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康管理市场分析
健康管理市场分析
一、行业现状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健康产业是个越来越热门的产业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
健康产业是一个散发着青春气息、充满阳光、饱含绿色、孕育生机的蓬勃发展的产业;以其巨大的商机和市场前景吸引着众多的商家和投资者跻身其中,并获得了丰厚的收益。我国的健康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其产业经济方面,包括规模和总容量都在不断扩大。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仅保健产品一项,到2015年的年销售额将由现在的1000多亿元提升到3000亿元。健康产业早已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
二、发展方向
每10年就会有一些配合时代的伟大新产品出现。中国已身处“财富第五波”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是微波炉,80年代是录像机,90年代是电脑和互联网。世界顶尖经济学家预计,到2015年,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就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每年9万亿美元的收益。在20年前美国的健康产业并不存在,但今天,健康产业的收益达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整个汽车产业的收益的一半。从2000年到2010年,健康产业的消费将由2000亿增长至1万亿美元。仅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市场年销售收入就在5000亿元以上。人民网上海7月4日的文章写到:健康产业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有资料显示:未来10年,中国健康产品的消费额将在目前的基础上以几何级增长,将形成全球引人注目的一个兆亿价值的市场。
为了大力倡导实施国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的倡议,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山东齐鲁健康养生网筹建部,在各个社区筹划开设养生保健、健康管理综合服务机构,以倡导“全民健身,科学养生”为宗旨,将“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作为重点工作。
社区健康管理咨询机构主要经营,预包装食品、五谷杂粮、保健食品、健身营养产品、生物护肤化妆品、理疗器械。从事五谷食疗茶道、中医传世养生,自然医学保健以及医健康综合管理的推广咨询服务。
三、健康管理
找项目累了!——做广告怕了!——会议营销过了!——教育营销凉了!——服务营销成本太大了!——体验营销不好过了!——直销魅力没了!——卖产品的日子完了!——卖服务的日子难了!——卖技术的日子到了!——健康管理的黄金时代来了!
什么是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医学、传统医学、预防医学、养生学、心理学、运动学、营养学的理论知识为核心,研究人体健康水平的转化规律,通过专业人员进行健康水平,身心特质诊断评估,开具健康管理方案,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全方位的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为一体的身心健康维护保障体系。
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简单地说三件事:
一、了解客户身体状况(过去、现状、未来);
二、给出综合性、个性化解决方案;
三、提供指导及配套服务。
具体来讲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和公认的健康管理流程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对客户进行全面检测:
(1)传统的医院病理检测。
(2)亚健康检测。
(3)疾病预测
第二步、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健康评估:
除了根据检测结果外,还可用计算机分析系统,根据多项生物指标预测模型为基础,对人的多项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第三步、根据评估结果为客户制定针对性的综合解决方案:
这是健康管理中最关键的部分。它和临床医学的治疗是截然不同的,不仅仅是吃药、打针,更重要的是采用食疗的方法、运动的方法、心理疗法等方案,不仅是治表,更注重治本。第四步、采用专业的手段对客户进行实施指导:
第五步、为客户提供实施方案所需的配套服务:
a、健康产品
b、日常体检检测:
c、导医会诊:
d、疗养协助:
e、医疗保障(医疗疾病保险)
医疗产业的特性:被动性(人们只有患病才去看病)。
医疗产业:应用临床医学解决已患疾患。
健康管理产业特性:主动性(追求健康的人会主动健康投资)。
健康管理产业:应用预防医学及营养学、免疫学等多学科长期维护健康。
两个产业共同构架成健康大产业,一个是关注临时和短期效果,一个注重的是长期健康与终身健康,意义相似却不相近,但商业模式上有共同之处。
医疗产业以医院为核心,实现了专业技术体现、产品整合销售、培植信任度、提供标准化服务的目的。
而健康管理产业,将以先进的健康管理技术实现产业结构与交易平台的建设,并以资讯为后盾,实现产业的崛起。
四:必然趋势
A、从社会方面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中国保险业的飞速发展,一定会带来健康管理的迅速崛起,这是国际上发展的规律,(结合美国健康管理法)。
B、从经济方面分析:国际上公认,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在1500美元之间时。那么,健康管理产业就会迎来发展的高峰。
C、中产阶级的形成,老龄化社会的逐步来临,为健康管理在中国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D、现代文明和发病率的逐年攀生,亚健康人群的大幅增加,全社会医疗及卫生支出越来越大,呼唤着健康管理产业的全面发展,因为,国外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已充分证明,健康管理不仅能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更能够大大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这无论个人、家庭、国家、社会都是最大的福音。
E、传统保健品市场的混乱及激烈竞争,进一步催生了健康管理的发展及兴起。
F、政府的政策导向,及媒体的引导,也为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G、中国一批先知先觉的企业,用他们实际的市场行为,已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已逐步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之路。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一角度来说,健康管理一定会成为中国健康产业之必然趋势。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近几年一定会是中国健康管理之元年!
五:市场运作
A.机构设立:股份制 合作共赢收入等于分红加佣金
B.运营模式:连锁加盟---社区咨询中心---商超专柜---合作伙伴---咨询顾问
C.政策支持:政策导向、媒体引导、卫生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疗养机构 六:抓住机遇
创业 = 机遇 + 市场 + 政策 + 项目
成功 = 才识 + 胆略 + 实干 + 激情
财富 = 合作 + 营销 + 策划 + 管理
您是想做蓝领?白领?还是高级打工的金领?
还是想做未来朝阳产业的企业创始者?
第二篇:食品健康的必要性和市场分析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 淘宝ID:华中秘书网
浅析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必要性和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国对营养健康食品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这与国际健康相关食品的发展,同时与我国广大的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适应。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背景、现状的阐述,并将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与国外关于营养健康食品发展的状况进行借鉴探讨,进而分析探讨发展营养食品的必要性。当前,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亚健康人数不断攀升,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营养健康食品需求,得出对营养食品的市场发展状况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营养健康食品 保健 必要性 市场分析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摆在了生活中明显的位置,“养生”也被人越来越多地提起。中国的传统养生学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食养”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利用食品和药食达到养生目的的专著,从商周至明清时期已有75部之多,近代专著更是不胜枚举,这为我国发展科学现代化保健食品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论与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营养健康食品产业,除了与人们的健康有着直接联系,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国民健康状况已渐渐成为反应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镜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国家,国民健康状况也必然受到高度重视。加强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居民健康意识得到很大的提升,越来越重视消费营养健康食品。同时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亚健康人数不断攀升,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营养健康食品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在对营养保健食品的研究上。
目前,我国对营养健康食品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关于营养健康食品所参考的政策性文件仍然不多。近二十年来,也只有《20世纪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等寥寥无几的文件。直到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国首次提出了“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的说法,国家《食品工业 “十一五”发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 淘宝ID:华中秘书网
展纲要》更明确提出“注重以营养科学为指导,注重保存食物原料固有的营养成分,优化食品中营养素配比,维护和提升加工食品的营养成分,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健康的要求”。最近,中共十七大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而营养产业正是使全民健康的民生产业。近几年,关于营养保健食品的研究论文才如雨后春笋,不断显现。纵使如此,与国外较成熟的营养健康食品研究相比,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显得很稚嫩。因此,对于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相关问题的探讨,显得十分有必要。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背景、现状的阐述,对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与国外关于营养健康食品发展的状况的借鉴探讨,进而分析探讨发展营养食品的必要性,当前,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亚健康人数不断攀升,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营养健康食品需求,得出对营养食品的市场发展状况的研究结果。
2国外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保健食品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区域,这三个地放的人们非常执着于自我保健,人们更愿意也更有能力花钱买健康,消费者关心的不光 “吃饱”和“吃好”,更为关心的是“如何吃,才能健康长寿”。另外,这三个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老年人的医疗、健康和营养方面的支出要明显高于其它人群,并且老年人更关心食物的质量和附加价值。
2.1日本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状况
目前日本的健康食品发展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根据 PYAI的估计,日本市场上有2,000种以上的保健产品,其中有1,500种左右受到日本政府的认证与核准。JHFNFA宣称,这些受到日本政府批准的保健食品,在1997年的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日本健康营养食品协会制定了健康食品的规格,1986年设定 了“认定标志”,并在1990年开始要求在健康食品的标签中标 2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 淘宝ID:华中秘书网
明其食用方法和食用量,经过审核之后,如果其产品符合协会制定的标准,才可以标示协会的认定标志。
日本的营养健康食品与中国同类产品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科技含量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较为严格的政府管制下,日本产品的功能因子明确,健康机理清楚。在国际上日本也是较早研发具有功能因子功能食品的国家,据日本健康营养协会报道,1997年日本就批准了78项具有功能因子的特定保健食品。
2.2美国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状况
美国对于“保健食品”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市场上相关的健康食品有天然健康食品(无添加食品或有机食品)、设计食品(如低脂食品、强化食品)、功能食品(含有健康效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膳食补充品(如维生素、矿物质、草药、活性物质、氨基酸以及其它膳食物质)等,品种繁多,究竟属于哪一类取决于生产商的市场定位及宣传,市场销售总额约2000亿美元。美国采用的制度是企业负责的备案制,它不需要经过FDA审批,只要在上市前通报即可。在标签上标明食品及其成分与健康的关系,要受《膳食补充品与教育法》和《营养标签与教育法NLEA(1990)》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管辖。
根据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季蕴华教授的研究表明,美国功能性食品在1991年~2003年间的年均增长率在10%~20%之间,远高于一般食品的市场增长率。2005年美国功能性食品的销售额为267亿美元。2005年全球功能性食品的销售额达到779亿美元。据美国《营养产业》杂志统计,2007年全球功能性食品销售额为777亿美元。
第三篇:上网行为管理市场分析
上网行为管理市场分析
作为近年来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增长最快的产品,“上网行为管理”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各大企业和厂商都越来越多的关注上网行为管理市场.上网行为管理的巨大金矿吸引了多家厂商的角逐。以北京万任科技公司为首的总舵厂商对上网行为管理的物理特性、功能特性、增值特性和性能指标等都有研究,但是业界并没有形成统一定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选型和应用。
商业智能引领上网行为管理发展方向
在网络愈加发达的今天,很多企业的业务和办公环境都和互联网紧密关联,从海量的用户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将是上网行为管理产品的发展趋势,而上网行为管理产品也将从一个网络设备逐步升级为企业管理助手。
传统上网行为管理都具备日志统计功能,但只是记录用户上网行为的日志数据,并不能从海量数据中进行分析提取,并形成直观可视的量化报告,从而帮助企业分析员工的工作效率、离职风险等。
例如北京万任科技上网行为管理产品的智能数据分析模型能够分析出网络健康指数报告、工作效率指数报告、带宽利用指数报告、行为合规指数报告等,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大量普及,用户对上网行为管理的网页识别率、应用识别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传统的日志统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复杂的需求,上网行为管理急需改变,商业智能关联分析已经成为下一代上网行为管理的新方向。
第四篇:供应链管理系统市场分析
企业之间的竞争正日趋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角逐,SCM(供应链管理)系统也正在企业用户中形成广阔的市场。目前国内SCM建设情况如何?哪些企业正在实践SCM?国内用户在建设SCM系统中存在什么问题?他们如何看待SCM厂商?本期采访了宛西制药、新华制药、长空机械、安徽叉车机械厂、广东美的、江苏春兰、上海烟草集团、雅戈尔集团、四川华西德顿塑料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王府百货集团、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涉及制造、制药、烟草、商业等SCM重点应用行业的30家企业单位的信息主管。
实践者不多,但市场正在启动
调查显示,目前真正建设了完整的SCM系统的企业并不多,只有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等少数企业已经建设或正在尝试。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雅戈尔集团则与中科院合作开发。
但近60的被采访企业如宛西制药、新华制药、长空机械、安徽叉车机械厂、广东美的、江苏春兰、上海烟草集团等都表示对SCM比较感兴趣或正在建设日程上。新华制药信息主管宾深竣的看法颇有代表性,他表示:“SCM系统是加强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升竞争力的支持平台。随着企业ERP的实施,SCM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要考虑。”除此之外,其他被采访企业则表示,由于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SCM需求。
总之,SCM市场在国内仍处于启动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市场竞争趋势已由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竞争,国内制造和流通企业迫切需要运用IT技术实现其生产、库存、日常交易的管理规范化、精确化,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所以,对成本控制和价值创造进行的研究已经推动企业,特别是制造商、运输公司,转向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以便取得盈利的结果并在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中巩固商业关系。SCM系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其中大中型企业成为市场需求主体。尤其是,随着不少企业尝试实施并应用了ERP系统,业务系统必将继续向上、下游扩展,因此SCM必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点方向。
注重整体解决方案
用户在建设SCM系统中会遇到什么难题?40的被采访者表示,如何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长空机械信息主管王军的解释是,由于企业内部一般没有足够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难以自行评断个别解决方案的利弊与适用性。
其次,被采访者表示厂商的专业技术能力、在相关行业的实施经验、队伍的规模(对项目支持的稳定性)等也是考察的重要标准。
期待成熟的SCM产品
目前国内SCM市场大概分成两大阵营,高端大型企业被国外I2、SAP等厂商所占据;中低端企业则是国内SCM厂商的客户群。像联想、华为等大企业采用的都是I2的产品,海尔采用的是SAP的APOSCM产品;而四川华西德顿塑料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引入的是招商迪辰SCM管理系统,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则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
被采访者如何评价市场上的SCM产品?他们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调查显示,大多数被采访者一致表示,国外厂商SCM软件产品成熟、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实施难度大;国内SCM软件产品相对不太完善、功能不太齐全,但却小巧灵活、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另据赛迪顾问统计,我国SCM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的并不多,因而厂商的解决方案真正能使客户的管理流程得到优化的成功案例并不多。SCM软件产品及市场的发展需要继续完善。
随着用户认识的深入,用户对SCM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首先是其涵盖的功能将日益丰富,包括管理供应商、原材料、库存、渠道、价格体系、市场渗透、品牌宣传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次,要充分考虑与企业已有系统的集成整合。也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将SCM与企业已经有的IT系统结合起来,不仅要发挥已有系统的作用,还要使SCM系统顺利运转。
2003年国内SCM(供应链管理)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2003年SCM市场概况
赛迪顾问统计显示,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75亿元,同比2002年第一季度增长11.3%,增幅一般。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82亿元,相对2002年第二季度,同比跌幅达10.6%。其中,高端SCM软件受到“非典”因素影响,第二季度跌幅在20%以上;而低端的物流软件市场日趋成熟、饱和。
总体说来,国内SCM软件的应用环境还不成熟。目前SCM软件的市场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政府及教育等行业没有市场。其行业用户主要集中在制造、流通、能源三个行业。SCM软件市场的主要拉动力是企业针对物流方面所采用的管理模块和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采用的管理软件。
二、未来5年国内SCM软件市场趋势分析
赛迪顾问预测,今后5年里,中国SCM软件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07年将由现在的4.09亿元翻一番,增加到9.54亿元。但增长速度并不均匀,其中2003年增长最快,达到42.5,从2004年起,市场发展逐渐成熟,增长速度也逐年放缓,2005年开始,增长下降到不足10。
大型企业仍将是市场的主体,但大企业市场份额将是先升后降。相反,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在今后五年中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制造、流通、能源在未来几年里仍将是市场的主要部分,占据80以上的份额。
随着供应链从供应推动模式(面向库存)发展到需求拉动模式(面向需求),SCM产品今后将具备4大特点:实时的可视性(横跨整个供应链)、灵活性(供应和来源的选择)、响应性(针对客户需求多变和订交货周期缩短)以及快速的新产品上市(根据市场潮流和新型设计)。
下一代的SCM系统将包括供应链流程管理和事件管理能力。这可以使基于事件的实时信息,在企业内逐步提交到适当的人,进行有效的决策。产品具有更高的可视性和更易于访问的实时信息,执行决策的预见性也将大大提高。
第五篇: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分析
近5年来市场增速首次跌至20%以下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会涉及到电源|稳压器管理,而电源管理市场也直接受到电子整机产品产量的影响。近5年来,在下游电子产品整机产量高速增长的带动下,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从2003到2007年,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25%,然而2007年市场增长率仅为15%,5年首次跌至20%之下,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其市场增长开始明显放缓,赛迪顾问认为,直接的原因就是下游整机产量的增长率相对前几年有所减缓,在中国市场上,随着国际电子产品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趋势的减缓,多种电子产品的产量增长率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下降,甚至部分产品产量有所下滑。产量的降低接造成了对上游芯片需求量的下降。此外,库存因素和电源管理芯片价格下降因素也是影响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主要因素。
产品种类众多,发展趋势多样化
为了应对不同的需求,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种类众多,而且从各种产品的市场份额来看,市场结构显得比较分散,份额最大的LDO也只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其次是DC-DC、Driver和PMU,市场份额均不到15%,其它产品的份额都在10%以下。从市场发展来看,LDO虽然是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上份额最大的产品,但由于参与竞争厂商较多,价格持续下降,因此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而由于手机等便携产品的大量需求,PMU和电池管理芯片成为2007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两个产品。
随着电源管理芯片技术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Fabless芯片设计公司开始涉及该领域,尤其是台湾和中国内地厂商,近年来发展快速,已经在中低端电源管理管理芯片领域取得较大成功,然而这也造成中低端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虽然在中高端产品方面国际领先厂商仍然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中低端领域的产品,新进入厂商已经开始影响到这些国际大厂,在很多中低端产品市场中,往往只能通过价格优势来争取客户。目前,由于价格的影响以及上游芯片生产材料价格的上涨,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到持续压缩。
从产品的发展来看,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多样化,包括同时提供多个不同的供电电压趋势、数字电源管理趋势、产品设计周期缩短趋势、产品面积缩小趋势以及低成本趋势等等,然而最值得一提的仍然是集成化趋势,众所周之,集成化是半导体产品发展的一大趋势,电源管理芯片也不例外,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PMU产品,已经在手机等多种产品中广泛应用,一个PMU可能集成了多个LDO和DC-DC等产品,能够实现多种电源管理管理,是集成化趋势最明显的例子。此外,随着各种芯片产品功能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很多芯片产品内部集成了电源管理功能,这样系统厂商就可以不必在外围搭配相应的电源管理芯片。
然而,集成化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一个PMU往往只能针对某类应用,甚至某个产品,从某个角度来说有些类似ASSP专用标准产品,其扩展应用性不如分离解决方案,而且分离解决方案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最适合的电源管理芯片,可以达到最高的能效,由于分离和集成各有优势,因此,集成化和分离的解决方案将会一直长期存在。
通信、网络和计算机仍然是主要应用领域消费、网络通信和计算机一直是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三大领域依然占据了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近80%的市场份额。从发展速度来看,计算机领域是2007年增长速度最慢的领域,整机产量的下降是直接原因,虽然笔记本电脑依然保持了高增长率,但是,其它产品增长率都有较大程度的放缓,有的产品产量甚至出现下滑。2007年市场最大的亮点在于汽车电子类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取得了超过40%的高增长率,虽然电源管理芯片市场2007年的发展有所减缓,但是在各种汽车电子整机产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该领域的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持续了近年来的高增长率。然而还应该看到的是,用于汽车电子领域的电源管理芯片所占的份额较小,其高速增长无法带动电源管理芯片整体市场的增长。
从未来的应用趋势看,汽车电子领域将是未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但增长速度将会逐渐减缓,其它领域则会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速度,而三大领域中网络通信领域将会随着各种网络应用的不断升级而保持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
竞争格局未变,外资厂商仍是主流目前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品牌构成仍是国外厂商处于领先地位,市场排名前十的企业无一例外全部为外资企业,其中美国厂商优势明显。然而,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在缓慢下降,2007年市场上排名前十位厂商所占的份额在2006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前十名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不足50%,说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而且,随着中国台湾和中国本土厂商在电源管理领域的进一步开拓,这种趋势未来还将继续,而且随着中低端电源管理产品竞争厂商的增加以及产品材料成本的不断增加,产品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这些国际领先厂商未来有可能会放弃部分低端的微利产品业务,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品牌集中度下降的趋势未来几年还将延续。
虽然这些国际厂商在中低端产品方面受到了很大挑战,而且市场品牌集中度也在降低,但是为了应对挑战,2008年以来,国际领先的厂商也在积极调整,例如TI加大电源管理投入,收购爱尔兰电源设计公司,而且重组模拟业务,增加电源管理部门;Fairchild与Zilker Labs合作为通信和计算应用提供负载点数字电源;为了增强电源管理产品的应用实力,英飞凌收购Primarion等。
目前来看,主流厂商在中高端电源管理领域仍然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例如手机用的PMU,往往只能由几家大厂供应,中小厂商主要是Fabless很难有机会切入市场,由于这种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将是长期的,因为未来几年电源管理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很难有所改变。
未来市场发展将继续减缓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基数已经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整机制造也向中国转移趋势的减缓,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很难出现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因此,2008年后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发展速度将会逐渐减缓,而且随着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比重的增长,二者的变化趋势将基本保持一致。赛迪顾问预计中国市场的增长率在未来几年仍然将会高于全球市场的增长率,但二者增长率差距将逐渐缩小。到2012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将达到649.2亿元,未来5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6.3%,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发展将逐渐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