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在亲子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建设和谐的亲子关系
——父母在亲子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建立和谐的亲子互动关系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尤其像我国这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亲子互动是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固定化的互动关系。
但是在亲子教育中,有些父母不顾子女的需要、兴趣,按自己的意愿替子女做决定,会不自觉地引起亲子关系障碍,因为孩子是与父母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所以要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较难。华夏爱婴育儿专家指出,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首先要做好定位,母亲要做“足够好的母亲”,父亲要做“足够好的父亲”。
对于幼儿来说,人格的形成往往就在与父母得亲子交流之中。父母满足儿童的需要对其人格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孩子的自我实现是个体唯一的动机,生物驱力是自我实现这一驱力的表现形式。要让儿童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父母必须运用设身处地地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无条件地尊重和关注儿童。
要做足够好的母亲。让幼儿的人格在促进中发展。如果幼儿有什么需要和愿望,母亲就能凭直觉觉察到,并能立即给予满足,就会让婴儿以为是自己的愿望创造了自己想要的事物。例如,婴儿饿了,母亲马上喂奶,婴儿以为是自己的饥饿感创造了乳房。在这种主观全能感的基础上,儿童会逐渐发展出真实的自身。真实的自身是欲望和意义真正的源泉,它形成之后,儿童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充分感受生命的意义,过一种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走向心理健康的坦途。
同时,在满足儿童身心需要的过程中,足够好的母亲能够功成身退。因为随着儿童独立性的增强,当儿童自己可以满足自己身心需要的时候,母亲应当逐渐退出,鼓励儿童独立,切不可在儿童已经具有独立能力之后还包办代替。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需要如果重要的他人不能满足儿童的满足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尤其是安全的需要,个体就会出现严重的焦虑,而婴儿的焦虑主要来源于母亲的焦虑,当抚育者身上出现焦虑的张力时,它会在婴儿身上引发焦虑。由此可见,对儿童安全的需要构成威胁的,主要是养育者的焦虑,特别是母亲的焦虑。要满足儿童的安全需要,养育者就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
对于父亲来说,与幼儿得沟通同样重要。足够好的父亲往往在塑造孩子的意志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相对于阴柔的母亲来说,父亲更加阳刚的气质对幼儿来说意义非凡。所以要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父亲必须和母亲一起做到以下几点:满足婴儿的全能感,促
进其真实自身的发展;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防止其形成神经症;满足儿童的自身对象需要,促使其形成内聚的自身;满足儿童的多层次需要,促使其走上自我实现之途。
总之,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长的长时期的爱的浇灌,那样孩子的心灵才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第二篇:通过亲子教育建构亲子关系
通过亲子教育建构亲子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在的家长都热衷于把孩子送往最好的幼儿园,请最好的老师,但并没有与孩子真正的沟通,不仅影响孩子发展,也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而亲子教育是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为目标,以实现亲子间情感沟通为核心内容一种特殊形态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不仅重视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培养幼儿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亲子教育;亲子;桥梁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可见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既是教育的承载者又是教育的传递者,因此,要想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搭建一座坚固的沟通桥梁,父母不仅应该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沟通方法,而且要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才能最终促进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这正是当今我国风行的亲子教育的核心。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它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亲子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但有关亲子教育的书刊、音像资料很多,还有各种亲子教育讲座、亲子教育咨询热线和网站,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一些社区还有专门的亲子教育辅导员深入千家万户作指导。近几年,各种各样的亲子教育机构如亲子教育研究所、亲子俱乐部、早教中心、亲子园等等也在各大中城市建立起来,所有这些都可以促使父母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并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更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互动,既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更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亲子教育的涵义与作用
亲子教育是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为目标,以实现亲子间情感沟通为核心内容,重视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潜能,培养幼儿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新型教育模式。1
由于亲子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和孩子,家长既是教育的承载者又是教育的传递者,因此,要想搭建一座坚固的沟通桥梁,家长不仅应该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沟通方法,而且要将这些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才能获得亲子教育的成功,最终促进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亲子教育通过“亲子”两字突出了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并由此突破了家庭教育中的许多传统认识。父母向子女直接提出行为要求,就某一个问题对子女说明道理,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子女的行为加以肯定或否定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不同形式。亲子教育提倡亲子共同活动,父母与子女在共同活动中达到了解、沟通、引导、教育的作用,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但过去并不为父母重视的家庭教育形式。在家庭中父母是第一重要的,但不少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将教育子女的直接责任推给祖辈,亲子教育强调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子女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亲子教育有别于一般家庭教育的另一特点。
亲子教育的作用在于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还有益于儿童各方面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而且幼儿会把在亲子教育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所以父母要正确认识亲子教育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让子女健康成长。
二、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当今,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进行沟通是一件难事。有些孩子犯了错,不管父母说得苦口婆心,孩子都是一边耳朵进,另一边耳朵出,令父母十分着急:为什么我的孩子都不听我的话呢?于是有些家长心急之下就体罚了孩子,这并没有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反而破坏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因此,要成为孩子最好的良师益友,有关亲子沟通的训练是家长必须学习的亲子教育的重要课题。
孩子的年龄小,事物的认识肤浅,有时会把事情说得乱七八糟,父母听得多了,就不耐烦了,以后孩子说这些事的时候总是敷衍过去,渐渐失去了对孩子倾听的能力。例如:丁丁刚上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还很陌生,也很害怕。当时幼儿园正在建一座大楼,每天都会有施工传来的嘈杂声,丁丁害怕极了,他回家告诉父母,说是幼儿园里有怪兽,每天都在叫肯定是想吃掉他。丁丁父母认为丁丁看动画片多了,编出来的谎话,也就没在意,更没有去了解他这样说的原因,接连几天,丁丁都是这样对他的父母说,丁丁父母开始还愿意听,可到后来越来越不耐烦了,根本不想听丁丁说的这些“谎话”。然而,父母的拒绝听,对孩子是内在的伤害,他会以为父母不再关爱他,对他的问题没有兴趣,久而久之,亲子之间沟通的管道阻塞,等孩子问题发生时,恐怕为时已晚了。
(二)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平等的关系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国做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高高在上,不允许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不管自己做得对不对,在孩子面前永远要说自己是对的,以此来建立威信。即使孩子有不同意见,反驳父母的观点,但父母仍要坚持的自己的观点,甚至会对孩子说“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这样一来,孩子永远没有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和孩子之间就缺乏了一种平等的关系。其实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力之后,他们会对这样的不平等的关系进行抵抗,久而久之,就会不相信父母的话,也就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
(三)父母忽视孩子的情绪发泄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不需要情绪发泄,当孩子想发泄自己的情绪时,父母会认为他们在无理取闹,根本不值得一提。其实孩子也是人,也会有不好的情绪需要发泄,可是孩子的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发泄自己的情绪,而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孩子有这样的情绪当然希望在父母面前得到发泄和安慰。而父母却不以为然,特别是对男孩子,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时间一久,积在孩子身上的情绪就会爆发,父母只会说孩子脾气变坏了,却怎么也不会找到孩子脾气变坏的原因。让孩子养成有情绪就要适当发泄出来是很重要的。当孩子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时,父母要耐心地听取,耐心地接受,不要轻易反驳,但可以做一些解释和引导。
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亲子教育,它可以促使父母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并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更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互动,既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更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亲子教育的要素
(一)父母自身的素质
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一言一举。身为人父人母,要不停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文化的修养。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因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更倾向用心理的方式去对待子女,理性地去了解
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理性地对待孩子问题,很少粗暴地对待孩子。所以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
(二)父母对孩子的认识
不良的亲子关系一般是由于父母对孩子错误的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务必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异常态度。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影响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所以作为家长必须改变这种认识。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喜欢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就用什么方式;不要拔苗助长,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认为父母的教育作用不大,就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不要认为父母和孩子交往是没有,没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所以很少聆听孩子的心声,更不说沟通了;说话做事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说话做事,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父母和孩子是两个个体,两者有不同的思维,而父母的一般是强势思维,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
(三)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父母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幼小的心。不要在外人数落孩子他的不是,说他的缺点。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你个人的私有财产。尊重孩子那些在你看来看似很可笑的想法,问题,收藏的东西等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应付地“恩”、“哦”回答孩子,敏感的孩子知道你心不在焉地回答他的问题,会觉得自己自讨无趣,以后就不会再问你的问题了。更严重的,他会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他了,为什么对自己不理不睬的。他会觉得自己已经被遗忘了,被冷落了。这样久了,有的孩子就会变得顽皮捣蛋,因为他想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寻找爱和安全感;有的孩子就会冷漠、孤僻、更加敏感。
四、利用亲子教育搭建“亲”与“子”沟通的桥梁
(一)让父母与孩子一道参加亲子活动
现今,许多幼教机构都开设了亲子课程对家庭的亲子教育进行指导,不少家长与孩子参加这样的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幼儿一起学习。虽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时间和条件去参加,但也可以在网上寻找或观看有关的文字、音像资料自觉进行亲子教育。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在进行亲子活动时应更多关注幼儿的情绪,与孩子交流情感体验。父母和孩子在进行亲子活动时,不能只顾给孩子讲解知识,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去自己发现学习。家长这时应该是孩子一起学习的同伴,要细心的去观察孩子的发现,从而更加了解你的孩子。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你已经在和孩子之间进行沟通了。
(二)和孩子一道做亲子游戏让亲子沟通更亲密
当今社会,年轻父母,大多是上班族,工作、学习、家务、社会活动都需
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天到晚忙里忙外,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玩,家长与孩子沟通很少,造成了亲子关系紧张。亲子游戏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孩子会觉得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亲子游戏是一种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手段。家长在家里利用休闲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玩耍,让孩子生活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可以增强亲子间的亲近感和亲密性,自然而然地流露着骨肉亲情。那种由于亲子交往和沟通不畅所造成的淡漠、紧张关系,就会得到缓解和消除。多对话,多提问,多交流,使气氛变得和谐活泼一些,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父母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孩子就不会与其父母保持“距离”,而是在情感和认知等诸多方面获得大丰收。
(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亲子教育,增进亲子情感关系。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都被宠惯了,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亲子教育中,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赏识自己的孩子,如何给孩子提供获得成功和自信的机会,培养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搬小椅子,收放玩具,洗手等,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家长要解放孩子的小手,去发现自己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赏识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才能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四)拓展亲子教育环境,让亲子沟通的领域更加广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教育活动的空间不能在固定在室内,要充分的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将亲子教育空间扩展到大自然中,带孩子去公园或社区去参观,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用他们亲身的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父母在孩子浏览大自然美景的时候,无形中与孩子进行了情感的沟通。
亲子教育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也不需要高级的教育场所,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它传递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认知、态度、情感与行为等层面的所有讯息,并将亲子之间予以连结在一起,有效地增进了亲子沟通,是发展、维系亲子和谐及促进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伦信.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
5[2]刘晓东.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
[3]宇飞.千万别管孩子[M].福建出版社,2003.
[4]但菲.婴儿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反思[ 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
(6):8-9
第三篇:论工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角色定位作用
文章标题:论工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角色定位作用
和谐社会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工会组织推动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自身、发挥优势,把协调和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长期任务抓紧抓好。“劳动合同我指导;工资协商我代表;安全生产我监督;职工困难我帮好;民主
管理我组织;企业文化我创导。”这就是工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
推进平等协商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协调和协商的实质是工会与有关方面的平等协商及劳资双方平等谈判,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协商,维护了职工的利益,表达了职工的愿望和心声。因此,工会履行基本职能的主要途径是集体协商和谈判。
促进劳资和谐 社会和谐在企业中主要表现为劳资和谐,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和社会和谐。和谐促发展,和谐出效益。工会要利用有效的手段和载体,积极开展活动,形成企业文化,影响企业主。民主管理制度就是一种手段。工会作为劳资相互沟通的渠道应多做有利和谐的事情,防止劳资矛盾激化。
主张公平正义 《决定》中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根据中央提出的六个方面要求,工会组织要有所作为。比如在民主制度上积极完善职代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法律和司法制度上开展职工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在深入分配制度上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社会保障制度上推动社保的扩面和社会救助机制建立等等。
参与社会管理 工会代表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这是法律授予的权利。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关键是涉及职工政策、制度、法律的制定,对地方工会来说主要是参与政策的制定。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将会直接影响职工的利益。
维护合法权益 《决定》中专门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工会发挥联系职工、服务职工、教育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问题。而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权益是关键。
职工的劳权,就是职工的就业择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休息休假权、女工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争议提请权、组织工会权等权利。工会在作用发挥方面,重点是建立多种机制。工会维权机制从这五方面建立:诉求表达机制、矛盾预警机制、争议调解机制、集体协商机制和劳动监督机制。
《论工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角色定位作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论工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角色定位作用。
第四篇:浅谈网络教育中教师角色定位
浅谈网络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摘要】 网络教育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如今,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把人类和教育带入一个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它带来的是整个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一场深刻革命。而这场革命中,教师也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网络时代的教育,使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在逐步丧失。因此,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已成为时代推动教育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进行学习,为学生创设环境,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教师唯有在这一新型教育系统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自觉地抢占教育的制高点,承担起网络教育所赋予的时代革命。本文主要从网络教学功能和模式,网络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挑战,转变网络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等几个方面浅谈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中的认识。
【关键词】 网络教育 教师 角色定位
网络教育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如今,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把人类和教育带入一个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它带来的是整个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一场深刻革命。而这场革命中,教师也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建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保持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形成良好的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品质。
一、对网络教学功能和模式的认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得了巨大发展。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与潜能充分地显露出来。在对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开发的基础上,随着对网络教学环境的开发建设,网络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教学对体现主体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如对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充分的教学交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等方面的支持等。这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更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由单个的独立的计算机发展到网络是一次划时代的飞跃,网络具有单独工具的计算机所不具备的功能。在网络范围内的各种输入设备、存储设备、各种计算机等硬件资源都是可以共享的网上资源;网上数据库和各种信息资源也是可以网上共享的;网络为人与人之间、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数据交换和信息交换提供了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径。
多媒体网络技术也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还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合作学习的工具。主要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基于多媒体教室的讲解演示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紧密结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借助多媒体系统,以课件、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等生动形象的形式来呈现各类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理解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相关的课外材料,节省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反复播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反复的大量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形成熟练技能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的自动批改功能还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如果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网络的电子信箱或即时聊天功能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及时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学生反馈信息。
3、基于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设计为各种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并通过网络发给经过分组搭配的学生,让学生通过积极合作、彼此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影响和启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教师也可以以加入任务小组,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监督,起到指导者和监控者的作用。
二、教师要适应网络教育的挑战
网络教育对以教师面授为主的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很大冲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
1、带来教学价值观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每个人公平地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信息。如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在信息浪潮中健康成长,学校应当培养怎样的人,这是信息时代的教学所急需解决而不可回避的问题。知识的迅速更新,还有学习化社会的来临,要求教学必须以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宗旨。教育,不再只是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写作业和考试;教育将深刻改变自己的目标与职能,成为个人全面和终身成长的助手,成为信息社会个人选择和发展的无微不至的指导者。
2、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上的要求
网上信息资源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因为学生可能是各个年龄、各个行业的人,在网络化的条件下,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社会阅历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就应该有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科前沿,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与网上同行进行合作研究的能力等等。另外,网络教育应充分发挥计算机超强“记忆”的优势及互联网点对点的联结优势,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全面互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是BBS、在线答疑等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全面沟通与互动,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网络化的教学能力有别于家教和教育软件,要求教师在挖掘人才潜力与培养人才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和家长在教育上的深层次需求,网络教育的概念才能够被广大用户接受。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新的技能,如教师必须是一个有着使用计算机经验的人,了解如何在摄像机前授课,掌握多种交流方式和多站点交互性授课的技巧等,这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练习中获得直接的经验。
3、带来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变
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现在,教学的基本职能变成为学习者服务,帮助学习者快速改进学习方式,出现了以学习需求满足度为核心的价值评定。传统教学重在使学生继承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生记忆知识的程度来评价学习、评价教学,甚至来判定学生和教师的等级。而在网络教育中,教学必须改变以记忆程度为指标的评价原则,充分培养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等认知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理解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信息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能力,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标准。
三、网络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已经持续了300余年。它将教师角色定位为单一的传播者,决定着教学的内容、方法、进程、质量等,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人类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特别是网络教育时代的来临,原有的教师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角色正逐渐被其他新型的社会教育职业群体所分担和分解,教师职业“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纷争也日趋激烈。网络时代的教育,使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在逐步丧失。因此,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已成为时代推动教育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1、组织、设计适应网络教育的教学活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使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具备教学组织能力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网络教学中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仍然需要教师来指导选择、组织设计和实施。教师要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媒体的制作以及教学过程的评价等活动,目的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内在基础为出发点,研究如何恰当地组织学习方式、设计教学信息,使学生在愉快而奋发的心境中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能充分体出组织者、设计者的角色。同时,网络教育淡化了传统教师的信息源或传播者的单一角色,突出现代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导航员和指导者角色。面对网络环境中知识爆炸、信息激增的现实,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会他们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查询和检索知识,教会他们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知识,组织知识,整合知识,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完成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信息海洋中自由自主地航行。
2、精选信息,严格把关,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网络教育是以信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也是“信息本位教学”。人们只要进入网络,就可以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网络也为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利用提供了良好条件。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在为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源泉的同时也生产了大量的“信息垃圾”,造成了信息污染,严重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一些虚假的知识信息具有蒙蔽性,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样,一方面有的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不断将获取的大量信息转化为知识,更快地进行知识积累,加快自己智力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一部分并不具有相应知识结构的人来说,他们所接受的大量信息只被作为生活服务和娱乐,没有成为增长智慧、积累知识的有效资源。因此,对网上信息的选择与判断至关重要。在信息与学习者之间应构筑一道“防火墙”,用于甄选信息、减轻甚至杜绝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教师则能够准确及时地对知识信息进行甄选把关,指导学生选择知识信息,实施“防火墙”的职能。除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这种帮助、引导是即时的、现场的,是网络无法完成的,惟有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方能胜任。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简·皮亚杰,强调作为促进者的教师,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与此相应,学习活动的性质便是同化信息并形成新的图式和(智力)操作去应付新的经验,对物质的、社会的和智力上的发现进行反思。网络时代又是一个变化快的社会,面对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人们心理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学生也不例外。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要培养出健康的下一代,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网络在这一领域的“无能”表现促使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品德、心理和人格的发展。这需要教师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心灵和精神上的问题,对现实社会中价值、规范的认同情况和期待,使教师角色定位为一位行为的诊断者,心理的咨询者、辅导者,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3、改变教育观念,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大家的教育观念及思维逻辑。教师如果认识不到信息社会的来临,不能更新观念,则无法适应21世纪的信息社会和教育改革。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也发生革命性的质变。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信息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并且半衰期愈来愈短,知识积累型人才也显得更为重要,信息社会急切需要具有高度创造性、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检索、获取、分析与处理能力的新型人才。所以,教师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更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给教育带来勃勃生机。当前很多学校都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有的仍旧停留在纯技术的运用和探讨上,我们应该不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更要把它作为学生的学具,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建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此种学习环境正是信息社会中的教育环境。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是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由此看出,学习情景的创设对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而,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展示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进行学习,为学生创设环境,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总之,网络教育把传统的由教师、学生构成的“人——人”教育系统发展为由教师、网络、学生三者构成的“人——机——人”的新型教育系统,在相当程度上,教师由权威者泛化为多重身份。因此,教师唯有在这一新型教育系统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自觉地抢占教育的制高点,承担起网络教育所赋予的时代革命。
【参考文献】
1胡铁辉,《网络时代呼唤素质教育》,《光明日报》,1999-11-10 2刘次林,《教师的幸福》,《教育研究》,2000(5)3梁建,《网络教育的发展与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1(1)4陈功,《浅谈信息时代下的网络教育》,《教育探索》,2001(12)5张宇容等,《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微型电脑应用》,2000(4)6方展画,《高等教育“第四职能”:技术创新》,《教育研究》,2000(11)8
第五篇:和谐家庭亲子教育演讲稿
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诗雅的全体员工向今天来学习的所有朋友们表示——热忱的欢迎与诚挚的谢意,特别是向我国著名的妇女儿童心理学家、当今最具人气的情感演讲大师杨延之教授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他迢迢千里不辞劳苦为我们作“和谐家庭,亲子教育”的精彩演讲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天,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是个伟大的日子!我希望——今天在阳城人民尤其是妇女的发展史上也必将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把美丽和希望的种籽深深的埋进我们的心中,让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希望——通过杨教授的精彩演讲,使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都更加和谐,使我们的子女都能成龙龙凤,使我们的人生更美丽、更精彩!更希望——大家都能来我的诗雅来,成为诗雅永远的朋友!
最后,预祝我们今天的演讲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