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通大学关于流动党员管理的暂行规定
南通大学关于流动党员管理的暂行规定
一、总则
第一条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为适应新形势的特点和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流动党员系指因辞职、辞退、离退、停薪留职、待岗落聘、学习进修、挂职锻炼、出国(境)等原因,使工作(行政)单位或居住地脱离学校或校内原工作单位时间较长的党员,以及来我校学习、进修和从事其他工作的党员。
第三条流动党员管理要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保证党员组织关系适时转移,使党员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及党组织设置
第四条党员分散外出从事科研、科技开发、实习、讲学、进修等活动,有固定地点、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应将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单位或单位所在地党组织;时间在2至6个月的,或时间较长但无固定地点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由党员所在党总支(分党委、直属支部)出具证明到组织部换取党员证明信;时间在1个月内,以书信或电话向支部汇报情况,保持联系。
第五条党员3人集体外出时间较长的,应设立党小组或建立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其领导和管理仍由所在党总支(分党委、直属支部)负责。若时间在六个月以上的,在征得所去单位或地方党组织同意的前提下,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或地方党组织。
第六条离退休党员要及时将党员组织关系转至离退休党总支。异地安家或居住地离学校较远,不便参加离退休党员组织活动的,其党员组织关系应转至居住地或有关单位党组织。
第七条严格按照程序办理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调入、调出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党员证明信的出具,校内组织关系的转移,均须由党员本人持所在党总支(分党委、直属支部)的有关证明到组织部办理。
第八条凡来我校学习、进修和从事其他工作的党员,时间在六个月之内的,一律不接转正式组织关系,只接转临时组织关系(即由原单位出具党员证明信,下同);时间超过六个月,可以根据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大部分时间在我校还是原单位),接转正式组织关系或临时组织关系。
第九条对持有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或临时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有关单位党组织应承认其党员身份,安排其参加组织生活。
第十条我校引进的人员中的党员,暂未转来党员组织关系,但有材料证明其党员身份的,有关单位应将其及时编入党支部,参加党员组织生活。
第十一条擅自离岗的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包括正式组织关系和临时组织关系)的转移须报校党委同意。
第十二条出国(境)逾期未归一年以上和出国(境)定居的党员,其组织关系由院级党组织转至组织部。逾期出国(境)人员回校后,经过本人重新提出申请,组织严格审查后再决定是否恢复其组织生活。
三、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
第十三条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由其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负责,但在职党员无论集体或分散外出,只要行政关系未脱离原单位,不论其党员组织关系是否转出,原单位党组织仍应对其进行管理和教育。
第十四条党员外出时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提出书面或口头报告,内容包括所去地点、外出时间及主要事项等。经支部、院级党组织批准后,由院级党组织出具手续到组织部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或党员证明信。外出后要及时将组织关系或党员证明信,交给所去单位或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其教育和管理。外出期间要坚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外出返校后,应主动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并将转回的组织关系或党员证明信及其他证明、鉴定材料交党组织查验。
第十五条流动党员外出前,所在党组织要对其进行登记,并进行行前教育。外出后,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与外出党员继续保持联系,了解其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党员返校后,要认真查验有关证件记载的内容和鉴定材料,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情况。
第十六条经组织接转的外来党员,有关院级党组织应及时接收并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安排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分配他们做适当的工作,离校时应如实写出鉴定材料。
第十七条正式组织关系在我校的党员,党费在我校缴纳;临时组织关系在我校的党员,党费到原单位党组织缴纳。党费一般应由党员个人按月交纳,特殊情况可以托人代交、邮寄、预交或补交,但预交或补交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八条预备党员在其预备期中流动的,由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负责考察。凡正式组织关系转来我校的预备党员,到期转正时,所在党组织必须征求对方党组织的意见后,再讨论是否按期转正并办理手续。在我校发展并考察三个月以上的预备党员,毕业或调离学校时,所在党支部应作出鉴定,并将材料寄送所去单位党组织。
第十九条流动党员的统计,由其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统计上报。
第二十条党员在流动中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分配的工作的,应根据党章规定,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
第二十一条校内“双肩挑”党员的组织关系,应随主要任职单位一同转移,自觉接受主要任职单位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学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使我校流动党员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党内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本规定所称流动党员,是指行政或户籍关系仍在所在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但因下列情形或原因流出、流入的党员:
1、党员出国出境的;
2、毕业生党员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组织关系尚在学校的;
3、离退休党员异地居住的;
4、党员因学习进修、从事科技咨询、合作研究或其它正当职业等原因流动的。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
(一)党员外出时间在3至6个月,有固定地点的,应持党员证明信,到所在地党组织过组织生活;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应将组织关系转至当地党组织。组织关系难以落实或无固定地点的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所在地相应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
(二)凡未转出党员组织关系的党员,在外期间要主动与党支部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并按期交纳党费。遇有重要情况必须及时向党组织报告,接到党组织有重要活动的通知后,应按时返回。党员外出返回后,应主动向党组织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并将相关证明、鉴定材料交党组织查验。
(三)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的,流出地党组织应在他们中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由流出地党组织指定负责人,定期联系。党支部或党小组负责人应每季度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组织生活和党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条件许可的,也可将组织关系转至流入地党组织,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管理。
(四)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来的党员,应按规定接收他们的党员组织关系、党员证明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并及时将他们编入相应党支部、党小组,妥善安排他们参加党听组织生活和其他党内活动。对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入地党组织要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内的有关内容。流入地党组织不得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外来党员。
(五)党员流动期间,凡因单位未建立党组织或有关单位党组织不接收等原因,造成党员隶属关系不能明确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或流入地的党组织负责协调解决。党员应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请求解决组织关系隶属问题,并按要求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或与流出单位党组织取得联系,由流出单位党组织出面协调解决。党员不得以此为借口,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六)党员在流动过程中,应主动向流入地党组织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党员身份。故意隐瞒党员身份,长期脱离于党组织之外的,应按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凡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党费,或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的,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应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七)预备党员在流动过程中,预备期满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流出地党组织要重视对流动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及时明确其组织关系的隶属,认真考察其流动期间的表现,按期讨论其转正问题。
已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其转正,讨论转正前应书面征求流出地党组织的意见;未转出党员组织关系的,由流出地党组织负责其转正,讨论转达正前应书面征求流入地党组织的意见。
延期提出转正申请的,经流出地党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并报上级组织批准,可对其作出延长预备期的处理或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八)流动党员要按规定及时足额交纳党费。如因特殊情况,本人不能按时交纳党费的,经流出地党组织同意,可以邮寄、由他人代交、或持所在单位证明补交党费,但不能少交或不交。
三、出国、出境党员的管理
(一)因公出国出境工作学习,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党员不向国外境外转移组织关系;时间超过6个月,但工作流动性大的党员也可不向国外境外转移组织关系。如工作需要证明党员身份的,由党委组织部出具党员证明信,再按有关规定办理。
(二)公派出国出境人员中的党员工作学习期满回国时,已转出组织关系的,应持党支部鉴定,及时向党委组织部报到,由原党组织接受其参加组织生活。
(三)出国出境留学或学习的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根据本人申请和汇报材料,可由原所在党组织讨论转正问题。如党员在外无法讨论转正的,待学习或劳务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和在外组织鉴定,回原单位办理转正手续,具备条件的可以转为正式党员。
四、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党员的管理
(一)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如无特殊原因,其组织关系原则上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党组织,也可以转到县以上人才服务机构的党组织。特殊情况下,经本人申请,所在系党总支同意,党委组织部批准后,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可以保留在学校,但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二)毕业生党员离开学校外出时间连续6个月以上的,由学校党委组织部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按要求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
(三)流动党员至少每半年一次向组织关系所在党总支汇报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并书面递交一份思想汇报和工作总结。
(四)各党总支要定期对毕业生流动党员进行摸底排查,对不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或违反党纪的,按党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异地居住和被返聘的离退休党员的管理
(一)异地居住的离退休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应转移到接受居住地的党组织。
(二)离退休党员如仍被原单位返聘担任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三)离退休党员如被民办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聘请担任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应将组织关系转入聘用单位,聘用期满后再转回原单位。
(四)对于外单位流入的离退休党员,离退休党支部要积极接纳他们的组织关系,与本校党员一样教育管理。
第三篇:南通大学暂付款管理暂行规定(试行)
南通大学暂付款管理暂行规定(试行)
通大处财〔2010〕9号
第一条为加强暂付款管理,规范公用借款行为,强化会计监督,保证学校资金的良性循环和安全完整,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南通大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暂付款是指因教学、科研、管理等需要,从学校预借未报的款项,包括教职工因公出差、购买设备及材料、预付工程款、学生实习、承办会议和零星周转等公用性临时借款。
第三条暂付款的发生,必须在遵守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实施和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故长期拖欠和占用资金。
第四条暂付款管理原则
(一)公款公用原则。暂付款只能用于与学校事业相关的公用性开支,不得公款私用。
(二)预算控制原则。暂付款金额必须在项目预算指标之内,对无预算、无资金来源的不予办理。
(三)按时结算原则。为防止长期借款而发生呆帐,影响学校资金周转,暂付款管理必须坚持“一事一借、一借一清,前款不清、后款不借”。
(四)定期清理原则。财务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暂付款的清理,并采取“定期催报、限期归还,逾期扣款”的措施,严格控制暂付款的总额和占用时间,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责任共担原则。学校对暂付款实行由借款人(经办人)和审批人共同负责的经济责任制。借款人对暂付款的使用、报销、偿还以及所借款项
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负直接责任,经费审批人负相应的连带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五条借款程序
(一)借款人办理借款时,需填写《南通大学借款申请单》一式三联,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审批人应认真审核借款用途及金额的真实性、合理性。
(二)借款人凭借款申请单到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因特殊原因,借款人不能亲自办理而委托他人代办,代办人应在经办人栏签上本人的名字。
第六条借款要求
(一)借款人员必须是学校在职教职工,学生和临时工不得作为借款人。
(二)教职工出差、零星购买办公用品和材料等,原则上使用公务卡结算,不再办理借款。如特殊情况需要借款,须说明原因,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办理借款手续。
(三)预付给外单位的工程款、设备款、材料款等,应附采购合同或协议,并严格按照合同或协议条款执行。
(四)学生外出实习、社会调查等借款,须附开支计划,并注明时间、地点。
(五)个人因公出国借款需附出国审批报告。
(六)超过一万元(含一万元)借款,须经主管校领导审批后方可办理。
第七条借款期限和结算要求
(一)借款人在相关事项办理完毕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到财务部门报账还款。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账者,借款人应以书面形式说明情况,经经费审批人签字后送财务处备案。
(二)预付给外单位的工程款,在工程验收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办理报账还款结算手续。需跨结算者,应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经审批人签字后送财务处备案。
(三)预付设备和材料款等,在货到验收完毕后一个月内到财务部门办
理报账还款手续。
(四)周转金借款必须在当年底前办理冲账还款手续。
(五)已经办理借款但由于计划变更等原因,不需要使用者,应立即归还。
第八条催结、清理要求
(一)各部门、学院应重视暂付款的管理,有责任和义务协助财务部门做好暂付款的清理工作。
(二)借款人调出、辞职、读研办理离校手续时,必须到财务部门结清暂付款。
(三)财务部门要加强暂付款日常催结和定期清理工作。根据暂付款情况,财务部门应定期督促借款人报销还款,每年5月、11月将未结清借款情况在学校和财务处网页上公布。对未按照规定时间办理暂付款报账或归还手续,且又不提供书面说明者,将根据《南通大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月从借款人、经办人及经费审批人工资中扣还,直至结清为止。
第九条对挪用公款或公借私用等行为,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和审批人责任。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多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对于确保党员先进性。
一是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上却存在着“五不管”现象,即流动性大、不好管;认识不清,不想管;模式老化、不会管;党员思想复杂、不服管;两地缺乏沟通、互不管。这种情况的存在,势必使党员失去管理和监督,无法保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对此,街道党委坚持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按照“条地结合、内外结合”的模式,先后制订了流动党员和离退休职工党员管理办法,实行由流入、流出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双向管理”,变“两不管、两头松”为“两地管、双落实”,激发了落实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坚持因地制宜,健全基层组织。针对流动党员大多集中在“两新”组织、社区、企业和离退休干部中的分布特点,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确保科学管理。做到了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流动方向清、联系方式清、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清。截止目前,全街所有流动党员落实了“双找”制度,将那些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流动党员,重新凝聚到党组织周围。
三是让流动党员“有功可建”。街道党委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培训,使党员在流动时党性不断增强。鼓励党员大胆创业,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丰富党建主题活动内容,使每一个流动党员都成为一面流动的旗帜。通过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街道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
村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为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对我村流动党员管理规定如下:
一、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村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村党组织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村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村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二、区别情况进行管理
1、外出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2、外出时间较短(6个月以内),且地点比较固定,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3、外出无固定地点,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应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4、流动性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回村的,可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仍由村党组织管理。
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
1、《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县委组织部负责提供,不得翻印。
2、《流动党员活动证》由镇党委统一领取,由组织登记发放。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并由发证的镇党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未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3、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时,村党组织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发证时间、外出原因、流向、外出时间和联系方式等情况,并报镇党委备案。
四、《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
村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村党组织同时确定流动党员联系人。
3、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4、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5、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6、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7、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8、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9、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10、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11、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党员流出期间管理
1、通过适当方式与外出党员继续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2、利用流动党员返乡之机,通过集中学习、召开座谈会或走访等形式,认真听取党员汇报外出期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检查《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情况。
3、发现外出党员不按规定接转组织关系,或不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或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等情况时,要严肃批评教育,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村党组织原则上每年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审核一次。
六、流出党员返回后管理
1、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村党组织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2、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3、按规定做好有关组织手续办理工作,及时纳入管理。
七、流动预备党员转正手续的办理
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村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办理这类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村党组织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的表现。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应负责介绍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