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近期自学了虞永平教授的〈学前教育学〉一书,书中先进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进一步丰富了个人知识经验,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对提高教育技艺不无裨益。简要介绍一下虞永平教授,1962年生,江苏吴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学前教育学博士。先后讲授学前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课程;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研究项目;出版《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价值论》等专著4种,主编教材7种;发表学前教育研究论文50多篇。现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前教育学》一书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学前教育发展。首先论述了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价值,明确了学前教育理论了发展和形成。在第二章里,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在下面几章中,虞永平教授从学前教育目标开始分析,集中论述了学前教育儿童各个方面发展以及相应的教育引导。具体分为学前教育儿童体格、体能、智能、社会性和美感发展。后面几章介绍了学前教育课程和游戏等。以下从学前教育儿童游戏谈谈体会。早期的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在理论界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也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包括精力过剩说、松弛消遣说、预演说、复演论,但是这四种理论有许多缺陷,不是缺乏逻辑,就是与事实不符。而现代理论主要有关于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读书笔记大全《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把游戏分为相继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运动时期(0—2)实践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象征性游戏,具体运算阶段(7——12)的规则性游戏。在西方现代儿童游戏理论中,皮亚杰关于游戏的表述可谓独树一帜,他把游戏和认知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将游戏纳入了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将游戏作为情绪表达的理论大异其趣,并列两大派流。通过学习,我们对有关游戏理论有所了解,知晓学前儿童游戏的功能和类型,让我们能科学指导儿童的游戏并能创编科学的、有利于儿童健康的游戏内容。我认真阅读并学习了《学前教育学》一书,结合自己三年来的工作旅程,我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现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分享!《学前教育学》主要是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增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掌握学前教育的实践技能和重要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本书,我想从“儿童观”这一点进行两方面的分析、反思。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不断的更新儿童观,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点,使之符合新时代对儿童的需要,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活动“做中学”。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论是婴儿期,还是在幼儿期均如此。而操作活动却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操作活动,就是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儿童在做中学,做中成长。所以,在针对很多抽象问题的理解时,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烦,不要省程序,所谓“做中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二、活动“游戏化”。儿童期也叫游戏期,游戏既是儿童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其能力水平也是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游戏分很多种,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等,面对多种多样的特色游戏,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游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将游戏巧妙地贯穿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阅读中,我感悟到:成人要多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仅要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发展的需要,还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要注重个别差异,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自由的发展是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应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应最大限度的发展儿童的潜力。这些潜能必须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才能挖掘出来,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们对儿童观应有正确的认识,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近一段时间学了柳海民主编的《学前教育学》这本书。经过阅读和学习,我对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与儿童、幼儿园生活活动、幼儿园游戏、幼小衔接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继续深入学习学前教育这一专业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一、学前教育概述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分支之一。
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的最终确立是由福禄培尔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的。
学前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或学前儿童,基本内容是保育和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三要素:学前儿童、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措施 学前教育的类型
学前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在家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
社会学前教育:是在家庭意外的社会场所、有专人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可分为两种形式: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教育。二是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所实施的学前教育。我国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是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儿童观的演变和发展;
2、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
3、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4、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
5、幼儿园社会的价值与实施;
6、幼儿园游戏的价值与指导;
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8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训。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博览与精读相结合;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预习与复习相结合
研究学前教育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1.指导思想: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 2.政府加大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 3.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公益性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普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保教综合原则、以游戏为主要途径的原则。
学前教育的任务: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学前教育与儿童
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顺序性、不平衡 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等特征。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儿童发展到底是遗传还是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出现过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和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活动才是儿童发展的真正原因)等多种理论。从多学科的研究结果来看,儿童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才是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
学前教育和学前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良好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另外学前儿童不仅是接受教育的课题,他们对学前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学前教育要以学前儿童为主体,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
儿童观;使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有独特的俄存在形态和内部结构。受历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儿童观。
科学儿童观的内涵:构建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科学教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者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是权力的主体,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三、学前教育与社会
学前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四、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理财型教育教学职责、受社会委托对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保育和教育工作者。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幼儿园教师在相关政策法规中明确规定,获得很高的政治待遇;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在逐步改善;幼儿教师的社会声望在逐步提升。
幼儿园教师的三种角色:是幼儿发展的指导者、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和伙伴、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其他教师的合作伙伴、家园合作的联系着;作为研究者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指幼儿园教师在开展保育、教育过程中,所依凭和展现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形象和综合能力。一般包括职业道德、专业及普通知识、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报苦熬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护和尊重幼儿;团结同事、尊重家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及普通知识:宽广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知识、保教实践性知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保教工作中,经由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及反省思考的过程,在专业化知识、技能及态度等方面达到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过程及结果。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终身专业学习和实践反思。
四、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幼儿园教育目的:是总的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主办者对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与要求。它是幼儿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完成幼儿园教育 任务,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幼儿园教育目的主要有定向、调节以及评价功能。
幼儿园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与原则:①制定幼儿园教育目的的依据主要有:一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外在依据。二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要求,这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内在依据。三是国家教育目的的要求。②制定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原则主要有: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科学性与基础性原则,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内容与特点:我国幼儿园教目的的基本内容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特点有三:一式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二是体智德美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目标内容体现了一儿童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实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正确实施是建立在教师对目的的正确理解、分解与执行上的。
我国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旨在引导幼儿养成行为习惯、丰富经验、增长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等活动内容的总和。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内容都应使幼儿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维度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依据与原则: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社会实现与发展;幼儿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原则——生活与适应性;全面性与基础性;时代性欲民族性。
幼儿园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是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如愿、梨园、进餐、喝水、盥洗、如厕、睡眠等常规性活动。幼儿园生活活动具有生活和实践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在《纲要》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的教与学的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是对师幼双方教育学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方法等的选择与规划,从而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二是juice教学活动的设计,即编写教案,一般包括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活动准备的的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等环节。
五、幼儿园游戏
游戏:可以理解为一种儿童追求快乐的行为,是儿童自愿参加、一娱乐为主要目的,通过模仿和假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伴有快乐情绪体验的活动。具有非功利性、自主性、愉悦性、虚构性和有序性等特征。
游戏的功能:对儿童身体、心理健康、认知发展、社会发展等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游戏类型: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六、幼儿园环境
定义:是指支持与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园内部环境和幼儿园外部环境。
幼儿园环境的三种存在形式。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精神环境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安全性、目标导向性、师幼共创性、有利操作性、经济性原则。
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室内物质环境的规划要合理、科学、有趣;不知是要注意目的性和动态性、安全性与层次性。区角活动环境的材料投放要丰富且事宜;应用时要注意让室内环境不断地与幼儿进行“对话”、为室内物质环境预留“行动空间”。
幼儿园室外物质环境的创设:合理利用、安排空闲角落与场地;户外环境的地质地貌多样化、户外场地划分区域化、场地设置游戏化。
幼儿园制度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生活制度是对幼儿园在园一日活动的时间与顺心的安排和规定。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园在园一日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包括生活常规、区角活动常规、教学活动常规等。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建立幼儿园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七、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的合作
家园合作: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支持、配合,共同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家园合作是双向的,但相 对而言,幼儿园、幼儿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
家园活动的策略:沟通、互助、家长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物质和人文资源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法:请进来——请社区成员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将社区资源引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和社区成员互动。走出去——幼儿教师主动走向社区,了解社区资源;组织幼儿走出去,感知社区生活,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和技能。
八、幼小衔接
定义:是指幼儿园与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是学前儿童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小衔接的实质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幼小衔接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良好学习观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力,有利于增进学前儿童入学后的学业。
幼小衔接的发展:幼小衔接的问题从福禄培尔建立幼儿园考试就引起了注意,他主张建立“中间学校”帮助幼儿过度。二战后各国幼小衔接大致经历了“入学准备”、“幼小衔接”连个阶段。“入学准备”强调儿童在知识结构及能力等方面对具体进入初等教育的特点的适应,即强调学前教育对初等教育的准备,使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具备进入初等教育机构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幼小衔接”签掉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双向的适应与融合,它不仅仅是学前教育在儿童只是结构 与能力等方面适应初等教育的要求,初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也努力与学前教育的特征形成很好的衔接。
我国幼小衔接面临的问题:衔接变成小学化,以学前班代替幼小衔接,有效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单方面开展幼小衔接,家长的有效衔接观念不当。
幼小衔接的策略:需发挥幼儿园、小学、家庭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协作。幼儿园要依据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开展保教以做好持久衔接工作,做好幼儿园大班后期工作,与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学校要主动开展幼小衔接,合理调整低年级儿童的作息时间,注重教育教学活动的延续性。家长要给儿童合理的期望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适应力,激发儿童上小学的兴趣,调整好儿童的生活规律,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对学前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阅读时间:2013.11.11—2013.11.17 书名:《学前教育学》 作者:朱宗顺
陈文华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2012年3月第1版 页数:202页
阅读时间:2013.11.11—2013.11.17 书名:《学前教育学》 作者:李生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2012年2月第11次印刷 页数:312页
近一个星期自学了李生兰和朱宗顺、陈文华分别编写的《学前教育学》这两本书。经过阅读和学习,我对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与儿童、幼儿园生活活动、幼儿园游戏、幼小衔接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继续深入学习学前教育这一专业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一、学前教育概述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分支之一。
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的最终确立是由福禄培尔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的。
学前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学前 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或学前儿童,基本内容是保育和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三要素:学前儿童、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措施 学前教育的类型
学前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在家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
社会学前教育:是在家庭意外的社会场所、有专人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可分为两种形式: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教育。二是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所实施的学前教育。我国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是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儿童观的演变和发展;
2、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
3、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4、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
5、幼儿园社会的价值与实施;
6、幼儿园游戏的价值与指导;
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8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训。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博览与精读相结合;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预习与复习相结合
研究学前教育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1.指导思想: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 2.政府加大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 3.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公益性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普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保教综合原则、以游戏为主要途径的原则。
学前教育的任务: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学前教育与儿童
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等特征。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儿童发展到底是遗传还是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出现过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和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活动才是儿童发展的真正原因)等多种理论。从多学科的研究结果来看,儿童的发展是遗传、黄静、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才是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
学前教育和学前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良好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另外学前儿童不仅是接受教育的课题,他们对学前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学前教育要以学前儿童为主体,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
儿童观;使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有独特的俄存在形态和内部结构。受历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儿童观。科学儿童观的内涵:构建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科学教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者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是权力的主体,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三、学前教育与社会
学前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四、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理财型教育教学职责、受社会委托对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保育和教育工作者。
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幼儿园教师在相关政策法规中明确规定,获得很高的政治待遇;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在逐步改善;幼儿教师的社会声望在逐步提升。
幼儿园教师的三种角色:是幼儿发展的指导者、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和伙伴、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其他教师的合作伙伴、家园合作的联系着;作为研究者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指幼儿园教师在开展保育、教育过程中,所依凭和展现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形象和综合能力。一般包括职业道德、专业及普通知识、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报苦熬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护和尊重幼儿;团结同事、尊重家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及普通知识:宽广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知识、保教实践性知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技 能。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保教工作中,经由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及反省思考的过程,在专业化知识、技能及态度等方面达到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过程及结果。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终身专业学习和实践反思。
四、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幼儿园教育目的:是总的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主办者对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与要求。它是幼儿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幼儿园教育目的主要有定向、调节以及评价功能。
幼儿园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与原则:①制定幼儿园教育目的的依据主要有:一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外在依据。二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要求,这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内在依据。三是国家教育目的的要求。②制定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原则主要有: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科学性与基础性原则,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内容与特点:我国幼儿园教目的的基本内容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特点有三:一式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二是体智德美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目标内容体现了一儿童为本的教育价值取 向。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实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正确实施是建立在教师对目的的正确理解、分解与执行上的。
我国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旨在引导幼儿养成行为习惯、丰富经验、增长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等活动内容的总和。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内容都应使幼儿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维度得到发展。
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依据与原则: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社会实现与发展;幼儿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原则——生活与适应性;全面性与基础性;时代性欲民族性。
幼儿园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是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如愿、梨园、进餐、喝水、盥洗、如厕、睡眠等常规性活动。幼儿园生活活动具有生活和实践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在《纲要》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的教与学的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是对师幼双方教育学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方法等的选择与规划,从而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二是juice教学活动的设计,即编写教案,一般包括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目 标、教学活动准备的的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等环节。
五、幼儿园游戏
游戏:可以理解为一种儿童追求快乐的行为,是儿童自愿参加、一娱乐为主要目的,通过模仿和假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伴有快乐情绪体验的活动。具有非功利性、自主性、愉悦性、虚构性和有序性等特征。
游戏的功能:对儿童身体、心理健康、认知发展、社会发展等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游戏类型: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六、幼儿园环境
定义:是指支持与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园内部环境和幼儿园外部环境。
幼儿园环境的三种存在形式。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精神环境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安全性、目标导向性、师幼共创性、有利操作性、经济性原则。
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室内物质环境的规划要合理、科学、有趣;不知是要注意目的性和动态性、安全性与层次性。区角活动环境的材料投放要丰富且事宜;应用时要注意让室内环境不断地与幼儿进行“对话”、为室内物质环境预留“行动空间”。
幼儿园室外物质环境的创设:合理利用、安排空闲角落与场地;户外环境的地质地貌多样化、户外场地划分区域化、场地设置游戏化。
幼儿园制度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生活制度是对幼儿园在园一日活 动的时间与顺心的安排和规定。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园在园一日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包括生活常规、区角活动常规、教学活动常规等。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建立幼儿园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七、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的合作
家园合作: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支持、配合,共同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家园合作是双向的,但相对而言,幼儿园、幼儿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
家园活动的策略:沟通、互助、家长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物质和人文资源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法:请进来——请社区成员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将社区资源引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和社区成员互动。走出去——幼儿教师主动走向社区,了解社区资源;组织幼儿走出去,感知社区生活,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和技能。
八、幼小衔接
定义:是指幼儿园与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是学前儿童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小衔接的实质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幼小衔接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良好 学习观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力,有利于增进学前儿童入学后的学业。
幼小衔接的发展:幼小衔接的问题从福禄培尔建立幼儿园考试就引起了注意,他主张建立“中间学校”帮助幼儿过度。二战后各国幼小衔接大致经历了“入学准备”、“幼小衔接”连个阶段。“入学准备”强调儿童在知识结构及能力等方面对具体进入初等教育的特点的适应,即强调学前教育对初等教育的准备,使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具备进入初等教育机构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幼小衔接”签掉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双向的适应与融合,它不仅仅是学前教育在儿童只是结构与能力等方面适应初等教育的要求,初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也努力与学前教育的特征形成很好的衔接。
我国幼小衔接面临的问题:衔接变成小学化,以学前班代替幼小衔接,有效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单方面开展幼小衔接,家长的有效衔接观念不当。
幼小衔接的策略:需发挥幼儿园、小学、家庭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协作。幼儿园要依据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开展保教以做好持久衔接工作,做好幼儿园大班后期工作,与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学校要主动开展幼小衔接,合理调整低年级儿童的作息时间,注重教育教学活动的延续性。家长要给儿童合理的期望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适应力,激发儿童上小学的兴趣,调整好儿童的生活规律,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对学前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及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哪一阶段?(C)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
A.胆汁质
B.多血汁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5.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D)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6.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
A.重复
B.独白
C.双人或集体独白
D.命令 7.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D)
A.社会性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8.下列哪个不属于亲社会行为?(D)
A.谦让
B.帮助
C.合作
D.攻击性行为 9.婴儿最初的笑是(D)
A.出声的笑
B.有差别的笑
C.诱发性的笑
D.自发性的笑 10.在哪个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B)
A.直觉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11.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13.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机制起作用。(A)
A.奖励和示范
B.批评
C.教育
D.表扬
14.(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依恋感 15.“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A)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
C.视觉定位
D.形状知觉 16.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
A.华生
B.斯金纳
C.马斯洛
D.班杜拉 17.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幼儿对其知觉就(B)
A.越难
B.越容易
C.越容易消失
D.不容易判断
18.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19.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是谁的思想?(A)
A.维果斯基
B.华生
C.班杜拉
D.托马斯
20.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0-2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面和直觉的。B A.错误
B.正确
2.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A A.错误
B.正确
3.4-5岁儿童已经能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B A.错误
B.正确
4.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情日益丰富。B A.错误
B.正确
5.4-5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A A.错误
B.正确
6.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大,当他们情绪发作时,大人可暂不予理睬。A A.错误
B.正确
7.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B A.错误
B.正确
8.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B A.错误
B.正确
9.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的自发的蹬脚等动作为随着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A A.错误
B.正确
10.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依恋是突然发生的。A A.错误
B.正确
11.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B A.错误
B.正确
12.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种信息综合。A A.错误
B.正确
13.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B A.错误
B.正确
14.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叫做形式运算。B A.错误
B.正确
15.格塞尔认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准备是解释学习的关键。B A.错误
B.正确
16.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B A.错误 B.正确
17.随着抽象思维的萌芽,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B A.错误
B.正确
18.儿童在5岁以后才认识到性别的稳定性特征。A A.错误
B.正确
19.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B A.错误
B.正确
20.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B A.错误
B.正确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是用于测查婴儿的(A)
A.深度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大小知觉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
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
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 3.下面几种记忆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
A.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
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
C.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词语记忆 4.婴儿最初的笑是(D)
A.出声的笑
B.有差别的笑
C.诱发性的笑
D.自发性的笑 5.心理活动迟缓、内倾,情感发生较慢的是(D)
A.胆汁质
B.多血汁
C.粘液质
D.抑郁质 6.下列哪项不属于自我调控?(D)
A.自制
B.自立
C.自主
D.自信
7.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8.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9.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10.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C)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11.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哪一阶段?(C)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将儿童气质类型分为活动水平、节律性等九个维度的心理学家是(B)
A.马斯洛
B.托马斯
C.维果斯基
D.罗杰斯
13.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质 14.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D)
A.社会性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15.判断是非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B)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16.(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依恋感 17.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D)
A.心理活动的速度
B.心理活动的强度
C.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D.心理活动的平衡性
18.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A)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19.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B)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
A.年长同伴
B.教师
C.家长
D.其他同伴
20.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B)
A.挫折
B.榜样
C.惩罚
D.强化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儿童自传体记忆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通常女孩比办男孩好,东方文化中的孩子比西方的儿童更喜欢谈论自己的感想和喜好。A A.错误
B.正确 2.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B A.错误
B.正确
3.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B A.错误
B.正确
4.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B A.错误
B.正确
5.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B A.错误
B.正确
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B A.错误
B.正确
7.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是真正的微笑。B A.错误
B.正确
8.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B A.错误
B.正确
9.六七岁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B A.错误
B.正确
10.母亲忽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或对之不敏感,使孩子的需求信号受到冷遇,容易使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B A.错误
B.正确
11.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B A.错误
B.正确
12.稳定性是性格的主要特征。B A.错误
B.正确
13.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B A.错误
B.正确
14.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是前后。A A.错误
B.正确
15.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B A.错误
B.正确
16.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A A.错误
B.正确
17.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A A.错误
B.正确
18.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中所有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A A.错误
B.正确
19.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B A.错误
B.正确
20.合作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参与最高的一种游戏。A A.错误
B.正确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D)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3.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4.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想象”活动的是(A)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5.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
A.华生
B.斯金纳
C.马斯洛
D.班杜拉
6.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哪个阶段?(D)
A.无分化阶段
B.低分化阶段
C.依恋形成阶段
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7.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B)
A.学习
B.游戏
C.劳动
D.手工
8.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C)
A.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B.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
C.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
D.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9.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0.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1.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A)
A.观察学习
B.我学习
C.直接学习
D.强化学习12.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D)
A.心理活动的速度
B.心理活动的强度
C.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D.心理活动的平衡性
13.导致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在因素是(B)A.社会文化影响
B.移情
C.性别角色认知
D.同伴相互作用 14.将结构性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的儿童年龄为(C)
A.1岁
B.2-3岁
C.4岁
D.7岁
15.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16.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质
17.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
B.智力
C.成熟
D.教养
18.从学前儿童心理“量变”和“质变”的表现来看,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是(D)
A.有连续性,就不可能有阶段性
B.有阶段性就不可能有连续性 C.绝对对立的 D.辨证统一的 1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
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
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B A.错误
B.正确
2.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A A.错误
B.正确
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A A.错误
B.正确
4.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B A.错误
B.正确
5.格塞尔认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准备是解释学习的关键。B A.错误
B.正确
6.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B A.错误
B.正确
7.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是真正的微笑。B A.错误
B.正确
8.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B A.错误
B.正确
9.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A A.错误
B.正确
10.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A A.错误
B.正确
1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A A.错误
B.正确
12.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B A.错误
B.正确
13.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A A.错误
B.正确
14.0-2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面和直觉的。B A.错误
B.正确
15.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情日益丰富。B A.错误
B.正确
16.儿童在教师心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同伴对该儿童的评价。A A.错误
B.正确
17.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B A.错误
B.正确
18.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A A.错误
B.正确
19.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B A.错误
B.正确
20.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B A.错误
B.正确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四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每听到这首歌,就会使我想起过去的一段经历,这是(B)
A.再认
B.再现
C.识记
D.保持 2.下列哪项不是自我体验?(D)
A.自尊
B.自信
C.内疚
D.自立 3.下面几种记忆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
A.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
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
C.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词语记忆
4.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5.对是非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的儿童处于(C)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6.“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
A.自我中心
B.他我中心
C.自我-他我中心
D.超越自我中心
7.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B)
A.挫折
B.榜样
C.惩罚
D.强化
8.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
B.智力
C.成熟
D.教养
9.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B)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
A.年长同伴
B.教师
C.家长
D.其他同伴 10.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达尔文反射
B.莫罗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1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12.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
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B.上下关系和水平关系
C.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
D.横向关系和水平关系 13.心理活动迟缓、内倾,情感发生较慢的是(D)
A.胆汁质
B.多血汁
C.粘液质
D.抑郁质
14.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A)
A.早期依恋关系
B.正常母爱
C.细心照料
D.必需的营养
15.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B)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16.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想象”活动的是(A)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17.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A)
A.观察学习
B.我学习
C.直接学习
D.强化学习18.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19.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D)A.社会性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0.将儿童气质类型分为活动水平、节律性等九个维度的心理学家是(B)
A.马斯洛
B.托马斯
C.维果斯基
D.罗杰斯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忆的两种方法。B A.错误
B.正确
2.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A A.错误
B.正确
3.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A A.错误
B.正确
4.儿童在教师心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同伴对该儿童的评价。A A.错误
B.正确
5.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A A.错误
B.正确
6.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B A.错误
B.正确
7.格塞尔认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准备是解释学习的关键。B A.错误
B.正确
8.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中所有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A A.错误 B.正确
9.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A A.错误
B.正确
10.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A A.错误
B.正确
11.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B A.错误
B.正确
12.儿童很早就有具有很强的再认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再认能力逐渐被回忆替代。A A.错误
B.正确
13.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B A.错误
B.正确
1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B A.错误
B.正确
15.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B A.错误
B.正确
16.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变化或直观的位置移动。A A.错误
B.正确
17.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B A.错误
B.正确
18.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B A.错误
B.正确
19.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A A.错误
B.正确
20.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B A.错误
B.正确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前教育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B)
A.示范法B.范例法C.观察法D.参观法
2.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A)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B.情绪追忆C.巩固深化D.情境表演
3.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该教师运用了(C)
A.直观形象法B.参观法C.环境体验法D.演示法
4.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B)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远期目标D.活动目标
5.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A)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
6.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C)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
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
7.对待3岁前婴儿“口吃”现象(A)
A.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B.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C.应反复练习加以矫正D.应进行心理治疗
8.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D)
A.幼儿园创收B.补偿教育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服务社会
9.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B)
A.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
B.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
C.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
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
10.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A)
A.出生的第一年B.3-4岁C.5-6岁D.6-10岁
11.“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C)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和教育D.生理成熟
12.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A)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
C.提出了“白板说”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13.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C)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
14.“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B)
A.蒙台梭利B.杜威C.维果斯基D.加德纳
15.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B)
A.裴斯泰洛齐B.福禄培尔C.卢梭D.洛克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2、结合实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简答题。
1.答: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艰巨性
二、幼儿教师劳动的细致性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自主性
四、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五、幼儿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六、幼儿教师劳动的整体性
2.答: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
(3)教育的内涵扩大;
(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二.论述题。
1.答:
(一)原因:
(1)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2)师资力量薄弱
(3)办学条件差
(二)危害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2.答:作用(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