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科学》课程简介(检验)
《儿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儿科学》
英方名称:《 Paediatrics》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44学时
学分:2.4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范围,熟悉儿
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内容简介: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
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医学专业课中重要的主要课程,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属于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儿科学的任务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同学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小儿疾病的预防及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为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及儿童保健奠定基础,为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做出贡献。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杨锡强,6版,2004年
参考教材:
1.《儿科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薛辛东,1版,2002年。
2.《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胡亚美,7版 ,2002年
主讲教师:曹云涛教授束晓梅教授张义副教授
路健副教授李娟副教授
第二篇:《儿科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儿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儿科学》 英方名称:《Paediatrics》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78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见习20学时 学 分:4.3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法医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范围,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内容简介: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临床医学专业课中重要的主要课程,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属于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儿科学的任务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学习儿科学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小儿疾病的预防及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为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及儿童保健、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儿科学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和传统授课的教学方法,分课堂讲授、见习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课堂主要讲授教学大纲中所列各疾病的病理生理、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见习课主要通过到病房见习各个系统常见病的典型病例,体会典型体征,同时结合病例进行讨论、总结、强化学习者的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 材:《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杨锡强,6版,2004年。参考教材:
1.《儿科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薛辛东,1版,2002年。2.《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胡亚美,7版 ,2002年。主讲教师:曹云涛 教授 束晓梅 教授 张义 副教授
路健 副教授 李娟 副教授
第三篇:《诊断学》课程简介(检验)
《诊断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8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
学分:4.7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教学目的: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
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内容简介: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重点内容包括:问诊、体
格检查、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等。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课的讲授,运用电子模型及接触临床参加实践,尤其是规范化问诊、规范化体查的区分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物理检查手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临床思维方法训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独立思考、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好临床课程打下基础。培养有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员。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文彬,6版,2004年。
主讲教师:石蓓 教 授庹必光 教授杨亦彬 教 授
欧阳瑶 教 授袁 钟副教授李显文 教 授
第四篇:《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课程简介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英方名称:《clinical immunology and immunological examinations 》 开课单位: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90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验:44学时
学分:5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临床免疫学基本理论及免疫学检验的方法。对各种
疾病血清、体液、组织等标本的免疫学检验原理及操作程序,依据抗原或抗体的变化规律,进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做出诊断等。
内容简介:临床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
重点阐述免疫学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临床应用及其方法学评价。内容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检测及应用、荧光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免疫细胞的分离与检测、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超敏反应及其检测、自身免疫病及检验、免疫增殖病及检验、免疫缺陷病及其检验、肿瘤免疫及检验、移植免疫及检验、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等。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兰兰,3版,2003年。参考书目:
1.《现代检验医学与临床实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王鸿利,1999年。
2.《检验医学自动化及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彭黎明,2003年。
3.《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叶任高,6版,2004年。
主讲教师:李树仁教授
第五篇:儿科学课程简介-西南民族大学课程中心-新疆医科大学
儿科学课程简介
儿科学课程,自1956年新疆医科大学成立以来,一直都是学校的主干课程,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开始进行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的专业主要课程。它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科学。其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不同专业,教学计划学时数不等,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共90学时,理论讲授54学时,示教36学时。非临床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共44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示教8学时。
从创院之始,来自湘雅医院的老专家瞿承亮主任开启了儿科学教研室建设的大门,随后王其昌主任、张春海主任、肖曼琳主任、李维城主任、杨奎兰主任先后陆续承担了教研室建设的重担,儿科教研室在一辈辈老专家的指引和带领下逐渐壮大,到目前为止,新疆医科大学已经融合几所附院成立了临床学院及儿科学系,由儿科中心主任、博士严媚主任担当儿科学系主任及教研室主任。
儿科学课程在1986年由国务院授权第三批批准开展研究生教育,历经50年的奋斗与努力,已在教学、科研、临床等方面发展成了一个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承担全校所有专业的儿科学教学工作,包括大学本科生,7年制本硕连读生,留学生,全科医学生,厚博学院,成人教育等的理论教学、临床见习教学、临床实习教学、儿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儿科进修医师培养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繁重,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全力以赴搞好教学工作,每学期都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多次被医科大学及临床学院评为先进教研室。2004年被评为新疆医科大学校级优秀课程,2008年被评为新疆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至今连年被评为优秀教研室。2013年荣获新疆医科大学校级教学团队立项,2014年荣获新疆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该团队已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新疆医科大学支撑学科。
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明显提高,讲师、副教授、教授人数也有大幅增加。近年来多名教师获学院、校级优秀教师称号,且多名教师的课件在校级、自治区级、国家级课件大赛中获奖。目前教师队伍整体趋于年轻化,部分青年教师在学院中负有盛名。近5年,儿科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参与国家多中心临床研究4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系列期刊论文2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4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
儿科学课程一贯重视教学,一直采用脱产或半脱产教学,每学期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教学组长,青年教师正式上课前有严格的督教组试听把关制度,每学期安排集体备课,示范性讲课,以老带新,保证教学效果。儿科重视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并采用院内培训及院外培养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名师名课工程,以科研带教学,以教研促教学,通过课程建设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建立导师制、双向听课制,使教学活动常规化。高级职称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工作,授课比例占100%,担任学科理论课授课任务,各章节配有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将儿科学双语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1986年被国家授予硕士点,2009年开始招收临床博士研究生,,截至目前为止,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近5年来,培养医学本科生约3000名(年均6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