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电化教育平台,服务新农村建设
利用电化教育平台,服务新农村建设
杨滩乡位于广德县西南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275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1个场,人口5万人,26个党组织,农村党员1083名。在开展有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中,坚持“提高质量,加强管理,面向基层,讲求实效”的根本指针,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四年来,按照电化教育“4513”富民行动计划的要求,着力强化党员电化教育的政策宣传和科技服务功能,注重发挥党员电化教育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推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培育电教科技示范基地,培养电教科技示范标兵,广大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发展愿望和致富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上下联动,健全网络组织
乡党委对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非常重视,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健全了网络组织,首先,乡成立了专门的电化教育办公室,由一名同志任电化教育管理员,全面负责全乡电化教育工作。其次,每个村(场)都配备一名年青、文化高的同志为电教点管理员,具体负责该村电化教育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使用。第三,构建全覆盖的播放网点,针对当前农村村民居住分散,党员难以集中,播放点场所狭小等实际问题,我们按照上级组织部门要求,在较大自然村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党员家庭建立了70多个播放点,使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在农村进一步延伸服务
领域,强化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涵,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党员,惠及广大群众。最后,我们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乡直站所的专业技术力量进行了整合,建成一支电教科技辅导员队伍,为每名辅导员明确了联系对象,明确了辅导课题,明确了工作责任。与此同时,我们还聘请县直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我乡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技术指导员。
二、三管齐下,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定制度。我们在上级下发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还要求各电教站点和家庭播放点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所有规章制度上墙,张贴在设备附近显眼的位置。保证制度的落实,要求各站点每月汇报一次设备管理和使用情况,做到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播放、有记录,确保时间、教村、人员三落实。
二是抓培训。我们把管理员的培训当作最核心的任务来抓,力求抓出实效。培训时我们重点抓好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使用等方面。针对去年各电教站点,开通了远程教育网络,各站点管理员会操作的少,我们邀请县电教中心技术人员对站点管理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首先向各站点管理员讲解定期维护、除尘、防尘等保养工作的基本常识。其次将培训重点放在站点管理员的远程教育知识和操作能力上,然后在组织大家就平时遇到的基本操作接收、存储、回放等收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题进行讨论。最后由管理员现象操作演练。通过这种方式,大家对以前遇到的各种问题豁然开朗,各站点管理员基本会操作、会辅导、会简单故障排除,提高了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初步解决“能管
好”的问题。
三是抓播放。我们一直强调抓好组织播放和收看工作,并将其作为农村基层党员电化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三结合”的工作思路,即电教工作同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同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同科技培训相结合,积极组织播放农村党员和群众最需要的教材。具体的讲,一是坚持电教工作与党员教育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把电化教育渗透到主题教育、党员冬(春)训、“七一”活动,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工作中,在上党课、搞培训、集中会议期间播放党建理论知识,广泛开展《党章》、十七大精神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坚持电教工作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结合农业产业调整的现实需要,积极组织相应的电教片,在农村巡回播放,引导农村党员群众转变思想,利用所学专业技术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兴办特色产业;三是坚持电教工作与科技培训相结合,在播放科技片时,做到技术人员现场为党员群众进行讲解和示范操作,使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真正掌握技术要领。还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实际确定播放重点,如:五合村把茶叶生产作为播放重点、月湾村把蚕桑作为播放重点、三合村把养鸡作为播放重点等。较好地促进各村产业发展,科技示范基地的壮大和良性运转。通过这些措施,广大党员群众自发的要求参与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中来。每年全乡共组织播放100余场次,家庭播放点播放300余场次,收看党员群众3000余人次。
三、典型带动,力求取得实效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悄然兴起,如:竹木加工、特色种养殖等。为鼓励和扶持这些兴新产业,促其发展壮大,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我们依托党员电化教育手段,在选育典型、强化舆论、科技扶持和结对帮扶上下功夫,逐步培育出一批电化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标兵,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如:五合茶叶、月湾蚕桑、三合养鸡、金阳南天竺等电化科技示范基地,以及陈星旺、赵昌玲等一批电教科技示范标兵,他们通过电教科技的学习和运用,收到明显成效,而且也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形成了一批以茶叶、蚕桑、养鸡等为拳头产品的特色产业村。四年来,我们在实施“4513”富民行动计划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实践,进一步健全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电化教育工作网络,灵活机动的开展电化教育工作,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广大党员群众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第二篇:信访工作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推荐)
信访工作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
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稳定大局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接待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是各级党政机关的一项共同性工作。信访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窗口,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开展的好坏对服务新农村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笔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更新信访理念,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信访工作是基层工作的“寒暑表”、“恒温器”、“减压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程度,如果处理不当将直接损害党委政府的形象,激化社会矛盾,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必须树立四种观念。一是要树立信访既是法律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理念。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信访工作的认识。牢牢把握信访工作密切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这三项基本任务,切实履行职责,不辱使命,把信访工作放在工作全局中去思考,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去推进。二是要树立处访是行政行为的理念。要严格依法行政,做到大问题大解决,小问题小解决,坚决控制无理上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决正当的信访问题中。三是要树立信访工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理念。通过认真及时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社会稳定隐患。
二、认真对待初信初访,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实践证明,初信初访解决不好,会导致一些当事人由“信访”变为“来访”,由“初访”变为“重访”,由“逐级访”变为“越级访”,严重扰乱信访工作的秩序,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初信初访,把初信初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接待群众来访要有“四心”。一是“热心”。对来访当事人不论有理无理,不论是不是本单位管辖范围的事情,都应热情接待,让其讲完讲清,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二是“耐心”。因来访人往往不懂法,文化水平亦不高,有时反映一个问题往往表达不清,一时半刻不能讲清问题,我们的信访人员必须耐心倾听,不要以“急”对“急”,以“硬”碰“硬”。三是“专心”。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要换位思考,梳理清头绪后认真解答,依法处理,决不能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四是“诚心”。对一些反复缠诉的来访者,要做好开导工作,抓住其反复上访的原因向其讲明不能再上访的理由,做好说服解释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之以法。
(二)处理群众上访应做到“五不”。一是要做到“不怕”。解决信访问题有难度,但难题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合理解决,并取得良好效果。二是要做到“不推”。对于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无论是否属于本单位管辖,信访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组织力量,做好接待工作。接待过程中,要注意稳定上访群众的情绪,在心平气和的气氛中弄清他们上访的动机和目的,请求事项,对于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处理的问题要义不容辞,对不属于自己处理的问题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交接,切不可躲躲闪闪,一推了之。三是要做到“不拖”。时间也许是扶平伤痛最好的药,但是用到处理信访问题上,久拖不决也许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有些问题刚刚暴露的时候,趁热打铁,积极做工作,也许就将问题处理在萌芽中,如果久拖不决,有些案子当事人四处上访,时间一久再处理就容易造成工作的被动。四是做到“不压”。对待信访群众,说服教育保护是必要的保护措施,但决不能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综合措施进行压制。五是做到“不激化”。群众上访本身就带着比较激烈的情绪,看待问题的倾向性比较严重,如果接访人员不能掌握这种心理,说一些无助于问题的话,很容易激发上访人更加强烈的逆反心理,非要向上级部门讨个说法。千万不要说一些“莫说你上访到省里、到中央,你就是到了联合国,你也要到我们这里来解决”,“我们就是这么一个意见,不服到上面去说”等毫无意义的话,将上访人推到越级上访的路上。要在坚持上述“五不”方法基础上,抓好以情接访、分级处访、以法治访、综治息访,来积极化解涉访信访问题。
(三)宣传法制,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由于我国社会法律文化的相对贫乏,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不多,来访当事人是弱体群众居多,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法律意识薄弱。针对来访当事人的特点,正是宣传法制的好时机,结合实际反映的问题在法律层面上分析,当事人听得进、记得住,加之思想工作疏导,往往效果比较好,能够不失时机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所以在接待工作中宣传法制,对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是要认真宣传国家《信访条例》及有关信访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要依法有序上访,要让群众明白处理信访问题在基层而不是在上级、解决信访问题靠法规而不是靠领导。二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力求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有过高要求和过激行为者放弃过高要求、纠正过激行为,接受合理解决办法。三是疏与堵相结合。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上访,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以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上访,必须坚决批评制止,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可移交公安部门依法处理,运用疏堵相结合的办法,妥善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
三、妥善处理“三访”案件,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认真处理“信访老户、集体访、告急访”等疑难案件,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各级党政机关缠诉缠访问题,是一项事关人民利益、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因此,通过迅速解决一批突出的上访案件,有效遏制“三访”案件增多的势头,恢复正常的上访秩序,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意义。(一)慎重处理信访老户上访问题。信访老户一直是困挠党政领导、搅乱正常工作秩序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必须把解决信访老户问题作为稳定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来抓。首先是定期不定期对信访老户进行排查。通过从信上摸,从案上排,从访上查,做到不疏不漏。其次是对排查出来的信访老户要进行分析。认真剖析其“信访史”,看其信访的起因和要求的变化以及上访期间的思想变化,全面具体分析其理由是否充分,要求是否合理,并剖析对上访老户问题的处理过程,处理依据是什么,是否合法等等,针对性分析,摸清症结,对症下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二)高度重视集体上访的处理。由于集体上访涉及人数规模大,处理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更要高度重视。在处理集体上访策略上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观不可激”的原则,努力化解纠纷、缓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酿成事端。要做好来访集体的工作,重点要做好组织者的工作,促使他们在群众中起到好的影响,并通过他们做好随访者的思想工作。对随访者要向他们讲清法律,讲清政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为暂时缓解矛盾而做无原则的让步和迁就,更不能乱开口,胡开口。该批评的要敢于批评,该教育的要敢于教育,情节严重、恶劣的要移送公安机关处置。(三)及时稳妥处理告急访。由于告急访突发性较大,如不及时解决,矛盾随时可能激化,容易引起较为恶劣的暴力事件,所以这类上访必须及时稳妥处理。对于这类来访者,其心理负担较重,言辞很是偏激,此时接待人员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文明,尽量消除对方敌对情绪,使他们相信政府能依法办事,处理好事情,待他们情绪稳定后,再慢慢启发来访人讲出事情的详细经过,弄清来访人的诉求,掌握矛盾的症结。然后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防患于未然。
基层是信访问题产生的源头,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信访最终就是要解决问题。我们务必要做好信访工作,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需要解决的且是党委政府能办到的事情,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全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第三篇:加强档案管理 服务新农村建设
加强档案管理 助推新农村建设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产生了大量档案资料。这些档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实记录,同时又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必要保障。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特别是村级档案工作,既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工作为现实服务的又一崭新平台,更是档案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最终的目标是建立起资源丰富、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利用高效的农村档案事业发展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提高认识,摸清情况,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行政村档案工作是新农村档案工作中的基础,开展行政村档案规范化建设活动是农村基层档案工作重点。要深刻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推进行政村档案规范化建设,巩固村级建档成果,提高行政村档案管理水平,并进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效的服务。村(社区〉档案中,涉及大量的民生档案,尤其是大量征地拆迁、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土地管理、股份合作制等工作中形成的涉民档案,这些档案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调解各类纠纷、提供科技信息支持等方面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好这些涉民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件服务于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事。然而,当前村级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村干部 1
档案意识差,不重视村级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少。二是档案管理人员多由村文书兼任,一部分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三是立卷归档不及时,其原因是材料收集不齐全,村支书、村主任、计生专职村主任等经办人手中的资料不能按时交给村文书统一立卷归档,认为各自的材料各自保管利用方便。这样,久而久之又形成“包包”、“捆捆”档案。四是行政村完成建档任务后,有部分村能按按时归档,还有一部分村没有继续整理归档。五是档案保管条件差,有的村无专用档案柜,档案随便放在办公室里和村文书家里。这样长期下去对档案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谈不上行政村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方便利用,与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相去甚远,无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要规范管理,夯实基础,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切实加快行政村档案规范化步伐,达到“有组织机构、有专人管理、有管理制度、有保管场所、有档案室牌子、有档案装具、有档案实体”的标准。
一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组建村级档案工作机构,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
二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要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保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使档案工作有章可依,并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要规范整理好档案资料。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建档
工作,重点抓好农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收集整理好有关民主选举、民主理财、民主议事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重点抓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档案管理工作,收集整理好有关林权改革、土地流转、公益事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重点抓好农村新领域档案管理工作,收集整理好有关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农民低保、农民诚信、农民劳动力输出、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农产品销售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领域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及时进行归档整理。
三、要有效利用,开发资源,服务新农村和新任务。
档案的作用在于利用,为现实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积极转变观念,拓宽服务范围。在利用服务上,由主要面向镇村干部向主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转变,增强农村基层档案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适应农民多方位、多层次的利用需求,保证农民查档所需。同时,要做到新农村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有效服务就拓展到哪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适时的服务。
二是利用典型事例,发挥带动效应。大力开发当地涌现的各类先进模范典型事迹,以及先进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迹,加以编辑和整理,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和颂扬,以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要坚定地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弘扬崇尚科学的精神,广泛宣传尊老爱幼互助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教育农民自觉学习先进文化和法制知识,树立积极投身当地建设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农
民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
三是搞好专题汇编,提高服务效能。要逐步开展编写大事记、编写村史村志等工作,把农村发展变化的过程真实、准确地记忆、保存下来,把农村深厚的文化通过征集、整理、保存下来,及时编出一些高质量的实用的专题汇编,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档案的人文价值,发挥档案借鉴历史和教育后人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务。
总之,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刻不容缓,必须认清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村级档案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
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农村致富实用手册
郑昌华、罗小凡(中国新农村建设工程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篇 “十七大”精神指导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章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第二章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打造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第五章 “明星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意义
第六章 组织贫困农民建设新的大型城市——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一条思路 第二篇 发展新农村建设与管理民主
第一章 村民自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 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
第三章 农村发展与新的治理范式
第三篇 新农村建设以促进致富的现实基础与典型案例
第一章 “后税费时代”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第二章 取消农业税后的乡村治理
第三章 乡村组织难题与农民的灌溉困境
第四章 农业税和农村 土地制度的功能
第五章 村庄的建构与解构
第六章 必须遏制乡村社会灰色化趋势
第七章 乡村灰化的路径与社会基础——以湘南某县金、银镇为例 第四篇 建设好新农村乡镇体制以加快致富步伐
第一章 乡镇政府的职责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改革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职能
第四章 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以乡村组织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
第六章 关于“以钱养事”的认识
第五篇 基层干部体系建设与农村工作
第一章 基层干部依法行政
第二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
第三章 基层干部工作内容
第四章 “三农”问题和农业政策
第五章 基层民主建设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与基层经济发展工作
第七章 基层社会稳定与调解工作
第八章 基层社会优抚和救助工作
第九章 基层人口管理工作
第十章 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第十一章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十二章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建设
第十三章基层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
第十四章基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十五章基层干部领导方法和艺术
第六篇 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问题与创新及典型案例
第一章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本位与农村社区重建
第二章 着眼点在农民,着力点在村社——兰考新农村建设试验的具体经验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与老年组织的发展——以荆门、洪湖、兰考实验为例
第四章 新乡村建设的切入选择
第五章 谁来支付合作成本——对乡村建设合作收益与合作成本问题的一般分析
第六章 农会组织与建设新农村——基于台湾经验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组织创新
第八章 在新农村建设中创新组织工作
第七篇 致富新农村的制度建设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总体思路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第三章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第四章 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
第五章 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机制
第六章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第七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八章 中国农民的非农化
第九章 维护务工农民合法权益
第十章 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一章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制度
第十二章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第十三章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第十四章建设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第十五章改革农村教育制度
第十六章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第十七章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八章优化农村扶贫开发模式
第十九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第八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一章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模式探讨
第二章 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组织若干问题
第四章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发展的对策
第五章 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创新
第六章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策略选择
第七章 中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路径
第八章 农业技术推广:建设可持续农业的技术保障
第九章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第十章 农村农业现代化案例评析——山东省农村城镇化
第九篇 新农村农业工业化建设和成功案例、经验
第一章 实施农业工业化的战略意义
第二章 推进农业工业化的保障措施
第三章 国内部分地区发展农业工业化的成功经验
第四章 南通农业工业化的成功经验
第十篇 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经济、金融关系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体制建设要先行一步
第三章 开发和利用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十一篇 新农村新型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技术及典型案例
第一章 发展观光农业的基本条件
第二章 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二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十三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十四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十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观光农业的类型,特征与增效途径 发展观光农业的目的与效果 如何发展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的营销技巧 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 观光农业项目的设计 观光农业项目经验借鉴 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新农村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退耕还林概述 常见经济林树种的培育技术 常见生态经济兼用树种的培育技术 常见生态林树种的培育技术 新农村人才资源组织与利用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概况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人力资源预测与开发规划 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管理 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政府与企业行为 新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及成功案例借鉴 我国农村传统能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技术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技术 农村小水电的开发利用 小型风力发电技术 国外农村能源建设的经验借鉴 加强我国农能源建设的措施 新农村沼气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典型案例 能源、沼气基础知识 沼气的发酵原理及条件 户用沼气池的设计及建池技术 沼气池的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
第五章 沼气用具及管道的安装与维护
第六章 沼气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第七章 沼气生态农业模式介绍
第十六篇 旅游资源开发典型案例
第一章 五台山——佛国圣境
第二章平遥古城——华夏第一古城
第三章 乔家大院——九州民俗精华
第四章 皇城相府——北方文化第一巨宅
第五章 同里——醇正水乡
第六章 周庄——中国第一水乡
第十四篇 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相关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详细介绍了“十七大”精神指导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与新农村民主管理、乡镇体制、制度和领导干部的培训、建设及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问题与创新及典型案例;以及致富新农村的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经济与金融关系,与新农村新型农业资源、林业资源、人才资源、新能源、沼气资源、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技术及典型案例;以及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相关政策。
本书特点:
指导性强——针对“十七大”精神指导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要求与工作要点指导
过程工作的具体细节、环节,本书都做了细致的介绍,做到回答“怎样做”的问题。
紧跟时代——本书的内容代表了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知识与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和新要
求,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了我国的农村建设的发展活力和致富的步伐。
权威编著——本书由长期从事地方新农村建设工作研究及其指导的资深专家、教授结合自身
经验与实践成果精心编写。
便捷性——本书作为工具书,体现了内容全面、查阅方便、通俗易懂、容易掌握、知识新颖
与针对性强的特点。
读者对象:
各市、县、乡(镇)人民政府
各乡、镇村民委员会
各农业局
各市农业资源开发局
各规划建设局
各市科技局
7-5024-3999-4 :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268页 : 图;26cm
978-7-80662-643-6沼气生态农业实用技术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7173页;19cm7-109-10539-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201页;21cm7-80233-141-2 : 观光农业开发与经营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24页21cm978-7-01-006197-9新农村能源与环保战略 人民出版社, 2007(第五章——第八章)754431707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海南出版社, 2006(第一篇——第六篇)7-80233-151-X退耕还林实用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04页21cm(买)978-7-5058-6516-7新农村的制度建设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132。499页 ¥25 7-5087-1152-1旅游资源开发案例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第一章——第二十章)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沼气利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沼气利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世界各国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以减少能源进口,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为取得更好地发展,最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大力推进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在农村生物质资源的转化途径中,以开发沼气能源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综合效益最为明显.为此,论述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物质资源开发模式,即庭院生态模式、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养殖生态家园模式和村镇生态家园模式。
【Abstract】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domestic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can no longer satisfy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t present,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from countries to ensure energy security point of view, spare no eff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mass energy, including renewable energy, in order to reduce energy imports and reduce dependence on foreign energy.To achieve better development, China, as the largest agricultural country, advances the historical task of bu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 rural areas.In the conversion approaches of rural areas biomass resources, a link of the agricultural cycle in order to develop methane ecological energy makes the most obvious benefits.Therefore, let’s discuss the biomass resources development model using the gas as a link, that model of eco-garden, eco-agriculture model gas, home models of ecological farming and ecological village model homes..【关键词】新能源 生物质能源 能源发展新农村建设 沼气利用
【Key words】New Energy Sources, Biomass energy,Energy Sources Development,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Methane Using
【引言 Introduction】
能源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能源安全问题关系到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煤层气、油砂、油页岩、地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效开发。21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能源供应的总量及其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中国目前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能源安全问题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缺口约2800000000t,天然气缺口80000000000m³。科学利用生物质能源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出路之一。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中国,在农村开发,发展新能源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中国提出了建设中国生物质能持续发展体系的构想,为中国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能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质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是解决农村能
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农村能源和环境的现状分析,结合沼气开发利用对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缓解能源紧张、降低农民生活成本等积极影响,针时我国沼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物质气化为补充、推进沼气产业相关技术研究、加大沼气开发利用政策的激励力度、建立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建设规划及发展无公害产品等措施。
沼气的综合利用
沼气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是一种集能源、生态、种植、养殖多种功能于一体,全方位、多渠道的实用技术。
建一个10立方米的高效自流进出料沼气池,加上猪舍、厕所,总投资在3000元左右。沼气池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一次投资可长期受益。
“
三、四位一体”沼气池可年创效益7000元以上,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
1.提供优质、低廉的生活用能。沼气池发酵产生的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可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沼气可做饭、照明、加温
等。一般年可产沼气300立方米以上,可相当于100千克--120千克液化石油气。
2.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三位一体”沼气池由于地上部分采用太阳能保温猪舍,一年12个月均可产气。这样算来,一个沼气池平均每年节约3000千克柴。可以说建造使用沼气池就是间接的植树造林。
“
三、四位一体”沼气池使厕所和畜禽舍跟沼气池结合在一起,人粪便自动流到池中经过了厌氧发酵过程,杀灭了病原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畜、禽交叉传染过程,减少了人畜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还净化了庭院环境。
3.沼液浸种,提高产量。用透水性好的编织袋,装上选好的种子15千克--20千克,扎紧口袋,放入出料间的中下部浸泡,水稻等有壳种子浸泡48小时--60小时,玉米等无壳种子浸泡12小时--18小时,然后取出冲洗干净,晾干,催芽后播种。浸种效果:水稻发芽率比清水浸种提高5%--10%,成秧率提高20%左右,秧苗白根多,粗壮,叶色深,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生长旺盛,产量提高5%--8%。玉米发芽齐,出苗早,苗势壮,比干种播种增产10%--18%。小麦发芽率比清水浸种高3%左右,促进根芽生长,根的数量和长度都有增加,在同样地方,同样播种条件下,沼液浸过的麦种出苗早,芽壮而齐。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比清水浸种产量提高7%。
4.沼液沼渣施肥,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替代化肥。首先过滤沼液,在早晨8点--10点,进行喷施,尽可能用于叶子背面,有利于农作物吸收,要根据作物的长势确定喷施量。和农药混合喷施时,要经过试验确定。喷施后24小时内叶面吸收喷施量的80%。喷施后可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对作物的某些病虫害有防治作用,在48小时内蚜虫减退率达50%以上。能提高作物产量,葡萄能增产38%以上,苹果能增产23%,小麦、水稻能增产10%以上,并能提高水果的品质。沼渣施肥,可以培肥地力,生产绿色食品。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提供沼液15吨、沼渣2.5吨,相当于480千克碳铵的肥效。
5.沼液沼渣养鱼、喂猪,发展多种经营。建成沼气池、猪圈、厕所、太阳能大棚四位一体综合利用设施,除美化庭院环境,利用沼气节省燃料开支,沼肥利用节约化肥款外,每个农户年可养猪15头,年纯收入可达2000元,建塑料大棚0.5亩,大棚菜纯收入可在4000元以上。除此之外,沼液还算得上是一种新型添加剂,把沼液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喂猪是一套成熟技术。可将当天取出的“中层沼液”根据猪重量进行饲喂。一般25千克以下的猪仔每次喂食沼液0.25千克为宜;25千克--50千克的猪每次喂食0.75千克--1千克;75千克以上的大猪每次喂食1.5千克左右。
6.其他利用。沼气综合利用除了以上技术外,还可在温室大棚内点灯取暖增温,释放
二氧化碳,沼肥栽培蘑菇,沼液拌料喂鸡,还可用于养蚕及孵化,还可进行沼气储粮、水果保鲜等。
沼气开发利用对中国农村发展的意义
长期以来,能源短缺使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沼气开发利用正使得这种趋势得到扭转。农村沼气开发利用所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相当显著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沼气开发利用减少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比分析发现,除了二氧化硫气体以外,相同重量的薪柴和秸秆产生的有害气体量与烟煤、无烟煤相当。而且,过多地依赖农作物秸秆作能源,大量农作物桔秆不能还田,导致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加上有机肥投人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使得耕地土壤退化、保水肥能力下降。与之相反,以农作物桔秆、杂草、人畜粪便等为原料,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是一种优质、高品位的燃料,热效率高,将大幅度地减少农村地区有害气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和秸秆的焚烧量。而且,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醉,大部病菌、虫卵被杀死,能有效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避免地下水源污染。
2.沼气开发利用缓解当前我国农村能源紧张的局面。
在农村,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使用增长迅速,但因资源供应条件限制及其价格的不断攀升,农村用能日趋紧张,特别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这趋势会继续增强,能源供应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在农村普遍推广沼气,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本生活用能问题。一般而言,建设一个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年均产沼气385立方米,能解决3-5口之家80%的生活燃料。而作物秸秆等可作饲料或它用,节省了大量资源。沼气建设变废为宝,这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农村能源短缺问题。
3.沼气开发利用降低了农民的生活与生产成本。
沼气除了用来烧水做饭、夏季制冷和冬季加温外,还能用于贮粮和水果保鲜,满足了生活生产需要。沼液营养成分相对富集,可通过专用管道浇灌或叶面喷施蔬果作物,或经厌氧发酵杀菌后作饲料添加剂,或作无土栽培营养液等。沼液还具有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作用,将沼液和农药配合使用,大大超过单施农药的治虫效果。沼渣富含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是一种缓速兼备的优质肥料可直接施用于农作物,或制成有机肥料施用,还可用于育苗、土壤改良等。据估计,农户用沼气做饭、点灯明,利用沼液、沼渣作肥料,加上以沼气为纽带发了生态农业,每户年增经济效益约 3000元。
4.沼气开发利用有助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观光农业。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广的 “四位一”、“猪沼果”等模式就是生态农业模式。这种以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把能源生产、种植业、养业等纳人统一安排和协调发展的轨道,实现了多质能利用,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发展有机农业是指在动植物的生产过中,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肥料、生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的农业生产体系近农村广泛兴起的观光农业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集生产、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农业。显然,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对于广阔的农村不失为一条高效增值的新途径。
5.沼气开发利用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梁道。
沼气开发利用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增收机会。当沼气池建好后,节约出的优质作物秸秆可作原材料出售,或进行深加工增值,如用秸秆生产包装纸箱、人造纤维板
等。另外,当农户生产的沼气超过自身需要可将多余沼气压缩装瓶进行销售,甚至可用于沼气发电,卖电给公共电网公司。同时,为了不间断给沼气池补充原料,农户会多养牲畜;为了不使沼液沼渣浪费,农户将大力发展种植业。这些都可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人。
结论(Conclusion)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国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现 实和沼气开发利用带来的巨大经济环境效益表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环境 问题,还对农村的生活观念、生产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产生积极 的影响,将会大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Reference)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 2007()
2.农业部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2007()
3.张承龙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前景 [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5.王宇波.王雅鹏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能源保障问题分析
6.吴静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9.曾朝辉.陈明英贵阳市乌当区农村能源结构状况及发展对策 [期刊论文]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