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推行“五化一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创新推行“五化一体”城市 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T| T石狮市以被确定为泉州市城市基层党建试点为契机,立足全域城市化发展特点和实际,探索推行“五化一体”(即推动组织设置扁平化、队伍管理模块化、资源配置集约化、作用发挥常态化、运作保障长效化,打造城市党建综合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党领导城市工作的水平。推动组织设置扁平化。优化组织体系,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扩大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各领域单位成员的覆盖面;在商圈市场、工业园区等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建设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站,推进党在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优化管理机制,将市直派出机构的指挥调度权、考核监督权以及党组织关系下放给街道,赋予街道对市直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征得同意权、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等;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未经准入审批的工作事项一律不能延伸到社区。优化机构设置,市、街道两级分别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设立街道党建办公室,推进街内设机构职能整合和功能优化,从“向上对口”转变为“向下对应”。推动队伍管理模块化。模块化组格,按照“界定清晰、任务相当、管理方便”的原则,将社区划分为地缘型、单元型、单位型和园区商圈型等不同类型的网格模块,设立网格党小组;按照“在家”、在职、离退休、流动等分类建立党员信息库,科学组合编入各网格党小组。模块化管理,以网格党小组为基本单元,指导制定组织生活计划,推广运用党员组织生活管理系统,对党员参与情况进行全程纪实;同时,线上借助“党员e家”、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石狮先锋”公众号等信息平台,线下创设主题党日、流动党课、“轮值书记”主持活动、创意竞赛等载体,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渠道。模块化考评,围绕学习教育、中心工作、履行职责、服务群众等内容,分别设计基本分、先锋分及扣分指标,对党员进行季度积分登记、年底积分总评,并强化积分结果运用,将积分与培训、提干、评先评优、问责追责挂钩,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资源配置集约化。坚持信息共享,实行党建信息大数据管理,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情况通报制度,建设贯通各级党组织的党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党建信息资源公开共享、实时获取。坚持阵地共享,把街道社区活动阵地纳入城市公共配套建设规划,推动建设集党员接待、政策咨询、电化教育、学习阅览、党员谈心、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党员服务站。在商圈市场、商务楼宇、园区等设立开放式党群活动中心,推动区域内单位共享党建、群团、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资源。坚持文化共享,通过互邀参加文化活动、举办主题文化讲座、拍摄红色教育主题微电影、组织图片巡展,以及设置“开放日”“体验日”等办法,推动区域内组织文化交融互促。挖掘整合李子芳纪念馆、董云阁故居等本地红色资源,建设党性教育实践基地。推动作用发挥常态化。引领政治方向,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综合事务联席会议、社区民主协商议事会等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党建工作、共商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事项,凝聚思想共识。引领服务供给,推动驻区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编制群众需求清单和服务项目书,依据任务轻重、单位职能、个人特长分别认领解决。推行志愿服务登记卡、联系卡、“星级管理”等制度,加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定期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建设社区社会工作站,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引领社会治理,建立以社区“大党委”为中心,党员为骨干,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志愿服务者、群团组织、驻区单位等多元群体为支撑的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机制,把党建工作延伸到治理一线。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诚信“红黑榜”、公益互助等活动,拓宽区域内单位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推动运作保障长效化。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城市基层党建问题、整改、责任“三张清单”,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委书记述职评议、年度绩效考评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工作例会、党组织晋位升级、联系点等制度,确保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力量保障,实施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培养计划,把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定向招录事业编制人员,建立专职党务工作者制度,定期考试招聘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强化投入保障,市财政每年划拨300万元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街道、社区按照每个社区每年不少于60万元的标准配套进行拨付。制定社区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统筹市直部门支持政策、投向资金、特定项目,确保专款专用、切实有效。打造城市党建综合体。把城市当成一个整体来谋划党的建设,统筹考虑城市各区域、各领域、各类别党建主体的特点和实际,统一布局、同步实施,实现谋划布局一体。坚持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制定组织设置、工作职责、党员管理、阵地建设、服务群众、运作保障等方面的统一标准,实现标准设置一体。建立党员电子身份认证制度,为每名党员制发身份证IC卡,定期发布组织生活安排信息,让党员就近便捷参加组织生活,实现组织生活一体。采取项目化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每年筛选确定一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项目,通过采取申报立项、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办法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实现项目运作一体。依托区域党群活动中心,集中展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精品工程和优秀案例,在不同区域进行复制推广、持续创新,形成品牌叠加效应,实现品牌创建一体。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和凝聚各类组织、群体、资源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形成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作用生成一体。
第二篇:社区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材料
夯基础
解民困
齐抓共管见成效
——社区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材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根据上级关于开展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相关要求,XX市XX区X社区结合创新型党组织创建,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为民、务实、创新”为理念,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积极探索“一核多元、五力共治”社会治理模式服务民生的新举措,围绕党建“1+N”创新模式,扎实做好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着力创建“幸福街区”。
一、完善组织平台建设,条块结合、夯实基础
一是构建“1+N”党组织体系。
将党建工作向居委会、驻区单位、非公企业、流动人口、楼栋院落、社会组织“六个延伸”,构建“1+N”(“1”建制型党组织;“N”综合型功能型党组织、区域型功能型党组织、专项型功能型党组织等)党组织体系,强化党建工作条块结合、全面覆盖。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12家驻区单位与社区之间顺畅沟通的桥梁,运用“六共五联”(“六共”即:共有、共商、共建、共治、共担、共享,“五联”即:党建联动、资源联享、服务联做、发展联促、文明联创)职能,实现共筑共建;以创建“六好院落”为目标,即党员作用发挥好、群众协商自治好、环境卫生状况好、社会治安秩序好、邻里关系融洽好、内部建设管理好,搭建X等X个小区院落党支部或党小组体制机制,指导小区(院落)成立业主委员会、自管会,建立小区(院落)管理制度,使小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组建XX联合党支部、XX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等功能型党支部,下派党建指导员,采取“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的办法,组建联合党支部,使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得到加强。
二是组建 “六小联通”,搭建民生服务平台。在充分运用居民议事会发挥作用的同时,不断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分别在两个居委会组建小微社会组织联合会、工商企业联合会、志愿服务联合会、驻地单位共治会、院落楼栋物管自管会、商务楼宇园区社会服务社“六小组织”,通过党建引领,“六小组织”近X人次参与文明创建、我们的节日文艺演出、困难群众关爱、老年保健等活动等XX余场次,实现“四个院落服务”,即收集问题在院落、化解纠纷在院落、活动开展在院落、精准服务在院落,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打造贴心互动交流平台。
搭建党员群众“四园”(议事园、党群园、文化园、健康园)平台、QQ、微博、门户网站、社区“1+1”APP、《X家园报》、书记-主任信箱、“两代表一委员之家”等沟通渠道,建立党员与干部、干部与群众、党员与群众之间及时有效的交流空间,融合了干群关系,并认真落实居民议事会“三会一评”制度,定期发布社区工作动态,通过座谈会、活动日、大讨论等形式凝聚群众智慧,推动社区和谐稳定。二、改进工作服务方式,倾听民需、解决民困
一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
对社区在册党员严格管理,完善教育考核评优制度、公开承诺制度等,提高党员责任意识,督促定期答题学习“两学一做”APP,认真落实主题党日“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增强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党内关怀,在“两节”“七一”“中秋节”等节假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X人次,送去慰问品及慰问金合计人民币X万余元,让党员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对流动党员加强联系,结合党组织关系排查工作,与失联流动党员全部取得联系,把他们加入到党支部微信群中,通过典型引导和政策宣传,鼓励外出党员返乡创业就业,为家乡建设作贡献。二是开展“三访”活动。
即年初大走访、干部勤到访、网格日走访,及时倾听群众诉求,建立民情工作台账,社区党委各支部围绕民生问题专题研究,拟定民生实事计划,发挥好“党员在一线”作用,让党旗飘向楼栋,做到党员“四亮”即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亮清单,推行党员包保责任区,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了辖区道路破损、乱堆乱放、安全防护、油烟污染等问题X件,实现小区院落党支部、党小组在小区管理、居民服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是持续完善服务网络。
搭建“一厅两园三快车”便民利民服务平台,围绕“十型”居委会建设提升改造服务软硬环境。社区服务大厅和居委会办事大厅实行下班延时服务和周末预约服务,全方位、全天候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求助投诉、排忧解难等综合性公共服务。在全区率先与公安部门联网开设居住证办理窗口,实现流动人口管理“零距离”。充分发挥大数据引领作用,开通运用社会和云“一卡通”办理业务。四是改进服务工作方式。
注重社区群众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社区党委班子成员不定期进院落召开院坝会收集、划解、解决突出问题;开设网格、居委会、社区三级“民情回音栏”;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定制个性化帮扶档案;进小区院落、企业单位大力开展“发现X群众艺术家”等精神文化活动;开展班子成员、司法助理员、律师志愿者、民生监督员、“两代表一委员”“五位一体”矛盾接访。社区成立以来,零越级上访、零安全事故、零群体事件,社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上升。三、聚焦治理问题导向,多元参与、形成长效
一是聚焦问题导向。
将大数据理念贯穿社区工作,搭建“社会和云”网格化服务管理及居委会“一居两站”平台,运用统计、协调、查询、分析、共享等功能,开展治理服务和社区监督等工作,并建立台账。每周召开一次党员、干部、职工工作调度会,由党委班子成员牵头对社区治理问题进行分解落实,以社区痛点和社情特点为指挥棒,合理调配有限资源。
二是突出多元共治。
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会、居委会、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各个层面共同参与,党委全力、政府主力、社会协力、群众得力、制度给力的“一核多元五力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多元参与共治。
三是建机制促长效。
社区以“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马上做、做成效”为索引,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在融入群众方面,建立实施民情调查走访制度,与群众保持落实“为群众办实事,由群众说党好”的群众路线要求。在法治建设方面,实行社区班子成员、司法员、律师、“两代表一委员”四合一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抓好信访维稳“1”号工程。在工作推进方面,建立多部门联动制度,以月为单位由社区组织召开专题联席会议,集中辖区资源协同建设社区;建立事件快速处置机制,由社区党委统筹派单,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推动社会事务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在监督执行方面,建立民生监督机制,组建民生工作监督工作组,发挥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单位、群众等多渠道的监督作用,确保为民服务过程规范、效果显著。
四、党建核心引领作用 齐抓共管 取得成效
一是把握“一条红线”,党建引领,核心作用有效发挥。
严格执行“一条红线”(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社区党委积极搭建平台引导社会各界为社区建设献言献策,通过联席联动汇聚各方智慧。定期召开“一委一会一中心”联席会,形成党委整合资源、统筹调度,社区服务中心具体执行、抓好落实,居民议事会议事协商、民主监督的良性机制。二是遵循“四个更加注重”,多元共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深刻领会“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更加注重系统推进、更加注重开放融合、更加注重整体效应),通过“一核多元·五力共治”全力推进形成开放融合的共治模式,增强社区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使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热爱党、跟党走。三是党建统领全局,各方协力,取得“四升两降”扎实成效。
从2012年至今,群众安全感从X%上升到X%、满意度从X%上升到X%、群众参与度从X人次上升到X余人次、社区文明指数大幅度上升,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X%以上,群众投诉率逐年下降X%以上。社区党委及辖区X个居委会党支部先后荣获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X市“星级居委会”。今年,溪北、朝阳居委会被授予司法部“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第四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社区服务中心获“全国反邪教先进集体”、第六批“社区学习雷锋志愿者服务联络工作示范站”,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和省市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通过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社区党委统筹协调功能得到强化,充分发挥各方面引领作用,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第三篇:农村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
××村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村党支部书记 ×××)
××村位于××镇南部,面积4.5平方公里,辖11个合作社,户籍人口3200人,党员115人。近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镇党委的决策部署,紧扣“抓党建保障、举民生之策、促转型发展、建和谐大关”目标,以“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工作机制为抓手,全面推动我村党支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村成为一个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的先进党支部。
2005年前,我村党支部不团结,矛盾突出,经济条件落后,干群关系紧张,被广州列为重点排查村。上任后,我吸取以往教训,我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开展各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扭转我村的局势,必须从稳定做起、从党基层组织做起。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广泛调研,坚持把贯彻上级党委要求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把党建工作作为统领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 1
出成效。几年来,党支部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环境差等热点问题,先对村的主干道、社道及石新路塘美路段进行全面改造,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然后,美化村容村貌,建成塘美广场、荔枝公园、公园湖等公共设施,为村民创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最后,兴建地下排水管道,让村民喝上放心水。这些举措,使党支部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肯定和赞扬,村民无不举手叫好。为迅速带领群众奔富致富,党支部又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选准路子,最后决定盘活村集体土地500亩进行出租,兴建综合市场引进多家企业等,使我村集体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2011年村集体收入达1700万元,人均收入达1.2万元。
当前,在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方面,我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有:
一、健全组织体系。一是抓队伍。针对党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以年青有为、积极上进青年为发展重点对象,目前共有党员115名。二是强领导。围绕“建设新农村,党员走在前”的思路,积极在能人中培养村、社后备干部。同时,推行党员联系村务、联系群众的办法,提高其综合素质,促使党员能人脱颖而出,成为带领全村发展的村社干部,目前,大部份合作社主任都是党员。三促作用。我村紧密结合本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鼓励本村无
职党员自由择岗、竞争上岗、奉献在岗,鼓励无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健全责任体系。一是实行层级责任制。对村“两
委”班子成员实行“包社制”,每位村干部负责指导联系一个合作社,指导和督促合作社主任抓落实,并帮助解决大事难事。对社能独立办成的事,村“两委”既放手让他们去做,又督促他们早落实、早解决。对社无力或无权解决的事,由包社村干部帮助协调解决。二是实行包干制。在计生、农业生产、社会服务管理等工作任务上,每位村、社干部必须承担对所包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这一责任体系下,村干部和社主任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上级的决策部署在贯彻落实上收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成效。
三、健全完善议事决策体系。一是下放权力。把决策权、审批权等下放给各个村社干部,让村社干部有权统筹本村、包干社的发展,有权安排部署其职责内的重大事项,有权落实民生政策和目标任务。二是民主决策。为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而成效不下滑、权力下放而不乱作为”,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约,规范决策程序,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更好地保障了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具体工作中,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土
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两委”会商议、村“两委”及社长会再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并将决议事项和办理结果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四、建立监督制约体系。一是制定党务、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加大村社干部决议事项和办理结果的公开、公示力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农村低保、产业扶持、工程建设等进行全面公开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成立村民理财监督小组。由党员推选3名群众组成村的理财监督小组,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三是扩大监督。设置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村社干部进行监督举报。
五、健全激励奖罚体系。党支部严格按照村社的层级责任制,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民主评议、抽查等形式,对村社干部目标任务和履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由村委会对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奖励,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重奖,对多次未不成任务的处以批评和罚款。如计生工作方面,凡当月未完成“四术”任务的,村社干部各处以每例500元的罚款。如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方面,社长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但其补贴的工资按其工作质量计算,如登记流动人员质量低于60%,当月补贴不发;
如完成了八成则按八成计算,如此类推。每年年底支部还对优秀党员、优秀干部进行评比表彰。在这一激励机制下,全面调动了村社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当前,在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中,我村的做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党建工作中,我认为,目前我村党基层组织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一是党组织对党员的关爱未能完全覆盖广大同志,有些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困难暂时未能及时处理;二是由于农村的局限性,一部分党员的理论修养不够,没能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为改善不足,今后,我村支部必须在提升支部的活力方面建立有效的制度,务求更好地做好党建工作。
第四篇:推行社区大党委开创基层党建新格局&社区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材料
推行社区“大党委”开创基层党建新格局
XXX 构建地区、县(市)、街道(镇)、社区“四级”联动体系,积极推行社区“大党委”区域化党建模式,逐步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社区党组织唱“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党组织设置由“单一性”向“全覆盖”转变;社区服务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打造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驻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构建“四级”联动体系,夯实开展社区“大党委”的工作基础。XX 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议事协调功能,明确18 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综合分析研究“大党委”工作模式,形成了统筹推进、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各县(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将整个工作分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成立组织、构建体系,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总结完善、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街道(镇)按照“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分别选取了 2 个具备条件的社区作为试点,并分别向试点社区下派工作指导组,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督查,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社区采取召开动员大会、发放《告全体党员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了驻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社区“大党委”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认识,营造了浓厚氛围。目前已建立社区“大党委”X 个,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创新组织设置,健全社区“大党委”组织体系。由街
道(镇)具体监督指导,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产生社区“大党委”班子,经过严格程序确定预备候选人后,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民主选举。每个社区“大党委”选举党委书记 1 名、副书记 X 名、委员 X 名,X%的班子成员由驻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居民党员代表担任。社区“大党委”上对街道(镇)党委负责,下对网格党支部、“功能型”党支部和辖区小型及无上级主管的新兴组织等实行直接管理,对驻辖区行政、事业等其他单位党组织在不改变党组织隶属关系、不涉及自身党建工作和行政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双重管理”。采取“1 网格+X 支部”的管理模式,按照地缘型、单元型、单位型三种类型成立网格党组织或网格功能性党组织,将 XX 家单位、XXXX 余名单位在职党员、XXXX 名社区网格管理员全部纳入网格党组织。建立“大党委”对网格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对网格党小组、网格党小组对网格党员先锋岗、党员先锋岗对楼栋党员和居民的服务管理的“四级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党组织网格全覆盖。
三、创新运行机制,强化社区“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吸纳驻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在职党员代表进入班子,变以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协调机构为现在的社区“大党委”组织实体,实行党委委员分工负责制和委员联系党员代表、联系功能型党支部、联系驻辖区单位的“三联系”制度,社区内各类组织、党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横向协调的力度更大,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统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能力,调动了驻辖区单位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城市基层党的工作覆盖到了每个楼院、各类人群和城乡结合部,把区域化党建的“神
经末梢”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更为科学,组织体系构架更加完善。通过“功能型”党支部、党小组,实现驻社区党员管理模式由“所属”向“所辖”转变,减小管理幅度,便于活动经常性开展。一改过去社区党组织与包联单位共建,变为“大党委”领导下的功能型联合党支部与驻辖区单位结对共建、责任共担、事务共办、服务共做。使各类组织都能在区域化大党建的工作平台上找到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使驻辖区各单位的组织、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得到有效地整合利用,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
夯基础
解民困
齐抓共管见成效
——社区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材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根据上级关于开展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相关要求,XX 市 XX 区 X 社区结合创新型党组织创建,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为民、务实、创新”为理念,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积极探索“一核多元、五力共治”社会治理模式服务民生的新举措,围绕党建“1+N”创新模式,扎实做好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着力创建“幸福街区”。
一、完善组织平台建设,条块结合、夯实基础
一是构建“1+N”党组织体系。将党建工作向居委会、驻区
单位、非公企业、流动人口、楼栋院落、社会组织“六个延伸”,构建“1+N”(“1”建制型党组织;“N”综合型功能型党组织、区域型功能型党组织、专项型功能型党组织等)党组织体系,强化党建工作条块结合、全面覆盖。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 12 家驻区单位与社区之间顺畅沟通的桥梁,运用“六共五联”(“六共”即:共有、共商、共建、共治、共担、共享,“五联”即:党建联动、资源联享、服务联做、发展联促、文明联创)职能,实现共筑共建;以创建“六好院落”为目标,即党员作用发挥好、群众协商自治好、环境卫生状况好、社会治安秩序好、邻里关系融洽好、内部建设管理好,搭建 X 等 X 个小区院落党支部或党小组体制机制,指导小区(院落)成立业主委员会、自管会,建立小区(院落)管理制度,使小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组建 XX 联合党支部、XX 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等功能型党支部,下派党建指导员,采取“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的办法,组建联合党支部,使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得到加强。
二是组建 “六小联通”,搭建民生服务平台。在充分运用居民议事会发挥作用的同时,不断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分别在两个居委会组建小微社会组织联合会、工商企业联合会、志愿服务联合会、驻地单位共治会、院落楼栋物管自管会、商务楼宇园区社会服务社“六小组织”,通过党建引领,“六小组织”近X 人次参与文明创建、我们的节日文艺演出、困难群众关爱、老年保健等活动等 XX 余场次,实现“四个院落服务”,即收集问题在院落、化解纠纷在院落、活动开展在院落、精准
服务在院落,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打造贴心互动交流平台。搭建党员群众“四园”(议事园、党群园、文化园、健康园)平台、QQ、微博、门户网站、社区“1+1”APP、《X 家园报》、书记-主任信箱、“两代表一委员之家”等沟通渠道,建立党员与干部、干部与群众、党员与群众之间及时有效的交流空间,融合了干群关系,并认真落实居民议事会“三会一评”制度,定期发布社区工作动态,通过座谈会、活动日、大讨论等形式凝聚群众智慧,推动社区和谐稳定。
二、改进工作服务方式,倾听民需、解决民困
一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对社区在册党员严格管理,完善教育考核评优制度、公开承诺制度等,提高党员责任意识,督促定期答题学习“两学一做”APP,认真落实主题党日“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增强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党内关怀,在“两节”“七一”“中秋节”等节假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 X 人次,送去慰问品及慰问金合计人民币 X 万余元,让党员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对流动党员加强联系,结合党组织关系排查工作,与失联流动党员全部取得联系,把他们加入到党支部微信群中,通过典型引导和政策宣传,鼓励外出党员返乡创业就业,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二是开展“三访”活动。即年初大走访、干部勤到访、网格日走访,及时倾听群众诉求,建立民情工作台账,社区党委各支部围绕民生问题专题研究,拟定民生实事计划,发挥好“党员在一线”作用,让党旗飘向楼栋,做到党员“四亮”即亮身
份、亮承诺、亮服务、亮清单,推行党员包保责任区,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了辖区道路破损、乱堆乱放、安全防护、油烟污染等问题 X 件,实现小区院落党支部、党小组在小区管理、居民服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是持续完善服务网络。搭建“一厅两园三快车”便民利民服务平台,围绕“十型”居委会建设提升改造服务软硬环境。社区服务大厅和居委会办事大厅实行下班延时服务和周末预约服务,全方位、全天候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求助投诉、排忧解难等综合性公共服务。在全区率先与公安部门联网开设居住证办理窗口,实现流动人口管理“零距离”。充分发挥大数据引领作用,开通运用社会和云“一卡通”办理业务。
四是改进服务工作方式。注重社区群众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社区党委班子成员不定期进院落召开院坝会收集、划解、解决突出问题;开设网格、居委会、社区三级“民情回音栏”;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定制个性化帮扶档案;进小区院落、企业单位大力开展“发现 X 群众艺术家”等精神文化活动;开展班子成员、司法助理员、律师志愿者、民生监督员、“两代表一委员”“五位一体”矛盾接访。社区成立以来,零越级上访、零安全事故、零群体事件,社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上升。
三、聚焦治理问题导向,多元参与、形成长效
一是聚焦问题导向。将大数据理念贯穿社区工作,搭建“社会和云”网格化服务管理及居委会“一居两站”平台,运用统计、协调、查询、分析、共享等功能,开展治理服务和社区监
督等工作,并建立台账。每周召开一次党员、干部、职工工作调度会,由党委班子成员牵头对社区治理问题进行分解落实,以社区痛点和社情特点为指挥棒,合理调配有限资源。
二是突出多元共治。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会、居委会、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各个层面共同参与,党委全力、政府主力、社会协力、群众得力、制度给力的“一核多元 五力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多元参与共治。
三是建机制促长效。社区以“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马上做、做成效”为索引,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在融入群众方面,建立实施民情调查走访制度,与群众保持 落实“为群众办实事,由群众说党好”的群众路线要求。在法治建设方面,实行社区班子成员、司法员、律师、“两代表一委员”四合一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抓好信访维稳“1”号工程。在工作推进方面,建立多部门联动制度,以月为单位由社区组织召开专题联席会议,集中辖区资源协同建设社区;建立事件快速处置机制,由社区党委统筹派单,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推动社会事务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在监督执行方面,建立民生监督机制,组建民生工作监督工作组,发挥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单位、群众等多渠道的监督作用,确保为民服务过程规范、效果显著。
四、党建核心引领作用 齐抓共管 取得成效
一是把握“一条红线”,党建引领,核心作用有效发挥。严格执行“一条红线”(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社区党委积极搭建平台引导社会各界为社区建设献言献策,通过联席联动汇聚各方智慧。定期召开“一委一会一中心”联席会,形成党委整合资源、统筹调度,社区服务中心具体执行、抓好落实,居民议事会议事协商、民主监督的良性机制。
二是遵循“四个更加注重”,多元共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深刻领会“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更加注重系统推进、更加注重开放融合、更加注重整体效应),通过“一核多元·五力共治”全力推进形成开放融合的共治模式,增强社区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使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热爱党、跟党走。
三是党建统领全局,各方协力,取得“四升两降”扎实成效。从 2012 年至今,群众安全感从 X%上升到 X%、满意度从 X%上升到 X%、群众参与度从 X 人次上升到 X 余人次、社区文明指数大幅度上升,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 X%以上,群众投诉率逐年下降 X%以上。社区党委及辖区 X 个居委会党支部先后荣获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X 市“星级居委会”。今年,溪北、朝阳居委会被授予司法部“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第四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社区服务中心获“全国反邪教先进集体”、第六批“社区学习雷锋志愿者服务联络工作示范站”,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和省市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通过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社区党委统筹协调功能得到强化,充分发挥各方面引领作用,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五篇:创新机制 深化改革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创新机制 深化改革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小组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组织工作的基础,是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小组组织建设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加快和谐企业建设的进程。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小组党建工作,首先要提高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基层党组织是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员工的物质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基层党小组党建工作,不能把基层党小组等同于基层干部组织,应明确党建工作的职能定位,发挥基层党小组的领导作用和党员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小组党建工作,重点明确聘用员工及流动党员管理、党建工作制度,整合基层全体党员参与到党建之中。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小组党建工作,关键在于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党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建设和谐企业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经
1验丰富、工作作风扎实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基层党组织应不断完善党员干部培训,通过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学习相互配合等方式,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使其在基层建设中能挑大梁、能打头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务工作者应从事务“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心系员工的“服务者”,把员工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真正做到心为员工所系、情为员工所牵、利为员工所谋。
惠民县局(营销部)法制科 苏孟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