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X县**乡设置党小组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5:5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XX县**乡设置党小组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XX县**乡设置党小组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XX县**乡设置党小组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激发农村党员内动力 增强基层执政保障力

——对XX县**乡设置党小组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乡辖10个村、83个村民小组,人口10199人,党员251人。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社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要求,强化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乡党委创造性地提出“社干部下,党小组上”的党员管理新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此做法已在金溪片区全面推广。

做 法

1、因地制宜设置党小组。**乡83名社干部被取消后,乡党委按照《党章》规定,在10个农村支部中结合到各村党员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了36个党小组。两个村民小组设立1个党小组。党小组长由小组成员民主选举产生,配备1名组长,1至2名副组长。党小组长绝大多数是原来担任过村主要干部的退职党员,或是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或是群众威信高、“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较强的党员。每个小组人数一般保持在5人左右,最多的有13人,最少的有3人。

2、灵活多样安排内容。党小组在服务内容上已替代了社干部的职能,职责被界定为组织、宣传、传递、引导、管理五个方面,工作侧重于服务与管理。主要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学习政策、理论,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向村支部或乡党委反映情况;引导党员在群众中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做好各村民小组范围内的安全稳定工作和社务事务管理工作;发现、培养和推荐优秀人才;监督村干部严格遵守国法政纪和财经制度,为乡、村经济(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建设、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党小组社务管理实行定期公示,“阳光”作业,随时接受村民监督,让村民知情。在内容上即涵盖了原社干部的职责,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两者兼顾,一举两得。

3、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乡坚持以“总分结合”原则贯穿活动的始终,保障了党小组工作正常有序运行。乡党委对各党小组实行统一领导和指导,党委成员经常深入到各小组,实地接触,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状况,运用多种形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帮助党小组解决热难点问题。各农村支部具体抓各自责任内的党小组建设,结合具体情况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关系,适时加以调节和引导。各党小组在支部的统一带动下独立安排和开展工作,处理社务事务,管好用好村民小组集体经费。每名党员坚持经常性和突发性工作结合,深入到农户家中调查研究,直接面对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对群众提出的热点、疑点问题进行答疑,做好关系协调,争议调处和农民维权等工作,及时将搜集到的情况反馈给乡党委政府和支部。通过齐抓共管,党委、支部、党小组、党员个体四个层面的工作拧成了一股合力。

4、考评并举注重激励。乡党委和各村支部加大对党小组的监督管理,将党小组的工作绩效同考核奖励相结合,坚持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多种方式配套。各村党小组的组建和开展活动情况均纳入年终对农村支部的考评考核范畴。每年,乡党委评选5个先进党小组,10名优秀党小组长,10名优秀党员。对每个先进党小组奖现金200元,对优秀党小组长奖现金100元,优秀党员个人奖现金50元。连续3年以上被评为优秀党小组长的,乡党委一次性奖励现金500元。连续3年以上被评为优秀党小组长,可作为村三职干部的后备人选;对工作成绩特别显著的优秀党小组长和表现特别突出的党员,具备干部任职条件的,乡党委积极向县委推荐作为乡镇领导后备干部人选。

成 效

1、无职党员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个别党员责任心事业感不强,甚至对支部有抵触情绪,偏离了党员的行为准则。成立党小组后,党员的“双带”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得到体现,他们把能为家乡人办事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荣耀。一方面他们在致富示范上给群众带了好头,另一方面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十里村8社党员龚举茂带头种生姜,搞玉米制种,养殖生猪,去年一年纯收入2万元。柏桠村3社党员徐全元自家养了8头耕牛,一年收入足足2万元。姚(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俊奇推选为柏桠村4社党小组组长后,经常蹲在田间地头,亲手示范教大家制种。今年该社玉米制种走到了全乡最前面。双柏村是**乡最偏远的村,多年都未通公路,成立党小组后,在党小组集体的倡议下,通过“一事一议”人平集资200元新建社道路。小组成员余安全、余新生主动为外出打工的村民垫支4千元。小组长余仕江在修路的过程中,亲自抬电线杆子,结果把左手扎断负了伤。

2、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长期以来,除“三会一课”外,各支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较少,群众受益面窄量少。成立党小组后,在党小组的带动下,各社掀起了新一轮建设热潮,村民也因此得到了大量实惠。罗紫村5社去年12月成立党小组后,在小组长谢明德的带领下,5社多年垮塌的河堰得到了彻底根治,还进行了有偿转包,获利2千多元。在集体收益分配上难以形成一致意见,部分社员坚持要求平均分配掉。谢明德又耐心地劝说大家:“我们今年收入口袋的有2千元,不能马上分了当‘败家子’,我们何不用它来搞社里的建设,明天搛更多的钱呢!”几句话一说,说到了村民的心坎上。很快,小组的意见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资金投入1公里社道路的建设上,而今群众出入更方便了。罗紫村4社在党小组长唐加惠的撮合下,联系了外地打工青年祝高友返乡创业,投资20多万元在嘉陵江边建起了碎石厂,把嘉陵江边荒废多年的河滩地激活了。社上也因此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还解决了社里8名剩余劳动力。

3、突出问题得到及时化解。长期以来,农村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群众反响较大。成立党小组后,党情民意得到及时传递,农村社会矛盾得以缓和,问题得到处理,邻里变得和谐了。2005年12月,罗紫村张永志和杨秀兰两家发生纠纷,党小组长祝龙贵立即赶过去,问情况、讲法规、明事理,妥善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消除了两家多年积怨,使两家人和好如初。罗紫村4社汤光华,原先是村里出了名的“天棒”,人人见了直想躲。成立党小组后,小组成员轮番做工作,使这位年青人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缺点。现在他在党小组的帮助下建了一个养猪场、一个酒厂,还饲养了数千只鸭子,一年下来收入近5万元。

4、村支部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成立党小组后,党情民意反映渠道被疏通,党员的作用得到了发挥,群众也转而拥护支持村支部,支部有了凝聚力,有了向心力。党小组就如一块磁石,吸住了党员群众的心。静阳村4社成立党小组后,党员唐兴国以前从不关心村支部的事,自从成立党小组,被支部吸收为小组成员后,他经常跑前跑后,忙过没完。“邻居的事,也是我自己的事!自己人咋说两家话。”成立党小组后,象唐兴国这样的党员还真不少。原罗紫村老支书谢明德说:“党小组长不是干部,又不拿什么工资,但做起工作来挺要命。” “以前别人见干部就躲,现在不一样了,见了我这糟老头,大家都喜欢,都想和我说心里话。倒也是,几句玩笑话一说群众的思想就通了,事情也好办多了。”通过党员的不懈努力,许多非党村民也被吸收来了。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罗紫村就吸收了16名非党村民参加支部的各种活动。

启 示

1、成立党小组,让党员参与社务事务管理,填补了“撤组减干”后留下的空白。随着农村体制系列调整,社干部在农业生产中的指挥职能被削弱,丧失了指挥权,取消社干部已成了形势发展的必然。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务管理和农事的组织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成立党小组,让党小组履行社干部职能,接替社干部这根“接力棒”;让无职党员履行社干部职责,充分调动无职党员个体的参与热情,保证了社务事务有人理,有人管,做到管理不中断。通过农民党员的“现身说法”,积极倡导社会新风,支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税费改革、计划生育、低保和农村安全等农村政策,动员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破除封建迷信、美化村容村貌、净化思想空气,在很在程度上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2、成立党小组,党员的活动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互促互帮、一举双赢,党群干群关系更为和谐。部分农民党员思想观念陈旧,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感到茫然而不解。成立党小组,把党员的先进性转变成了党员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无疑为农村党员补上了这一课。通过党员积极参与支部各类活动为民排忧解困,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从中接受了党组织的思想教育,转变了观念,素质得到提高,“双带”能力增强,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同时党小组开展的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项活动和党员自身行为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接受社会层面的检验,让党员员自觉自愿地在支部的领导下为群众服好务,也让群众真真切切看到了党员的先进性之所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党的亲情、党的温暖,转而积极支持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工作,党群干群关系变得水乳相融,和谐共生。

3、成立党小组,乡镇党委、村支部的导向和调控能力得到增强,党的基层政权进一步巩固。农村党支部长期以来重视党员的理论学习,在抓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具有片面性,使基层组织在党员的管理上显得松懈。设立党小组,从无职党员中选出懂政策、有规矩、守纪律、勤干事的人员,选出公道正派、群众拥护的党员进入党小组,乡镇党委和村支部再加以正确引导和适时监督,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管理和过程跟踪督查,实行效绩目标考核,让党小组参与支部自身建设中来,让党员紧扣党建这个重点做工作,使分散的党员朝着正确的方向汇集,全力以赴开展活动,扩大了党支部的影响力,较好地发挥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第二篇:对XX县**乡设置党小组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做法

2、灵活多样安排内容。党小组在服务内容上已替代了社干部的职能,职责被界定为组织、宣传、传递、引导、管理五个方面,工作侧重于服务与管理。主要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学习政策、理论,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向村支部或乡党委反映情况;引导党员在群众中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做好各村民小组范围内的安全稳定工作和社务事务管理工作;发现、培养和推荐优秀人才;监督村干部严格遵守国法政纪和财经制度,为乡、村经济建设、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党小组社务管理实行定期公示,“阳光”作业,随时接受村民监督,让村民知情。在内容上即涵盖了原社干部的职责,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两者兼顾,一举两得。

3、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乡坚持以“总分结合”原则贯穿活动的始终,保障了党小组工作正常有序运行。乡党委对各党小组实行统一领导和指导,党委成员经常深入到各小组,实地接触,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状况,运用多种形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帮助党小组解决热难点问题。各农村支部具体抓各自责任内的党小组建设,结合具体情况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关系,适时加以调节和引导。各党小组在支部的统一带动下独立安排和开展工作,处理社务事务,管好用好村民小组集体经费。每名党员坚持经常性和突发性工作结合,深入到农户家中调查研究,直接面对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对群众提出的热点、疑点问题进行答疑,做好关系协调,争议调处和农民维权等工作,及时将搜集到的情况反馈给乡党委政府和支部。通过齐抓共管,党委、支部、党小组、党员个体四个层面的工作拧成了一股合力。

成效

3、突出问题得到及时化解。长期以来,农村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群众反响较大。成立党小组后,党情民意得到及时传递,农村社会矛盾得以缓和,问题得到处理,邻里变得和谐了。2005年12月,罗紫村张永志和杨秀兰两家发生纠纷,党小组长祝龙贵立即赶过去,问情况、讲法规、明事理,妥善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消除了两家多年积怨,使两家人和好如初。罗紫村4社汤光华,原先是村里出了名的“天棒”,人人见了直想躲。成立党小组后,小组成员轮番做工作,使这位年青人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缺点。现在他在党小组的帮助下建了一个养猪场、一个酒厂,还饲养了数千只鸭子,一年下来收入近5万元。

4、村支部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成立党小组后,党情民意反映渠道被疏通,党员的作用得到了发挥,群众也转而拥护支持村支部,支部有了凝聚力,有了向心力。党小组就如一块磁石,吸住了党员群众的心。静阳村4社成立党小组后,党员唐兴国以前从不关心村支部的事,自从成立党小组,被支部吸收为小组成员后,他经常跑前跑后,忙过没完。“邻居的事,也是我自己的事!自己人咋说两家话。”成立党小组后,象唐兴国这样的党员还真不少。原罗紫村老支书谢明德说:“党小组长不是干部,又不拿什么工资,但做起工作来挺要命。”“以前别人见干部就躲,现在不一样了,见了我这糟老头,大家都喜欢,都想和我说心里话。倒也是,几句玩笑话一说群众的思想就通了,事情也好办多了。”通过党员的不懈努力,许多非党村民也被吸收来了。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罗紫村就吸收了16名非党村民参加支部的各种活动。

启示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1、成立党小组,让党员参与社务事务管理,填补了“撤组减干”后留下的空白。随着农村体制系列调整,社干部在农业生产中的指挥职能被削弱,丧失了指挥权,取消社干部已成了形势发展的必然。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务管理和农事的组织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成立党小组,让党小组履行社干部职能,接替社干部这根“接力棒”;让无职党员履行社干部职责,充分调动无职党员个体的参与热情,保证了社务事务有人理,有人管,做到管理不中断。通过农民党员的“现身说法”,积极倡导社会新风,支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税费改革、计划生育、低保和农村安全等农村政策,动员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破除封建迷信、美化村容村貌、净化思想空气,在很在程度上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2、成立党小组,党员的活动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互促互帮、一举双赢,党群干群关系更为和谐。部分农民党员思想观念陈旧,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感到茫然而不解。成立党小组,把党员的先进性转变成了党员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无疑为农村党员补上了这一课。通过党员积极参与支部各类活动为民排忧解困,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从中接受了党组织的思想教育,转变了观念,素质得到提高,“双带”能力增强,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同时党小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党员自身行为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接受社会层面的检验,让党员员自觉自愿地在支部的领导下为群众服好务,也让群众真真切切看到了党员的先进性之所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党的亲情、党的温暖,转而积极支持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工作,党群干群关系变得水乳相融,和谐共生。

3、成立党小组,乡镇党委、村支部的导向和调控能力得到增强,党的基层政权进一步巩固。农村党支部长期以来重视党员的理论学习,在抓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具有片面性,使基层组织在党员的管理上显得松懈。设立党小组,从无职党员中选出懂政策、有规矩、守纪律、勤干事的人员,选出公道正派、群众拥护的党员进入党小组,乡镇党委和村支部再加以正确引导和适时监督,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管理和过程跟踪督查,实行效绩目标考核,让党小组参与支部自身建设中来,让党员紧扣党建这个重点做工作,使分散的党员朝着正确的方向汇集,全力以赴开展活动,扩大了党支部的影响力,较好地发挥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第三篇:对*乡党员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乡党员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乡共21个村,耕地31125亩,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乡村两级总债务2638.08万元,在城郊7个乡中属经济欠发达的乡。人口总数28027人,其中党员1086人,占总人口的3.87%。按照我们设置的先进性评价指标测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党员 667名,占党员总数的6l%,这说明**乡党员的主流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对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仍存在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党员意识淡薄。部分农村党员缺乏“我是一名党员”的荣誉感和自我认同感,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于做群众的“尾巴”。少数党员在党不爱党,稍不如意就在群众中发泄对党组织的不满,村里“打横脑”的往往是这部分人,如伍家坪村党员彭某,认为自己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组织上没有相应地安排照顾,一直对党不满,怂恿资助并多次参加越战军人游行上访。二是理想信仰动摇。共产党人应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少数党员却热衷于封建迷信那一套。有的长期从事迷信职业,利用迷信活动骗取群众钱财。如大观庙村主任汪某、李白溪村原治保主任苏某,在**乡和东江乡等地做道士,年收入近万元。有的党员干部带头搞迷信活动,利用迷信活动聚敛钱财。大观庙村支部书记,在今年年初为其.已死十多年的母亲做80岁“阴寿”大摆酒筵,请柬还发到了乡党委政府领导手中,有些不知情的乡级领导居然捎上了“人情”。还有相当数量的党员,由于对先富起来的人和目前出现的贫富差距缺乏正确理解,对党内腐败现象以偏概全,对共产主义前途产生了怀疑,认为几十年革命白干了。台家铺村有名党员对收税人员公然提出:“党票要不要,你吓我不倒,共产党也只那么大个搞头。”三是创新精神欠缺。目前乡村在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水患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村级民间债务问题、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看困难多,看潜力少;两眼向上的多,自己动脑的少,致使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小井港村一条村道坑坑洼洼,菜农凌晨三、四点钟去卖菜,经常翻车泼菜,菜农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我们在走访时,很多群众表示只要有人牵头修路,大家都愿意出钱出力,可就是没有一个村干部、党员出来牵头。如民间债务结零的问题,一些村不能很好地开动脑筋,盘活湖荒甩亩等集体资源,债务结零工作缺乏力度,全乡21个村,村村欠债,最多的达284.02万元,民间债务结零进程受阻。四是致富能力不强。我们在调查走访和问卷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党员仍停留于种稻吃饭、养猪过年的小农经济模式。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党员致富能力和群众差不多或不如群众的答卷占56%。我们先后对毛坪里、台家铺、玉带桥村的大户进行了分析,这三个村分别有大户9户、13户、8户,而其中党员大户却只有2户、1户和0户,农民党员致富能力不强由此可见一斑。另据该乡党委掌握的情况,党员家庭人均纯收人为 1700多元,比全乡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五是个人利益至上。少数农村党员只讲个人利益,不讲党员义务,甚至参加党的会议、过组织生活都伸手要钱。就连这次全乡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也有少部分党员以家庭农业生产离不开等各种原因不参加大会。即使参加了会的党员,不少人吃了中饭就走人,下午开会只剩下村干部和少数党员。近几年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降低并最终取消了卸职村干部的补贴,个别卸任党员干部竟以此为由,拒交税款。如李白溪村原治保主任李某,卸职后要求村里按乡里文件每年给他720元补贴(当时其他卸职村干部都只有300元),因要求得不到满足,4年来没交过一分钱的税费,累计欠税费近5000元。还有个别党员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给农业结构调整出难题。如大观庙村引进了一个老板在外洲集中连片栽种欧美杨,既符合“五个百万亩31程要求,又可偿还村级民间债务。该村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多次研究,决定给原来在外洲栽了树的农户每棵补偿2元,不少群众已自觉按要求砍了树,而该村一名党员却提出要按每棵50元的标准补偿,并多次煽动群众上访,致使该项目至今无法实施;并且,在村级债务结零过程中,民间借款的高息都已停止,而这名党员仍强行要村里支付5分的高息,并以此为由拒交税费。据统计,全乡党员农户累计欠税费合计44万元,户平近500元。2002年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大为减轻,党员农户仍欠税费7.6万元,占全乡欠税费总额的10.13%;涉及党员126名,占党员总数的14.05%。六是宗族势力抬头。少数农村党员特别是卸职党员,热衷于立祠堂、修族谱,甚至充当牵头人、组织者,该乡孙姓、徐姓、戴姓、罗姓家族均由党员任族长。宗族势力的强大干扰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无论发展党员,还是组建班子,都必须讲姓氏平衡,否则,就会有扯不完的皮。每逢换届选举之日,常常是宗族势力活动之时。毛坪里村原任支书郭玉明工作一直不错,是乡党委推荐续任的支书人选。个别戴姓党员对郭不满,私下邀戴姓党员都不投郭的票。由于39名党员中戴姓党员占22名,致使郭玉明落选。岩桅子村党员魏某因不合理要求被村会计拒绝后,当即扬言:“你神得很,下次你选上了,我算你狠。”由于魏姓在党员中是大姓,结果换届时,这名会计果真没有被选进支委。该乡大观庙、蓼子坪村支两委,基本上是家族班子。七是法纪观念较差。少数党员无视党纪国法,有的侵占集体资产,有的贪污公款、偷税漏税、偷盗财物,有的打牌赌博、煽动群众上访,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如岩桅子村一名党员任村治保主任、民兵营长期间,偷盗本村群众耕牛一头,被判刑。芦山村一名党员多次偷菜,多次被菜农捉住,这名党员还模仿村主任的笔迹签条子,在村里冲减自己的债务。伍家坪村一名党员任村主任、出纳期间,贪污1.6万元。玉带桥村原任支书成某十年没有交过一分钱的农业税和村提留,在6年时间内,侵占集体资金1.7万元。此外,**乡还开有大小茶馆300

多家,每天参与打牌的人员少则近千人次,多则大几千人。不仅党员参与其中,而且有些茶馆就是党员干部开的。部分农村党员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民中的形象。这些年,该乡要求入党的人数呈下降趋势,新发展的党员不少是经过组织“暗示”或承诺,才写入党申请书。特别是个别劣迹党员长期留在党内,不仅为群众所不齿,就连一些正直的党员也因此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调查所到之处,不少共产党员急切的呼吁:“我们党早该整整了!”病因:

一、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整体素质下滑。一是年龄老化。**乡897名农村党员中,46岁至59岁的党员437名,60岁以上的党员239名,46岁以上的老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三。二是文化偏低。农民党员中,小学文化党员364名,文盲、半文盲党员27名,这部分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 43.8%。三是技能偏低。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和二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分别为289名和89名,两者合计仅占党员总数的42%。四是新时期入党的党员比例偏低。1992年l0月后入党的229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5.53%。就农村党员的现有结构而言,要担当领导现代化农业、带领农民建设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60不当家,70不理事,生活靠儿女”的老党员比重过大,带领群众致富是有心无力,这也妨碍了先进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党不管党现象突出,导致党的组织涣散。集中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不健全。该乡的村支部,多则五、六十名党员,少则二、三十名党员,但大部分村党支部没有设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常常是“大锅煮”,不少党员多年轮不到发言的机会。去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水电站等乡直站所至今未建立支部。二是活动开展不经常。“三会一课”制度基本荒废,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很少组织。由于长期不活动,党员意识明显淡化,党员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批评帮助。三是党员管理不严格。对那些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义务,不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的党员,党组织批评教育少,给予组织和纪律处分的更是少之又少。对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手段滞后,大部分党员外出后便杳无音讯,该乡99名外出务工党员,能和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仅5名。组织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在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关系转移、犯错误党员的处置上问题不少。大观庙村支书对支部有几名预备党员到现在还未弄清楚,该村还有1994年入党的预备党员。乡中学一名教师,因工作调动未及时接转组织关系,糊里糊涂脱离了党的组织。岩桅子村那位因偷牛被判刑的民兵营长,早已刑满释放,至今还没有开除出党,以致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偷牛党员”的话柄,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

三、学习教育抓得不实,导致党员思想混乱。调查发现,不少党支部除组织党员参加乡党委组织的党员冬春训外,自己基本上不组织党员学习。即使遇到“三讲”、“四个观念”、“三个代表”教育等大的学教活动,有些支部也仅仅找些理论文章、上级文件学一学就算了事,很少结合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再加上农民党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学虽学了,但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解决具体问题。由于学习缺乏深度,有的农村党员对党在农村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对WTO对农业的挑战,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三个代表”的实际内涵等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辨不清方向,为人民服务被看成“唱高调”,党员联户带创被看作“搞形式”,带头搞结构调整被看作是“充豪佬”,以至有些党员在某些场合不敢亮出党员的身份。当前,农村中部分部队退伍的党员(特别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党员)和卸职村干部中的党员怪话连篇、与党离心,也与放松学习不无关系。

四、约束监督机制不强,导致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很多村没有建立党员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导致了村支两委干部权力过于集中。无职党员和村民缺少相应的渠道和途径对其实施有效监督。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为某些人留下了可趁之机。对基层党员干部出现的问题,少数党组织总认为农村工作矛盾多、困难大,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或者单纯以完成上交提留论英雄,对所谓“枝节问题”不严肃批评教育,不认真调查处置,以致养痈遗患。再加上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小毛病逐渐演化成了大问题。

五、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一是权益得不到保障。基层工作难免要得罪人,个别村民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是想方设法报复村干部。就在最近,毛坪里村支书谢纷利家里培育的可栽10多亩地的苦瓜秧,被别人蓄意用农药打死,间接损失近万元。岩桅子村支书魏建军养的一塘鱼苗,可卖几千元钱,也曾被别人放药毒死。对这类案件,公安部门不能及时查处,伤了村干部的心,毛坪里村年仅30出头的谢支书已经打起了退堂鼓。二是待遇得不到落实。按**区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的规定,村组干部工资村平为2.4万元。但该乡去年未完成税收任务,村组干部以及乡干部的工资全部被**区财政局抵扣了税款。去年春节前,乡里仅给各村发了2000元“意思”了一下,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士气和稳定。在职干部两手空空,卸职干部的补贴更是没有着落,他们总觉得组织上对他们不公,对此颇有怨言。全乡在职村组干部和卸职村组干部分别有党员165名和473名,共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1%,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受挫,势必对农村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三是欠款得不到偿还。据统计,**乡21个村共向党员借款252.1万元,涉及党员370名,占党员总数的41.9%,借钱最多者高达83000元。由于现在各村都是“空壳村”,欠

第四篇:对*乡党员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共21个村,耕地31125亩,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乡村两级总债务2638.08万元,在城郊7个乡中属经济欠发达的乡。人口总数28027人,其中党员1086人,占总人口的3.87%。按照我们设置的先进性评价指标测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党员667名,占党员总数的6l%,这说明**乡党员的主流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对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仍存在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党员意识淡保部分农村党员缺乏“我是一名党员”的荣誉感和自我认同感,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于做群众的“尾巴”。少数党员在党不爱党,稍不如意就在群众中发泄对党组织的不满,村里“打横脑”的往往是这部分人,如伍家坪村党员彭某,认为自己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组织上没有相应地安排照顾,一直对党不满,怂恿资助并多次参加越战军人~上访。二是理想信仰动遥共产党人应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少数党员却热衷于封建迷信那一套。有的长期从事迷信职业,利用迷信活动骗取群众钱财。如大观庙村主任汪某、李白溪村原治保主任苏某,在**乡和东江乡等地做道士,年收入近万元。有的党员干部带头搞迷信活动,利用迷信活动聚敛钱财。大观庙村支部书记,在今年年初为其.已死十多年的母亲做80岁“阴寿”大摆酒筵,请柬还发到了乡党委政府领导手中,有些不知情的乡级领导居然捎上了“人情”。还有相当数量的党员,由于对先富起来的人和目前出现的贫富差距缺乏正确理解,对党内~现象以偏概全,对共产主义前途产生了怀疑,认为几十年革命白干了。台家铺村有名党员对收税人员公然提出:“党票要不要,你吓我不倒,共产党也只那么大个搞头。”三是创新精神欠缺。目前乡村在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水患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村级民间债务问题、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看困难多,看潜力少;两眼向上的多,自己动脑的少,致使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小井港村一条村道坑坑洼洼,菜农凌晨三、四点钟去卖菜,经常翻车泼菜,菜农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我们在走访时,很多群众表示只要有人牵头修路,大家都愿意出钱出力,可就是没有一个村干部、党员出来牵头。如民间债务结零的问题,一些村不能很好地开动脑筋,盘活湖荒甩亩等集体资源,债务结零工作缺乏力度,全乡21个村,村村欠债,最多的达284.02万元,民间债务结零进程受阻。四是致富能力不强。我们在调查走访和问卷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党员仍停留于种稻吃饭、养猪过年的小农经济模式。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党员致富能力和群众差不多或不如群众的答卷占56%。我们先后对毛坪里、台家铺、玉带桥村的大户进行了分析,这三个村分别有大户9户、13户、8户,而其中党员大户却只有2户、1户和0户,农民党员致富能力不强由此可见一斑。另据该乡党委掌握的情况,党员家庭人均纯收人为1700多元,比全乡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五是个人利益至上。少数农村党员只讲个人利益,不讲党员义务,甚至参加党的会议、过组织生活都伸手要钱。就连这次全乡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也有少部分党员以家庭农业生产离不开等各种原因不参加大会。即使参加了会的党员,不少人吃了中饭就走人,下午开会只剩下村干部和少数党员。近几年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降低并最终取消了卸职村干部的补贴,个别卸任党员干部竟以此为由,拒交税款。如李白溪村原治保主任李某,卸职后要求村里按乡里文件每年给他720元补贴(当时其他卸职村干部都只有300元),因要求得不到满足,4年来没交过一分钱的税费,累计欠税费近5000元。还有个别党员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给农业结构调整出难题。如大观庙村引进了一个老板在外洲集中连片栽种欧美杨,既符合“五个百万亩”31程要求,又可偿还村级民间债务。该村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多次研究,决定给原来在外洲栽了树的农户每棵补偿2元,不少群众已自觉按要求砍了树,而该村一名党员却提出要按每棵50元的标准补偿,并多次煽动群众上访,致使该项目至今无法实施;并且,在村级债务结零过程中,民间借款的高息都已停止,而这名党员仍强行要村里支付5分的高息,并以此为由拒交税费。据统计,全乡党员农户累计欠税费合计44万元,户平近500元。2002年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大为减轻,党员农户仍欠税费7.6万元,占全乡欠税费总额的10.13%;涉及党员126名,占党员总数的14.05%。六是宗族势力抬头。少数农村党员特别是卸职党员,热衷于立祠堂、修族谱,甚至充当牵头人、组织者,该乡孙姓、徐姓、戴姓、罗姓家族均由党员任族长。宗族势力的强大干扰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无论发展党员,还是组建班子,都必须讲姓氏平衡,否则,就会有扯不完的皮。每逢换届选举之日,常常是宗族势力活动之时。毛坪里村原任支书郭玉明工作一直不错,是乡党委推荐续任的支书人眩个别戴姓党员对郭不满,私下邀戴姓党员都不投郭的票。由于39名党员中戴姓党员占22名,致使郭玉明落眩岩桅子村党员魏某因不合理要求被村会计拒绝后,当即扬言:“你神得很,下次你选上了,我算你狠。”由于魏姓在党员中是大姓,结果换届时,这名会计果真没有被选进支委。该乡大观庙、蓼子坪村支两委,基本上是家族班子。七是法纪观念较差。少数党员无视党纪国法,有的侵占集体资产,有的贪污公款、偷税漏税、偷盗财物,有的打牌赌博、煽动群众上访,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如岩桅子村一名党员任村治保主任、民兵营长期间,偷盗本村群众耕牛一头,被判刑。芦山村一名党员多次偷菜,多次被菜农捉住,这名党员还模仿村主任的笔迹签条子,在村里冲减自己的债务。伍家坪村一名党员任村主任、出纳期间,贪污1.6万元。玉带桥村原任支书成某十年没有交过一分钱的农业税和村提留,在6年时间内,侵占集体资金1.7万元。此外,**乡还开有大小茶馆300多家,每天参与打牌的人员少则近千人次,多则大几千人。不仅党员参与其中,而且有些茶馆就是党员干部开的。

部分农村党员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民中的形象。这些年,该乡要求入党的人数呈下降趋势,新发展的党员不少是经过组织“暗示”或承诺,才写入党申请书。特

别是个别劣迹党员长期留在党内,不仅为群众所不齿,就连一些正直的党员也因此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调查所到之处,不少共产党员急切的呼吁:“我们党早该整整了!”

病因:

一、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整体素质下滑。一是年龄老化。**乡897名农村党员中,46岁至59岁的党员437名,60岁以上的党员239名,46岁以上的老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三。二是文化偏低。农民党员中,小学文化党员364名,文盲、半文盲党员27名,这部分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43.8%。三是技能偏低。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和二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分别为289名和89名,两者合计仅占党员总数的42%。四是新时期入党的党员比例偏低。1992年l0月后入党的229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5.53%。就农村党员的现有结构而言,要担当领导现代化农业、带领农民建设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60不当家,70不理事,生活靠儿女”的老党员比重过大,带领群众致富是有心无力,这也妨碍了先进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党不管党现象突出,导致党的组织涣散。集中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不健全。该乡的村支部,多则五、六十名党员,少则二、三十名党员,但大部分村党支部没有设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常常是“大锅煮”,不少党员多年轮不到发言的机会。去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水电站等乡直站所至今未建立支部。二是活动开展不经常。“三会一课”制度基本荒废,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很少组织。由于长期不活动,党员意识明显淡化,党员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批评帮助。三是党员管理不严格。对那些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义务,不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的党员,党组织批评教育少,给予组织和纪律处分的更是少之又少。对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手段滞后,大部分党员外出后便杳无音讯,该乡99名外出务工党员,能和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仅5名。组织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在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关系转移、犯错误党员的处置上问题不少。大观庙村支书对支部有几名预备党员到现在还未弄清楚,该村还有1994年入党的预备党员。乡中学一名教师,因工作调动未及时接转组织关系,糊里糊涂脱离了党的组织。岩桅子村那位因偷牛被判刑的民兵营长,早已刑满释放,至今还没有开除出党,以致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偷牛党员”的话柄,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

三、学习教育抓得不实,导致党员思想混乱。调查发现,不少党支部除组织党员参加乡党委组织的党员冬春训外,自己基本上不组织党员学习。即使遇到“三讲”、“四个观念”、“三个代表”教育等大的学教活动,有些支部也仅仅找些理论文章、上级文件学一学就算了事,很少结合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再加上农民党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学虽学了,但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解决具体问题。由于学习缺乏深度,有的农村党员对党在农村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对WTO对农业的挑战,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三个代表”的实际内涵等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辨不清方向,为人民服务被看成“唱高调”,党员联户带创被看作“搞形式”,带头搞结构调整被看作是“充豪佬”,以至有些党员在某些场合不敢亮出党员的身份。当前,农村中部分部队退伍的党员(特别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党员)和卸职村干部中的党员怪话连篇、与党离心,也与放松学习不无关系。

四、约束监督机制不强,导致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很多村没有建立党员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导致了村支两委干部权力过于集中。无职党员和村民缺少相应的渠道和途径对其实施有效监督。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为某些人留下了可趁之机。对基层党员干部出现的问题,少数党组织总认为农村工作矛盾多、困难大,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或者单纯以完成上交提留论英雄,对所谓“枝节问题”不严肃批评教育,不认真调查处置,以致养痈遗患。再加上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小毛病逐渐演化成了大问题。

五、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一是权益得不到保障。基层工作难免要得罪人,个别村民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是想方设法报复村干部。就在最近,毛坪里村支书谢纷利家里培育的可栽10多亩地的苦瓜秧,被别人蓄意用农药打死,间接损失近万元。岩桅子村支书魏建军养的一塘鱼苗,可卖几千元钱,也曾被别人放药毒死。对这类案件,公安部门不能及时查处,伤了村干部的心,毛坪里村年仅30出头的谢支书已经打起了退堂鼓。二是待遇得不到落实。按**区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的规定,村组干部工资村平为2.4万元。但该乡去年未完成税收任务,村组干部以及乡干部的工资全部被**区财政局抵扣了税款。去年春节前,乡里仅给各村发了2000元“意思”了一下,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士气和稳定。在职干部两手空空,卸职干部的补贴更是没有着落,他们总觉得组织上对他们不公,对此颇有怨言。全乡在职村组干部和卸职村组干部分别有党员165名和473名,共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1%,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受挫,势必对农村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三是欠款得不到偿还。据统计,**乡21个村共向党员借款252.1万元,涉及党员370名,占党员总数的41.9%,借钱最多者高达83000元。由于现在各村都是“空壳村”,欠款根本无法用现金偿还。这些党员既出力,又出钱,还要挨家人的抱怨,觉得得不偿失,常常牢骚满腹,工作消沉。

对策:

一、必须敞开党员队伍流出通道。这些年来,我们党“出”的口子一直收得很紧,有些徒有其名的党员长期滞留党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主张将“出”的口子完全敞开。究竟怎么敞,可以考虑以下办法:

1、进行农村党员的重新登记,让那些与党失去感情、不愿重新登记的党员自行离党;

2、加大对党内~分子和违纪分子的查处力度,将那些败坏党的声誉的党员清除出党;

3、严格执行《党章》中“自行脱党”条款,对那些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党员作除名处理。在“吐故

”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党章》所规定的组织处理程序运作。尤其是党员重新登记,工作要做细做实,必须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必须充分尊重党员自己的选择权,必须同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补交税费等)结合起来。对已登记的党员还应重温入党誓词,重新“约法三章”,将登记的过程变成党员受教育的过程。我们相信,党员出口一旦完全敞开,在党的自然感到光荣,党外的肯定充满羡慕,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凝聚力必将大幅提升。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将减法做成加法。

二、必须优化党员队伍内部结构。在**乡,穷党员多,老党员多,半文盲党员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变这“三多”,不能靠“一棍赶”,只能靠自我提高和新鲜血液的补充。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吸纳有致富能力的农民入党。在我党的发展历史上,党员发展标准一直是动态的,战争年代讲的是流血牺牲,土改时期讲的是苦大仇深,文化革命讲的是阶级成份,现在建设富裕型小康,当然要瞄向富裕型农民。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注重在村组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做法,主动与先富起来并能帮助群众致富的农业生产“大户”交朋友,引导他们积极向组织靠拢。这些大户一般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当然,也要把住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关,不能让那些“为富不仁”或钱的来路不明者混入党内。另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吸纳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入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农业呼唤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有文化的青年农民,一般思路开阔,较少保守思想,敢于并且有能力接受新生事物。只要他们安心农业、农村,乐意服务农民,就要积极吸纳他们入党。他们的加盟,不仅能有效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还能为农村党组织带来新的气息、新的活力。

三、必须抓好战斗堡垒的建设。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党员行不行,就看带头人。村党支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状况,对当地发展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首先,带头人要选准。现阶段支部书记人选,除了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要求,还要有经济状况的要求,应尽量选拔富裕型党员担任农村党组织负责人。通常情况下,富裕与否是衡量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让先富起来,并且自身物质要求基本满足的人当干部,不仅带领大家致富的点子相对较多,而且可能因更多地看重“社会名声”,而更能自觉地为群众服务,这也符合行为科学的基本规律。假如让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党员担任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群众对其经济诚信度和工作能力反而不放心。其次,班子要配精。村支两委成员应尽量在群众口碑好的富裕型党员中挑眩组成人员力求少而精,大力提倡村支两委交叉任职、村干部兼任组长或分片包组。第三,村干部要管好。对村干部可以参照乡镇干部的管理办法,在工作上,实行目标管理,并定期督导、检查、考评;在任用上,推行竞争上岗的办法,激发队伍的活力,还可以考虑以乡或县(区、市)为单位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并实行交流任职锻炼。在待遇上,要设法落实村干部工资,鼓励村干部多方筹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购买商业保险,逐步实现村干部的“准职业化”。

四、必须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平台。活动出活力。没有活动,群众难以感觉到党员的存在,党员难以感觉到与非党群众的区别,党组织会显得死气沉沉。农村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开展以“我为党徽添光彩”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并不断地赋予这项老活动以新的内容。譬如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我们可以将那些未被群众认识的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先交党员农户探索示范,然后逐步推广;在为村民办实事方面,可以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修筑村内各种公共设施;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方面,可以由党员牵头组织流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此外,还要继续开展“联户带创”等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要通过这些活动载体,展示党员风采,扩大党的影响,重塑党的为民形象,吸引更多群众投身到建设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中来。

五、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要使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应当走“制度保先”的道路。在党内,要继续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严格、科学、高效的党内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凡属乡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农业结构调整、公益事业、社会治安、财务管理和党的建设等涉及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都应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议决,充分听取全体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意见,使每项决策最大限度地贴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继续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小组。根据党员多少,每村设3—5个党小组,经常召开党小组生活会,党员村干部参加,确保生活会质量。通过党小组生活会开展交心通气、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清扫党员思想上政治上的灰尘,将各种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乡村党组织要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在班子建设、党员发展、党员转正、党员异动、党员处理、党员培训等方面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针对当前农村流动党员急增的新情况,要建立好流动党员台帐,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模式,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流动党小组或党支部,对分散的流动党员要实行定期向所在支部汇报思想制度,不让任何党员脱离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在党外,要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凡属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其决策理由、决策依据、决策过程、决策结果都要如实告知群众;对于村组干部的家庭经济状况、犯错误党员的处理结果、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等敏感问题,要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并推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1—2次群众大会,对本组党员遵纪守法、发展经济、联户带创、上交税费、计划生育等方面情况进行评议,使群众评议党员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第五篇:对乡镇职能定位和机构设置的调查与思考

对乡镇职能定位和机构设置的调查与思考

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的乡镇政府,肩负着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因此,乡镇职能的定位、机构的设臵将直接关系到乡镇政府功能的发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当前乡镇政权及其所属机构运行情况究竟如何?基层干部对省政府确定的乡镇五项职能怎样认识?对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有何期待?最近,我们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会同县人事、财政、农办等部门组成三个调研组分赴南江镇等9个不同类型的乡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并从中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乡镇职能运行现状

(一)机构设臵情况

1、乡镇机关综合办事机构的设臵。2001年至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后,为便于职责分工和县乡工作衔接,全县每个乡镇平均设臵了5个综合办事机构,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群众工作办公室、财政所。

2、乡镇事业单位的设臵。乡镇管理的事业单位:全县48个乡镇均设有农业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站,有35个乡镇设立了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站。被调查的9个乡镇中双桂乡、流坝乡无计生服务站,而是就近纳入其相邻乡镇计生服务站的服务范围。县级主管部门管理的事业单位:48个乡镇均设有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按区域设臵国土资源管理站13个,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12个(不含教育、卫生部门)。

(二)职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乡镇在落实政策、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维护稳定、提供便民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促进发展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则不平衡,发展好一点的大多是公路沿线乡镇,原片区工委所 在地乡镇及有发展项目的乡镇。而边远乡镇、小乡及无项目支撑的乡镇则相对较差。不少乡镇领导认为,促进发展、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仍然是众多乡镇职能转变的难点,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服务体系将是乡镇机构改革的必破之题。当前,乡镇职能运行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政府促进发展的能力滞后。当前,乡镇工作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即:乡镇职能定位、机构设臵、服务体系建设与乡镇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乡镇财政困难、债务沉重与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的统筹协调能力与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与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因而制约了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一些乡镇政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观决策、大包大揽、行政推动、项目依赖等问题,而对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提供技术服务、建立流通渠道等方式运用不够。同时,不少基层群众反映,农民最需要的是政府组织抓好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经济上要更多地尊重农民的意愿。

2、事业单位服务功能堪忧。除林业、畜牧、计生、合作医疗服务站因有相对独立的业务运行正常外,其他如农业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职能作用普遍发挥较差,综合性事业单位貌合神离,整体服务功能不强。早在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就将原乡镇农技站、农机站、水管站整合设立农业服务中心,2005年区划调整时予以保留。但从近6年的运行情况看,并未形成合力。其主要原因:一是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不明晰。乡镇事业单位被当作乡镇综合办事机构对待,处于政府大包大揽中,其人员与行政干部拉通使用,因此在独立履职尽责、独立开展业务、独立发展方面十分被动。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受“五年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规定的制约,本来难以留住人才的乡镇更谈不上及时补充人才,现有人员中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2 无能人办事现象十分严重,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而大量技术型、专业型人才却集聚在县级事业单位或实际存在的中心站。三是部分乡镇农技服务站公益性与经营性难以分离,在参与乡镇集中统一考核分配的同时不便区分;四是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指导培训不到位。乡镇事业单位普遍反映,一年到头,一些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除了下达任务指标外,不开一次会,不搞一次业务技能培训,甚至不搞业务工作考核。

3、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亟待理顺。一是条块关系有待明确,如林业、畜牧、教育、卫生等由县级部门主管的单位在干部任免、人员考核、工作安排方面,部门和乡镇协商通气不够,使乡镇政府处于对垂直管理的事业单位“不能不管、管又难管”的两难境地;二是中心乡镇站所权力依然。原片区所在地的乡镇林业站、畜牧兽医站仍然占居中心站的地位,对原片区内其他乡的站行使管理权,导致同为乡镇站却隶属不对接;三是分片设立的事业单位,其服务功能仅停留在驻在乡镇,未能真正全面延伸到管辖乡镇,且有扯皮现象。

4、机构编制不尽合理。一是乡镇事业单位设臵不尽合理。乡镇综合性设臵事业单位涵盖面不够,造成人员、资源使用不科学,致使社会事业发展力量不足。如环保环卫、文化、广电未设臵机构,在设臵模式上也不够统一。二是乡镇编制核定有待调整。随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平稳过渡和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核定的编制与工作需要不协调的问题开始显现。一方面,撤并组建的特别是中心乡镇编制较多,人员富余;另一方面,人口少的乡镇(特别是边远乡镇)编制少、人手紧,正常运行困难。如双桂乡共12名行政编制,除7名领导干部后,办事人员紧缺,中层干部只有领导干部兼任,迫切需要适当增加编制和工作人员。

二、乡镇职能定位和机构设置的思考

(一)职能定位。

省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川府发[2007]2号)将新形势下乡镇基本职能明确为“落实政策、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加强管理、提供服务”五个方面。对此,乡镇和村社广大干部群众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定位科学、合理,符合当前乡镇的实际,有利于促进乡镇政府由传统管理型向法治服务型转变。但许多同志认为,应具体细化成若干条款,可操作性才强。具体讲,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

一是强化农村科技服务。为农业提供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

二是强化农村信息服务。整合政务、农业、劳务、水利、人口计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是强化农村就业综合服务。配合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全面落实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输出。

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健全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其他专项救助、临时性救助和社会帮扶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城镇低保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认真落实优抚保障政策。

五是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村居文化活动室等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六是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服务。组织和督促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七是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要认真履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职责,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动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八是强化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开展以计划生育技术及生殖健康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待及社会保障政策。

九是强化农村法律援助服务。建立健全乡镇法律援助机制,做好农村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把困难农民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

在加强管理方面,要明确界定乡镇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应该履行哪些行政管理职能,属于超过法律法规之外的需要乡镇政府参与配合上级政府管理的方面,上级政府应该按程序依法授权或委托,并赋予其一定的行政管理手段,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确保合理划分县乡事权,实现权责一致。

(二)机构设臵与管理体制

1、乡镇机构改革应坚持的原则。一是科学定位乡镇职能,合理划分县乡事权,实现权责统一;二是机构设臵应方便群众办事,有利于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三是机构要运转协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四是机构设臵必须坚持整合资源,综合设臵,避免设臵过细和小而全的现象;五是编制核定应充分考虑贫困山区的特点和各方面的因素,确保有人办事。

2、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以乡镇管理为主的事业单位,接受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业务考核。人员专业技术等级评定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专业技术人员的调 5 配必须征得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意。以县级主管部门直属的乡镇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卫生院),特别是按区域派驻工作人员要长期驻扎开展工作,所在乡镇参与协管,要赋予乡镇一定的人员考核、调配、负责人任命的参与权和建议权,充分调动乡镇的积极性和就近监管的优势,以促使这些事业单位履职尽责,为民服务。

乡镇职能定位和机构设臵的探索与建议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肩负着直接服务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乡镇的职能如何定位,乡镇机构如何设臵将直接关系到乡镇功能的发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那么,当前乡镇政权及其所属机构运行情况究竟如何?基层干部对省政府确定的乡镇五项职能有何看法,对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有何期待?最近,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办会同人事、财政、农办等部门组成三个调研组分赴9个不同类型的乡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一、乡镇职能运行情况 ㈠机构设臵现状

1、乡镇综合机构设臵情况。2005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后,为了便于职责分工和县乡工作衔接,包括被调查的9个乡镇在内,我县每个乡镇都平均设臵5个综合办事机构,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群众工作办公室、财政所。

2、事业单位设臵情况。乡镇管理的事业单位:全县48个乡镇均设有农业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站,有35个乡镇设立了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站。被调研的9个乡镇中 无计生服务站,而是就近纳入其相邻乡镇计生服务站的服务范围。县级主管部门管理的事业单位:48个乡镇均设有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按区域设臵国土资源管理站13个,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12个,乡镇卫生院68个,农村中小学校75所,其中包括被撤并乡镇所在地的卫生院、中小学校。

㈡职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大部分乡镇在落实政策、推进基层 7 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维护稳定、提供便民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促进发展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则不平衡,发展得好一点的多是公路沿线乡镇、原片区工委所在地乡镇及有发展项目的乡镇,而边远乡镇、小乡及无项目支撑的乡镇则相对较差。不少乡镇领导表示,促进发展、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仍然是众多乡镇职能转变的难点,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服务体系将是乡镇机构改革的必破之题。当前,乡镇职能运行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政府促进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乡镇工作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即:乡镇职能定位、机构设臵、服务体系建设与乡镇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乡镇财政困难、债务沉重与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的统筹协调能力与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与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不相适应,这些因素影响了乡镇促进发展的能力。一些乡镇政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观决策、大包大揽、行政推动、项目依赖等问题,而对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提供技术服务、疏通流通渠道等方式运用不够。在调查中,不少村社干部代表反映,农民最需要的就是政府组织抓好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经济上要更多地尊重农民的意愿。

2、乡镇直属事业单位服务功能难以体现。在乡镇事业单位中,除林业、畜牧、计生站、合作医疗服务站因有相对独立的业务工作运行相对正常外,其他如农业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职能作用普遍发挥较差,综合性事业单位貌合神离,整体服务功能差。早在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就将原农技站、农机站、水管站整合设立农业服务中心,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时予以保留。但从近6年的运行情况看,并未形成合力。其主要原因:一是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不明晰。乡镇事业单位被当作乡镇综合办事机构对待,处于政府大包大揽中,独立履 8 职尽责、独立开展业务、独立发展的能力差。相当一部分乡镇把事业单位人员与行政干部拉通使用,主要从事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甚至还要驻村包社,根本无暇顾及本职业务;二是人员结构严重不合理。人员缺编缺岗现象严重,受“五年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规定的制约,本来难以留住人才的乡镇更谈不上及时补充人才。现有的人员中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无能人办事现象严重,大量技术型、专业型人才集聚在县级事业单位或实际存在的中心站,而乡镇一级事业单位则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年轻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此次调研的9个乡镇中,农业服务中心27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仅7人,占总数32%,35岁以下只有5人,不到18%;三是部分乡镇农技服务站公益性与经营性难以分离,在参与乡镇集中统一考核分配的同时,个别地方的农技人员以推广新品种为由还在从事种子、化肥、农药等经营活动;四是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指导培训不到位。乡镇事业单位普遍反映,一年到头,一些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除了下达任务指标外,不开一次会,不搞一次业务技能培训,甚至不搞业务工作考核。

3、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一是条块关系有待协调,如林业、畜牧、教育、卫生等由县级部门主管的单位的人、事、财的管理权都在县级主管部门,在干部任免、人员考核、工作安排方面,部门和乡镇协商通气不够,使乡镇政府处于对垂直管理的事业单位不能不管、管又难管的两难境地;二是中心乡镇站所权力依然。据调查,受主管部门委托,原片区所在地的乡镇林业站、畜牧兽医站仍然占居中心站的地位,对原片区内其他乡的站行使管理权,导致同为乡镇站却不能平等地县乡对接,仍要经过一个中间环节;三是个别已撤并乡镇的站所,未与并入乡镇站所合并到位,如林业、畜牧人员实际上并未真正与并入乡镇站合拢,一个站所多套人马并存;四是部分分片设站的事业单位,其服务功能仅停留在驻在乡镇,未能真正全面延伸到 9 其余管辖乡镇。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48个乡镇只有35个服务站,其中部分站应当履行片区站的职责,由原县计生委主管划归乡镇政府主管后,在实际运行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甲乡镇计生站要服务于乙乡,甲乡镇有意见,那么乙乡的计生服务往往就到不了位。作为业务主管的县计生委要调整专业技术人员却因乡镇不同意而无能为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4、机构编制不尽合理。一是乡镇事业单位设臵不尽合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乡镇事业单位的设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乡镇综合性设臵事业单位不够,造成单位多、人员少、资源使用分散,社会事业发展的力量不足,环保环卫、文化、广电未设臵机构,在设臵模式上也不够统一。二是乡镇编制核定有待调整。在上一轮机构改革中,乡镇编制核定主要考虑乡镇撤并人员稳妥安排的现实,这在当时是正确的。随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平稳过渡和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编制与工作需要已不完全协调的问题开始显现。一方面,人口少的乡镇(特别是边远乡镇)编制少、人手紧,正常运行困难;另一方面,撤并组建的特别是中心乡镇编制较多,人员富余。双桂乡共12名行政编制,除去配备领导干部7名后,用于一般干部的所剩无几,办事人员紧缺,中层干部只有领导干部兼任,迫切需要适当增加编制和工作人员。

二、对乡镇职能定位的建议

为合理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明确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向,省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川府发[2007]2号)将新形势下乡镇基本职能明确为“落实政策、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加强管理、提供服务”五个方面。对此,乡镇广大干部群众和村社干部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这一定位应该说比较科学、合理,符合当前乡镇的实际,有利于促进乡镇政府由传统全能管制型向法治服务型转变。但许多干部特群众认为,五句话二十字概括虽然准确,但还应具体细化成若干 10 条款,乡镇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目了然,可操作性才强。具体讲,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

一是强化农村科技服务。为农业提供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

二是强化农村信息服务。整合政务、农业、劳务、水利、人口计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三是强化农村就业综合服务。配合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全面落实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输出。

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配合县民政部门健全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其他专项救助、临时性救助和社会帮扶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城镇低保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认真落实优抚保障政策,切实做好农村“五保户”供养和特困户救助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

五是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村居文化活动室等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六是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服务。组织和督促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七是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要认真履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职责,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动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配合县卫生主管部门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八是强化农村计划生育服务。开展以计划生育技术及生殖健康服务为 11 重点的优质服务,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待及社会保障政策,巩固农村计划生育成果。

九是强化农村法律援助服务。建立健全乡镇法律援助机制,做好农村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把困难农民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

在加强管理方面,应明确界定乡镇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应该履行哪些行政管理职能,属于超过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需要乡镇政府参与配合上级政府管理的方面,上级政府应该按程序依法授权或委托,并赋予其一定的行政管理手段,加大应有的财政支持力度,以确保合理划分县乡事权,权责一致,有效避免过去以来长期存在着的乡镇想管却无权无力管,不管出了问题又要负责任的尴尬局面。

三、对乡镇机构设臵的建议 ㈠乡镇机构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在坚持上级要求的大原则的前提下,具体还应该把握这样几个原则:一是科学定位乡镇职能,合理划分县乡事权,实现权责统一;二是机构设臵应方便群众办事,有利于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三是机构要运转协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四是机构设臵必须坚持整合资源,综合设臵,避免设臵过细和小而全的现象;五是编制核定应充分考虑贫困山区的特点和各方面的因素,确保有人办事。㈡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乡镇管理为主的事业单位,接受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业务考核。人员专业技术等级评定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专业技术人员的调配必须征得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意。

县级主管部门直属的乡镇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卫生院),特别是按区域设臵的事业单位要向所辖服务范围内的乡镇派驻工作人员长期驻扎开展工作,所在乡镇参与协管,要赋予乡镇一定的人员考核、调 12 配、负责人任命的参与权和建议权,充分调动乡镇的积极性和就近监管的优势,以促使这些事业单位履职尽责,为民服务。

6.提高对乡镇干部的政治、福利待遇。乡镇干部工作在基层,身心在一线,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吃得苦,受得累。在政治上、福利上给予更多的关心,更能够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为稳定农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下载对XX县**乡设置党小组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XX县**乡设置党小组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抚地村专业党小组设置的调查

    创新党小组设置发展产业带民富 ——资溪县嵩市镇抚地村实行专业党小组设置的调查资溪县嵩市镇抚地村现有人口1071人,其中党员35名。近年来,该村党员相互关系发生了“两减两增......

    对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对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摘要:通过对农村部分群众和村领导干部的走访调查总结了一些农村政务不公开的典型现象,并认真分析了根源所在,提出了几个实质性建议......

    对企业5s管理模式的思考

    【摘要】“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本文作者试从现场管理的角度来解析企业“5S”管理模式的概念、执行步骤、推行要领及配合“5S”活动......

    农村党小组设置的改革与实践专题

    农村党小组设置的改革与实践 农村党小组设置的改革与实践 农村党小组设置的改革与实践 农村党小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细胞”和“前哨阵地”。当前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

    关于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在大量增加。掌握流动人口现状、特点、趋势,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对维护社会治安、创建平安文明社区、做好计划生育及对社区......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近年来,我们xx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全县烟叶、茶叶、药材、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0多万亩,网络农户2.18万户特色......

    对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合集]

    对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独生子女化,中学生的不良消费日益膨胀,有的甚至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就成都市的......

    对双争的调查与思考

    对开展“双争”活动的调查与思考军委重新颁发试行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规定,在全军开展争创先进连队和优秀士兵活动。落实《纲要》以来,基层开展“双争”活动究竟是个什么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