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施和深化强基工程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安排,要求对全乡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调研摸底,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为我乡下一步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奠定基础,为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专门小组,进村入户,采取听、看、谈的方式,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认真调查摸底,注重实效,掌握基层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经过统计整理,现将我乡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我乡现有党支部37个,党员860名,其中:女党员65人;村级党组织31个,党员752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党员266名,占31%,初中以下594人,占69﹪;建国前老党员67人;35岁以下党员110人,占13﹪。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乡党政领导班子现有13人,其中1名为下派挂职锻炼,现任领导班子分工明确,责任心强,团结务实,工作扎实,作风正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战斗力、凝聚力强。乡党政主要领导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发扬民主,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找差距,定期上党课,掌握新知识,了解新政策,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班子成员讲大体、识大局,牢记服务宗旨,在全乡带好头,搞发展,全力开创了新xxx经济社会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全乡的发展好坏,关键看龙头的作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带头遵守各项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立场坚定,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上级下达的任务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高度重视,想法设法去解决。在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机关上下政令畅通,斗志盎然。近几年,乡党政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论证,立足山区实际,制定了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民收入,发挥资源优势,建设生态资源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发展黄烟和林果种植,利用xxx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政策,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了国家土地整理阶段项目,5000亩高效节水农业综合开发、xxx路xxx段和xx路的摊铺罩面等大型工程。村两委成员共有94人,多数交叉兼职,平均年龄45岁,文化水平比往届都高,是战斗力、凝聚力最强的一届班子,两委成员人数比上届减少了近半,班子成员多为双高双强型人才,年轻有为人才增多。新一届村班子上任后,区里和乡里都分别制定了培训方案,精心组织了对两委成员的培训,乡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了任期目标责任书,各村积极践行承诺,形成了改善条件、加快发展的追赶比超的氛围,通过对村两委上半年工作进行考核,各村根据目标责任书开展工作,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目前,各村工作已走上正轨。
(二)党组织进一步理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我乡党组织现有3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6个,村级党组织31个,各党组织机构设置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有力,为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政治保障作用。XX年全乡原有39个党支部,随着机构改革、经济体制变革,原农委、经委两个支部人员减少,为了便于机关统一开展组织生活,集中学习,提高组织效率,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将原农委、经委两支部合并到乡机关支部,现乡机关支部有党员54人,步调一致,人心向齐,战斗力、凝聚力增强。
(三)完善党的各项制度,活动方式灵活丰富。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党员受教育活动,今年,由区乡配套资金,全乡设置了31个远教站点,已投入使用,改变了过去党员学习方式单调、学习知识面窄的落后制度,丰富了知识面,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学习热情,拓宽了群众致富门路,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能动性。
(四)严各组织程序,加强培养后备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对党员的模范作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党组织一方面注重对党员的教育,另一方面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双高双强型人才加入党员队伍,两年来全乡发展党员26 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45名,为加快村组织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五)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
及时对党员培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听、看、谈,丰富学习内容,建立党员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对流动党员教育的方案,实行补课制度,扩大党员受教育的覆盖面,效果明显。
(六)以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联系群众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贯彻落实“三结对”活动,每名党政成员联系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帮扶标准不低于300元,每名机关普通党员帮扶一个贫困户,帮扶标准不低于100元。二是深入开展“两高两服务两满意”活动,进一步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干群关系。三是扎实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每年乡党政成员定期、不定期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户,今年走访老党员13名,生活困难党员112名。四是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表格的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接受好计策、好建议。五是组织广大党员开展植树造林、外出参观接受教育,找差距,谋发展,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
(七)制定措施,维护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权益,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工作能动性。
一是进一步增强村务公开透明度,特别是财务公开,既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又是沟通干群关系的桥梁,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文件精神,今年乡党委政府成立了农村财务结算中心,对各村财务实行统管,健全了财务监督管理体制,及时公开,既增强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又打消了群众的猜疑。二是完善村干部工资管理制度,维护了村干部的权益。新出台了村干部工资暂行规定,实行工作实绩与工资挂钩,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三是通过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以谈心方式了解村干部的困难,帮助克服难题。
(八)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下发专文,一名党政成员一个联系村,共设立了12个联系点,规定下村时间,做好工作记录,做到切实为村办好事、办实事。
二、党的建设情况
全乡村组织几年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切实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一)以实现双增为目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以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为标准,结合实际,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以壮大集体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为己任,努力寻求发展途径,各村相继拥现出多个黄烟种植大户,养殖能手,群众收入逐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年稳定集体收入涌现出xxx村、xxx村等几个年有稳定收入的村,其中,xxx村集体经济壮大后,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固定生活补助,购车免费接送学生等。
(二)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办事能力。
两委换届后,乡政府随即在全乡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活动,着眼于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掌握工作方法。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增强了干群间的血肉联系,强化了“五种意识”,努力做到了“六个一”,切实改进了工作作风。
(三)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通过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村班子战斗力增强。在我乡投资环境的大好形势下,各村充分认清形势,针对自身优势,各显神通,积极拓宽集体收入来源渠道,目前,我乡已彻底消除了收入空白的村组织。全乡9个村有区大班子领导、市区单位帮扶,在上级的无私援助下,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村路硬化,自来水安装工程相继竣工,多年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在帮扶资金的管理使用上,我乡实行乡财政代管,专帐专用,资金使用实行报告审批制度,经片长审核,乡长签字后方可领取,工程结束后及时审计,杜绝了各村私发工资和乱支费用的现象。
(四)采取措施,努力化解债务。
一是增加村集体收入来源,从根本上化解债务;二是盘活闲置资产,我乡西石村将废旧多年的翻砂厂拍卖,增加了收入,偿还了债务。
(五)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
一是拓宽内容,创新形式,切实增强村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法规范对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划分、村集体经济效益使用以及村干部报酬的公开,把农村财务作为公开重点。二是完善程序,健全机制,进一步深化民主管理工作。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制定落实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了民主理财小组,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三、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情况
我乡有1家企业建立了党支部,能够按时组织参加党的活动。随着市场的变化,我乡有3家非公有制企业,占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前景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职工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企业内部组织思想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党建工作成为解决企业问题的关键。为此,经乡党委研究,区委批准,我乡派驻3名领导干部进厂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组建党组织,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企业都配置了专门党建办公室,党建指导员全部到位。
四、存在问题
(一)党员队伍多层次化,个别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
我乡党员队伍中特别是个别农村党员组织性、纪律性不强,缺乏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能发挥一名党员的模范作用,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意识不强,群众威信不高,甚至搞小团体主义,不与乡党委政府、村两委保持一致,降低了党的威望。
(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立足山区实际,部分党员特别是年青党员多数在外打工,流动性大,不能及时参加所在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不能很好的履行党员义务,对党在新时期的知识政策缺乏了解,更不能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村集体经济多数依然薄弱。
受条件制约,全乡大多数村集体收入来源少,存在收不抵支的现象,干部报酬常年挂账,村级债务得不到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干部的工作能动性。
四、下一步打算
紧密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以及采取多种方式灌输理论知识,要求广大党员以党员标准要求自我,找出差距,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二是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对外出党员的管理,继续开展“安家”活动,对外出流动党员落实好党组织,随时接受党的教育,做到按时参加党的活动。三是积极开拓收入来源,想方设法利用资源优势搞发展,消除一味依赖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增加村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通过这次调研,我乡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细化措施,制定整改方案,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狠抓教育,全面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为全乡深化强基工程打下基础。
第二篇: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引
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年)
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工业强基工程,夯实工业基础,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
工业基础主要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能够满足整机和系统一般需求的工业基础体系。但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难以满足需要;先进基础工艺应用程度不高,共性技术缺失;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不完善,试验验证、计量检测、信息服务等能力薄弱。工业基础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制约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未来5-10年,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迫在眉睫。
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任务,决定制造强国战略的成败,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推进计划,明确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组织推动全社会齐心协力,抓紧抓实,长期坚持,务求抓出实效。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落实制造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高端突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产需结合、协同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牵引,创新为动力,质量为核心,聚焦五大任务,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市场化的“四基”发展推进机制,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产业链瓶颈,从问题出发,分析和研究工业“四基”的薄弱环节,针对共性领域和突出问题分类施策。
——坚持重点突破。依托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区分轻重缓急,点线面结合,有序推进,集中资源突破一批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基础产品和技术。
——坚持产需结合。瞄准整机和系统的发展趋势,加强需求侧激励,推动基础与整机企业系统紧密结合,推动基础发展与产业应用良性互动。
——坚持协同创新。统筹各类创新资源,促进整机系统企业、基础配套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面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产品开发全过程对接、全流程参与,探索科技与产业协调、成果和应用互动的新模式。
(二)主要目标
经过5-10年的努力,部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达到国际领先,产业技术基础体系较为完备,“四基”发展基本满足整机和系统的需求,形成整机牵引与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夯实制造强国建设基础。到2020年,工业基础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建立与工业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的工业基础体系。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先进基础工艺推广应用率达到50%,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初步建立,基本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具体目标是:
——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产品使用寿命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推动80种左右标志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70种左右标志性关键基础材料、20项左右标志性先进基础工艺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信息通信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装备领域的“四基”问题率先解决。
——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建设40个左右高水平的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20个左右信息服务类服务平台,服务重点行业创新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10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形成10个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的基础产业集聚区。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高端发展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统筹规划,利用各类资源,分领域分阶段分渠道解决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的“四基”发展亟需。发挥工业强基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突出重点,创新管理,梳理装备和系统需求,分析产业现状,遴选170种左右标志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组织开展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按照小规模、专业化、精细化的原则组织生产专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重点解决终端用户的迫切需求。按照大批量、标准化、模块化的原则组织生产通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推广先进基础工艺,重点提升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组织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集中成体系解决十大重点领域标志性基础产品和技术,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引导材料、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工艺和技术研发机构等有机结合,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解决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发展瓶颈。
专栏1 十大领域四基“一揽子”突破行动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嵌入式CPU、支持DDR4、3D NAND flash的存储器、智能终端核心芯片、量子器件、FPGA及动态重构芯片等核心元器件。突破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硅片,显示材料、光刻胶、光掩膜材料、高端靶材、集成电路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突破集成电路16/14nm FinFET制造工艺、CPU专用工艺、存储器超精密工艺等先进基础工艺。突破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业软件等关键基础软件。
(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高档智能型、开放型数控系统、数控机床主轴、丝杠、导轨、大型精密高速数控机床轴承、机器人专用摆线针轮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及轴承、智能活塞压力计、高速高性能机器人伺服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高精度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传感器、变频智能电动执行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开发具有系列原创技术的钛合金、高强合金钢、滚珠丝杠用钢、高温合金、高强铝合金等关键基础材料。推广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高效增材制造工艺、精密及超精密加工(切削、磨削、研磨、抛光)工艺等先进基础工艺。
(三)航空航天装备“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显示组件、惯性器件、大功率电力器件、航空传感器、智能蒙皮微机电系统、紧固件和轴承、SoC/SiP器件、微机电系统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开发高强高韧轻质结构材料、高温结构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PBO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Rusar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耐高低温和高耐候性氟硅橡胶材料、耐650℃以上高温钛合金材料、拉伸强度超过1400MPa的高强钛合金材料、高性能高导热镁合金材料、飞机蒙皮和机翼用铝合金材料、高温合金单晶母合金、标准件用高温合金等关键基础材料。推广热加工工艺与精密高效快速成形技术、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工艺、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金属粉末制备工艺等先进基础工艺。
(四)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齿轮、密封件、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智能化电控系统、深水作业和机械手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开发高性能海工钢、特种焊接材料、双相不锈钢、高性能耐蚀铜合金、低温材料、降低船体摩擦阻力涂料等关键基础材料。推广高可靠、高精度激光焊接工艺等先进基础工艺。
(五)轨道交通装备“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车轴、车轮、轴承、齿轮传动系统、列车制动系统、轨道交通用超级电容、功率半导体器件、车钩缓冲装置、空气弹簧、抗侧滚扭杆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开发高强度大尺寸中空铝合金型材、绝缘材料、高性能齿轮渗碳钢、新型高分子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推广金属型压力铸造技术、无模化铸造成型技术、双频感应热处理技术等先进基础工艺。
(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电控喷油系统、动力总成电子控制、驱动电机、电机电子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堆、机电耦合装置、自动变速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开发轻量化车身复合材料、轻合金材料、动力电池电极和基体、电机用硅钢和永磁材料、特种橡胶、高强度钢、低摩擦材料、高端弹簧钢、超高强汽车板等关键基础材料。推广轻量化材料成形制造工艺、汽车件近净成形制造工艺等先进基础工艺。
(七)电力装备“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重型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大型核电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高温变送器、核级变送器、变频智能电动执行器、冷却剂主泵、煤粉泵、固体泵、堆内构件,大型核电汽轮机焊接(整锻)转子、2000毫米等级末级长叶片、德士古汽化炉专用热电偶、自补偿式智能固态软起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大型半速汽轮发电机转子、可变速水泵水轮机转轮、大型水轮机转轮模压叶片、大容量发电机保护断路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突破重型燃机关键高温材料、叶轮用高强韧不锈钢等关键基础材料。推广重型燃机高温合金熔模铸造及定向和单晶铸造工艺、超大型铸锻件制造工艺及焊接和热处理工艺、典型高温零部件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高压开关灭弧室核心部件3D打印一次成型等先进基础工艺。
(八)农业装备“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转向驱动桥及电液悬挂系统、农业机械专用传感器、导航与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等核心基础零部件。
(九)新材料“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新一代功能复合化建筑用钢、高品质模具钢、圆珠笔头用高端材料、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聚氨酯树脂、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单体、生物基材料、功能纺织新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特种陶瓷和人工晶体、稀土功能材料、3D打印用材料、可再生组织的生物医用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特高压用绝缘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和石墨烯材料。
(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8MHU以上大热容量X射线管、新型X射线光子探测器、超声诊断单晶探头、2000阵元以上面阵探头、微型高频超声探头(血管或内窥镜检测),MRI用64通道以上多通道谱仪、CT探测器、PET探测器(基于硅光电倍增管)、超精密级医疗机械轴承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开发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透析材料、医用级高分子材料、植入电极、3T以上高场强超导磁体、临床检验质控用标准物质等关键基础材料。突破抗体药物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开发重组蛋白药物新型治疗性疫苗和细胞免疫治疗嵌合体抗原受体CAR-T细胞技术等制剂,推广具有生物活性的3D打印人工血管工艺。
以上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80种左右、关键基础材料70种左右、先进基础工艺20项左右。
(二)开展重点产品示范应用
应用是提升基础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促进“四基”发展的关键。以需求为牵引,针对重点基础产品、工艺提出包括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平台建设、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的“一条龙”应用计划,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技术互动发展,协同研制计量标准,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推进产业链协作。鼓励整机和系统开发初期制定基础需求计划,吸收基础企业参与;鼓励基础企业围绕整机和系统需求,不断开发和完善产品和技术。鼓励整机和系统企业不断提高基础产品质量、培育品牌,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先进基础工艺的普及率,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专栏2 实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
(一)传感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立足光敏、磁敏、气敏、力敏四类主要传感器制造工艺提升,与主机用户协同,开发针对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全系列配套传感器及系统;构建模拟现场的试验环境;建设适合多品种小批量传感器生产的柔性数字化车间;通过批量应用和工厂实际环境考验,优化产品设计与工艺,大幅度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电子信息和通信领域传感器技术水平,在轨道交通、机械、医疗器械、文物保护等领域推广使用。
(二)控制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立足现有可编程控制器(PLC)与机器人控制器产品的基础,与系统集成和主机用户协同,开发针对离散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和多关节机器人的控制器产品以及相应的控制软件模块;构建模拟实际应用的可靠性试验环境;推进制造过程的数字化;通过批量使用,不断改进硬件设计和软件功能,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控制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立足现有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和地铁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基础,开发石油、石油化工、高铁等领域高安全要求的安全控制系统;创建安全系统的试验环境,取得国际功能安全的认证,建设高质量要求的生产线,从试点应用到逐步推广。
(四)高精密减速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突破非标摆线曲线修正设计、材料极限稳定、整机性能测试、非标角接触球轴承设计研制、高精度工装夹具研制、专用机床研制或通用机床专机化改造、高精密装配等核心技术和产品。在保证批量生产RV减速机产品性能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生产成本。
(五)伺服电机“一条龙”应用计划。发挥稀土永磁技术和产业优势,开发伺服电机,改造升级数控化、智能化伺服电机生产线,提高产品性能及可靠性;加快推广伺服电机在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中的应用;带动电机智能制造设备及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发展。
(六)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推广高压共轨系统(共轨喷油器、共轨泵、共轨管及ECU)应用。建立完善在线检测与试验的数字化装备体系,积累关键制造环节测量数据;系统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和规范,与主机用户协同,构建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加大装机应用量,通过检测数据的积累与分析,优化制造工艺和产品设计,建立保证性能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的制造体系;推进批量生产所需高档数控设备、智能装配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七)轻量化材料精密成形技术“一条龙”应用计划。针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及先进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轻量化需求,采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及超高强度钢,高性能尼龙、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聚酰胺等轻量化材料,推广铝及镁合金精密成形铸造工艺、塑性成形工艺及连接工艺、超高强度钢精密塑性成形工艺等,实现既“控形”又“控性”的“双控”目标。
(八)高速动车组轴承及地铁车辆轴承“一条龙”应用计划。组织钢铁行业、轴承行业和铁路、地铁部门协同创新,进行工业性试验,装车运行考核,组建示范性生产线,提升批量化生产能力。同时,带动整个轴承行业实现高端突破,由国际轴承产业链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九)IGBT器件“一条龙”应用计划。集合国际研发资源,发挥国内8英寸600V~6500V IGBT芯片生产线优势,开发系列化IGBT器件及组件产品;推广IGBT在铁路机车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从应用端快速获取反馈信息进行产品改良;推动IGBT器件及功率组件在风电、太阳能发电、工业传动、通用高压变频器和电力市场等领域的应用。
(十)超大型构件先进成形、焊接及加工制造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针对核电等能源装备及海洋工程和船舶装备等对超大型构件先进制造工艺的需求,推广超大型构件铸造工艺、锻造工艺、焊接工艺及加工工艺、超大型构件精密焊接工艺等。
(十一)超低损耗通信光纤预制棒及光纤“一条龙”应用计划。推广超低衰减光纤的制造技术,包括超低衰减光纤关键原材料制备及质量控制技术、超低衰减光纤剖面设计与精确控制技术、光纤精密拉丝退火技术、光纤全套性能分析测试评估技术、超低衰减光缆制备技术,实现批量化稳定生产,在下一代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通信光传输网络中推广使用。
(十二)工程机械高压油泵、多路阀、马达“一条龙”应用计划。立足高端高压柱塞泵型液压马达、液压泵、整体式多路阀的数字设计技术、材料、铸造技术、加工工艺技术、试验技术和检测标准等,实现工程机械急需的高端液压元件稳定批量生产及在主机上的大批量配套。
(十三)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耐高温叶片“一条龙”应用计划。立足世界先进的精密铸造工艺技术,实现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以及民用航天等领域的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热部件批量化生产,加快推广应用;有效地推动耐高温陶瓷材料、高温合金材料等应用以及机械加工、特种工艺焊接、等离子喷涂和电火花精确打孔等上下游工业领域的长足发展;促进精密铸造行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十四)高性能难熔难加工合金大型复杂构件增材制造(3D打印)“一条龙”应用计划。突破产学研用结合,推广钛合金、高强度合金钢、难熔金属等高性能难加工合金大型复杂构件高效增材制造(3D打印)工艺以及系列化工程化成套装备、质量和性能控制及工程化应用技术,实现“工艺-装备-材料-质量-标准”整套成果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船舶、重型轨道交通、核电等重大装备研制和生产中的应用示范及工程化推广。
(十五)石墨烯“一条龙”应用计划。立足石墨烯材料独特性能,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引导生产、应用企业和终端用户跨行业联合,协同研制并演示验证功能齐备、可靠性好、性价比优的各类石墨烯应用产品。
(十六)存储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积极拓展服务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手机等终端应用中CPU和存储器有效保障水平,逐步形成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具有竞争力的价值链,提升整机产品的安全可控能力、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和存储器产业竞争实力。
(三)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围绕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技术基础支撑能力,依托现有第三方服务机构,创建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对实验验证环境、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与重点产业和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支撑能力。注重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互联网的作用,鼓励企业和工业园区(集聚区)依托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国家工业基础数据库,推进重点产业技术资源整合配置和开放协同。鼓励在工业园区(集聚区)率先建立第三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
专栏3 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一)产业质量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建设40个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品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关键问题研究;开展计量基准及量值传递、标准制修订、符合性验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基础研究;研究制定试验检测方法;加强计量基标准建设,完善提升量值传递体系;研制相关设备,提供相关服务。
(二)信息服务类服务平台。研究先进的信息采集工具,构建专题信息库和知识产权资源数据库,建设20个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信息查询、知识产权分析评估和综合运用等服务,向政府、行业、社会推送产业信息。
(三)工业大数据平台。支持在工业园区(集聚区)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对产品生产、流通、使用、运维以及园区企业发展等情况的动态监测、预报预警,提高生产管理、服务和决策水平。
(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通过实施十大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及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持续培育一批专注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等细分领域的企业。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健全协作配套体系,支持“双创”平台建设,鼓励具有持续创新能力、长期专注基础领域发展的企业做强做优。优化企业结构,逐步形成一批支撑整机和系统企业发展的基础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基础企业集聚发展,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形成紧密有机的产业链,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服务中心。
专栏4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优势产业集聚
区
(一)培育百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基础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形成100家左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专精特新”企业。该类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掌握本领域的核心技术,拥有不少于10项发明专利;(2)具有先进的企业技术中心和优秀的创新团队;(3)主导产品性能和质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4)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0%左右,居于全国前两位;(5)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0亿元。
(二)打造十家产业集聚区。围绕重点基础产品和技术,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10家左右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的“四基”产业集聚区。针对集聚区企业生产过程改进提升的共性需求,建设一批技术服务中心,提供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的开发、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五)推进“四基”军民融合发展
调动军民各方面资源,梳理武器装备发展对“四基”需求,联合攻关,破解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体系等制约瓶颈。建设军民融合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军民技术相互转化利用,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军工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引导先进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梳理民口优势领域和能力,跟踪具有潜在军用前景的民用技术发展动态,促进先进成熟民用“四基”技术和产品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推进军民资源共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工业基础领域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试验设备设施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备设施相互开放、共建共享。推动国防装备采用先进的民用标准,推动军用技术标准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
专栏5 实施“四基”军民融合发展联合行动专项
(一)军民共性基础和前沿技术联合攻关。围绕“四基”领域军民通用重点产品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聚焦3-4英寸碳化硅单晶、光刻胶、浆料、锂电材料等电子材料,高性能真空电子器件、大功率激光器、红外焦平面、MEMS器件等元器件,突破相关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重点开展电子用高纯化合物、高性能碳纤维、高温合金/钛合金回炉料、高纯陶瓷粉体等低成本工程化制备技术研究。构建材料基因组工程数据库。围绕军工科研生产中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高端元器件和测试仪器、科研生产软件等,加大攻关力度,推进军工能力自主化。推动军民共性基础技术转移转化和关键技术工程化应用,培育“四基”领域百家军民融合典型单位。加强军民两用计量测试技术攻关及计量基标准建设。
(二)重点领域军民两用标准联合制定。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军民通用标准建设的协同机制,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通过军用标准转化、民用标准采用、军民标准整合和军民通用标准制定,完成集成电路、卫星导航等领域150项军民通用标准制修订及发布工作;探索开展其他领域军民通用标准的建设、民用标准采用等工作。
(三)引导“四基”领域军民资源共享。编制发布军用技术成果转民用推广目录,向全社会发布不少于100项成果,推动先进军用技术成果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编制发布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向军工单位和军队推荐不少于100项技术成果,促进民用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参与国防建设。鼓励工业基础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军工重大设备设施、民用设备设施相互开放共享。建立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分批分类发布机制,推动100余项军工重大设备设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四组织实施
(一)目录引导
支持咨询机构组织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单位编制印发《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根据实际适时调整,引导社会资金资源投向。以目录为依托,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引导各地区协同推进发展目录的落实,根据本地区产业基础,在进行充分市场分析的前提下,确立“四基”发展重点和目标,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发挥中国工业强基信息网的平台作用,组织信息对接。
(二)协同推进
健全工作机制。组织各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建立工业强基工程实施统筹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工业强基工程专家咨询组作用,研讨“四基”发展重点和推进机制,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鼓励地方加强组织考核,制定工作方案,围绕重点领域开展需求对接。
实施示范项目。围绕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创新工业强基示范项目组织模式,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评审等遴选方式确定示范项目。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分类施策,采用后补助(奖励)、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带动基础产品和技术实现高端突破,培育“四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引导社会参与。鼓励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成立技术研发联盟,集中资源对涉及多个应用领域的共性技术进行协同攻关。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总结典型经验、宣传示范应用案例、组织现场会等方式,利用各种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推进“四基”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重视基础、积极参与的氛围。
(三)考核评估
细化工作重点和推进计划,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中期等动态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对重点任务和实施目标进行动态调整。完善示范项目考核办法,建立项目全周期管理流程,将项目考核评价情况和后续支持相挂钩,促进承担单位如期完成任务和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优化“四基”产业发展环境
完善工业基础领域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制定,推进采用社会团体标准,强化标准试验验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标准协同,推动重点标准国际化。开展“四基”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建立产业链知识产权联合保护、风险分担、开放共享与协同运用机制。加强国家量传溯源体系建设,提升国际承认的国家最高校准测量能力。规范检验检测等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提高第三方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构建公正、科学、严格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并加强监督。加大对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完善由国家出资或支持的重大工程招标采购办法,运用政府采购首购、订购政策积极支持基础产品发展。建立“四基”产品和技术应用示范企业。营造基础领域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更多民营企业进入基础领域。
(二)加大财政持续支持力度
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四基”产业发展。研究通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推广。充分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地方政府、创投机构及其他社会资金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四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对涉及科技研发相关内容,如确需中央财政支持的,应通过优化整合后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考虑予以支持。
(三)落实税收政策
切实落实基础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等税收政策。适时调整《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清单》,取消国内已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四)拓宽“四基”企业融资渠道
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加强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引导银行信贷、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等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下加大对“四基”企业的支持。对于主要提供《工业“四基”发展目录》中产品或服务的“四基”企业,在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时“即报即审”,并减免挂牌初费和年费,在首发上市时优先审核。积极支持主要提供《工业“四基”发展目录》中产品或服务的“四基”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机构间报价系统和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发行公司债券(含中小企业私募债),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
(五)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面向工业强基发展需求,探索推广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工业基础相关专业建设,提高职业培训能力,着力培养“大国工匠”。设立卓越工程师引才计划,支持企业引进一批工业“四基”重点发展领域急需的顶尖高技能人才。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企业职工培训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
第三篇:新一轮“强基工程”的实施意见
新一轮“强基工程”的实施意见
各镇党委,各党工委,市各部委办局,市各金融单位,市各直属单位党委(总支、支部):
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句委发〔2010〕28 号)精神,现制定新一轮“强基工程”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以加强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保持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先争优,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推进同城同建,打造南京副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把握时代特点,立足新的实践,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
——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紧紧围绕“推进同城同建,打造南京副城”发展战略和创业型城市建设,更好地把基层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以人为本、强化服务。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和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民主,扩大社会参与,坚持为党员和群众办实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着眼全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以强带弱,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3、目标任务。通过5年努力,到2014年,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两全四化”的目标。“两全”,即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双强”型基层党组织书记占80%以上,基层干部轮训率达80%以上,茅山老区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以上,其它地区村达50万元以上。基层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全市75%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都有党员,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100%,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达100%。“四化”,即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一体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从而使基层党的组织体系更加科学、工作格局更加开放、资源整合更加有效、服务发展更加有力,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应好”的“五个好”目标要求。
——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镇、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率达100%,区域型党组织全面建成功能比较完备的综合服务中心,单位型党组织全面建成党群活动室,建立市级以上各类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示范区200个。党领导的基层民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完善。
——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全面拓展句容先锋网功能,建成集信息管理、教育培训、党员服务、日常办公等多功能的通用业务平台,构建市、镇、村三级互联互通和双向互动交流的网站系统,并逐步向其它基层党组织延伸,确保7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建成数字化党建系统,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水平。
——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统筹共建参与率达80%以上,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机制不断健全,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工作联动、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创建有力推进。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培育一批代表领域特点、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辐射带动和示范导向作用较强的特色党建品牌,基本实现“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目标。
二、工作重点
(一)突出选育并重,实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能力素质的新提升
大力选拔“双强”型基层党组织书记。树立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打破地域、单位、行业、身份限制,注重从本地致富能手中选拔一批、从机关干部中选派一批、从退伍士兵中选培一批、从返乡创业的党员中选用一批、从优秀大学生中选育一批,着力解决基层干部来源较窄、后继乏人的突出问题。村党组织书记着重从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中选拔产生;社区党组织书记着重从政治素质强、服务意识强、协调能力强的社会工作骨干中选拔产生;机关党组织负责人着重从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强、工作活力强的干部中选拔产生;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着重从政治素质强、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中选拔产生;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着重从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强和社会形象好的党员中选拔产生。普遍推行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和企业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社区居委会主任、企业工会主席;普遍推行中小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兼任行政负责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
加大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力度。把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社会人才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分级培训责任制,依托市镇两级党校、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分类组织集中轮训、岗位培训和学历培训。定期开展农村干部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引领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进行管理的本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能力。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培训。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每两年集中培训一次。实施社会组织党组织“诚信服务带头人”培训计划。对新任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实行任前培训。
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考核管理办法。全面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三制”管理,即年初工作目标公开承诺制、年中上级党委检查谈心制、年末履职情况评议考核制。贯彻落实《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句组字〔2010〕28号),进一步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有效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领民致富的工作热情。开展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评选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积极争当促进科学发展、服务基层群众的模范。健全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不合格调整等制度,强化教育监督,改进工作作风。调整任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须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二)完善工作体系,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
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按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统筹推进党组织组建和设置调整工作,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有效管理。改进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凡有50名以上党员的村和社区,都要建立党总支或党委,并按党员地域分布、从业情况、兴趣爱好等,灵活设置党支部、党小组;村党组织要继续推进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工作;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在小区、楼宇、社区活动团队中建立党组织。重点加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落实组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双报双推”制度(“两新”组织登记申报时要推动建立党组织,年检年报时要推动已建党组织发挥作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在开发区的,由开发区党工委下设若干综合党组织,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分片划区覆盖和管理;在镇(管委会)、村(社区)的,由镇(管委会)、村(社区)成立专门党组织进行属地管理,党组织负责人由镇(管委会)、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镇(管委会)要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实现党组织100%的组建率;以律师、会计师和建筑工程中介服务行业协会为重点抓好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以商会为重点抓好社会团体党建工作,以民办学校、民办医院为重点抓好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工作,党员人数较少的社会组织划片分区设立党组织,使10人以上的社会组织基本实现党组织覆盖,10人以下的社会组织基本实现党的工作覆盖。各镇(管委会)要建立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工委,配备相应工作人员,认真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区域型党组织书记选聘工作,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鼓励村与村、村与企、居与企联合建立党委,探索组织分配与党员自愿相结合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的设置模式。
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围绕“五个好”目标,制定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创评活动。突出抓好以“有阵地、有保障、有制度、有活动、有作为”为主要内容的非公企业党组织“五有”规范化建设和以“有健全班子、有规范阵地、有完善制度、有丰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四有”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以推进“四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党在社区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继续深化以争创“党建工作先进镇(局、公司)”为龙头的“三级联创”工作,着力解决村级集体收入增长不快、社区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两新”组织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党员干部作风有待改进等突出问题。
(三)深化统筹共建,构建城乡一体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统筹城乡党建资源配置。按照“统筹开放、优势互补、城乡联动、发展共赢”的原则,广泛开展部门与村党组织“帮带型”共建、企业与村党组织“合作型”共建、部门与企业党组织“服务型”共建、社区与村党组织“联动型”共建、社区与“两新”组织党组织“融合型”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推动党建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着力构建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各类单位党组织为基础、区域内党员为主体、群众组织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党建工作体系,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干部人才双向流动。有计划地从市、镇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一线、经济建设一线、社会维稳一线中实践锻炼,从农村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到镇级机关、城市社区跟班学习。认真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多途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建立长效培养管理机制。鼓励城市优秀人才到农村传播现代科技知识、创办经济实体、领办服务组织、兴办公益事业。吸引城市有一技之长人员到农村创业发展,引导事业有成的农民工党员返乡创业。
实行城乡党员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推广使用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为党组织联系和教育管理党员提供信息化平台。继续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使用工作,努力实现流动党员管理的全覆盖,保障流动党员参加党内生活,行使党员权利,发挥党员作用。
(四)强化教育管理,激发党员队伍的新活力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坚持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突出思想入党,保证队伍质量。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高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两新”组织等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积极推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强化宏观调控,科学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在确保质量前提下,保持新党员数量适度增长,实现均衡发展。每年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70%以上,生产工作一线的占30%以上,女党员占35%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的占90%以上,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30%以上。强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养,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预备党员教育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党性观念,真正解决好思想入党问题。强化制度创新,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提升党员队伍素质。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把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推行党员学分制考核、积分制管理办法,引导党员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营造党内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坚持和落实“三会一课”、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双重”管理、按时交纳党费、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处置不合格党员等党内基本生活制度,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监督和服务。认真贯彻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平台,以基层党校、科技示范基地为主阵地,推进农村党员干部“双提升”活动,重点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新党员政治轮训、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培训工程,切实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发展致富能力。大力实施“两新”组织“党员人才培养工程”,将“两新”组织中50%的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80%的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50%的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中高级管理人才。
发挥党员队伍作用。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实施意见》(句委发〔2007〕43号),全面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继续深化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积极推广党员目标承诺、党员示范户评比、党员责任区、党员义工服务、党员“联户帮富”、“进千家入万户”等做法,引导党员遵守党章规定的义务,争做学习提高的模范、争创佳绩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弘扬正气的模范,进一步树立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形象。
(五)加强基础工作,搭建服务党员群众的新平台
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参照镇办发〔2009〕3号文件要求,建设和规划部门把新小区开发建设和旧城片区改造中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由市社区工作办公室、规划局共同商定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案,通过购买、新建两种方式推进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5年内在现行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按每平方米2元的标准计提,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规划局统筹安排,实行专款专用,力争用5年时间使城市社区全面建成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制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功能设置,提升服务水平。按照有标识、有党旗、有图书资料、有电教设备的“四有”标准,切实加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员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新经济社会组织应建立规范的党员活动室,分片划区设立综合党组织的所在地党(工)委要整合资源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2012年前,镇、开发区普遍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城市社区普遍建立党员服务站(点),为服务党员群众、开展党内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帮助村级组织立足实际修订完善发展规划,积极探索经营带动型、物业增收型、盘活资产型、资源开发型、现代服务型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级发展经济新增税收镇留成部分,可根据村级经济实际情况,按照50%以上的比例返回给村。鼓励村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有效增加村集体耕地数量,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新增耕地流转后租赁或开发收益归村集体。在新市镇、新社区建设过程中,各镇、管委会要在安置小区建设时,安排一定面积的经营管理用房,由村集体对外发包租赁,增加稳定的经济来源。鼓励村通过村庄整理,置换出挂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在镇工业集中区或其他功能规划区内建设标准化厂房、商业用房等物业增收项目,也可以由镇、管委会统筹使用,并给予村里一定的资金奖励,进一步增强凝聚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
建设数字化党建系统。本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分期实施、面向社会、注重应用”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成业务功能完整、管理模式先进的数字化党建系统,搭建服务党员群众的新平台。建成统一的党建办公平台。依托网络公文办理系统,进行公文流转、日常事务办理、一般审批事项、资料检索等。建成便捷的信息管理平台。依托网络实现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分类数据库管理、党费在线收缴和本市范围内的组织关系网上接转等功能。建成实时的教育培训平台。整合开发教学资源,满足不同类型党员群众网上学习培训需求。建成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平台。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农家乐旅游点和种养大户创办农家特色网页,组织网络销售,提升农村产业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六)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党内关怀激励的新机制
关心党员生活。按照“一定三有”(定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要求,健全基层干部保障激励机制。按照不低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上年农村劳动力人均收入水平,确定城市社区(仅指市社区工作办公室管辖的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并为他们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由市财政局和市社区工作办公室按照7:3的比例统筹安排,定期发放到个人。考核报酬由市社区工作办公室自行考核确定。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工作补贴和风险补偿资金制度。进一步健全谈心谈话、党员政治生日等制度,了解党员的思想困惑、工作困难、生活困境,及时做好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关心建国前老党员和生活困难的党员,努力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关爱党员成长。大力实施“三培养”计划,努力把致富能手、工作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工作骨干,把党员致富能手、工作骨干培养成党的基层干部。要健全表彰激励机制,大力宣传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激发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以及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中考录镇公务员、招聘专项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镇、管委会领导班子中要配备一名有村、社区书记工作经历的同志。试行村党组织书记“提级不离岗”制度,进一步拓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发展空间。
关注党员创业。围绕培养一支对党有感情、支持党的工作、善于经营管理的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队伍,积极实施“百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增强农村党员的创业致富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党员创业帮扶工程”,市财政局、农委、科技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用联社等部门,要通过设立党员创业信贷资金、落实创业项目、强化创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每年重点帮扶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党员成功创业,努力形成农村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生动局面。
(七)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党内基层民主的新发展
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提名、介绍和选举方法,积极推行组织推荐、党员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研究制定《公推直选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暂行办法》,普遍推行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直接选举其他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试点范围。
试行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研究制定《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着重建立调研视察、列席党委会、评议领导班子、联系党员群众、党内情况通报、重要事项征求党代表意见等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党代表提议制度,全委会前听取80%以上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10人以上相同意见和建议,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后,责成相关部门办理。
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规范基层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深化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发展完善党领导的村(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由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居)民代表大会决议,决议和实施结果向全体村(居)民公开。积极拓宽党内事务上情下达的渠道,健全党内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务信息发布等制度,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总结推广“民主恳谈”、“党群议事”等做法,探索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开展民主评议的有效途径。
(八)推进改革创新,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联系实际,进一步做好现有政策和制度的修订完善和衔接配套工作,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相互配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系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中完善干部考核、教育党员干部、加强基层组织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创新服务载体。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新载体。在机关,以提高社会满意度为目标,结合软环境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年”,开展以“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在农村,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化“双学”(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大力开展“创新发展模式、创业致富群众、创优农村环境,增强班子活力、增加集体收入、增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三增”活动;在社区,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着力开展以“服务群众、幸福群众”为主要内容的“零距离服务”和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活动;在企业,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为目标,实施以“支持创业者、关心劳动者、当好参与者”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在新社会组织,以塑造新社会组织良好形象为目标,开展以“公平正义、诚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公信力工程,着力加强行业自律,提升社会公信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医院等其它基层党组织也要结合各自特点,创新活动载体,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舞台。
创建党建品牌。突出党组织活动的思想性、教育性、先进性,探索发展基层党建文化,倡导开放式党建活动,不断改进活动方式,提高活动质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积极实施党建品牌战略,紧扣发展大局,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立足推进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大力开展“为发展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群众所拥护”的“三为”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培树一批具有较强号召力和影响力,较大示范带动作用和鲜明时代特点的基层党建品牌。加大基层党建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用品牌效应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
三、组织领导
1、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执行《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真正落实党委(党组)管党五项制度。基层党(工)委书记和部门党组书记要切实增强“抓党建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领导要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基层党委定期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坚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财政投入、党费支持、吸纳社会资金等途径,建立党内关爱资金,重点加强阵地建设、培训党员干部、帮扶困难党员,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提供风险补偿,为有创业愿望的党员提供无息或贴息贷款。从2010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核拨250万元党建工作专项资金,用于新一轮“强基工程”的投入。各基层党(工)委留存党费主要用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并按每名党员不低于100元的标准设立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村和社区工作经费标准,确保村和社区组织正常运转。要进一步落实“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按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千分之五的比例,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据实在税前扣除”的规定,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3、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督查指导。市委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内容,每半年检查一次,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各基层党(工)委要结合实际,制定新一轮“强基工程”实施办法,确定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发现和培育典型,努力打造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示范片。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扎实推进新一轮“强基工程”的浓厚氛围。
中共句容市委员会
二○一○年七月一日
第四篇:2012强基提质调研报告
河南省人口计生队伍建设暨强基提质
工作调研报告(第一组)
根据省人口计生委安排,4月22日-28日,以省人口计生委人事处荆东泉处长为组长的省人口计生委“强基提质”工程调研组一行三人到漯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以及新蔡县、固始县进行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调研组一行首先听取了县有关队伍建设情况的工作汇报;查阅县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并进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问卷调查;二是在乡镇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介绍,与乡村干部现场交流,征求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查看乡镇队伍建设有关文件、资料并进行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村级管理员的问卷调查;三是进入村室,查看村管理员工作环境、工作状态、与管理员进行亲切交谈,了解管理员的基本情况,能力素质和作用发挥情况。通过几天的调研情况,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在调研的3个地市人口计生委主任中,3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2岁,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2人,任市人口计生委主任5年以下1人,5年(含5年)以上2
人,任前在计生岗位上提拔的1人,系统外调入的2人;在调研的27个县级(含直管县)人口计生委主任中,其中:男性25人,女性2人,平均年龄48岁,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16人,大专8人,任人口计生委主任5年以下14人,5年(含5年)以13人,任前在计生岗位上提拔的3人,系统外调入或乡镇长(书记)提拔的24人,目前享受副县级待遇5人。
(二)在调研的5个县(含2个直管县)中,共有行政村1847个,村级计生管理员1847个,在村级计生管理员中,党代表77人,人大代表251人,政协委员4人,根据《河南省村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正规化建设规范》要求,各县全部都下发了选聘方案,按照方案要求,管理员进行了公开选聘程序。2009年以来,对村级计生管理员的大型培训(县级)平均一年一次,平时主要在乡镇以会代训方法进行。对管理员的考评奖惩一年进行一次的4各县,一年两次的1个县,管理员的基本报酬全部纳入计生事业费中,经费承担比例县级100%承担的2个,乡级100%承担的2个,县、乡各占50%的1个。
(三)在调研的5个乡镇中,共有村级计生管理员65人,全部为女性,其中:初中学历5人,占7.6 %,高中及中专57人,占87.7 %,大专学历3人,占 4.7 %。党员人数52人,进入村两委人数53人,占 81.5 %,在管理员管
理中,能够按照指定的选聘方案进行公开选聘,能够履行考核评估,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在抽查的5名管理员中,全部为续聘人员,平均年龄41岁,全部为高中及中专学历,4名党员,4人进入村两委,享受副村级待遇。作用发挥好的占60%,一般的占40%,以存折发放的3人,以现金发放的2人。平均工资250元\月。
(四)在调研的5个县中,平均行政编制16.5人\每县,财政全供事业编制96人\每县,实有行政人数18人\每县,财政全供事业人数169人\每县;本科学历占人数的38%,大专学历占人数36.5%,中专及以下占人数的25.5%; 技术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平均55人\每县,有职称的人数平均为38人\每县,占技术人员的69%,其中:高级职称2.5人\每县,占1.2%,中级职称12人\每县,占5.8%,初级职称23人\每县,占11.2%。5个县2009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医疗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共19人。
(五)在调研的5个乡镇中,行政编制共7人,财政全供共事业编制共64人,平均12.5人\每县;实有行政人数6人,事业人数64人,平均12.5人\每县。专业技术人员18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
(六)在全省人口计生教育培训工作调查问卷中,5个县共收回行政管理人员问卷25份,技术服务人员25份。自2009年以来接受省级培训平均0.5次\每年,市级培训1次
\每年,县级培训1次\每年;在行政干部中希望接受培训的顺序为:政策法规、人口形势、人口社会管理知识、生殖健康服务知识、人口理论、宣传教育。在技术服务人员中,希望接受培训的顺序为:优生优育知识、生殖健康咨询知识、避孕节育知识,妇产科知识、有关临床知识、政策法规、其他。他们认为当今人口计生培训工作最需要改进的是:培训要注重实效性、培训内容有时代性、培训应有针对性、教学方式要有灵活性、老师水平要提高,阀门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是: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互动研讨;5个乡镇共收回行政管理人员问卷20份,技术服务人员20份,村级计生管理员10份,自2009年以来接受省级培训平均0.3次\每年,市级培训0.5次\每年,县级培训2次\每年,村级计生管理员在县级一年参加大型培训1次,在乡镇参加培训2次。行政干部中他们希望接受培训的顺序为:政策法规、人口形势、人口社会管理知识、生殖健康服务知识、人口理论、宣传教育。在技术服务人员中,希望接受培训的顺序为:避孕节育知识、生殖健康咨询知识、优生优育知识、妇产科知识、有关临床知识、政策法规、其他。村级计生管理员应培训的内容:优生知识、避孕节育、宣传教育、生殖健康知识、政策法规、群众工作、人口理论。他们认为当今人口计生培训工作最需要改进的是:培训要注重实效性、教学方式要有灵活性、培训应有针对性、培训内容有时代性、老师水平要提高,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是: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专题讲座、互动研讨。对今后的培训提出了改进意见: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计生管理员培训档次,不要走马观花、2、培训要有针对性,使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独立开展工作,3、培训要紧跟形式,增加新内容,4、培训内容要增加办理各种业务的程序,5、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6、要适当对各种表格的讲解培训,改进表格的简单化,明了化。
二、主要做法和亮点
(一)实施强基提质,加强计生队伍机制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干部队伍是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各地非常注重配齐配强计生干部队伍,先后出台各种文件,特别是在调整充实县乡人员编制上,给于大力支持。一是增加编制。近年来,潢川县的事业编制由原来的34个增加到100个;确山县2011年积极争取全供事业编制130个,解决了长期超编问题。固始县财政全供事业编制55人,但为提高计生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对于超出的361人的工资待遇全部纳入县财政;新蔡县先后增加了5个科室,增加事业编制116名,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加强了计生服务中心,净增全供编制90名。二是保证乡级队伍稳定。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为确保乡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编制稳定,所有县均保留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计生办主任均有公务员
担任,使乡级队伍更加规范。同时,潢川县委、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近5年来,先后提拔重用计生干部55人,固始县委在2008年出台文件,对现任乡计生办主任,在连续任职5年以上的,该乡镇人口计生工作连续5年被市确定一类及以上的乡镇,经考核可享受副科级待遇。新蔡县规定:对任县级人口计生委主任7年的,可享受副县级待遇。
(二)全面推行村级管理员“市指导、县管理、乡负责、村使用”的四级管理体制。在调研的5个县中,首先都能够按照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市级负责制定政策措施、规范管理、指导评估、培养宣传典型;县级负责实施组织领导、建立管理制度、规范信息档案、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工资待遇;乡级负责公开选聘、日常管理、业务培训、业绩评估、分流辞退;村级负责创造工作环境、明确工作职责、督促工作落实。同时,规范五个管理机制:即公开选聘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评奖惩机制,待遇保障机制,分流辞退机制。二是对村级计生管理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三个量化:指标量化,把计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管理员职责,细分若干标准并量化为具体分值,实行定期考核;绩效量化,各乡镇计生办对村级管理员工作组织考核,做到绩效与工资挂钩,奖优罚劣;考核量化,乡镇结合平时考核成绩,年终对村级管理员进行年终总评,对村级管理员形成一种竞争激励机制。三是为了稳定村级管理
员队伍,从建立机制入手,促进作用发挥:1.落实工资待遇。村级管理员按照要求享受副村级待遇,县市区制定管理办法,将工资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由乡镇直接以存折或现金的形式统一发放。潢川县下发文件,对管理员实行“定额与绩效工资相结合,每年对村两委成员固定工资4200元,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绩效工资不低于2400元,每年村管理员工资在6000元以上,半年或年终发放到位,95%的村计生管理员进入村两委班子。临颍县有67%的村级管理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对管理员进行星级管理,绩效考核,5年达到规定星级的,享受计生办工作人员的待遇;潢川县、固始县出台文件,在两委换届时,征求县计生委意见,使村级计生管理员享受副村级待遇。2.政治上高看一眼,生活上关爱一层。明确村两委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加大对村级管理员工作支持力度,帮助她们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树立威望,确山县、固始县、新蔡县每年为村级管理员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3.优先推荐进入村两委,保持工作连续性。村级管理员的出路主要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近年来,村级管理员进入村“两委”人数逐年增加,可以说,村级计生管理员为村两委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后备干部。4.加强教育培训,县级按照《河南省村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员正规化建设规范》省要求,对村级管理员开展业务培训;结合实际工作和业务特点,按照培训计划和内容,确保培训实效;并根据薄弱环节,提高培训针对性。5.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参加学
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固始县人口计生委与职业中专学校签订长期电子培训合同,每季度举办为期一周的电子培训班,提高其信息化运作水平,对村级管理员实行学历教育,采取报销学费、发放补助形式故里参加学历教育。确山县、新蔡县、固始县积极参加生殖健康咨询师和社工师的报名考试工作。
三、存在问题
在调研的5个县中,大家一致认为在现实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好。
1.乡镇计生办和服务中心编制太少,工作量太大,协调难度大,分管领导不愿意分管,乡镇计生干部队伍不稳定。
2.村级计生管理员工资待遇过低,工作量大,政治地位低,在村里还要遭受群众的白眼,工作不稳定,且无养老保险。
3.有相当部分村级管理员业务素质不高和理论水平较低,缺乏应有的教育培训,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乡镇计生干部年龄断层现象严重,现在乡镇进新人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招考乡镇公务员,一种是招考事业编。公务员的身份决定了其要从事行政工作,而招考的事业编大都从事行政工作。都知道计生工作辛苦,所以圈内的人想法设法跳出去,圈外的人就更千方百计的远离它,这就会使得计划生育专职工作人员越来越少,年轻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4.在村级管理员到龄离任后,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不能解除后顾之忧,退出后有些甚至流落街头、无人搭理、可悲可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用发挥。
5.针对村级管理员培训的理论知识较多,实际操作的少。6.县级技术资源存在浪费现象,存在有人没事干,乡级技术力量薄弱,存在有事没人干问题。
7.县乡工作人员感到压力大,和其他单位比,工作量大,工资水平不高,提拔机会不多,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思想不稳定。
四、工作建议
1、在解决村级管理员退出问题上,建议省人口计生委出台政策:一是建立村级管理员退休养老机制,对从事一定年限以上的优秀村级计生管理员,建立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议出台政策,由民政部门在管理员退出计生管理员队伍后,优先为其办理低保照顾;三是建议设立计生管理员基金,采用财政拨款、部门出资、社会募捐、企业赞助等形式筹集资金,为年老计生管理员提供必要生活保障。
2、建议省里出台政策,保障村级管理员待遇提高,基层才可落实。管理员培训经费不足。
3、建议在管理员选聘上放宽年龄,不要局限在初聘35岁以下。
4、建议人事工作人员要走出去,参观学习外地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
5、由于人事工作默默无闻,有些从事人士工作的人辛苦劳累还无名无利,建议加大对人事工作的表彰力度。
6、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在安排人员时,委机关把好入口关,使工作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人员进来。
7、充实技术力量,让服务场地真正利用起来。
8、建议多关心基层人员的成长,建议培训要有针对性,不要走形式。
9、建议各乡镇的计划生育服务站的编制应根据人口来设定,对人口多的乡镇适当增加编制,对人口少的乡镇适当减少编制,同时尽量减少在编不在岗的干部人数。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干部待遇,解决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的问题,调动干部的积极性,预防人才的外流。加强后备人才的储备,确保计划生育工作后继有人。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尝试实行事业编之间的轮岗,由于基层政府事业编不是技术性岗位,所以可以把财政经管站的人员与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人员进行互调,打破利益格局,有利于利益的平均分配。
10、对计生人员切实做到“政治上高看一眼,生活上厚爱一分”,将计生干部提拔享受待遇的规定普遍化、规范化,全省统一下发文件,增加计生干部津贴补助和奖励表彰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第五篇:强基固本工程
强基固本工程-打造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基层组织
加强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等系列制度;大力加强村级党建阵地建设,去年以来,新建村两委办公楼6个,改建4个,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缺乏和破旧问题。创新基层党建管理模式,建立下派村党支部机制,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提升了村党支部整体战斗力。引导农村无职党员积极参与农村事务,先后甄选87名农村党员为信访维稳协理员、公益设施护理员、党务政务村务监督员,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
1、镇党委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
2农民党员在村党员活动中心接受远程教育
3下派村支部书记有关文件
4党员书屋一角
5党员信访维稳协理员入户听诉
阳光党务工程,打造科学规范,公开务实的基层党务
建立党务公开管理机制,对公开的事项、公开的方式、公开的时限等进行全面规范,同时建立“五个一”公开平台,即:一栏(公开栏)、一岗(党员质询岗)、一台(党务公开信息平台)、一线(党务公开电话)、一刊(《熊村党务信息》),被确立为全市党务公开示范点。党务的阳光化运行,增进了党群联系沟通,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1、党务公开栏
2、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咨询岗
3、群众通过党务信息触摸屏了解党务
亲民为民工程,发扬亲民为本,为民至上的优良作风
建立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群众诉求中心,畅通为民服务渠道。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三包为民”等活动,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源头上维护稳定的首要工作来抓,实行为民办事公开承诺制,积极掌民情、解民困、化民纠、了民愿。
1、镇党委书记热情接待群众来访
2、“三包为民”组干部走访群众
3、十大民生工程开工典礼
4、实施“村镇联动”建设工程后,整治一新的主街道、5、便民服务中心一角
创业富民工程,形成全民创业、赶超发展的良好态势
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片,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服务模式,大力引导群众发展烤烟、蔬菜、林果、特色养殖等致富产业。同时积极引导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积极招商引资,全民创业。
1、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
2、姜农喜获丰收
3、烤烟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
4、外出农民党员回乡创办的服装加工作坊
5、客商企业生产车间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