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十九
一、单选题
1.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或变更某些条件,对被试的心理活动表现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教育经验总结法 B.教育心理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D。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规律是 C。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5.在慌慌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这种学习属于 A。A.上位学习B.并列学习
C.派生类属的下位学习D.相关类属的下位学习
6.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A.平原观象 B.起伏观象 C.低谷观象 D.高原观象
7.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A.思维 B.练习C.反思 D.想象
8.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9.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B。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0.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1.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13.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创造力,一个是 C。A.求知欲望 B.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C.已有知识经验 D.好奇心
14.柯尔柏格用来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方法是 A。A.两难故事法 B.续编故事法 C.看图说论法 D.自编故事法
15.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B。A.生理自我 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16.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 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 D.焦虑症
17.某人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有责任心,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这说明该人 A。A.人格统一完整 B.自我意识正确 C.人际关系和谐 D.行为反应适度
18.使记忆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长期保持的有效手段是 D A.精细加工
B.生成性学习
C.组织
D.复述
19.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 C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20.一些历史人物,英雄领袖,使我们产生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这种情感属于 C。A.直觉的道德感 B.伦理性的道德感 C.想象性的道德感 D.理论性的道德感
二、多选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是 CD。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E.教育性原则
2.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 ABCD。A.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B.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C.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 D.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3.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BC。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同化学习
4.对遗忘的原因的解释,主要为 ABCD。A.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E.先天说
5.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AC。A.创造力
B.求知欲望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D.已有知识经验
E.好奇心
6.以下各项中属于迁移现象的是 BCD。A.一目十行 B.举一反三 C.触类旁通 D.闻一知十 E.过目不忘
7.关于学习策略,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BCD。A.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 B.学习策略是学习结果
C.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积极主动使用的 D.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
8.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 ABC。A.比较法 B.投射法 C.反省法 D.访谈法
9.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 ABCD A.人格障碍 B.神经症 C.性变态 D.精神病
10.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主要有 ABCD。A.生理与心理的统一 B.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C.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D.防治与发展的并重 E.校内与校外的并重
三、判断题
1.苛勒认为,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B)A.对 B.错
2.正强化提高学生的正确反应,负强化降低学生的错误反应。(B)A.对 B.错
3.根据学习动机的成因可分为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A)A.对 B.错
4.过度学习的程度越高,记忆效果越好。(B)A.对 B.错
5.符号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B)A.对 B.错
6.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A)A.对 B.错
7.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A)A.对 B.错
8.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A)A.对 B.错
9.智力是否正常,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一般地讲,智商在100以上,为智力超常。(B)A.对 B.错
10.学习定势说认为先期学习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是因为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之中。(B)A.对 B.错
11.在动作技能操作整合阶段,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A)A.对 B.错
12.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倾向,即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力求成功者往往选择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A)A.对 B.错
13.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和顿悟有关。(B)A.对 B.错
14.道德感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B)A.对 B.错
15.最能解释考试时出现的暂时遗忘现象的理论是记忆的痕迹“衰退说”。(B)A.对 B.错
16.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对问题解决或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作用。(B)A.对 B.错 17.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B)A.对 B.错
18.冲动型人格属人格障碍。(A)A.对 B.错
19.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确信自己有病,而处于对疾病或失调的持续的、强烈的恐惧之中,这种情况属神经症。(A)A.对 B.错
20.男女双方并非兴趣相投,身心相悦而恋爱,而是为满足某种虚荣心或精神空虚而恋爱,称为轻率恋。(B)A.对 B.错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为不定项选择)
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1)该教师的教法是依据了教育心理学中 C。A.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C.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D.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类型包括了 ABC。
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接受学习
(3)奥苏泊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D。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4)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 BCD。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
2.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14岁的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按照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论,该女生处于 D。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该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为 ABC。A.自我中心 B.敏感 C.嫉妒心理 D.思维具有独立性
(3)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4)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A。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 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 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第二篇:《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整理- 缩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重点掌握的题目
1研究、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P14 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教师角色:P25 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着。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的特征。教师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就是一个角色从。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1)教师基本要求,2)性质和任务,3)服务对象和宗旨。)3是指、教学风格在教学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P28 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4是指人对自己、自我效能感能否成功地P31 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含两个成分: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个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5是指、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P31 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6动机、动机与学习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P87-P89 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7是指在、学习迁移一种情景中P103 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景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影响。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现象。8将问题解决定义为:个人应用一系列的、问题解决P173 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存在三个过程: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问题解决有两个类型: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9是指、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P225 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10补充、心理健康教育2:心理健康教育-P277 :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内容和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有针对性的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补充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P30。罗森林塔尔用实验表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和反馈即是罗森塔尔效应。
12是指、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P37 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3就是、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P43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14是指、教学反思教师以教学活动过程-P34 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15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学习—P74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16创造力就是一种、创造力P188-P189 创造的能力,也有学者称之为创造性思维能力-P189。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它是成功地完成某项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17品德是、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P207-P209-(识、情、意、行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部分组成。18人际交往是、人际交往人类社会活动P235 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二、简答题 1答:研究对象:是研究.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P15 学与教师的教。基本任务:1)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2)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首要任务:揭示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2期.简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望)-P27(领、教、人、行、答:教师是集很多角色与一身的职业,其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风格、人格特征、言行举止、教育期望等5方面。
3答:.简述学习的作用。1)获取知识、2)发展智能、-P75(知、智、素)3)提高素质。4答:学习.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内容的(特殊性)特点:-P84(高、专、实;独、自、结)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习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表现在:1)自学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课外与校外学习相结合(内外结合)。5答:.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P89功能。(激、指、强)1)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23)
6)强化功能。指人们的活动动机受其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影响。指向功能。即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向某一特定目标。答:.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问题的特征;2)情绪与动机;-P180-4()3)对问题情境的知觉;4)定式;5)功能固着;6)原型启发等6个因素。7两大类:.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1认知因素:1)智商-P194 2)领域知识3)策略性知识(智、领、策略)2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人格因素:1)好奇心和创造兴趣;(好奇、勇敢、承受力)2)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的精神; 3)积极8境).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P196(人格、动机、思维、环答:1)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2)激发大学生创造的动机。3)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4)训练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9大学生品德的形成,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是从.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P218 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因此,人的品德形成也是社会规范和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他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10答: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P209(识、情、意、行)11.简述自我意识发展。答:1)自我中心期;-P227)社会自我发展期3)心理自我发展期
12答:自我意识的作用十分巨大。.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P2281(识、感情、意志、德))提高认识水平;2)丰富感 情世界;313)发展.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意志能力;4)促进道德形成5
答:1.信息交流功能;-P2362.促进发展功能;(信息、整合)
3.-促发展;协调整合功能;自我认识、带保健。4.自我认识功)
能;5.心理保健功能;
14答:.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1.仪表2.空间距离3.交往频率-P239 4.相似性5.互补性6.能力7.个性品质 15答:.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观念的自主性-P252 3.交往内容的丰富性4.交往系统的开放性。简记:愿望迫切、观念自主、内容丰富、系统开放——迫切、自主、丰富、开放
16答:、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1.大学生交往自卑;2.大学生交往孤独;3.大学生交往-P255 嫉妒;4.大学生交往恐惧。
简记:自卑-孤独-嫉妒-恐惧 17答:、试述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水平正常2)自我意识-P262 正确3)人际关系和谐4)生活平衡积极5)社会适应良好6)情绪乐观向上7)意志行为健全8)人格统一完整.9)心身特征一致。(情、意、人,心、生、适,自我、智)
18、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答:1)环境适应2)学习活动3)人际交往-P278 4)恋爱与性5)求职就业[恋(爱)、学(习)、求(职)、交往、环境]
三、论述题 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评价的过程。道德观念是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道德概念、1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道德评价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化过程。善?、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述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完-P230
13、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形、性格特点的认识。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答:这种说法不全面。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是在社会和大学生自我教育中逐步实现的。社会和高调控三部分。题中所说的主要为自我认识方面,它除了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校的教育要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教育大学生形我的认识外,还包括对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个体成积极的自我教育系统,逐步实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产生一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尊或自卑,自豪或内疚。而自我调控则是指个体1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最主要自我意识教育系统)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导向系统。2)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与他人比较;他人对自方面。己的态度;反省自己的心理和行为3方面)(2)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积
14、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是指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和谐的统极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社会价值;发挥特长、增强信心;正确面对挫折和失一。败4方面)(3)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制定自我发展计划;答:正确。这种情况称为“自我肯定型”,即坚持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改善自我监督;自我说服3方面。)现实自我,使之不断与发展的理想自我保持动态一致。
215、有人喜欢在人际交往中夸赞对方,这属于阿谀奉承,不值得提倡。答:创造性的实质?培养创造力应着重进行、创造性的实质是什么?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结合教育?P200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人际交往的艺心理学的研究,应该训练大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创造性思维方法:1)发散思维术,学会赞美对方便是其中之一。人的本性都是喜欢受人夸奖的,通过适当方法。(发散思维训练内容:用途、结构、形态、方法发散)2)类比思维。的赞美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和谐的环境,还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强信心。而(依据两对象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的类推的思维方法。类比是科学发现且根据交互的原则,还能引来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与欣赏,这对个体的人际交和成功地重要方法。事物间存在着形态、结构、功能和过程相似。可由此类往、心理健康都有好处。当然如果是一味的脱离实际的称赞,则又另当别论。比。)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从一定的事物、观点、方法等相反或相对
16、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或是健康的,或是存在心理疾病的,二者必居其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使问题得到创造性解决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通常在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心理上经过四个过程:设立起点——确定终点——统摄两点——生成新点。)极,它们是一种相对关系,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而且有相当多的人介4于健康与不健康的状态之中。绕过障碍的思考方法。当人们)转换思维。(对某种方法、观念变换的方法。这是一种在没有现成答案,思考问题进入死胡同时,就要通过解决其他问题来使本问题解决。)5)直觉思维。不进行严密细致的逻辑推理是跳跃式思 维的重要特征。训练大学生的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形式。(跳跃式思维、灵感性思维、整合式、猜测性思维训练4种。)3移、?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那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P113-118简:心、教法、对比、情景,编组教材目标,还有内容和程序。答:影响因素:1客体因素:(1)存在相同成分的学习内容。(2)较高概括程度的已有知识。2.主体因素:(1)学习者的技能和策略掌握水平。(2)学习者的迁移心向。学习迁移的促进:1)合理安排教材,确定教学目标。2)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3)指导学生合理编码,科学组织知识。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利于迁移的学习情景。5)进行有效的对比学习,促进迁移发生。6)运用教学方法促进迁移,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7)帮助学生构建迁移心向,利用学习策略促进迁移。8)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促进迁移。4P99-102、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试述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答: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多、复杂、的职业、间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谍)-P93-95、2)复杂性。3)间接性。4)社会性。5)职业性。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进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6)开展适当的竞赛。7)科学设计任务难度。5自、结、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P84-85(专、实、高;独、结合实际:略。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的(特殊性)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多样性)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6—参考《教育心理学》、根据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谈谈如何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答: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2)悦纳教师职业3)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4)健全的教育意志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6)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维护方法:
一、教师自己方面:1)驾驭压力。2)积极认知。辩证一点、全面一点、中和一点、站高一点、后退一点。3)调节情绪。学会控制需要,掌握调控技术。自我宣泄、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放松。4 撕开消极的自我标签,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二、)寻求支持。重视家庭生活,扩大交往层面,寻求学校方面专业帮助:。15))提供咨询改变自我和。治疗2)增加对教师的支持3)改进学校的管理。7、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谈谈学习它的现实意义。-P21 的青年教师扩充到教师队伍后,给高校的教师队伍带来了有利的一面,但他答:一)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重点在青年教师。大批们多数没有系统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二)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
1、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2、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与反思能力。三)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
1、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2、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四)有助于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咨询方法。8性情、目标、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P282(评、人、生、体会:略。1)正确评价自己。(不过分追求完美。保持心理平衡。期望合理。)2保持积极健康的)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情绪。(保持自我。(学习负担适量情绪的最佳状态。生活节奏合理。妥善处理心理冲突。保护大脑。)锻炼3)挫折的耐受力。)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树立符合实际的目标。6)培养良好的 性格品质。(提高心理发展的动力水平。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辨析题(附答题要点)
1、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答:这种说法不正确。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答:这种说法不全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答:不正确。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除了教学者的角色外,还应包括朋友、管理员角色;心理辅导人员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等。
4、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严格说来,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并不存在本质区别。答:错误,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它是一个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它以语言为中介;是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而以上特点动物的学习都不具备。
5、要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有效的还是靠高额奖学金、评优、推荐直升研究生等外部刺激。答:这种说法较片面。题中所列的均属于外部动机,它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可能只对少数较为优秀的学生有较大作用,多数普通学生难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外部动机往往不能持久,遇到挫折就可能气馁。所以教学中不能忽视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如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对学科的热爱等,这些动机更为持久,也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6、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答;这种说法不恰当。学习活动必须有动机推动,一般而言,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如果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学习效果。根据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应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而不是动机水平越高越好。
7、“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答:有道理。人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习迁移,即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骑自行车与骑摩托车之间存在相同因素,因此在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术后,再学习骑摩托车就发生了迁移,学习就变得容易了。
8、从学习迁移的角度看,“温故知新”属于顺向迁移。答:正确。“温故知新”是指通过复习以往所学知识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根据学习迁移的观点,这是一种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9、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答:不全面。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如果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定势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就可能是一种束缚,使得思维受到旧框架的限制而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
10、我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方面明显不足,这与缺乏创造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答:正确。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管理得过紧、束缚得过严、包办代替得过多。主要表现在:必修课太多、课时安排过满、理论知识繁难偏旧、考试内容死板、考试形式单一等多方面。因此,当务之急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他们创造力发挥的环境。
11、学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答:这种说法较武断。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一贯的作弊行为,才能认为该学生确实存在品德问题。而学生偶尔一次的考试作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品德问题,不能因此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必须联系以往行为表现深入分析。
12、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答:错误。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它经历了从道德观念到道德概念、
第三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
老师出的案例题:
一、大学生甲善于和老师交流,成绩特别好;大学生乙乐于与同学交往,成绩也很优秀;大学生丙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有效地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说说你的看法。
一切能提高学习成绩的都是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形成和运用的促进学习的方案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二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三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四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所以说,学习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有一般的学习策略,有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也有针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三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有:认知策略、元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在本案例中,我认为:86页 大学生甲:善于利用周围的社会性人力和有效资源,主动利用了老师资源。他遇到及时请教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得到老师的指导。另外,师生之间多交往,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老师对大学生给予积极的期待和鼓励,更会促进其积极的努力和较快的发展。师生交往,在教育和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大获益人是学生,与教师交往越密切的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的收益就越大。学生可以获知、解惑、明理、增智、长识、解忧、除困、增信。所以,甲学生会成绩优秀。33页,93页
大学生乙:善于利用周围的社会性人力和有效资源——社会资源,他经常与同学交流,讨论问题,交换观点、看法和学习经验,以此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该同学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所谓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协作配合、互动提高的学习活动过程。合作学习是合作者双方互利互惠、互帮互助、任务和责任分担,利益和结果共享的过程。这样的合作学习必然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大学生乙成绩也一定会优秀。99
大学生丙: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有效地学习,也是发现学习的方法,即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独立获得知识的过程。大学生是自主学习者,发现学习是他们的基本功。当然,发现学习时,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管理策略,特别是时间管理策略。一是要统筹安排学习时间,二是高效利用最佳时间,三是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只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才能较好地收获学习知识。丙很正常就是合理地采用了时间管理策略,所以,他的成绩也会优秀。92
有的学生晚上玩到深夜,课堂上打瞌睡。显然是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时间,也没有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精力,即有限的心理资源。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玩乐上,影响了学习和研究工作。应该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帮助他科学合理地制定作息时间表,并严格地控制和监督他的执行。
二、一位老师与大学生因误会产生隔阂,这名学生为此苦恼而焦虑,因此影响学习成绩,老师应该怎么做?
我如果是他的老师,我会主动和这名同学多交往,解除误会,让他安心学习。特别是题中的大学生已经因误会产生隔阂,这名学生为此苦恼而焦虑,因此影响了学习成绩,焦虑是当前或预计到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另外,在焦虑时通过交流、谈心就可以缓解。因此,我也会鼓励别的同学多和这名大学生交流。但题中因“我”产生隔阂,我作为老师,是主要和他交往的对象。
师生交往,是指学生和老师在信息知识、价值观念、情感体验、行为技能等诸多方面所进行的交流、交换和互补的过程。它是教育和教学的继续和深化,是教学和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老师开展有效工作的基础的前提,也是学生愉快学习、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主要对大学生有以下影响:一是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二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三是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影响政策正常交往,五是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师生之间多交往,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老师对大学生给予积极的期待和鼓励,更会促进其积极的努力和较快的发展。师生交往,在教育和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大获益人是学生,与教师交往越密切的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的收益就越大。学生可以获知、解惑、明理、增智、长识、解忧、除困、增信。主动沟通,多谈话,及时帮助。在师生关系中,老师是主要方面,交往中,要做到真心地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进步,耐心地指导、帮助和教育学生,细心地观察学生的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真诚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真心地传授知识的经验,用真情感化学生。
33、228
综上所述,我相信通过我的“真心”沟通,这名同学一定会解除焦虑情绪,成绩也会进步。
三、两节课都是老师讲,系统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新进展,学生一直认真在听,是填鸭式教学吗?
答:按照填鸭式教学和有意义教学的定义,我认为这名老师不是填鸭式教学。
理论:所谓填鸭式教学,是指学生听了教师的讲授之后,不能有效地同化新知识,即听不懂或者接受不了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这样的讲授就是填鸭式教学。所谓有意义地学习,是指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任意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一是新知识要有逻辑意义,二是学生要有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三是学生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区分有意义教学和填鸭式教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学生在聆听教师的讲授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同化了新知识,即进行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样的讲授就不是填鸭式教学,本题中学生“认真听”意味着学生听懂了,这是有意义地在接受学习。
当然,本题中,老师为了避免填鸭式教学,一定要注意运用奥苏贝尔提出的三种“组织者”讲授教学模式:先行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和总结性组织者教学模式。
所谓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是指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对即将讲授的新知识做出简要的概括说明。
所谓比较性组织者教学模式,是指当老师讲授的新知识与学生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容易发生混淆时,教师必须及时讲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学生新旧知识之间混淆的发生。
所谓总结性组织教学模式,是指在讲授结束之前,教师对讲过的知识内容做出简明扼要的概括性总结。上述这三种模式都是为了保证学生在聆听教师的教授时进行有效的有意义接受学习,避免填鸭式教学。63、67、综上所述,这名老师不是填鸭式教学。
四、老师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自习,上课时针对自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方式可行吗?
答:可行。
理论:学生的学习活动包含三个紧密联系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变和对知识的评价。而新知识的获得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大学生是自主学习者,发现学习是他们的基本功。发现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的对于学生自己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它有以下三个优点: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究方式,四是有利于知识的概括、保持和迁移。此外,发现学习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发现学习有优点,但也存在局限性:一是相对于聆听老师讲授的接受学习来说,发现学习所用的时间较长,花费精力较多,学习效率不高,尤其是发现学习的初期效率更低;二是由于学生的发现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不同学生发现学习的效果翔艺大。发现能力强的学生发现学习的效果好,反之则差。三是由于发现学习是独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疑点和难点,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这些阅读中的疑点和难点,就请教老师。
而接受学习是指在聆听教师讲授的条件下接受新知识的有意义学习过程。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要求助于老师。所以,在学习中,最好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进行有机地结合。如何结合:67页首先是鼓励学生在者讲授之前自己独立阅读教材,即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可以同化一些新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难以同化或理解的新知识。然后,学生带着发现的问题聆听老师的课堂讲授。要聆听课堂讲授过程中,一方面验证自己再发现学习过程中所同化的知识与老师讲解的意义是否一致,即验证自己发现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意义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是通过聆听者教师的讲解,即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自己在发现学习中所没有同化的知识,即解决自己在发现学习中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果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发现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理解不一致,或者听了老师的讲解后仍然不能同化有关新知识,则要请老师或进一步阅读教材及时弄懂弄能这些难点和疑点知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通过这样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发现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可行。
五、新生课堂认真听,课后娱乐休息,方式可行吗?
答:不可行。
理论: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形成和运用的促进学习的方案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二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三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四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所以说,学习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有一般的学习策略,有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也有针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三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有:认知策略、元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而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它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要求复习要及时。本案例中,我认为:
新生课堂认真听,进行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样效果很好,但课后也要及时复习,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学习时,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管理策略,特别是时间管理策略。一是要统筹安排学习时间,二是高效利用最佳时间,三是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另外,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娱乐休息,都是心里资源管理使用不当的表现。而且课后不及时复习课堂所接受的知识,遗忘速度快,也不利于学习。而课堂上认真学,是接受学习(可以加上概念),课后自己学,是发现学习(可以加上概念),只有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进行有机地结合(如何结合也可以加上,看题怎么给的。),并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才能较好地收获学习知识。案例中的大学生,只偏重于接受学习,不注重发现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不会好。87-93
六、课堂打瞌睡,课外学习大量资料。
答:不可以
课外学习大量资料,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的对于学生自己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而课堂学习,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在聆听教师讲授的条件下接受新知识的有意义学习过程。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要求助于老师。所以,在学习中,最好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进行有机地结合。如何结合:67页首先是鼓励学生在者讲授之前自己独立阅读教材,即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可以同化一些新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难以同化或理解的新知识。然后,学生带着发现的问题聆听老师的课堂讲授。要聆听课堂讲授过程中,一方面验证自己再发现学习过程中所同化的知识与老师讲解的意义是否一致,即验证自己发现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意义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是通过聆听者教师的讲解,即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自己在发现学习中所没有同化的知识,即解决自己在发现学习中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果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发现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理解不一致,或者听了老师的讲解后仍然不能同化有关新知识,则要请老师或进一步阅读教材及时弄懂弄能这些难点和疑点知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通过这样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发现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案例中的大学生,只偏重于发现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不会好。
另外,该生这样学习,是自主学习的特征。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规划学习进度、自我调控和调节学习过程、自我选择或改变学习策略、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主动学习过程。它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二是自主学习的相对独立性,三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对于已经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学会选择、运用和发展学习策略。善于利用周围的社会性人力和有效资源,主动利用老师资源、学生资源,而不是只靠自己课外学习资料,一定能提高学习效率。67--69
七、为了考托福,学外语时撕词典,学会一页撕一页,可行吗?
答:不可行。
在知识学习的类型中,奥苏贝尔根据有意义学习的定义,划分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知识学习,即有意义的学习和机械学习。
所谓有意义的学习,所谓有意义地学习,是指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任意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一是新知识要有逻辑意义,二是学生要有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三是学生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谓机械学习,是指建立在表述知识的语言文字进行逐字逐句联系基础上的学习。也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背诵,而不求理解或同化。是指该生这样学习,是自主学习的特征。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规划学习进度、自我调控和调节学习过程、自我选择或改变学习策略、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主动学习过程。它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自主学习的能动
性,二是自主学习的相对独立性,三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对于已经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学会选择、运用和发展学习策略。而这名大学生却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违背了学习的科学规律,不讲究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形成和运用的促进学习的方案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二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三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四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所以说,学习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有一般的学习策略,有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也有针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三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有:认知策略、元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而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它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要求复习要及时。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是对所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等等。组织策略是通过整合新旧知识,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策略。该大学生学外语时撕词典,学会一页撕一页的方法,违背了上述理论,因此,不可行.79
另外,学习英语不能单纯地记忆单词,而在是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学习新词、复习旧词。这样不仅学会了单词的应用,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增加了自己的词汇量。大学生显然违背了英语的学习规律,采用了不科学、不可行的学习策略。最终不成功也是必然的。
八、大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前突击,科学吗?
答:不科学。
在知识学习的类型中,奥苏贝尔根据有意义学习的定义,划分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知识学习,即有意义的学习和机械学习。
所谓有意义地学习,是指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任意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一是新知识要有逻辑意义,二是学生要有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三是学生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谓机械学习,是指建立在表述知识的语言文字进行逐字逐句联系基础上的学习。也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背诵,而不求理解或同化。
该生这样学习,是典型的机械学习,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极有害。一是没有学到真知,荒废了学业,二是违背了知识学习的科学规律,既没有合理地利用学习时间,也没有科学地使用大脑。考试结束,极度疲劳,长时间补充睡眠;所背诵的知识只用来应付考试,考试过后遗忘殆尽,等到将来用到这些知识时,大脑一片空白如同新学。大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讲究学习策略。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是接受学习,课后认真学习,多进行发现学习,并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进行有机地结合。另外,在学习过种中,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管理策略,特别是时间管理策略,科学安排好时间。一是要统筹安排学习时间,二是高效利用最佳时间,三是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只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才能较好地收获学习知识。65、79
书上的案例题
69页案例二:“鼠笼式”电动机,带学生看鼠笼,学生才知道这个概念。分析该生没看到鼠笼前不理解“鼠笼式”电动机的原因:,奥苏贝尔给有意义地学习下了定义,是指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任意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一是新知识要有逻辑意义,二是学生要有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三是学生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指的是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事物有表象或已经被理解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本案例中,“鼠笼”对于这位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知识新概念,要想真正理解“鼠笼式”电动机,必须将其与文具生头脑中“鼠笼”的表象建立对应的联系。可是该生以前从未见过“鼠笼”,认知结构中没有它的表象,自然无法建立这种实质性联系,因此,他不可能理解“鼠笼式”电动机的概念与形状。在老师指导下,看过真正的“鼠笼”后,他的头脑中有了“鼠笼”的表象,就一定能明白理解了(即同化了)“鼠笼式”的准确含义。因此,教育家反复强调,新知识的教学一定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脱离了实际生活表象或缺乏实际生活表象,同化新知识就十分困难。63-65
78页案例一:老师演练钢琴曲让学生自己练习,过一段时间后,检查学生情况时发现效果不好,有什么问题?分析其原因。
本案例问题是:老师示范不充分,造成学生模仿不理想。
依据理论是:观察学习理论。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大量社会性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示范者的行为习得的,观察学习由四个子过程构成: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在注意过程中,榜样的行为特征影响学生的注意过程,学生的注意特征影响对榜样的观察,学生与榜样之间的关系对观察注意有直接影响。老师在示范动作时一定要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确定示范动作的速度和重复示范的次数。老师在示范较难的动作时还要指出观察要点,提示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等。根据学生保持过程的特点,老师在示范教学时,不仅要做好动作示范,还要配合示范动作做出准确的言语说明和动作要领的解释,并进行动作上的再现,注意动觉反馈,及时进行动作调整等。根据动机特点,对学生的再现行为做出准确的评价。
钢琴演奏教学属于高难度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示范,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演奏来学习演奏技能。根据观察学习理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或示范者。老师演奏技能的难度和速度影响学生的注意和观察学习的效果,由于钢琴演奏难度较大,老师的示范速度又很快,没有进行详细地讲解,学生难以观察清楚老师的演奏技巧,很难掌握演奏要领,所以,学习效果不佳。
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老师放慢演奏速度,并分节进行演奏示范,并进行详细讲解。对于演奏难度大的曲段,老师还要重复地进行示范,并进一步讲解演奏的要领。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还要在旁边观察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老师还要根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导学生进行重复练习,针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老师还应该进行有针对性地动作指导,多鼓励,直到达到预期效果。
78页案例二:父亲打鼓专家,想让有天赋的儿子也学这一行,可儿子不喜欢,学琴,半途而废。分析儿子不愿意和父亲学习打鼓的原因。
问题:父亲(老师)愿意教儿子(学生)不爱学
分析其原因:与父子关系有直接关系,儿子不崇拜父亲。
理论依据: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大量社会性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示范者的行为习得的,观察学习由四个子过程构成: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在注意过程中,榜样的行为特征影响学生的注意过程,学生的注意特征影响对榜样的观察,学生与榜样
之间的关系对观察注意有直接影响。根据观察学习理论,学生与榜样之间的关系对观察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师生关系越密切,平时接触的越频繁,教师的行为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观察模仿。可在,在有些情况下却适得其反。学生崇拜一位老师,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观察与模仿,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老师的崇拜感没有增强,反而会下降,这是因为可能是熟悉感越强,新奇感越少,也可能是在以前的“远距离”接触后,发现了老师的都是优点和长处,而近距离频繁的接触后,发现了老师的一些缺点或不足,从而降低了对老师的崇拜感。71-72
案例中儿子不愿意跟父亲学习打鼓,其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上边我提到的儿子与父亲关系不够好,他不佩服自己的父亲;也可能是父子俩的艺术偏好不同;可能是价值取向不同;更可能是他目睹了父亲练习打鼓过程中的辛苦而放弃学习;或者是因为他觉得打鼓艺术没有琴的前途远大;或者是儿子认为父亲能力水平会对自己要求太高,让儿子感觉到望而生畏而不愿意学习打鼓等等。
78页案例三:体育老师给一个学生最高分,这个学生是观察了别的同学的设计方案后整合成自己的设计,分析原因76 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大量社会性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示范者的行为习得的。深层次的观察理论之一就是创造性的观察学习。创造性的观察学习就是指在学习了一些榜样的行为之后,自己创造出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创造性学习本身就晃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创造性活动。勤于观察和善于观察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这种创造性观察学习的受益者。
这位大学生显然在编排自己体操动作前进行了创造性观察学习。根据杜班拉的定义,创造性观察学习是在学习了一些榜样析行为之后,自己创造出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大学生甲迟迟没有确定自己的动作设计,这是他在酝酿创新动作;而是认真地观察其他同学编排的体操动作,这是创造性地观察学习;当他观摩了许多同学的自编动作后,这是了解其他同学的创新动作后有了自我创新的灵感,终于编出了自己的创新体操动作,这是确定了自己的创新动作方案。他最终得了最高分,成为创造性观察学习的受益者。
151页案例一:大学教授双休日给人补课,一次他有事不能上课,有人建议改成讨论,不用讲授;有人却说我们来就是听您讲课的。这位老师应该听谁的?
本案例回答了是讲授教学还是讨论教学的问题。所谓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的教学。它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讲授的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讲授教学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聆听学习是通过对口头语言的理解获得新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口头语言表达与书面文字表述相比,具有灵活、生动、可重复、可变化的优越性。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介绍、而学生们又想知道或者对学习当前知识有帮助、有意义的内容。
所谓讨论教学,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常用的有集体讨论、分组讨论、课下讨论和课堂发言、分组辩论等。它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生发散思维、挖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教学措施之一。总之,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教师做为教学主体,必须运用得当的教学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论是讲授教学还是讨论教学都是有适用条件的。老师必须依据这些条件确定教学形式,而不能随便乱用。本案例中,个别学生的主张可能是为了照顾老师参加自己的活动去,也可能是觉得没有听教授讲课的必要了,更可能是为自己减轻听课的压力。可是另一个学生的发言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家牺牲休息日的时间来听老师讲课,一定是有听课的需要,一定是获得了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知识和观点。如果老师不讲课,他们的学习就受到损失。而讨论是可以在课下和工作日进行的。目前,他们的主要兴趣是听老师讲课,而不是讨论,所以这位老师决定,以后补上讲授的课程。
151页案例二:学校要求新教师上课一律用多媒体,并作为教学评估的一项指标。这样要求是否合适?学校为什么对新教师提出这样要求?
这样要求是不合适的。
虽然多媒体已经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媒介。它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具有感知效果好、便于教学、节省教师板书时间等一些优点。但目前有关多媒体教学效果的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效果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其原因是,两种教学只是呈现知识的媒体不同,但并没有改变知识的内容也没有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所以不会明显提高学习效果。还有研究表明,如果设计不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冗余效应”和“分散注意力”等。多媒体教学也不利于教师演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些专业知识内容是不能用多媒体教学的。例如:数学教师讲授数学原理的推导或证明过程,采用边讲解边写板书的教学方式就比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好。再如:体育老师教学生做体操动作,老师亲自做出动作示范也比让学生观看体操运动员动作录像的学习效果好。
在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运用不当,造成不良教学效果的表现如下(147页):多媒体故障,老师操作水平不高会占用学生时间,分散学生注意力偏离知识主题,出现听讲和做笔记的干扰,教师教学能力不能提高。因此,对于新教师来说,他们更需要提高课堂讲授教学能力,应该将多媒体教学与粉笔加黑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课堂演讲能力。
学校之所以提出这样要求,可能是因为新教师接触新鲜事物多,这样讲课会让学生感觉新鲜。这所学校提出这样要求,也可能还不了解这些研究成果,而且可能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片面的认识。困为,任何教学媒体都有其适用的教学内容,也有不适用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一定要坚持以教学次郎和效果为中心的原则,科学合理地为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绝不能强行要求一致。183页案例一:设计毕业论文时学生们要求指导教师给他们列出研究选题。这样的要求是否合理?
答:不合理。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学习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用辛勤的心血和汗水浇开的智慧之花。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整个论文的创作工作应该由大学生独立完成。指导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是激发大学生创造潜能和创造热情、挖掘大学生智慧潜力、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过程,是为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过程。而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经知道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产品的能力。人的创造力与知识经验、智力水平、人格特征、思维品质、想象力有直接关系。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因素有:一是教育环境因素,创造性劳动必须有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必要的工作条件,这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二是制约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创造观念、创造动机和创造能力。
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措施有: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引导支持。这就要求学生应该自己会发现、会研究新问题。因为,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是创造性工作的重要前提和重要环节,更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直接给学生提供研究课题等于放弃了这个重要环节,也就等于放弃了对学生发现问题的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任何老师不应该剥夺大学生的这个可以培养创造力的权利。所以,毕业论文的研究选题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而老师应该提供如下指导:181页
183页案例二:一大学生刚参加实习没几天就提出了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可以改进的建议,厂方认真分析他提出的方案后并没有同意实施,大学生表示不满。如果您是大学生实习指导老师,应该怎样帮助他转变认识改变态度?179 答:大学生初次接触实际工作,可能会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能会产生一些改革或改进的想法和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不是实践工作者们没有发现,而可能 有他没有解决的原因。大学老师要提醒实习生切不可刚到岗位上伊始,指手画脚,不了解实际情况就以表意见。要教育大学生,实习期间是向有经验的实践工作者学习的好机会,也是理念联系实际的好时机。所以,必须抓住机遇,虚心拜实践工作者为师,虚心求教,认真学习。在实习过程中,要解决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先当小学生,尊重师傅,主动接受师傅的指导,虚心向实践工作者请教,他们有的可能学历低,理论水平或新知识可能不如实习生,但他们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熟练的工作技能。老师要提醒大学生不要自以为是,心存优越感,更不能瞧不起师傅,不听指教。实践表明,每位老师傅的身上,都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品质,这些宝贵的财富正是实习生在学习的内容。
在实习期间,遇到或者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并有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一定要先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事情的原委和真正的原因,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221页案例一:北方女生考入上海大学,与其同住的其他人全是上海本地人,她们总用上海话说话,让这位同学感觉到孤独,辅导员发现这个情况,应该怎样处理?215.218
大学生活是一种独立的集体生活,异地上学的学生有一个适应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过程。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求辅导员对大学新生进行适当的生活指导。本案例中北方学生来到南方学习生活,自然要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但是,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学校要为新生尽快适应生活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周到的服务。比如:在宿舍管理、食堂膳食结构、学生生活服务等多方面完善设施,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并加强管理。这所大学在给新生分配寝室时忽略了这个问题,辅导员发现这种情况,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出现了疏忽,并马上调换女生寝室安排,将来自不同地区的新生混合安排寝室,使这名女生很快地适应新的人际环境。另外,还要同这名大学生多沟通,辅导她尽快适应校园环境、人际环境、新的语言环境、新的生活方式。
221案例二:一新大学生高中时成绩特别好,上大学后,往日的优越感消失,学习动力明显下降。老师如何辅导她?220
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里都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一种学习优越感。但是,到大学以后,这种优越感就没有了。因此,辅导员应该及时辅导大学生应该重新定位自己,要承认自己不是中学时代的优秀学生,而只是普通生,一切需要从头开始。不要自卑,要认识到,大家都在同一个走路线上,谁努力谁就能走到前面,要客观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进行正确的自我设计,确立新的奋斗目标。通过辅导员帮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理性分析,确立自己新的学习目标和奋斗目标,并使这种学习目标成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新生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才有动力、才有方向、才有收获、才能不断地积极向上。当然,辅导员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时,一定要注意目标要客观实际,根据大学生自身条件和能力确立目标才行,要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向总体目标靠近一步。目标具体,就容易实现,就会有成就感,就能成为下一步前进的动力,学习就能不断地向前。另外,辅导员也可以教会大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利用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时间,进行策略地学习,如何应对考试等等,所有这些,都能帮助新生增强学习动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愉快地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去。
232页案例一:贫困大学生到大学后自卑感强,老师如何帮他克服?
自卑是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自卑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会导致学生自我封闭和孤独,从而妨碍自我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自卑,教师要给予认真对待和疏导。首先,应该帮助这位学生认识到,这种自卑不是来自他的自身因素,而是由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不应该为此感到自卑。如果感到自卑的话,应该是一大群人,而不是你自己。其次,应该帮助这位学生承认现实,而不能回避现实。应该鼓励该生在任何场合下都要承认自己来自贫困地区,在生活水准和消费水平不上能跟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比阔气。要比就比吃苦耐劳、比勤奋努力。再次,要帮助该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在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在优势领域获得成就,增强自信。教育他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从不利的事件上看到积极的因素。凡事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一些不如意,如果能跳出悲观的想法和看法,就能看到他的长处,使消极情绪化为积极情绪。最后,可以为该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和条件,在保证学业不受太大影响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来源,减轻家庭负担,改善自己生活水平,缩小与其他同学的经济差异。
案例二228—231失恋对学生的影响。
第四篇:高等教育心理学
1.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25.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这种学科差异不是体现在一般智力上,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在婴儿期之后的发展中。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认识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是体现在特殊智力方面,即不同专业标志。11.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或认知活动。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26.一般来说,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的大学生在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上不2.心理学的任务;概括地说,心理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认知监控组成。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
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智力的各要素方面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课题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19.哥德曼总结了青少年这一特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却存在差异(2)性别差异。从智力发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构成发展的的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1)27.智力三元理论:当代美国心理学展的整体水平看,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陪伴。青少年朋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著差异,但从智力各要素看,却存在性3.描述(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12.可以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处,他们有更多得更处时间,愿意协作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别差异。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活动(2)放松。青少年与朋友度过快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33.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乐的时刻(3)工具性支持。青少年从论,他们分别是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选择)13.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朋友处获知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协助论和成分亚理论(1)智力的情境亚理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实践对能力特别4.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年期界定为十一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等。(4)自我意向的支持。来自朋友的论阐述智力与环境的关系,表明主体所是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勤奋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时间,将大学阶段作为承认早期或青年鼓励、慰藉和反馈有助于青少年保持积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智力行为的内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或机制是什期的开始。而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极的自我意象,获得自我同一伴(5)涵,即周围环境对个体智力具有制约作发展的内因。(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么。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社会比较。青少年通过朋友的比较可以用。智力的经验亚理论讨论个体对人物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解5.预测: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确定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明确行为的或情境的经验水平与他们的智力行为决上述矛盾,心理学家设计了许多新的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阶段。适当性(6)亲密。友谊关系是一种充之间的关系,表明一个人在完成新颖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如掌握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即14.整个青少年时期又可分为:(1)满深情的、彼此信赖的友好关系,友谊任务、处理新的情况和自动对信息进行学习、个别指示教学和个人化教学系根据已有的理论对某种心理和行为事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双方可以自由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加工时,行为表现不同,则智力高低不统、计算机辅导教学等。件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推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2)青少年中期密。同。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该理论最重要34.(布卢姆)设计了一种掌握学习测。(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相当于高中20.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的部分,他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成分的程序。6.控制: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阶段;(3)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至二粘液质、抑郁质 结构。35.在我国,比较公认的是谭顶良先心理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十一二岁),相当与大学阶段。21.大学生的气质教育:(1)教育学28.斯腾伯格把智力成分分为元成生对学习风格所下的含义:学习风格是标)。控制意味着通过一定手段或方法15.成人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成人早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气质类型本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使心理与行为事件发生或者不发生,即期、成人中期和成人晚期。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29.智力的测量:(1)现代西方心理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16.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可积极的方面,也都有消极的方面(2)学中常用智商表示智力的高低。美国心和。希望发生的事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其含义36.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7.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0----2岁)(2)前运算阶段(2-----6适当的教育方法(3)气质与职业指导是被测验者所获得的知龄分数与他的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认知风格,又称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岁)(3)具体运算阶段(6---11岁)(4)(4)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实际年龄之比,用公式表示:IQ=智力“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指个人8.高等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形式运算阶段(十一岁以上)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育者。年龄(MA)/实际年龄(CA)x100(2)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的意义:(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17.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佩里将大学22.性格的含义:性格是指一个对待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力),采用年方式。
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助于高等生的思维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37.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加二元论阶段。出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来的比较稳定大的心理特征。其计算公式为:IQ=100+15(X-X)s(1)场独立型:(含义)往往倾向于以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23.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是不同的,30.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2)有助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2)相对性它是由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成的反应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31.能力的类型差异(1)模仿能力断事物(特点或优势)偏爱自然科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特征。这种据哟核心意义的特征是收一与创造能力的划分。模仿能力指个体通教学成绩较好,学习的内在动机高,学理/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3)约个人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的调控形过观察外部行为活动而做出相同反应习自觉性高,喜欢个人独立学习,接受学的能力/提高其评价和反思能力(3)定性阶段。在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成的。的能力。创造能力指个体产生出以前不知识时善于分析,同时在学习情境中,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24.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1)外曾有过的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2)他们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以个人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既能够确定倾型的大学生感情表露于外,自由奔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意志来决定。(2)场依存型(含义)较色,增强其角色意识/获得各种能力,“这对于我是正确的”。放,当机立断,不据小节,独立性强,分。认知能力指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掌握必18.大学生的思维发展:(1)在形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交际,但比较存续和提取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轻率。而内倾型的大学生以自我为出发思维能力等。操作能力指人们运用自己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康/正确认识心里健康问题/掌握一定的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在形式逻辑思维活点,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缺乏实际行的身体来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社交能分(特点或优势)偏爱社会性学科,其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动中,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认识是孤动,顾虑多、易困惑,适应环境困难,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需要的能力,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物9.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所谓辩证逻辑交际面狭窄。大学生中外倾型性格的人如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更感兴趣,学习欠主动性,易受暗示,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思维,则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占多数,符合青年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倾等(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喜欢讨论问题或进行合作学习,接受知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立统一的反应。它不仅反映事物之间的向(2)独立性的大学生有坚定的个人一般能力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识时偏爱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同的衰退或消失。相互区别,而且反映他们之间的相互联信念,善于独立思考,有困难或紧急情具备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往往较为谨慎,10.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系;不仅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而且反况下能沉着镇静,独立发挥自己的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我们平常所说不愿冒险。过程发展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认知映他们的绝对运动(2)在常规性思维量,甚至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智力就是针对一般能力而言的。特殊38.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而顺从性的大学生易受暗示,往往屈从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于权势,按照别人的意见办事,在困难具备的能力。39.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相方面的发展。其中。思维的发展是个体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或紧急情况下表现的惊慌失措。32.能力的水平差异(1)学科差异。信自己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是有自己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努力能控制事态发展。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则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的摆布,这些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自己的行为。40.正常焦虑:焦虑是个体在一定压力情境中所产生的包含担忧、紧张、恐惧等成分的复合型情绪。因此,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41.过敏性焦虑不是因客观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有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自尊心受伤害程度越高,过敏性焦虑水平越高。
42.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角色认知阶段:指角色扮演这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角色认同阶段: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43.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
4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
45.专家型教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创造性的洞察力
46.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一般来说,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47.广义的学习概念,应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解释:(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2)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4)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作学习。
48.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
1、知识的学习,主要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49.布卢姆的学习分类是比较著名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的,他的分类应该说是对教育目标的分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组织的。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类。以(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于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新学习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须是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认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知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就是下位学习。目标分类。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73.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50.奥苏伯尔主要是研究学校学生际意义,即心理意义。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的学习,他的学习分类非常引人注意和61.学习的迁移(简称迁移)是一种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高的概念或命受到重视。首先,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时产生的。
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62.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74.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其次,他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经验之间的关系吧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和有意义学习。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生的。5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用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75.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63.根据迁移的层次分类:美国著名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5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方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迁移的层次不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要逐个尝试解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同,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所谓横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解决问题,它可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2)学习过程的相似而有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迁移,又但费时费力,而且往往难以实现;启发阶段性(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称“水平迁移”。所谓纵向迁移是指先式以一定的原有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竞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更高级方式搜索解决问题,这类策略简单省争性和高层次上(4)学习组织的主体的学习)发生的迁移。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的成功解性 64.根据迁移先后顺序:顺向迁移和决。53.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逆向迁移。凡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76.创造性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而1896年他在哈佛大学开始用小鸡做实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凡是后一种学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验,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77.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之一。65.根据迁移内容:特殊迁移与普遍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54.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迁移。特殊前一是指某一领域内的学习状态。而实现的 直接对另一领域内的学习所产生的影78.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55.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按照响。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法”,是(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1953一定的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的学习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56.桑代克提出,情境与反应的联结的影响,即所学的原理、原则和态度的方法。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具体化。79.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过滤是两66.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学说现象造性:(1)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帮助大主要定律。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
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有意识传授57.观察观察学习的组合过程概括67.概括化概论又称“经验类化说”,创造技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协助发了这四个过程的基本成分:(注意过程)是由贾德提出的。贾德在1908年所做展自我管理的技巧(2)激发创造性动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机 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理论的经典实验。(3)塑造创造性人格:激发学生进行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68.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创造性学习的动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的内部形象;(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生的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态 自信心。确立创造的信念(4)创设创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69.所谓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造性环境: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种经由观察学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理的自由。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开58.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布习的关键。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重要手70.元认知:一般认为,元认知是对创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认知过80.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方法是发现法。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59.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71.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非人为性的联系。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的特征和倾向。60.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从客观习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8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主要有这样条件来看,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72.下为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几个方面:研究的范畴不同。影响因素(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不同。性质不同。
82.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8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84.道德意志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道德生活中的困难或矛盾并且支配行为的表现。85.道德行为是指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86.群体的种类:(1)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2)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87.大学生班集体除了具有:
1、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
2、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
3、有合理的组织结构;
4、遵守集体规范。以上这四种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哪个不是大学生班集体特征)1.强制性;
2、同一性;
3、独立性;
4、开放性。
88.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致弱(制约)作用: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就是社会致弱(制约)作用。
89.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如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等。
90.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理想色彩浓厚,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91.同学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占主要地位。
92.时空接近性:远亲不如近邻;态度相似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9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仅仅根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94.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第五篇:高等教育心理学
1.2.心理学研究对象:人和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以人为主。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特性。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活动。
个性心理特征(人与人心理的差异):性格、气质、能力。
3.4.5.6.7.8.9.心理学任务: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是什么)、解释(知其所以然)、预测(在什么背景下,会出现某种反应)和控制(目的),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教育心理学既具有共性,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独特性体现方面:教育任务上,在培养对象上,在社会职能上,在作用地位上,在培养方式上。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冯特(W.Wundt)(心理学之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工作。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最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E.B.Titchener)(冯特的弟子)。行为主义的诞生:1913年,美国,华生(J.Watson),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华生主张把心理看作一个黑箱,不管黑箱里
装了什么,只要对受刺激影响的反应行为作出观察就可以。
10.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后期)代表人物:美国,斯金纳。
11.条件反射发现者:巴斯洛。
12.精神分析学说创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弗洛伊德(S.Freud)。
13.精神分析学派研究内容:注重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14.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标志: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的出版。
15.心理发展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
16.心理发展的内容:认知过程发展,社会性发展。
17.认知发展学派代表:皮亚杰。
18.心理发展的实质(真正原因):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19.构成心理发展的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平衡。
20.人一生发展历程的5个时期:胎儿期(从受孕到出生这段时间),婴儿期(从出生到二三岁阶段),儿童期(从二三岁到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包括儿童早期和儿童中晚期),青少年期(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成年期(二十一二岁到生命终结)。
21.青少年期(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为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将大学阶段作为成人早期或青年期的开始。
2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6-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23.(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组成: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
24.(佩里)认知发展理论分为:二元论阶段,相对论阶段,约定性阶段。
25.个体最核心的人格构成:性格。
26.性格: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受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有好坏之分,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性与道德性。
气质: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
27.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精力旺盛,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如李逵,孙悟空;多血质容易适应新环境,结
交新朋友,活泼热情,善于合作,如王熙凤,猪八戒;黏液质缄默而沉静,态度持重,如唐僧;抑郁质反应缓慢如林黛玉。
28.大学生气质教育包括:①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注意掌握气质的理论及大学生气质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②大学生应了解自身的气质特点,加强自我塑造。另外还要求:[1]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2]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3]气质与职业指导;[4]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者。
29.大学生性格类型差异表现:①外倾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倾型性格。②独立型多于顺从型。③在各种社会价值类型中,经济型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④在双向性格因素中,中间型大学生占绝大多数。
30.青少年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
31.大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32.智商(IQ):智力商数的简称,表示智力的高低,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STEM指出;韦可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
33.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划分):
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意动。
认知要素表现在:认知过程中归类的宽窄,信息的继时性加工与同时性加工,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与综合,沉思与冲动。
情感要素表现在:理性水平的高低,学习兴趣或好奇心的高低,成就动机水平的差异,内控与外控以及焦虑性质与水平的差异。
意动要素表现在:为学习坚持性的高低,言语表达力的差异,冒险与谨慎。
34.知觉风格的学生特点:
场独立型:往往倾向于以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
特点或优势: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较好,学习的内在动机高,学习自觉性高,喜欢个人独立学习,接受知识时善于分析,同时在学习情绪中,他们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以个人意志来决定。
场依存型: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情绪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分;
特点或优势:偏爱社会性学科,其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物感兴趣,学习欠主动,易受暗示,喜欢讨论问题或进
行合作学习,接受知识时偏爱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同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往往较谨慎,不愿冒险。
35.学习风格的情感/意动要素内容:
1)内控性和外控性(控制源):
内归因学习者与外归因学习者的学习特征
内归因学习者外归因学习者
把学习成败归为个体内部因素把学习成败归为个体外部因素
学习兴趣高学习兴趣低
学习自信心高/责任心强学习自信心低,责任心差
学习勤奋努力学习马虎随便
学习目标适中/富有挑战性学习目标过低或过高
学习成绩提高快学习成绩提高慢
2)正常焦虑与过敏性焦虑(情感要素是引起正常/过敏性焦虑的原因:过敏性焦虑不是客观环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
由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
36.学习者分为(焦虑水平):高焦虑者、中度焦虑者、低焦虑者。
37.男性取得成就的传统区域: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女性成就的传统区域:艺术/教育等领域。
38.教师的角色期望包括: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学生的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家长的代理人,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者,科学研究人员。
39.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包括: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和自我教育效能感。
40.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
41.专家型教师特征: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业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创造性的洞察力。
42.广义的学习概念理解:①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②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③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
应性的行为变化;④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作学习。
43.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44.(冯忠良)学习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45.(奥苏伯尔)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据学习进行方式)。
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
46.(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1956年)、情感领域(1964年)和动作领域(1972年)。
认知目标包括:知道、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性格化。
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定向、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
47.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③学生的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的。
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上),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49.大学生学习过程三阶段: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专业课阶段,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文阶段。
50.(学习)联结理论共同特点:1)把刺激—反应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把一切心理现象或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2)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的强化,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51.联结理论的创始人:桑代克。经典实验:用猫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如迷笼实验。
52.联结理论基本观点:①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②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而实现的③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按照一定的规
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
53.情境与反应的联结三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要定律。
54.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受四个子过程影响: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合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容形象);再造过程(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的行为得以表现)。
55.(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观点:①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②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③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
结构的学习;④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56.有意义学习的实质:通过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理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57.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从客观条件看,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看,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
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58.学习迁移种类: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的性质)或者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迁移的层次),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迁移的先后顺序),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迁移的内容)。
59.迁移现象最早,最系统的研究:形式训练说。
60.(形式训练说注重训练和改进各种官能。)教学的重点:训练心理官能、提高心理官能的能量。
61.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提出者:贾德(C.H.Judd);经典实验:1908年,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62.促进概括化最有效方法:变式。
63.(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6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①学习动机的多样性②学习动机的发展性③学习动机的间接性④学习动机的社会性⑤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65.在20世纪30年代,(默里)为了测量人格与需要,曾特别制定了主题统觉测验(TAT)。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之后,麦克里兰德及其
助手改编了这种投射技术。
48.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
66.“成就动机”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
67.(阿特金森)广义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脱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68.(阿特金森)决定追求成功倾向和避免失败倾向的因素:动机(M)(一种想要达到目标或回避目标的动力因素),期望(P)(对成功或失败
概率的主观估计,也叫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与任务难度有关),诱因(I)(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诱因价值)。
Ts=Ms×Ps×Is:Ts(追求成功的倾向),Ms(追求成功的动机),Ps(获得成功的可能性),Is(成功后的诱因价值)。
69.(韦纳)原因的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
70.(韦纳)期望原理: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
71.(现代认知心理学,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7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①定义不同(怎样做,是什么)②测量方式不同(间接,直接)③表征形式不同(产生式、产生式系统,命
题、命题网络、表象)④意识控制角度不同(激活速度快,慢)⑤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习得速度慢、遗忘速度慢,快、快)。
程序性知识表征形式:产生式,产生式系统。一个产生式即一个“如果-那么”规则。
陈述性知识主要表征形式:命题,命题网络。命题是信息的基本单位,是陈述性知识的一种基本表征形式。
73.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①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②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
靠保障③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虽然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种知识,但在学习和用于解决问题期间是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
74.策略性知识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重复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75.元认知调控包括:计划,评估,监督。
76.(奥苏贝尔)学习机制: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77.(奥苏贝尔,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的意义获得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分为: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78.问题的成分:给定(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问题要求是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给定和目标之间必须经过思维活动才能消除的障碍)。
79.(现代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活动的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启发式。
算法式:要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解决问题,但费时费力,而且往往难以实现;
启发式:以一定的原有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搜索解决问题,这类简单省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的成功解决。
80.(据结果)判定创造性标准:新颖性,适用性。
81.有效问题解决者特征:①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②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③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④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⑤能以深层
次方式表征问题⑥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⑦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
82.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方法有:①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②发展元认知③增强自我监控学习④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⑤
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⑥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⑦问题的难度要适当⑧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
83.头脑风暴法(智力激励):1939年,奥斯本,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84.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①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让与会者畅所欲言。②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完善最佳方案。③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④追求与众不同的、甚至离题的想法,使与会者在自由与安全的气氛中交换各种设想。
85.品德与道德的联系:①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品德的发展与道德都受到社会发展及社会现实的制约,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②品德是在后天的教育、榜样示范、社会舆论等形式的影响和感染下,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③个人品德在受到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的同时对社会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86.品德与道德的区别:研究的范畴不同,影响因素不同,性质不同。
87.构成品德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88.(皮亚杰,对偶实验、两难故事观察实验)儿童品德发展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8岁),可逆性阶段(8~10岁),公正阶段
(11~12岁)。
89.(柯尔伯格)品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俗水平(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
人的定向,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后习俗水平(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良心或原则的定向)。
90.班杜拉(实验研究:如抗拒诱惑实验、模仿学习实验等)提出了关于认知活动与社会影响促进学习方式改善的证据。
91.群体特征:群体必须是一群人,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有一定的目标,群体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倾向。
92.群体(按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分为: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93.大学生班集体特点:强制性,同一性,独立性,开放性。(一般特征: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集体成员间的相互友好,有合理的组织
结构,遵守集体规范。)
94.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理想色彩浓厚,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95.大学生人际关系(按交往对象)分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96.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因素:时空接近性,态度相似性,需要与性格的互补,个性品质,外表。
97.大学生认知偏差包括: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角色固着,自我认识。
98.自我认识偏差的主要表现: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99.大学生心理问题: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定,性适应不良,紧张和压抑。
100.三种心理咨询形式:直接心理咨询和间接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咨询,通信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心理咨询。
101.三种经典精神分析治疗技术:自由联想,移情,梦的分析。
1.2.3.4.5.6.7.8.9.心理学: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构造主义(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分解成基本的心理元素。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始于1912年的德国。该学派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和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就是一整套信息处理装置,这些装置是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其目的处理了我们祖先在狩猎等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适应问题,是一门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思想。发展: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系统变化: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青少年期:由儿童成长为成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气质:人的“脾气”“秉性”或“性情”,它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成分之一,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
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10.能力: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11.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12.控制源: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
13.社会心理角色: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
14.教师的社会角色心理: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包括学生及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
15.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6.狭义的学习(人的学习):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17.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常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人类一般学习相比,这种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
18.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9.学习定势(学习心向):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20.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局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21.成就动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22.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3.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24.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25.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6.知识表征: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27.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28.符号学习(代表性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29.概念学习:实质上就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30.命题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31.变式: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32.精加工策略: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
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
33.组织策略:发现部分之间的类别、层次或其它关系,使之带有某种结构,以便加强与提高对材料的记忆。
34.重复策略:通过反复读写所学的材料使信息在记忆中保持的策略。
35.心理定势: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36.功能固着: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37.品德(道德品质或德行):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
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点或倾向。
38.群体:人们依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39.正式群体: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
40.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41.社会助长作用: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
42.社会致弱作用: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
43.从众行为: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44.晕轮效应:仅仅根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
45.刻板印象: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46.角色固着:个人言行举止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
47.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48.心理咨询:咨询者就来访者发展方面的问题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为其提供能够正常进行心理交流的气氛,并运用专门的心理学方法,通过疑
义解惑、忠告建议等帮助、指导、启发来访者,发现并利用其潜在的各种因素,处理和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或困难,使其心理机能得以调整和提高的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