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时间:2019-05-14 04:4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第一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2002年降低2.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2002年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200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2002年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2002年下降1.5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其中男性为11.1%。成人经常锻炼率为18.7%。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慢性病的患病、死亡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反映了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发病所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现状及变化趋势,我国慢性病的总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居民营养改善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不断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

一是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将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治融入各项公共政策。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体育健身、营养改善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政策。2011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在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成265个国家级示范区。落实政府和部门职责,提供健康性支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着力构建上下联动、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慢性病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国家层面相继成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协同指导全国营养改善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地方层面强化了疾控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合作,建立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双向转诊等协作机制,积极地探索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整体提升慢性病的诊疗能力,夯实慢性病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有效地诊疗服务。

三是积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国近80%的县区,积极实施贫困地区儿童和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癌症早诊早治、脑卒中、心血管病、口腔疾病筛查干预等重大项目,以及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四是不断提高慢性病防治决策的科学性。国家卫生计生委不断完善营养与慢性病监测网络,扩展监测内容和覆盖范围,相继开展居民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营养与慢性病监测等工作,为掌握我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评价防治效果、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

健康报加强百姓营养倡导营养自助

王苏平

2005.02.018版知识与健康

来自:健康报

去年10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据此,卫生部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首倡“营养自助工程”。记者日前专程采访了营养自助工程的具体实施单位——北京金创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自甫教授。

我国城乡居民营养素缺乏现状

宋自甫教授介绍说,去年10月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着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摄入不足。那么,缺口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不妨分别看看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我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实际摄入量状况:

钙(单位:毫克)

成年人800;老年人1000;儿童青少年800~1200;孕妇、乳母1000~1500。

而城乡居民平均钙的实际摄入量为:1982年694.5,1992年为405.4,2002年为390.6,呈明显下降趋势。

锌(单位:毫克)

成年和老年人

15、儿童青少年

15、孕妇和乳母20。

我国居民锌的摄入量各地调查结果不一致,大约8~12,妇女、儿童、老年人缺锌较明显。

铁(单位:毫克)

成年人(男)

12、(女)18;老年人12;儿童青少年15~20;孕妇、乳母28。

我国居民铁的平均摄入量已达标准,但铁的来源多为植物性,吸收利用率很低,所以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依然普遍。

维生素A(单位:微克)

成年和老年人800、儿童青少年800、孕妇和乳母1200。

我国居民维生素A的摄入量虽然在逐步提高(2002年为478),但仍存在差距。

长期缺乏营养素可致慢性病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数据还显示,在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中,慢性病的发生率已经达到52%,死亡率占30%。而研究表明,钙、铁、锌、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长期缺乏,也会导致慢性病。例如WHO报告说,在人类常见的135种疾病中,有106种与缺钙有关,例如高血压。新近的研究发现,钙有松弛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的功能。长期缺钙对血压的不良影响,远远超过食盐过量摄入对血压的影响。锌可以推迟细胞老化,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第三篇:中国居民营养现况与分析

中国居民营养现况与分析

作者:陆静指导教师:热娜古丽

摘要:此论文主要针对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我国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指南,以及我国膳食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分析与调查。

关键词:中国居民;营养现状;分析调查

Chineseresidents nutrition status and analysis

Abstract:Thesis mainly for residents in china nutrition an health status ,system analysis ,our country’s food and nutrition structure guidelines,as well as china’s dietary structure adjustment for both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Key words: chinese residents;nutritional statu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前言:当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菜篮子中的品种丰富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增加了,吃得也比以前精细多了。那么就意味着人们“会吃”了吗?吃得营养健康吗?实则不然。一个国家居民的营养状况是国民素质的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重要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对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1.近10年我国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根据2002年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调查”。据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1.1中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类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质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g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1.2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到达3309g,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cm。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cm,女性平均低

4.2cm。

1.3儿童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1.4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2.我国营养状况调查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商品供应不足,人民收入不断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营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这不仅表现在对食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方面均有明显上升,例如到200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到400kg,肉、蛋、奶、水产品,以及水果、蔬菜的消费量均有大幅度的上升,而且膳食结果趋于合理;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儿童身高、体重增长明显。2002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1985年的68。92增加到了71.8岁。

营养状况通常是决定人体素质的三大要素之一,并且是人们社会、智力和身体潜力得

以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目前,从总体上讲,我国已基本消除了蛋白质-热能缺乏性营养不良。从1992年以来,城市居民膳食热能摄入一直稳定,约为100032kJ,蛋白质每日摄取74~75g,脂肪-热能比为28%~29%;农村居民则由1992年的9589 kJ增至1995年的100032后kJ后一直保持稳定,蛋白质每日摄取60~70g,脂肪-热能比也由1990年低于15%增加到2000年的17.6%,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

儿童的营养状况,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营养状况是人口素质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群营养营养状况最敏感的指标,国际上也是对此也特别关注。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在过去10年内有了很大改善,例如:低体重率已下降41%,生长迟缓率(身高不足)下降52%,而且城乡差距缩小。至于儿童的身高、体重情况亦明显增长,例如从1975年到1995年,6岁儿童的身高增长情况为:城市儿童增长3.2cm;郊区儿童增长4.5cm;体重增加的情况为:城市儿童增加1.7kg;郊区儿童增加1.2kg。

与之相关的是我国人口控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短短的30年里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具体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降到1999年的15.23‰,下降了54%;死亡率则稳中有降,从1970年的7.60‰降到1999年的6.46‰,下降了15%,而自然生长率则从1970年的25.83‰下降到1999年的8.77‰,下降了66%,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需要100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当前我国已基本进入小康社会,尽管人民群众的营养状况已显著改善,营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克服。特别是对于少数贫困地区来说,尽管通过15年来的扶贫计划的实施,贫困人口正在逐渐减少,但目前仍处于这一地区的人群则问题更多些,工作也更困难些。可以说,我国目前各种类型的营养不良问题仍普遍存在,例如农村儿童因营养不良导致身高、体重不足不足的情况尚不在少数。而少数贫困地区,据调查,不但蛋白质-热能摄入未改善,其膳食中谷类的热能比例可高达85%,说明其膳食质量很低。此外,微量营养素缺乏也是影响我过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另一方面,营养失衡也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改善,食品消费变化,膳食结构失衡,体力活动减少等所致。目前我国成人超重与肥胖人群分别占成人30%和12%。儿童肥胖日益增加,1988~1996年间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年增长率为9.1%,儿童肥胖率达到2%。上海6~14岁儿童的肥胖率为10.3%,超重率为26.7%.至于我国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慢性病日益增加。据报告,我国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脑卒中归因于膳食因素者可达21%~25%。3.全国性营养调查

在1982年,我国作了一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调查表明,人们的营养状况已明显改善,基本上解决了吃饱问题。营养素摄取量占供给量的百分比是衡量摄取的营养素能否满足机体需要的标准。一般营养摄取量在供给量标准的正负10%以内可以认为属于正常范围。1982年,我国居民全年平均热量摄取量为2458千卡,标准供给量为2400千卡,已达到供给量标准;蛋白质摄取量仅668克,是供给量标准的低限;钙、核黄素、维生素A则明显低于标准。在我国,营养状况的很不平衡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例如高原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居民的热量、蛋白质、钙、维生素A与核黄素的摄取量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而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上述几种营养摄取量的严重不足,更是一个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如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之和,学龄前儿童平均摄取量仅为供给量标准的51%,中学生尚不足50%。核黄素只占供给量标准的44%~50%,为成长发育所必需的钙也只有供给量标准的42%~61%,而且所缺乏的各种营养素,年龄越小供应越不足。所以,儿童和青年的营养摄取量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我国还对儿童中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病佝偻病与缺铁性贫血进行过调查。据有关部门对22个省市11万婴幼儿的调查,佝偻病的发病率占:32%以上,其中有些省市占50%

以上。此外,从营养调查的结果观察,似乎不论哪个地区哪种类型的人群,铁的摄取量虽高于供给量标准,但由于铁的食物来源绝大部分是植物,消化吸收率很低,一般只有5%,因而缺铁性贫血也很严重。根据对3万名城市儿童的调查,其中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几乎占40%。

4.我国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指南

科学、合理的膳食与营养结构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并涉及到千家万户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事,为了正确引导人们的食物消费,讲求膳食平衡和营养科学,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原则,继承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先进实用经验,改革、调整我国食物结构和消费习惯,营养科学界推荐了我国人民膳食指南。

4.1食物要多样

目前已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任何一种单一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的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各有不同特点。因此,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我国膳食的基本特点是以植物食物为主、动物食物为辅,能量来源以粮食为主,要注意各类食物中尽可能地选择不同食物品种,特别是蔬菜应多选一些绿色蔬菜或其他深色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胡萝卜和矿物质。

4.2饥饱要适当

要饮食适度,饥饱适当,使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与消耗相适应,避免身体超重或消瘦。

4.3油脂要适量

油脂所提供的能量以不超过膳食总量30%为限,要避免吃太多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动物油脂,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4.4粗细要搭配

每天要吃不同类型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杂粮、豆类、蔬菜、水果等。要提倡多吃一些粗米、面和杂粮,少吃精米、白面。

4.5食盐要限量

为了有利于预防高血压,每人每日食用量以不超过10g为宜,原则是“食不过咸”。

4.6甜食要少吃

多吃食糖引起的最重要营养问题是龋齿。食糖是纯能量食物,除提供能量外几乎无其他营养素。对于只需低能量的人来说,要避免经常食用含有大量糖的甜食。

4.7饮酒要节制

如欲喝酒,可少量饮用低度白酒、啤酒及各种果酒。孕妇儿童均忌白酒,以利健康。严重酗酒。

4.8三餐要合理

建立合理饮食制度,切忌暴食暴饮,提倡少吃零食。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能量的30%、午餐40%、晚餐30%较为适宜。当然可以根据生活很工作制度,适当调整。要提倡吃好早餐。

5.我国膳食结构调整

调整和改善我国的膳食结构,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必须与我国食物生产能力和人们消费费习惯相结合,要避免西方发达国家“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膳食结构所带来“富裕型疾病”的消极影响。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了“五谷为养、无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营养平衡理论,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粮食为主,搭配适量蔬菜和一定肉食的膳食结构,这种基本结构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存在下去。粮食在食物结构中的基础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要注意“五谷杂粮”搭配,充分发挥豆类作用及提高蔬菜、水果和植物油的供给量,适度增加动物性食物,特别要增加禽类、水产品及奶、蛋的供应。要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原则,继承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中的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经验,改革、调整我国的食

物结构和人民消费习惯,经过不断努力,使我国人民食物消费与营养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6.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正经受着营养不足和营养失衡两类营养不良的双重挑战。可喜的是由于我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粮食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在农村和城郊地区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以后,人们拥有的蔬菜量大增,年人均消费量已达140~180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比较稳定。据报道,世界人均占有蔬菜量为105kg,我国311kg。毫无疑问,这对保护健康是有益的。

此外,我国对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极为重视,并已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公众营养健康的计划。现已从食品强化着手进行工作,例如:在贵州进行了用铁强化酱油防治人群中缺铁性贫血的万人实验,并且取得了半年后使贫困人群中的贫血降低约50%的明显成效。今后还计划开展铁强化面粉和用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等的工作,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国的食品营养状况将会得到更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食物营养,2001(6):5~10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 中国营养学会.我国营养科学的研究的进展.营养学报,1995,17(3):243~252

[4]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营养学报,1998,20(2):121~126

[5]陈春明,葛可佑主编.中国膳食营养指导.华夏出版社,2000

[6]王银瑞,胡军编.食品营养学.陕西科技出版社,1993

[7]侯祥川等译.现代营养知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8]沈治平.营养(内部资料),1982

[9]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营养学报,1997,19(2):139-140.[10]FIGUEROA CR,FRANKLIN FA,ALDRIDGE R,et a1.Prevalence of obesity with increased blood pressure in elementary schoo1age children.South Med J,1998,90(8):806-807.

第四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

在卫生部公布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中显示,中国的超重和肥胖人口已达2.6亿,高血压人口1.6亿,血脂异常人口1.6亿。我国已变成了全球第一“肥胖”国,第一“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国,第一“慢性病”大国。慢性病主要包括“三病”: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肥胖加“三高”叫做“死亡四重奏”。肥胖、“三高”加“三病”称之为“代谢综合症”。时过十余载,对于目前国民的健康状况我们就不言而喻了。

四川音乐学院张放教授传创的“张放内动健康法”,集中国医学吐纳、导引之精髓与现代医学音乐治疗相结合,不仅是科学的,更是经上千学员学与练后证明“练则有效,无一失败”,能在短期内给每一个习者带来明显健康效果的方法。常说的“上工治未病”与“最好的医生是人体自己”,说的就是人体的本能强大无比。而张放内动健康法正是对这个长期忽略的真理的具体体现和准确诠释;是一种能将人天生所具有的、强大无比的能力,实际应用于人体自我健康实践的科学方法。而且,通过用这种科学方法进行的持续有效练习,不仅可以触动并调动人体内部包括细胞在内的各个脏器和其他有效部位的本体能力,保持并大幅提升各个脏器的本体运动功能至正常水平,同时,也可以起到矫正与修复机体受损及不正确表达的部位或组织,改善体内不健康的综合循环状态,重建正常运转的人体“内动”机制,继而解决掉绝大多数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引发的各种不健康问题,最终帮助人体实现健康保持的理想目标。

第五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 中国居民

营养与健康状况

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 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2002年8-10月在北方地区,2002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03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03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04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

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

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

第二部分 主要结果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 61%。(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4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第三部分 拟采取的措施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8 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充分利用本次调查信息,将组织有关部委和机构完成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论文集和系列科普丛书,并尽快向社会公开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本次调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部门的支持。

附件1:六类地区定义及样本县名单: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样本县(市、区)的抽取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其中:大城市的定义为4个直辖市和14个副省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宁波、南京、广州、深圳、郑州、成都、西安、武汉、厦门。其余的城市为中小城市;农村四类地区的划分以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研究报告》为依据。一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以及南部沿海农村经济区。二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以及豫皖鄂赣长江中游农村经济区。三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汾渭谷地、太行山、大别山农村经济区。四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湘鄂川黔及秦岭大巴山、黔桂川滇高原、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区

样本县名单

12 附件二 诊断标准

糖尿病判断标准:

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WHO(1999)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标准。

⑴ 糖尿病(DM):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确诊为糖尿病:

① 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FBG)≥7.0mmol/l;

② 本次调查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③ 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

⑵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 6.1mmol/l但< 7.0mmol/l。

⑶正常人群(NGT):无糖尿病史,本次调查FBG<6.1mmol/l,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

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

血脂异常分类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血脂异常:有以上三种中的一种就为血脂异常

贫血判断标准

以全血血红蛋白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具体标准如下:

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

肥胖评价方法

(一)学龄前儿童(0-6岁)

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Z评分:Z>2 超重;Z>3 肥胖

(二)儿童青少年(7-18岁)

1、WHO推荐的BMI标准

2、WGOC推荐的BMI标准

(三)成年人(18岁以上)

1、WHO标准:BMI≥ 25 超重;BMI≥ 30 肥胖

2、WGOC标准:BMI≥ 24 超重;BMI≥ 28 肥胖

3、WHO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 102厘米;女性腰围≥88 厘米

4、WGOC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价

WHO推荐的性别、年龄别身高、体重参考值,常用的评价指标是Z评分

1、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2 生长迟缓

2、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2 低体重

3、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2 消瘦

下载《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中国居民理财状况的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中国居民理财状况的实践报告 关于中国居民理财状况的实践报告 一.调查内容: 1.您目前已经选择的投资理财品种有哪些?A国债 B股票 C基金 D保险 E外汇 F信......

    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论文)

    职业技能全国统一鉴定 高级营养师论文 文章题目:浅谈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 姓 名:高鹏飞 身份证号:***6153212 所在省市: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 工作单位:金帆大酒店浅谈......

    关于居民就医状况分析报告(★)

    关于居民就医状况分析报告 一, 选题原因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讨论的一个热点。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如何 ,又将怎样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人们的生......

    职工和居民的特殊慢性病

    职工和居民的特殊慢性病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科 俞秋雯 职工的特殊慢性病 根据曲市劳[2000]59号文件规定,凡患有癌症、糖尿病、二级以上心功能不全、系统性红斑痕疮、肝硬化、尿......

    中国慢性病现状

    中国慢性病现状 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 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其中1亿4千万人的血糖还在增高 心脑血管疾病超过2亿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1/3在每年中国死亡人数......

    居民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知晓状况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居民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知晓状况调查问卷 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民族: 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详细地址: 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社区) 二、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 1.你是否患有高......

    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调查1五篇范文

    营养与健康调查表 性别 □男 □女 年龄段 □30以下 □30-50 □50以上 调查时间: 方法:在相对应□的内划“√” 1、您是否患有糖尿病: □是 □否 2、您有吃早餐的习惯吗? □每天......

    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精)

    ·论著 · 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 黄李春 章荣华 顾 昉 张荷香 何青芳 孟佳 黄恩善 【 摘要 】 目的 分析 2009年浙江省杭州 、 金华地区居民膳食营养及健康状况 。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