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
在卫生部公布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中显示,中国的超重和肥胖人口已达2.6亿,高血压人口1.6亿,血脂异常人口1.6亿。我国已变成了全球第一“肥胖”国,第一“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国,第一“慢性病”大国。慢性病主要包括“三病”: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肥胖加“三高”叫做“死亡四重奏”。肥胖、“三高”加“三病”称之为“代谢综合症”。时过十余载,对于目前国民的健康状况我们就不言而喻了。
四川音乐学院张放教授传创的“张放内动健康法”,集中国医学吐纳、导引之精髓与现代医学音乐治疗相结合,不仅是科学的,更是经上千学员学与练后证明“练则有效,无一失败”,能在短期内给每一个习者带来明显健康效果的方法。常说的“上工治未病”与“最好的医生是人体自己”,说的就是人体的本能强大无比。而张放内动健康法正是对这个长期忽略的真理的具体体现和准确诠释;是一种能将人天生所具有的、强大无比的能力,实际应用于人体自我健康实践的科学方法。而且,通过用这种科学方法进行的持续有效练习,不仅可以触动并调动人体内部包括细胞在内的各个脏器和其他有效部位的本体能力,保持并大幅提升各个脏器的本体运动功能至正常水平,同时,也可以起到矫正与修复机体受损及不正确表达的部位或组织,改善体内不健康的综合循环状态,重建正常运转的人体“内动”机制,继而解决掉绝大多数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引发的各种不健康问题,最终帮助人体实现健康保持的理想目标。
第二篇: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论文)
职业技能全国统一鉴定
高级营养师论文
文章题目:浅谈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
姓 名:高鹏飞
身份证号:***6153212
所在省市: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
工作单位:金帆大酒店
浅谈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
金帆大酒店、高鹏飞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由过去单一的追求“吃饱”向“吃好”转变,对营养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和重视。但是由于部分人群缺乏相应的营养知识,出现了一些偏激的做法,比如用水果代替蔬菜、以纯净水代替白开水、不能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使用营养素、不能正视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的关系。本文从现阶段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的状况、水果是否代替蔬菜、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喝纯净水好,还是喝白开水好、酸牛奶和鲜牛奶的营养价值、营养素的强化和不同人群的关系等6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改变过去在人们在营养方面存在误区。保护好居民们的身体健康。
关键字: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的状况 喝纯净水好还是喝白开水好 水果是否代替蔬菜 酸牛奶和鲜牛奶的营养价值 营养素的强化和不同人群的关系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是影响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能与智能的发育程度,只有合理膳食,保证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维持好居民们的身体健康。人们由于受时间、饮食习惯和居住地区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出现某些营养成分的不足,造成营养失衡。为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营养食品来增补所缺少的营养素。但是近年来的“食品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面粉中的增白剂等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使得我们不寒而栗,其实“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可能消费者在认识中存在误区。到底何为食品添加剂,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下面简要分析
一、现阶段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的状况
(一)、我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的状况有所改善
1、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g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o/o'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2、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cm。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cm,女性平均低4.2cm。
3、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二)、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善全民营养状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管理、教育、营养知识普及等多方面原因,当前在我国居民中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其一是某些膳食中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妨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其二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引起现代社会慢性病的急剧增加。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对我国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将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特点及健康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是不近相同的,都至少可以提供一种营养素,除母乳对0-6个月婴儿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合理的膳食组成,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达到合理的营养,促进健康的成长。
(一)喝纯净水好还是白开水好
1、水的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物质。其功能为: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输送营养;参与体内代谢及代谢产物的排泄;参与体温调节;保持器官、关节、韧带等的润滑。因此水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工业化和经济的突飞猛进发展,应运而生了经技术处理后的净化水、纯净水等。人类到底饮用哪种水更有利于健康呢,又成为一个问题。
2、健康水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TO)提出了“健康水”的概念,所谓“健康水”,它除了符合各国制定的“饮用水标准”外,主要强调了三条:首先“健康水”要有一定的硬度。所谓硬度是指水中的钙和镁的总量,“健康水”硬度的标准是170mg/l。其次,是水中其他对人体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锌、磷、碘、铜、铁、铬、硒、锶等等,这些物质被称为“溶解性固形物”,其标准是300mg/l。再则,水的PH值(酸碱度)应偏于碱性,我国的井水及城市供应的自来水,其PH一般均略大于7,偏于碱性。老百姓常说的“甜水”符合此项要求,而“咸水”的PH值在8.5以上,是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
3、到底是喝纯净水好还是白开水好呢?
纯净水是以江河、湖泊、地下水或自来水等为水源,经过滤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析法等技术处理后而制取的水。它在除去水中杂质、细菌、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同时,也除去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如钙行多种微量元素;纯净水是一种缺乏钙和镁的软水,与健康水大相径庭。长期饮用此水,既会影响到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又不利于老年人和孕妇的健康。
专家指出:白开水是一种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把符合饮用标准的井水、河水、自来水等烧开后,既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又能使水中的多种物质沉淀,使水质更加无色透明,并能把硬度过大的水质软化适中;凉白开或温开水能被人体迅速吸收,增加了血容量,减少了血液黏稠度,加快了体内营养成分的运转和分解,对促进新陈代谢和提高免疫力大有裨益。白开水被誉为“众哈哈”健康水,当之无愧。
因此喝白开水比纯净水好。
(二)水果能否代替蔬菜
水果能不能代替蔬菜,要从两者所含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才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1、水果和蔬菜中均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如钾、钙、钠、镁、铜、铁、锌等)和维生素(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这些营养素是谷类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中所缺乏的。但在蔬菜中,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含量一般来说比水果丰富(只有柑橘及鲜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例如,100克辣椒中含维生素C80毫克,100克韭菜中含维生素C56毫克,而100克生梨和100克香蕉中分别只含维生素C4毫克和8毫克。
2、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比水果多。纤维素可以刺激肠蠕动,防止便秘,减少肠对体内毒素的吸收。据研究,吃蔬菜纤维量较多的人直肠癌、结肠癌的发生率,明显地低于吃蔬菜纤维量较少的人。蔬菜中含有的β-胡萝卜素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而水果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是不多的。
3、蔬菜中所含的糖分以多糖为主,进入人体后需经消化道内各种酶水解成单糖后才能缓缓吸收,因而不会使血糖骤增;而水果中所含的糖类多数是单糖或双糖,这些糖进入人体后只需稍加消化就会很快进入血液。因此短时间内大量吃水果,会使人的血糖浓度很快升高,而过高的血糖又促使人体分泌大量胰岛素,使血糖浓度迅速降低。短时间内血糖的大起大落,会使人有头晕脑胀、疲劳困倦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过多的糖分会在肝脏内转为脂肪,使人容易发胖。
可见,水果和蔬菜在营养成分上有相似之处,但不完全等同,所以水果是不能完全代替蔬菜的。
(三)酸牛奶和鲜牛奶的营养价值
酸牛奶的营养成分取决于鲜牛奶的来源和成分,但是一般说,酸牛奶比鲜牛奶的成分都有所提高,除保留了鲜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外,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还可产生人体营养所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另一方面酸牛奶还是钙的良好来源。因为鲜牛奶中的乳糖会被分解成乳酸,而研究中发现乳酸和钙结合时,最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一般来讲,饮用一杯15O克的酸奶,可以满足10岁以下儿童所需的一天钙量的1/3,成人钙量的1/5。
专家提醒公众不宜空腹喝牛奶。由于水在牛奶中占较大比重,空腹喝较多的牛奶,稀释了胃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空腹时肠蠕动很快,牛奶在胃肠通过很快,存留时间很短,其营养成分往往来不及吸收,就匆忙进入大肠,徒走过场。所以,空腹喝牛奶是不符合营养卫生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吃一些食物再喝牛奶。过多的胃酸导致蛋白质变性沉淀,营养不易被肠胃吸收,严重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故应配些面包、饼干、点心与牛奶同食。可见,不宜空腹喝牛奶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容易导致腹泻;二是吸收的效率不高。因为通过胃肠道的时间太快。尽量把牛奶放在一餐所有食物的最后再喝,这样有利于吸收和提高耐受性。
另外牛奶可加热,但不要煮沸。因为煮沸后,有的维生素会被破坏,而且牛奶中的钙会形成磷酸钙沉淀,影响营养素被人体吸收。煮牛奶也有一定的学问,多数人会将白糖中入牛奶再加火同煮,这样会使牛奶中的赖氨基酸与糖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果糖基赖氨酸,这种物质不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反而对人体健康有害,所以煮牛奶应该等煮开牛奶后不烫手时再加糖。
三、营养强化与食品安全
(一)营养强化与不同人群的关系
我国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我国微量营养素的不足和缺乏并没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尤其像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是不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自然消亡的。食物强化是改善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非常重要的营养干预手段,它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而且覆盖面广、成本很低。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营养强化。
一是针对性。即补充的务必是孩子所需要或者缺乏的养分。如人工喂养的婴儿,理想的食物是牛奶,但牛奶中维生素D不足,不妨选用强化维生素A、D的牛奶,可以有效地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并且还能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如果孩子偏食、挑食或膳食中某种或几种营养素供给不足或缺乏时,除增加富有这种营养素的食品外,还可以采用添加某种营养素的食品,如B族维生素强化的面粉、面包等。孩子究竟缺乏哪种营养,应经过医生检查、确诊,然后再选用相应的强化食品。
二是平衡性。即强调各种养分的补充比例必须合理,不能偏补或过补。食物中各种营养素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如过多铁的摄入会加快维生素E的氧化;过多钙的摄入会影响锌的吸收,因此原则上小儿要吃平衡膳食。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山区或不富裕的家庭,儿童不易吃到含有丰富铁元素的鱼、肉、蛋和豆制食品,加上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高,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如能选用铁强化的酱油,则能起到预防贫血和治疗轻度贫血的作用。小儿若因生长迅速而缺乏钙质,则可选用强化钙的饼干、面包、代乳粉等,这与吃菜比起来,容易被儿童接受。有些维生素及矿物质如供应过量,不仅对小儿无益,反而有损其身体健康,如维生素A、D食用过量,可引起毒性反应;铁、锌等元素摄取过多,会影响各元素之间的平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三是安全性。即注重所选购的强化食品质量合格,符合卫生标准。故家长购买强化食品一定要去正规商场,选用国家批准、卫生部门验收合格、生产日期不过期的品牌。
(二)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1.食品添加剂
(1)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
(2)分类:我国是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分类的,可以分为21大类:酸度调节剂、着色剂、乳化剂、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等。2.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超范围使用的品种主要是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品种。
应用的食品主要是肉制品(合成色素、苯甲酸防腐剂),豆制品(苯甲酸防腐剂),乳制品(山梨酸防腐剂、二氧化钛白色素)。
(2)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最突出在面粉处理剂,防腐剂和甜味剂。
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酸、溴甲酸使用严重,过氧化苯甲酸主要是起增白作用;溴甲酸主要是增筋作用,是氧化剂和面包改良剂。在蜜饯类食品中甜味剂、防腐剂使用严重性是不容忽视的。3.采取的对策
一般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但由于食品添加剂是长期少量地随同食品摄入的,这些物质可能在体内产生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胁。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需制定其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包括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的目的(用途)、使用的范围(对象食品)、以及最大使用量(残留量)、使用方法。食品添加剂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对于未经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评价或虽经评价但未制定ADI(每日容许摄入量)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以及经重新评价认为其安全性有问题,甚至撤销其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的品种则更应注意其安全性问题。为了减少或避免食品添加剂滥用的现象,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我国已正式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QS标志),《食品安全法》也出台了。这对于加强从源头管理,规范市场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也将对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起到促进作用。
从以上分析,是我对我国现阶段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的观点:喝白开水比纯净水好;水果与蔬菜要均衡食用;鲜牛奶要正确饮用、酸牛奶可放心饮用。对食品强化的正确认识,加强膳食中食品营养素的强化主要是微量元素的强化。
在此呼吁有关部门对我国食品管理加强法制建设,抓紧制定关于营养师、营养标识、儿童营养等方面的法规,把居民营养改善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居民营养结构,提高全民营养意识。在经济落后地区,采取不同形式,保障居民营养供给。对发生严重营养不良地区,当地政府要及时采取营养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翟凤英,杨晓光主编 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二:膳食与营养素摄入状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高业萍 “喝纯净水好还是白开水好”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3张新联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 食品科学》2005年126期
第三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
健康报加强百姓营养倡导营养自助
王苏平
2005.02.018版知识与健康
来自:健康报
去年10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据此,卫生部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首倡“营养自助工程”。记者日前专程采访了营养自助工程的具体实施单位——北京金创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自甫教授。
我国城乡居民营养素缺乏现状
宋自甫教授介绍说,去年10月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着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摄入不足。那么,缺口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不妨分别看看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我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实际摄入量状况:
钙(单位:毫克)
成年人800;老年人1000;儿童青少年800~1200;孕妇、乳母1000~1500。
而城乡居民平均钙的实际摄入量为:1982年694.5,1992年为405.4,2002年为390.6,呈明显下降趋势。
锌(单位:毫克)
成年和老年人
15、儿童青少年
15、孕妇和乳母20。
我国居民锌的摄入量各地调查结果不一致,大约8~12,妇女、儿童、老年人缺锌较明显。
铁(单位:毫克)
成年人(男)
12、(女)18;老年人12;儿童青少年15~20;孕妇、乳母28。
我国居民铁的平均摄入量已达标准,但铁的来源多为植物性,吸收利用率很低,所以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依然普遍。
维生素A(单位:微克)
成年和老年人800、儿童青少年800、孕妇和乳母1200。
我国居民维生素A的摄入量虽然在逐步提高(2002年为478),但仍存在差距。
长期缺乏营养素可致慢性病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数据还显示,在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中,慢性病的发生率已经达到52%,死亡率占30%。而研究表明,钙、铁、锌、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长期缺乏,也会导致慢性病。例如WHO报告说,在人类常见的135种疾病中,有106种与缺钙有关,例如高血压。新近的研究发现,钙有松弛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的功能。长期缺钙对血压的不良影响,远远超过食盐过量摄入对血压的影响。锌可以推迟细胞老化,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第四篇: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第三部分 拟采取的措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充分利用本次调查信息,将组织有关部委和机构完成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论文集和系列科普丛书,并尽快向社会公开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本次调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部门的支持。附件1:六类地区定义及样本县名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样本县(市、区)的抽取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其中:大城市的定义为4个直辖市和14个副省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宁波、南京、广州、深圳、郑州、成都、西安、武汉、厦门。其余的城市为中小城市;农村四类地区的划分以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研究报告》为依据。一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以及南部沿海农村经济区。二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以及豫皖鄂赣长江中游农村经济区。三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汾渭谷地、太行山、大别山农村经济区。四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湘鄂川黔及秦岭大巴山、黔桂川滇高原、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区样本县名单附件二 诊断标准糖尿病判断标准: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WHO(1999)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标准。⑴ 糖尿病(DM):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确诊为糖尿病:① 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FBG)≥7.0mmol/l;② 本次调查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③ 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⑵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 6.1mmol/l但< 7.0mmol/l。⑶
第五篇: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
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2002年8-10月在北方地区,2002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03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03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04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
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第二部分主要结果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
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详见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