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而深刻的人生启迪

时间:2019-05-12 15:1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智慧而深刻的人生启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智慧而深刻的人生启迪》。

第一篇:智慧而深刻的人生启迪

智慧而深刻的人生启迪

——《我与地坛》读后感

读《我与地坛》,我隐隐约约地意识到史铁生实际上为我们暗示了一种微妙隐形的三角关系,如果说地坛这个古老荒园是一所历经沧桑仍然焕发生机活力的大学的话,那么,“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学生,而母亲则是我的人生启蒙老师。母亲给予了我爱和勇气,给予了我坚强和幸福。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散文中的一些片断和场景描写中体察到母亲思想的智慧和深刻。

“她知道我心理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想些什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俗话说,天上太阳大,地上母亲大。而作儿子的“我”实际上就是母亲心目中的太阳,现在这轮太阳愁云惨淡,黯然失色了,这对母亲该是何等强烈的打击啊,拯救残疾的儿子和儿子伤残的心灵,就成了母亲重要的使命。她充分理解儿子的处境和心态,并懂得运用一种智慧的方式去呵护儿子。不做不该做的事,不问不该问的话,想儿子之所想,急儿子之所急,小心翼翼,默默无言地呵护儿子那颗敏感而破碎的心。“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写出了爱儿子的艰辛不易。“想问”表明母亲想知道儿子的状态如何,想些什么,她能不能分担儿子的痛苦(从肉体到精神)。“不敢问”表明母亲的担心和顾虑,因为一问,刺伤了儿子的敏感而

脆弱的自尊,从而增添了儿子的苦痛,那可是母亲千万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人总是这样,一旦自己身陷困厄,惨遭不幸,有人关心和照顾自己,而且这种关心和照顾愈是热情、周到便愈让人感到自身的不是和不安,只有施爱者关照对方但又不让对方觉察,尊重对方又不让对方感到自卑时,这份关爱对于受难者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母亲洞察儿子的内心世界,处处关照儿子而又隐瞒、躲避不让儿子自伤命运、自悲身世,真可谓费尽心机,艰难不易啊。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这种苦难并没有打垮她的意志,毁灭她的思想,相反却孕育了母亲更深刻的发现,她懂得需要给儿子独处的时间,需要给儿子一个过程,需要给儿子一个独立的未来。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心去呵护另一颗心,给儿子一片思想的天空,生活的翅膀才坚硬;给儿子一座成长的荒园,生活的脚步才坚实;给儿子一条曲折的道路,生活的意志才坚强。让思想超越伤残,让灵魂接近高贵,儿子才是一个真正快乐、幸福的人,相反,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事无巨细,关怀备至,只能是剥夺了儿子成长的权利和成熟的机会,那才是母亲可以预见的真正悲剧呢!母亲不是哲学家,但她通晓朴实的人生哲理,并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些哲理来影响儿子的人生道路,这正是母亲深刻过人,智慧超群的地方。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在苦难中思索,在尊重中行动的人,她理解我的苦痛,尊重我的内心世界,她关心我的现在,更忧虑我的未来,她和地坛一样给予我无处不在的爱和无坚不摧的意志,有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还忧虑什么呢?

第二篇:经典启迪智慧 国学滋养人生

经典启迪智慧 国学滋养人生

杨士中心小学国学教育汇报材料

“国学”是学生修身、立德、治心的教育。于洪区杨士中心小学始建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于2004年10月迁入新校址,地处沈阳市西南城郊结合部。目前学校发展到6个年级,30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60余名教师。

根据区教育局国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修身立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杨士小学以“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滋养人生 ”为主题,把国学经典教育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如今站在教育现代化的门槛上,走向课程改革的纵深,我们努力思考如何将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探寻一条既传承中华文化之精魂,又适合当代儿童少年发展实际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诵读经典,开启学生智慧 国学不仅集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体和推动力量。国学的主体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事准则。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国学精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把“国学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通过“国学教育”,使学生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同学们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学习和领悟国学精粹,为今后一生铺垫正确的道德基础,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因此,我校积极开展了与国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课程。

(一)改革课程设置,充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取较佳的教育方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对语文课的课时安排及授课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不改变各年级周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提出了课时及授课内容调整的决定,即在每周的语文课中安排1至2节的经典诵读课或阅读拓展课。同时,对各年级必背内容进行统一规定。如: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四年级诵读《三字经》,五六年级诵读《千字文》。清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小学语文课堂上,各班教室里也不时地传来一阵阵诵读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习古诗,诵古文在童子小学学生中已经蔚然成风,中华传统文化对孩子们的熏陶、浸润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同时,我们以四、五、六年级为试点,重点抓好诵读活动的课程化研究工作。这三个年级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全方位、全时段、高频率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文本》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上大胆创新,如吟诵、歌唱、表演、作诗、诗配画、展示诵读本、办诵读小报等;

(二)、把《经典国学读本》作为校本课程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他们为后人留下的这些经典不只是一些文字,而是透过这些精炼的文字背后呈现的立体智慧内涵空间,启发后人深入人类精密的心智领域,成为唤醒沉睡大脑潜能的导航图,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把国学作为校本课程,要求学生《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古文书人手一册。从而保证国学教育的规范开展。

二、品文化精髓,树健全人格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以来,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学生变得比以前懂事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对老师也更加尊重了。校园里没有了打架、争斗的粗鲁行为,有的只是和谐与默契。校园内干净如新的墙壁,看不到一丝划痕,地面干净透亮,找不到一处脏物。操场内生龙活虎,教学楼内文明温馨,让人感受到了“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的德育效果 首先,孩子阅读经典,不知不觉中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增长了许多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接触到了丰富的名人励志的故事,文学素养提高很快,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丰富,很多孩子出口成章,聪明灵性,偶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闪现。

其次,我校的老师与学生一道享受着读经典的快乐与提高,浮燥之气少了许多,务实聪慧愈发彰显,教师的品格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上课时间,教师在走廊不高声说话语,随时给学生以关注,教师之间互相帮助、文明礼让、团结和谐。

最后,通过学习经典,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说:“自从校园里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我发现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回家经常给我背诵《弟子规》,开口总是说《弟子规》教同学们怎样做,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整理自己的房间。”从家长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带给学生的变化

三、以主题教育为依托,传承国学经典。

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是本学期礼仪教育的手段。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加强了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本学期,根据区教育局德育科工作安排,学校开展了国学课程。一二年级学习《弟子规》、三四年级学习《三字经》、五六年级学习《千字文》。学校德育处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将课程安排到课表中,由班主任教师每周上课一节,建立了国学档案。每天清晨从7:15分到7:30分为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各班级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召开国学礼仪主题班队会。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学校举行了“弘扬经典,传承文化国学诵读,欢庆六一”的文艺汇报演出。各年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国学学习内容编排诵读内容,演出非常成功,受

到所有学生、家长的赞誉。在区督学室、德育科联合检查中,检查结果令领导满意,国学档案、德育档案受到领导的肯定。

1.举办 “小学生诗文诵读表演赛”活动。参演节目充满了童真童趣,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诗文诵读内容覆盖面广,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举办“书法比赛”。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围绕汉字文化,我们举行了国学讲座、古诗大联诵、《论语》诵读比赛、字谜竞猜、硬笔书法竞赛、汉字文化知识讲座、师生书法作品展等一系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加深对国学、对汉字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热爱汉字,热爱国学,热爱中华文化。

3.设定自主诵读时间。我们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课时间,组织学生自主诵读国学经典,这样,既有效地营造了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经典积累的数量。

4.创设诵读环境。为了营造具有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专设《中华文化墙》,在墙上刻满了古诗文的诗句。流连其间,学生时时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经典诵读的最大收获,对于个人来说,是奠定了做一个有用之人的基础;对家庭来说,是培养了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对社会来说,是成就了一个栋梁之才。读经典不能只凭一时兴趣,不是追潮流、赶时尚,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做给我们自己。因为读经典久之,人的气质就会提升,一个孩子从入学到毕业坚持下来,那么到中学后,他的品德、人文素养、学业成绩,一定会出类拔萃。

我校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国学经典教育工作,进一步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基。

第三篇:读书启迪智慧感悟浸润人生

读书启迪智慧

感悟浸润人生

——读《积极心理学》一书有感

宜兴市周铁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潘介强

214261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新开辟的分支领域,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科学,引导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健康快乐地生活。它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在读了此书之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消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风云变幻的世纪,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地区间、种族间冲突的频出给作为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心理学提供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需求。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最直接动力源自对二战以来病理式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二战以来心理学家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人的各种心理问题,他们认为解决了心理问题就能使人获得快乐和幸福。积极心理学则认为,人本身固有的一些积极的因素会对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起到很好的预防和调节作用,单纯研究问题的心理学忽视了人自身积极的一面,因此必须调整这种问题式的研究取向。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有价值的体验,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充盈和快乐、希望和乐观。在个体层面上涉及积极的人格特性,如爱与召唤能力、勇气、灵性、人际交往技巧、审美观、韧性、宽容心、创造性、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天才和智慧。在群体层面上涉及公民道德和推动个体更好地发展的社会机能,如责任、教养、利他、礼貌、适应、容忍力和职业道德(MartinE.P.Seligman & MihalyCsikszentmihalyi,2001),以寻求人文关怀为宗旨,致力谋取人类幸福和社会繁荣,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以积极的价值观来解读人的心理,试图激发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的生活。

1、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心理学仅有短暂的历史,却有着悠久的过去。” 著名心理学史家艾宾浩斯的这句话,或许最能说明心理学的肇始和发展。如约公元前510年,孔子就提出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和差异观等教育心理学思想。世纪30 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讨,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都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里程碑。19世纪60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为先驱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确立临床和行为方法的全新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积极性为基本宗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突出人性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彰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这在心理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几乎中断,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研究心理或行为紊乱以找到治疗和缓解的方法,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性研究似乎被遗忘了。消极心理学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据了心理学发展的主导地位。因此,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虽然竭尽努力,但仍没有使主流的心理学研究主题发生根本的转移。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识到,心理学不仅应着眼于心理疾病的矫正,而且更应该研究与培养积极的品质。

2、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积极心理学的首倡者是前任APA主席Seligman及Csikzentmiha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主席时就提出了“积极心理学”思想,1998年,他在APA大会上的发言吹响了积极心理学行动的号角。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是在Seligeman和Csik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2002年,Snyder和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正式出版宣告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独立。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它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参照。Seligman通过研究“习得性无助”得出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实际上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Seligman 指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一是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三是鉴别和培养人才。由于心理学过于重视对消极心理的研究,因此现在有必要进行积极心理学研究,从而拓展心理学在后两个方面的贡献。

二、读了《积极心理学》的感悟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

有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新开辟的分支领域,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科学,引导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健康快乐地生活。它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积极心理学》一书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最新理论,书中涵盖了许多新近的研究成果。其主旨在于丰盈人类的心灵,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是世界上论文被引用最多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现任国际积极心理学会秘书长。本书是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的代表作,共分九章:幸福、沉浸体验、情绪智力、希望和乐观、积极自我、积极关系、积极改变等,均为应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出来的九大元素。文中的研究大多为因素分析法,其余多为量表测定或者相关研究。全面讲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方方面面,包括乐观、健康、品德、幸福感、未来发展等,理论和实践并重,同时这本书又紧紧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研究的比较复杂地心理现象,对人们的指导意义比较强。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塞利格曼等数位顶级心理学大师联袂推荐。

书中结构严谨,基本是按照定义、意义、发展、神经基础、启示的顺序编撰了每一章,并且每一章之后都附有有关个人发展的问题和研究问题两种。另一特色是很好的利用了表格总结要点,使得文章一目了然。

不久之前,读了《积极心理学》这本书。说实话,对于心理学,以前的认识是这样的:谁都可以扯,把听人抱怨擢升到理论高度的东西。一直觉得可以认同那是一门学科,而不是科学。

但接触了《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后,却发现原来心理学也可以别有洞天,其中的一些面对人生、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对己的调适的确颇有道理,换言之:颇具科学性。

在读了此书之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钉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我是一名学校里的老师,由于对心理学有兴趣,对于“人文关怀”始终保持关注的热情。“积极心理学”,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它探索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的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它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最终使人走向“幸福最大化”。说到底,“积极心理学”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作为成人学校里的一名老师,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成人,他们的行为偏差,都有其特定的不良心理因素,工作、生活的压力都比较大。现代医学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往往能治愈疑难杂症,西医治标,使病人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中医治本,使病人的发病机制得以祛除。我们可以用西医这种方法,迫使他们外在的行为习惯“健康化”。有了健康的心灵,才会有真正健康的人生。因而,学习、研究“积极心理学”,对于我们成人学校里的老师是大有裨益的。

在过去,就本人浅薄的了解:心理学文献中充斥着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变态心理等消极心理现象的文章、报告与论文。这种消极心理学研究模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而忽视了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导致心理学的畸形和片面发展。马斯洛曾经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这样的心理学,只能叫人面对一个不健全的“倾诉者”,最终导致的也往往是接触越多,自身的心理障碍也越深。所以,以前盛传不少心理热线接线员会在过多地为人排解疏通之后,反倒自己深陷抑郁之中难以自拔甚至轻生。——这也成了过去常质疑心理学意义的证据。

通过阅读可以知道:那种消极心理学模式不可能真实、全面地理解与解释人的本质。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事实上,发展人性的优点比疾病的康复更有价值和更有积极的意义。毕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和美好的心灵才是理想社会的精神基矗,因此,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消极心理学,而且更需要积极心理学。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生活一直忙碌,到头来感受最深的却是空虚和苍白,这是怎么回事?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矛盾与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积极心理学》一书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当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主观幸福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并进一步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老师觉得很头疼。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某些学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败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形成,学生就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那么,这些学生很难改变的课堂行为表现是否也是因为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感的结果呢。或许,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只是因为对学科有一定的兴趣,急于表现和参与其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但是这种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影响课堂纪律的表现,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参与热情被泼了冷水,慢慢地,这些学生心中也许会认为老师并不欣赏他们的参与,这些举动会遭致批评,原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成了目的。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学生如此表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规则和标准进行对错的判断和教育批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是最好证明。对于学生的称赞虽然是无形的,但这股无形的力量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和期望,需要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而不能被淹没在缺点中。真诚的称赞,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认错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这本书不但能给与我们以很好的理论指导:幸福、乐观、希望、积极正时我们正要塑造的教师心态,当然里面除了理论之外还有具体可操作应用的方法。而且,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1、对一些优秀教师尝试做因素分析,分析优秀教师的心理特质。

2、可以在某些学校试点做一些《积极心理学》个人发展的作业。

3、对教师群体中的准父母群体,进行必要的心理培训。

4、重视网上资源的搜集使用,扩大利用好心理健康教育网。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成人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学员)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学员)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具体表现。

第四篇:学习经典 启迪智慧 完善品格 成就人生

学习经典 启迪智慧 完善品格 成就人生

——‚朝阳国学经典诵读班‛致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好!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您想让自己的孩子今后成就怎样的人生呢?是想让他们在您的精心呵护下度过一辈子?还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独立生存的能力?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然而,随着今天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加深、社会道德的衰退,以及责任、义务意识的淡薄,特别是信息膨胀、网络对少儿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少儿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 ‚营养不良‛,且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迷茫等心态。拯救今天的孩子成了中国教育迫在眉睫的大事要事了!

对此,各类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并试着解决。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学校一直追求分数的同时,素质教育必要性越来越突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梓教授认为:‚国学经典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

朋友,您知道今天海外有多少所‚孔子学院‛吗?您知道我国港、澳、台和大陆有多少儿童少年在读‚国学经典‛吗?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起,至2010年就有96个国家和地区300多所孔子学院,港澳台及大陆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儿童少年有800余万,且每年以数十万的数字在递增!您听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还有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道德经》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典籍。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旧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本着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宗旨,我们开设立了‚‘朝阳国学经典’诵读班‛,以诵读《道德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唐诗三百首》、《宋词》、《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主,同时辅之以礼仪常识、演讲和朗诵技巧的训练,通过国学经典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近现代的许多伟人,如政治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文学家鲁迅、郭沫若、钱钟书,科学家钱学森、苏步青、竺可桢,华人首富李嘉诚等都是在少儿时期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这在他们成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习中国的国学经典,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学界、企业家、商人也在争相研读我们的《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经典国学。现实证明,如今的社会不缺高学历的人,缺的是有责任感的、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健全人格的人,如今孩子的成长不光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力度。如果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素养、独立生存的能力上花大力投资,将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古人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好比赛跑,谁起步早并坚持跑下去,胜利就属于谁。

如果您不想让您的孩子落后于别人,就赶紧起跑吧!朝阳国学经典诵读班将带领您的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为他们今后的辉煌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几年后你就会惊异的发现您的孩子与众不同——书卷气浓了、更知书达理了、习惯变好了、责任感强了、学习能力怎强了……。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0——13岁是他们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时期。可千万不要错过孩子13岁前黄金时间哦!

学习国学经典的十大好处:记忆能力:轻松背诵大量经典;识字能力:轻松认识数千汉字;阅读能力:建立广泛阅读兴趣;理解能力:增加综合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良好的口才;行为习惯和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自然薰陶;外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正音训练:普通话流利标准;思维能力提升:大格局形成。

‚朝阳国学经典诵读班‛于2011年7月2日上午正式开课。

招生对象:6—13岁儿童少年。

班级:初级班(6—8岁),中级班(8—10岁),高级班(10—13岁)。

教材:初级班(《三字经》、《弟子规》、80首《唐诗》《宋词》);

中级班(《道德经》、《大学》、《中庸》、100首《唐诗》《宋词》、);

高级班(《论语》、《孙子兵法》、《孟子》、80首《唐诗》《宋词》)。

学制、学时:初级班1—2年,中级班2—3年,高级班2—3年;每班均80学时/年。

授课时间:每周六上午,2学时/周末。

收费:2580元/年(含教材费),258元/月。

授课地点:瓮安县小康村红豆苗幼儿园。

报名时间:从即日起开始报(每班限额不超过40人,按报名先后顺序录收)。

授课老师: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喜欢文学,热爱教育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普通话标准,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联系电话:***

授课方式:诵读为主,以读促悟,寓教于乐,力求理解、熟记至背诵。

注:6月18日上午9:00——10:00,授课老师在授课教室作一次讲座,欢迎各位家长届时光临指导!(要来的家长请在6月16日下午前电话预定,我们好安排坐席)

老师的话:我不一定很渊博,但我会帮助您的孩子走向渊博;我的人生不一定很辉煌,但我会引导您的孩子走进辉煌的殿堂!我非常乐意和您的孩子一起进步、一起快乐地成长!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智慧人生—人生因什么而不同

知识滋养人生学问提升气质

智慧人生思考

人生因什么而不同

人生因什么而不同——人生,因你内心的选择不同,而不同。

有两个故事,读过,让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思考。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的一个人生片段。

大师20多岁的时候还远没有现在这么风光,那时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无业青年,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工作,日子却过得捉襟见肘,难以维系。彼时的他,一直以为,一个人只要勤奋努力地工作,早晚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有一天,他在读书——一本哲学书。书中有一个句子,差点让他激动得从椅子上掉下来。“人是一种善于排列优先顺序的动物”,就是这一句话,让他忽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句话,让他幡然醒悟:人们对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绩效。

后来,他在自己的成功学演讲中,曾经反复不断地提到它,然后极为郑重地告诫别人:“平庸的人往往把那些容易的事情放在最前面,而优秀的人则把那些最重要的、最能带来价值的事情放在前面。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两个人可能同样忙碌,但因为对事情排列的顺序不同,所以达到的成就也就大不一样了,这就是事情的区别。”

第二个故事,是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的一段人生经历。

曾经有一段时间,罗宾的事业遭受了巨大的挫折,整个事业再也无法向前迈进一步。而影响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他迟迟无法找到。万般无奈,他被迫暂时离开工作,乘飞机到斐济群岛去散心。

到了目的地,他哪里都没有去,而是独自一人坐在饭店的大厅里静静思考。

他开始拿出纸笔,就着大厅的桌子沙沙地在纸上书写着什么。他把自己目前的价值观一一罗列在纸上,然后盯着它们发呆。看着这些价值观时,他心想:“这些价值观对于我而言是最棒的,正是这些,才造就了目前的我”。接下来,他开始花几天时间重新审视这些曾经对自己产生过巨大激励力量的文字。在添加了几项新的价值观后,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为自己的价值体系增加或删减任何一项后,就停下了手中的笔。

很快,他用了一段时间,开始把这些纷乱的、发散的、没有先后次序的价值观,以一种有先后次序的链条的形式呈现出来:健康→爱→智慧→积极→诚实→热情→感恩→快乐→学习→成就→投资→奉献→创造。

当罗宾把这个链条写出来后,他疑云重重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这个有着先后次序的价值体系,为罗宾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宁静,使得他接下来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不仅没有丧失干劲,反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这个价值体系,让他从此不再跟自己的内心在拔河,也不再和外在的环境对抗,给他的人生带来了稳定持续一致的巨大力量。

后来,罗宾谈到自己的成功心得时,这样解释这条价值链:如果你看快乐优先于成就,那么你就会以快乐的姿态发现自己的成就。

原来,每个人的现实生活状况都是由你过去的选择所造成的,而你的选择,又源自于你在内心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只要理清了个人心中的价值观,适当调整自己的价值体系,每个人都能为自己找到准确的方向,并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生因什么而不同?人生,因你内心的选择不同,而不同。

试着不要抱怨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尔鲍温写了一本畅销80个国家的励志书,书名是《不抱怨的世界》。他在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主张:“抱怨不如改变,永远不要抱怨。”他说,“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会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应该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随着《不抱怨的世界》的出版发行,威尔鲍温发起了一场“不抱怨”运动。这个运动是这样展开的:他在书中附赠了一个紫手环,请每位读者将紫手环戴在自己的一只手腕上。当发现自己正在抱怨时,就把紫手环移戴到另一只手腕上。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可以建议他们把紫手环移戴到另一只手腕上。以此类推,循环往复,一直做到连续21天不抱怨,一直做到紫手环能持续在同一只手腕上戴21天,一直做到养成不抱怨的习惯。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参加了“不抱怨”运动。他们开始接受贫穷、疾病、裁员、背叛、天灾等种种挑战,努力将抱怨从自己的生活中驱除,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无怨人生。

“不抱怨”运动的经验证明,刚开始尝试不抱怨时,一天大概要移动20次紫手环。这就是说,如果不改变抱怨的习惯,一个月按30天算,就将抱怨600次;一年按365天算,就将抱怨7300次。我们的一生将会有多少抱怨啊!

“不抱怨”运动的经验证明,要达到连续21天不抱怨、不换紫手环的目标,一般需要4至8个月的时间。这就是说,如果通过4至8个月的时间养成不抱怨的习惯,我们的一生又将会避免多少抱怨啊!

其实生活中常常是这样:抱怨环境太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适应;抱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抱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强壮;抱怨问题太难办,常常是我们自己少办法。抱怨只能把心情越搞越遭,把事情越搞越坏,于己不利,于人无益。抱怨的人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欢迎,因为没有谁喜欢牢骚满腹的人。

其实,生活中常常是这样:生气不如争气,抱怨不如改变。如果先改变自己,对方也会改变;对方有了改变,心境也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词也会改变;言词有了改变,态度也会改变;态度有了改变,习惯也会改变;习惯有了改变,运气也会改变;运气有了改变,人生也会改变!

要 为 成 功 找 方 法不 为 失 败 找 理 由

下载智慧而深刻的人生启迪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智慧而深刻的人生启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启迪智慧的文章[模版]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 ●观念比能力重要,策划比实施重要,行动比承诺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

    爱心启迪智慧演讲稿 - 副本

    “爱心启迪智慧”演讲稿 徐州 各位评委、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心启迪智慧》。 曾经为学生的绝对服从而得意,也曾经为学生的顽皮、家长的纵容而不屑,我非常相信......

    传承文明启迪智慧(汇报材料)[本站推荐]

    永安市第三中学创建“文明学校” 汇 报 材 料 二○一一年十月 传承文明 启迪智慧 ——永安三中创建第十一届“文明学校”工作汇报 我校自2002年获得第八届“三明市文明学......

    《启迪与智慧》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启迪与智慧》中的一个小故事“两个乞丐”,故事主要讲述了两个乞丐面对同样的机会,却有这不一样的命运。具体内容是这样子的:有两个乞丐,他们在路边乞讨,天下着鹅毛大......

    用艺术启迪智慧

    用艺术启迪智慧 ——记活动中心美术培训部创意美术专业教学 安国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锻炼品格 彰显个性 发展特长 提......

    人生因智慧而美丽阅读答案

    人生因智慧而美丽欧 诺①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还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智慧都是人们以极大的热情与兴趣予以关注的主题。②那么,什么是智慧呢?有人认为,智慧是对一切事物产......

    用智慧启迪心灵(四年级)[推荐]

    用智慧启迪心灵 ——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面对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做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班主任,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

    智慧的启迪心灵的洗礼

    智慧的启迪心灵的洗礼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睢阳区临河店乡:夏慧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智慧的启迪 心灵的洗礼---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