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卷

时间:2019-05-15 10:5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试卷》。

第一篇:心理学试卷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普通心理学》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活动、情绪活动 和 意志活动。

2、人的心理的实质是 人脑 对客观现实的 主观反映。

3、记忆的基本过程有 识记、保持、再认 和回忆。

4、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 的反映。

5、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 的两个重要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4、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性格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2、长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3、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激情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5、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不)。

A、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 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C、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2.心理是(A)。

A、脑的机能 B、心脏的机能 C、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 D、脊髓的机能

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视觉 B、知觉 C、感觉 D、记忆 4.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A、动作记忆 B、逻辑词语记忆 C、听觉和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5.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不)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6.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A、激情 B、应急 C、心境 D、情感

7.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B)做的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提出的。A、巴甫洛夫 B、罗森塔尔 C、冯特 D、马斯洛 8.下列哪一种是一般能力(B)。

A、记忆力 B、节奏感 C、曲调感 D、色彩鉴别能力 9.小李是数学系 的高材生,但李也喜欢外语、历史、体育、音乐、象棋,这是他兴趣的(B)。

A、持久性 B、效果性 C、倾向性 D、广阔性 10.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D)。

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 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C、沉着、淡漠、情绪发生慢而弱 D、热情、粗暴、情绪发生快而强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注意的功能有哪些?

注意的功能有: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2、简述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

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识记的方法;识记时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

3、引起心境的原因有哪些?

工作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甚至季节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4、简述意志的品质。

意志的品质:

(一)自觉性

(二)坚韧性

(三)果断性

(四)自制力

5、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情绪通常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第二,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第三,在个体发展和人类进化中,情绪发生早,而情感发生晚。情绪和情感间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通过各种不断变化的情绪得以表现的,离开具体情绪,人的情感就不能存在和表现。另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总之,情绪和情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6、简述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举例说明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性格对气具有一定的影响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掩蔽或改造着气质,使其服从于实践活动的要求。

(2)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特点,使性格的表现涂上气质的特色比如,同是勤劳的品质,多血质的人常常是充满热情地去工作,粘液质的人则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地工作。

(3)气质能影响性格的发展速度比如,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由于神经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因此,他们比粘液质更容易形成果断和勇敢的性格。

2、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你认为个人应如何树立自信?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知道自己的长处,才能很好地树立起自信心。假如你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把你的优点也认为是缺点或忽视它,那么你就会有一种心理,我什么都不会,我什么都比别人差,这就会产生自卑了。

其次,必须从各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好的能力、素质是一个人树立自信心的条件。假如你没有能力、素质,你哪来的自信呢?只有培养好自己的能力、素质,你才能在生活中、活动中更有把握获得成功,成功的机会多了,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再次,树立自信心,理想是基础。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之后,才会萌生出赖以作为精神支柱的自信心,才会生产为之奋斗的动力。如果一个人每天碌碌无为,生活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又缺乏上进心。那么,何来的自信心呢?一个人只有树立了理想之后,他才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奋斗,并勇敢地去开拓、进取。这便是自信所赋予的,它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动力。因此,理想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

《普通心理学》试卷(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 年,其标志是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指向 和 集中。3.知觉的基本特征有 相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7+-2 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 0.25—2秒钟。

5.情绪总是与人的 生理 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 社会 需要相联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注意起伏现象: 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叫注意起伏。

2.创造想象:一个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心境: 是人的内心世界里变幻多变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随时可以在人的外在表象上表现出来。

4.气质: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人格特征。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智商85分说明智力低下。(×)

2、动机和行为的一致的。(×)

3、操作活动相比智力活动容易注意分配。(√)

4、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

5、思维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C)的科学。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认识过程

2、以经历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B)。A、逻辑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3、“ 础润而知雨,月润而知风 ”。主要体现思维的(C)。A、概括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敏捷性

4、下列事例属于再造想象的是(A)。

A、作家塑造新人物形象 B、建筑工人根据蓝图想出的建筑物的形状C、发明家创制了一台新机器 D、小红长大想当科学家

5、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叫做(B)。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识

6、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通常产生的内心冲突(A)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7、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是()

A、同步的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没有必然的联系

8、气质的类型是(B)

A、有好坏之分 B、没有好坏之分 C、有强弱之分 D、没有强弱之分

9、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C)A、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B、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10、意志品质的首要品质是(A)

A、自觉性 B、坚持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感觉和知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两者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人脑的活动。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2)产生的性质不同。(3)生理机制不同。

2、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组织复习?

{一}、复习要及时。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里,所以及时复习非常重要,可使即将消失的记忆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使学到的知识不断纳入知识系统之中。

{二}、复习方式单调既容易感到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而多样化的复习,则可使人感到新颖,促使各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记忆的效果。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理解复述同一内容,要尽可能地动员多种感官的参与。

{三}、合理安排和分配复习时间。这主要是指一般情况下,采用分散复习{将复习分成若干次,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其效果将优于接集中复习{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连续地重复复习以学的材料}。{四}、复习内容系统化。

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一)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表征

(二)思维定势

(三)功能固着

(四)酝酿效应

(五)知识经验

(六)动机和人格

5、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意志行动表现出以下特点:1.它是有意识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目的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2.它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内部、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的特征。3.它是受意识能动地调节支配的行动。意志是内部的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观念付诸行动的过程。4.它是以随意动作作为基础的行动,其结构也包括相应的自动化的动作。

6.举例说明心理冲突的类型,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趋趋冲突,即双趋冲突。两个都很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在一个的面前,而这人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而放弃另一个时心理冲突,称之为双趋冲突。如谈三角恋爱就是如此。

避避冲突,即双避冲突。两种不利于自己或令人讨厌的事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面前,而这个人如果躲开其中一件却又必定会碰到另一件时所出现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如癌症病人手术治疗会有很大风险,但药物治疗效果不能确定,而且药物毒副作用很大,这就造成了双避心理冲突。

趋避冲突。既对人有吸引力,又要付出代价的目标出现在面前时所引起的心理冲突,称之为趋避冲突。如有人想致富,又不想干事情,有人想抽烟,又怕危害健康。人始终处于在两种动机中间徘徊的不安状态之中。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 联系个人实际说明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它是对人的生物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例如,当小孩子又累又困,特别想睡觉时,家长非要他学习,他就会表现得很烦躁。如果我们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感到幸福。认知则包括感知、思维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我们接触一个人时,对他的外貌、言谈举止的印象,考虑他说的话有什么含义,我们是否想跟他作进一步的接触,等等。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象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象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具体来说,正性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情绪的强度水平。然而,负性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

(1)不同性质情绪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作用,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操作效果;兴趣状态比惧怕有更优的操作效果;无怒的中性状态比愤怒状态下操作更好;爆发怒比潜在怒的操作效果更好。

(2)情绪强度差异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影响。以愉快和爆发怒为例,在这两种情绪的背景下,认知操作呈“U”型曲线,表明最弱和最强的激活度不如中等强度能使操作效果达到最优。然而在负性情绪背景下(痛苦、恐惧),则发现情绪激活越强烈,操作效果越差。

(3)情绪对操作策略选择的影响。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婴儿采用的操作策略有所不同。以迂回获取玩具的操作任务为例:愉快状态下婴儿采用有效的迂回获取策略较多,因此在操作中获得成功较快;而痛苦状态下婴儿更多采用径直抓取(难以成功)和被动呆视不动,从而延长了操作时间。

2.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产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

因为在当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中,高分是受家长老师和同学赞许的,能力高低,似乎没神恶魔实用。物种生存也有个优胜劣汰,决定什么优胜什么劣汰的是环境。同理,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也是中国教育体制形成的环境造成的。

从心理学角度说的话,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周围的人会赞扬你,做另外一件事的时候就没什么人关注你。你取得高分的时候,会获得能多的正面肯定,而能力高的正面肯定不会有多少。这个时候,你自然会选择补习任何途径把分数提高,哪怕采取的方式是崎形的方式,于是就造成高分低能现象。

而且,这个社会。高分高能会吃香,高分低能也会吃香,低分高能早被社会淘汰了。而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分数能获得更多的正面肯定的时候,一个人会把精力投入在提高分数上,而能力高低就显得不重要了。同时保持高分又要保持高能实在很困难。所以高分低能成了很普遍的现象。

《普通心理学》试卷(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认为人的智力由 一般因素 和 特殊因素 组成。

2、TAT测验是指 洛夏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3、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 年,其标志是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4、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情感、意志 三个方面。

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知觉: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2、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诸如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与情感、做过的动作等,都可能保存于头脑中。

4、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个体的活动动机越强,其活动效率越高。()2、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了著名的情绪认知评估—兴奋学说。()

3、反射是由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推广到脑的全部活动和人的心理活动上。()

4、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5、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人有思维;B人有记忆;C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D有注意 2.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是利用感觉的(D)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注意 3.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方式是(C)

A直觉思维;B分析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4.在行动中,既不轻易接受外界的影响,也不拒绝一切有益的建议,我们说这个人的意志品质具有()

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5.一个人的注意离开了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的(A)A转移; B分配; C分散; D稳定 6.(A)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思维

7.小李有空就摆弄他自己安装的收音机,小王却喜欢游泳,这是由于各人的(A)不同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8.各种能力发展的核心是(C)(智力和能力的核心都是思维)A观察力;B记忆力; C思维力; D注意力 9.“龙生龙,凤生凤,贼生的儿子会打洞”,这是(B)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二因素论; D辨证法的观点 10.个性的核心是(C)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记忆的类型有哪些?其分类标准各是什么?

记忆类型,这些类型包括: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等。

3、什么是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指向某一对象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

4、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兴奋和抑制无时不在进行着有规律性的运动,基本神经过程运动的规律有二。(一)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二)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5、简述想像的分类 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论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知识谈能力,那叫异想天开。知识不等同于能力,事实上知识与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知识原本是枯燥,贫瘠,乏味的,只有知识于实践有机结合,才给予知识一活力。能力是通过创造得到的,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际活动进一步升华而塑造的。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正如地球上的物体受到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重力不能在没有引力的情况下而存在,正如能里在没有知识的情况下消失一样。

知识与能力都是通过人(载体)而体现的,不能借助外物。所以一个人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需从自身出发去实现。从数学的角度看,知识与能力是两个集合,他们之间不存在等号关系,但他们之间的交集占各自很大的百分比。

知识是树种,能力却是参天大树,树种是靠无数次的变异形成的,参天大树是树种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产物。有知识的人活的自信,有能力得人活的潇洒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自己性格形成的因素。(自己搞掂,围绕影响性格形成的几个要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等来展开你的吹水技术)

第二篇:幼儿心理学试卷

班级:16幼师

科目:幼儿心理学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幼儿常有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即破涕为笑,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易受感染

B、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C、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D、幼儿的情绪比较深刻

2、上初中后,需要学习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判断等,都需要

()思维。

A、直觉行动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创新性思维

3、不同气质特点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的成分。

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

5、幼儿在看图书时,指着坏人说:“坏蛋、坏蛋”,这种现象表明幼儿的()开始发展起来了。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是非感

6、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

A.需要

B.兴趣

C.能力

D.气质

7、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父亲

B.同龄人

C.母亲

D.教师

8、不属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很不稳定

9、幼儿最早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观行动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0、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11、(),称为移情。

A、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B、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C、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

D、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

12、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

C.宽容大度

D.相貌出众

13、“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14、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5、教幼儿掌握词,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

A.利用卡片等教学工具

B.反复细心的说明和解释

C.与练习相结合D.结合日常生活活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亲子关系通常分成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

2、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

3、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幼儿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发展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

5、人最基本的情绪形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种情绪形式。

6、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由______________发展到______________,最后发展到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我意识

2、情绪:

3、性格:

4、亲社会行为

5、思维: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20分)

1、激情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控制不良的激情发生?

2、如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简述培养幼儿言语能力的方法?

4.简述同伴关系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小米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她每次哭闹的时候,妈妈总是拿喜羊羊来哄她。小米看到喜羊羊就不哭了,还抱着它不撒手。但是小米上大班的时候,妈妈发现这招就不灵了,喜羊羊已经引不起小米的兴趣了。

问:1)、这反映了幼儿兴趣的哪一种特点?

2)、我们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

第三篇:教育学、心理学试卷

一、填空题(20分,每格1分)

1.品德是个人依据___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___心理特征和倾向。

5.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___;(2)___;

(3)___。

4.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___和___两大特点。

6.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结构。

11.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表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________,其二是_______。

18.个性差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

4.在交往活动中,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普遍具有___特征,而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则通常有着___的特点。

10.小学生的评价受__的态度和评价调节;____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11.在家里被娇生惯养、处境优越的孩子通常自我评价_;而在家庭缺乏地位、不被重视的孩子则自我评价一般_。

4.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被称之为___能力,它又叫做____。

18创造力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19.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光有情感上的体验还不够,必须经过__以形成__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1)___;(2)____;(3)_____;(4)_____。

9.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即______、______的良好配合、_____的训练。

11.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具有的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的心理特征。我们在学习时,不要把年龄特征与____简单对应。

2.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从_______;从_______;由_________。

4.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心理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近代以来,随着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即____、_____、______。

5.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_实现的。

6.小学阶段,教学的任务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1)____、2)______、3)______。

12.一般来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_、__、__、__几个环节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小学工作具体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

13.教师劳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____,面向___,面向_____。”

6.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

1.个性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

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5.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年长学生可选择()。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8.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

A 10~13 岁 B 13~15 岁 C 15~18 岁 D 18~22岁

12.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B思维迟钝 C不良的行为习惯 D情绪易变

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A 师生关系 B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韦克思勒 D 吉尔福特

1.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行为方式。

A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 B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C 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 自然形成的2.智力的核心是()能力。

A想象 B 记忆 C 观察 D 思维推理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

A 13% B 3% C 0.3% D 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

A 理智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

A 稳定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

14.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

A 同伴 B 同伴团体 C 集体 D 友谊

22.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弱型

1.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___。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课程计划

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

A.少先队活动B.教学活动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

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

A.分层教学B.小组合作教学C.班级授课制D.个别教学

9.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____。

A.谈话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讲授法

12.“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

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8.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1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三、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判断

4.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1.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

7.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3.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6.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

2.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因素。()

3.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4.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5.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6.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

31.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6.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8.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10.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4.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

5.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

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5.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

四、讨论

1.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培养孩子获得良好性格?

1.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八、实例分析(第45小题6分,第46小题5分,共11分)

46.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二,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晚器,晚成。”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这说明了什么,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

2.二年级学生李民,学习成绩一般,平时身上较脏且时有臭昧,同学们不愿与他交往。请问如何调整这个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

五、教育实践应用题

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

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第四篇:《学前心理学》试卷

《学前心理学》试卷

一.填空题。16%

1、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是 感知觉。

2、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儿童对几何形体感知的效果较好。

3、生活制度对儿童在时间的定向上起决定作用。

4、记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 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

5、想象在3~4岁时迅速发展,这时期的想象基本上是无意的,是一种 自由联想。

6、最初的 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7、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 前运算 阶段。

8、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9、幼儿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 好动、好奇、好问以及 好模仿。

10、自我意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 行为的调节。

11、动作 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

12、“活泼、灵活、好交际”是我们对哪种气质类型的人的描述?多血质。

二.选择题。9%

1、儿童最晚出现的是(B)。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对胆汁质的孩子,应着重(D)。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C.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

A.情绪冲动性B.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D.防止任性、粗暴D.情绪感染性

3、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这是(A)的表现。B.情绪易变性C.情绪两极性

4、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是年幼儿童常出现的(B)。

A.记忆扩张现象

A.要晚些B.记忆恢复现象C.记忆潜伏现象B.要早些C.要不明显些D.记忆提取现象 D.时间差不多

5、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的发展(B)。

6、幼儿抱着一只玩具鸭子,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说:“鸭子要游水了。”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这说明(B)。

A、经验性想象对幼儿的重要作用B.成人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C.实际行动对幼儿期的想象具有重要作用D.幼儿的想象受个人愿望的影响 7、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说明幼儿注意的(B)。

A.稳定性较好B.分配能力较强C.范围较大

D.选择性较强D.记忆的概括性

8、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C)。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

9、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A)。

A.记忆B.思维C.感知觉D.自我意识

三. 判断题。15%

T

1、人的的各种心理活动在先学前期逐渐齐全。

F

2、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都是人的独立的心理过程。

T 3、1~2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忆的发展。

T

4、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F

5、梦是有意想象的一种极端表现。

T 6、3岁后,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发展起来。T

7、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F

8、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的,然后出现直观行动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抽象逻辑的思维。

F

9、关于学前儿童词类的研究表明,儿童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

T

10、幼儿掌握的词义越是丰富和深刻,他运用该词的积极性也越高。

F

11、书面语言是从学前期开始正式发展起来的。

T

12、年龄越小的儿童,气质掩蔽的情况越少。

F 13、6岁左右,幼儿的理智感已明显发展起来。

T

14、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4岁以后,开始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

F

15、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总是过低评价自己。

四. 名词解释。20%

1、元记忆的发展: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

2、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3、情感:较高级的、复杂的、较稳定、冲动性弱、比较不外露、社会性较强的体验。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4、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5、个性: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五. 简答题。30%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个体心理的发生;(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2、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4)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5)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3、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4、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5、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6、儿童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区别。

(1)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2)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3)运算思维具有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没有守恒概念;(4)前运算思维只是自我中心的,运算思维逐渐非中心化;(5)前运算思维是不灵活的,具有固定性、刻板性或呆滞性,运算思维具有灵活性。

六.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10%)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混淆假想与真实。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试卷~~

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

1.我国的____A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A.《学记》

B.《中庸》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论语》

2.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______B______。

A.学科课程论 B.实质教育论 C.活动课程论 D.现代课程论 3.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_A____。

A.1951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2年

4.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____B____。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5.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____A____原则的要求。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 6.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_____B______。

A.快乐教学法

B.“掌握学习”教学法 C.“纲要信号教学法” D.导学式教学法 7.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是____C____。

A.皮亚杰

B.赞科夫

C.维果茨基

D.苏霍姆林斯基

8.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____B____。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9.“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____A____。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洛克

10.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指的是____A____。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B)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D)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B)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D)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B)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D)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C)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D)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C)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C)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D)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D)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D)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A)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

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A)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3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

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C)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A)

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C)

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A)

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D)

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

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C)

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B)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A)

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B)4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C)4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B)

4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2.1)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C)

4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D)4

44、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C)

45、“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D)

46、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B)

47、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C)

48、人的身心发展具有(3.1)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B)

4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C)50、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C)

5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D)

52、提出“白板说”的是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B)

53、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D)

5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B)

5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D)

56、“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A)

57、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B)

5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B)

59、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C)60、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C)6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4.1)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B)6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A)6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D)6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C)6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D)5

6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A)6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D)6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D)6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5.1)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D)70、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C)7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A)7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D)7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B)7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C)75、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D)76、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B)77、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C)7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B)79、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A)80、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C)8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D)8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A)83、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B)84、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D)8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6.1)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C)8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D)8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B)8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A)8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D)9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B)9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A)9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D)9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B)9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A)9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C)9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C)9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9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D)9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B)100、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C)10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D)102、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D)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10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7.1)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C)104、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B)105、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C)

106、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A)107、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D)108、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B)109、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C)

11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D)111、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B)11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D)

113、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C)

114、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A)11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D)116、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B)117、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8.1)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B)118、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A)119、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C)12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 效度(D)

121、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A)

122、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C)123、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B)124、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D)12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 1856年 B 1860年 C 1862年 D 1866年(C)

126、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9.1)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D)12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C)

128、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A)129、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C)

130、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A)131、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D)13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B)

133、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134、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D)135、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A)136、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C)137、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C)138、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A)139、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B)140、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D)14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10.1)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D)14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A)14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C)14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A)

14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C)

14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D)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B)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D)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C)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B)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B)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D)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C)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C)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20.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B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69年 B.1879年 C.1889年 D.1899年

21.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D_____。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2._____B______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感知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23.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C_______。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24.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_____D______。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

25.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_____A______。

A.变式 B.定势 C.下定义 D.联想

2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____A______。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27.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为_____A______。

A.12

5B.135 C.80 D.100 28.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D______。A.正比 B.反比

C.正U型曲线 D.倒 U型曲线

29.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直接决定活动完成的心理特征是____A_______。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5、根据皮亚杰理论符号功能的大发展发生在(B)被皮亚杰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发生在(A)个体的思维从动作向运算的转变发生在(C)个体的思维已经采用命题形式发生在(D)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7、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9、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D)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D.分离焦虑

10、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C)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D)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B.加涅、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B)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6、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7、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8、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B)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10、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1、人工智能是属于(D)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D.机器学习

2、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3、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4、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5、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C)

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6、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

A.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7、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8、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

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9、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A)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0、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1、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13、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14、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5、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1、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的过程,称为(A)A政治社会化 B.民族社会化(个体形成本民族大多数人所共同具有的社会特性)

C.法律社会化(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D.道德社会化(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的过程)

E.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根据社会对男女基于不同性别所产生的不同角色要求和期望而形成的相适应的行为过程)

2、学校教育 入职培训属于(B)A.早期社会化(儿童掌握语言)B.预期社会化(学校教育、入职培训)

C.发展社会化(职业教育、成人教育)D.反向社会化(青年人较老年人电脑、开车)

E.再社会化(罪犯改造、精神病人入院治疗)

3、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A.归因

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C.自我认知(主我读客我的认知与评价)

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映倾向)

4、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5、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6、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

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7、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B)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8、浪漫的爱的组成是(A)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9、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10、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A.服从 B.从众 C.模仿 D.暗示

11、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1.对于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的表示以下哪个不正确(A)

A.非病状态是心理健康标准的底线 B.非病状态是心理健康的一个较为主观的标准 C.非病状态是指一个人心理的正常状态 D.非病状态是指一个人适应良好的状态 2.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面的标准而来(C)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3.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C)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4、关于外展训练的表述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A.外展训练又称户外拓展训练

B.外展训练最早是用来训练士兵的求生能力的

C.外展训练需要利用特别设计的器材,往往难度很大 D.外展训练需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带领实施

5、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C)A.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学 B.要让学生掌握上课记笔记的学习技巧,养成上课记笔记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令人信服地让学生了解记笔记的作用、具体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笔记

C.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学习方法是相同,所以应该从小学起就全面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成绩好的同学也会有厌学情绪

6、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C)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7、关于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B)A.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事先预防比事后补救效果好 B.人际关系问题一般是学生相对较少关心的问题

C.教师应该以客观、公正、理性、平等、睿智、成熟和坦诚的态度和形象来面对学生,处理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D.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

8、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B)A.问题的内容 B.内在心理根源 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 D.问题的性质

9、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10、关于危机定义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C)

A.危机是一段时间的解体和混乱,在此期间可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尝试。B.危机是生活目标的阻碍所导致的,人们相信常规的选择和行为无法克服这种阻碍。C.危机状态指的是人们遭受重要生活目标的挫折,或其生活周期和应付刺激的方法受到严重的破坏的状态,危机状态即是破坏本身

D.危机之所以是危机,是因为个体知道自己无法对某种境遇作出反应。

11、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B)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12、在危机干预时,在当事人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现实可行的用于摆脱困境的短期计 划,是为了(A)A.帮助当事人看到摆脱困境的可能性 B.迫使当事人行动以改善自己的境遇 C.让当事人通过制定计划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D.让当事人作出放弃自杀的承诺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17

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A]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 A] 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 A] 24.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 D] 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 C] 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A] 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A]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29.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冯特[ B] 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7.1)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 [A ]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A ]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8.1)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A]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B]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C ]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B]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9.1)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 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 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C] 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 18

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D] 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 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D] 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 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 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B] 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A] 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B] 4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11.1)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 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 5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 5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 5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 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C] 5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12.1)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C] 55.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B] 56.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D] 57.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B] 58.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D] 59.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A] 19

60.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 6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6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C] 6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A] 6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C] 6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A] 6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13.1)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B] 6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D] 6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 6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A] 7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D] 7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 7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7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B] 7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A] 75.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A] 7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A] 7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A]

78.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B] 79.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A] 80.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A] 81.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C] 82.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B] 8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B] 84.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85.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A] 86.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A] 87.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A] 88.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C] 8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B] 90.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B]

91.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B] 9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D] 93.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D] 94.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A] 95.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96.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D] 97.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 D.疲劳和厌烦 [D] 98.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D] 99.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100.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B] 10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14.1)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D] 102.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103.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D] 104.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D] 22

105.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B]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106.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

学业[A]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107.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C]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

108.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C]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2.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A.冯特

B.詹姆斯

C.华生 D.魏太默

3.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b)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4.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b)意识状态。

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 5.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b)失眠。

A.假性

B.情景性

C.失律性

D.功能性 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c)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 7.绝对感觉阈限是指(c)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 8.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a)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9.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b)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c)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1.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2.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b)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13.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c)

A.动机

B.诱因

C.需要

D.目标

14.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a)

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

15.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a)气质。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c)特征。

A.理智

B.情绪

C.意志

D.态度 17.美感属于(a)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都不是

18.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面的特征属于(b)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19.狼孩现象主要是由(b)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20.青年期一般指(b)岁。

A.6—12

B.12—18

C.6—18

D.10—20 24

下载心理学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往届试卷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 1、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质的科学,兼具有自然科学和( D )的性质。 A.生理科学 B.实验科学 C.人文科学 D.社会科学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B

    《幼儿教育心理学》期末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 3、学习: 二、单项选择题 1、3-6岁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称为幼儿期,又称()。 A、婴儿期B、儿童期C、学前期 2、......

    《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 1.学前心理学是研究___从初生到入学前___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__蒲来尔___......

    教育心理学试卷标准版答案

    选择 1.B.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1914年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2.B.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

    幼儿心理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幼儿心理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考试成绩出来了,我对所带班级3,4班的幼儿心理学成绩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这次期中考试,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半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重视幼儿心理......

    2018年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

    学前心理学试卷A(小编推荐)

    宁波城市学院成教学院期末试卷(A)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试卷名称:学前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姓名:学号:班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