍,行政顺畅,开发区一心一意做好招商和建设工作。二是该开发区在融资方面,由开发区直属公司上市融资募集资金搞建设。如该开发区高新科技公司于1997年上市,为开发区负责全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任务。该开发区从1992年设立至1997年高科公司上市,仅用5年时间,就打造出自己的上市融资平台,对此该开发区是全力倾注的。
(二)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无锡全力打造世界级开发区,在扩区上动作很大。扩区新增规划200多平方公里,产业定位打造“六个千亿元”产业,十分大气。产业布局为新能源、新材料等,该开发区提出按照国家发展战略首先转型某些产业,有些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导全国、世界潮流,如光伏产业等。
(三)“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大华西村全村人口3.5万人,即在华西村基础上把周边几个村纳入华西村范畴,形成现在的大华西村。村级集体收入可支配2010年计划实现50个亿元,人均劳动分配收入8万元以上。全村村民享受村委公共分配的高福利,仅体检费一项每人每年达到5000元,投资分红不计其数,户户有别墅,户户有存款数百万,家庭小轿车户若干辆,按此标准,该村已经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该村在村级管理和人力引进、使用、留用上,极具独到之处。村级领头人经济发展思路清晰,创新意识强,年年求新、求变,已从村级经济发展到现在的走向国际海运服务业和金融、投资业。
二、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的点滴设想。
(一)产业定位不求全只求大。南京开发区产业定位三~四个,而我们开发区定位力求样样俱全,这样就不够突出主导产业。本人认为,按自治区、南宁市的全区、全市产业规划布局和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在产业定位上设三个即可:一是食品加工和生物制(医)药产业;二是轻纺(含有轻工机械)产业;三是综合类 1
(含家俱)。这样突出重点,前面1~2个产业,具配套容易,配套成本低。在招商上主攻食品加工和医药项目,这些都是开发区的资源优势,很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相关配套产业如包装、物流等相应跟进。目标是做大一个食品医药产业,做强一个轻纺产业,带动综合类产业。“十二五”期间,形成“311”百亿元产业,即:食品加工及医药产业产值3百亿元,轻纺产业产值1百亿元,综合类产业产值1百亿元的发展目标。
(二)尽快完成国企改革和旧城改造任务。这两项工作是开发区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难点,工作量大,难度也大。从目前情况看,改革和改造的费用在加大,成本在增加,因此,晚做不如早做,这样既能加快推进城镇化,提升开发区形象,又能节约成本开支,解决难点问题,使职工享受到开发区改革发展成果,是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十二五”规划前三年必须完成这项改革和改造任务,把中心区职工安置好。
(三)努力打造融资平台。融资平台建设不仅是给企业一些资产、资金,然后以资产、资金抵押,以项目再融资,这是最原始的、最基本的融资手段。但现在国家清理政府性融资平台,对融资平台有严格的制度要求。因此,企业融资平台必须参与投资经营,平台公司要有自己的主要产品,有稳定的主业收入,形成良好的资产和现金流,这些应是开发区重点考虑的。本人认为,要整合现在国有直属公司资产,形成集团公司,管好现有资产,包括农业资本,管委会不再增加注资,只给政策,用3年左右时间包装上市进行融资,形成投资-回报-融资上市的良性循环。
第四篇:赴江浙质监系统考察学习心得报告
赴江浙质监系统考察学习心得报告----市局办公室主任谭宜伟
2010-11-08 08:20:3
4【点击:792】
济宁市质监局办公室主任 谭宜伟
为更好地落实和完成2010年全年工作目标,全面谋划和安排明年各项工作,10月13日至23日,按照市局安排,我随市局张西周局长率领的济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考察团,先后赴江苏、浙江质监系统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考察。考察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江浙沿海城市质监部门发展速度之快、亮点之多、面貌之新、后劲之强,令人惊羡。各地在技术机构改革、项目中心建设、思想意识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超前思维、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忘我奋斗的工作激情和求富求强永不止步的进取意识,值得学习和借鉴。对于这次考察学习,我和考察团同志边考察、边思考、边讨论,普遍感到触动很大、启发很大、收获很大。
一、这次考察对于我的重要启示在于:实现我市质监系统跨越发展,必须提高境界、提高标准、提高速度。
提高发展境界,是这次考察中我和大家思考最多的问题。对于我们干部来讲,境界是眼光、知识、追求、能力的综合反映,境界决定着干部的层次、水准、价值和作为。回顾张局长到济宁工作六年多来的改革历程,每一次大发展,首先得益于干部思想境界的大提升,就像这次考察所到之处,各地质监机构虽然条件各异,发展路径不尽相同,但在推进跨越发展上都展示出很高的境界。江苏常州局通过市级技术机构实行人员装备和市场等资源整合、互补,形成合力,做出了特色。“十一五”期间,全系统项目和设备更新改造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实验室18750平方米,仅国家LED质检中心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40亩,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提高标准,是质监系统跨越发展的要害所在。考察江浙质监系统的发展,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什么样的工作标准,决定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浙江省温州市局通过提高科研能力和标准能力,加强硬件建设,把握住了发展机遇;杭州萧山局通过不断加强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推进技术机构发展。目前已培育争创1个中国世界名牌、22个中国名牌产品,75个浙江省名牌,建立了羽绒制品、钢结构等2个国家质检中心和浙江省电动车、汽车摩托车零部件2个省级中心,设立了3个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分支机构,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提高速度,是质监系统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这次考察的各市县局,都提出了跨越发展的目标要求,并展现出跨越发展的态势。高速度已成为他们推进跨越发展的题中之义。这些市局发展给人的突出感觉是“快”:业务收入增长快,常州局、杭州萧山局三年翻一番,温州局两年翻一番;质监系统变化“快”,江苏省常州局短短几年共取得25个中国名牌产品,170个江苏名牌产品,16个省质量管理奖,230家企业通过了省级计量保证确认,1200家企业通过了市级计量合格确认,102家企业制修订51项国家标准和71项行业标准,8个全国性标准化组织落户常州的好成绩;国家级中心申请建设“快”,温州局以平均一年一个国家级质检中心两个省级中心的推进速度,创造了令人震惊的“温州速度”。湖南湘潭局也在加快国家级实验室建设。高速度的背后,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在这些地方感受不到危机的压抑,相反紧紧抓住了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机遇,呈现出大干快上的发展态势。
二、学习先进是为了更好的改进工作。通过10天学习,我既开阔了视野,又深受感动。江浙质监系统县级技术机构的“专”、“精”、“强”,创新体制求发展,市场运作求发展的理念和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精神是我们质监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相比之下我们应当坚决摒弃因循守旧,小富即满,小富即安、按部就班的陈旧观念,我们应当顺应时代和地方经济发展趋势,依托地方经济发展产业集群优势,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增强质监发展后劲;我们应当不断开拓进取,富而思进,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手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促进我市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把学习考察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是目的和关键。考察一路走来,干事创业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随处可以领略到他们的苦干精神和过硬作风,每到一处,都能深切感受到全国质监“一家人”的浓厚真情,他们的热情和真诚,在“吃、住、行”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真是令我们要好好学习,不断改进。针对办公室工作,结合考察感受,回来后我和同志们专门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创新发展的思路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努力在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和队伍建设上迈出新步伐,以更好地服务于济宁市局跨越发展的大局。
一是要找准定位担当使命,在更高境界上认识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目前是总结“十一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时期,是机遇挑战前所未有、形势复杂前所未有、风险考验前所未有的时期,是全面展开跨越发展新布局的时期,是发展境界持续提升、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时期。对于新时期办公室工作,我感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一是位置越来越重要,办公室作为机关工作运转中枢的重要地位将进一步凸显。二是责任越来越大,如果我们工作好、形象好,就能为质监工作增光添彩;反之就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质监工作,办公室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每个同志肩上的担子都应该是沉甸甸的。
二是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做好新形势下的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任务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基本的途径是创新方法、提升能力。办公室人员要紧紧围绕市局跨越发展大局,自觉适应新形势下市局主要领导方式方法的新变化,努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实效性、主动性和灵活性,大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三是当好表率树立形象,按更高标准抓好新形势下办公室队伍建设。市局办公室的工作必须是一流的,市局办公室的队伍必须是一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必须做到。可以说现在基本做到了,但还要防骄破满,多看不足,力求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到位、更全面,更加重视、更高标准地抓好新形势下的队伍建设。要按照省局“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 的要求和市局张西周局长“高度重视细节”的要求,始终瞄准“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标杆,努力打造一支不负重托、堪当大任的高素质办公室队伍,使办公室真正成为人才聚集的平台、学习锻炼的熔炉,使我们的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五篇:赴江浙考察体会与心得
赴江浙考察体会与心得
石板岩乡党书记范红彬
12月6日至12日,市委、市政府团赴江苏、浙江考察学习当地先进的发展经验和做法。我有幸参加了考察,听取了当地政府及旅游部门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碧云花园、九龙山景区和红星美凯龙、徐工、艾美德箱包等知名企业。在考察中,亲眼目睹了当地旅游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景象,被当地积极融入长三角开发区,进行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大提高的气势所震撼,被当地发展旅游的意识和良好的创业氛围所感染,被发展旅游的大手笔、大气魄和求实创新精神所折服,也深深地感到我乡旅游存在的巨大差距。现将学习考察体会汇报如下:
一、发展旅游业,政府主导、加强管理是前提。江浙等地的成功经验证明,发展旅游业首先要从领导层统一思想认识,确立旅游业作为新型的支柱产业的思路。党委、政府要围绕发展思路,在政策导向、设施建设、市场推介、人才资源建设、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最终形成生机勃勃的旅游发展产业链,促进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同时,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规划布局、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以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一个景区在发展的初始期和攻关阶段尤其如此。
我们要围绕全乡“十二五”规划,用更宽的视野和国际化眼光,1大手笔、大气魄,高起点、前瞻性地抓紧制定全乡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好太行大峡谷内各重点旅游景区的详规编制工作。搞好宏观调控,加强组织领导,监督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综合协调管理职能,动员各部门各行业积极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共同培育和壮大旅游支柱产业。
要规范和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深入开展5A级旅游区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创建活动,培育良好的旅游市场,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体系,规范各类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使旅游管理工作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基础上依法、合理、有序地运行。不断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共同塑造和维护大峡谷良好的旅游形象,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氛围。
二、发展旅游业,解放思想、加大宣传是关键。谋大事、求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要有敢作敢为的勇气。在江浙一带人们的头脑里,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的,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由于他们站位高,理念新,力度大,不论是工业还是景区都已形成了大规模、大产业、大气候。所有考察点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型,这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想成大事就要有干大事的雄心、谋大事的胆识、创大业的勇气、成大业的手笔。
要坚持大手笔、大投入、大产出、大影响、大人流的发展模式,走开放型、联合型、持久型、多赢型之路,采取务实灵活的宣传推介方式,高度、高调宣传,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提升太行大峡谷旅游品牌知名度。要立足宣传效果,精心策划宣传活动,选择有效宣传媒体,政府与企业互动,以大峡谷旅游整体形象推广和旅游产品具体促销相结合,有效选择和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进行连续性集中宣传推介,营造大旅游氛围,提高我区旅游知名度。要积极组织宣传促销活动,广泛传播“太行大峡谷旅游”信息,拓宽宣传太行大峡谷旅游的途径和方式,出版一批介绍太行大峡谷名胜古迹、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的书籍、影像作品,打造一批影视、歌曲、舞蹈等文艺精品。
三、发展旅游业,整合资源、融入文化是手段。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是各地发展旅游产业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共性的经验,联系石板岩实际,如何切实整合旅游资源,把分散的景点变成黄金线路,是破解我乡旅游瓶颈的关键点之一,要下大气力论证好、实施好。但在整合资源的同时,不可忽视抓旅游力量的整合,这同样是外地先进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我乡设立风景区管理局,就是要整合各部门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聚发展旅游业的合力。
我们要紧紧抓住“三阳开泰”这个主题,坚持“自然风格,文化嵌入,景政合一,旅商并举”的原则,深入挖掘太行大峡谷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本地每一个文化和自然资源,捕捉旅游与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打造出一个个旅游文化经典项目,打响大峡谷的文化品
牌,以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到太行大峡谷来游览、投资。通过举办滑翔节、攀崖节、摄影赛、书画节等,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互相渗透,赋予景区“活”的灵魂,努力打造“山水景观、文化峡谷”旅游黄金品牌。
学习先进,要“立足石板岩看石板岩”、“跳出石板岩看石板岩”。所谓“立足石板岩看石板岩”,就是要充分看到石板岩近几年旅游发展取得的显着成就,增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同时更要“跳出石板岩看石板岩”,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审视和谋划石板岩未来旅游业发展。义乌、平湖、昆山等地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全国旅游大市、大县,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财政收入成倍增长,他们的成功做法为我们突破性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我乡在今后旅游发展中,要坚定不移的把旅游业作为全乡支柱产业来培育,把林州人敢想、敢干、敢试、敢闯的精神运用到旅游发展上来,以高昂的斗志,扎实的作风,抓典型、打基础、促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舞活景区这个龙头,打造西南环线发展引擎,创建全国知名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旅游宣传推介,提升太行大峡谷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通过几年努力,真正建立起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实现由旅游大乡向旅游强乡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