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党建政务工作人员加强内部工作管理的研究.[模版]
关于对党建政务工作人员加强内部工作管理的研究
摘要:作为我们党重要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向我们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党的方针和政策做指导,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本文以新时期的特点和变化为出发点,对党政政务工作人员如何加强工作管理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党的建设;新时期;加强管理
0.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共产党优良传统,在党的建设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数次的历史事实向我们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富裕。在进入到新时期时,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各种问题同时出现,各种矛盾交织发生,这对于党的建设和政工管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这种环境下,政务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新的方法,以身作则、以人文本,坚持以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始终保持这高度的警惕性,明确方向,认清形势,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做到把人们群众的利益放在发展和工作的首位,与时俱进,迎接挑战,紧跟时代步伐,紧扣以人为本这一主题,坚持服务和服从党的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保障社会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新时期具有新特点和新变化,怎样使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迎接挑战,紧跟时代步伐,紧扣以人为本这一主题,坚持服务和服从党的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保障社会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历史任务。
1.新时期的环境变化
进入新时期以来,党建政工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具有新的特点,需要根据
时代环境的变化采取新的措施,迎接新的挑战。就世界形势发展而言,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转化。就国内形势而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基本国情和基本任务没有变化。同时各种问题、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就党自身建设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研究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及时解决,加强工作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行依法行政、优质行政、廉洁行政,进一步巩固党务政务公开成果,规范党务政务公开内容,创新党务政务公开方式,突出党务政务公开重点,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以促进党建政务工作建设。
2.加强党建政务工作人员认识
2.1加强党建政务工作
党建政务工作是党在机关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各个机关、企业、高校等党建政务工作直接影响全局工作的开展,抓好党建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党组织要走在前头,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素质、作表率、创一流,为各级机关建设发挥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同时要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全力推进强素质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新形势下加强各个机关、企业、高校党建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党建政务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充分认清做好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抓好党建政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2明确方向
要围绕大局抓好党建政务工作人员工作管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国的根本。各个机关单位的党建政务工作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保证和促进本部门中心任务的完成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破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模式,自觉将党建政务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选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抓住服务中心、建设
队伍两大任务,认真履行协助和监督两大职能,在服务大局中履行职能,在推进工作中发挥作用,为促进中心任务完成提供有力保证。
2.3创新方法
要锐意创新抓好党建政务工作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全新课题。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创新机关党建政务工作内容和方式,找准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机关党建政务工作人员的时代感和创新性,使机关党建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创新机关党建工作载体,改变传统活动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管理方法,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4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明确了学习内容、时间和要求,并详细排出了学习时间表,确保学习有序进行;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充实日常工作力量;同时,坚持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局机关集中学习制度,建立了学习考勤制度,使学习计划较好地落到实处,在全局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领导上党课、邀请专家专题讲座、撰写心得体会、交流讨论、理论测试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以及省市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党风廉政建设文件,学习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鼓励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创建学习型政党。
3.提升机关党建政务工作科学化水平
3.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个机关单位的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机关党建政务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机关党建政务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完善各个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党建政务工作联系点制度,经常深入联系点调研和指导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建政务工作开展。领导干部要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活动,自觉过好双重组织生活,接受党员监督。要加大对党建工作的投入,在经费、物资、设施上给予倾斜和保证。要坚持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2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坚持业务工作管到哪,党建政务工作就抓到哪,切实抓好各个单位党建政务工作的落实。领导作为党建政务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负起分管和主抓的责任,深入研究谋划推进机关党建政务工作。机关党委专职书记要具体负责组织抓好机关党建各项任务的落实,党委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分工主动抓好相关工作。各单位支部书记要切实负起责任,全面加强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抓好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具体包括:高度重视干部职工思想动态,明确主要领导要做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分管领导要做分管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做本科室、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支部书记要做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层层抓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党组积极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尤其是做好下属改制单位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使全体干部职工思想稳定,队伍稳定。
3.3注重考核,强化督查
要树立“抓业务工作是成绩,抓党建工作也是成绩”的理念,探索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的绩效考核,把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综合考核与单项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上级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党建政务工作人员履行抓党建工作职责情况。要健全完善情况通报制度,要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3.4树立典型,营造氛围
各级党组织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情况报告制度,积极向机关党委报送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和好的经验、做法。要加强典型宣传工作,注意发现、宣传和培养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党建政务人员和群众感受到典型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广大党建政务人员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动力,在党建政务工作人员中形成正确导向,营造创先争优的深厚氛围。善于培养和发现抓党建政务工作比较突出的基层党建政务工作人员典型,及时总结宣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党建政务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工作具有新的特点,需要各级党建政务工作人员针对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变化,具体开展工作,加强对党建政务工作的认识,不断提升党建政务工作科学化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任务。
参考文献:
[1] 盛 胤.综述党建政务工作人员如何加强内部工作管理[J], 科技风,2010.10
[2] 杨德山.北京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调研报告[J], 新视野,2011.02
[3] 文叶飞.城乡党建联动的“松桃路径” [J], 当代贵州,2010.05
[4] 张宇.构建新时期政务管理的法治思维模式[J], 领导科学,2013.05
第二篇:党建工作体系管理的研究
党建工作体系管理的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在党务工作中引入流程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在党务日常工作中推进流程管理体系中应注意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看法和建议,为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工作,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提供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党务;流程管理;推进;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15-01
一、推进党务工作流程管理要贴近企业需求,规范指导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
企业党建工作通过引入流程管理标准,用一整流程把党务工作多年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贯穿起来,用流程环节规定控制下来,便于统一操作、量化评价,科学考核和持续改进,使党建工作在过程控制中实现“方针目标明确、工作标准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结果明确”,从而形成了“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扎扎实实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要把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把党务工作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工作中,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跟进解决企业跨越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抓住党建工作融入中心的关键环节,才能有效地发挥保障作用。
刘云山在《以服务群众为主题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实践好党的根本宗旨,履行好党的执政使命,必须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任务,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对于基层来说,凡是有利于增强党组组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做法,凡是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做法,都要鼓励和大胆探索。”企业生产经营靠技术创新,企业党建工作同时需要改进创新。要积极适应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党务工作流程管理要要从实际出发,融入中心、服务大局,贴近企业需求。
二、推进党务工作流程管理关键要抓落实,做到真学真用。
企业要积极通过党务工作流程管理的推进实施,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全面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各二级党组织中广泛宣传发动,关键抓住流程环节的落实,做到真学真用。
一是发挥领导作用。把党建工作纳入流程管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要按照流程活动逐级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建立健全体系保障机制。推行党务工作各项流程要与党委目标责任制、党支部目标责任制、党员目标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考核,与评先评优挂钩、与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的薪酬挂钩,从源头上增强推进党务工作流程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推进党务工作流程管理要处理好的两个问题。
第一,处理好党建工作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绘制流程之前,必须对流程有一个准确、全面的描绘,理清流程思路。作用是减少相互扯皮,优化使用各种资源,协调好各种组织角色,将流程落到实处,实现流程的优化,在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党建工作传统、优势和工作经验,要把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丰富和完善党建工作流程管理体系,更不应排斥其他方面的创新,扎实推进体系落实工作。
第二,处理好党建工作量化考核的问题。流程管理应用于党务工作中,一个难点就是党建目标的细化和量化,特别是量化的问题,党建工作有它自身的特点,对纳入体系的工作内容,其质量标准、工作目标要尽可能量化;对不能直接量化的,要尽可能采用间接方式量化;对不能直接或间接量化的,可采取上级党组织、党员、群众满意度测评的方式,对整体运行结果进行评估。
四、推进党务工作流程管理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党务工作流程管理体系的开展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推行党建工作流程管理体系并不是要制造工作,而是在形式上规范内容和程序,目的是提高工作质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体系运行过程中体现“简便、实用、有效”。例如当前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扭亏为盈”,公司党委围绕这个目标提出党建工作目标―分解到不同分厂目标―不同党支部目标―不同岗位党员目标,党建工作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形成效果。
(二)推行党建工作流程管理体系,实质上就是在党建工作中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根据体系要求,每项党建活动开展前,都要按流程定义,对流程活动由哪个部门(岗位)负责、输入(表单、文档、信息、要求)、输出(表单、文档、信息)核实确定,防止头脑发热搞活动。在党建工作执行过程中,每个过程必须有充分的记录,避免了党建工作“偷工减料”。这无疑促进了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使“求真务实”在党建工作中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三)找到有效的管理考核方式和办法。从前对党建工作是否落到了实处,成效如何,往往是自我评价,缺乏科学的验证评价环节;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少从根源上查找原因,改进措施和建议往往被束之高阁、没有下文。如今在党建体系实施流程管理,必须对党建体系进行自我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后即要按照否决条件的要求,从表象到本质进行整改,促使了党务工作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促进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束语:众所周知,国企处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是党的重要阵地,是党实现经济任务的重要执行者。针对钢铁市场的严峻形势,我们以实现低成本、新品种开发这两个转变为重点,理顺组织结构,稳步推进改革改制,强化各项管理。在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管理水平,将党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才能在党组织核心作用的保驾护航下,使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苗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党课参考资料,2014,23页
【2】王德敏.企业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2009,401
【3】刘云山.以服务群众为主题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党课参考,2013,95页
作者简介:张岩,女,人力资源部组织部组织科,本科,党建主管。
第三篇:2011党建工作研究
正蓝旗检察院2011年机关党建工作
研究报告
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检察院履行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基层检察院的党建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基层检察院的党建工作,以党建促队建,全面提高基层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能力成为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院党支部于2011年11月3日组织召开了了一次全院支部大会,专门研究和听取了有关基层党建工作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设想,以期对今后的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有所启发,有所裨益。
一、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存在问题
近年来,基层检察院都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提高干警素质、推动检察工作发展、改变工作作风、塑造检察形象的系统工程来抓,在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组织开展活动、实施考核评比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井且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用发展的眼光看,在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滞后于检察业务工作的状况依然存在,亟待改进和完善。
(一)党建工作定位不够明晰
这里所说的定位,特指人们对某种事物发自内心的普遍认知度,或者说是人们在某种事物上的普遍价值取向。基层检察院的党建工作应当如何定位?这本来是一个常识性的基础问题,但遗憾的是多年来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宏观上去解读,往往唯书唯上,人云亦云,很少从基层检察院自身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出发去准确诠释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的定位。位子定不准,谈何工作?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规定,基层检察院党的建设的定位应当也必须是检察事业前进的政治方向,是基层检察队伍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基层检察业务建设的根本,是无可替代的。只有把这个定位化作基层检察院一致的普遍认同,党建工作才能真正有位,上位,到位。
同时,由于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定位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基层检察院中往往未设专职党干部,支部书记、副书记及党支部委员往往要同时兼任行政职务,他们平时抓业务工作的多,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少,机关党建工作往往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导致了一系列的职责混乱,推诿扯皮,出现有人没工作、有工作没人干、有人干工作效率低下的非正常现象,党建工作难有实效。
(二)党建工作体制不够顺畅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 院的工作。基层检察院的党建工作本应当坚持“是否有利于检察工作主题的落实,是否有利于检察事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和谐检察院的构建”这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以服从和服务于检察事业为核心,以全体党员为主体,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理顺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为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关系,在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上级检察机关关于党建工作的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各项党建任务,特别是在谋划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出成果、出品牌、出知名度上下功夫,以保证基层检察院党的建设全面、协调、有序、健康发展,给基层检察“二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可在基层检察院党组织设臵上却具有鲜明的地方行政化色彩,与法定的基层检察院领导体制相悖。正是这种领导体制上的“二元结构”造成了现实中基层检察院党建与检察业务的“两层皮”,极大地制约了“检察一体化”效能的充分发挥。
(三)党员队伍建设不够坚强有力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个别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个别党员长期放松理论学习,党性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现错位。由于没有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一些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要么特权思想严重,执法中官僚作风严重,服务意识欠缺,对待群众态度 蛮横;要么精神状态萎靡不振,工作得过且过,生活随波逐流,缺乏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工作效能低下,甚至影响到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绩效。
(四)基层党组织的保证监督职能发挥得不够好党章明确规定“: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但由于基层检察院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模式显得陈旧,与现实严重脱节,很多时候仍然停留在开会传达精神、学习文件、读读报纸等“一言堂”的老路子,对党员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同时管理、监督又缺乏有效的机制。近几年部分基层检察院制定了不少制度,但由于配套措施不力、可行性不强,部分制度流于形式,无法对党员的管理、监督产生理想的效果。部分领导对党组织工作重视不够,实际上在人事处理、干部任免的过程中,几乎很少征求党组织的意见,这样一来党组织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监督职能。
二、加强和改进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的一些设想
(一)用检察一体化的模式完善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近年来,“检察一体化”从理论到实践,在最大限度整合内部资源确保检察院正确行使司法监督权方面,已日益彰显出其勃勃生机。实施“检察一体化”与检察院法定的领导体制相一致,是遵循检察工作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这就意味着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的改革方向应当和“检察一体 化”相适应。目前,与“检察一体化”改革方向差距最大的莫过于党建工作的“二元结构”领导体制。检察工作是以上级院领导为主(条条),而党建工作则以地方党委领导为主(块块),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不利于“检察一体化”的全面实施。比如地方党委在安排部署具体的党建工作上,不可能也不必要考虑到某一个业务部门的特点和规律,因而在执行时“相脱节”、“两层皮”的现象难以避免。为此,必须打破基层检察院党建领导体制上“二元结构”的瓶颈。具体设想是:理顺领导体制,用“一元结构”替代“二元结构”,精心打造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新模式,变更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领导体制,由以地方党委领导为主改为以上级检察机关垂直领导为主。
(二)尊重和保障全体党员的主体地位,完善以“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为基础的党内民主党章规定早已明确: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是所在单位的全体共产党员。但由于我党历史上曾长期受到“左”的干扰,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党内民主权利也一度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经常是强调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员义务的多,而对党员的党内民主权利讲得少,过问得少,落实得更少。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其实讲的都是领导科学中如何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才效应最大化的道理。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要有新作为,就必须在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 扬党内民主,充分保证每一名党员都能够正确行使党内民主权利。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民主权利主要是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三权中又以知情权为重中之重,不知情则话语权纯属无的放矢,不知情则监督权无从行使。因此,一要建立健全党(检)务对内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和程序,把知情权还给全体党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检察内网办成发扬民主、畅通言路的“民主和谐文化之家”,提升党(检)务对内公开的档次和效率。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经常分析党员状况,从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帮助党员,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增强党内民主的渗透力和凝聚力。三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发扬党内民主,切实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党员的民主权利。要通过公布党员热线电话、设立党员意见信箱、建立网上党员意见建议平台等多种形式,畅通党员领导干部直接听取党员意见建议的渠道。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每季度至少与所在支部的一名党员谈一次心,党总支部书记每年与本支部的每名党员至少谈心一次,倾听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要在检察院内部凝聚一种浓烈的民主和谐氛围、团结包容氛围、蓬勃向上氛围和职业道德氛围,使每一名党员干警都无法拒绝这种氛围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自觉自愿地为之奋斗、为之奉献。
(三)完善党务干部权责利相统一机制,培养造就一批党 务精英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建工作亦是如此,如果没有一批基层党务工作精英,再好的工作蓝图也无从落实。目前,基层检察院党务干部队伍的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数量不足,中央文件规定“专职党务干部一般占院人员总数的1-2%,直属单位和人员较多的可适当增加比例”,基层检察院基本上都是兼职;另一方面是党务水平不高,现有的专兼职党务干部中很少受过党务工作专业培训,加之向业务部门倾斜的用人机制又使得党务干部青黄不接。因此,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党务精、作风正、威信高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已迫在眉睫。一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按照素质较高、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和专兼职结合的要求选好配齐党务干部。在当前人员编制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一是选择一批50岁左右、经验丰富、群众公认且善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领导干部改任党务干部,二是把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放到党务岗位上锻炼。二要切实加强培训和管理,着力改善基层检察院党务干部队伍的层级结构,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方式和渠道,培养造就一批精于党务善谋划、联系群众有威信、善于做检察人员思想工作的党务精英;要有计划地安排院党务干部轮流到党校或对口高校学习深造;专兼职党务干部要自重、自立、自强,率先强化党员意识、先锋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在上情与下情、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上谋新招、做细功、求实效,多方积累胜任工作的资本,争当党务精英。
三要关心爱护基层党务干部,建立健全党务干部激励保障制度。
要按照上级党委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合理解决党务干部的职级待遇、疏通职务晋升渠道,赋予党务干部与党建工作相适应的人权和事权。要时时处处关注党务干部的精神需求和物质利益,做到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同步,精神关爱与物质帮助同步,让党务干部无后顾之忧。四要建立基层党建投入机制,为党建工作提供物质保障。核定党组织工作经费,从行政经费中列支。逐步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夯基础增活力,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
(四)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一是党建观念创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把党建工作融入到检察工作的全过程,以检察业务绩效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从而改变过去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努力认识和把握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开展党建工作的客观规律,将机关党建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思考,充分体现机关党建的时代精神。二是党建内容创新,以保持党的先进性、排头兵实践活动、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岗为主题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三是党建机制创新,通过党内监督、量化考核、建立奖惩激励制度等手段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活力,使基层检察机关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是党建载体创新,以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党建工作渠道,在形式载体上力求丰富多彩,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局域网、多媒体等现代的教育及信息传播手段,在党员教育和培训中产生双向互动和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要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将检察系统优秀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广为传播,对党员进行引导和教育,拓展基层党建工作新渠道,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党建工作标准化带政务服务工作标准化
党建工作标准化带政务服务工作标准化
德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机关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69名。作为市委、市政府最大的服务窗口,中心一直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统领和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的总抓手,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工作标准化带动政务服务工作标准化,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工作水平的新路子。
党建工作标准化的基本做法
所谓党建标准化,指将ISO9000族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党建工作,形成覆盖党建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党建工作固化为质量管理流程,形成“凡事 有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考核”的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在党建工作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树立质量控制意识,使党 建工作由定性管理变为定量考核,由弹性管理变为刚性落实,较好地解决党建和业务工作“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中心党建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一)推进制度标准化创新。按照GB/ T1(标准化工作导则)和GB/T 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规定,结合机关党建工作实际,对现有党建工作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反 腐倡廉建设、专项活动开展、考核管理总计7个方面61项党建制度全部上升为党建管理标准固定下来,并编订了12项重点工作流程图、21项工作信息记录表,把党建工作过程控制在每个环节、每个时段、每个具体责任人,使党建工作整体处于受控状态。按照“一切工作有标准、一切标准有控制、一切控制有程序、一切程 序有监督”的原则,结合中心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个层级以及工青妇三家组织岗位职责编订了25项岗位工作标准,初步建立起“三三型”党建标准化框 架,通过完善规范的岗位运作体系明确党建工作做什么、由谁来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既定性又定量,把“口号性”指标固化为精细的岗位标准,将岗位责任 落实到岗、到人,初步实现“工作量化、指标硬化、过程细化”的党建标准化工作目标。
(二)推进组织标准化创新。按照“行政机构调整延 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和“哪里有共产党员,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的工作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将支部建在窗口上”,窗口3名以上党员的单独成立支 部,不足3名或没有党员的,按照窗口相邻、行业相近,便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原则成立联合支部,共组建单独党支部14个,联合党支部10个。同时,在党支部 组织框架上同步健全了工青妇群团组织,实现了中心党群组织的无缝覆盖。目前,中心窗口169名党员、376名工会会员、208名女职工、66名团员均纳入 组织管理,为开展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组织基础。以“创建五星级党支部”活动为载体,通过星级标准固化支部运行,通过创星活动规范支部管理,使党支 部成为中心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保证了党建目标的有效落实。今年,中心80%以上党支部申报创建星级支部,其中4个支部申报创建了市直机关五星级党支部。
(三)推进机制标准化创新。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戴党徽、亮身份”、“三亮三比三评”、“三亮三创三争”活动,为169名窗口一线党员制作了“我是共产党 员、真诚为您服务”公示牌,统一印制2万余份 “我承诺、你监督”党员岗位承诺公示手册,在“擦亮”党员窗口的同时带动全体服务窗口亮化服务标准、优化办事流程。深入开展 “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引导窗口党组织党员做出为民服务承诺事项700余件,并以此为依据量化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标准,扎实推进“每月一考核、每月一评 比、每月一公布”工作,每月评出15个“党员先锋示范岗”和20个“优质文明服务窗口”,在中心各楼层电子显示屏、门户网站和信息简报上集中公示。建立健 全“面对面”式电子服务评价及“背对背”式服务满意度测评、行风评议等评价机制,对窗口党员岗位目标落实情况从细从严进行综合考评。每年“七一”前夕,落 实差异化奖惩措施,综合考评优秀的推荐为市直机关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考评末位的进行通报批评。
(四)推进阵地标准化创新。通 过严抓事项进驻和窗口授权,规范并联审批、“10+3”产业项目快速落地、企业设立领办代办督办等机制,引入窗口党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 式,推进“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扎实开展党员干部“联系社区现场服务、联系群众扶贫帮困、联系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深入工作一线了解企业、群众所需所 盼,整合窗口服务资源,组织窗口党员现场宣讲和办理服务事项,“向前”拓宽服务领域。中心累计为社区党员和群众建立民情档案164份,走访雪榕生物科技等 12家市级重点项目单位,累计收集整理各类问题32项,化解矛盾纠纷和涉访事件30件。积极开展了“联系窗口排忧解难”活动,建立起机关党委、总支、支部 三级联系关怀窗口工作网络,定期开展谈心交流活动,主动帮助窗口工作人员解决工作困难,“向后”延展服务范围,使窗口工作人员安心在窗口、热情搞服务。目 前累计开展谈心活动60余次,为各窗口单位提供设备维修、网络维护服务200余项,营造了和谐奋进的窗口服务氛围。
(五)推进活动标 准化创新。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建立“每日一学、每周一讲、每季一考、每年一评”党员教育长效机制,每年评出10个“学习先进集体”和30名“优 秀学习标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浓厚学习氛围。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全国巾帼文明岗”“省级文明 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单位”等品牌,树立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良好文化导向。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服 务载体,在“献爱心”健步行、“倡环保”摄影展、“我为政务服务添光彩”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凝聚政务服务的强 大合力,把中心建设成充满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的温暖集体。
党建工作标准化初见成效
(一)培养了一支立说立 行、勤政为民的好队伍。在广大窗口党员带动下,中心有三分之一的部门、近一半的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减到3—5个工作日,近200项审批服务事项做到当天办 结,群众满意率近100%。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践行“为民、利民、便民”服务宗旨,积极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星期六加班服 务,让群众亮堂办事、明白办事、快乐办事。中心窗口党员主动参加“现场服务”、“上门服务”,积极为社区群众提供就业咨询、创业培训、健康查体等事项,营 造了和谐政务服务氛围,树立了良好政务服务形象。2012年,中心被评为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先进单位。
(二)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健全 完善的好制度。初步建立起党建职能7个方面协调完整的管理标准,对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理顺规范党委、总支、支部职责任务,对各项工作从目的、职责、程序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较好地保证了工作质量。岗位工作标准中明确机关工会、机关妇女委员会、机关团支部岗位职责,使党建工作与群团活动并行不 悖,互促共进。中心将党组织活动、会议、工作落实情况、信息宣传情况等统一纳入月度考核,强化党组织文件资料管理、日常检查监督、活动记录报送等基础工 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中心党建工作。
(三)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围绕便民利企,归并内部办理环节,实现了受理、审查、核准、发证“一条龙”服务。2012年,集中开展工商年检6000余家,办理餐饮、卫生许可1700余项。二是围绕服务经济发展,狠抓联审联办,实行“一 门受理、全程代办,同步审批、容缺办理,疑难会商、协助报批”审批办理程序,打造“一站式”项目快速落地机制,解决了企业跑多家、多次跑的问题。2012 年,先后为百脑汇等50多个项目召开联审联办联席会议60余次,新注册企业2140家。三是建立健全了公共资源交易统一进场受理、统一报名登记、统一信息 发布、统一收费管理、统一专家抽取、统一实施监督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了建设工程招投标与行政审批相互制衡的“三个一律”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保证金 基本账户缴纳制度,有效预防和杜绝了体外循环现象。2012年,公共资源收益率提高10%以上,节约财政资金10亿余元。
第五篇: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
目前,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风险管理缺失的问题。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一种新视角。文章首先阐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及关系,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强调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加强风险控制活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几个方面做出了加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建议。[关键词]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体系构建
Abstract At present, a lot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the risk management deficiencie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risk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became a new perspective.This article first formulated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related concepts in China is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k of internal control in enterpri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risk management from clear based on internal control objectives, emphasizes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risk assessment, strengthen risk control activities, reinforcing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made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several aspects to risk oriented internal control suggestion.[Key word]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onstruction
目录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概念„„„„„„.„„„„„„„„„„.„„„„„„„..(1)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2)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2)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差异„„„„„.„„„„„„„„„„.„„„„„„..(3)
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5)
(一)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不够合理„.„„„„„„„„.„.„„„„„„„„„„„.(5)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5)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5)
(四)控制活动不到位„„„„„„„„„„„„„„„„„„„„„„....................(6)
(五)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7)
四、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7)
(一)明确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7)
(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8)
(三)加强风险评估„„„„„„„„„.„.„.„.„„„.„„„„„„„..„„„.....(9)
(四)完善风险控制活动„„.„„„„„.„.„.„.„„„.„„„„„„„..„„„....(9)
(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10)参考文献„„„„.„„„„„„„„„„.„.„„„„„„„„„„„„„„„..„.„(13)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近年来,如何引导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以便应对日益复杂的各种风险,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门话题。面对日益复杂内外部风险,企业构建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突显。因此,文章将提出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展开研究,力争提出切实有效的构建措施或建议。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风险以及外部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性风险进行管理,保证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符合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的一种组织行为。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均定义为“由一个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从新的COSO框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来看,企业内部控制逐渐呈现与风险管理趋近和一体化的趋势,即以风险管理为主导,建立适应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的新的内部控制,从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只有相融合,才能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最佳效果。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依据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包风险管理,以及二者之间是等价的三种观点。文章指出,分析任何学科、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能割裂学科、概念所赖以存在的特定的外部环境来考虑。唯物主义辩证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结合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态来看待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
理论为社会实践提供指导,但是社会实践的新要求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的向前发展。社会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互融合统一。社会实践不满足于内部控制仅仅从制度层面对确定性的财务信息的控制,对经营中不确定性的风险和机会的把握和控制提出了要求,内部控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人们也不满足于风险管理仅在对纯粹风险的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对风险管理关注那些带来会的事项的识别提出了要求,不仅是规避风险而且要求更加主动的应对和利用风险。这一时期,所有者不仅要求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控制,而月要对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把握发展、壮大的机会的过程进行控制。把握给企业带来发展壮大的机会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机会带来的风险,并要求内部控制对经营者把握机会风险进行控制,这些都促进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互融合。
从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内部控制框架,COSO发布的两个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互融合。COSO委员会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把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的五个组成要素之一,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关注风险管理的内容。COSO在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又进一步将内控制扩展为风险管理,明确提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的内容。ERM框架是建立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则是企业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总之,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社会实践来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是社会实践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内部控制进入了风险管理导向的新时期,与风险管理的相融合也成为了内部控制展的国际趋势。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差异
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初级段,即内部控制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以前,风险管理处于传统风险管理阶段,这一时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相对独立的。
纵观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委托代理理论是内部控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依据委托代理理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和不确定性,所以会对委托人的利益构成威胁。为了保护委托人的利益,内部控制作为系统的制约机制,包括了所有者对经营者实施的监控和经营者对经营过程的监控,以保证经营者履行对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有者期望通过一系列制度程序的设计,来对可能影响委托者利益或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防范,来防止信息欺诈,达到资产保全的目的。这一时期,内部控制基于所有者对经营者经营活动监管的要求,关注的是对比较确定的经营活动过程来进行控制,达到减少经营者舞弊风险,保全资产的目的。而且这一时期内部控制偏重与对财务信息的控制,而没有更多的关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非财务信息的控制,如企业经营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等变化的风险。并且内部控制只能防范风险,不能转嫁、承担、化解或分散风险。
风险管理在近现代企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基于企业所处的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确定性的因素增多。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企业对这些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识别,分清机会和风险。在传统风险管理阶段,企业风险管理主要关注那些可能带来损失的纯粹风险,如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偶然性的财产损失的风险,以及由于人为的原因带来的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风险,处理这些风险的主要形式就是向保险公司投保。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主要是规避、转移,减少实质性的损失。由上述分析可知,这一时期内部控制关注的是对确定性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重点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信息的控制,很少关注对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也只是被动的面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偶然发生的或不可控的风险,并通过规避风险来减少损失。因此,在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交集很少,各有关注点和侧重点,因此,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还是处于相互之间独立的发展时期。
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单位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等。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不够合理
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多局限于低层次的目标,如会计信息的质量、法律法规的合理遵循等,而忽视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脱节。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控制环境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部分高层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组织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监事会受制于董事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文化缺失等。这些内部控制环境紊乱的现象,势必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薄弱。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
当前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等。在众多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企业应当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但我国企业缺乏的就是这种机制,对于风险的管理十分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价和反应机制。企业抗险能力低,主要体现为:一是缺乏风险事项识别机制。企业管理层还未认识到风险事项识别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进行全盘综合考虑。大多数企业目前只能被动地接受内部或外部变化带来的风险。二是没有适当的风险评估体系。三是风险的应对机制空白,还处于“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事后被动弥补状态。
(四)控制活动不到位
控制活动是管理当局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而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活动的设定和执行是非常薄弱的,在设置内部控制时偏重事后控制,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作用。内控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是目标,要实行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就是风险控制的工具,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存在前面的很多问题,是企业内控制度基本上是停留在文件上。同时,由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种至上而下、强制推行的管理概念,企业的对这一概念的宣贯往往是集中到关键点上,对大多数人来说,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是一种雾里看花的概念,企业也没有详细的政策、程序和方案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以及监督。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一过程,我们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马后炮,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五)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首先,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考核缺乏力度。目前我国尚未统一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与标准,直接导致企业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部分企业甚至尚未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的考核体系,即使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考核体系,但大多缺乏深度和广度,并未将内部控制考核结果纳入到企业人员的业绩考核中。其次,内部审计客观性性与权威性不高。一是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业务较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仅仅以财务审计为主,普遍存在职能单
一、业务狭窄等问题,缺乏自身应有的客观性,限制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二是部分企业的内部监控制度未能形成体系,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不能形成有效地牵制制度,缺乏必要的互相监督,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权威性。
四、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
(一)明确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控制目标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它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最高标准。所以,明确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完善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条件。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要求以风险的评估为基础,这就决定了目标制定是风险管理流程的首要步骤,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以及管理要求,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内部控制目标,制定的内部控制目标应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相适应。第二步应根据目标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内部控制要素,组成内部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将目标在企业内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将科学的目标体系转变成为易于理解、执行的科学风险管理政策体系,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还应确定对目标的实现有潜在影响的事项,保证制定的目标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相一致。
(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控制环境影响着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展开:①治理层积极参与内部控制活动;②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营造并保持诚实守信和合乎道德的企业文化;③建立正式的行为守则;④对员工胜任能力高度重视,有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⑤经营模式、权限和职责分配得当;⑥促进全体员工树立风险管理哲学观,建立企业风险文化时,要注意建立统一的风险语言,以方便企业内部的风险沟通和交流。企业文化往往是现存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应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使内部控制成为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具有统一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在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倡导和强化“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使全体员工自觉地将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规定、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在整个企业形成一种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具体地说,企业应高度重视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应将风险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企业的管理层应负责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管理人员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应起表率作用。当然,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长期不懈地坚持。
(三)加强风险评估
任何经济组织在经营活动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并对其生存和竞争能力产生影响,特别是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有的风险可以避免,有的风险可以消除,而有的风险只能控制在合理水平,有的风险只能承受或分担。尽管很多风险的产生并不能被控制,但管理层应当首先确定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然后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以把风险控制在风险容忍度之内。加强风险评估意味着风险控制不再是被动地通过各个环节设置好的控制活动来预防风险的出现或发生,而是通过主动地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进行预防。风险源头可能是:①新员工加入带来的风险;②业务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③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④新业务品种带来的风险。风险评估过程则包括识别各种风险,估计风险的重大性,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
(四)完善风险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有助于风险反应正确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发生在整个组织的所有层面和所有职能中。控制活动是企业力争达成其经营目标的流程的一部分。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是抓住重要控制点,其设计要基于风险评估结果,以提高控制活动的针对性。它们通常包括两个要素:政策和程序。由于企业普遍采用信息系统,需要对重要的系统进行控制。如,利用互联网实施会计的实时控制。会计信息是会计控制的基础,控制过程也就是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加工处理的过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实时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使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地流动,实现零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
监督能够保证内部控制体系能运作的持续有效,因此必须对整个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进行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对内部控制的某些薄弱环节施以必要的修正,以达到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监督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完善:控制自我评估、内部会计控制、内部审计和社会监督。控制自我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实行的控制自我评估,是指每个企业不定期或者定期对自己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合法性和经营目标的达成程度,以便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我国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内部控制时,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以便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改进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目的。
会计控制。通过会计的记录、确认、计量和报告对各项交易和事项进行核对或校验,对已记录的经济交易或事项由具体经办人之外的独立人员进行核对或验证;如验证所记录的金额估价的正确性等,以及对与该项业务相关的内部控制程序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验证,这可以有效的确保内部控制在较长的时间里处于良好状态比如采购与付款循环中,按规定采购、验收与相关的会计记录应分离等,财务人员在记录时,要复核所有原始凭证,以确保所有的项目是一致的、计算的金额是正确的、审批人有相应的权限等,否则是不能入账并同意付款的。会计控制环节在内部控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还起着监督、稽核的作用。
内部审计。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了包括审核企业会计账目外,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和报告。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构建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于监督企业经营业务符合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和纠正错弊的建议。《公司法》和《审计法》均未对内部审计做出法律规定,《会计法》虽提出了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要求,但未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做出具体规定。因此,目前企业中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不一,有些上市公司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大部分企业只设立审计部。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对于规模大、经济业务复杂的企业,应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分别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负责,同时三者存在着业务指导关系。
社会监督。从内部控制的整个发展史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发展受到审计职业界的左右。换句话说,审计职业界对内部控制的推广和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社会监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部监督,即外部审计人员的监督。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测试和评价的基础上,这样他们或多或少的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或在履行其职责时,对管理当局及董事会提出有用的、独立、客观及公正的建议,如管理当局建议书等。企业要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咨询工作,为单位建立和应用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晖,郑宏涛.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初宜红,刘晓红.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07(6)[3]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而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2)[4]金或肪,李若山,徐明磊.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J].会计研究.2009(2)[5]张文贤,孙琳.内部控制会计制度设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6]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07(12)[7]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 [8]孔建国.大型企业集团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 [9]董建华,刘素英.从内部控制到风险管理[J].财务管理.2005(5)
[10]黄为娥.内部控制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厦门大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