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
1.学前心理学是研究___从初生到入学前___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__蒲来尔___的《儿童的心理》 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3. 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可分为_纵向研究__和__横断研究 ;
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分为_整体研究__和_分析研究_;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分为__差异研究__、__相关研究__和__因果研究__。
4. 儿童心理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般将入学前分为三个阶段:0—1岁为__婴儿期__、1—3岁为____先学前期_、3—6岁为__学前期或幼儿期_。
5. 动作、形象和语词的关系在学前儿童思维中的规律性变化,使得其思维方式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
态:__直观(觉)行动思维__、__具体形象思维__、__抽象逻辑思维,其中___具体形象思维___是幼儿期儿童思维的典型方式。
6. 以传统的气质类型为标准,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四种,即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
7.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二、名词解释
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
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守恒:皮亚杰把概念的稳定性称为守恒,即一定数量(如长度、重量、体积、面积、数目、质量等)的物体,在其外形或空间位置改变而其数量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儿童能确认其数量的恒定性(不变性)而不受其它无关因素变化的干扰。
3.社会性:是人的一种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4.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
5.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
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前者水平不及后者。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
发展区。
三、简答题
1.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试用实验说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特点。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吉布森等对36名6.5-14个月的婴儿测验的结果,有27名婴儿从平台爬向了浅滩,只有3名爬到深滩。大多数婴儿虽然听到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他也不过去,或只是哭叫。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3.简述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3)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4)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5)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
5.简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四、论述题
1.试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不完整句。最初,儿童句子的结构时不完整的。儿童的不完整句包括单词句和电报句。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于1-1.5岁。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时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在1.5-2岁左右。
完整句。幼儿2岁以后,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到6岁左右,儿童98%以上使用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从2岁以后,简单句逐渐增加。学前儿童使用的简单句主要有主谓结构句、谓宾结构句、主谓宾结构句、主谓双宾结构句。
幼儿复合句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儿童最初的句子是没有修饰语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句中修饰语逐渐增多。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在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此外,还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2.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根据研究,幼儿的社会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每种类型的表现各具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儿童自身的特征
儿童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同时,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
五、案例题
例1:一个幼儿画小孩放风筝,把小孩子的手画得很长,比身子几乎长3倍。
例2: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
试用幼儿想象的有关特点分析上面两个例子,并指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例1说明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例2 说明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当成真实的事情,即混淆假象与事实。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幼儿的想象具有夸张性。
幼儿想象的夸张现象是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反映。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主要有:
1、认知水平的限制。
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3、幼儿想象在认知中的地位。
4、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1.试用实验说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特点。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这是一种特殊的装置,把婴儿放在厚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下面紧贴着玻璃放有方格图案,另一侧则在一定距离下面布置了同样方格图案,造成一种视觉印象:前一侧是浅滩,后一侧是深滩。试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试验记录婴儿的爬向。
吉布森等对36名6.5-14个月的婴儿测验的结果,有27名婴儿从平台爬向了浅滩,只有3名爬到深滩。大多数婴儿虽然听到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他也不过去,或只是哭叫。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2.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根据研究,幼儿的社会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每种类型的表现各具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儿童自身的特征
儿童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同时,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
五、案例题
例1:一个3岁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心爱的玩具而哭泣,这时妈妈给他一块糖,他立即破涕为笑。
例2:新入园的幼儿,看着妈妈离去时,会伤心地哭,但是妈妈的身影消失之后,经老师引导,很快就愉快地玩起来。如果妈妈从窗口再次出现,又会立刻引起幼儿的不愉快情绪。
例3:新入托的一个孩子哭着要妈妈,会引得早日习惯了托儿所生活的孩子们都哭起来。
试用婴儿情绪发展的相关特点分析上面子3个案例。
例1说明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易变是其主要特点。婴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例2说明婴幼儿情绪和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其易变性与此有关。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例3说明婴幼儿的情绪情感易受感染,其易变性亦与此有关。即情绪情感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第二篇:《学前心理学》试卷
《学前心理学》试卷
一.填空题。16%
1、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是 感知觉。
2、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儿童对几何形体感知的效果较好。
3、生活制度对儿童在时间的定向上起决定作用。
4、记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 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
5、想象在3~4岁时迅速发展,这时期的想象基本上是无意的,是一种 自由联想。
6、最初的 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7、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 前运算 阶段。
8、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9、幼儿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 好动、好奇、好问以及 好模仿。
10、自我意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 行为的调节。
11、动作 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
12、“活泼、灵活、好交际”是我们对哪种气质类型的人的描述?多血质。
二.选择题。9%
1、儿童最晚出现的是(B)。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对胆汁质的孩子,应着重(D)。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C.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
A.情绪冲动性B.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D.防止任性、粗暴D.情绪感染性
3、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这是(A)的表现。B.情绪易变性C.情绪两极性
4、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是年幼儿童常出现的(B)。
A.记忆扩张现象
A.要晚些B.记忆恢复现象C.记忆潜伏现象B.要早些C.要不明显些D.记忆提取现象 D.时间差不多
5、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的发展(B)。
6、幼儿抱着一只玩具鸭子,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说:“鸭子要游水了。”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这说明(B)。
A、经验性想象对幼儿的重要作用B.成人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C.实际行动对幼儿期的想象具有重要作用D.幼儿的想象受个人愿望的影响 7、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说明幼儿注意的(B)。
A.稳定性较好B.分配能力较强C.范围较大
D.选择性较强D.记忆的概括性
8、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C)。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
9、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A)。
A.记忆B.思维C.感知觉D.自我意识
三. 判断题。15%
T
1、人的的各种心理活动在先学前期逐渐齐全。
F
2、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都是人的独立的心理过程。
T 3、1~2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忆的发展。
T
4、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F
5、梦是有意想象的一种极端表现。
T 6、3岁后,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发展起来。T
7、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F
8、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的,然后出现直观行动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抽象逻辑的思维。
F
9、关于学前儿童词类的研究表明,儿童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
T
10、幼儿掌握的词义越是丰富和深刻,他运用该词的积极性也越高。
F
11、书面语言是从学前期开始正式发展起来的。
T
12、年龄越小的儿童,气质掩蔽的情况越少。
F 13、6岁左右,幼儿的理智感已明显发展起来。
T
14、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4岁以后,开始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
F
15、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总是过低评价自己。
四. 名词解释。20%
1、元记忆的发展: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
2、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3、情感:较高级的、复杂的、较稳定、冲动性弱、比较不外露、社会性较强的体验。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4、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5、个性: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五. 简答题。30%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个体心理的发生;(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2、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4)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5)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3、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4、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5、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6、儿童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区别。
(1)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2)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3)运算思维具有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没有守恒概念;(4)前运算思维只是自我中心的,运算思维逐渐非中心化;(5)前运算思维是不灵活的,具有固定性、刻板性或呆滞性,运算思维具有灵活性。
六.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10%)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混淆假想与真实。
第三篇:学前心理学试卷A(小编推荐)
宁波城市学院成教学院期末试卷(A)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试卷名称:学前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姓名:学号:班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和解放军叔叔联欢活动已经过去两天了,可是幼儿园的孩子们仍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兴高
采烈地谈论着联欢会上奇妙的魔术、惊险的杂技等节目,这是幼儿()表现。
A.想像B.记忆C.语言D.思维
2.下列哪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0-1岁B.学前期3-6岁C.少年期11-15岁D.先学前期1-3岁
3.()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B.思维C.记忆D.语言
4.下列有关儿童情绪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A.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情绪已逐渐内化
B.2岁时儿童已能初步表达内疚等复杂情绪
C.儿童从2岁到5岁,随着其认知能力的提高,对想象中妖魔鬼怪的害怕情绪减少了
D.“快乐损人者”现象体现了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不平衡性
5.()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B.想象C.感知觉D.思维
6.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根据结果分析其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B.操作法C.观察法D.谈话法
7.在以下几对方位概念中,儿童最先掌握的是()。
A.上下B.前后C.左右D.内外
第 1 页,共 4 页
8.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达()分钟左右。
A.15分钟左右B.3~5分钟左右
C.20分钟左右D.10分钟左右
9.学前儿童指的是()。
A.3—6岁B.0—1岁C.1—3岁D.0—6岁
10.()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
A.个性B.社会性C.言语D.情绪情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括号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括号中填入正确的答案,字迹模糊无法辨认、有错别字均不给分。
1.()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2.完整的记忆包括三个环节:()、()和()。
3.儿童与父母亲(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叫“()”。
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来看可分为()、()、()。
5.记忆恢复的两种形式:()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思维:
2.最近发展区:
3.社会性:
4.工作记忆:
5.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2.简述学前期独身子女社会性中的突出问题。
3.简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5.简述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每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
1.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
2.试述造成幼儿口吃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矫正“口吃”。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例1:一个3岁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心爱的玩具而哭泣,这时妈妈给他一块糖,他立即破涕为笑。例2:新入园的幼儿,看着妈妈离去时,会伤心地哭,但是妈妈的身影消失之后,经老师引导,很快就愉快地玩起来。如果妈妈从窗口再次出现,又会立刻引起幼儿的不愉快情绪。
例3:新入托的一个孩子哭着要妈妈,会引得早日习惯了托儿所生活的孩子们都哭起来。试用婴儿情绪发展的相关特点分析上面子3个案例。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
C.生产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 B.教育材料 C.教育媒介
D.教育环境
3.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A.促进经济建设
B.增进社会文明 C.促进社会发展
D.提高人口素质
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生产 B.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
D.现代农业
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A.先天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后天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6.儿童个体发展遵循 A.从脚到头的顺序 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A.人本位儿童观
B.家族本位儿童观 C.社会本位儿童观 D.自然本位儿童观
8.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 A.1827年
B.1803年
C.1837年
D.1823年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 A.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 B.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C.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0.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
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C.保教性和辅助性 D.辅助性和社会性
11.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 A.特殊的 B.普通的C.唯一的 D.少有的
1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 A.教育材料
B.教育内容 C.教育环境
D.教育信息
13.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促进社会进步
B.促进文明进步 C.促进经济建设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4.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社会人口 C.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
15.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 A.父母决定论
B.教师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16.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 A.家族本位儿童观
B.社会本位儿童观 C.个人本位儿童观
D.人类自然本位儿童观
17.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
B.《理想国》 C.《母育学校》
D.《太阳城》
18.我国陈鹤琴倡导的教学法为 A.中心综合法 B.完整教学法 C.分科教学法
D.整个教学法
19.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包括 A.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B.促进幼儿智,德,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C.促进幼儿美,体,智,德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D.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20.托儿所(幼儿园托儿班)的保教原则是 A.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进行教育 B.让婴儿在一日生活中系统学习C.寓教于养,保教并重
D.保教合一,完整教育 二,名词解释: 1.教育者
2.人的个体社会化 3.儿童发展 4.儿童观 5.教育观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功能.2.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3.简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4.试述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 1.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包括哪些
2.幼儿园如何作好大班幼儿的入小学教育
一,选择题: 1.D 2.A 3.C 4.B 5.B 6.D 7.A 8.C 9.D 10.B 11.A 12.B 13.D 14.A 15.C 16.B 17.C 18.D 19.D 20.C 二,名词解释: 1.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2.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3.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4.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5.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三,简答题: 1.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2.儿童发展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则:(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2)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3)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3.“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4.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也是蒙台梭利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初步的知识教育;文化历史教育.四,论述题: 1.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主要包括下列几点: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2)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3)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4)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5)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6)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7)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8)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2.答:(1)培养入学意识:培养幼儿向往入学学习的感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可参加少先队活动和入队仪式;要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进行毕业离园教育.(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一定的读书技能;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
2.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其办园思想是()。
3.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前运算思维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学前教育是面向()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5.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6.)的影响。
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多效性。
8.从性质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分为()和()。
9.)。
10.)。
二、选择题(每小题21.)
A.《大教学论》B.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2.16世纪之前称为学前教育学的()
A.孕育阶段萌芽阶段C.初创阶段D.发展阶段
3.)
B.劳工幼稚园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4.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A.欧文B.杜威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
5.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
A.苏轼B.颜之推C.贾谊D.王守仁
6.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A.社会的功能B.个体的功能C.文化的功能D.育人的功能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1.最近发展区
2.教育功能
3.学前教育效益
4.育人效益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介绍我国学前教育学初创时期的一位教育家及其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4.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14分)
结合实例论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