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客运发展的新思路
农村客运发展的新思路——沁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农村客运
工作调查
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期间,根据所领导的部署和安排,客运办对沁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农村客运工作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全县农村客运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建议,以求为我县农村客运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沁县的基本情况
安宁市位于昆明市西南32公里处,是通往滇西8个州市、经320国道与缅甸相连的交通重镇。境内有众多省属重点企业及知名的民营企业。市域内公路、铁路路网都十分发达。2005年,该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实现了公路建设的一个飞跃。
自2001年第一条公交车开通后,安宁市对整个客运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资源整合,完成了从城乡二元分割的客运体系到一体化发展的转变。截止2008年8月,全市城乡公交车已基本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做到了行政村以上公路沿线公交全覆盖。大大改变了城乡市民出行难的状况。
安宁市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开辟城乡公交化、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为我省农村客运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经验一: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公交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一是实施“大公交”发展模式,高起点发展公交事业。充分利用县域公交后发优势,将城市公交、通村公交、城市出租车公司一并纳入“大公交”范畴进行统筹管理和引导。着重解决好个体挂靠问题,使其逐步转化为集团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分步到位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县域昆明汽车运输经贸总公司安宁分公司等4家骨干运输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组建了昆明交运集团安宁分公司,进而依托该公司的整合,组建了安宁公共交通公司。
二是实施长效管理,营造支持公交发展的良好环境。该市自2000年以来就停止办理审批微型车营运的手续,通过严控增量,自然淘汰存量,确保现有微型营运车逐步退出营运市场,为城乡公交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同时,持续不断地打击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骨干运输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实施“六统一”,打造三级城乡公交运行网络。大力推行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通过加强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监管及市场调节的职能,统一管理体制、统一优惠政策、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运价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外联周边县,内通安宁城、各镇覆盖村”的三级城乡公交运行网络。
经验二:坚持多管齐下,大力扶持城乡公交发展
一是把农村客运站场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财政投入、乡镇无偿划拨土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市场化运作等措施,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力度。
二是坚持公交投入公益化、制度化。明确城乡公交是“准公共产品”这一定位,将支持公交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通过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辅以规费减免、专项补助、贷款贴息、加大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从制度上保证了对公交的持续财政投入。
三是坚持冷热线合理搭配、区域调节制度,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开辟安宁至昆明等高效益公交运营线路的同时,根据不同时间乘客的需求,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不同的乘车规律,采取固定(定时、定点、定线)发班、街天发班、隔日发班、包车等多种形式,使城乡公交形成有别于单一城市公交的特色。
经验三:坚持人本理念,切实增强公交服务水平
一是将扶持公交事业发展作为营造招商引资环境的一项工作措施,通过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整合,合理安排运行线路,适度调节公交时间、公交站点密度和停靠站间距等措施,不断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在城区,做到住宅小区建设到哪里,公共交通线路就覆盖到哪里。对一些相对不发达和偏僻的农村,也根据群众的要求,尽量开通公交,切实履行好企业的社会普遍服务义务。
二是加强对公交企业的规范化引导。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引导市公交公司保持良好的车容车貌,建立快速的服务投诉等一体化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加强行业自律,着力提升公交发展的软实力。
安宁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建立发展农村客运保障体系。县以上人民政府应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切实搞好县域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收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和外资投资农村客运站场基础设施。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客运网络和站点。
三、建立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管机制,落实政府监管主体的责任。建立县级人民政府政府牵头,乡级人民政府负责,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依法行政,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交通安全协管员、乡镇派出所、村干部的作用。
四、尽快落实农村客运发展扶持政策。去年省政府出台了有关文件,对发展农村客运提出了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但从农村客运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扶持政策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因此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贯彻实施意见,以确保扶持政策能够让农村群众得实惠。
五、应及早建立发展农村客运的法规体系框架。
第二篇:探索农村发展新思路
探索农村发展新思路
侯新华
在滇西北怒江大峡谷深处,有一个小山村,远远望去,一片茂密的树林里,一幢幢砖混楼房拔地而起;走进村里,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户户通上硬化路,村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卫生室一应俱全,家家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果木成林,一幅“林在村中、村在林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美画卷。这就是蛮辉自然村。
蛮辉自然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上江乡西南部,距州府六库28公里,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村内有汉、傈僳、白、彝、傣等多个民族杂居,全村共有115户487人,耕地面积700.7亩,其中水田432.7亩,旱地268亩,经济林果547亩,人均有粮495公斤,属典型农业村。几年前,蛮辉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单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低,村里的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泥巴路,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一个集穷、脏、乱、差于一身的贫困山村。
近年来,该村以强化党建为抓手,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以整治村容为切入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立足优势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全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走出了一条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200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860元,人均有粮495公斤以上。
蛮辉村的发展,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带村、基础固村、产业强村、科教兴村、生态立村、和谐促村”的发展思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方针,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切实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党建带村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坚强有力的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关键。要夯实基础工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提升村级组织的整体水平巩固和强化班子的战斗力,保持班子团结、奋进、发展优势,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要求,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健全后备干部队伍,加强教育与培养。坚持好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目标管理等重点制度。坚持发展党员“五项制度”的落实,保证质量,严格程序,加强发展新党员工作。
基础固村
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
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完善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做到“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通”。加大村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使45岁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至2项生产致富技术。使农民享受现代文化娱乐。改善村卫生医疗条件,完善医疗设施,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产业强村
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收入。农业农村经济在巩固、发展好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同时发展壮大农民流通队伍,引导农村经济人成立流通协会,带动农产品的种、养、销售产业的发展。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和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外输出,转移发展,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科教兴村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群众素质
“科教兴村”是提高农村群众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提高农民素质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民发扬顾全大局、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自觉履行对集体应尽的义务。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氛围。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的配备,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抓好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强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努力做到知法、守法,积极履职尽责,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用法律手段驾驭管理市场经济的本领。
生态立村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开展清污水、清垃圾、清违章建筑,改路、改厕、改灶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使附属房乱搭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同时,绿化、美
化新农村,扩展农房绿化覆盖面。与农村地域特色相结合,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一村一品”的绿化、美化特色,创建美丽和谐的农居环境。和谐促村
创建稳定安宁的文明家园
围绕“村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健全完善护村队、老年义务巡逻队等治安管理形式,有效控制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以实现“平安村街”为目标。深化农村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无私奉献等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建立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和村民议事制度,保障村民对村务的管理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民主决策,健全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并督促决策事项的有效实施。规范民主管理,规范公开形式、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加强民主监督,实现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和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调动干部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健全村务管理的各种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对村务进行民主管理,建立农村各种服务组织、协会,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作者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
来源:《云南日报》
第三篇:农村客运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在过去的一年,我县在市委市府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机遇期,以破解农村客运发展难题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农村客运发展新思路,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以“保稳定、促民生、谋发展”之根本,行“兴农村、助农业、富农民”之德政,助推农村客运全面发展,构建更加完善、便捷、通畅、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两年来,全县改造农村客运班线22条,更新及新增农村客运车辆117辆,特别是在酉溪片区采取有条件吸纳50辆从事非法客运的微型客车从事合法客运,在中和片区采取吸纳非法客运车主融资入股方式投放了25辆商务车的方式,疏堵结合发展农村客运,为全县农村客运发展起到了试点示范作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现将我县农村客运发展具体做法作一汇报。
一、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我县县委政府把发展农村客运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了政府的工作目标,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常委和副县长为副组长,交通、运管、财政、公安、税务、安监及乡镇为成员的农村客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长挂帅,分管县长主抓,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县委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了农村客运发展专题会、动员会和推进会,出台了《县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我县农村客运的发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相关部门和乡镇职责分工,制定了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和配套扶持政策,真正把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
(二)深入调研,科学规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县组织交通、财政、运管、公安交管相关人员分别考察学习了周边等地农村客运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县委县府成立了十个组,对全县各乡镇、行政村人口分布、客运车辆数、运力情况、道路状况、客流量流向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就开通客运线路、运力投放方式、运行办法、市场监管等展开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使我们的农村客运发展工作既符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也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三)政策扶持,大力投入
政府支持是发展农村客运的重要基础,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负担也是发展农村客运的必要条件。我县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切实减轻经营者负担,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改善通行条件。一是县财政、发改、交通等部门切实落实了gprs安装费用全额补助、30%保险费补贴(含交强险、第三者险、承运人责任险)、成品油价补贴等政策,并针对农村客运发展试点的车辆,在投入运营第一年给予经营者20元/座•月的经济补贴。二是从低收取运营税费。税务部门对农村客运车辆税率按照低标准核定,客运企业按照零利润方式从低收取管理费,尽一切努力降低车辆运营成本,确保农村客运“开得起、留得住、有效益”。三是加大安保设施投入。两年来,投资3000万余元,完成了12000米波形防护栏安装,完善了罗渡、中和、酉溪、苟角片区4大片区14个乡镇的乡村公路安保设施,病危桥10余座,为顺利推进农村客运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创新模式,提速发展
为快速平稳推进我县农村客运发展工作,我县转变观念,创新模式,不落窠臼,打破常规。一是创新行政审批。我县通村公路大部分为3.5米宽,理论上不具备开行农村客运的道路条件,但是广大农村群众安全、便捷乘车需要矛盾日益凸显,我县果断做出决策:对2011年前建成的通村公路,经安监、交通、公安及当地乡镇现场勘验认定符合条件的,即可开通农村客运;对2011年后新建的通村水泥路,路面宽度必须达4.5米以上,且安保设施与公路建设必须实现“三同时”,其中,县政府对新建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给予每公里35万元补助,大大激发了农村群众的修路热情,2011年我县新建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达到了79公里,今年我县将完成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100公里,为农村客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灵活选择车型。综合考虑各个片区在经济发展、地域幅员、人口分布、运力需求、道路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实际选择车型:苟角红星高寺片区公路主要以苟角至的乡道为主,道路条件较好,因此投放19座的中型客车;乔家朝阳环线毗邻县城,又是农业产业化示范点,因此对原有路面拓宽后,公交车更适合群众出行需要;酉溪片区通村公路多为3.5米宽,且客流较为分散,7座长安微客不仅为参营车主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益,更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捷、保障了安全;今年我们更侧重考虑群众安全出行,对车况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和片区车型选择上尊重经营者意见,选择了价格在6万元左右的东风风行7座商务车,提升了安全性能和车辆档次。
(五)强力打非,保驾护航
县委政府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打击非法客运工作领导小组,预算了打非专项工作经费,整合了公安、运管、交通等众多部门和各乡镇的力量,成立了打击、处突、维稳、调处、督察五个大组,分片区成立打击小组,针对性集中开展打击非法客运,对从事非法客运的人员形成震慑,推动了片区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六)落实责任,加强监管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本地农村客运发展的第一责任主体和安全监管责任主体,强化了农村客运源头管理。二是开展非法客运车辆清查摸底工作。县委政府府制定了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各乡镇对涉非车辆建立台账并报运管、交管部门备案。各行政村发动群众上路监督,使从事非法营运者处处受到制约。三是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行为。加强对农村客运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做到规范经营,严禁出现“满天飞”的现象。四是加强客运企业管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客运企业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培训和运营管理,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对服务质量差、安全意识淡薄的车主坚决停止其运营,直至取消其农村客运经营资格。
二、取得成绩
在农村客运发展工作中,我县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大力投入,2011至2012年间,共投资3.2亿元,新建农村公路324公里,整改县乡道200公里,修建农村港湾式站点3个,招呼站14个,全县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候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
(一)解决了农村客运“开不通”的问题,实现了“可开通”、“开得通”。
一是政策瓶颈实现新突破。针对我县农村道路基础较差的实际,对已经建成且有必要开通客运的农村公路,在完善必要的安保设施后,组织安监、交通、公安等部门及相关乡镇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拟开通农村客运公路进行现场勘验、签字验收后,运管部门予以行政许可;对今后需要开通客运的农村公路,路面宽度下限提高至4.5米,且道路安保设施配套与公路建设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二是安全保障得到新加强。投入120余万元,完成了酉溪片区恐平路、酉溪环线公路、苟红路、苟高路的路面整治和安保设施安装;投入105余万元,拓宽了乔家朝阳环线公路;投入308万元,完成了6公里波形防护栏和县乡道公路安保设施安装,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运力优化取得新进展。两年来,全县共改造农村客运线路22条,新增或更新农村客运车辆117辆,农村客运运力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二)解决了农村客运“留不住”的问题,做到了“留得住”、“有效益”。
农村客运更为注重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便民利民,但其普遍存在路况差、客流散、运价低、成本高、营收少、效益差的现象。为此,我县制定实施了补贴优惠、简化审批手续等优势政策,形成政策洼地,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获得了广大群众和车主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同时,破除执法部门单打独斗的常规,出动刑侦、经侦、治安等公安精锐力量,运管、乡镇及当地派出所全力配合,形成打击非法客运的高压态势,切实规范客运市场秩序,维护合法营运车主的正当权益,坚定了农村群众和客运车主的信心,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实现了快速、有效推进。去年,全县共查处非法客运车辆217辆。今年,全县继续加大打非力度,目前为止,已经查处了非法客运车辆216辆,完成全年目标的90%,非法客运现象的蔓延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解决了农村客运“管不住”的问题,做到了“有人管”、“管得住”。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辖区农村客运发展第一责任主体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责任主体、客运车主为本企业安全责任主体,严格考核奖惩,初步建立完善了的农村客运发展责任体系。二是把好准入关口。严格审查农村客运参营车辆和驾驶人员资质,确保车辆安全技术性能良好、驾驶人员驾驶技术过硬。三是加强车辆管理。充分发挥各乡镇派出所、交管办作用,加强农村公路路面管理,政府全额补贴并强制安装车辆gprs监控系统,延伸了管理触角、强化了管理手段。四是实行公司化管理。成立安格公司酉溪分公司,严格按照公司化管理模式,完善了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一岗双责、服务质量考评、安全例检、培训学习、“黑名单”及市场退出等机制,有效规范了农村客运从业人员的营运行为。
(四)解决了农村客运“赔不起”的问题,做到了“有人赔”、“赔得起”。
一是无论新增购买的大中型客车,还是吸纳加入农村客运的微型客车,准入的首要条件就是强制保险。二是政府给予30%的保险补贴,减轻了经营者负担,也有效解决了发生交通事故面临巨额赔偿的运营风险。三是在农村客运车型选择上,主要选择微型或小型的客车,座位数一般不超过9座,降低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
我县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积极推广试点地区成功经验,激发了其他乡镇发展农村客运的积极性。我县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县10大片区44个乡镇860多个村的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全面解决老百姓安全出行问题。
三、经验启示
片区试点工作,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村客运发展薄弱的现状,也为全县农村客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分布、运力需求的差异,同样的一套成熟经验,往往会有不同效果。所以要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了解需求、把握需求,探讨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模式和经验。
二是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做到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在打击非法客运中破除了以前单个部门执法的常规,出动了刑侦、经侦、治安等警力联合运管、乡镇及当地派出所共同出击,对从事非法客运者震慑大,打击效果明显。通过政策倾斜、公司化、片区化模式、简化审批手续、鼓励本地人参与等方式,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使得后期的车辆吸纳投放工作事半功倍,井然有序。
三是必须坚持促进民生,做到多予少取、让利于民。农村地区普通存在路况差、客流散、运价低、成本高、营收少、效益差的现象,经营者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把农村客运定位在“公益”项目上,给予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做到“立足长远、适度减免、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更有利建立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长效机制。
四是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做到统筹规划、加快建设。应该全面推进“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建设,把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发展,才能为农村客运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是必须坚持打非治违,做到疏堵结合、服务发展。酉溪片区试点工作在前期曾一度进展缓慢,群众持观望态度者较多。县委县政府立即决定召开酉溪片区打击非法客运现场会,激励士气,增添信心。会后,当地群众呈现出热情高涨的势头。因此,要把打击非法客运作为发展农村客运的强有力抓手,坚持打击力度不减,整治队伍不散,处罚手段不软,为农村客运的生存和发展拓展空间。一方面高压治违,转化一大批非法客运为合法客运;一方面加强教育疏导,消化一批非法客运,积极发展农村客运。
六是必须坚持生命至上,做到安全发展,平安和谐。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第一位,而农村公路的现状既制约着农村客运发展,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县将把通村公路3.5米宽度的技术标准提高到4.5米或以上,并在开行客车前,由县府办牵头,组织交通、公安、安监、乡镇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拟将开通客运的农村公路的路面宽度、路面类型、安保设施等情况进行现场勘验,签字验收,全面提升通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
虽然我县在农村客运发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农村客运发展的整体形势看,我们的工作离农民群众的期望和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公路建设与站场设施、干线运输与农村客运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农村客运的发展政策、思路与环境与仍待进一步研究;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过度分散、运输安全隐患多、抵御风险能力差的情况依然比较突出;农村客运经营者负担重、效益差、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还需要认真改观。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农村客运在总体上还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不断探索新途径、新经验、新方法,开创农村客运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农村客运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农村客运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在过去的一年,我县在市委市府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机遇期,以破解农村客运发展难题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农村客运发展新思路,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以“保稳定、促民生、谋发展”之根本,行“兴农村、助农业、富农民”之德政,助推农村客运全面发展,构建更加完善、便捷、通畅、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两年来,全县改造农村客运班线22条,更新及新增农村客运车辆117辆,特别是在酉溪片区采取有条件吸纳50辆从事非法客运的微型客车从事合法客运,在中和片区采取吸纳非法客运车主融资入股方式投放了25辆商务车的方式,疏堵结合发展农村客运,为全县农村客运发展起到了试点示范作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现将我县农村客运发展具体做法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我县县委政府把发展农村客运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了政府的工作目标,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常委和副县长为副组长,交通、运管、财政、公安、税务、安监及乡镇为成员的农村客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长挂帅,分管县长主抓,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县委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了农村客运发展专题会、动员会和推进会,出台了《县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我县农村客运的发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相关部门和乡镇职责分工,制定了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和配套扶持政策,真正把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
(二)深入调研,科学规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县组织交通、财政、运管、公安交管相关人员分别考察学习了周边等地农村客运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县委县府成立了十个组,对全县各乡镇、行政村人口分布、客运车辆数、运力情况、道路状况、客流量流向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就开通客运线路、运力投放方式、运行办法、市场监管等展开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使我们的农村客运发展工作既符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也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三)政策扶持,大力投入
政府支持是发展农村客运的重要基础,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负担也是发展农村客运的必要条件。我县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切实减轻经营者负担,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改善通行条件。一是县财政、发改、交通等部门切实落实了GPRS安装费用全额补助、30%保险费补贴(含交强险、第三者险、承运人责任险)、成品油价补贴等政策,并针对农村客运发展试点的车辆,在投入运营第一年给予经营者20元/座•月的经济补贴。二是从低收取运营税费。税务部门对农村客运车辆税率按照低标准核定,客运企业按照零利润方式从低收取管理费,尽一切努力降低车辆运营成本,确保农村客运“开得起、留得住、有效益”。三是加大安保设施投入。两年来,投资3000万余元,完成了12000米波形防护栏安装,完善了罗渡、中和、酉溪、苟角片区4大片区14个乡镇的乡村公路安保设施,病危桥10余座,为顺利推进农村客运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创新模式,提速发展
为快速平稳推进我县农村客运发展工作,我县转变观念,创新模式,不落窠臼,打破常规。一是创新行政审批。我县通村公路大部分为3.5米宽,理论上不具备开行农村客运的道路条件,但是广大农村群众安全、便捷乘车需要矛盾日益凸显,我县果断做出决策:对2011年前建成的通村公路,经安监、交通、公安及当地乡镇现场勘验认定符合条件的,即可开通农村客运;对2011年后新建的通村水泥路,路面宽度必须达4.5米以上,且安保设施与公路建设必须实现“三同时”,其中,县政府对新建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给予每公里35万元补助,大大激发了农村群众的修路热情,2011年我县新建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达到了79公里,今年我县将完成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100公里,为农村客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灵活选择车型。综合考虑各个片区在经济发展、地域幅员、人口分布、运力需求、道路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实际选择车型:苟角红星高寺片区公路主要以苟角至的乡道为主,道路条件较好,因此投放19座的中型客车;乔家朝阳环线毗邻县城,又是农业产业化示范点,因此对原有路面拓宽后,公交车更适合群众出行需要;酉溪片区通村公路多为3.5米宽,且客流较为分散,7座长安微客不仅为参营车主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益,更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捷、保障了安全;今年我们更侧重考虑群众安全出行,对车况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和片区车型选择上尊重经营者意见,选择了价格在6万元左右的东风风行7座商务车,提升了安全性能和车辆档次。
(五)强力打非,保驾护航
县委政府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打击非法客运工作领导小组,预算了打非专项工作经费,整合了公安、运管、交通等众多部门和各乡镇的力量,成立了打击、处突、维稳、调处、督察五个大组,分片区成立打击小组,针对性集中开展打击非法客运,对从事非法客运的人员形成震慑,推动了片区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六)落实责任,加强监管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管机制。
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本地农村客运发展的第一责任主体和安全监管责任主体,强化了农村客运源头管理。二是开展非法客运车辆清查摸底工作。县委政府府制定了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各乡镇对涉非车辆建立台账并报运管、交管部门备案。各行政村发动群众上路监督,使从事非法营运者处处受到制约。三是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行为。加强对农村客运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做到规范经营,严禁出现“满天飞”的现象。四是加强客运企业管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客运企业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培训和运营管理,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对服务质量差、安全意识淡薄的车主坚决停止其运营,直至取消其农村客运经营资格。二、取得成绩
在农村客运发展工作中,我县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大力投入,2011至2012年间,共投资3.2亿元,新建农村公路324公里,整改县乡道200公里,修建农村港湾式站点3个,招呼站14个,全县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候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
(一)解决了农村客运“开不通”的问题,实现了“可开通”、“开得通”。
一是政策瓶颈实现新突破。
针对我县农村道路基础较差的实际,对已经建成且有必要开通客运的农村公路,在完善必要的安保设施后,组织安监、交通、公安等部门及相关乡镇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拟开通农村客运公路进行现场勘验、签字验收后,运管部门予以行政许可;对今后需要开通客运的农村公路,路面宽度下限提高至4.5米,且道路安保设施配套与公路建设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二是安全保障得到新加强。投入120余万元,完成了酉溪片区恐平路、酉溪环线公路、苟红路、苟高路的路面整治和安保设施安装;投入105余万元,拓宽了乔家朝阳环线公路;投入308万元,完成了6公里波形防护栏和县乡道公路安保设施安装,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运力优化取得新进展。两年来,全县共改造农村客运线路22条,新增或更新农村客运车辆117辆,农村客运运力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二)解决了农村客运“留不住”的问题,做到了“留得住”、“有效益”。
农村客运更为注重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便民利民,但其普遍存在路况差、客流散、运价低、成本高、营收少、效益差的现象。为此,我县制定实施了补贴优惠、简化审批手续等优势政策,形成政策洼地,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获得了广大群众和车主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同时,破除执法部门单打独斗的常规,出动刑侦、经侦、治安等公安精锐力量,运管、乡镇及当地派出所全力配合,形成打击非法客运的高压态势,切实规范客运市场秩序,维护合法营运车主的正当权益,坚定了农村群众和客运车主的信心,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实现了快速、有效推进。去年,全县共查处非法客运车辆217辆。今年,全县继续加大打非力度,目前为止,已经查处了非法客运车辆216辆,完成全年目标的90%,非法客运现象的蔓延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解决了农村客运“管不住”的问题,做到了“有人管”、“管得住”。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
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辖区农村客运发展第一责任主体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责任主体、客运车主为本企业安全责任主体,严格考核奖惩,初步建立完善了的农村客运发展责任体系。二是把好准入关口。严格审查农村客运参营车辆和驾驶人员资质,确保车辆安全技术性能良好、驾驶人员驾驶技术过硬。三是加强车辆管理。
充分发挥各乡镇派出所、交管办作用,加强农村公路路面管理,政府全额补贴并强制安装车辆GPRS监控系统,延伸了管理触角、强化了管理手段。四是实行公司化管理。成立安格公司酉溪分公司,严格按照公司化管理模式,完善了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一岗双责、服务质量考评、安全例检、培训学习、“黑名单”及市场退出等机制,有效规范了农村客运从业人员的营运行为。(四)解决了农村客运“赔不起”的问题,做到了“有人赔”、“赔得起”。
一是无论新增购买的大中型客车,还是吸纳加入农村客运的微型客车,准入的首要条件就是强制保险。
二是政府给予30%的保险补贴,减轻了经营者负担,也有效解决了发生交通事故面临巨额赔偿的运营风险。三是在农村客运车型选择上,主要选择微型或小型的客车,座位数一般不超过9座,降低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我县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积极推广试点地区成功经验,激发了其他乡镇发展农村客运的积极性。我县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县10大片区44个乡镇860多个村的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全面解决老百姓安全出行问题。三、经验启示
片区试点工作,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村客运发展薄弱的现状,也为全县农村客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分布、运力需求的差异,同样的一套成熟经验,往往会有不同效果。所以要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了解需求、把握需求,探讨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模式和经验。二是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做到解放思想,打破常规。
在打击非法客运中破除了以前单个部门执法的常规,出动了刑侦、经侦、治安等警力联合运管、乡镇及当地派出所共同出击,对从事非法客运者震慑大,打击效果明显。通过政策倾斜、公司化、片区化模式、简化审批手续、鼓励本地人参与等方式,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使得后期的车辆吸纳投放工作事半功倍,井然有序。三是必须坚持促进民生,做到多予少取、让利于民。
农村地区普通存在路况差、客流散、运价低、成本高、营收少、效益差的现象,经营者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把农村客运定位在“公益”项目上,给予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做到“立足长远、适度减免、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更有利建立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长效机制。四是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做到统筹规划、加快建设。
应该全面推进“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建设,把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发展,才能为农村客运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五是必须坚持打非治违,做到疏堵结合、服务发展。
酉溪片区试点工作在前期曾一度进展缓慢,群众持观望态度者较多。县委县政府立即决定召开酉溪片区打击非法客运现场会,激励士气,增添信心。会后,当地群众呈现出热情高涨的势头。因此,要把打击非法客运作为发展农村客运的强有力抓手,坚持打击力度不减,整治队伍不散,处罚手段不软,为农村客运的生存和发展拓展空间。一方面高压治违,转化一大批非法客运为合法客运;一方面加强教育疏导,消化一批非法客运,积极发展农村客运。六是必须坚持生命至上,做到安全发展,平安和谐。
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第一位,而农村公路的现状既制约着农村客运发展,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县将把通村公路3.5米宽度的技术标准提高到4.5米或以上,并在开行客车前,由县府办牵头,组织交通、公安、安监、乡镇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拟将开通客运的农村公路的路面宽度、路面类型、安保设施等情况进行现场勘验,签字验收,全面提升通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虽然我县在农村客运发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农村客运发展的整体形势看,我们的工作离农民群众的期望和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公路建设与站场设施、干线运输与农村客运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农村客运的发展政策、思路与环境与仍待进一步研究;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过度分散、运输安全隐患多、抵御风险能力差的情况依然比较突出;农村客运经营者负担重、效益差、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还需要认真改观。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农村客运在总体上还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不断探索新途径、新经验、新方法,开创农村客运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浅析农村客运发展
浅析农村客运发展
农村客运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是农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广大农民商品意识日益增强,农业效率提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流动,农村客运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途,因此,农村客运发展是现在交通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一、句容农村客运发展现状与特色(实地调研3-6月)以上内容小组选专人负责调研,由所在地基层运管所配合争取地方基层组织支持搜集相关资料,论6月份前将资料汇总,由句容课题组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预期的目标和主要结论。
二、调研方向
1、农村客运的发展现状研究
2、农村客运的发展趋势分析
3、农村客运的发展路线
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怎样保持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根据各个地区农村不同情况,制定相应办法,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秩序,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等方面。农村客运方便于民和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方面
农村客运发展
一、基础建设
分析国家对农村客运的政策,国家的专项补助资金外,政府要多方筹资,加大财政配套力度,确保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加强对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和使用的管理,农村客运站点要与农村公路同步规划建设,原则上保证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用地。尽量确保所修镇村道路能达到通公交车的标准,公路宽度
3.5米以上。公路养护部门要时刻加强镇村道路的养护工作,确保路况良好,有目的性的调整、改造和延伸现有客运线路,合理调整班次密度,努力提高农村客运网络覆盖面。
二、加强监管
国家对农村客运的补贴必须全额用于农村客运和发展,就要加强监管,出台相关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便于监管,各地应对享受补贴的农村客运线路向村民公示,若有违规行为,经查实后取消相关补贴。镇村公路质量的监管,是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尽最大的能力做好每一条公路。
三、因地制宜
根据各个地区农村不同情况,制定相应办法。
1、因地制宜选择农村客运车型。
2、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布局农村客运线路,采取区域经营、循环运行、冷热线搭配等,提高农村客运车辆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
3、灵活投放运力,在经营方式上帮助寻找新途径,改单线经营为区域联线经营;改包线经营为包片捆绑经营,改定班、定点、定线为灵活运营的早晚班、隔日班、周末班、学生班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实现城乡客运资源共享。
例如,我句容市现在农村客运车辆安排还是蛮好的,早晨集中部分运力做好农村接送学生的工作,然后再开始正常农村客运班线运营,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四、规范运输市场秩序
采取疏堵并举机制,加大农村客运市场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农村客运、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各类违法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秩序。
五、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教育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防止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经营者和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行客车的农村公路要在危险路段安装防护栏,并完善交通标志和警示标牌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农村公路及渡口的安全通行水平。
六、加大扶持力度
政策上的优惠尽快给予兑现,交通部门对许可办理、从业人员资质、车辆检测等尽量简化手续,优先办理、优先培训,切实减轻他们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