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打破思维里的墙感言
这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现代人的想法与行为,对此进行了一些解析与建议,感觉受益匪浅。
比如,书里面提到的“心智模式”,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以前以为双赢总是对的,其实不然,这要看是在什么环境下。如果你想与对方有长远、持续的合作,这时毫无疑问是选择双赢win-win模式了;如果你想直接把对方击败,自己上位,那这个时候就要选择我赢他输win-lose了;如果你想以退为近,瞄准更长远的利益,确认这么做值得之后,那就要考虑我输他赢lose-win了。所以得知外界环境不同,你要做出的选择就不同,双赢不一定总是对的,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总是对的。呵呵!用高中的时候学到的哲学来讲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点谈到“是金子总会发光”。很多人内心可能都多多少少有这种想法,其实不是。大浪淘沙,“现在已经不是三顾茅庐的时代,诸葛亮需要博客需要微博需要影响力”呵呵,这是作者的原话。如果你是金子这还不够,你还要努力提高你的含金量,才会成为发光的金子。当你被发掘出来,你要经历很痛苦的碾磨、冲刷、浸泡,要让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被熔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最后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
如果你已经是金子,你要做的是找到自己发光的方法!
第三点讲到了职业规划的问题,“每个人都要给自己做长远的职业规划,并且制定详细的计划”。书中对这观点是不太赞同的,如果这样,可能会使自己丧失很多机会。就企业的发展来讲,一般建议制定最多3年的业务规划。因为20年后的职业不一定现在有,就像你现在就业的职位,20年前你可能从来没听说过。
对一生进行充分规划永远都是一个好想法,但一定要记得写下来的时候要用铅笔而且手边还要有块橡皮。
第四点是我一直以来犯的错误,尽管自己好像不是很承认,为了避免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现在要做深刻的改正,知错就改。呵呵!“我一旦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我就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吊儿郎当,我会全力以赴”你只有在确定自己有终身热情的时候才全力以赴吗?那么恭喜你,你要加入“不断换工作”和“永久焦虑”的俱乐部了。事实上,只有你全力以赴,你才能找到工作中的乐趣,找到了乐趣,才会使你爱上你的工作。吊儿郎当是你全力以赴,寻找乐趣和激情的最大障碍!
切记,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寻找乐趣,从而保持激情,热爱你的工作。
第二篇:读《打破思维里的框》有感
读《打破思维里的框》有感
《打破思维里的框》的确值得一读,这本书字里行间闪烁着人生智慧,能常常让人读到触动心弦的语句,即使在放下书本后,还能回味良久。一本好书,一本成功的书,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从中吸取营养,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从而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打破思维的框并不是简单的跳出固有的框架思考,听阿妈星空,我行我素。它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思维模式,不断进取,奋力拼搏,时刻跟进时代变化的步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书中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经验运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去,才能更好地为港口发展出力献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仓颉造字续写了人类文明,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发展的步伐,古代丝绸之路至今依然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长时间在一个准则上安睡,意味着死亡,我们不能满足现状,在我们的中国近代史上就出现这难忘的一幕,活在原有的框架中,闭关锁国,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结果被西方世界的两次革命远远的抛在后面,丧权辱国,多么悲惨的一幕,让人永远都不能忘怀。
再看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新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蓬勃向上,高铁、航空、航天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再也不是当初的“东亚病夫”,这一切都源于人们的思维变化,“穷则变”,“变则通”就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只有打破思维的框,不断创就出新的框型模式,顺应历史潮流,跟随时代变化的节奏,奋力进取,永不言弃。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是他的内心和思想圆满完善,还要在生活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不断成熟,打破思维的框,不断尝试一个又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树立一个又一个新的愿景,并且为之不懈努力,奋斗,就没有什么实现不了的。关键还要有一个前瞻性,快乐的心态,不被困难吓倒,要有一颗勇于坚持真理,荣辱与共的决心。
“长时间在一个准则上安睡,意味着死”。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不断创新,修改,选择,实行,拒绝,在某个时间更换你的思维框架模式,要始终保持警惕,时刻做到根据公司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为工务段的发展做贡献。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打破思维的框》一书,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打破一个又一个框,不断激发创造力,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一切皆有可能。还必须要脚踏实地,勤劳肯干,爱岗敬业,一步一个脚印,就没有什么实现不了的。
激发创造力只需五步,关键是你如何迈好这五步;怎样才能充分发乎并利用好人们的才智呢?这就需要大家充分合作,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充分调整和利用好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集大家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才能更好地为港口的发展做贡献。
第三篇:读《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感
读《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初次浏览书名,便对此书一见钟情,看了下书的作者,是人生设计大师古典所著,更有熟悉及仰慕人士俞敏洪,徐小平的推荐,此书也便顺其自然的成为了我本次阅读的青睐。
拆掉思维里的墙,非常通俗却又是道理孕育其中的一句话,这是一本关于认识我们思维里固有的思维模式,及怎样跳出思维的局限,打开梦想的窗,走出生命的困境,加速人生的巡航。
初次浏览开始的几个章节,文中“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买房,卖梦想的房奴”„„我的价值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开始想放弃,以免造成思维的混乱,但另一个心声告诉,看,这就是你思维模式的顽固性,思维开始混乱,也就是说思维里的顽固旧墙开始动摇,我知道这本书在冥冥之中已显著功效。
文中提到了关于“爱”的三个误会,一,把依赖当成爱,二,把爱自己当成了爱别人,三,把喜欢和爱混为一谈。有的人觉得爱就是两个人甜甜蜜蜜,谁也缺不了睡,当看到另外一方没有自己也活得很好的时候,内心就生气,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这个是把依赖当成了爱,正在的爱是给对方自由,也给自己自由;当我反复的关心某个人,却得不到他人的回应时,我们会抱怨“我这样为了你,你却让我这么伤心”,言外之意是
“我对你这么好,你必须听我的话”,换种方式一听,也便知道这是打着爱别人的旗号在爱自己;喜欢是指向行为的,而爱则是指向一个人的本身,不是所有行为都值得喜欢,但是这个世界,却是所有人都可爱。
我们都知道六号性格的最大特征是恐惧,焦虑。对于这个毒瘤,书中有两条非常适用的建议,1,做一个恐惧保险箱,在做对自己有挑战的事情之前,把最恐惧的事情仔细写在一张纸条上,至少10条,挖空心思地去想,尽可能详细,找一个信任的人或安全的地方代为保管,告诉自己,我担心的事情可能会发生,但是我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然后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做,做完之后再对照你所列的担心与事实一一对照,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是将信将疑,认为我所担心的事并不是乱想乱猜的。可多次的结果表明,我曾经担心过的大部分东西,几乎从来就没有发生过。2,面对恐惧,触底反弹。我们的恐惧有三个层次,比如很多人害怕公众演讲,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你发现,自己害怕的不是公众演讲,而是拍讲砸,但是在最深的底处,真正的恐惧不是讲砸,而是自己没有能力面对讲砸的状况,那才是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与恐惧。恐惧是这样的一个懦夫,当你触及他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他大干一场时,他早已烟消云散了。恐惧是可以著之于纸上,让智慧之眼看穿,而当我们把恐惧埋藏在心里时,他便会像幽灵一样缠绕着你。
这个世上存在“有趣之人”与“无趣之人”,“无趣之人”往往是无胆之人,老人们对于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怎么做都没有年轻人做得好;孩子对于学习“不感兴趣”,往往是由于自己觉得没有自己没有学好的能力,或者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毕业生对工作“不感兴趣”,其实是觉得自己没有赚钱的本事,或者是害怕再怎么努力也打不到自己心里满意的目标;我对于做菜“不感兴趣”,其实是觉得自己觉得没有能力作出让他人满意的菜,或者是无能力面对他人批评的局面。我们大多数人的“不感兴趣”,说是没有多余的时间投入,其实是害怕做不好。而能力= 天赋*时间,当我们无法付出时间时,我们的能力也便归零。所以不要说自己“不感兴趣”,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那是逃跑的表现。有趣之人的心智模式是冒险——投入——成功——收获,或者冒险——投入——不成功——智慧,不管成不成功他都能从中获得乐趣。
我深知在我的思维中还有许多顽固的思维之墙,我所要做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拆掉思维旧墙。
——精四火炬 谭涛
第四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有感
今年公司发了一些新进的图书,本人挑了一本,花了大概三个多小时读完了《拆掉思维里的墙》。
读这本书,感觉有点前后杂凑,前后总感觉文风不一致。特别是中间一段文字,不知所云,可能是因为没有目录的原因吧,不过没有目录也应该让读者看懂吧,还是文字编排有问题。还有就是书最后的一段,感觉有点像是作者自己调入了一个自己曾无情批判的陷阱里,用一堆名人名言,总想给读者留下点激情,或者煽动读者去“成功”。
刚开始看的很有趣味,文中所讲故事很接近我现在的实际状况: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工资不多也不少、在考研这件事情上还心存侥幸、一心想着做自己喜欢的数学、有自己的梦想、需要在职场进行不断的学习、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训练或者培训等等,第一节的职业安全感奴隶看完的时候,心里也是对这本书心存期许,还推荐给了大姐和其他同事。真心说,很受启发,不过如果仔细一想的话,其实如果按照文中所述的方式生活:不要买房、不断学习、年轻奋斗、花费金钱和时间积累人脉资源、为自己的未来进行大量的投资。这一切好像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要为了有更多的钱、更好的前程、更优秀的人生而奋斗。可是我是那样的人么,可能有时候是吧,比如在学业上、工作上偶尔会有这样的想法(学业不成功去搞数据库、数据挖掘等和数学相关的工作)。但其实我更多是一个喜欢幻想、神经质、对文字和艺术顶礼膜拜的小小的人,狂想者抱着吉他沿街流浪和去远方旅行、守着一大堆数学符号在草稿纸上感觉无比美妙的世界原理、手持话筒面对着空空的墙壁唱出最有深度但好听的rap。看看我买的书:《海子》、《沉思录》、《股市大全》、《时间简史》,两本算是文学性质的吧,时间简史虽然算是物理,但也算是一个对数学狂热的人诗意的追求,买股市大全也是为了想把无比美妙的数学原来与现实勾兑起来。可能把自己分析的太过了,不是有那句话么,stop over analysing ,life is simple。不过一切都是不定的,可能若干年后,我真的就喜欢上了职场、工作,现在还是多读点书,不管什么方面,都接触一点,对自己有好处的。
文中讲到第一个不建议青年人买房的故事,作者仔细分析了两个青年人的月平均消费以及消费方向,我感觉总是充满了一种投资的味道在里面,我向来对这个不感冒的,尤其是同事提到的车啊、房啊什么的,所以,我感觉自己内心里注定是个不喜欢安定居所的人。
下面还是摘抄一下书内的经典句子吧:
(1)年轻的时候,整是我们最有旺盛的学习力和拼劲的年代,是我们最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目标,最有机会开始创业的年代,大部分购房者都与这些机会永远相隔。(2)个人发展的几个关键词:创业、转换行业、快速升值。
(3)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不买房,买梦想。(4)高晓松说的一句话: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下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没买房,但我俩走遍了世界。
(5)经济部独立一位着梦想不独立(这个我深有体会,大学的时候喜欢音乐,但从来没正式的抱过一个学习班啊什么的,也不是自己没机会挣钱,只是挣钱太少,总感觉自己花的钱还是父母的,所以总是不敢花)。
(6)最希望共事的一群人和一个最大的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房子所无法比拟的。
(7)购房购的是一种心理安全感,安全感真的来自于一套房子么?即便房子可以换回安全感,那么出卖梦想值得么?
(8)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
(9)职业安全感奴隶、爱奴
(10)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在身边的只有你自己。(所以一定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依赖任何人生活的能力)
(11)尝试:上帝不是要你成功,而是要你去尝试。(12)试试看给那些可去可不去的职业打电话,是这推销一下自己。
(13)在安全的地方,试一下冒险。
(14)当你有恐惧感和紧张感的时候:fuck you ,that is me anyway.(15)你如果受了伤,你也帮助他人减轻痛苦。(16)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拿回来的。
(17)乐趣来源于权倾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18)成功的尝试带来成果,不成功的尝试带来智慧,不管成不成功,投入带来快乐。
(19)为你的生命找一个长期的深层的,不能被满足的乐趣,让这永恒乐趣带领你穿透生命的无常。
(20)成功学不能学。
第五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道理很多,自己去懂
肖政宏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了。拿我们自己来说,身边有许多不同的人,每天会发生不一样的事,哪怕你说你只是吃喝拉撒在家宅一天,你自己可能在这个狭小的领域里没怎么变,但在你所处的领域之外不是。我们开始收到好多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你认为好的,有你认为坏的,有的,你甚至无法去评判它是好是坏。所以,在喝够众多鸡汤与毒鸡汤后,我明白一件事吗,道理很多,自己去懂!
好了,言归正传,说到《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首先是许多大V,学者推荐,从他们的推荐语中其实就可以简单知道这其实一本告诉你,或者说,分享一些故事,用现实例子,引经据典,来解答一些当代青年或者工作者的疑惑吧!这里的疑惑,恐怕也就是基于我们从小建立起的一系列思维搭建,当我们不断长大,突然或者不断遇到变化的现实社会中新的思维逻辑从而产生的一种碰撞。我们开始分不清到底谁对谁错,于是作者古典结合过往的经历,所见所感,告诉我们去拆掉那些固有思维的墙。
我想分章节来探讨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首先第一章,讨论了我们很多人会有的安全感的问题。在梦想面前,我们是选择现实安定,还是选择挑战突破?在爱情面前,我们是选择死死抓住不放,还是选择给彼此一些空间。书里告诉我们,安全感是自己去创造的,而不是凭空拥有的。正如书里有人说,房子让我有个家的感觉,这使我有安全感,对爱情的强烈控制欲占有欲,让我有安全感,没有了安全感,就感觉很恐慌,很不安。但在另一面,有人在别人买房当房奴的时候提升自己能力,学习东西,周游世界,生活过的多姿多彩。有人在别人被爱情死死禁锢时面对异地恋都已经能过得甜甜蜜蜜,和和美美。这些人觉得自由,挑战,才是他们想拥有的安全感,他们能在这些过程中拥有而不是一味的去索求。
第二章讲述有趣的态度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和意义。身边有许多人兴趣很少,对于许多东西都不是很有兴趣,他们的生活可能只是简单的一天天流逝,而这个时候,有人已经完成环球旅行去过了很多地方,有的人不断写作已经获得金奖将要成为一名作家,有的人喜欢唱歌不断参加比赛有天就真正成为一名歌手。兴趣可以是一种爱好,有趣可以是一种态度,我们需要对生活保持一种热情,满怀热情骄傲的生活。
第三章谈心智,其实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讲一个人的成熟。我们如何看待星座,如何看待金钱,我们如何看待爱与被爱。当我们真正看清楚如何去面对这些事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种心智的成熟。一个人的成熟包含好多面,这个范围很大,简单的说,他可以是我们看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原则,一种理念,也许就是所谓的三观。心智成长培养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思维重组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拆掉一堵旧墙,建起一堵新墙,以一种更客观,更正确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第四章,说成功。想必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都已快过时了,因为后来我们明白,反思总结成功前的一两次失败,那种失败才是成功之母,不断失败没有进步的那不是,我们常常励志,但却忘了去实践反思。我们也都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前提条件,找对方向,不断收获。是金子总会发光,首先那得是颗金子,其实还得挖出来,不断清洗,打磨,才能发光,这才是成功。成功的故事很多,实现自己的才是你应该做的。
第五章,工作,职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如今我们会面对今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再工作的问题,是选择工资高的工作,还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在一个地方不断停留,还是不断变化挑战。这没有确定的答案,每个人可能因为不同的人生追求而有不同的选择,对于我,我倾向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不断往上走,不断学习挑战。但我也学会等待,也许现在的工作可能不太好但谁知道今后呢?也许那时候你会喜欢上它。我学会坚持,如果是对的,我绝对不会轻言放弃。总的来说,当我们今后走进社会,职业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阶梯,一个踏板,如何实现在这背后我们要追求的东西,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六章,活着的态度。我们有喜怒哀乐,生活中遇到的事会不断改变我们的一个态度,一个心情,这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想,人生很长,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活着,快乐活着。悲伤失落有,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让它变到最小。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太多,但是公平也很多,每个人出身不一样,但追求幸福的权力一样,我们也许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看待这个世界不公平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幸福快乐活着。
第七章,幸福。其实就是生命的一种体验,感受。书里告诉我们跳出原有的设定,对损害自己幸福的事说不,我们要做好自己,去拥抱世界,双赢是获得幸福最好最快的方式。上帝最残酷的给别人美貌,给自己丑陋,生活不断的对比,我们不幸福。但很巧的,幸福是一种感觉,我们学会去改变一种看法态度去拥有抓紧我们自己的幸福,某种程度上说,幸福不是被别人偷走的,而是我们自己弄丢的。
第八章,尝试。书中把它强调在成功之前,虽然如此,其实尝试不只是面对成功,成功只是我们在尝试一件事后的一个可能的结果。成功需要尝试,我们会在尝试中发现新的东西,那其实就是尝试的收获。文中也说,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所以,别怕失败,去尝试吧!
第九章,说规划。我们常说人生规划,为什么要规划,因为我现在明白,规划能让我们知道要走什么路,朝哪个方向走,怎么走,它能让我们离梦想更近一点,走的弯路更少一点,为此我们规划人生,不断发问,残酷的世界需要我们温暖的规划,我们才能走的顺畅,遥远。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本好书,也许会被披上鸡汤文大合集的今天它依然给我们许多行走在人生路上的迷茫青年男女一些提示,一些启发,它能在某些我们都懂的道理时推我们一把,在某些不太懂的地方给些方向,供我们选择前行。正如我标题所说,道理很多,自己去懂,当我们拆掉了思维里的旧墙,那面新墙,最后还得我们自己重新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