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
××村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村党支部书记 ×××)
××村位于××镇南部,面积4.5平方公里,辖11个合作社,户籍人口3200人,党员115人。近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镇党委的决策部署,紧扣“抓党建保障、举民生之策、促转型发展、建和谐大关”目标,以“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工作机制为抓手,全面推动我村党支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村成为一个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的先进党支部。
2005年前,我村党支部不团结,矛盾突出,经济条件落后,干群关系紧张,被广州列为重点排查村。上任后,我吸取以往教训,我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开展各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扭转我村的局势,必须从稳定做起、从党基层组织做起。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广泛调研,坚持把贯彻上级党委要求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把党建工作作为统领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 1
出成效。几年来,党支部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环境差等热点问题,先对村的主干道、社道及石新路塘美路段进行全面改造,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然后,美化村容村貌,建成塘美广场、荔枝公园、公园湖等公共设施,为村民创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最后,兴建地下排水管道,让村民喝上放心水。这些举措,使党支部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肯定和赞扬,村民无不举手叫好。为迅速带领群众奔富致富,党支部又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选准路子,最后决定盘活村集体土地500亩进行出租,兴建综合市场引进多家企业等,使我村集体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2011年村集体收入达1700万元,人均收入达1.2万元。
当前,在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方面,我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有:
一、健全组织体系。一是抓队伍。针对党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以年青有为、积极上进青年为发展重点对象,目前共有党员115名。二是强领导。围绕“建设新农村,党员走在前”的思路,积极在能人中培养村、社后备干部。同时,推行党员联系村务、联系群众的办法,提高其综合素质,促使党员能人脱颖而出,成为带领全村发展的村社干部,目前,大部份合作社主任都是党员。三促作用。我村紧密结合本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鼓励本村无
职党员自由择岗、竞争上岗、奉献在岗,鼓励无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健全责任体系。一是实行层级责任制。对村“两
委”班子成员实行“包社制”,每位村干部负责指导联系一个合作社,指导和督促合作社主任抓落实,并帮助解决大事难事。对社能独立办成的事,村“两委”既放手让他们去做,又督促他们早落实、早解决。对社无力或无权解决的事,由包社村干部帮助协调解决。二是实行包干制。在计生、农业生产、社会服务管理等工作任务上,每位村、社干部必须承担对所包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这一责任体系下,村干部和社主任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上级的决策部署在贯彻落实上收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成效。
三、健全完善议事决策体系。一是下放权力。把决策权、审批权等下放给各个村社干部,让村社干部有权统筹本村、包干社的发展,有权安排部署其职责内的重大事项,有权落实民生政策和目标任务。二是民主决策。为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而成效不下滑、权力下放而不乱作为”,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约,规范决策程序,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更好地保障了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具体工作中,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土
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两委”会商议、村“两委”及社长会再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并将决议事项和办理结果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四、建立监督制约体系。一是制定党务、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加大村社干部决议事项和办理结果的公开、公示力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农村低保、产业扶持、工程建设等进行全面公开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成立村民理财监督小组。由党员推选3名群众组成村的理财监督小组,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三是扩大监督。设置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村社干部进行监督举报。
五、健全激励奖罚体系。党支部严格按照村社的层级责任制,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民主评议、抽查等形式,对村社干部目标任务和履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由村委会对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奖励,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重奖,对多次未不成任务的处以批评和罚款。如计生工作方面,凡当月未完成“四术”任务的,村社干部各处以每例500元的罚款。如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方面,社长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但其补贴的工资按其工作质量计算,如登记流动人员质量低于60%,当月补贴不发;
如完成了八成则按八成计算,如此类推。每年年底支部还对优秀党员、优秀干部进行评比表彰。在这一激励机制下,全面调动了村社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当前,在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中,我村的做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党建工作中,我认为,目前我村党基层组织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一是党组织对党员的关爱未能完全覆盖广大同志,有些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困难暂时未能及时处理;二是由于农村的局限性,一部分党员的理论修养不够,没能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为改善不足,今后,我村支部必须在提升支部的活力方面建立有效的制度,务求更好地做好党建工作。
第二篇:重心下移工作情况汇报
定陶县城市管理局
关于重心下移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关于重点镇中心镇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鲁府法发
[2005]45号)《山东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山东省政府令21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我县重点镇容貌和环境卫生及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确保我县城镇容貌整洁优美,成立了新城区、陈集镇、张湾镇、冉固镇、黄店镇行政执法分局,初步实现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重心下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我县乡镇分布实际和城镇化发展趋势,以上各执法分局除了负责本管理区域外,新区执法分局辐射管理定陶镇、仿山乡、杜堂乡;陈集镇执法分局辐射管理孟海镇、半堤乡;张湾镇执法分局辐射管理马集镇;冉固镇执法分局辐射管理南王店乡。
各执法分局自2010年6月份正式下驻陈集镇等重点镇以来,从全面了解所在乡镇的整体情况入手,并结合所在乡镇政府及各乡镇驻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各执法分局工作实施方案,并迅速开展了各乡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从各重点镇政府驻地主干道开始,以治理店外经营、流动摊点、车辆乱停乱放、不规范户外广告牌匾为重点,对镇驻地镇容 1
镇貌进行了规范治理,各镇驻地的镇容镇貌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重点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正式启动。
当前,我县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工作前景看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镇驻地内群众的城镇化意识淡薄,不能自觉遵守有关规定;执法队伍管理镇驻地的执法经验不多,边管理边总结;执法队伍年轻化,管理经验欠缺,有待进一步加强各方面培训学习。
二0一0年十二月六日
第三篇:松江镇下移党建工作重心 加强屯级党小组建设
松江镇下移党建工作重心 加强屯级党小组建设
按照市委组织部整体工作安排部署,松江镇围绕深化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下移基层党建工作重心,进一步推进屯级党小组建设,进一步发挥党小组在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一是灵活设置党小组,选好配强党小组长。结合我镇党员分布实际和党员的从业特点划分党小组,特别是将从事同类产业、相近产业或地域相邻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如将从事苗木种植的党员编为一个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在村级主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按照“双强”标准,把驻屯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中等党内农村人力资源相结合,通过民主推荐,把优秀党员选拔到党小组长的岗位。特别注重把3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党员选配为党小组长,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体系。
二是建立活动阵地,加强教育学习。依托村级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公共活动场所,建好党小组活动阵地。统一制作党小组标牌,配备党建学习资料,明确党小组在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发展经济、带头树立新风、积极完成村党支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职责,实行规章制度上墙。同时,定期组织党小组成员开展党课学习,并通过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加强科技知识和致富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真正把党小组建设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阵地、党员的学习阵地、为民的服务阵地。
三是健全相关制度,强化管理监督。为切实发挥党小组的特有作用,规范活动开展,建立了村党小组长参与村级公共事务议事及重大事项决策工作制度和党小组学习教育制度,同时,还将村级党小组建设纳入农村党建工作百分考核范围,建立党小组活动台帐、会议(学习)台帐和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台帐,通过加强管理和考核,使党小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力求实效。
四是创新活动方式,搭建服务平台。利用党小组形式灵活、凝聚力强、便于组织的独特优势,以党小组为单位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活动,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分类确定具体岗位及职责要求。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小组成员与群众“联户帮扶”制度,做到一名党员联系一户以上非党员农户,经常深入农户家中,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困,提高党员为民服务的本领,提升党员解决矛盾的能力,积极构建农村和谐发展的群众基础。
(松江镇 汪洋)
第四篇:实行党建工作重心下移 增强党在社区的凝聚力
实行党建工作重心下移 增强党在社区的凝聚力
2006-12-5 11:22:1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摘自中国党建网
闸北区,辖有8个街道一个镇,209个居委会,居住人口70多万,组织关系在区里的党员共有3万余名,基层党组织1千多个。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1999年和2001年,区委先后召开了两次社区党建工作会议,要求通过深入开展“八进社区”工作,切实推进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的各类组织,拓展到社区的各个领域,深入到社区广大群众中去。
一、实行“八进社区”,坚持“重心下移”,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
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的推进,区委作出了以党建工作重心下移为突破口,实行“八进社区”,把党建工作渗透到社区的各类组织,拓展到各个领域,深入到广大居民群众中去的总体部署。(“八进社区”的具体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精神文明创建进社区,党员管理教育进社区,干部培养考核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进社区,党的群众工作进社区,党的统战工作进社区,社会稳定工作进社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上下结合。区委提出党建工作“八进社区”的要求之后,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响应,纷纷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订本部门、本街道的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区纪委、组织、宣传、统战、老干部局以及工青妇等各部门和群团组织开展了调查研究,结合部门的工作性质和职能,认真研究将本部门的一流工作水平体现在社区,提出了党的工作进社区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并组织实施。如区妇联将妇女工作与社区工作相结合,提出了工作对象多样化。由过去主要抓家庭妇女和儿童,发展到在整个辖区内居住或工作的所有妇女儿童,包括近年来积聚增加的下岗妇女、个体户妇女、外来妹以及特困家庭等,体现了妇女工作职能社会化的趋势。
二是条块结合。主要是通过抓条块共建,把社区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在条块同时得到贯彻落实。区机关党工委、区教育局、公安分局、卫生局、建委等大口党委先后与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区机关党工委连续三年组织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创文明小区。教育局党委和芷江西路街道、宝山路街道、临汾路街道、北站街道等四个街道建立了共建关系。如,芷江西路街道根据辖区内学校较多、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教育局党委和芷江西路街道党工委共同商定,将辖区内学校党支部(或总支)同芷江西路街道的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同创共建先进党支部,共同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是点面结合。根据各街道(镇)的基础和特色,全区8个街道1个镇,分别确定了在某一方面进社区的具体内容,力求在9个点上各个突破,取得经验,再在面上加以推广。如北站街道重点对党建工作“八进社区”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在行风评议、干部考核工作以及工青妇工作进社区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和好评。临汾路街道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六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居民群众切身利益,把党的温暖送到广大群众中去。临汾路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
二、创建各类载体,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随着党建工作逐步向区域性党建的方向延伸与拓展,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开展党建活动的物质保障相对匮乏等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区委针对这些新情况,提出了从创建各类载体,挖掘、整合各种社区资源入手,以较少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从而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社区党建的新格局。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通过组织载体进行整合。在北站街道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区各街道(镇)统一建立了“两委两站”的组织载体,即: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社区党风廉政监督站、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等,并在居民区党支部的层面上建立了分会,作为街道与居委会联系辖区单位、在职党员的组织载体,承担组织、指导、协调的职能,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为了充分发挥“两委两站”的组织载体作用,区委提出了加强“两委两站”的建设,实行“三统一”的要求,即“统一挂牌、统一制度、统一操作”,并制定下发了“两委两站”的工作细则,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工作制度,区委组织部还专门制定了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的活动手册。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对提高社区各类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水平,提高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中的渗透力和战斗力,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二是通过物质载体进行整合。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等一批硬件设施,包括区级的、街道的、部门的、条线的以及市属大厂各种各类设施,进行整合,做到资源共享,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我区已建成区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4个,所有居委会都建立了社区服务分中心,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点25个,并已建成了全区联网的再就业服务中心。除此之外,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周末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也都成为社区党建的重要物质资源。各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依托这些物质载体,并与再就业工程、“凝聚力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创建“安居乐业”文明小区相结合,为广大居民群众办实事,不断扩大群众的受益面,解决了群众急、难、愁问题,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三是通过活动载体进行整合。我们还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精心设计并形成了各种行之有效的以群众为主体的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的优势。各街道(镇)创办了多种形式的以群众为主体的活动载体,如周末学校、无声沙龙、晚霞谈心室、法律咨询热线、英语角、红红信箱、党员先锋楼等活动,扩大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面、影响面以及居民群众的参与面。
三、努力端正“三风”,促进作风转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组织的凝聚力不仅体现在扶贫帮困、送温暖等物质方面,更应体现在端正党风、政风、行风,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年来,我们通过建立社区党风廉政监督站这一组织形式,开展行风评议,实行群众监督,畅通了与社区居民的联系渠道,促进了“三风”的好转。
一是实行条块结合、形成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我们以北站街道为试点,在97年建立了第一家社区党风廉政监督站。监督站由街道党工委牵头,街道办事处、警署、工商、环卫、房管办和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同时在居委会建立了监督分站,形成了“两级网络”和“三支队伍”。“三支队伍”由特约监督员、联络员和信息员组成。监督站的工作得到了各成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先后与卫生、公安、工商、房地、教育等部门分别签定了《联手共抓社区党建协议书》,加强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站的建立,突破了过去那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体制由垂直管理逐步向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重大转变。这一探索得到了中纪委、市委、市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在全区各街道(镇)进行了推广。
二是加强群众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以社区行风评议为抓手,加大群众监督的力度,进行了专项治理,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效。近年来,监督站每年对社区单位行风进行评议,将行风评议工作向社区的延伸。为了确保行风评议质量,监督站聘请评议代表,到各被评议单位听情况、查资料,召开各类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并深入居民群众,走家串户,进行明察暗访,广泛征求居民群众对被评议单位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评议大会,对被评单位提出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评议。既对评议单位的工作充分肯定成绩,也尖锐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被评议单位的领导、干部听了之后感到触动很大,认为评议中所指出的问题切中了他们的要害,会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整改。
三是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社区的党风、政风、行风有了明显好转。监督站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运行机制,使过去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效地得到了克服,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新风得到了发扬。居民群众反映,现在社区的机关和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即:热情接待、耐心解答的多了,不理不睬、一问三不知的少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解决困难的多了,扯皮推诿、办事拖拉、为难群众的少了;廉洁自律、秉公办事的多了,没有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少了。
社区党建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领域,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我们将按照市委和区委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探索力度,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把我区建设成为与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新闸北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五篇:工作重心下移 服务眼睛下下
工作重心下移 服务眼睛向下
——浅谈农村县乡公路如何深化路政执法改革 黔西南州交通运输局高等级公路管理处 ×××
先秦道学家老子在其代表作《道德经》中有这样的叙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农村县乡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近年来,农村县乡公路快速发展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杠杆撬动”作用日益明显。贵州作为一个以山地地形为主,农村人口多的省份,公路运输是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方式,“公路通、百业兴”可以说是近些年来贵州农村县乡公路发展的缩影。“十八大”的春风劲吹,历史不停留在昨天的成就上。面对当前贵州经济发展“赶超、转型、跨越”的大好形势,农村县乡公路路政执法管理也必须在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面前全面深化改革,一步不停、步步紧跟。
全面深化农村县乡公路路政执法管理改革,两个问题:改什么和怎么改。这两个问题对于农村县乡公路路政执法管理者来说,其实就是查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对症下药”,以期达到“药到病除”之效。
一、当前农村县乡公路路政执法管理现状及问题存因。首先看现状。随着农村县乡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
入,贵州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对农村县乡公路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乡公路路政管理新问题、新挑战日益凸显。一是农村经济发展与县乡公路路政管理的矛盾。贵州是多山的省区,“要想富、紧靠路”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风向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让农村建筑格局开始沿着公路线迅速铺开,建筑控制区内违法建筑不断涌现,相对出现的违规违法占利用公路的现象更是接踵而至,加之当前农村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可以说给建设标准相对较低的农村公路安全畅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二是农村县乡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与路政配套管理滞后的矛盾。近年来,贵州县乡公路建设速度加快,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党代会、十一届四中全会等重大会议也对贵州省县乡公路建设作出了细致规划,但县乡公路建设数量增加的背后却是路政配套管理滞后的现实。特别是路政管理中老办法用不好、新办法不会用现象突出。只能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罚款、限期拆除等也凸显执法手段单一。三是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任务繁重与管理人员不足和经费投入少的矛盾。农村县乡公路的特点是线路长、分布广,路政管理任务重。相对于国省道,管理人员欠缺和经费投入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以我处管养的160余公里县乡公路为例,除去治超窗口人员,真正投入路政巡查管理的人员不足15人,公路的巡查密度低自然导致不能随时掌
握路面动态和路产情况,当然对路产路权实施有效监控和保护就大打折扣。至于经费投入,欠缺是常态。
其次,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根源在法制意识淡薄。《公路法》、《贵州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农村公路沿线居民对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少数县乡领导更是为保经济指标给予超限运输优惠政策,这些因素可以说是农村公路路政违法、违规、违章案件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二是农村县乡公路管理法律法规、体制机制不健全和缺失。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在县乡公路路政管理实际操作中会受到一些条款的限制,县乡公路路政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乃自缺失严重制约了路政执法管理工作。三是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建好一条公路只是“走完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长征路上的第一步”。路政管理迅速跟进才是“王道”。建设与管理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走上县乡公路路政优化管理的良性轨道,造福子孙后代。四是执法水平不高。鉴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农村县乡公路交通执法人员特别是协管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行政执法水平不高的问题,致使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过程中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顽疾更是趋于常态化。
二、农村县乡公路路政执法管理深化改革“怎么改”问题。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这里笔者认为:改革要改在点子上。努力改变当前贵州农村县乡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滞后的现状,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全面深化贵州农村县乡公路路政管理改革,为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
一是改宣传机制,强化执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强化路政执法环境的“先遣队”,必须常抓不懈。当前的农村公路路政执法宣传多停留在印发宣传标语资料等单一的形式和内容,其实农民看不看、认不认识有时还是一个问题。宣传教育没有真正将工作中心下移到具体的服务对象上。丰富宣传的形式和内容,真正将公路执法法律法规送到千家万户,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优化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执法环境是当前路政执法宣传机制改革的核心。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管控力度。这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建立严格的路政执法巡查制度。针对农村公路里程长、分布广的特点,推行基层路政管理人员、协管人员巡查责任人制度,积极探索将村干部纳入通村县乡公路巡查责任管理,将日常巡查制度落实到位。第二要切实强化对建筑控制区的管理。路政执法机构要摸清管养公路建筑控
制区违法建筑的底数,推行历史遗留问题和当前新问题分层消化的原则,积极创建良好的建筑控制区管理秩序。第三要切实强化对侵占路产路权的管理。路政管理人员要“上得了路、下得了车”,切实加大上路巡查和巡查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将侵占路产路权和公路控制区的违章建筑控制在萌芽状态。第四要切实强化对超限运输的治理。通过加大宣传教育、流动突击检查、加大处罚力度等努力探索治超有效途径。
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强化部门联动。公路不是交通部门一家的公路,路政管理更不是一锤子的买卖。当前,农村公路路政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部门保护主义,致使交通行政诉讼和非诉讼的案件明显增多。这就要求我们路政管理机构要主动搞好与公安、土地、规划、法院和沿线村镇等相关部门的关系,积极争取落实各部门管理公路的职责,理顺部门关系,形成部门联动的强大合力,共同创建县乡农村公路的良好管理秩序。
四是改培训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而依法行政,说到底要靠人“依”,靠人“行”。在路政管理中,主要靠各级路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去“依”、去“行”。第一要有多渠道地对路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改革以往培训流于形式的机制体制,着重对学习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促进路政执法人员必学、爱学、勤
学业务,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第二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对路政执法人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职、辞退等具体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机制。第三要对路政管理人员进行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整顿。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强化层级追责。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必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严格考核的原则,建立适合我省情况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部门联动考核奖惩机制,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具体的部门,工作具体落实到人,严格考核奖惩,保障农村县乡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当前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面深化农村县乡公路的路政执法管理改革,其实就是一个工作重心下移、服务眼睛向下的改革,围绕这条主线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我想作为贵州交通事业发展建设者,我们就一定能谱写伟大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