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15:3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第一篇: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本站讯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党员的“自富带富”作用,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绝大多数农村党员“自富带富”能力不断提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新任务的不断出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如何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1、农村党员结构和整体素质呈现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作用弱化的倾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农民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有的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山”地区,能外出的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儿童,人称“38 60 61”部队,这也是目前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另外,农村中浓厚的宗族观念和强烈的本位思想又成为吸收和发展新党员的一道难以突破的屏障。有的村支部主要成员私心太重,在发展党员时,不是按照党的要求和党员的标准,而是以宗族家族为界,对不是本宗族者的入党要求以种种理由推托,甚至有些支部成员自我保护意识过重,生怕发展的有能力新党员对自己地位有冲击,不发展或控制发展能力型党员。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严重滞

后,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党员老化的同时带来作用弱化,党员的本质和应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导致群众看党员是“党员不党员、各种各的田、多交两毛钱”,党员作用的弱化同时导致基层党组织吸引力的弱化。

2、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改革开放以后,全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许多农村组织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方面的适应期过长。有些村党组织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在具体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包揽型领导,即党支部包揽一切,把村委会变成党支部的附属物;放任型领导,即党支部班子软、懒、散,作风不正,威信不高,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自动放弃领导,或者村委会无视党支部的领导,凌驾于村党组织之上,党支部无权威性,领导作用无法发挥;对立型领导,即村“两委”班子互相对立,形成两股势力两大派别,矛盾斗争尖锐,搞内讧,造不和谐。这些都使得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削弱。

3、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水平较差。面对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一部分村支部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实现“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党支部肩负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光荣使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大部分农村的实际情况表明,绝大多数村支部和党员能够在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还有一些村党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前,对群众快速发展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热切期望和要求显得力不从心。有的村支部和主要成员不仅缺少应有的领导水平和能力,而且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知识和本领,甚至有极少数党员变为群众的“尾巴”。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领导核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提高其战斗力,既是开展各种党内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必备条件。农村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细胞”,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关系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支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素质的队伍。一是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条件配备好党支部书记。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途径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只有通过产业化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农民增收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就决定了选择培养支部书记的最新标准,也应该定位在“能否带领群众进行产业化经营”上。只有用此新标准来选拔人才,才能使他们有资格充任群众的致富向导。二是配强支部班子,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带富作用发挥得如何,不仅取决于他们的致富技能,同时也取决于他们的团队合力。因此,培养选拔“双高双强”型的农村领导人才,还要重视其素质提高的“综合化”,培养他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境界。三是为无职党员没岗定责。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把党员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每个党员的特长、优势集中起来,加以分类,然后设立诸如“思想政治支员岗”、“政策法制宣传岗”、“村务党员监督管理岗”、“民事纠纷调解岗”、“勤劳致富岗”、“科技致富岗”等岗位,让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真正使党员做到“无职有位,有产有力”,使每个有能力的党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去。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和致富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对农民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单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使党员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措施。农村工作面广量大,纷繁复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飞跃提升,许多村支部成员和党员感到工作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困惑越来越多。如有的村干部感到“致富无门群众怨”、“负担过重苦难言”、“孤立无援名声差”、“待遇偏低没盼头”。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要尽快从那种只注重研究如何“管理”、“规范”和“约束”村干部,转变到重视如何“关心爱护”和“支持”村干部和党员上来,努力改善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环境。首先,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抓好党员的培训工作,紧密结合党员的思想生活和家庭实际,敢于触及党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帮助党员和群众去化解思想矛盾,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其次,要加强致富能力培训,加强对农村党员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广泛开展挂钩联系贫困户制度,加大对农村贫困党员的帮扶力度,先富党员带动贫困党员和群众,形成一富带百富的生动局面。第三,提高基层党组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是党的领导与党的当前任务相适应的要求。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位的要求,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的。特别是现阶段的“三农”问题,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经济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党心民心。

3、创新基层组织制度和机制,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龙头”,积极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是提高村级党组

织权威的根本举措。一要着力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增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组织领导权的合法性。在基层实践中产生的“两票制”或“两委合一”,就是解决村“两委”矛盾的具体方式,不仅扩大了党内民主,且扩大了村民民主,使村民群众在村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的人选上有发言权,从而为村党组织寻求到了“新的合法性”途径,为正确处理农村“两委”关系奠定了基础。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务及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真正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基础。三要建立财务管理审计制度。农村财务是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大事之一,要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规定财务开支,由村委会主任审查,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党支部书记审批。尤其是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将土地征用补偿分配、农村机动地和“四荒地”、村集体债权债务、种粮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他补贴等情况及时公开,提高村务透明度,真正让群众放心,促使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团结在党支部的旗帜下,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来,形成强大合力,把农村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第二篇: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创新性复合型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主流。因此,结合社会的新发展趋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将对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 学生管理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645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管理工作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此来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认真分析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促进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1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我国逐年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已经逐步从原有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方向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由于生源增多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艰难,难以保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除此之外,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中,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缺乏协调性,以自我为中心。不仅如此,由于过度追求个性化发展,导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1.2互联网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

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我们接触到了更多更新奇的事物。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人,学习、接受、使用新事物的速度往往都是最快的,在享受互联网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互联网为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凸显。纵观我国大多数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这种无限制地沉迷于网络不仅会耽误学生的学习,而且也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除此之外,网络诈骗和网络贷款更是一颗颗毒瘤,毒害着无数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给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1.3市场经济与学生价值观念发生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对其所需的人才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标准,其所需的人才不再是以往那种单一性的技术人员,新经济需要复合型、个人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在这种就业局面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急躁,在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念中,自身的技能不能成为为自己谋生的手段,其往往向往着低付出高回报的工作,因此在毕业后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很难在社会上找到满足感。

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2.1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也逐渐要转化为面向不同个体的个性化管理中去,并且能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做到以人为本。以往的学生管理理念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条件,必须要不断创新和提升学生管理理念。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丰富复杂、急需耐心的工作,需要全校的教职员工、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将学生工作细致全面的做到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来。充分发挥作用的各种学生组织、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组织各种各样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也应该让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参与到自己的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要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科技文化指导中心等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教师工作队伍、加强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充分利用现如今发达的网络技术等一系列促进学生管理理念创新的手段来实现对学生的全方面管理。

2.2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要?φ?个学生工作的系统和体制进行革新,建立一套既满足当今社会时代的需求,同时又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集成到现有的学生管理机制改革的模式,根据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建立新的学生管理系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知识,强大的专业质量和广泛交流素养培训模式;创建一个有凝聚力的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团队;加强辅导员和教师工作以及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学校教育逐步改革的实际过程,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逐渐在改革的过程中完善和提高。

2.3丰富学生管理工作手段

学生管理工作要凸现育人作用,就必须根据当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创新管理手段,以便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首先要在加强和巩固传统工作领域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工作领域。在巩固和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辅导员队伍建设等一些传统的工作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文化素质教育、创业指导等新形势下的工作内容,整合学生工作内容。同时,加强学生的爱校教育,用共同愿景凝聚学生,有机的统一学生的发展与高校的建设。其次,要改进学生工作的方法和形式,变灌输为交流,变教导为参与,变命令为指导。另外,当代学生既是信息技术的爱好者,又是受益者。学生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则需要建立电子办公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利用现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使学生、院系、学校的信息能准确快速的传递,使沟通更畅快便捷。

3结论

总之,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管理目标,不断地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制,丰富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黄瀚阅.论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有机融合[J].价值工程.,2018(02).[2] 陈平.学生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化研究[J].科技展望,2016(35).[3] 丁蕊.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9).

第三篇: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 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朱继东

教学目的: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策动“颜色革命”,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紧实施网上 “文化冷战” 和 “政治转基因”,试图对我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

争。通过教学,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看清其目的及险恶用心,引导他们读懂中 国故事,用自己的言行为中国形象加分。课程内容: 1.东西方意识形态斗争的由来及演变 2.我国当前面临的意识形态渗透挑战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4.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举措

一说到意识形态斗争,也许你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意识形 态是什么?通俗点说,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人生活在意识 形态之中,总会受到它的支配。“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 想; 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总书记在 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 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强化思-64-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不仅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 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再一次提醒我们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一刻也不能 放松和削弱。

一、东西方意识形态斗争的由来及演变

自法国哲学家、启蒙思想家特拉西在18世纪末提出“意识形态”这个 概念以来,无论哪个时代,意识形态问题总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并 且是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决定性力量之一。因为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直 接关系着人心的向背、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兴衰、政权的得失、国家的安 危。无论是要维护或破坏一种社会制度,还是要巩固或推翻一个政权,都 必须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至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我 们看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联解

体、东欧剧变中,在近些年一些国 家发生的“颜色革命”中,作为和平演变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武器之一,意 识形态在推翻国家政权以至改变社会制度方显示出强大的舆论力量。早在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政府写了一份 报告,针对苏联的日益强大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等情况,第一次 提出要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初步构想。1947年5月,美国成立了 以凯南为首的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明确提出在对共产主义进行军事遏 制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和平方法来“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或逐步趋于软 化”。1949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针对中国即将建立社会主义政 权等问题特意给总统杜鲁门写信,再次强调了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 变的思想,并且建议要想办法“鼓励”和帮助中国的“民主个人主义者” “再 起来”,从内部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1953年1月,和平演 变成为美国重要的国家战略。和平演变战略就是以贷款、贸易、科技、文化等各种手段诱压社会主 义国家,重点进行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重心的思想渗透,促使这些国家 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向西方靠拢,并最终实现向资本主义的演变。美国前-65-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总统尼克松认为,和平演变战略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寻找一种办法越过、潜入和绕过铁幕”,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之间进行一场“和平竞 赛”,“这种竞赛将会促进他们的制度发生和平演变”,并可以使“共产主 义从内部解体”。为了推进和平演变战略,美国专门在西欧设立了“自由欧 洲电台”和“自由电台”两个针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型广播电 台,向这些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缺少民主、人权和言论自由等。同时,利用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机会,加大对以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和企业家为代表的精英人士的意识形态渗透,在这些人中寻找和 培养其代言人或利益代理人。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是历届美 国总统所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曾在1953年出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在 回忆录中写道 : “1958年我曾研究并草拟了一个建议,要求美苏大批交换大 学生,总量可以达到一万人之多。我甚至草拟了一封给布尔加宁(时任苏 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信,想邀请数千名苏联学生到 这里来,费用由我们来支付,并且由苏联人自己决定是否邀请同等数量的 美国学生去他们的国家。”对于为何如此“大方”的目的,他也毫不隐瞒 : “一批新人有朝一日将会在苏联掌权,我要努力争取的就是这一代。”而戈 尔巴乔夫、叶利钦就是美国争取的这一代人的代表。1989年9月,叶利钦在 访美期间大肆攻击、诋毁共产主义只不过“是一张幸福的乌托邦支票”,大 力赞颂资本主义是那么“繁荣向上”。他自己后来也承认,从那时起“我已 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不再是一个共产党人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以经济 军事实力为后盾,抓住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改革和出现困难之机,以经济 援助为诱饵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将苏联和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逐步拉入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体系中去。和平演变战略的 实施最终取得了成效。1995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谈到苏联解体时 说: “最近10年来对苏联及其盟友的政策清楚表明,我们所采取的清除世界 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以及最强大军事联盟的路线是多么正确。我们获得了 杜鲁门总统想要通过原子弹从苏联获取的东西。”-66-

虽然最初和平演变战略的主要矛头对准的是苏联,但中国国家领导人 敏锐地觉察到了其巨大危害性。1959年1月28日,冷战初期美国外交政策 的主要制定者、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美国众议院的一次秘密会议上指 出: “我希望鼓励苏联内部的演化,从而使它不再成为对世界自由的威胁,只管它自己的事情,而不去设法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和野心。”对此,毛泽 东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表明美帝国主义企图使用腐蚀的办法,阴谋使 资本主义在苏联得以复辟,而达到使用战争的办法达不到的侵略目的。邓小平同志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也有着很高的警惕性。1989年11月,他强调指出 : “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 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在1992年的南方谈 话中,他又一次警示大家 : “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 的几代人身上……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但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今天看来,他的这种担心是很 有远见性的。

二、我国当前面临的意识形态渗透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 工作,坚决进行拨乱反正,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取 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由于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渗透 多年,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并没有停息,而是变得更多样、更隐蔽、更 复杂。我国当前面临的意识形态渗透挑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西方采取多种手段、方式在中国宣扬其错误思潮并攻击共产党的领导 和社会主义制度,严重冲击主流意识形态 过去,西方派到中国的专家、学者以及其在中国国内培养的代理人、代言人成立一些社团组织,与西方的所谓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甚至一些国 家的政府部门遥相呼应,攻击、施压中国。如今他们一般情况下不再直接 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却通过大肆宣扬西方社会的所谓 民主自由、宪政、“普世价值” “新闻自由”等,虚假美化国民党统治的民-67-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国时期,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段夸大、捏造我们党和新中国历史上的失误 以隐晦地攻击我们。还有的通过和一些高校合作设立研究机构、基地以及 帮助出国、共同举办论坛、讲座等学术交流手段收买人心,甚至有国外的 情报机构通过发展间谍培育反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由于其形式、手段 变得更隐秘、更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危害性也更大。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下大力气在西方的大 学、机构培养出了一批政治上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并且这些知 识分子主要以来自中国的异见者或者当地的华裔为主。这些有着所谓的经 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以及大学教授等身份掩护的人虽然不是中国 国籍,但他们有着中国血统和面孔,又熟悉中国的文化和国情。利用所谓 的跨国企业高管、公益慈善人士、国际专家等身份来到中国,有的成为大 学教授,有的成为大企业、金融机构的独立董事、顾问等。请这些人来交 流讲学等,就使得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场合和身份大肆宣扬西方的所 谓民主自由、宪政、“普世价值” “新闻自由”、新自由主义等资本主义思潮,其影响之恶劣不可低估。近些年,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传 播平台制造出了一批所谓的“意见领袖”——网络大 V。一些网络大 V 通 过历史虚无主义、戏说等手法抹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造成恶劣影响。个别教授利用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大肆鼓吹西方的宪政、多党制、新自 由主义、“新闻自由”等,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公然反对依法治国必须 坚持党的领导。以十分推崇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并多次公开宣称共产主义 “此 路不通”的某经济学家、公然为“颜色革命”辩护的某学者等为代表的网 络大 V,通过微博或者一些论坛等大肆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以 其影响力在社会上制造意识形态混乱。2.西方通过文化全球化推行文化霸权,冲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欲使更多中国人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俘虏 所谓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不同民族、国家的各种文化伴随着全球化浪 潮,以多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交锋、交融。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 廷顿指出 : “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68-

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约瑟夫·奈说 : “软实力,即我们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 美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的扩张和占领,是一种将美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 观念推向全世界的过程,目的是使“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用同样的方式 去听、去看、去思考,将他们的意愿、思想、情绪、欲望统统纳入同样的 模式”。西方文化在这种交锋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力输出自己的影视作品、图书等文化产品以及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 文化渗透来影响、改变其他国家人民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从而实现“文 化西方化” “文化美国化” “文化霸权化”甚至“文化殖民化”。美国的影视大片是其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推行“文化美国化”的重要 工具,也是我们最为熟悉、接触最多的。这些影视大片中宣扬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大 量涌入中国,美国文化、美国文明、美国价值等已经对很多人不同程度地 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人影响最大。如《空军一号》 《2012》等美国 电影中,美国总统被美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世界人民领袖,美国被赋予 了领导世界、拯救世界等不可替代的神圣职责,霸权主义思想彰显无遗。2013年5月1日,美国好莱坞电影《钢铁侠3》在中国上映。不少网友质疑这 部有着浓重的美国文化印记的影片表面上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实际上是 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象征符号。把钢铁侠塑造成一个对抗共产主义的英雄,钢铁侠拯救中东小朋友的电影桥段象征“干涉主义”,美化美国的“世界警 察”形象,其目的就是宣扬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刊发的一篇题为《美国流行文化渗透到世界各 地》的文章毫不隐讳地指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不再是地里生产的农作 物,也不是工厂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包括电影、电视、音乐、图书,等等。另外,语言和教育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 渗透、西化的重要手段。由于一些中国人对英语学习十分重视,大部分的 学习时间花在了英语上,不仅荒废了对母语的学习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继承,而且为西方文化大举进入中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些人在国内-69-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可甚至崇拜之后,通 过留学、研修、交流等形式到西方,看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物质上的 富有、生活上的奢华、个人主义的张扬、自由主义的泛滥等所谓的“繁荣” 和“进步”之后,往往会对自己的祖国有很多不满意的情绪,对社会主义 制度、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迷茫、动摇。如果西方国家对其进一步地“培 养”,他们很可能成为西方国家分化、西化中国的工具。3.利用宗教对中国大肆进行渗透,企图摧毁中国人的社会主义信仰 作为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文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渗透力的社会意 识形态,宗教可以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载体,也可被用作危害国家安 全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外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 心开始转向“以宗教自由为基石”的人权。基督教的“普世价值”不断被 抽象化,成为西式民主制度的图腾,正如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所说的“宗教 自由是民主的核心”。“普世价值”以一种“信仰外交”的面目出现,成为 国际舞台上“新干涉主义”的武器。所以,近些年,西方一直把宗教作为 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通过在我国境内非法建立和发展宗 教组织、活动据点等,尤其是在广大青年人中间大肆传教,企图改造并同 化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精神信仰乃至文化根基。更有宗教极端势力打着 宗教旗号,利用我国民族问题,挑动民族对立情绪,甚至故意制造恶性、暴恐事件,企图达到分裂国家和颠覆人民政权的目的。近年来,他们已经 制造多起暴恐事件,凸显出巨大危害性,应该引起我们高度警惕。2013年 先后发生的新疆鄯善县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北京“10·28”暴力恐怖案 件、新疆喀什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共同的特点就是暴徒均为宗教极端分子,事前有组织地开展地下讲经班,观看宣传宗教极端和暴恐内容的音视频,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反对社会主义信仰认同,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宗 教渗透尤其是非法传教、宗教极端势力,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 极大威胁。4.“洋八股”之风盛行导致错误思潮难以得到彻底批判 一些思想西化的人通过推行“洋八股”的做法,用西方标准绑架中国 评价体系,让不少理论工作者、高校师生被牵着鼻子走。在多年“洋八股”-70-

思维作祟下,一些研究机构、高校不仅在进人的时候要求海外背景,评判 学术成果时迷信国外期刊发表论文,甚至要求正高职称参评者、重要学科 学术带头人等必须有海外学习经历。这些屡见不鲜的“怪现象”多年来没 有被制止,实在令人忧心、担心、痛心。近些年,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就是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谁发表支持党和政府的正面言论,谁驳斥那些攻击、污蔑党和政府 的言论,谁就会受到谩骂、围攻甚至打击。有人对大是大非问题绕着走、对错误思潮态度暧昧,甚至还有人对坚持发出正面声音的同志冷嘲热讽!境内外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正是看到了这些问题,联合起来通过造谣等 告黑状的手段,诬陷弘扬正能量的敢于亮剑者挑起意识形态之争,给勇于 同错误思潮斗争者扣上“极左” “文革余孽”等大帽子,并利用“网络水军” 大肆进行攻击、谩骂,故意制造虚假民意。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总书记指出 :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 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改革开 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来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深入分析这些冲击和挑战不难发现,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必然要求,还是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呼唤,更是确保沿着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1.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揭批国内外错误思潮的核心所在 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不仅让我们使用上 了更多国外制造的产品,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也对美英等世界 上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 开始积极推进政治全球化,通过各种基金会、国际组织等培养出一批所谓 “公共知识分子”,通过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攻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瓦 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等诋毁、攻击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光荣历-71-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史,宣扬和鼓吹西方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 “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多 党制、军队国家化、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断宣扬西方政治人物、政 治理念、民主制度等,嘲笑我国一直推崇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助 人、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大肆污蔑、丑化、攻击 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和我们树立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典 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等提出质疑甚 至大加攻击,尤其是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大肆宣扬和传播,使得一些人在西方错误思潮的冲击下难辨是非,出现道德滑坡、理想信念 丧失、信仰迷失等问题。2.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呼唤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大量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以 “西方文明中心” 论、“普世价值”等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人认为只有西 方文明才代表科学和进步,“普世价值”才是真理等。此外,由于缺乏应有 的价值自信,“向西看”成为少数中国学者尤其是出国留学者的选择,食洋 不化的“文明冲突病”在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言必称西方”或 者“言必称美国”成为这些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而这些人回国后在一些 高校、研究单位等占据学术带头人位置或领导地位,就以自己所学的那些 西方理论作为学术研究的评判标准,导致一些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出现 “洋 气”的现象,不仅把在国外期刊发表作为衡量一篇论文是否优秀的标志,而且认定在国外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可以等同于几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甚 至以在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期刊档次等作为评定职称、申请资助以 及各种奖励的重要依据……“西方承认不承认、西方赞成不赞成”不知不 觉中成了学术研究的重要评判标准。这种“洋八股”之风,不仅进一步助 长了西方价值观的传播,而且动摇了中国人的价值自信。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在大 街上、校园里、社区内以标语、宣传画等形式大力宣传,对抵制西方错误 价值观的渗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要真正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靠这些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洋八股”言行,建立 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才能让更多人自觉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72-

值观,真正建立起中华民族的价值自信。3.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确保沿着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 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十八届 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高校师生则是实现这些伟大目标的重要力量,他们能不能有一个正 确的意识形态决定着中国梦能否实现、决定着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全面深化 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研究中心的一项关于国家 文化安全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40.89% 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通 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文化渗透的现象“非常多,情况非常危险”,但也有49.65%、6.33%、2.69% 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有一些,但不必过 度关注” “不至于,美国不会这样” “美国希望中国越来越好”,可见有相当 一部分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入侵缺乏应有的清醒认识和警惕性。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众多冲击、挑战,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力 加强、认真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直面问题、严于律己、以理服人,对 社会主义坚定信心,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自觉投入 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努力去实现中国梦。

四、多方面努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既要有清醒头脑,也要对 解决好这些问题充满信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 形态工作,广大高校师生对风清气正的校园风气有期盼,只要我们能够采 取科学、有力的措施,就一定能打好意识形态保卫战、反击战。1.大力加强以高校领导干部为核心的广大教职工队伍和学生党员的意识 形态能力建设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众多挑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使之真正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并真正运用-73-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到实践之中,成为行动的科学指南。意识形态能力就是通过新的理论观念、理论概括、理论创新来辨别、引领、掌控社会思潮、社会主流意识的实际 水平,主要体现为思想辨别力、理论创新力、共识凝聚力和话语支配力。每个人都应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 助广大师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主动为国奉献。2.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以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某些 矛盾等为切入点,利用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等为掩护,借助于网络等渠道,加大了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积极在中国寻找代理人,而且采 取多种手段对这些人进行政治基因改造,利用其煽动起更多青年人对现实 的不满,想尽一切办法摧毁中国人的信仰、搞乱中国的人心,企图通过“颜 色革命”等方式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对此不 仅要高度警惕,而且要坚决打击一切在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言行,决 不能让其图谋得逞。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基金会、高校等和国内高校的合 作、交流等项目要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审查,确保不被利用、渗透。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 :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和平演变与 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决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 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深刻认识到当前和平演变与 反和平演变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做好长期反和平演变斗争的 思想、组织等多方面的准备。同时,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契机,以制定 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国家安全法为抓手,利用好宪法、刑法等法律法 规,采取法律手段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严厉打击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对在高校兼职、准备来高校举办讲座、参加论坛或会议等活动的 人要首先察看其意识形态是否正确,决不能给反社会主义者提供舞台。3.积极扶持在意识形态领域弘扬正能量的亮剑者 大力培养、积极扶持一批立场坚定、是非分明、敢于亮剑的意识形态 战士,是战役能否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渗透甚至围攻,我们能坚决抵抗住并取得今天的成绩,一大批自-74-

觉行动起来的网络义勇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里面既有一些学者、干部 等,也有一些优秀的官微,如 @ 军报记者、@ 思想火炬、@ 求是等。但是,目前这支队伍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 社会主义的人加入进来,尤其是广大高校师生应积极行动起来成为主力军。因此,我们应鼓励高校的领导、教师通过撰写文章、举办讲座等方式积极 宣扬马列主义、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讲好中国故事,加强 对学生引导,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那些敢于坚持真理、勇于 批判错误思潮、积极弘扬正能量的高校领导、师生要大力表扬、积极扶持,带动更多师生参与进来。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敢于直面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 如果不坚信、不追求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不主动分析研判全球化、市 场化、网络化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冲击,不能科学分析、正确认识发展 过程中出现的道德滑坡、思想西化、贪腐、环境等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 自然无法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这就要求广大高校领导、教师认真解决好 “本领恐慌”的问题。总书记指出 : “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 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 驳。”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交朋友,理论联 系实际,直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科学解答,引导 学生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存在的问题,客观、理性地读懂中国 故事。“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用广大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语言来进行解答,用真实、生动、感人的事例给学生讲好中国故 事,用思想的智慧、信仰的力量、人格的魅力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现实。5.坚决纠正“洋八股”问题,彻底改革一些高校西化的评价体系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如果 “洋八股”横行,会导致西方的评判标准被简单套用为我们的评判标准,将彻底变成“西方承认不承认、西方赞成不赞成”,相当于将话语权拱手 让人,不仅使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手中的期刊轻易将我国很多优秀科研成 果收入囊中,更为重要的是严重危害了我国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75-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因此,我们一定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术评价体系,引导广大专家学者用自 己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同时,在选人、用人时要首先 考察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思想是否正确,把那些真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站在人民群众立场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并重点培养、使用。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国外高校课堂上讲不讲“政治”?》,《环球时报》2014 年 12 月 3 日。《西方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韩庆祥,《人民日报》 2014 年 7 月 23 日。《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威胁与对策思考》,苏娟,《国家 安全蓝皮书》2014 年 5 月第 1 版。

资料链接 链接一:权威声音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 态工作领导权。——习近平意识形态的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如果不去占领,那么各 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江泽民-76-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旗帜和灵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 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胡锦涛 西方敌对势力的鼓噪,国内的各种噪音杂音,不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还会有。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有主心骨,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 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 民的共同精神支柱,也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干扰的强大思 想武器。——胡锦涛

链接二:观点

1.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认清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实质 当今西方试图对中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种“战争”是力求通 过传播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且以文化渗透的方式,围绕“自由、民主、人权” 主题而展开的。其步骤是:第一步,让中国人崇拜西方“标准”;第二步,用西方 “标准” 裁判中国现实;第三步,使中国人认为西方 “月亮” 比中国圆,对中国一切都看不惯;最后,使一些民众对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导和马克思主义产生不满,动摇中国人的理想信念,摧毁中国人的自信心,分化中国人的共识,瓦解人心,消磨斗志。某些“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斗 争”往往以 “文明”“学术思想”的形式出现,使有些人丧失判断力和鉴 别力,甘愿上钩,不知不觉掉入其设置的政治陷阱。(摘自 2015 年 1 月 14 日人民论坛网)2.山东省委党校教授戚桂锋:当前我国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 哲学方面,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完 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复兴;还是以所谓西 方现代哲学这一资本主义思想体系指导我国改革,把我国纳入西方的发展-77-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轨道,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经济理论方面,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集中表现在是坚持以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为指导,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地位,进而通过发 展混合所有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发展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逐步夯实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是打着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幌子,行国企私有化 之实,掀起新一轮瓜分肢解国有经济的狂潮,打断中国经济的脊梁,弱化 乃至消灭我们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在政治理论方面,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集中表现在是坚持和完善我国 的根本、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好地保障人民当 家作主权利;还是搞多党轮流执政、指导思想多元化、三权鼎立和两院制、联邦制,实质是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统一民族国家。在历史文学艺术方面,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集中表现在是坚持历史唯 物主义,形成和传承正确的国史、党史、文学艺术及价值观,更好地服务 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放任历史虚 无主义流行泛滥,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 60 多年社会主 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摘自 2014 年 7 月 3 日齐鲁网)3.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任洁:文化渗透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美国的 CBS、CNN 等 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总信息量的 100 倍。这种直接 的文化渗透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接的文化 宣传更获得了便捷、高效、广泛、强势的高科技平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 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美 国好莱坞电影成为典型代表,甚至有媒体称好莱坞电影是 “铁盒里的大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 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第三种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78-

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布赖特基金会等,拉拢和利用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 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摘自 2012 年 7 月 2 日 《党建》 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杂志)4.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正确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推波助澜,把学术问题和群众的 个别利益问题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 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对网络舆论和社会思想共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要沉着冷静应对,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学术问题,要实事求是,加强引导,注意处理好学术与政治、淡化 与泛化、堵与疏的关系。对社会问题,要客观全面,具体分析,不能把由 个别利益诉求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一概说成是敌对势力的煽动和破坏。对政 治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触及党和国家的原则、底线的言行,要及时、有效、坚决地进行斗争。(摘自 2014 年第 17 期《求是》)5.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中青年教师队伍要坚持五个导向 一要坚定政治方向。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进一步增强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道路自 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与党和国 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二要牢记国家使命。中青年教师要把个人兴趣与 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把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承接重大任务,争取重大突破。三要强化社会责任。中青年教师带头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发 出理性声音,激发和传递正能量。四要坚持育人为本。我们所培养的学生 能不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本上 取决于教师能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中青年教师要把立德树人放在 学校工作的中心,把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立 德树人的首位,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培养国家民族未来的栋梁。五要 树立优良学风。我们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79-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有益文明成果,又要立足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要弘扬“十年磨一剑” 的学风,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摘自 2014 年第 17 期《求是》)

链接三:错误思潮

1.普世价值 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是这些年思想理论领域的一个热点。人类有 没有共同价值?当然有。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从而产生 一些共同的需要,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关系、价值追求和价值观念。看不 到价值领域存在共同性,就无法解释人类文明纵向上的继承关系和横向上 的借鉴关系。这本是一个近乎常识、无须争论的问题。自由、民主、人权 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问题在 于,不同的阶级、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对自由、民主、人权的理解和要 求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由、民主、人权的实 现形式和途径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普世价值”被某些人热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所宣扬的“普世价值”根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 类共同价值,而是专指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他们一方面把西方制度 模式说成是“普世价值”,一方面把中国一切不好的东西都归咎于制度和 体制,鼓吹中国只有接受“普世价值”才有前途,其用意何在,是清清楚 楚的。而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普世主义,从来就是西方对外扩张、征服世 界的思想源流。2.宪政民主 “宪政”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对西方宪政在学术层面介绍和讨论是可 以的。但在有些人那里,“宪政民主”几乎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话题,称“宪政民主是中国的唯一出路”,这就值得警惕。我们党历来强调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制地位;历来 主张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任何组织和个 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那么,有些人为什么还要热炒“宪政-80-

民主” 呢?他们说的 “宪政” 真的是指 “宪法的实施” 吗?他们真的认为 “履 行宪法就是宪政”吗?根本不是!与一些认同“社会主义宪政”的提法,认为这个提法有利于强化宪法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的学者不同,有些人主 张的“宪政民主”有着确切的政治内涵和指向,就是西方那一套制度模式。他们攻击我国“有宪法,无宪政”“共产党一党执政不具合法性”“党大 于法”,等等,分明是要否定、反对我国的现行宪法,是要压我们进行他 们所期望的“政治改革”,根本目的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改变我国的 社会主义制度。对这股思潮,不揭露行吗? 3.历史虚无主义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近代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为 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的英勇斗争,确认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 史变革。可是,有些人却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党史国史,把党史国 史描绘成一部罪恶史、权斗史、阴谋史,否定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 人物,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甚至不惜编造事实,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搞历史虚无主义的目 的,是要搞乱人们的历史认知,进而从根本上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否定宪法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发展成果。4.新自由主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借经济全球化向世界推销新自由主义,给拉美及苏东 地区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也使自身深陷金融危机难以自拔,这实际上宣告 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就是这样一种已经声名狼藉的理论,有些人仍然死抱 着不放。他们集中攻击国有企业,把国企说得一无是处,称“国有企业与市 场经济无法相容”,极力主张国企私有化、国有资产私有化。实际情况是怎 样的呢?当年俄罗斯私有化“休克疗法”创造的唯一奇迹是“造富”,快速 造就了一批超级富翁和垄断寡头,俄罗斯经济却急剧衰落,绝大多数居民生 活水平大幅下降;墨西哥的私有化改革中,卡洛斯·斯利姆买下了墨西哥国 家电话公司,如今他跻身世界首富行列,垄断了墨西哥 90% 的电话业务,而 墨西哥也成了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试想,如果中国的电信业也-81-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搞私有化,以中国的用户和市场规模,完全可能造就像卡洛斯·斯利姆这样 富可敌国的富豪,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能接受吗?会答应吗? 5.质疑改革开放 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是一股不 容忽视的错误思潮。近年来改革话题一再引发热议,各种观点竞相发声。有些人把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认为改革 “改过了头”,“背 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质疑中国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或者干脆说成是“中 国特色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等;有的则鼓噪“改 革停滞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论”,主张所谓“全面彻底的改革”。对 改革进行工作层面、政策层面的反思是可以的,但如果得出改革已经走入 歧途、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结论,或者认为改革不照西方模式和标准改,就是“不真改” “不到位” “不彻底”,那实际上就是否定中国的改革开放,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摘自 2013 年第 20 期《求是》)

链接四:名词解释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被 19 世纪初法国哲学和经济学家特拉西在《意识 形态概论》中首次使用,他认为意识形态是考察观念的普遍原则和发生规 律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把意识形态作为与经济形态相对应的一个历史 唯物主义重要范畴,指的是社会意识现象的总和,是构成整体的社会形态 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辞海》对“意识形态”(即“社会意识形态”)一词有如下释义:“指作为社会的观念(或思想)的上层建筑,有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各种形式。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 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促 进或阻碍的作用);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历史继承性;它的发展变 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是同步的,而是或前或后与社会存在的发 展保持动态的对应关系;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平衡的。” “社-82-

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自从阶级产生以来,社 会意识具有阶级性,它为一定的阶级服务。”

链接五:他山之石

1.俄罗斯:侮辱自己的国家很危险 教师在课堂上搞“政治宣传”不符合俄罗斯高校的相关规定。经济学 教授在课堂上批评俄政府的经济政策与讲授俄罗斯必将发生“颜色革命” 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前者是专业课上的科学观点,后者则是违背学 校相关规定的政治煽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传递科学知识,而不应是 散布政治理念。大学教授固然都有自己的政治观点,但他们通常不会借上 课之机,将自己的政治情绪传达给学生。事实上,的确有一些教授为了哗 众取宠,喜欢批评政府,但他们十分清楚,如果他们的批评偏离课堂教学 内容,就会被学生抛弃,被学校解聘。俄专家认为,法制社会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骂街,同时也不允许“严 禁教师在课堂上谈论社会政治”的事情发生。俄罗斯的知识阶层有向政府 说不的传统,尤其是高校“世外桃源里的知识分子”,通常喜欢讥讽时政。大学教师要有培养学生理性、科学地看待社会现象的责任,其教学活动应 保持其应有的批判精神。如果一名高校教师有意识地散布种族歧视言论或 批判政府的民族团结政策,那他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对教师从学术 研究的角度批评政府某些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举动,不可随意指责。随着家用轿车的急剧增多,莫斯科政府推出了一些“超前式的停车收 费规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应。莫斯科一所高校的社会学教授不仅在课 堂上对政府的新政进行点评,还请学生提交“完美停车方案”作业。俄专 家认为,针对大学课堂上此类教学活动,就不能随意限制。2.美国:应分享而非灌输个人政治观点 在纽约州立大学上二年级的小张(化名)选修了美国历史课,讲到独 立战争时,老师建议到附近的博物馆看一看;讲到美国民主制度时,老师 更是慷慨激昂,言辞中充满自豪。他注意到老师在讲课中从来都是介绍美-83-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国如何伟大,如何正确,绝不说美国不好。但老师有时候也会批评美国政 府的某些政策,比如奥巴马的移民改革政策。另一名康奈尔大学的学生说,他上过《美国当代外交史》《美国本土 的冷战》等课程,在课堂上没听到过教师“抹黑”美国,刻意赞扬美国的 也很少。不过,一名学术水平很高的教授倒是经常抨击“美国优越论”,他的课被学生们公认为“极好”。美国推崇学术自由,但美国绝大多数教授在课堂上严守中立原则,不 作政治灌输。美国大学教授协会 1940 年制定的《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的原 则声明》写道:教师享有在课堂上讨论其课题的自由,但他们也需谨慎,勿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讨论主题无关的争论性问题;当教师作为公民发言 或写作时,不受学校审查制度与纪律之约束。由于他们在社会中的特殊位 置,他们须承担一些特殊义务…… 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该怎么讲在美国也是争论话题。有人质疑:教 师表达个人观点会给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产生不好影响吗?有人认为,课 堂不该是教师观点的禁区。但分清分享与灌输个人观点是一个很有技巧性 的工作,“关键是不要告诉学生该想什么,而是给他们更多可思考的东西”。2009 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社会学教授威廉·罗宾逊向他的本科 生班级发送了一封严厉批判以色列对待巴勒斯坦人方式的电子邮件,内含 纳粹大屠杀的照片。两名学生告发了他,认为邮件包含反犹主义。罗宾逊 的许多同事认为学术自由保护此类交流,但许多团体认为罗宾逊越界了,滥用了教职。教授历史课的阿伦森说:“我们讲授美国历史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 确了解美国的过去。美国的历史不长,但波澜壮阔,有许多重大事件和历 史人物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美国也不是完美的,在我看来政府很多 政策有偏差,我会及时告诉学生要用批判性思维去看问题,综合分析后再 形成自己的结论。” 3.德国:“政治正确”是一项基本功 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在致力于走出二战阴影的过程中,对高校教师 的要求很高,“政治正确”是其中一项重要“基本功”。-84-

德国高校教师属于公务员,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教师受宪法保护,领取国家工资,享有职业安全保障。不过,大学教师也要遵守各种政治要求。柏林政治学者曼费尔德表示,大学老师是国家和学生的桥梁。国家给 公务员提供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求公务员忠诚,所以公务员要放弃一些 基本权利:大学教师享有言论、集会自由,可以自由参加党派选举,但受 到一定限制,比如不能罢工,不能在大学课堂上诋毁国家各种制度等。这 是教师的义务。斯戴凡是波茨坦大学的一名教师。他本人具有较高的学术能力,不过 有学生反映,斯戴凡在课堂上,遇到历史问题时,掩饰纳粹罪行。有学生 还发现,这名教师参加过极右翼政党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州教育局对他进 行调查后,将其开除公职。教育局认为,大学教师不能宣传纳粹思想,教 师在课堂上必须按照教科书讲授真实的历史。法兰克福大学经济系学生索尼娅说,德国大学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会进行反馈调查。每个学期结束,任课老师会发给每名学生一张评价表。评价表列出教师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比如是否紧扣教学目标,是否生动 等等。任课教师,不管是资历浅的青年教员,还是资深教授,都很严谨,专注学术。他们也没有碰到过老师大发牢骚,或讲自己的政论。德国一所大学的社会学教师哈特维格表示,德国老师有自己的各种权 利,但在大学课堂上必须尊重学生的权利。比如,不能将自己的政治观点 强加给学生,更不能在课堂上歪曲历史,抹黑国家,否则,就很可能违反 德国的法律。(摘自 2014 年 12 月 3 日《环球时报》)

链接六:历史由来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形成和发展 从二战结束到苏东解体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 义阵营矛盾对立,“冷战”成了世界格局的代名词。意识形态的势不两立 成为两大阵营对抗的根本标志,两大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不 可避免。这种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又主要是围绕“和平演变”与反“和-85-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平演变”展开的。概括来说,“和平演变”战略就是从美国强大的经济军 事实力出发,对社会主义国家采用军事(威慑、封锁)、外交(承认与不承认)、经济(制裁、禁运)、干涉破坏、心理宣传等不同的手段,逐步将社会主义 经济和政治制度蜕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实现资本主 义对社会主义的不战而胜。1.萌芽阶段: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遏制战略”,为“和平演变”战略奠定了“非军事”的理论基调。“和平演变”一词,最早是美国驻苏联大使乔治·凯南在 1947 年 7 月提出的,他预言: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最终将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但当时,西方国家所采取 的是“遏制战略”。1947 年 7 月,凯南提出了“遏制”理论。他指出,美 国对苏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的遏制 政策。美国有力量加大压力,限制苏联政策的推行,迫使克里姆林宫改变 做法,来促进那种最终必将导致苏联政策的瓦解或逐步软化的趋势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凯南没有主张通过武力消灭共产主义。之所以如此,一是 因为吸取了十月革命后武装干涉的失败以及二战中德国在苏联大败的经验 教训;二是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身上带有衰亡的种子,如果西欧实现经 济复兴,东欧的共产党政权就经受不起相形见绌的对照,近在咫尺的篱笆 外面更加幸福和成功的生活奇迹必然最终对共产主义世界产生分崩离析和 腐蚀性的影响。以“遏制”理论为依据,杜鲁门政府提出了针对社会主义 国家的“遏制战略”。通过“马歇尔计划”复兴西欧,防止欧洲人民在战 后的困顿中倒向马克思主义,进而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马歇 尔计划的实质是,试图将政治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与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签署双边和多边条约形成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实施“第四点计划”,对广大的亚非拉落后地区进行援助,使“越来越多 的国家意识到民主制度的好处”,遏制共产主义在第三世界国家的蔓延。“遏 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和平演变”战略的雏形。2.形成阶段: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到 60 年代初期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战略”失败后,-86-

开始构想和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和平演变”作为一个战略的雏形出炉,是杜勒斯提出的。在出任美国国务卿之前,杜勒斯就认为战争可能消灭苏 联,但是消灭不了共产主义。他在《新外交政策》一文中,具体阐述了这 一战略:美国总统和国会公开声明美国的一项政策是恢复在莫斯科统治下 的欧洲、亚洲国家的真正独立;自由世界国家建立政治特别工作组,就每 一个受奴役国家制订一项自由计划;鼓励铁幕内那些能帮助促进这一计划 的人逃离出来;美国之音以及像自由欧洲和自由亚洲这样的私人委员会的 行动可以同上述自由计划协调起来;我们可以根据自由计划,通过中止或 批准外交往来经常地最有效地协调我们的经济、商务和文化关系;我们可 以中止与那些仅仅是莫斯科傀儡的国家现政府的外交关系,如果这样做将 促进自由计划的话;我们可以寻求与其他自由国家一起在一个伟大的新的 独立宣言中宣布我们对受奴役国家的政策。1953 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根 据杜勒斯关于 “和平演变” 战略的理论,变杜鲁门政府的 “遏制战略” 为 “解 放”战略,发动了以反对共产主义为目的的“自由十字军”运动,采取战 争方式之外的一切手段,宣传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促使社会 主义国家内部“和平演变”。3.完善阶段: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缓和、紧张 交替中出现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局面。美国在加强军事、经济实力的同 时,交替使用军事遏制与“和平演变”,但“和平演变”战略未取得大的 实质性进展。肯尼迪时期,“和平演变” 的战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策略思想。与杜勒斯的观点相比,肯尼迪更重视两大阵营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的力量,强调用新的方法争取第三世界的支持。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美 国深陷侵越战争的泥潭,资本主义陷入滞胀,经济衰退,美苏力量对此出 现新变化。1968 年上台的尼克松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提出了以“缓和” 为旗号的“尼克松主义”。1977 年,卡特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延续 了尼克松政府的政策,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推进 美中关系正常化,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卡特强 调,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并扩大其他国家人民的人权,把人权外交-87-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摆在突出的地位。在“人权外交”的幌子下,卡特支持社会主义国家所谓 的“持不同政见者”,与经济援助、经济制裁挂钩,把人权作为打击苏联 及其他国家的工具。卡特的“人权外交”战略被其继任者利用和发展,从 此成为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内容。4.实施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期 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为对话,不同社会制 度国家间的交往扩大。资本主义国家度过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危机,经济处 于稳定增长状态,在经济和科技上处于相对的优势;社会主义国家遇到了 一些困难和问题,普遍实行了改革开放。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 折和失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计划经济已经失败,社会主义制 度在道义上和经济上已经破产,等待已久的历史性机会已经到来。为此,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猛烈的“和平演变”攻势。1980 年,里根 当选美国第 40 届总统,他被认为是战后入主白宫的最讲意识形态斗争的总 统。他说:“我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另外一个悲哀和奇异的篇章,即使现在还在书写这个篇章的最后一页。”里根高度重视在苏联等社会主 义国家内部培养“民主演变”的种子,分化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推行 和平演变。里根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对东欧和苏联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布什上台后,面对东欧急剧变化的形势,提出了“超越遏制”的战略,意图以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抓住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改 革和出现困难之机,以接近求转变,以经济援助为馅饼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渗透,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逐步拉入西方 社会的经济、政治体系中去。“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最终取得了“成效”。1991 年 12 月 25 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 70 多年的红旗悄然降落,苏 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摘自 2009 年 8 月 18 日求是理论网)

链接七:案例

1.以“民主”为借口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西方国家以“民主”为名,大肆干涉中国的内政。2013 年 1 月,美国-88-

借中国《南方周末》报“元旦献词”**指责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美国 国务院 1 月 7 日召开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纽兰指责中国的媒体审查“并 不符合中国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经济与社会的理想”。纽兰说:“现在有 一群中国人正强烈地在行使他们的自由发言权,这当然是值得注意的,而 我们希望中国政府也注意到。”同日,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国际新闻工作 者联合会也发出新闻稿,呼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针对广东省委宣传部 被指违反中国宪法第 35 条、干涉《南方周末》报道一事展开调查。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外交部记者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给予了斥责。再 比如,针对香港 2017 年特区行政长官选举问题,2013 年 11 月,美国国会 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发表长达 400 多页的年报,其中以 40 多页篇幅 讲述香港及澳门的情况。该报告无视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表达“真心希望 香港落实普选”,反而毫无事实根据地妄言“中共中央无意在本港建立真 正的民主,香港 2017 年可以普选行政长官的机会越来越低”。报告断章取 义地引述 《基本法》 第 22 条,称内地不应干预香港,现在的情况与 《基本法》 订明的民主公民权利背道而驰云云,无视政改涉及香港与中央关系的事务,刻意简单地将两者划分开来。美国以民主为借口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野心 暴露无遗。(摘自 2014 年 5 月第 1 版《国家安全蓝皮书》)2.西方国家文化霸权 2013 年 5 月 1 日,美国好莱坞电影《钢铁侠 3》在中国上映,连创午 夜场、首日、单日票房等 5 项内地观影纪录。对于这部出尽风头的超级英 雄电影,“80 后”知名作家独孤意理性地提出质疑并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与赞同。他认为《钢铁侠 3》不光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而是美国文化霸 权主义的象征符号。其一,钢铁侠被塑造成一个对抗共产主义的英雄。电 影虽刻意淡化政治色彩,但仍难掩其精神实质。其二,《钢铁侠 3》有着 浓重的美国文化印记。主人公托尼·史塔克是个“发明家、冒险家、百万 富豪、花花公子,还是个疯子”,性格跋扈,酗酒无度,内心极度自我膨胀,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战争财。其三,“世界警察”是人们对美国的称 号,《钢铁侠 3》充满象征主义手法。如钢铁侠的“超能力”象征霸权主义。钢铁侠拯救中东小朋友的电影桥段象征“干涉主义”,钢铁侠自己则是“世-89-专题讲稿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

界警察”的象征。其四,《钢铁侠 3》打着“中国元素”的幌子,贴上“合 作” 的标签,在剧情上故意边缘化中国演员王学圻、范冰冰,实则明扬实抑,明褒实贬,别有用心。文化霸权主义是霸权主义的一部分,是通过文化作 为手段来实现其霸权主义。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非常注重文化 的渗透力与控制作用,凭借其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霸权,实施 文化霸权。2013 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加紧对中国实施文化渗透,《钢铁侠 3》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侧面,一个局部的缩影。以美国为首的西 方国家通过广播、出版、影视文学、教育等多种途径强行向世界推行资产 阶级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的生活方式、文化思潮,尤其是社会主义价值观 构成了严重威胁。(摘自 2014 年 12 月 11 日中国网)3.宗教渗透 宗教极端势力打着宗教旗号,利用中华民族问题,挑动民族情绪,制 造社会恶性事端,以达到分裂国家和颠覆人民政权的目的。2013 年 6 月 26 日,新疆鄯善县发生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暴徒先后袭击鄯善县鲁克沁镇 派出所、巡警中队、镇政府、建筑工地、个体商店和美容美发厅,烧毁车辆,持刀疯狂砍杀公安民警和无辜群众,造成 24 人死亡,21 人受伤;2013 年 10 月 28 日,新疆暴徒乌斯曼·艾山等 3 人驾车在天安门冲撞人群,造成 2 人死亡,40 余人受伤;2013 年 12 月 15 日新疆喀什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 造成 2 名民警牺牲。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警方击毙暴徒 14 人,当场抓获 犯罪嫌疑人 2 名。多起暴力恐怖事件共同的特点就是暴徒均为宗教极端分 子,事前有组织地开展地下讲经班,观看宣传宗教极端和暴恐内容的音视 频,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反对社会主义信仰认同,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宗教渗透,尤其是非法传教、宗教极端势力,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摘 成了极大威胁,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必须引起高度警惕。自 2014 年 12 月 11 日中国网)4.美国的意识形态教育 2013 年 3 月,美国教育部下属机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在其网站的儿童 专区 “每日语录” 一栏,用英文引用了毛泽东关于学习的名言 “对自己,„学 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结果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因此受到批评,-90-

网站删除了有关内容,先是改成了“今日无警句”,后又换成林肯的名言。但依然被一些议员斥责“为什么要引用„共产主义者‟的话?”教育部官 员赶紧出来宣布暂停了这一栏目,并声称正在核查数据库中的内容。一个鼓励学生学习的警句,仅仅因为出自中国领导人,就引发轩然大 波,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意识形态情结之浓。他们的意识形态教育可真是“从 娃娃抓起”。2014 年暑期美国上映的电影《少年时代》中,就有小学生上 学前唱国歌、背誓词的场景。那些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不讲意识形态教育的 人,真是如网友所说,“不是因为天真,就是别有所图”。在西方,知识和学校从来都不是价值中立的,高等教育和新闻传播体 制被视为“现代意识形态建设和传播最重要的机制”。2014 年初,俗称“美 国高考” 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修改大纲,在阅读题中加入 《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等内容,以期用考试系统性地塑造学生的观念、信仰和意识形态。确如有网友所写:“看看美国的意识形态教育是如何无孔不入的吧,再讨 论要不要的问题就真是落后了。”(摘自 2014 年 9 月 9 日《人民日报》)

专题讲稿

第四篇: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摘要:早在2013年,总书记就曾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如今,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扩大、拜金主义盛行、贪污腐败层出不穷等等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未来我们要在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领域推广更多富有针对性的对策:针对西方各种民主思潮展开批判、对互联网上各种言论传播进行净化整顿、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文化安全的主导权,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前进的社会主义方向。

关键词:意识形态、形式、对策

正文:

一、意识形态的重要地位 总书记曾说过:“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这些话中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同时,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遭遇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苏共后期,戈尔巴乔夫上台,苏共掌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人物雅科夫列夫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对资本主义却是赞不绝口,对诋毁苏共、丑化苏联领袖的思潮及其代表人物放任自由,任由西方民主思潮在苏联泛滥。这种捍卫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工作的失职成为导致苏联亡党亡国悲剧一大诱因。近年来,中东北非国家的政权更迭,叙利亚的战火燃烧、“伊斯兰国”的异军突起,隐藏其后的外部因素都有美国及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推行的新干涉主义。现实的惨痛教训诱人深思,如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没有抓好,最终必然会出大问题,必然会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二、新时期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

1、内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凸显出来。贫富差距的扩大、城市建设和房屋拆迁带来的政府与民众的矛盾、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贪污腐败现象等等问题,使得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发、高发态势,这都客观上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大众接受的难度。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在这种文化的斗争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信仰逐渐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日益泛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被淡化。其次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催生了人们价值需求的多元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元化的指导思想,难以满足和统一大众的精神需求。而且如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宣传并不到位,导致很多人并不理解马克思主义,如此便无法让人们对其产生认同感。

2、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西方思想渗透带来的挑战 虽然中国在国际上多次强调自身重上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西方仍害怕中国的崛起会给他们带来利益的受损。所以西方一直在思想上对中国采取和平演变的手段,企图破灭中国独特的意识形态。如西方采取多种手段、方式在中国宣扬其错误思潮并攻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西方通过文化全球化推行文化霸权,冲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方利用宗教对中国大肆进行渗透,企图摧毁中国人的社会主义信仰。2)西方强势经济实力带来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换言之,就是说经济实力决定着文化实力。那么,在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的威胁。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和价值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和认同,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很多人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盲目崇拜,并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动摇。而我们在面对经济实力不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面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得很苍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三、我们的对策

1、大力加强高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所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们应该学习总书记所说的方法,“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

2、旗帜鲜明的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平演变 如今,西方远比中国经济实力强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所走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比不上西方,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意识形态存在着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一点。

而针对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我们不能一味的抵制西方文明,毕竟并不是所有的西方文明都是不好的。反之,我们应该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前提下吸收优秀的西方文化,将两者正确结合,取长补短,是中国文化更具特色。总而言之,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紧迫的、严峻的,也是复杂的、长期的,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这紧迫性、复杂性在过去的一年中尤其明显,我们必须为防止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领域冲突的升级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全面占领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领域的“高地”。

第五篇:2018.04农村产业振兴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农村产业振兴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根据区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部署,我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4月9日至13日深入村内走访调研,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掌握一手资料。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审时度势的提出了我国社会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为人民日益增上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说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是指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还不够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国家七大发展战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提出的,直接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中国富,农村必须富;中国强,农业必须强,这就是中央下决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所在。乡村振兴战略要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来实现,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农村产业振兴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产业振兴面临的挑战

1、农业经营方式的落后阻碍了产业振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使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农民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脱胎换骨,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但时至今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常规的分散经营模式逐步落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收益越来越低,单打独斗的生产格局影响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道路。

2、农村人才的流失制约了产业振兴。受市场经济影响,农村经营能手、乡土人才对农业经营失去信心,大部分外出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创业、经商,留在农村的经济能手越来越少,农村产业振兴缺乏带动力量。

3、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产业振兴。常规农业的效益低下,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维持家庭经济运转而外出务工。很多农村成了“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成为村里的中坚力量,仅靠他们如何实现产业振兴。

二、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业收益低。由于一家一户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过多的施用化肥、农药,地力越来越瘠薄、板结,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作物产量、质量却越来越不理想,效益低下。

2、土地流转难。推动农村产业振兴,需要规模化、机械化经营,需要发展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就目前而言,尽管农业收益低,但土地流转仍然困难重重。一部分具备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外出务工没人用,土地依赖性比较强,庄稼不收年年种,不同意将土地流转出来;还有的群众土地流转胃口大开,就地涨价,很难操作。

3、政策不到位。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的参与。如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农业产业振兴中来,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科技投入等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必不可少,只有通过政策落实为新型经营主体搭建起一个广阔的舞台,才能唱好产业振兴这出大戏。

三、促进农村产业振兴的几点建议

1、加快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农民吃上了一颗定心丸。政府要借助二轮延包东风,积极稳妥积极推进土地所有、承包、经营“三权分离”,探索尝试一次性流转金、抵押、租赁、入股等方式以点带面进行土地流转,如“担保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公职人员+农户”“金融+企业+农户”等模式,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职业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助推农村产业振兴。

2、打造产业品牌,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产业振兴,品牌很关键。一个好品牌能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能将一个村、一个镇甚至一个区域的经济带上良性发展轨道。结合区域优势,利用特色品牌、原产地标识的唯一性优势,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逐步培育起网上、网下两个市场体系,发挥品牌效应将农业这块蛋糕做大。如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淘宝村。大高镇李家村渔网加工已形成产业,带动了就业、发展了经济,但目前出现无序竞争局面,没有成立合作组织,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利润越来越低。如果全村成立合作社,形成品牌统一闯市场,必将做大做强;再如沾化冬枣,利用好原产地地理标志优势,提高品质,打响品牌,抢占市场,群众受益就会大幅提升。

3、加大科技投入,做强做大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紧靠生产销售农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在拓展农业产业链上下功夫。现代农业产业链是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方式,它是一个规模大、结构复杂的网状要素系统,贯通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3大领域,含括各种农产品的物流链、信息链、价值链、组织链4大链条,链接产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5大环节。现代农业产业链最早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然后迅速传入欧洲、大洋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目前,美、荷、加、澳等国的农业产业链经营已达到相当高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颇具竞争力。我们必须认真借鉴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5大环节的产业链做大做强,健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4、强化政策倾斜,吸引人才回乡创业。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振兴,亟待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一是探索推广加快土地流转的新体制。通过适当方式,让没有经营能力的群众有偿自觉转让土地经营权,加速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经营;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入股,政策性农业贴息贷款等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运转保障;三是强化科技支持力度。推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下乡等模式,进一步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为新型经营主体注入科技动力,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发展高科技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通过一系列扶农政策的洼地效应吸引经济能人回农村加入产业振兴之路。

下载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全部工作和发挥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对农村领导的基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农村......

    浅谈新常态下公安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浅谈新常态下公安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从公安部提出“金盾工程”至今,我国的公安信息化工作已开展十几年,信息化建设硕果累累,建设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出路

    -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出路 内容提要: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法律制度,自1955年产生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教育挽救......

    金融危机下,我市建筑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金融危机下,我市建筑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措施,就是着眼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

    深圳流动人口:贡献、挑战和对策

    深圳流动人口:贡献、挑战和对策摘要: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人口管理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并从中国城市化的角度,分析了深圳流动人口规模、结构与流动的基本情况。文章认为,作为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专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中共高邮市委党校曹丰汉王殿帮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

    新时期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稿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 Policy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安徽建筑大学思政部 2015年11月 1 新时期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中美关系的国际地位 (一)从全球视角看中美双......

    餐饮行业的现状特征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共5则)

    餐饮行业的现状特征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一、餐饮行业定义及分类 餐饮业基本上应该涵盖三个组成要素:一、必须要有餐食或饮料提供;二、有足够令人放松精神的环境或气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