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5篇范文

时间:2020-10-05 13:2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第一篇: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减负落实难的原因 剖析 及

对策建议思考

文章分析了基层减负难的背后原因,如政策执行困境、治理重心下移与服务资源上浮的结构性矛盾、唯上型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式、条块关系混乱导致治理效率低下、一元单向的治理模式等。认为要想根治基层负担过重的顽疾,除了在工作作风的“官德”领域进行整治外,还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

自 2019 年 3 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基层减负的措施举措,主要集中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方面,在整治文山会海、督查考核过多过散、问责过频过严、痕迹管理过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离中央政策的初衷及目的差距甚远。

一、基层减负落实现状

根据笔者对乡镇基层的调研,很多基层干部及工作人员反映减负效果不理想,目前基层减负存在“上热下冷”甚至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

形式主义“变种”大行其道,基层获得感不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基层减负过程中明令禁止的一些形式被一些形式主义“变种”替代,减负红利被吞噬。以文件会议为例,在各地普遍压缩会议文件的背景上,很多干部反映,红头正式的纸质会议文件明显少了,但上级部门借助微信群、QQ 群、电话通知、邮箱通知等形式下发的文件却呈现井喷式增长,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这是“换汤不换药”“摁下葫芦浮起瓢”。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减少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虽然有些地方上级官方的督查检查考核有所减少,但第三方评估等代替方式不断增加,基于我国第三方评估的发展阶段,很多基层反映还不如之前的单纯官方考核。同时,官僚主义“任性”问责仍然过多,基层心理负担重。总之目前基层干部每天仍然面临“八多”状态:没干完事情多、新布置任务多、各类文件通知多、督导检查考核多、大会小会多、材料报表多、熬夜加班多、被批评问责多,每天只有约五分之一时间真正思考如何服务基层,谋划辖区发展事务。

二、基层减负落实难的深层原因

基层减负遇到难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是一个方面,但作风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究。

1、从政策执行理论分析:基层减负遭遇政策执行困境

根据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理论,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无非有政策问题本身、政策本身、政策以外三个因素。基层负担重、基层减负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策本身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政策制定不科学徒增基层负担。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是政策制定符合科学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上级部门决策仍存在拍脑袋决策问题,仍存在闭门造车问题,出台的一些政策,提出的一些要求仅从“想当然”的角度出发,基层接到此类任务往往力不从心,只能选择应付了事。二是上级部门“政策打架”让基层不知所措。个别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仅从本部门出发,缺乏政策协同,导致不同部门间政策冲突时有发生,让基层不知所措。三是专横式的官僚主义作风让基层有苦难言。为保障政策执行,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广泛听取决策相关方意见,但目前一些上级部门在推出政策时往往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层层下达,这种片面的,缺乏民主的政策命令,往往会造成政策执行困难。

2、治理重心下移与服务资源上浮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治理重心下移必然造成基层政府工作越来越多。服务型政府要求基层政府要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治理重心下移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政府层级,基层政府服务群众工作会越来越多。治理重心下移客观上造成基层事务增多。根据“能放则放”简政放权的基本要求,当前基层政府承接了大量上级部门下放权力事项。但权力下放的同时,基层面临“有权无能”的困境。权力下放了,人财物等与权力正常行使密切相关的治理资源却没有同步下放,造成基层工作开展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员、编制、经费等未下沉、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基层政府接不住下放权力事项,放管服改革事实上加重了基层负担。

3、“唯上”型的绩效评价模式催生基层“投其所好”

在现行管理体制之下,基层政府绩效评价完全掌握在上级部门手中,上级部门对下级工作具有终极评价权。“唯上”型的绩效评价模式必然造成基层政府对上级政府的“唯命是从”。当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标准还不够科学,形式主义考核内容较多,无形中增加基层过度留痕、造“盆景”等形式主义负担。在上级政府完全主导下级政府考核的背景下,基层政府缺乏真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往往会只追求“短平快”的显绩,对事关当地百姓福祉的长远

潜绩漠不关心。

4、“条块”关系混乱造成基层管理效率低下

属地管理被滥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县乡关系没理顺,条块关系没廓清。当前基层政府权力有限,尤其是执法权限多集中于上级部门,但很多上级部门习惯将压力“甩锅”,将治理责任以属地管理名义强推给基层,自己只保留监督检查权。基层政府普遍面临“看得见的管不了”的尴尬。很多基层政府执法事项,游走在法律边缘,缺少法律支撑。

5、“一元单向”治理造成基层治理效能不佳

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未形成,多元共治要求充分利用市场、社会的力量。就基层来说,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企业、民众等多方力量,在当前形势下仅靠政府单打独斗,往往效果不理想。“一元单向”治理困境根本上是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项,并且应该自己管好的事也没有管好。

6、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基层干部内生动力不足

公共部门积极性一直是公共管理难题,在基层尤为突出,如何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平均主义问题,如何解决“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逆向激励问题成为基层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励保障不科学、不充分,正向激励少,惩戒问责多,正向激励形式单一,导致基层人心不稳,留人困难,“人在心不在”问题突出。

三、总结与建议

剖析基层减负落实难的根源,不难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工作作风问题只是基层不堪重负的表面与直接原因,基层负担重是长期形成的,积弊已久,在短时间要求实现减负效果,往往会落入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的循环怪圈,要想根治基层负担过重的顽疾,除了在工作作风的“官德”领域进行整治外,还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没有体制机制的优化完善,便不会有真正的改革成效。要以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的可执行性。以提高简政放权的协同性落实治理资源下沉,切实解决权力下放衔接问题。重构务实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作成效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绩效评估模式引导基层“眼睛向下”。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增加企业、群众参与力度。理顺县乡权责关系,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明晰县乡职责规范,明确县乡两级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制定约束县乡权责关系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多元共治促整体效能提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基层多元共治局面形成。多元共治可以避免一元单向治理的捉襟见肘。党建引领,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業、志愿者、乡贤等多种治理主体共同发力,提升基层治理活力。

落实基层减负,尽管根源在上面,但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基层办事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比如加大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基层干部才能从“无用功”中解放出来,真正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基层减负需要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与担当,不论是人财物等管理资源的下放,还是理顺县乡关系,都直接触动上层利益,需要统一的顶层设计,没有强力推动,条块关系便不会自动理顺,资源也不可能真正下沉。落实基层减负,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提高基层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基层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过程不是结果,为营造基层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当务之急是将基层干部从无穷无尽的“无用功”中解放出来,从名目繁多的问责恐惧中逃离出来,从“虱多不痒”和少干少错的敷衍懈怠中跳脱出来。落实基层减负最终要体现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状态中,关键看人,因此,配套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第二篇: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难的原因及对策

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难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通 信 科

旅里开展的这次“学法规、学理论、学技能”干部集中轮训,使我们的思想有了新的提高。在前期下连当兵的基础上,我们接合部队当前队依法运转的实际,就经常性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探讨,初步形成了几点认识。下面针对这一问题,具体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经常性管理工作是依据条令条例,对部队完成各项任务和日常工作、生活,不间断地、随时随地进行的管理活动。它具有非常鲜明的“三全”特征:一是全方位。不管是出操上课、站岗放哨、吃饭睡觉、营区内营区外、正课课余时间都有经常性管理工作。二是全员额。机关、部队、将军、士兵、男兵、女兵人人都是管理的对象,人人都在管理工作之中。三是全时制。分分秒秒,时时刻刻,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其它工作做完了可以划句号,但管理工作不能划句号。只要有人有物,有时间,管理就存在。因此,经常性管理工作对于基层来说,一刻也不能停止,一时也不能放松。

一、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难的表现

一是按规定天天要做的事落实难。比如,一日生活制度、内务设臵、军容风纪检查,值班员的工作。由于这些工作每天都要循环往复,容易使人产生惰性,有时做不到位,落实标准不高还会见怪不怪。二是经常出现变化的事落实难。比如,做个别人的

想;还有的把经常性管理工作看成是分管领导的事,是机关职能部门的事,与自已关系不大等。以上这些认识都是对经常性管理工作的一些偏见和误解,正是由于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导致了在抓经常性管理上,出现了一些工作落实难的问题。

2、统筹兼顾不够。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计划不周考虑不细,就很有可能出现顾此失彼。比如,在部队实际工作中重中心工作,轻一般工作,重突击性工作,轻经常性工作,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现象,是导致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难的又一诱因。

3、扑下身子不够。抓经常性管理工作重在落实。工作要落实,就必须朴下身子。然而,在实际中说的多,做的少,工作研究多,解决问题少,跑跑转转多,沉下去抓落实少的现象在绝大部分领导身上都能找到一些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影响经常性管理工作在基层“落实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从机关层次上看,也主要表现在“三不”上

1、干部素质不高。①机关选调人员层次、范围、条件受限;②人员调整快,成份新,工作经验缺乏;③在机关中一些干部素质比较单一,只懂业务,不懂管理,只知机关不晓基层,有的不愿抓,有的只会发现问题不会解决问题,有的甚至连问题都发现不了,由此说来,充分发挥机关指导作用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机关干部能力素质低对基层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难”有着直接的联系。

2、明确抓基层的责任制

千招万招,没有责任制都是虚招。职责要落实到具体人头上,不能搞所谓“集体负责”名义下的无人负责。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的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具体工作之中,做到奖章能够挂到具体人的脖子上,板子能够打到具体人的屁股上。

3、提供抓基层的正确导向

①在用人上的导向。抓好这个导向就抓住了解难的关健。选拔任用干部:坚持两重、三不、四个一样。重工作实绩,重群众公论;不论资排辈,不凭感情选人,不凭关系用人;问题与非问题一个样,干部子弟与工农子弟一个样,有无关系的一个样,原单位与外单位调来的一个样。真正走开“两下”、“两上”的路子,“两下”,即对能力素质不高履行职责差的干部,改任下级职务;对自身要求不严群众威信不高的干部下连当兵锻炼,限期改正。“两上”,即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破格上;连队全面建设提高快,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连队的主官上。要在干部中自觉形成“与其提职跑关系,不如工作多努力,要以政绩赢得群众,凭实力导求进步”的共识和行动。②在评先上的导向。评选先进连队坚持看工作不看招牌,凭实力不凭名气,争先进不开小灶,评先不搞终身制“几连冠”不管是什么单位,符合条件就上,不符合评先条件就让。③在风气上的导向。旅团直接面对营连,如果不能公道正派,秉公办事,就会引发矛盾,影响官兵关系,挫伤基层的积极性。

在职培训除了各机关的本职业务外,要重点开展以提高参谋咨询、调查研究、出谋划策、文字表达和组织落实五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评比活动,也可以组织岗位互换和定期交流。

2、完善制度,严格规范机关抓基层的秩序。机关工作秩序不正规,基层工作就无正规可言。领导机关抓基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取舍的标准就是条令条例和《纲要》规定的职责和权限。一是建立机关抓基层的协调会制度。旅要有一名副职牵头,经常组织机关负责抓基层的综合部门进行协调,形成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强化“四个管住”:管住条条下达。凡是基层建设上的重大工作,事先都要由抓基层协调会充分讨论协调,形成予案后报旅办公会审定把关,再向营连下达。各部门不能自行其是,不能乱提口号,乱组织活动。管住越位包办。该营连干的事要让营连去干,机关不能管那些自己干不了,干不好也不该干的事。管住侵权干扰。还权于基层,不能随意侵犯营连的职权,特别是涉及基层的敏感问题,机关不得插手。管住形式主义。对机关的各种会议、文电、下基层工作组,检查评比和重大活动,实行归口把关制度。严格控制各部门的业务性工作组,做到“三定”、“三不下”:下去之前定任务,定时间,定路线;凡是没有明确目的的不下;没有充分准备的不下;没有领导批准和综合部门协调的不下;下去后发现不了问题的追究连带责任。二是建立机关抓基层的调查研究制度。通过这一制度,使机关把主要功夫下在政策制度的研究、倾向性问题的解决、抓基层实际困难的帮助等方面,着力解决营连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三是建立机关抓基层的经验

总之,机关要为基层服好务,但不能让基层倒服务;机关要为基层出好主意,但不能给基层出馊主意;机关对基层要多放手,但是不能乱插手;机关要帮助基层解难题,但不能给基层添麻烦出难题。切实把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作为领导机关的第一职责,把基层官兵的呼声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第一信号,把基层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领导机关工作的第一标准,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千方百计地为基层建设排忧解难。

(三)作为基层,重点要把握好四个问题

1、强化意识,立足自建

基层建设,主要还是靠基层去建设。基层各单位要牢固树立“靠营连去抓,靠官兵去建”的思想,端正认识,立足自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等不靠;另一方面还要排除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

2、明确分工、责任到位

明确分工,就是要使每一个基层干部明确自己在基层建设中所处的位子,所挑的担子,更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如何去干,干到什么标准。责任到位,就是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有寝食不安,夜以继日抓落实的工作精神,真正做到身到、心到、责到。为什么有的干部该掌握的情况没有掌握,该想到的事没有想到,该落实的工作没有落实?都应该从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上分析原因,寻找答案。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把工作做好的责任感,制度再好,规定再多,都会无济于事。因此,要求营连干部进一

第三篇: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

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涉及民生民利的惠民资金大量倾斜于农村,农村基层干部在资金管理上拥有很大权力,职务犯罪的频频发生,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党和国家政权建设以及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结合查办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实际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

现阶段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多发,反映出新农村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监管机制不到位

乡镇党委政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例如,韩城市检察院在查办城乡接合部某村道路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中,该村村主任刘某伙同原村组长刘某一,采取冒名顶替等方式,假借他人名义,侵占他人拆迁款共计46余万元。此案反映出该镇办党委政府监管不力,镇办监管人没有充分履行监管职责,镇办监管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为违法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党性缺失谋私利

乡镇领导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为项目建设化解纠纷,甚至个别镇办干部不及时汇报,与村组干部沆瀣一气借机敛财,中饱私囊,侵吞了企业与村组财产。例如:新城办项目办主任赵某某,在企业征地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不是本着对党委政府负责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手中权力,介绍贿赂村组干部并从中捞取好处30余万元。

(三)权力集中搞内耗

村级两委会主要成员,利用手中权力,拉帮结派,搞内耗,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差。两委会成员及群众代表利用手中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想当然地把手中权力转换成获取不法利益的资本,把党的纪律和宗旨抛之脑后,不认真给村民办事,没有从集体利益出发,为村民谋福利,相互争利搞不团结,相互告状影响了社会稳定。例如,有一案犯罪嫌疑人刘某某作案7起,涉案金额370余万元,他在交代中称:“我当村长就是为自己捞钱,不捞钱,那么我当村长干什么。”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某安不但不发挥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作用,而且身为基层党的干部与村委搞不团结,利用手中权力为己谋取私利,作案3起,涉案金额31万元。

(四)相互勾结生窝案

在查处的村干部窝案中,反映出村民选举出的村长、组长及群众代表并没有把代表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目无法纪,相互勾结,层层设卡,蛊惑群众,共同犯罪。例如,该村在多个企业的征用土地过程中,村主任贪污受贿120万元,参与征地的组长贪污受贿40万元,支书贪污受贿11万元,村民代表各受贿5000元不等,这些村组干部假公肥私、中饱私囊、为所欲为,违犯财经纪律,征用土地的钱不进村组账务,群众没有得到土地补偿款,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后变成了窝案串案的嫌疑人。

(五)主体责任不落实

农村职务犯罪案件多发,同时也反映出有关部门党委政府对干部要求不严不实,工作浮在面上,流于形式,对所有阻工,项目建设等遇到的种种阻力,工作方法简单,放任村干部为所欲为,导致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以种种借口阻挠工程进展,借机敲诈钱财。例如,在某农村职务案件中,村主任等人既收取承建企业50万元现金,又向材料供应商索取现金20万元。

(六)财务管理不规范

农村职务犯罪案件多发也反映出村组财务管理混乱。没有账目记载,乡镇账务监管不到位,缺少有效监督,导致各类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现象频发,村账务由村主任一人说了算等情况的发生。例如,某村主任王某收受企业100万元,不是把钱进村账务,却是私下分给组长康某10万元、刘某5万元、村民代表刘某生1万元,其余的钱自己随便花销。

(七)守法意识很缺乏

农村职务犯罪案件多发也缘于村组干部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线,当面临利益诱惑时,唯利是图,不知不觉走向犯罪深渊。例如,村干部在阻拦企业项目正常建设过程中,以所谓的协调费为名义,借机敛财。

二、对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几点启示

(一)要坚定不移抓党建

有一个村级窝案中有6人是中共党员,其中有镇办干部、有村党支部书记、有村两委会干部,这些村镇党员干部的违法行为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权利,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败坏了党风,影响了形象,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案件提醒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农村党建工作到了关键时期。

(二)要旗帜鲜明抓查处

实践证明打击是最好的防范,只有充分发挥严打职能,严惩犯罪,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严惩犯罪,给其他人以警戒。只有身边鲜活的实例,才能给那些对公共财产蠢蠢欲动的村干部最直接的警示。因此,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村干部要以零容忍的态度,猛药止咳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肃查处一批案件,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典型的村干部职务侵占犯罪案件,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曝光,发挥其震慑及警示教育作用。

(三)要持之以恒抓教育

加大教育和法制宣传力度,提高村镇干部的文化素养与法律素质,努力形成不想犯罪的思想道德防线。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切实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扎实开展“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使村干部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要经常组织学习,通过鼓励学习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激励村干部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加强业务培训,采用任前培训和定期培训的方式,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进行村务管理、财务管理等培训,提高村干部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第三要强化法制宣传。公、检、法、司、纪检等部门要加强与乡镇党委的沟通联系,以法治讲座、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展板和活动等形式深入农村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提高村干部学法、懂法、守法意识,使其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四)要坚持不懈抓监督

农村职务犯罪案件的多发,充分说明了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因此要建立健全村务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村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健全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建立镇村两级监督员制度,对村务、财务、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落实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挥其效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提高村民对村务、财务的知晓率,调动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乡镇政府,纪检等部门派员到村委走访调查了解工作情况,确保外部监督及时有效,主动到群众中去,针对村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走访调查,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及时进行查处整改,坚持抓小、抓早,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要从严把关选干部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发案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没有选出好的干部。因此,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作用,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或德高望重的致富能手,充实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力求改变目前农村村干部老化、学历偏低、动机不纯、目无法纪以及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现状,坚决克服贿选等现象,让群众擦亮眼睛,避免一时口头和物质承诺的迷惑,切实把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村民选到村干部的岗位上来。

第四篇:法院“执行难”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法院“执行难”原因分析及

对策建议思考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不仅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终实现,而且也影响着司法的公信力。

一、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意义

法院执行在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义务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使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以实现所进行的司法活动。执行难是指审判机关的生效判决文书难于执行。“执行难”不仅造成了当事人直接损失,还造成了精神损害;对权力机关而言,其权威与尊严受到损害,同时也损害了司法公正和法院的形象;对法律的不信任会转嫁为对党和政府的失望,甚至会引发恶性暴力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所以,执行部门在法院审判业务工作的部门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法院执行工作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破解“执行难”,最高人民法院拟出台多项司法解释,对拒不执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老赖”,采取了“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等严厉措施,2019年6月11日,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2019-2023)》,力破执行难问题。其中主要任务包括:把解决执行难纳入各地依法治省(区、市)指标体系。

二、法院执行工作情况

法院受理的执行案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具备执行条件,但法院没有及时执行到位,比如在金钱债权的执行中,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因传统执行模式下执行手段匮乏、执行措施不力、执行力量不足等,法院没有及时予以查处变现。有因被执行人以各种手段逃避、规避执行甚至抗拒执行,隐匿踪迹,或者在诉讼阶段就将存款、房产、股票等主要财产转移登记到别人名下;还有因为一些相对客观的因素,比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法院组织拍卖、变卖,但财产无人竞买无法变现等。另外一类执行难案件情况是不具备执行条件,法院无法执行到位,可以称之为“执行不能”。当前,法院需要解决的问题应主要针对第一类案件问题,对于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且无财产供法院强制执行的“执行不能”类案件,要求法院必须实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不符合司法工作的规律。这类案件中涉民生的,法院主要通过司法救济等渠道逐步予以解决,但对非民生类案件,只能由权利人自行承担权益损失的风险,不能纳入“执行难”类案件而要求法院必须执行到位。且此种情况下,不能认为是法院在打“法律白条”,法院已判明是非,权益不能实现是市场固有风险的延续,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非法院的原因所致。

“基本解决执行难”开展期间,XX县人民法院在县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有关执行工作会议精神,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外部形成了“党委领导、法院主办、各有关部门联动参与”的执行工作局面,在内部形成了“举全院之力、举全员之力”破解执行难的执行工作模式,以精准施策、勇于担当、敢于亮剑的作风攻坚克难,“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XX年至XX年,XX县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X件,执结X件,结案率X%,执行到位标的X万元,执行标的到位率X%。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X件,结案X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X%;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X件,终本结案470件,终结本次程序(以下简称终本)合格率X%,无执行信访案件。通过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活动,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了解决,案件底数不清、执行行为不规范、案款管理混乱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实现了执行模式的重大变革,执行质效得到较大提升,执行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三、造成法院执行难的成因

(一)公民法制观念淡薄。

民众崇法尚法思想仍未形成,没有在全社会普遍形成靠守法和诚信经营的价值观念。大量的债务人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诚信观念缺失,逃债、赖债思想严重,虽然名下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却住着他人名下的好房,开着他人名下的豪车,公然对抗执行。同时,由于全社会的法制观念不强,公民个人和有关单位都不愿配合支持当事人及司法机关调查取证,造成申请执行人举证困难,法院调查困难。部分申请执行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举证意识不强,认为执行工作是法院的事,这些都阻碍了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市场交易活动中,不少市场主体对交易活动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总认为产生了纠纷可由法院解决,法院应负责把钱收到,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案件无法执行,是选择交易对象不慎所致,亦或后来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债务人丧失偿债能力。对于这种“客观不能”的案件,当事人把交易风险导致的执行不能归咎于执行不力,是不科学不客观的。

(二)社会征信体系尚未建成。

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还不够健全,对失信行为惩戒不足,对经济交往中的种种欺诈行为制裁不力,对欠债不还及恶意违约行为处罚不够严厉,很多“老赖”能够将这边的公司欠债关门走人,那边却新设门面堂皇经营。对欠债的“老赖”没有形成全社会协同制裁的机制。近年最高法院推行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对惩戒失信行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目前还只是针对贷款、乘机效果明显,其余惩戒范围还较窄。

(三)执行立法有待健全和修改。

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造成执行难、难执行的一个主要原因。酝酿多年的“执行法”至今没有出台,现在执行主要依据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及有关《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虽然进行了有关修改,但还是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的需要,这些规定有的无操作规则,有的制裁太轻。如被执行人的财产登记在配偶、子女名下时,没有规定如何采取措施。法院即使采取了拘留措施当事人也不在乎,认为法院只有15天的拘留权力,过了15天还是照样出来。法律规定盗窃1000元钱就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被执行人欠款100万也只能最多拘留15天,根本给不了被执行人任何心里威慑力。

(四)法院执行力量不足。

近年来基层法院的收案数量因社会的发展呈逐年攀升之势,特别在管辖案件标的额新调整后,大量案件下沉到基层。就XX法院而言,全院总人数与三年前相比几乎无变化,但案件已增至一倍还多。XX年,我院执行局包括法警在内只有X名正式在岗干警,有审判资格的法官仅仅2人,须承担900余件案件的执行。且以前收到执行款后,装订好纸质卷宗工作即算完成,现在不但要有纸质卷宗,还要完成内网报结录入、全国执行网信息录入、流程节点管理系统录入、电子卷宗制作、法律文书上网等工作,执行法官的工作量远不止增加两倍,多方原因形成的绝对工作量增加,致使执行力量明显不足。

(五)执行信息化手段不足。

随着社会发展,人员流动性大,个人财产状况复杂,被执行人规避执行能力增强,执行工作对信息化手段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根据现有的执行信息化手段,本人所在基层法院可用的办法是可以利用执行案件流程节点管理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信息,但仅限于查询部分机构的部分财产,地方协助单位机构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联网查询,导致查询手段和范围受到限制,网络查控机制的建设表现滞后,不能有效提升执行效率;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后可限制其乘机、乘火车软卧、贷款及办信用卡等。这几种功能对执行案件有很大帮助,但现实中这几种方法使用起来受诸多限制。

四、提升执行工作采取措施

当前,解决执行难正处于量变转换为质变的窗口期、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机遇期。为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始终保持执行力度不减、执行效率不降、执行质效提升,持续提高执行工作的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我们必须确定目标,乘势而进,坚持标本兼治,边治标边治本,以强力治标推动有效治本,全力抓好执行长效机制建设,力求从长远上、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

(一)加大执行社会宣传。

积极争取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等部门的支持,通过开展巡回审判、法治“六进”、曝光失信行为等活动,持续开展有力度、上规模、大声势的执行社会宣传,为切实解决执行难营造有利社会环境。着力强化对终本案件以及执行不能的宣传,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对待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正确区分执行难和执行不能。着力宣传好广大执行干警辛苦付出、无私奉献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执行工作的温度和力度,向社会传递执行工作正能量。继续加大对失信惩戒、打击拒执罪的宣传力度,XX年以来,在电视台曝光失信行为3批次90余人,XX县政府网曝光1批22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诚信意识,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是应尽的法律义务,推动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更科学、规范、完善的执行信息化体制。

目前,XX县法院已经建启动了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但对于被执行人的不动产和公积金,目前还没有全国联网,还需要执行法官去到房产登记机关去调查了解,而且当执行法官送去的协助查询通知书也是不能及时的反馈给执行法官,这也为执行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解决此项问题,及时向县委、政法委、县人大汇报,通过召开执行工作联席会议方式,逐步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建设,与县政法各部门、行政执法各部门加强执行协作,努力为解决执行难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启“互联网+执行”新模式,通过开通“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平台,加强网络查控能力。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平台作用,实现执行查控、指挥、网拍、执行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在执行指挥中心平台统一完成。

(三)加大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力度。

对于拒不履行和逃避法律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应加大对其的惩治力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供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四)适时开展专项行动,集中解决执行难中的突出问题。

每年定期开展追索劳动报酬、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涉民生类案件专项集中执行行动,并建立涉民生案件执行的常态化、随时性、优先性工作机制。开展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专项清理行动并构建定期通报等长效机制。联合公安、检察机关开展打击拒执罪专项行动,从而能有效遏制被执行人或相关人员抗拒执行、阻碍执行甚至暴力抗法等不良现象。同时,强化执行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社会关注、矛盾集中的重大疑难复杂执行案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法院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共同参与“会诊”和现场执行,监督执行活动,全面提高司法公信力。

(五)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执行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级法院在依托信息化建设加大集中查询财产力度、通过强化责任追究推进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行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等措施,积极创新财产发现机制。针对XX县法院案多人少的实际,合理配置执行资源,优化办案模式,提高执行效率,将执行力量根据案件类别、工作性质分成三个的执行小组和一个内勤组,分别由员额法官、法警、书记员组成,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为执行局辅助执行人员1名,增加6名新招录聘用人员,全部充实到执行队伍,使执行庭现有人员达21人。同时加大执行经费、装备的投入力度。执行警务用车、单兵系统、执法记录仪、摄像机、数码相机及警械器具等必要装备,全部配备齐全,做到办案有车辆、取证有设备、处置有警具,为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

(六)建立相应的举报奖励机制。

对于被执行人以各种手段逃避、规避执行甚至抗拒执行的行为,隐匿踪迹,或者在诉讼阶段就将存款、房产、股票等主要财产转移登记到别人名下,或者通过假离婚、假破产甚至假诉讼,转移财产、悬空债务,或者通过关联企业特殊关系无偿转移财产等,应该建立相应的举报奖励机制,努力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执行案件中来,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对于人民群众举报的被执行人信息、房产和车辆等财产,经查证属实的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特邀人民执行员、综治网格员提供信息情报,实现对被执行人的精准查找和控制,让“老赖”无处可藏,让“老赖”的财产现出原形。

(七)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司法救助制度。

对于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赔偿等涉民生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大多经济条件差,往往除了维持生计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没有其他财产,无法进一步执行。对于这类执行难,无论采取什么执行措施都不可能执行到位,对于此类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XX县法院本着化解社会矛盾、救济解困、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认真把握救助标准和救助条件,积极开展司法救助活动据统计,XX年以来,已经为X名申请执行人发放救助金X万元,近期拟对X名申请执行人进行救助,救助金额X万元,有效缓解申请执行人的生活困难,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化解了社会矛盾,彰显和弘扬了法治精神和人文关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五篇: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

对策建议思考

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市场经济社会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顽疾,无论对企业自身、政府还是公众个人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也阻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此问题,文章将通过分析探究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原因,寻求防范或解决的相关对策及措施。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概述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社会经济信息,记录的是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经营状况,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持续健康发展及相关方,如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及个人决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的不断活跃,会计信息的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加。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市场上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无论在真实性、充分性还是及时性上都存在一定的失真情况,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及危害。

(一)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而言,信用都是基石,是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一旦失真将会造成国家财政税收损失、政府宏观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影响国家决策机构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而在这种偏离实际的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各部门、各企业及公众个人的行动就会有所偏差,最终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阻碍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会计信息失真从结果上看,它隐藏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越来越依赖于市场的自动配置。会计信息失真阻碍了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制造困难,从而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三)损害投资者利益

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状况,导致相关方无法获知一手资料,从而误导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决策,不但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甚至可能造成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损失,影响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损害企业自身利益,阻碍企业长期发展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大受害者其实是企业自身。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将会降低企业管理水平,制造了经济犯罪的漏洞,对会计从业人员个人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会给企业带来经济纠纷,也会因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而影响企业资金的筹集,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企业外部原因

1.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影响

国有成分比例较大的企业存在政企分开执行力薄弱的情况。近年来,财税政策更新频繁,对于政策的理解、执行往往存在偏差;对于上市公司,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规则及会计制度本身还不尽完善。

2.法律环境影响

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时常出现,企业可能利用与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权钱交易来躲避和减轻相关法律处罚;同时,由于惩罚力度不够,企业违规成本小,也不足以形成对企业管理者的威慑。会计舞弊行为本身就比较隐蔽,即使被发现,操作者也只是承担一定的经济处罚,而刑事处罚制度本身不完善且力度偏弱,也间接纵容了会计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3.外部监督的影响

主要表现是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监督不给力。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情况下,难免会造成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够,严谨性方面弱化,审计流程和取证过程简化,甚至以牺牲执业水平为代价换取自身经济利益的增加,严重损害审计工作的质量。另外,不重视审计连带责任等原因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企业内部原因

1.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由于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会计信息对相关利益主体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就会编造出对自己有利的会计信息,粉饰业绩、夸大效益,使会计信息偏离真实情况,或期待资本市场的回报,或为自己谋取私利,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对企业造成了长期的伤害。

2.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影响

一方面,会计人员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近些年,新的财税政策不断出台,会计准则不断修正,而会计人员未能对这些新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地掌握和了解,业务水平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整理出的会计信息在准确性、有效性方面存在瑕疵,非主观性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也高低不同,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在个人利益驱动下,都有编造、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

3.企业规模和内部各项管控机制的影响

对于规模大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完善、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较高,内部核算体系严密科学,监控机制较强,个别会计信息造假能够被及时发现纠正;规模小的企业,其会计、出纳一人兼任,约束性差,制度不健全,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外,即使是大中型企业,有些管理层中职责划分不清,由此导致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时相互推诿,或在与审计机构协同工作时消极对接、配合不佳,最终造成会计信息披露偏差。同时,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没有做到真正地贯彻落实,实际的使用效果不佳,或者只关注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没有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对事前控制的前瞻性及预防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降低了内控的监督力度,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断出现。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及监管力度

完善会计准则、会计规章制度、审计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量化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全方位、深层次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强化外部监管力度,一方面通过行政法律强化中介机构的审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对中介机构本身也应加强监督管理,强化中介机构对信息披露连带责任的重视。

(二)加大法律法规惩处力度

对于屡禁不止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要加大法律法规惩处力度。除经济处罚外,还应完善刑事处罚方面的建设,加大因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相关方发生损失的追偿力度,同时,加大审计机构连带责任的处罚力度,真正体现法律的威慑力,发挥审计机构防火墙的作用。

(三)改善公司内部治理规范

完善公司内部组织机构和治理模式,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权限;建立健全高效的经营管理、会计监督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流程管控;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培训,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教育,加强相关人员法律法规宣贯力度,从根本上遏制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建设,结合大数据的整理加工功能,充分识别风险与机遇,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率,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并通过信息共享及时分析、纠正偏差、调整策略,降低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概率。对企业在当今时代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加强保障的同时,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保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五)建立涵盖工商、税务、银行、质检等各部门综合评价披露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全方位、综合性、立体性的信用评价管理体系,无论是工商部门的年检记录、信息变更,税务部门的纳税信用评级、近年纳税情况,还是银行对企业的资信等级、授信额度、政策倾斜,以及质检部门的信用报告、专项检查等,应充分披露这些财务数据外的企业综合信息,其有助于相关方了解被披露企业的综合信誉度,引导各方决策的准确性。

下载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法院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法院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法院队伍是法院的主体,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者。队伍建设是法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做好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的基石。在新的形势下,必......

    浅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难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难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 红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民营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很多在原单......

    学生“家长群”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学生“家长群”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在改革,“家长群”作为新时代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辅导、管理学生的“同心圆”,营造了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

    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由于老龄化社会的悄然而至,人口老龄化不仅在经济上,还将在政治、文......

    企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企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部分企业追求利益至上,把企业经济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导向。这就使得我国企业中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造成这种......

    国企基层支部发挥作用思考对策建议

    国企基层支部发挥作用思考对策建议随着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基层党支部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更要发挥党员的优先模范作用,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企业中的......

    当前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新形势下,基层......

    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从本质上来讲,党建工作极为繁琐复杂,该项工作并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有效地完成既定思想政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