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基层组织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剖析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6:0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基层组织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剖析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基层组织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剖析与思考》。

第一篇:县基层组织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剖析与思考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农村党支部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能否实现全面领导,关系到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能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从总体上看,**县各级党委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建设好村级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村级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新时期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与落实提供有力保证,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为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急剧转变,不少农村党支部一时无法适应,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软弱涣散、束手无策等现象。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党支部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将丧失,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就无法得到贯彻落实,农村的改革就无法继续深入,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也得不到保证。本文拟就**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作些探析,仅供参考。

一、**县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剖析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县村级党支部出现软弱涣散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自然、历史、文化等客现因素制约造成的,也有体制、机制、管理上存在弊端造成的;既有党员、干部自身思想认识偏差或思想作风的原因,也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群众思想认识偏差的原因。就目前的状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支部成员素质差,没有创新意识,缺乏战斗力。

1、支部书记素质差,不能“带好头”。**县142个农村党支部中,支部书记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的仅有52人(其中乡镇下派挂职的干部占19人),占支书总数的37.2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90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76人,小学文化程度14人),占62.77%。支部书记文化水平低,不可能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大部分村支书知识结构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对党的农村政策一知半解或是不理解,不具备适应农村改革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势必应付了事,缺乏创新与改革精神,无法成为农村改革开放的“领路人”。

2、农村党支部成员素质低,不能“团结协作”。**县有农村党支部委员543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120名,占支部委员总数的22%。农村党支部委员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工作态度消极被动,工作中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奉献精神;成员间民主讨论解决问题意识差,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3、农村党员队伍没有朝气,缺乏“战斗力”。山区农村党员队伍“老年化、低文化”现象严重。**县现有农村党员3046人,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党员中56岁以上的1185人,占35.62%,35岁以下的仅有629人,仅占20.3%,越是后进的党支部,党员年龄老化严重,青黄不接的问题就越突出,有的村支部50岁以上的党员高达9O%,而35岁以下的党员却一个也没有。从文化结构看,农村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291人,占总数的9.5%,初中文化程度1037人,占34%,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1682人,占56.4%。队伍中“老年化、低文化”现象造成相当一部分党员生产技能差,家庭经济收入偏低,许多党员家庭本身是贫困户,缺乏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号召力还不如一些有经济实力的群众。

**县农村党支部的干部与党员的文化程度偏低,人才缺乏,党支部丧失应有的战斗力,严重影响了党支部作用的发挥,这是农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根本原因。

(二)农村干部、党员与群众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党组织纯洁受染,村支部凝聚力减弱。

1、党支部成员思想认识有偏差,发展党员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村党支部负责人私心杂念严重,嫉贤妒能,怕发展青年党员会取而代之,抢自已的“位子”,对入党积极分子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有的支部党内生活不正常,宗族、姓氏和村落的观念重,大自然村排挤小自然村、大姓排挤小姓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受封建思想和世俗偏见影响,重男轻女、排资论辈,致使妇女、青年入党难;有的片面理解入党自愿原则,对发展党员工作采取“坐等上门”的消极办法,对申请入党的同志主动关心培养不够,让其“自然成熟”,挫伤了青年人入党的积极性,除有的党支部负责人思想涣散,对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和质量不重视,怕麻烦,认为支部大会研究通过就行了,具体手续、考核过程没能严格把关,以致青年人认为“入党太容易了”、“不值钱”;有的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2、农村青年人生价值取向偏差,发展党员出现“找对象”难。计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少,发展党员找对象难的原因是许多山区青年已不安于在家种田,有文化、有头脑、有经商做生意头脑的纷纷走出家门,出外务工经商,同村里断线脱节,党组织无法对他们施以行之有效的教育、培养、考察,因此,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极大;同时,由于山区许多农村党支部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大部分农村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政治热情降低,认为“有钱就有一切”、“入党无用”、“入党吃亏”、“入党不自由”、“入党不入党无所谓”。

3、村干待遇低,工作积极性差。村党支部主要干部最多只拿上百元的补助,一般成员无补助,村财收入低,拿不出钱来给村干补贴,干部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党支部制度只挂在墙上,得不到落实;搞突击活动过多,日常工作抓不扎实;市场经济反差大,许多干部和党员存在腐败现象,没有得到及时查处,组织内部有疏通,干部、党员进得来,出不去。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村形成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复杂环境,不仅有许多群众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大幅度下降,也有许多干部、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同样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既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建设的纯洁性,也是一些农村党支部瘫痪的原因。

(三)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民生活水平增幅缓慢,村级党支部吸引力削弱。

1、农村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县142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不及10%,9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收入只在5千元以下,有的村甚至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村财收入低,与**县地理条件恶劣,辖区内海拔落差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等密切相关。但是**县也同样存在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适合于发展茶叶和林业,高海拔地带适合栽培花菇,低海拔地带适合栽种果树等优越条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的茶叶已打出“紫云毛针”、“紫云大红袍”、“紫云高山雾茶”和“官思茶”等著名品牌;花菇质地优良、味道鲜美,走销日本、香港、广州、上海等国内外市场。然而目前还没有村支部把这些项目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开发,也没有很好地发动群众开发生产,农民的生产完全属于自发的。集体要办公益事业只知道向上级“要”,却没有“自我发展,自我创业”的意识。

2、农村市场导向机制薄弱,市场经营机制不合理,农民收入无法得到有效提高。2001年,**县人均年收入262O元,但若仅计算在家务农人口的年均收入不及1500元,2O00年**县出口茶叶达1O200担,占全省同类出口产品的三分之一。按理说,有这么大出口量,市场销售乐观,茶农的收益亦可观,但是,**县市场上的“茶青”每斤价格仅0.3至0.5元,不及采摘茶叶的工资。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花菇销售市场上,**县的花菇,98年就走销日本,并被日本客商称为全中国质量最好,然而,迄今为止,**的花菇却始终是由小商贩零星收购后,再售往政和、屏南等地,菇价仅1至4元,菇农获利极小。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农业还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农产品市场占有量小,对客商尚无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导向机制不健全,农产品经营机制不合理,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法向合理方向发展;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农村党支部尚未具备完善经营体制的领导能力。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评价党的各项工作的标准。当前,农村党支部存在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得不到合理调整,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农民生活水平始终得不到实质性提高,完全可以说这是村党支部建设不适应农村改革需要的突出表现。

二、解决**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新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原则,建设好干部队伍,解决核心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

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领导、组织农村经济建设与各项工作和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落在村党支部的肩上,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通过支部成员的思想作风、组织能力、创新意识直接表现出来,因此,要解决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的软弱涣散问题,首先应选好村支部书记,建设好支部班子,解决好核心问题。

1、坚持标准,解放思想,选好干部。邓小平同志说:“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选贤任能也是一场革命”。邓小平之所以把选贤任能作为一场革命来看待是因为要培养选拔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干部这项工作,对于以往党的干部标准、干部人事制度以及思想观念等都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农村党支部选拔干部必须既坚持标准,又不拘一格。①坚持标准就是在选拔将军,要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标准进行。这四条标准既有政治、作风上的要求,又有能力、水平上要求,是一个整体。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能带领群众致富,没有了这一条,不能算是合格的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一定要坚持四条标准,否则将失去核心,起不了应有的带头作用。②引进竞争机制,拓宽选人渠道。要破除从个人或本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模式,树立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破除轻视知识、轻视人才偏见,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陋习,树立正确看待干部的能力和资历,用人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要破除干部能上不能下,迁就照顾等陋习,树立干部能上能下,注重实践,竞争择优机制观念;破除封闭式、神秘化的选拔干部的陈规,树立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选拔人才观念。当前村支部实行“两推一选对选拔村支书的措施,就是一种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的偿试。除此,还可以实行“村干见习期制”,对见习期间不合格的村党支部成员予以及时调整,而对见习期合格的、能胜任的予以任命,并不断帮助他们提高水平,在实践中帮带,在实践中考察,做到选用村干部“渠道广泛,群众满意”。

2、强化教育,激励热情,造就好干部。①村干部队伍建设,选人是基础,育人是保证。首先要加强在职村干的教育培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下大力,加强村干部培训与教育,特别要加强村支部书记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防止思想认识偏差。其次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可以从现有党员中确定年纪轻、思想境界高、有发展经济能力的进行重点培养,也可以从有培养前途的村民(特别是回乡大中专生、退伍军人)中挑选尖子,逐步培养其进入村干队伍,在实践中加强锻炼,并在政治上、理论上加强教育,使其迅速成长,解决好村干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②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村干待遇,激发热情。首先在政治上加以关心。凡是工作成绩突出的,符合条件的村干,应想办法及时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对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想办法解决。其次生活上予以关心。要落实好村干部的报酬,积极推行养老保险、安全保险制度。可以采取村干部以劳动技术入股、村集体以资金入股的股份制形式,开办个人与集体联营企业,一方面解决好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好干部工资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村干部的政治、工作、生活的关心,让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生活上有保障,工作上有劲头。

3、落实好规章制度,完成好日常工作,督促干部成长。新时期搞好农村的支部建设,关键是要立足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坚持做到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又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可以使农村党支部明确前进的目标与要求,使党支部工作不因人、因事而异,例如围绕“五个好”目标,制定各支部任期工作目标。然后围绕长远目标,各阶段提出明确的、具体的阶段性任务,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实现和完成长期规划具体步骤,也是促进和保证长期规划实施的有效工作措施。这样把长期规划与解决好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持之以恒同集中一段时间与力量结合起来,使支部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支部建设就一定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新路子。

(二)加强教育管理工作,建设好党员队伍,解决基础问题,提高战斗力。

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主要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因此,经常不断地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农村党支部建设的主要任务。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有目的地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建设好村级党支部的基础工作。

1、加强党性教育,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党的力量根源,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最基本条件。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不断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党员,增强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建设一支合格的党员队伍的有力保证。①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广大党员进行教育,增强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自觉性,就能够使每一个党员在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开拓进取,行动上吃苦耐劳,努力成为现代化建设带头人。②加强党员的理想宗旨教育。必须让广大党员通过党史、党章的学习,树立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使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永保先进分子的本色。③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教育。农村共产党员要掌握一定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努力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理论文化、法律知识,在各自岗位上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才能在农村改革中发辉先锋模范作用。

2、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都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工作中,必须坚持“在改进管理中加强教育,在加强教育中搞好管理的原则。①建立健全激励和奖惩机制,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当前农村党支部实行一些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有效方式,如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目标管理、党员责任制管理、党员活动日、创先争优、严格执纪等等,既有创新的,也有传统的,实践证明均行之有效,农村党支部就该因地制宜的抓紧抓好。当然,不完善之处是难免,要建立起一套主体式、多层面的管理党员的有效机制,还需继续努力和提高,需不断地探索和总结。②要灵活机动、形式多样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农村流动党员均属短期外出务工经商的,可以采取回归管理、跟踪管理、双向结合管理等形式,通过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作为落实流动党员异地活动登记和参加党组织的证据,使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活动,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③健全发展党员、淘汰党员的机制,把好入口关,疏通出口关,形成党员有进有出,自然流动,党员肌体充满活力。首先,贯彻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即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既要防止关门主义的倾向,又要防止降低标准突出发展的做法;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为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年龄、文化分布状况能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必须注重吸收农村有知识的优秀青年,加强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工作;处理好组织发展与培养教育关系,把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上、对新党员的继续教育与考察上,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其次,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是疏通正常出口,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举措之一。对那些不合格的党员,应采取“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做到既能坚持党员的先进性,又能划清政策年限,建立起正常有序的“出口机制”,防止问题成堆才动大手术的突击式解决方法。党员队伍只有按照新阵代谢的规律,形成良好循环的淘汰补充机制,才富有朝气。

(三)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根本问题,增强吸引力。

邓小平曾指出:“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的领导,也都要用类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农村党支部工作衡量标准是什么?应该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包括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和村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状况。因此,村级党支部应该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心任务,是硬道理;必须把“寻找适合的发展路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首要实事来抓,作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支部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一是寻找发展路子,壮大集体经济。农村党支部要想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主要走适合农业产业化路子,应采取正确办法,深入调查研究,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一声喊、归大堆”不行,只搞“一般化”的号召,而不研究具体的办法更不行。二是树立起宗旨意识,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维护村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不断形成“集体发展是起点,村民发展是目标,集体收益是起始,群众收益是归宿”的发展意识,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带动村民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措施付之行动。三是立足农业,拓展渠道。深入开展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充分挖掘农业产业化建设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应以建立好市场导向为机制,寻找既适合于当地发展、又适合于市场流通的农业产业,引导农民开发好,最终达到增产又增收的目的,真正实现农民纯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有效提高的目标。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好了,农产品增值了,农民增收了,党支部也就有了吸引力了。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始终代表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县农村党支部建设能否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党建精神,关键要立足实际,解放思想,解决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以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为基础,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动力,以实现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目标,从严治党。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二篇:县基层组织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剖析与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农村党支部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能否实现全面领导,关系到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能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从总体上看,**县各级党委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建设好村级党支

部,充分发挥了村级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新时期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与落实提供有力保证,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为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急剧转变,不少农村党支部一时无法适应,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软弱涣散、束手无策等现象。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党支部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将丧失,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就无法得到贯彻落实,农村的改革就无法继续深入,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也得不到保证。本文拟就**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作些探析,仅供参考。

一、**县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剖析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县村级党支部出现软弱涣散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自然、历史、文化等客现因素制约造成的,也有体制、机制、管理上存在弊端造成的;既有党员、干部自身思想认识偏差或思想作风的原因,也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群众思想认识偏差的原因。就目前的状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支部成员素质差,没有创新意识,缺乏战斗力。

2、农村党支部成员素质低,不能“团结协作”。**县有农村党支部委员543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120名,占支部委员总数的22。农村党支部委员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工作态度消极被动,工作中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奉献精神;成员间民主讨论解决问题意识差,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县农村党支部的干部与党员的文化程度偏低,人才缺乏,党支部丧失应有的战斗力,严重影响了党支部作用的发挥,这是农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根本原因。

(二)农村干部、党员与群众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党组织纯洁受染,村支部凝聚力减弱。

1、党支部成员思想认识有偏差,发展党员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村党支部负责人私心杂念严重,嫉贤妒能,怕发展青年党员会取而代之,抢自已的“位子”,对入党积极分子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有的支部党内生活不正常,宗族、姓氏和村落的观念重,大自然村排挤小自然村、大姓排挤小姓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受封建思想和世俗偏见影响,重男轻女、排资论辈,致使妇女、青年入党难;有的片面理解入党自愿原则,对发展党员工作采取“坐等上门”的消极办法,对申请入党的同志主动关心培养不够,让其“自然成熟”,挫伤了青年人入党的积极性,除有的党支部负责人思想涣散,对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和质量不重视,怕麻烦,认为支部大会研究通过就行了,具体手续、考核过程没能严格把关,以致青年人认为“入党太容易了”、“不值钱”;有的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3、村干待遇低,工作积极性差。村党支部主要干部最多只拿上百元的补助,一般成员无补助,村财收

入低,拿不出钱来给村干补贴,干部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党支部制度只挂在墙上,得不到落实;搞突击活动过多,日常工作抓不扎实;市场经济反差大,许多干部和党员存在腐败现象,没有得到及时查处,组织内部有疏通,干部、党员进得来,出不去。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村形成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复杂环境,不仅有许多群众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大幅度下降,也有许多干部、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同样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既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建设的纯洁性,也是一些农村党支部瘫痪的原因。

(三)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民生活水平增幅缓慢,村级党支部吸引力削弱。

2、农村市场导向机制薄弱,市场经营机制不合理,农民收入无法得到有效提高。2001年,**县人均年收入262o元,但若仅计算在家务农人口的年均收入不及1500元,2o00年**县出口茶叶达1o200担,占全省同类出口产品的三分之一。按理说,有这么大出口量,市场销售乐观,茶农的收益亦可观,但是,**县市场上的“茶青”每斤价格仅0.3至0.5元,不及采摘茶叶的工资。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花菇销售市场上,**县的花菇,98年就走销日本,并被日本客商称为全中国质量最好,然而,迄今为止,**的花菇却始终是由小商贩零星收购后,再售往政和、屏南等地,菇价仅1至4元,菇农获利极小。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农业还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农产品市场占有量小,对客商尚无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导向机制不健全,农产品经营机制不合理,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法向合理方向发展;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农村党支部尚未具备完善经营体制的领导能力。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评价党的各项工作的标准。当前,农村党支部存在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得不到合理调整,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农民生活水平始终得不到实质性提高,完全可以说这是村党支部建设不适应农村改革需要的突出表现。

二、解决**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新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原则,建设好干部队伍,解决核心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

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领导、组织农村经济建设与各项工作和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落在村党支部的肩上,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通过支部成员的思想作风、组织能力、创新意识直接表现出来,因此,要解决农村党支部建设出现的软弱涣散问题,首先应选好村支部书记,建设好支部班子,解决好核心问题。

1、坚持标准,解放思想,选好干部。邓小平同志说:“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选贤任能也是一场革命”。邓小平之所以把选贤任能作为一场革命来看待是因为要培养选拔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干部这项工作,对于以往党的干部标准、干部人事制度以及思想观念等都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农村党支部选拔干部必须既坚持标准,又不拘一格。①坚持标准就是在选拔将军,要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标准进行。这四条标准既有政治、作风上的要求,又有能力、水平上要求,是一个整体。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能带领群众致富,没有了这一条,不能算是合格的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一定要坚持四条标准,否则将失去核心,起不了应有的带头作用。②引进竞争机制,拓宽选人渠道。要破除从个人或本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模式,树立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破除轻视知识、轻视人才偏见,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陋习,树立正确看待干部的能力和资历,用人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要破除干部能上不能下,迁就照顾等陋习,树立干部能上能下,注重实践,竞争择优机制观念;破除封闭式、神秘化的选拔干部的陈规,树立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选拔人才观念。当前村支部实行“两推一选对选拔村支书的措施,就是一种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的偿试。除此,还可以实行“村干见习期制”,对见习期间不合格的村党支部成员予以及时调整,而对见习期合格的、能胜任的予以任命,并不断帮助他们提高水平,在实践中帮带,在实践中考察,做到选用村干部“渠道广泛,群众满意”。

2、强化教育,激励热情,造就好干部。①村干部队伍建设,选人是基础,育人是保证。首先要加强在职村干的教育培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下大力,加强村干部培训与教育,特别要加强村支部书记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防止思想认识偏差。其次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可以从现有党员中确定年纪轻、思想境界高、有发展经济能力的进行重点培养,也可以从有培养前途的村民(特别是回乡大中专生、退伍军人)中挑选尖子,逐步培养其进入村干队伍,在实践中加强锻炼,并在政治上、理论上加强教育,使其迅速成长,解决好村干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②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村干待遇,激发热情。首先在政治上加以关心。凡是工作成绩突出的,符合条件的村干,应想办法及时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对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想办法解决。其次生活上予以关心。要落实好村干部的报酬,积极推行养老保险、安全保险制度。可以采取村干部以劳动技术入股、村集体以资金入股的股份制形式,开办个人与集体联营企业,一方面解决好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好干部工资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村干部的政治、工作、生活的关心,让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生活上有保障,工作上有劲头。

3、落实好规章制度,完成好日常工作,督促干部成长。新时期搞好农村的支部建设,关键是要立足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坚持做到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又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可以使农村党支部明确前进的目标与要求,使党支部工作不因人、因事而异,例如围绕“五个好”目标,制定各支部任期工作目标。然后围绕长远目标,各阶段提出明确的、具体的阶段性任务,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实现和完成长期规划具体步骤,也是促进和保证长期规划实施的有效工作措施。这样把长期规划与解决好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持之以恒同集中一段时间与力量结合起来,使支部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支部建设就一定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新路子。

(二)加强教育管理工作,建设好党员队伍,解决基础问题,提高战斗力。

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主要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因此,经常不断地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农村党支部建设的主要任务。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有目的地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建设好村级党支部的基础工作。

1、加强党性教育,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党的力量根源,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最基本条件。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不断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党员,增强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建设一支合格的党员队伍的有力保证。①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广大党员进行教育,增强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自觉性,就能够使每一个党员在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开拓进取,行动上吃苦耐劳,努力成为现代化建设带头人。②加强党员的理想宗旨教育。必须让广大党员通过党史、党章的学习,树立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使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永保先进分子的本色。③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教育。农村共产党员要掌握一定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努力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理论文化、法律知识,在各自岗位上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才能在农村改革中发辉先锋模范作用。

2、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都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工作中,必须坚持“在改进管理中加强教育,在加强教育中搞好管理的原则。①建立健全激励和奖惩机制,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当前农村党支部实行一些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有效方式,如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目标管理、党员责任制管理、党员活动日、创先争优、严格执纪等等,既有创新的,也有传统的,实践证明均行之有效,农村党支部就该因地制宜的抓紧抓好。当然,不完善之处是难免,要建立起一套主体式、多层面的管理党员的有效机制,还需继续努力和提高,需不断地探索和总结。②要灵活机动、形式多样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农村流动党员均属短期外出务工经商的,可以采取回归管理、跟踪管理、双向结合管理等形式,通过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作为落实流动党员异地活动登记和参加党组织的证据,使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活动,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③健全发展党员、淘汰党员的机制,把好入口关,疏通出口关,形成党员有进有出,自然流动,党员肌体充满活力。首先,贯彻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即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既要防止关门主义的倾向,又要防止降低标准突出发展的做法;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为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年龄、文化分布状况能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必须注重吸收农村有知识的优秀青年,加强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工作;处理好组织发展与培养教育关系,把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上、对新党员的继续教育与考察上,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其次,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是疏通正常出口,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举措之一。对那些不合格的党员,应采取“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做到既能坚持党员的先进性,又能划清政策年限,建立起正常有序的“出口机制”,防止问题成堆才动大手术的突击式解决方法。党员队伍只有按照新阵代谢的规律,形成良好循环的淘汰补充机制,才富有朝气。

(三)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根本问题,增强吸引力。

邓小平曾指出:“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的领导,也都要用类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农村党支部工作衡量标准是什么?应该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包括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和村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状况。因此,村级党支部应该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心任务,是硬道理;必须把“寻找适合的发展路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首要实事来抓,作为支部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一是寻找发展路子,壮大集体经济。农村党支部要想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主要走适合农业产业化路子,应采取正确办法,深入调查研究,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一声喊、归大堆”不行,只搞“一般化”的号召,而不研究具体的办法更不行。二是树立起宗旨意识,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维护村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不断形成“集体发展是起点,村民发展是目标,集体收益是起始,群众收益是归宿”的发展意识,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带动村民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措施付之行动。三是立足农业,拓展渠道。深入开展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充分挖掘农业产业化建设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应以建立好市场导向为机制,寻找既适合于当地发展、又适合于市场流通的农业产业,引导农民开发好,最终达到增产又增收的目的,真正实现农民纯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有效提高的目标。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好了,农产品增值了,农民增收了,党支部也就有了吸引力了。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始终代表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县农村党支部建设能否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党建精神,关键要立足实际,解放思想,解决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以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为基础,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动力,以实现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目标,从严治党。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社会管理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突破点也在基层,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武进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近年来我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成效

针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建双赢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居(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对接与融合,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在条块结合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覆盖。近年来,我区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突破传统“单位式”的党组织组建模式和城乡界限,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党组织,切实提升基层组织设置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的区域性组织网络。根据全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优化村域布局的需要,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将全区有关村党组织升格为党委或总支;按照城市社区模式建立农村社区和拆迁安置小区党组织,探索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根据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推行村企联建、企企联建等党组织设置模式,使行业党组织活动与行业自身的特点紧密结合。统筹城乡党建,打破城乡界限,推行机关事业单位与村、社区、企业结对共建党组织模式,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在经费保障、人才聚集、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镇、开发区成立流动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 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规范建设,目前全区269个村,98个社区,已建立31个村(社区)党委,286个村(社区)党总支,41个村(社区)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效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在开放互动中实现基层党群工作优势互补。整合党群资源,牢固树立大党建意识,积极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通过整合阵地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行政资源等,将党群工作统一部署、统一配置力量,使党群组织在人、财、物的利用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合城乡党建资源,积极适应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组织联建、队伍联抓、活动联办、信息联通、发展联促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组织联建,共促党建”活动,通过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结对联建,大力推进城乡党建工作的对接与融合,有效建立起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发展共赢的长效机制。整合党组织自身资源,利用武进党建网、武进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组织工作视频会议系统等平台,建成了武进区党建信息化系统,为共享党建信息资源,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在村居自治中促进基层管理服务规范民主。在村委、居委的日常建设中,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针,村里的重要公务、公益事业、财务管理等变过去的干部“说了算”为村民“说了算”,变“行政命令式”为“民主商量式”,变过去的“为民作主”为现在的“由民作主”。如今,村中的大事都由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全区镇、村自觉按照《组织法》办事已经蔚然成风,村务公开率达100%,涌现了一大批村民自治模范村。特别是在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中,礼嘉镇、湖塘镇、邹区等镇把涉农、惠农政策交给群众,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在强化服务中保障基层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预防化解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为着力点,切实加强群众工作,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及时详细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区有关政策宣传贯彻给全体居民,确保政令畅通,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相对复杂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基层干部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全力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推进了农村城镇化步伐。同时,村级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基层社会治安防范和群防群治建设,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村级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等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并通过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在源头及时预防和化解大量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仅今年以来,村级组织调解和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就达8000余起。

二、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区基层组织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社会管理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都与基层基础工作跟不上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为:

1、部分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与领导核心地位还不相适应。少数村“两委”关系不顺,工作难以形成合力。一些村党支部越权包办,把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归为己管,村委会只是形式。一些村委会位置不正,揽权越权。村委会认为他们是全村村民选举产生的,比数量不多的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应该更有权威,不愿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导致领导关系错位。同时,村委会还认为他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不用党支部领导。少数党支部自身建设不过硬,凝聚力不强,难以起到领导核心作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2、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水平与改革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撤村建居、村居合并、大型安置小区的管理及组织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各类大型安置小

区的服务管理中,由原来多个村委拆迁安置到一个社区的,基层党组织还未能有效整合设置,组织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社区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未理顺,服务管理工作出现真空,社区居民缺乏归属感,对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

3、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变化还不相适应。农村地区基层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一些基层党组织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能力较差,缺乏发展农村经济新举措新办法。部分基层干部自身素质较差。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漂浮,作风不深入,等靠要依赖思想仍然存在;做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手段方式还有不足,对如何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办法措施不多,影响了基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措施的落实。

4、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力度与实际工作需要还不相适应。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差,经济实力不强,党组织发挥作用缺乏物质基础,影响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没有经济基础为民办实事好事。特别是在城镇社区方面,受经费保障不足等限制,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的情况相对突出。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建议

在城镇化全面加速的大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树立强基固本的思想,以“一村一社区”为模式,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和城镇社区建设,重点围绕组织网络构建和服务管理工作做好文章,在工作重心上进一步下移,在管理体制上进一步创新,在人财物保障上进一步强化,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切实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末梢,真正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一是加强城乡社区组织建设。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

主体、管理服务站和综治办为依托、以物业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引导社区多元建设主体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将社区党建工作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确保撤村建居、村居合并等工作落实后,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创新社区管理格局,全面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推广“网格化管理”和楼道长、志愿者队伍建设,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建立区级机关与社区挂钩联系制度,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加大对社区工作的扶持力度。

二是推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始终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在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加大区、镇两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重点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扶贫济困、就业社保、综治平安、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体系,切实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理顺行政事务与社区服务的关系,把社区工作从纷繁的部门条线下派任务中解放出来,全心投入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打造服务品牌,通过设置“一站式”、“一门式”的社区服务站,通过资源整合,在社区内逐渐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建立社区服务社会化引入机制,通过培育中介组织和服务实体,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服务,扶持、培育和发展贴近社区居民需求的服务项目,促进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三是推动基层民主自治落实。把人民群众依法直接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最广泛途径,着力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保障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探索建立符合实际、尊重群众合理意愿的基层民主制度,提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建立健全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科学界定决策范围,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坚持实行“一事一议”,促进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群众当家作主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有力 的监督机制,疏通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构筑起增强提升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平台”。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动建立社区居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关怀的关系,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树立关口前移理念,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努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四是拓宽畅通的诉求渠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使社区真正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成为反映居民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的重要渠道。继续推进和完善社区民主议事、民主评议等制度,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让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善于用民主、法制和示范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工作,通过协调、协商、教育、引导的方法,使各方利益主体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并积极主动地协助党和政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事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切实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建设者、管理者、受益者。

五是强化群众工作能力水平。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开展经常化业务培训,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管理社区事务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加大对基层工作经费的支持保障力度,推行职业认证制度,配齐配强社区工作人员,落实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保障队伍的稳定。以改进作风为根本,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串千家门,知千家情,理千家事,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真正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广大居民群众感到温暖。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量化考核与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完善社区工作考评激励机制,充分释放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热情。

第四篇: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的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的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份,免征农业税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口多,环境差异大,情况复杂,在免征农业税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摸清这些情况和问题,通过采取座谈和走访农户等形式对南川市的东城、西城、水江、鸣玉、铁村、石墙、大观、南平、福寿、兴隆共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30个村、100户农户进行了调研。

一、免征农业税对农村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

全市各地都已按照上级对农村全部免征农业税的要求将这一政策进行了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自2005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免征农业税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不仅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彻底堵住了个别地方搭车向农民乱收费的路子,而且使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和村社干部从催粮催款,成天忙于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的繁锁事务中解脱出来,一心一意谋划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一方百姓。同时对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受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拥护。2004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4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为94.7万亩,产量达33.41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6.73亿元,净收入12.83亿元,农民所科总额14.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3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户经济总收入为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8%;净收入为615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5%;农民外出务工收入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农民可分配收入为2.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6%。实践证明,免征农业税,对于扶持农业这个弱质产业,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大有益处。但由于农村环境的差别及其他因素,免征农业税后一些新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这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才能更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免征农业税后显现出来的新问题

1.土地纠纷增多。在农业税免征之后,我市出现了农民“要地热”。由此引发了许多的土地纠纷,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在落实承包责任制之后出生的人口按“等轮子”的办法没有得到承包在的;二是结婚迁入的人员没有得到承包地的;三是结婚迁出之后,由于对方落实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比南川而早在对方没有得到承包地的;四是以前由于全家外出没有人耕种土地,又无法联系上导致土地撂荒之后农业社将其承包地落实给另外的农户承包的;五是农户之间相互换地耕种,没有形成书面合同,一方以土地使用证或经营权证落实给自己的为依据要求换回来的;六是在以前要征收农业税时,觉得种地没有什么收益,自愿交给农业社而没有形成书面依据,现在又要求还给原来的承包地的。而农业社已经把已有的耕地全部落实到农户承包经营,根本没有土地来满足这些农户经营承包地的要求,致使矛盾日益加剧,有的甚至大动干戈,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到6月底止,全市今年已有35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到市农经站上访,与去年同期的15件相比,上升了233%。

2.农税及统筹提留遗留问题急需解决。到目前为止,有相当一部份农户还有下欠的农业税及乡统筹和村提留,据统计全市共有历年下欠的农税和统筹提留1500万元,调查的10个乡镇有523万元尾欠款。部份乡村干部为了完成当时的上交农业税及乡统筹款,在没有收齐的情况下,自己出钱垫交,而现在免征农业税之后,要收回这部份垫支的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并且,原来村干部由于工作需要,有相当一部份已经没有再任职,常常去找现在的村干部门闹着要回以前垫支的款项,而现在的村干部也没有资金来支付这部份债务,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3.农村公益事业更难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时,明确将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来进行,然而现时的情况是“一事一议”根本没有办法实施。让农民投工投劳也不现实,客观上讲,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无法让在家的人投工投劳;而出资更是没法实施,主要是在家劳动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女,既没有钱来出资,也没有办法去议农村公益事业项目。造成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完全靠各级财政的投入才能得以实施,致使公益设施严重滞后。

4.以前用农税来调整平衡而修建的乡村道路和水利设施出现新的问题。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各地根据实际,修建了一些乡村道路和引水渠。而这些工程都是在没有免征农业税的时候形成的,实施工程时占用的耕地,没有对被占用耕地农户用土地进行调整平衡,采取的是在下达农业税任务的时候以少交或不交农业税来调整平衡。现在不收农业税了,被占用承包地的农户,要求退还或补齐被占用的承包地;而农业社根本没有未承包的耕地来补给这些农户,采取每户抽出一部份承包地来补给这些农户也不现实。一是农户都不愿划出承包地;二是每户划出一部份承包地太零碎,原被占地的农户也不愿意接。然而,他们成天找农业社要地也得不到解决和落实,形成新的矛盾,也影响了这些工程的继续维护。

5.农民参与社会事业的意识淡漠。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和村干部与农民的联系更加松散,农民对村社集体事业关心得更少,与乡镇和村干部的交流也更少了,使农民参与社会的意识更加淡漠。客观上形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去找钱”,长此以往,会使农民对村社集体失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6.乡镇及村社的运转更加困难。我市多数乡镇的财政税收以前主要靠农业税,工商税收很少;免征农业税后,财政收入的渠道更窄小,而转移支付还没有到位,导致乡镇的现时的运转处于较为艰难的竟地。调查的10个乡(镇、街道)共有100个村(居委),788个社(居民组),政府工作人员680人,村干部437人,社干部774人。村干部每月200~300元的报酬,社干部每年600~1000元的报酬,再加上优抚五保及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工作经费等支出政府就感到很头痛,更谈不上村级开展工作的工作经费了。在调查的10个乡(镇、街道)中只有一个镇给每个村(居委)有1000元的办公经费,致使村(居委)的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

7.乡村债务化解的难度加大。调查的30个村,有各种债务135万元,这些债务有的是以前兴建公益事业形成,有的是垫支上交款项形成,有的是兴办企业形成。免征农业税后村级没有收入来源,造成债务无从化解。

三、各级干部和群众对免征农业税后出现的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1.稳定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承包管理。调查中,干部群众普遍反应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按1998年二轮承包时的农村人口人人有责任地,减少农村土地纠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程序,加大土地流转工作的力度,从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2.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脆弱,特别是农村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山坪塘和机电排由于村社无钱没法进行维修,致使抗旱能力减弱;引水渠也远不能满足抗洪防灾的需要,在调查的30个村中,由于今年5月5号的洪灾造成无法复耕的耕地550亩,鸣玉镇金光村一个村就有150亩耕地被洪水冲毁而无法复耕。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才能这种状况。

3.干群联系不如以前紧密。免征农业税后,有的村干部觉得没有多少事情可做了,对农民反映的要求解决的问题由于其没有了以前如果不解决就不交农业税“这张牌”,也不愿意及时予以解决。致使干群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长此以往会引发新的问题,影响干群关系。

4.抑制农资上涨的幅度。本来农资价格的上涨与农业税的减免是两码事,但农民太现实了,他们把农税减免和农资价格的上涨联在一起,认为农税减免这点钱的收入远不如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价格的上涨支出的多(到调查时止,农资价格上涨的支出抵销农税减免的收入之后,每个农民的净支出为40元),这种说法和看法虽然偏激,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农业这个弱质产业要从方方面面来关注和扶持,尤其是要加大抑制农资价格涨幅的力度,使中央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各级和社会各界对农业的关爱之情不至于付诸东流。

5.多为农民增收找出路。农民由于信息和文化程度的原因,难于找到正确的致富路子。他们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方法,及时传递相关信息,采取有力措施让农民解放思想,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多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出路。

6.解决农税及提留统筹的遗留问题。上级对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农业税实行暂缓追收的政策,本来是为了让农民休养生息,促进农业发展。但这造成了农民认为现在已经不收农业税了,现在是暂缓收缴,以后就可能不收了。这让广大群众认为“听话的孩子没好处,不听话的孩子有糖吃”是一条真理,进而造成听话的孩子以后也按照不听话的孩子那样做。致使广大群众都不愿及时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大了农村工作顺利开展的难度。

7.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尽管各级党委和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来解决农民工的问题,也出台了不少的配套政策,但同样岗位的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相比,还是有差距。调查中了解到一个农户说他的一个孩子在南川城里的一家印刷厂做工,他就没有搞参加保险。最后了解这家印刷企业的老板,他说他去社会保障部门办理职工保险事宜时只能让城镇人口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农民身份的工人就是不行,这是政策的规定。这样的结果是农民工不得不守着家里的那份承包地,最终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针对免征农业税后出现的问题及广大干群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土地承包管理,加速土地流转。土地问题是农业和农村最根本的问题,如果没有了土地,农村的任何工作都成了无本之木。因此各级要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由于种种原因,要的是土地承包的经营权,而少数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对土地又不加以好好利用。要改变这一状况,只有通过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来才能达到目的。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及土地承包档案的管理,从而进一步规范农民经营承包地的行为,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在条件成熟时加速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2.妥善处理农税及提留统筹遗留问题。暂缓追收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农业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消除这种影响要分清情况,需在查明未交清农业税及乡统筹和村提留的原因的基础上,做到该减的减、该免的免、该收的一定要收,把这部份钱收起来之后,一是用于偿还债务,二是用来兴办农村公益事业,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让广大群众及被追收欠款的农户也觉得这些钱应该清收。

3.加强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乡(镇、街道)和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及时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广大农村工作人员要认真担负起这项工作职责,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爱国、爱集体的思想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参与集体和社会事业的积极性,让大家都来为集体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出谋划策。

4.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妥善处理以前的遗留问题。现时的农村,基础设施相当脆弱,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逐步减少地方财务配套和农民自筹资金的份额。对以前兴办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产生的遗留土地占用等问题由国家补偿一部份资金,作好工作让农民自筹一部份资金或采取调整平衡耕地等办法予以妥善解决,发挥现有公益设施应有的作用。

5.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免征农业税后减少的地方财力和村集体的收入,国家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全额予以解决。并且在转移去付中要分清每一个项目的资金额度,对口拨入专门的账户,实行专款专用。特别是对用于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转移支付要及时拨入每个村(居委)的账上,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和体制。以保证村(居委)的正常运转,从而促进整个农村工作的顺利推进。

6.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政策。免征农业税是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它是党和国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与之相配套的要做好基层政府的改革,做到定岗定员,按岗设职,清减富余人员,可以考虑村干部由乡镇精减下来的干部去担任,从而减少从农民中选出的村干部的人数,减轻财政负担;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工作职能,要增强服务意识,从管理农民的角色转到切实为农服务上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技术不足和渴望生产技术的问题;帮助农民搞好各种经营活动中的经营管理,加强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力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善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真正做到使农民工能与同岗位的城镇职工有同等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这样才能促进农民在进城之后不恋土地,从而减少农民;这也有利于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提高纯农民的收益,不误各级党委和政府扶农、助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社会各界支持农业、关注农业的良好意愿。

第五篇: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吾合沙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提拉汗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抓好乡镇党委自身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龙头”工程。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呢?我认为,应从提高乡镇党委成员思想水平,增强其领导能力,规范其工作行为,树立其勤政形象入手,在“六好”上下功夫,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一、营造三种氛围,提高党委成员思想水平

1、营造学习氛围。学习是提高党委自身素质的保证。要坚持依托党委中心学习小组,对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做到辅导有老师,自学有笔记,讨论有记录,发言有提纲,体会有文章,不以工作会代替学习会,不以工作报告代替中心发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班子成员的头脑。通过理论学习,使班子成员坚定理想信念,更新思想观念。

2、营造团结氛围。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是搞好党委自身建设的根本。党委书记作为“班长”,既 1

要身体力行,坚持原则,又要胸怀坦荡,关心支持他人。班子成员要以大局为重,以整体利益为重,以事业为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班子成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良好风气。

3、营造民主氛围。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把民主集中制理论作为班子成员岗位培训的必修课,建立健全《党委工作条例》、《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度》。党委书记要带头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不搞“家长制”、“一言堂”。班子成员要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党委决策要尊重民意,对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行为要及时教育,严肃查处,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二、强化三种意识,增强党委成员领导能力

1、强化发展意识。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进行,使乡镇党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面对农村在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乡镇党委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具有对上级组织负责、对一方群众负责的历史责任感,以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出发点,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为落脚点,大力发展本地的优势产业,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强化开放意识。发达的经济必然是开放性的经济,高素质的领导必然是开放式的领导。现阶段,乡镇党委要积极调整战略思路,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把好的人才、信息引进来,把好的技术、项目引进来,以此来带动本地的经济结构调整,从而把自己的品牌树起来,把自己的产品销出去,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3、强化环境意识。环境也是生产力。这里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治安环境。乡镇党委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条块关系,在加强引导的同时,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要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损害经营者、生产者利益的行为。要坚持整治城乡治安秩序,大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建立三种机制,规范党委成员工作行为

1、建立目标管理机制。乡镇党委要全面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制定详细的经济建设、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和精神文

明建设任期目标和目标。要把目标分解到每个班子成员,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全员目标量化管理,奖惩同完成目标任务挂钩,按时考核兑现,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三个指标一起下,三项工作一起抓,三个成果一起要。

2、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坚持实事求是论功过,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对于那些改革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干部坚持看主流,扬其长,避其短,帮助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在工作中积极为干部撑腰壮胆,排除来自各方面的责难和非议。对于那些大胆改革、政绩突出而又有争议的干部,应帮助他们澄清是非,改正缺点,并大胆使用。对于那些因触及少数人利益,而遭到诋毁和人身攻击的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扶正压邪。三是对干部在工作上要严要求,生活上要多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实行工资绩效挂钩制度,奖优罚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不一样。

3、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乡镇党委定期向党代会报告工作制度和班子成员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疏通和拓宽对领导班子的监督约束渠道,既要加强对领

导班子成员工作圈的监督,还要加强对其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

四、大兴三种作风,树立党委成员勤政形象

1、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乡镇党委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年至少要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党委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大兴艰苦创业之风。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立严格的考勤签到制度、来客接待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坚决整治办事讲排场、消费摆阔气等奢侈浪费问题,树立勤俭节约思想,做到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同时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顽强拼搏,带领群众建设富裕、文明、现代化的新农村。

3、大兴狠抓落实之风。乡镇党委对党的政策和集体决策落实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带领群众致富,必须有务实的作风,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研究农村实际,把思想的开拓性与工作的务实性结合起来。乡镇领导必须脚

踏实地,真抓实干,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坚持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竭尽全力干事业。同时,落实工作要做到巧干、苦干相结合,要讲究工作方法,善于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

下载县基层组织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剖析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基层组织建设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剖析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抓好乡镇党委自身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龙头”工程。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呢?我认为,应从提高乡镇党委成员思想水平,增......

    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要实现农村的稳定、巩固和发展,关键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不是生产组织和行政组织,也不是一般的政治组织......

    基层组织建设年自查剖析材料

    基层组织建设年自查剖析材料按照上级党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就这段时间以来我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

    XX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剖析

    XX村基层组织建设 情 况 剖 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党的十七大以来,XX村认......

    基层组织建设年自查剖析材料

    基层组织建设年自查剖析材料按照上级党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就这段时间以来我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

    我国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剖析

    我国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剖析 (落润乡熊俊2012年6月) 2012年是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旨在把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

    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提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目前要研......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黄石市大部制改革后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现状 黄石市残疾人联合会邵诗武 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