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兰文化
色兰文化
色兰的愿景:愿天下人健健康康,家庭幸福美满
社会的细胞是人,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则是家庭。只有每个人的身心灵全面健康,每个家庭幸福美满,社会才会和谐安宁。
色兰的使命:造就健康人生,成就幸福家庭
通过色兰人的努力,让每一个人达到我们理想的状态,即身心灵健康,家庭幸福和睦。才能最终实现色兰人的愿景,且造福社会。
色兰的信念:只要活着,就要把这份爱进行到底。
色兰从事的是一份健康的事业,色兰人宣誓要将健康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论身在何处。色兰的宗旨:使天下人健康幸福
作为一家健康机构,就是要关注人的健康。“宁让柜上药蒙尘,但愿世间人无病。”个人健康、家庭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色兰客户观:一切以客户的健康幸福为根本
我们主张客户的利益第一,客户享受色兰提供的服务,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使身心灵健康,家庭幸福美满。
色兰产品观:实惠,实效,实用
实惠是服务使客户得到的实际利益,实效是服务的优越性结果,实用是可以应用。色兰倡导“实效第一”,这是我们对客户永远的承诺。
色兰人才观:志存高远,诚信为尚
色兰人应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且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色兰的作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团结:即团结一心、同舟共济、聚合人心、整合资源;紧张:即紧张有序,处事果断、雷厉风行;严肃:即严明、严谨、严格、严密;活泼:即营造轻快、和谐、宽松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
色兰的准则:责任担当、爱与奉献
责任----分内应做的事,应尽的义务。
担当----承担、担负;勇于担当重任,不计得失。
爱----论何时都不要放弃对爱的追求,也坚信一切都会回到最美的状态。奉献----甘愿付出为别人、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一种没有回报的壮举。色兰的司训:亲爱精诚
“亲爱”是要所有的家人能“相亲相爱”,“精”是“精益求精”,“诚”是“诚心诚意”。
第二篇: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征文
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征文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寨脑小学 通讯地址:兴国县梅窖镇寨脑村 年级:六年级 班级:2班 学生姓名:刘富仁 指导老师:王海燕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342432
所谓红色,国旗红领巾自然是红色的象征会想到什么?看到它们我会想到革命战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会想到革命先辈们那种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会想到„ „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抛头颅、洒热血是不可能再现了的,那么,去哪儿感受这些呢?对了!那就是书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有许多写革命先辈们英勇事迹的书籍,如:“《红岩》、《永远的丰碑》等。因为我热爱红领巾,所以我也就爱上了这些红色经典书籍,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永远的丰碑》中的赵一曼烈士所受得刑法,惨不忍睹,什么:老虎凳啊、电击呀、灌辣椒汤啊等等、等等。但是这些并没有使她屈服,她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泄露半点机密,时刻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她那宁死不屈的精神,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不会忘记她为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是不会朽的。
虽然像她这样的事迹是不会再发生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中了,可是在生活中这样的精神还是存在的。就像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武警官兵、医务人员们,他们奋力战斗在生命战争的第一线,奋不顾身,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他们也是时刻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利益丢在一边,奋力抢救灾区人民,在多少次的余震中,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抢救了多少人民,从死神的手中拉回了多少条生命。不管而自己受了多少伤,不管肚子多么饿了,也还要去抢救别人。不耽误一分一秒、只为多救一个人。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别人的生命,这种精神是不朽的,会永远刻在人们心中,会继续发扬光大会变得更美、更加灿烂。
所谓绿色自然风景区那是再恰当不过了,初春,我和家人来到位于浙江省的顾诸自然风景区体验了一段难忘的绿色文化之旅,让我感受到平淡的“绿色”中蕴含着无限文化魅力。到达那里,我发现自己俨然身处在一个“绿”的世界里。
远处墨绿的小山连绵起伏,眼前大片大片的翠竹,脚下刚长出来的绿油油的小草。满眼的绿色,让我的心情舒畅,神清气朗。我渐渐深入绿色,走进最吸引我眼球的竹海中。刚入,竹子自然散发的淡香气息扑鼻而来,香气牵引着我向前走。当我已完全被无穷无尽的翠竹包围时,眼前出现了一把小巧玲珑的竹椅,似乎是周围的翠竹们特意为我准备的,我便顺它们的意坐下,不知不觉中我闭上了眼睛,听觉变得极为灵敏:竹子上小鸟叽叽喳喳的啼叫声,微风吹过的沙沙声,人们愉悦的笑声,涌入耳中。闭目想象出周围的绿山,翠竹,青草,再经过大脑的细致处理,一幅绿意盎然的初春景象深深地映入脑海。这宁静的绿色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看见山在歌唱,竹子在舞动,小草在拍手······
这一切都是如此美妙真实!我深深爱上了这奇妙的“绿色”自然文化!顾诸还有一抹特殊的“绿色”,那就是绿色饮食文化。顾诸的每家村民的后院几乎都有一个小小的私家菜园,种着各色各样的蔬菜。初见此景时,我很是欣喜,一颗颗碧绿的蔬菜,“活生生”地扎根在肥沃的土壤,从未被农药侵蚀过,每天只是接受着大自然的洗礼,多么纯洁多么可爱。欣喜之余,我向菜园的主人请求体验这绿色饮食文化。满满一篮的“绿色”有机蔬菜,一点儿调味料和几滴菜油桌陪衬,再经过村民灵巧的双手处理过后。一盘绿色佳肴就上桌了。颗颗蔬菜仍然保持着绿油油的本色,整齐地躺在洁白光亮的瓷盘上,我的眼睛首先被俘获;热乎乎的清香气息自由弥漫,立刻又俘虏了我的鼻子;我拿起筷子兴奋地夹起一口菜,放入早已垂涎欲滴的口中。奇妙的化学反应出现了,蔬菜在口中翻覆,与牙齿和舌头不断碰撞,清脆爽口,淡淡的甘甜让人回味。一口,两口,三口······
我开心地咀嚼吞咽着,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即使不是山珍海味,并且极其平凡,但却具备了中国美食的特点:色,香,味俱全。受这绿色饮食文化的影响,我仿佛感受到了知足常乐的幸福。难忘这神奇的“绿色”饮食文化!这次的“绿色”文化之旅,让我感叹绿色自然文化的美妙和绿色饮食文化的神奇。这就是我热爱向往的生活:充满“绿色”和文化的生活!
所谓古色,那自然要数中国的传统节日了,今年春节老师带领寨脑我们班七彩阳光假日小队的队员,举着红红的灯笼,穿着喜庆的唐服兴致勃勃地来到古色古香的河坊街,体会传统节日里的文化气息。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洋节”越来越成为时尚,传统节日在年轻人的脑海里日益模糊。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小队员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在家长的带领下寻访身边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前逛河坊街就是走马观花,但这次我们是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回传统文化的魅力。从酥油饼到画糖人,我们这群吃货,看到好吃的就迈不开腿了。一路上,我们品尝了美味的传统小吃,体验了名点的制作,此外还“挥毫泼墨、传情达意”把将满满的祝福,寄情于一副副传统对联赠予过路人。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对这些“新鲜传统绝活”拍手叫好。我们和家长纷纷表示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经过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绝不能让它失传,表示一定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爱中国的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愿它们能够永远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三篇:兰陵文化简介
荀子及荀子墓
荀子墓区正在进行长青坊、荀公园、荀子墓三个牌坊等工程建设。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时期赵国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大师,是百家诸子的集大成者,是孔子和孟子的后继人。
荀子墓位于镇驻地一千米处,运女河的西岸,据史料记载,原墓地是一个巨大的圆坵,墓顶较平,上小而下大,后明清时受洪水的冲击,成为了东西长堤型,后经修葺,恢复成为了原来的形状。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荀子墓,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高3米。墓冢上绿草萋萋,周围是刺槐环绕,墓冢前有古碑两座,这一座是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981年)以篆文所立的“补建荀子墓碑”墓顶有四角帽碑,碑文记述了荀子的生平。而这一座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1年)山东巡抚周馥所立,碑一侧有周馥捐赠的一些记录。荀子墓在1977年被立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镇政府筹资对荀子墓进行了重修,对墓冢周围用青石垒砌高一米,周长157米。四周用红砖垒设围墙,高2.2米,总面积6400平方公里。07年8月召开了荀子研讨会,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荀子的到来,开启了以兰陵为中心的教育文化传播,兰陵也成为了激扬文明,治国安邦的教育基地。荀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韩非子、李斯、浮丘伯、匡衡、萧望之等等,在秦汉之际有的成为了治世能臣、有的成为了传经大儒。荀子的思想,不但影响了当时那个时代,并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汉时,文学家刘向曾称赞“兰陵多学,盖以荀卿”。谭嗣同说“两千年之政,乃秦政也。两千年之学,乃荀学也。”毛泽东也曾说过“几千年来,形势上用孔子,其实再用秦始皇,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深受齐襄王的器重,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后受齐人的馋言被迫离开齐国来到楚国。
也就是司马迁《孟子 荀卿列传》中所说的“齐人或馋言于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荀子曾两次担任兰陵令,第一次是公元前255年,荀子当政前后十八年一直是“政平而民安”,促进了兰陵、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后春申君被李园杀害后,荀子免官居于兰陵,著书而立,在文峰山杏坛讲学,传业授徒。
荀子以《荀子》一书由为著名。有三十二篇,其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学、教育等光辉的思想,至今仍有现实作用和借鉴意义。其中的《劝学篇》由为我们熟知。在劝学篇中系统的阐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荀子说:“积 2
土成山,蛟龙生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胜心备焉。”学习又贵在坚持,劝学篇开头说了:“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习又要用于实践,《效儒篇》中就以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知,学以行之而止以。”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落脚点。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认为自然界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但人类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把自然规律作用于自然与自然协调相处,这样才能“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又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群居和一”,“隆礼重法”的和谐世界观。他认为人与自然是相对独立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往往取决于人,而与天无关。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当中,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立的存在.治理;治理国家要崇尚礼仪,爱护人民,这样才能富国兴民。
荀子的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他不断地影响着后人,鼓舞着后人,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这颗历史璀璨的明珠,也将长眠于兰陵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伴随着兰陵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萧望之及萧望之墓园
萧望之(前114 —前47年),字长倩,东海郡兰陵人,汉宣帝时,曾以儒家经典教授太子,历任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死后葬于兰陵镇北王庄村,东距蒙台公路251米。萧王墓在1979年被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瓦当、铜镜、陶楼等其中陶楼被评为了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萧望之的童年是在兰陵度过的,他从小就勤于学问,重点攻读了《论语》《礼记》《齐诗》等。他博学多识,主治《齐诗》。后来搬到了今杜凌(今陕西省西安附近)。家世本以种田为业,地杰三年,京师雹雨成灾,宣帝以为天降怒于人,便向群臣询问政治上的得失,因久闻萧望之名,便派人去问话,萧望之提出广选贤才而参与国家大事。萧望之提出贤才而参与国家大事,宣帝听其忠言树立公道等主张,并把他留在身边作为竭者,一年三次升迁,侍奉两千石。后霍氏谋反后,萧望之的威望越来越高,成为九卿之一,直至升任御史大夫,位居三公。元帝即位后,更是以师父深受尊重,后遭宦官弘恭、石显的诬陷和压迫,被逼自杀,葬于小仲村。
萧氏源远流长、群星璀璨,不但有一代儒学宗师萧望之,还有南齐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南朝梁的建立者,(梁武帝)萧衍等等,萧望之之子,萧良、萧由等都通晓五经,食禄两千石,皆为一时名人。现在萧氏的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港澳台、马来西亚、印度、等东南亚地区都进入了主流社会,对社会颇有影响。
萧望之仙逝至今2000多年。多年以来,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墓地迭遭损坏。近年来,随着宗族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海内外萧氏后裔宗亲反映强烈,纷纷要求重修萧望之墓。一为尊祖敬祖,纪念先祖;二便于海内外萧氏宗亲来兰陵祭拜祖先;三利于各地萧氏宗亲和客家人来兰陵开展联谊活动。因此,修建萧望之墓,既是历史给萧氏后裔的重任,也是现实对萧氏后裔的要求,对落实中华萧氏宗亲联谊活动和弘扬萧氏客家文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萧望之墓的修建工作,分别成立了萧望之墓修建领导小组。镇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总指挥、分管副书记任副总指挥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萧望之墓园工程建设指挥部”。按照部署,通过全国第二轮土地修编,把萧望之墓地周边的162亩基本农田变更为全球萧氏大宗祠建设用地。目前,按照总体规划方案,相继完成了萧望之墓园和大宗祠建设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萧望之墓园已于去年6月底进行开工建设,拉开了全镇旅游开发的序幕,一期工程总投资800多万元,享殿、东西配殿、庖箱、思堂、碑亭工程、御路、挡墓门等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对文武大臣、石像生、挡墓墙、灵水、甬道、绿化等辅助工程进行修建完善,萧王墓的建设启动为兰陵旅游开发的成功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兰陵旅游的破题之作。
兰陵镇猴呱嗒鞭舞
在我们历史悠久、民间艺术丰富的沂蒙大地上,绽放了众多美丽的民间艺术之花,作为其中亮丽的一朵奇葩,苍山县猴呱哒鞭舞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更真切地感受猴呱哒鞭舞的艺术魅力,近日记者来到了她的故乡——苍山县兰陵镇。
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从镇委办公室徐平那里,记者对猴呱哒鞭舞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徐平告诉记者,“猴呱哒鞭”又称为“双鞭洛子”,流传于苍山县兰陵镇的西横沟崖村。一般情况下,女的用竹板打着点,唱民间小调;男的打花棍,也就是所谓的鞭,这个鞭也是他们特制的,里面的竹节全部打通,然后串上铜钱,这样打起来就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一方面吸引人,另一方面表演的时候也非常有气氛,提精神)。
对于猴呱哒鞭舞的起源,多少年风风雨雨过去,已经没有人能够具体地将它的历史讲清楚了。当地老艺人只介绍说,早在清道光年间,此地就开始有“猴呱哒鞭”的表演了。起初,是作为一种贫苦艺人讨饭谋生的手段,表演者一般只有两人(夫妇),夫执鞭(即花棍,又可当打狗棍),妇执洛子(竹板,撒拉机),两人相互配合,演唱一些民歌民谣及民间小调,表演中的动作比较简单,既没有固定的动作、路线,又没有固定的程式,属即兴表演形式。
在老艺人们的记忆中,县城西门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因为很多富人都集中在这里住,所以吸引了很多民间艺人在这里集中表演,给他们表演一些好彩头,向他们讨要一些“买靴子的钱”。特别是一到春节前后,什么玩把戏的,舞狮子的都来到西门,把西门堵得水泄不通,猴呱哒鞭舞就时其中一种。
到清宣统年间,该形式演变成为一种“玩社”(自娱性群体活动),从演出的形式到动作风格、演员阵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舞蹈的成分明显增多,表演者由原来的2人增至4人,即,1人执鞭(男)以舞为主;3人执洛子(男扮女妆)伴舞伴唱。演唱的曲目多为民间流传的歌曲,如《大踏青》、《小踏青》、《十二陪送》、《绣花灯》等,内容多以反映爱情及劳动生活为主,唱词本身带有大量衬词,使曲调委婉动听,很有地方戏“柳琴”的韵味。例如《小踏青》第一段唱词:
三月里来,是清明啊。
姑嫂的那个二人又去踏青啊,捎带着放哟风筝啊。
在段落之间的间奏处配以行进速度的打击乐,更显得热烈而协调,富有鲁南地区特有的乡土气息。
鞭舞艺人张学法
现在猴呱哒鞭舞的代表人物就是西横沟崖的张学法老人。
沿着整洁的水泥路,在村委会会计孙启坤带领下,记者寻觅到张学法老人僻静清幽的小屋。一间屋,一个院,石头砌成的围墙,是最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
恰好老人不在家,邻居说上他的小菜园去看菜去了,很快就回来。不多时,一位老人匆匆赶来,身上还带着泥土的气息。孙启坤说,这就是张学法老人。
进得院来才发现,老人家小小的院子里竟然丰富得很呢。墙角的一隅种着点蔬菜,长势郁郁葱葱,还有几十只小鸡被围在一个圈里,正热闹地吃着食,还有一只小狗跟随左右——这个小家虽然狭小简陋,却充满了温馨和无限的生活乐趣。一进屋,在床头上的墙壁上,记者就发现了老人演出时用的那把鞭了。
在这个清贫简陋的家中,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学习猴呱哒鞭舞的情况。
张学法老人说最初会这种舞蹈的是他的大姥爷孙茂章,9岁时他们一家在抗日战争时期躲鬼子来到他姥姥家的这个村。到 13岁时,孙茂章见他身形矫健,又会点武术的功底,便让他跟着学习猴呱哒鞭舞。当时他们家在村里也没什么地,就靠父母整天给人家做工生活,整天的忙碌使他们几乎无暇顾及孩子。对于他学习猴呱哒鞭舞自然也不会过多干涉,况且对于孩子来说,学到手里也是一门手艺,也多一条活路啊。而对任何新鲜的事情都能引起他强烈的好奇心的张学法来说,这也许就
是一种新的玩的方式,但大姥爷那出神入化的表演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于是张学法便同意了。当然他的学习并不可能像现在我们上学那样,一天要上几节课,一天上几小时。因为孙茂章的家庭也不富裕,都是穷苦老百姓,他也要给人家做工,也要到地里刨食,养活一家老小。所以只能是在农闲的时候,或者是孙茂章晚上下工后教张学法。
这段学习的经历在张学法老人的记忆中,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
每晚只要孙茂章有时间,吃完晚饭就要跟随孙茂章来到村里的拳房学习。跟着孙茂章一个姿势一个姿势地学习,因为这种舞蹈要不停的打手打脚,一个月下来,手臂上的一摸都硬硬的。练完回家都走不动路,进门都是拉着腿进门。为了学这个舞蹈,张学法老人那时小小年纪吃了不少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学法是在农历的十月开始学习的,到过年的正月就可以到各庄演出了。
在张学法老人印象中,孙茂章是一个非常谦逊随和的人,脾气非常好。在学习中,他们的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是情同父子。有时在台上练得很累了,坚持不下去,在台上的他就可怜巴巴的看向台下的孙茂章,寻求帮助。但他也明白,只要上了台,就要坚持下来,没有中途换人,或中间歇歇的说法。每次他求助的眼神都会看到一个满头大汗的孙茂 9
章,脸上的汗水一点也不比自己的少,都是着急的,怕他受不了,心疼他,那表情比自己受累还难受。
经过无数岁月的沉淀积累,现在张学法老人可以说是对这门艺术最为精通的人,无论他到那个村庄演出,都会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猴呱哒鞭舞艺术的风采。
但张学法老人说,他最佩服的还是他的大姥爷孙茂章,他说孙茂章的舞得才叫出神入化呢,他只要一练起来,腾挪闪跃,身体非常灵活,好像浑身都是鞭一样。
情有独钟猴呱哒鞭
但就是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竟然差点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幸亏,遇到了对曲艺比较喜欢的原兰陵镇文化站站长的黄明福,作为兰陵镇的文化站站长,他不仅是一个民间艺术的爱好者,而且对曲艺方面比较精通。所以当他发现了猴呱哒鞭舞这种舞蹈形式后,就开始发掘保护它。所以一见到猴呱哒鞭舞,就像伯乐遇到了千里马一样,心里非常的激动自豪。猴呱哒鞭舞的每一次演出,他也是每次必到,与老艺人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在兰陵镇,记者有幸寻访到了黄明福,在这里记者了解到关于猴呱哒变得更多资料信息。他给记者讲述了发现猴呱哒鞭舞的过程已经与猴呱哒鞭舞的特殊感情。
那还是1974年的事情,那时候全县在兰陵召开文化现场会,每个管理区都要选送节目,恰好就有这个节目,张学法带着两个女演员的演出立刻把现场的人们吸引住了。
2001年,第一届书圣文化艺术节时,他们首次打出了“猴呱哒鞭舞”锣鼓队的旗号。今年正月十四,他们更组织了50多人的团体在人民广场演出,虽然天很冷,风很大,他们的表演仍然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作为这种艺术形式的发掘者,黄明福对猴呱哒鞭舞有很高的期待和希望。黄明福觉得这个舞蹈非常独特,在以前即使是市县也从来没见过的,表演形式前所未有。黄明福以前见过打花棍的,也见过数来宝的,但这两种形式却从来没进结合在一起过,猴呱哒鞭舞却好像是两种艺术形式的综合。
他认为,猴呱哒鞭舞之所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有强盛的生命力,首先因为他是民族性的,不是外来的,是在兰陵镇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是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过以后在市县里演出的火爆情况可以看出,很受观众的欢迎。而且,这种舞蹈形式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是舞台上的,也可以是广场上的,人多人少都行,适合的范围非常广泛。
他说,为了发展这种舞蹈,镇里给演员们买了服装、道具。可见领导都很重视支持,如果能够坚持下来,找部分基础好的人练练,可以作为兰陵的特色舞蹈发扬下去。
艺术的春天已经来临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西横沟崖村的民间艺人曾自发地用这种艺术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和党的方针政策,演唱的曲目有《抗日小调》、《多打几个日本鬼》等,积极配合了送郎参军、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群众运动。新中国成立后,该舞蹈形式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在表演上,除保留了原来形式中的动作、风格和小场之外,又增添了“对打花鞭”、“单鞭戏洛子”等动作组合。并将原来单调的打板清唱,发展成小型民乐队伴奏,使得演唱更加完美,节奏更加明快,气氛更加热烈,同时演出的场次也更多,除逢年过节演出外,村、乡召开的大会或村民们办喜事、庆丰收时,“猴呱哒鞭”的艺人们也常为之献艺。
由于“猴呱哒鞭”自始至终置根于民间,与当地劳动群众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息息相关,民间艺人从人民群众的生活经历中获取灵感并直接运用到自己的舞蹈创作之中,通过自身的表演又受到人民群众的承认和欢迎。艺人们还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认清了自身艺术的发展同整个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自觉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艺术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猴呱哒鞭舞更是迎来了它艺术的春天。
在1983年举行的一次民间乐舞普查中,被评定为我市在全国独有的民间乐舞形式,入选《中华民族民间乐舞集成·山东卷》。
1986年,苍山县文化馆的有关人员曾经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对“猴呱哒鞭”进行了加工整理,并搬上了舞台,赋予它以新的生命力。在参加临沂地区“沂蒙之夏艺术节”中演出并获奖,成为该县的传统保留节目之一。
2001年,猴呱哒鞭舞参加我市首届民间秧歌会,一起新颖火爆的表演荣获金奖。至此,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在其S发源地兰陵乃至苍山得意广泛流传,并在市县各大文艺汇演中获得好评。
如今,猴呱哒鞭舞再也不是穷人要饭的敲门砖了,作为人们业余时间的娱乐方式,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经历了百年沧桑风雨历程的她,就像是一朵素洁恬美的小花,在大自然的原野里尽情吸收雨露阳光,在明媚的朝霞中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金鼎御葬林”简介
“金鼎御葬林”座落在距历史文化名镇兰陵镇12里处的南横山后村,占地十余亩,明代万历年间曾任四川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使右参议的王守正与其父(大夫郎中)之墓座落其中,是目前我县境内尚存的唯一一处明代御葬古墓遗址,也是临沂市保存最好的明代御葬林古墓之一。座落在“金鼎御葬林”中央一个高大的坟墓前立一墓碑,上刻:“皇明,万历四十七年,立墓十月初一日,显考中宪大夫四川按察司副使兼参议君之 13
墓”。靠西北角有一坟墓,上刻“大夫郎中三公之墓”,下注:“孝子守正、守矩,泣血立”等字样。
“金鼎御葬林”是明朝万历皇帝给予王守政一生功绩的嘉奖。王守政在四川为官期间清政廉洁奉公,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日渐富裕,当时有“十人走路、九人作歌”的美誉,下至黎民百姓,上至皇亲国戚,社会名流无不赞曰:“王守政做官清如水,爱民如子”。四川省黎民百姓视之为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倍受人民的拥戴。
“金鼎御葬林”引起市、县文化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多次前来考察,使王氏家族倍受鼓舞。经村支两委和王氏家庭的酝酿后发出倡议,自愿捐款恢复“金鼎御葬林”原有的面貌,使之再现当年辉煌。现已为王守政父子建立起碑亭两座,修复墓碑五通,圣旨碑一通,新立功德碑三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中,这里的村民自主保护、管理自己的文化遗址,并注重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新村,以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的做法和精神是值得称道和推广的。
金山汉墓
2004年6—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临沂市文化局、苍山县文化局、文管所对金山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墓地位于苍山县兰陵镇金山村西南300米的金山东坡上,西距兰陵镇4公里。山南为低矮的丘陵、崮堆,相隔5公里与江苏邳州市相望。其余三面皆为平原。在发掘过程中,临沂市文化 14
局采取“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的工作方式,各级政府同心协力,组成由分管领导参加的后勤保障、安全保护及考古发掘工作小组,共同做好墓葬的发掘工作。特别是苍山县公安局在发掘期间,安排专人白天黑夜轮流值班,墓葬清理期间,调动大量公安干警做好安全保卫,保证了发掘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该墓为凿山为陵的大型墓葬,由地上和地下2部分,即墓上建筑、房前活动场地、石砌围墙以及墓道、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
墓道之上用石头砌筑石墙瓦顶东向房屋,与墓道垂直,东向墓道位于房子南北的正中。房子南北长14.3、东西宽5.7米,门向东。由北侧小房间和南侧厅堂组成,小房间南北内长2米,门位于东侧的北部,宽0.8米。南侧为内部相通的大房间,南北长10.2米。房间的东墙南端为缺口,缺口南北宽6.2米,北侧石墙长3.8米。东墙向西1.2米与缺口相对砌筑一南北长3.4、宽0.68米的石墙。房间的西南角为一石砌方台,南北长1.6、东西宽1.4米,用单层石块垒砌台边,台子北侧、西墙的南端有一缺口,宽1.2米,可能为西门,把房子东侧台院与西侧坟丘之间连接起来,便于人们进行活动。石墙用不规则石块垒砌而成,西侧保存最高,高0.8米左右。北侧小房间可能为守墓人用房,南侧厅堂可能为祭祀等公共活动用房,究其性质可能为享堂类祭祀建筑。
南墙外侧由西向东2.6米,砌筑一南北向墙体,长8米,垂直于房屋的南墙,墙宽0.4米、残高10几厘米。南端砌筑垂直于南北墙的东西向墙体,向东拐4米,东端与北侧房屋的东墙基本对应,缺少东墙,东侧发现一平铺石板,可能为石柱础,其北应有与之对应的石柱础。推测南侧建筑的结构可能为东面用二立柱支撑的一面坡敞篷式瓦顶建筑。敞棚瓦顶建筑的南墙向西延伸11.2米,沿山坡顺地势而上,西端未见石墙,可能山坡高处地势较高,人为破坏保存较差。墓道的南侧发现与墓道平行的两段石墙,石墙的西部残存一道南北向侧立石板,向北拐至墓道南边。当地人传说,前几年整地时,在墓道的北侧发现与墓道南侧相对应的石板及石墙,最南侧的石墙在墓道北侧也有与之对应墙体存在。据此推测,墓道南北两侧应该存在对称的石板、石墙。可能为墓上陵园一类性质建筑。
房子东侧系人为平整、东西相连的台地2个,南北30、东西40余米。台地平整,呈规整的长方形。用开凿墓葬运出的零碎山石堆筑、铺垫、平整而成。场地平坦、开阔,地势较西侧祭祀建筑及墓葬低矮,形成西高东低的场景,人们进行与墓葬有关的祭祀活动。
东向长墓道,长27.7、口部宽7、底部宽2.8米,墓向100度。甬道长17.3、宽2.8米,甬道部分侧壁较直,甬道与墓道底部近平。甬道西部为棚木设施,东西长6.7米,从残存迹象观察,由底板、两侧立板、顶部南北盖
板组成;棚木东侧用5块竖立石板封堵,立板东侧用3层、每层5块侧立石板顶住,石板东西长1.9、高0.62—0.68米,上下层石板有口槽相对接。石板间用土夯打结实。墓室东西长7.2—7.3、南北宽4.5—4.7、深12.5米,墓室底部较甬道底部下深1.3米。墓室下深部分用青膏泥与碎石子分层垫成,每层厚20厘米左右。与甬道底部平,摆放葬具。葬具为双重椁,外重椁室的构筑为铺垫底部垫土时,立两侧圆木,立木上端顺置东西长木,立木与其上长木用榫卯联结。其上搭盖南北向椁顶圆木构成外重椁室。在底部青膏泥层上先铺2根东西向枕木,其上平铺南北向底板,底板上面雕刻槽痕,南北两侧上接宽厚立板,构成内重椁。其内构砌边厢。墓室的底部和椁顶填充青膏泥。墓室与墓道、甬道填土为岭下搬取的黄褐粘土夯打而成。
该墓虽然早年被盗,但仍发现了较为丰富的遗物,有陶罐、陶猪、猪圈、板瓦、瓦当、铜镜、车马明器、漆耳杯、木俑、乐器构件,以及玉璜、塞等。
房屋建在墓道之上,与墓道垂直,墓道位于房屋的南北中间;房屋开有东门和西门,应该为房屋东西两侧进行活动留置;房屋南侧一面坡斜顶式建筑与南侧东西石墙,将墓上封土及墓室位置环绕,应该与墓葬为整体的构造设施。因此,房屋、墓道南侧石墙及房屋南端西伸石墙,与墓葬应为同时期的遗存。由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观察,其时代应为西汉晚期。
该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鲁南地区汉代墓葬形制及其埋葬习俗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兰陵县兰陵文化景点
兰陵县兰陵文化景点
荀子文化园
荀子文化园位于荀公路与兰韩路交汇处,由上海同济大学进行具体规划设计。规划用地面积1209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318.4平方米,主要由北大寺、荀子文化园、兰陵古县衙、庙街庙市组成。北大寺建筑面积1993.2平方米,老街建筑面积275607.7平方米,荀子文化园建筑面积2727.6平方米,县衙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5037.6平方米,广场面积17520平方米,道路面积18670平方米,绿地面积30240平方米,水域面积6500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
佛教文化区。在东部基地入口处复建永安寺,形成礼佛朝拜的佛教文化区,供来往旅游的人们寻找精神寄托的家园,并结合寺庙的相应功能设置庙街和庙市,使该区域功能设施配套完全。荀子文化园
荀子文化园位于荀公路与兰韩路交汇处,由上海同济大学进行具体规划设计。规划用地面积1209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318.4平方米,主要由北大寺、荀子文化园、兰陵古县衙、庙街庙市组成。北大寺建筑面积1993.2平方米,老街建筑面积275607.7平方米,荀子文化园建筑面积2727.6平方米,县衙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5037.6平方米,广场面积17520平方米,道路面积18670平方米,绿地面积30240平方米,水域面积6500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
佛教文化区。在东部基地入口处复建永安寺,形成礼佛朝拜的佛教文化区,供来往旅游的人们寻找精神寄托的家园,并结合寺庙的相应功能设置庙街和庙市,使该区域功能设施配套完全。
荀子墓,又称“兰陵古墓”,位于兰陵镇东南1.5公里处,西距兰陵镇南王庄200米,墓为黄土堆高,封土高3米,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原墓地较大,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有四分之三被平为耕地,墓顶被挖一条沟,后回填,现成M状。1990年县政府筹资进行重修,在封土周围用青石垒砌,高1米,周长157米;墓地四周用红砖砌设围墙,高2.2米,总面积6400平方米。萧王墓
萧望之(? —前47年),字长倩,东海郡兰陵人,汉宣帝时,曾以儒家经典教授太子,历任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
萧王墓位于小仲村西南500米处,东距临徐公路251米,墓为3墩,大墩40米见方,封土3米;二墩40米见方,封土1米;三墩南北长40米,东西宽30米,1979年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镇党委、政府对该墓进行了修建,新建亭子一座,新立石碑2尊,新修通往墓地的田间小路一条,环境优雅,空气新鲜,石桌石橙齐全。
太白楼
走进山东兰陵美酒仿古式大门,迎面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巍峨壮观、高阁凌立的太白楼。楼正面墙上镶嵌着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的“兰陵美酒,中华独秀”的楹联,步入太白楼,就进入了酒文化博物馆,看到这个酿酒圣地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二楼是企业展室,汇集了天下名酒,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正面展柜展示了兰陵美酒厂的四大系列几十种产品的样品和获奖证书。特别是,兰陵美酒曾于1915年荣获太平洋万国赛会巴拿马金牌的奖章、证书,摆放在展厅的中央,格外引人注目。
步入三楼大厅,正面矗立着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铜像,把酒临风,气势磅礴,背后高悬着著名书法家舒同写的李白《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诗句,展厅左边墙上悬挂着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的“兰陵酒馥”的匾额,右边墙上悬挂着日本著名书法家本田耕堂先生题写的“酒香天下”的匾额。
步出大厅,回廊萦绕,可以一览无余兰陵酒厂的全貌。正北是生产区,车间栉比鳞次,酒罐岿然林立,一派井然有序、蒸蒸日上的生产景象,东南侧是企业的销售区,西南侧为职工生活区。举目远眺,正前是“兰陵春秋”大型壁雕,它镶嵌在大礼堂的高大墙壁上,记载了兰陵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太白楼左前方的碑廊,镶嵌着几十块大埋石碑刻历历在目,铭刻了兰陵近3000年酿酒历史、企业发展史和几十位名人题字,尤其令人瞩目的是,秦朝丞相李斯和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雕像,记载着他们在兰陵受教于荀子的史实。
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也是第一部以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为题材的长篇杰构。全书一百回,八十余万字,出场人物八百五十多个,“描摹世态,见其炎凉”。以土豪恶霸西门庆的罪恶发迹和贪婪荒淫的一生为主线,上至朝廷权臣、地方官吏,下至娼妓荡妇、市井无赖,都作了传神的刻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许多人物的身影,至今仍然活跃在我们的周围。作品笔触细腻,场面宏阔,宛如一部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长卷,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那段中国封建社会腐朽没落的景象跃然纸上。展示了《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家庭身世,坎坷际遇,著书的缘由和曲折经过,以及奇书被查抄、被焚毁等惨状。兰陵古镇历史之——金鼎御葬林的传说
苍山县兰陵镇南横山村北端,有一座御葬林。相传,原御葬林占地数十亩,墨松盖日,威严森森,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现存今日仍有几处坟茔。
据史料记载,这里埋葬着卒于大明万历四十三年的“晴天大老爷”王守政,其为四川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此人为官清正,刚正不阿,深受百姓拥戴和皇上喜爱。王守政死后,万历皇帝赐金鼎御葬。
王守政是怎么死的哪?史料记载是暴病死的,实则积劳成疾而亡。关于王守政的死亡,民间另有说法。
相传,南横山御葬林处本事王家祖坟,是块世间罕见的风水宝地,是山龙和土龙聚会处结穴的地方。在王家祖坟墓地西有一南北长的山叫作横山,古时候叫兴云山,因山上曾经有庙又叫庙山。横山绵延数里,自北向西南延伸,忽又向东南延伸至南横山村止。在绵延起伏的山脉中,突出来九个山岭,当地人也叫它九岭山。在这纵横南北的九岭山中,又生出硬邦邦的十二条“石龙”,直奔向西泇河。西泇河与横山仅12里之隔,形成了山环水抱之势,在这山水相拥的中心,又有一条由北向南的两边低中间高,蜿蜒起伏十余里的一条龙脊,这就是土龙,也叫平洋龙,在南横山村北龙止处,结有四个穴星。
王家祖坟就座落在这西泇河西,九岭山前,山龙、土龙聚会结穴处,山水环抱,穴星凸起的风水宝地之中。
那时候,南横山王氏富裕之极,举人、贡生、进士、县官、州官、省官倍出,可谓人才济济,家道兴旺。
于是王家主人问野先生:“有什么办法留住石龙呢?野先生说:“不光留住石龙,还要留住土龙才好。要想留住石龙和土龙,必须首先截住山北头和山南头领头的两条石龙,其它石龙不截自停。怎么个截法呢?就是在山北头这条石龙上挖个深坑,在山南头石龙头上打个深井,这样就把两条龙截住了。截土龙的办法就是在土龙头前挖一道三里的深沟,土龙见了水就不再前走了,这样才万无一失,富贵长久。后来,山南头的那口井被叫做龙眼井,现已塌陷不
见了,山北龙头处深坑仍然存在,被人们叫做龙头汪,可惜石龙头被后人挖掉了。
据说,截土龙的时候挺不顺的。说来也奇怪,几百号人,全长同时施工,白天使劲挖一天,第二天不知道什么人把挖好的沟填平了,反复几天,均是如此。野先生就说这是土龙在作怪里,是要阻止我们的。这样不行,必须连夜挖。于是,主人下令挑灯夜战,当他们挖到半夜的时候,突然哎呀一声巨响,沟里流满了血水,就这样土龙被活活的挖死了。而王家人并不知所以然。
偷着乐的野先生并不甘心,还要彻底的在干一件坏事。原来,王家祖坟上,每到半夜,中央的一座坟顶会神奇的出现朵朵莲花,有的已经盛开,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刚刚伸出花骨朵。据说,每一朵花预示着王氏家族将出来一个做官的人才,已经开放的,就是正在做官的。就在莲花显圣之时,有一头戴孝冒,身穿孝袍的白影,左手拿丧棍,右手持刀,飞快窜到莲花前,两刀三刀就把莲花削的一干二净,拔腿就跑,第二天,野先生就没了踪影。
不见了野先生的消息传到王氏家族主人的时候,全族上下都奇怪,却不知祸已从天降。不到百日,清正廉洁的川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王守政暴病死在任上,全城恸哭。至今,四川历史博物馆还陈列着王守政做官清廉的事迹。
安葬王守政后不久,王氏家族便开始衰落,在外地做官的王氏家族的人,相继病死。王氏族人家产也遭到贼偷火烧,家境日益败落下来。
据说,王氏家族的风水被破,住南北横山之间的孙家楼的孙一脉孙翰林祖茔也被牵连,其家族人被迫远走他乡。当地曾有破了王家的风水,撤了孙家的名堂之说。
不过,历史走到今天,南横山的王氏后人,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繁衍生息,过着幸福的生活。曾经的伤痛,已成为历史的记忆,王氏后人,正在发扬王守政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刚正不阿的精神,奋斗在社会主义事业各条战线上,王守政的精神永存青山绿水间,是真正的龙的精神。
兰陵古镇历史传说之——双泉的传说 在兰陵镇东部有三个毗邻的村子,分别叫赵、王、沈双泉。在村子西南有一棵巨大的皂角树,此树从上到下裂开,树身向西南微倾,两端枝桠像张开的双臂,呼喊亲人的归来,就这样,默默等了几百年„„
据传,在村子西南方,有两汪清泉,长年不枯,这三个村子也因此得名。泉水甘甜透澈,并且可以祛病强身,守护双泉的泉女美丽而又善良,乡亲们有什么大病小灾,她都有求必应。双泉村有一位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叫树生,为了给体弱多病的母亲治病,曾遍寻良药妙方,却难以治愈,最后经人指点求得了泉水,喝了泉水后,病竟不治自愈。一来二往,两颗年轻的心走到了一起。他们以泉为媒,以树为证,结下了生生死死永相随的誓言。他们的爱情得到了乡亲们的祝福,却惹怒了掌管天下泉的泉神。他用一口铁锅把双泉扣住,使泉女永不见天日,泉水不再流淌。并誓言三年内此地不降雨露。树生为了心爱的女人和乡亲们,决定向泉神挑战。激战中,电闪雷鸣,大雨下了三天三夜,树生最后被泉神化作了丑陋的皂角树,并被劈成了两半。泉神又施展法术,把铁锅变作了荒山,一棵树木难以成活的不毛之地,人们叫他丰草山。
岁月之河静静地流淌,丰草山上至今没有一棵树,可是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因岁月的沧桑而褪色。
静谧的夜晚,丰草山上传来“叮咚叮咚”的流水声,皂角树甩动皂角“哗啦哗啦”的回应,这是他们在喃喃私语,互诉衷肠。
兰陵古镇历史传说之——隋朝兰陵公主
她是隋朝隋文帝的第五女。在文帝的几个女儿里面以孝顺和谦和而著称。在《隋书》里是专门为这位兰陵公主立传的。所谈到的是隋炀帝在还是晋王的时候,想把这个妹妹许配给自己看中的他的小舅子萧玚,而不希望妹妹嫁给自己不喜欢的柳述。但是兰陵公主自己并不喜欢萧玚,文帝最后还是随了女儿的主意。在文帝死后,炀帝就把自己的妹夫发配到岭南去,同时逼妹妹改嫁。
这个时候兰陵公主做了一件让她能够名留史册的私情。《隋书》城“公主以死自誓,不复朝谒,上表请免主号,与述同徙。”炀帝很生气,质问妹妹,大致是说世间有那么多的男人,你为什么偏偏抓着这个柳述。兰陵公主的回答在我们看来比较无聊,大致是不能在夫家落难的时候离去,应该同甘共苦之类的话。
隋炀帝大怒不答应,兰陵公主不久就郁郁而终,死前要求“生既不得从夫,死乞葬于柳氏”。她的丧事最后草草收场。只是一个很简单那的关于公主婚姻的不幸和列女的故事,这位兰陵公主的性格刚毅,可能受她的母亲,那位隋文帝都忌惮的独孤皇后的影响很深吧。兰陵古镇历史传说之——造 律 头
在兰陵镇驻地北2.5公里,有一个村庄叫造律头。这里有一个众人皆知的“邱某造律,萧某犯”的传说。这便是造律头这个名称的来历。
相传秦朝末年,聚落中有两个书生,一个是出生贫寒而天资聪颖的邱某,一个是富家子弟而学识不及邱某的萧某。他们两个人从小就很要好。这年他们二人同进京城赶考。结果萧某考中而邱某却落了榜。邱某疑惑不解:论学问他们不如我,怎么他能名列榜首,我却榜上无名!他反复思索着。后来,他想反正自己还年轻,继续苦读,几年之后再考就是了。
数年之后,邱某满怀信心地二次进京城赶考。到了京城他听说萧某是这次的主考官,心想过去我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对我的学识最了解,因此心里就更塌实了。可谁知从考场上出来,邱某又未考中。烦恼之时,他便去找萧某。可是,萧某却避而不见,这便引起了邱某的怀疑。后来他听说自己之所以二落榜,全是萧某从中弄了手脚。于是心灰意冷的邱某,决心回家造一部律条,来政治国家的不正之风。
邱某死后,他的母亲与妻子相依为命,日子越过越艰难。一天,邱母对儿媳说:“你拿着这上部律条到京城卖去吧。”邱妻拿着律条在京城叫卖时,正巧叫萧某的佣人看到,于是,便回报萧某。萧某看到这律条,如获至宝,便叫佣人拿钱买下。他仔细一看,这只是上部那么下部呢?他吩咐用人询问下部的下落。邱妻说:“下部有是有,就是给我丈夫陪葬了。”萧某觉得如果把下部买来,就成了一部完整的律条,当前国家还没有制定这么完整的律条,有了这部律条,对整治国家有很大的作用。萧某把自己的想法禀告了皇帝。皇帝得知,视为法宝,便命萧某掘墓也要把下部买来。
回到京城,萧某把下部律条捧献皇帝。当皇帝看到:“掘墓盗物者当自焚而死“时,对萧某说:“哎呀,按这律条你是犯下死罪了!”萧某若无其事的说:“我一片忠心报国,是按陛下您的旨意掘墓得到下部律条的啊!如果我得死罪,那么按照律条‘指使掘墓者当重打’该怎么执行呢?如果朝中不执行,庶民百姓怎么能执行!”于是,萧某自焚而死,皇帝也遭重打。不过,传说这个“自焚而死”与遭重打只是象征性的。扎了个草人代替萧某而焚。众臣们打的呀不是皇帝,而是皇帝拖下的朝服。
后人为了不忘邱某造律的功绩,便在他的墓前修了个“造律亭”。邱某所居住过的聚落叫造律条。后来,人们便把造律条,改成了现在的造律头。兰陵古镇历史传说之——苍山县兰陵镇作字沟
苍山县兰陵镇东北约8km的地方,曲曲折折的泇河西岸有一个美名远扬的村庄,这就是传说中仓颉作字的地方——作字沟。原来村内有仓颉庙一座,庙内供放着仓颉当年创造文字情形的石刻壁画。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名称始于汉代,它的前身就是距今3100年的商朝后半
期使用的甲骨文。《尚书•多士》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甲骨文的创造和使用应该产生于3600年前后夏商交替之际。传说中的仓颉出生于今陕西省白水县,是黄帝手下掌管史籍的大臣,他除了长有跟别人一样的两只眼睛外,头顶和脑后还分别长有察天观地的眼睛各一只。仓颉随黄帝西征东伐,来到现今兰陵一带,看到这里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人民安康,便辞别黄帝在此定居下来。时间一长,他就想,要是把这里优美的民间歌舞,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的制造方法带回陕西老家该有多好啊。怎么办?想了好多天,他受北面石楼山(现今抱犊崮)洞穴中岩画和家乡陶器上花纹图案的启发,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造字,把字符刻在树皮上记录下有用的东西带回老家就是。仓颉的四只眼睛全部睁开,互相配合,先是把世间万物最传神的形体象素以最逼真的符号模拟记录下来,然后分门归类注明音调。七七四十九天后,人类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文字横空出世。作完字的当天夜里,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地上山河摇动,鬼怪哭泣,天亮一看,哪有什么雨水,地上到处是厚厚的一层谷子。“仓颉”二字的另一层寓意就是粮仓丰满。文字的创造给人带来了福音,使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有了文字,人们就可以纵贯古今圣贤之睿思,横连当世众人之智慧;就可以把人类生产生活的经验教训更好地积存下来,等于无形中延长了人的寿命,拓展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惊天动地,理所当然。今临沭县有盘古遗址,盘古开天地尽管是神话传说,但也间接反映出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之地是中国境内人类最早活动和开发的地区之一。而活动在这个地区的原始人群就是上古时期的东夷人。《尚书》中讲“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考古表明,殷商的先人属东夷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没有文字哪来典册,这说明汉字最早由东夷人创造和使用。苍山东面是郯城,它是古郯国所在地,春秋时,郯国的国君郯子到曲阜拜见鲁昭公时叙说自己的祖先少昊金天氏以鸟命官(少昊陵墓在曲阜)。孔子非常佩服郯子的学识,多次向他请教,并专门到郯国考察。少昊氏以鸟为图腾,证明他是东夷族的一支。郯国的文化如此先进深厚,从另一条线路证明了东夷人最先创造和使用了文字。凤为百鸟之王的传说,源于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可以说,东夷人是凤的传人,中国龙文化的背后,是凤文化的影子。从严格意上讲,炎黄子孙应该是龙与凤的共同传人。山东电视台的台标是一高高翱翔的凤凰,寓意之一就是山东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是凤凰的故乡。“夷”字本身就是一个大人身上背着一张弓,铁字的繁体之一就是“銕”。东夷人应是最早使用了弓箭和铁器。先进的生产力和繁荣的经济,才能产生先进的文化。汉字创始于东夷经济发达的兰陵一带,就不是什么难理解的事情。“五岳之尊”的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之地,说明东夷部族的天地崇拜活动最能为后人所接纳、仿效,也说明了东夷文化的发展在上古时期走在其他部族的前面。没有文字谈文化的先进,这是不可能的。
作字沟南面的兰陵是战国时儒学大师荀子讲学终老之地,他的弟子之一就是后来秦朝的丞相——李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统一了度量衡,还命李斯以秦文字为基础,吸纳各国文字之长创立了统一的文字——小篆。李斯向他的老师请教文字方面的知识是学中应有之事,这样汉字的发展和统一又和作字沟连在了一起。其实,在今连云港地区所发现的上古时期的大量岩画,业已说明东夷族驾驭语言符号的能力已经相当超前,而兰陵一带又是东夷部族与中原部族交汇的地域,两种不同背景的部族语言在这里碰撞,也才能激发出更强的创造力来,这又是苍颉造字必在作字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荀子、李斯和韩非子身上也能够体现出这一点来。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沂南汉墓壁画里面亦有苍颉作字的情形,书法家王羲之从这里发端,这都证明了东夷所在地的文化底蕴的丰厚与深远。文字在这块古老而又充满创造力的土地上产生当是一种必然。尽管汉字的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总要有一个首创者。这首创者一定是一位与东夷部族关系密切的优秀人物,不管他是否是仓颉,历史和人民都不会忘记这位对中华文明做出巨大
贡献的隐于历史幕后的先哲。
东夷部族率先创造出令天地震惊的文字,从此便在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催生出了一条奔流不息的文化长河,培育出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棵长青树的主干。箕子在商亡以后,隐居箕山(今费县刘庄乡),后来受周公之请,向他传授了治国安天下的方略——《洪范》,迎来周初繁荣稳定的好年景。周公将封地选在鲁地,一是强化对东夷族的统治,二恐怕也是为学习、借鉴东夷先进的文化而来。做为儒家一代宗师的孔子、孟子,他们所创立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个中精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孔子同代的左丘明著有《左传》《国语》,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典范。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明是鲁国的太史,他的家乡即是与作字沟一河之隔的兴明乡金楼村(此地有青草堰遗址,传为左丘明墓葬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兰陵漆室女,忧国忧民,居安思危,驰骋疆场,保家卫国,巾帼不让须眉,万古流芳。《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双剑合璧,文韬武略雄视千古。战国时期,齐国开办稷下学宫,荀子三为祭酒(学宫的首席学者和领导人),使其达到了那个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繁荣的最高峰;荀子的另一名高足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兰陵研习刑名之学,尝试制定法律应该不成疑问。依法治国的思想在这里发端,又证明了作字沟西南面6km的造律头村的命名渊源所在。“摞铜散金”的疏广、疏受叔侄,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不恋金钱,造福桑梓,山高水长,千秋共仰。凿壁偷光的匡衡故园即为现今鲁城乡,他对《诗经》的研究独到精辟,深受汉皇依重。“大名垂宇宙”的诸葛亮为恢复汉室基业、统一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代称颂。六朝时期,这一带的文人更是群星灿烂。如兰陵萧氏家族的传人梁武帝父子——萧衍、萧统(昭明太子),萧纲、萧绎;东海郯县的鲍照、鲍令晖(兄妹),何承天、何逊(曾祖孙),徐摛、徐陵(父子);琅琊临沂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延之、颜之推„„。
沟头作字地天惊,岸边操琴启鸿蒙。隔壁诗卷映珠辉,连夜仪象验玉衡。荡槎轻弄开放潮,撒网畅舞教科风。奔流不息图强志,心随国运向阳明。
第五篇:2016年色兰网开斋节活动策划方案修改稿
寻找纯正“哈俩里”之路 — 色兰网开斋节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16年7/6(三)共1天 7:30——10:00 二.活动说明:
开斋节是穆斯林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当地穆斯林从各方聚集至清真寺参加会礼、祈祷,互相问候、关怀和友好。色兰网作为青岛本土源于穆斯林,服务于穆斯林的企业,借此节日之际,通过举办清真万里行第一阶段成果展,向广大穆斯林兄弟表达节日的问候,并将“打造穆斯林衣食住行一站式购物平台,还原清真本色、本味、本心的模样”这一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大众。三.活动目的:
1.扩大色兰网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2.增加微信订阅号、微博官方号的粉丝,提升转发率; 3.通过地推活动增加平台注册用户数;
4.通过新用户注册优惠活动刺激消费进而产生订单。四.活动地点: 清真寺
活动平面布局图后附 五.活动内容
1.万里行主题展示:根据万里行行程中挑选七个重点城市分别设置7个主题展位,每个展
位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该城市的特色清真产品及万里行成员在当地的所见所闻,让参加聚礼的穆斯林沿途均可关注到;
2.入会有礼:穆斯林群众可根据由各展位派发的宣传扇所示,或通过展位工作人员的演示、介绍关注色兰网微信订阅号,并经由相关链接登录色兰网平台,现场注册成为会员,成功注册后即可领取礼品一份(注:需持手机注册成功页面截图兑换礼品),扫码二维码后关注订阅号。可选择注册或QQ、微信号进行登录 QQ、微信号即可做为平台登录帐号。礼品兑换处设在清真寺外东侧,色兰网签名墙处
2016/7/6-7/8 期间凡新用户成功注册色兰网会员,均可领取价值5元的无门槛代金券一张,可在色兰网购物结算时使用。使用规则: ① 2016/7/6-7/8活动期间 新用户成功注册色兰网会员即可自动获取,可在会员“我的账户”内查看;
② 代金券仅限在色兰网购物消费时使用,不可提现; ③ 代金券可与商品优惠叠加使用;
④ 使用代金券的订单若交易未成功或发生退款及售后,交易关闭的,代金券将退回用户账户,下次可继续使用;
⑤ 如出现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重大灾害事件、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或调整的、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或因系统故障需要暂停举办的),则色兰网可依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张免责。⑥ 色兰网可根据本活动的实际举办情况对活动规则进行变动或调整,相关变动或调整将公布在活动页面上,公布后依法生效。
3.签名墙:请穆斯林群众在签名墙上留言支持并声援色兰网,寻找纯正“哈俩里”的理念。六.流程细则
(一)参与要求
任何一位在活动当日前往青岛清真寺的嘉宾均可参与活动
(二)活动流程
• 7: 30开始各展点及签名墙处工作人员开始为穆斯林群众进行活动介绍、签名墙处工作人员指引群众签名;
·阿訇开始主持礼拜,所有工作人员暂停活动
·礼拜结束后,礼品兑换处人员审核注册截图并发放礼品。·继续活动直至10:00,参加聚礼的人群散去
·工作人员清理现场,部分宣传物保存在现场,进行后续宣传 七.活动宣传
(一)预热 7月4日-7月6日
1.清真寺的横幅、合作商户的易拉宝提前置放。2.自媒体宣传
3.论坛及相关网站转载宣传
(二)活动当天及后续宣传 线上宣传 • 微信
7月6日至7月8日
针对粉丝进行活动宣传及后续报道 内容:活动盛况及亮点 • 微博 7月6日直播
内容:现场图片及实时报道 7月6日至7月8日后续报道 •色兰网BAAER页宣传 •社区论坛宣传 线下宣传 • 报纸
7月 7 日 半岛都市报 版 内容:色兰网开斋节活动报道 横幅、易拉宝 7月6日至7月8日
内容:色兰网网站推广及开斋节线上活动宣传 八.活动管理
前期筹备阶段:(后附)活动当天:(后附)注意事项
• 活动现场,将根据实际安排进行支援; • 活动总负责人,监控全场及协调突发事宜;
• 工作人员均要清楚整个活动的流程安排和执行细则; • 工作人员要身着绿色T恤,佩戴工作证;
• 支援人员要提前就位,熟悉各自负责内容,需提前试操作流程; • 音响设备需提前调试,音乐事先挑选;
• 工作人员能向来宾详细解释义卖活动的目的及用途; • 注意活动现场卫生,宣传物品如被丢弃请及时清理;
• 与清真寺做好协调,做好现场尤其是礼品兑换处的活动秩序维持; 九.活动费用及物料(后附)活动平面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