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水、电、路情况调研报告5篇

时间:2019-05-12 16:5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贫困地区水、电、路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贫困地区水、电、路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贫困地区水、电、路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州民委13号文件,关于转发《关于开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水、电、路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掌握我县各族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用电照明难的问题,县民宗局就如何做好此次调研工作,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指定专人负责调查和收集相关数据和情况,在全县18个乡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调查工作从8月27日开始,历时一个月的调研时间,于9月28日顺利完成了各项调研任务,现将**县民族地区水、电、路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基本情况

(一)全县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74个村委会,2749个自然村,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76.6471万人,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等11种民族,其中:汉族29.111万人,壮族32.7465万人,苗族9.1571万人,彝族3.765万人,瑶族1.6474万人,回族0.1316万人,其它民族1085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2007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398万元,支出6.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

(二)全县民族地区贫困状况

——对全县彝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2007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彝族村民小组共有77个,3381户,15038人。

——对全县瑶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2007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瑶族村民小组共有46个,1446户,6969人。

——对全县汉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2007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汉族村民小组共有342个,13807户,67499人。

——对全县苗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2007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苗族村民小组共有1092个,15492户,57844人。

——对全县壮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2007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壮族村民小组共有615个,29539户,131181人。

二、全县民族地区水、电、路的基本调查情况

(一)全县已通水、电、路的情况

全县2749个自然村,其中,已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有1892个自然村,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69%(通水率);已通路的有2150个自然村,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78%(通路率);已通电的有2357个自然村,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86%(通电率)。

(二)全县未通水、电、路的情况

全县2749个自然村中未解决饮水困难的有857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1%;未通路的自然村有599个,占自然村总数的21.7%;未通电的自然村有392个,占自然村总数的14%。(见附表一)

(三)分民族的情况如下:

——对全县汉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全县汉族未通水的村民小组130个,未通电62个,未通公路124个,总投资4970万元,涉及18621户,人口83794人。

——对全县壮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全县壮族未通水村民小组325个,未通电95个,未通公路176个,总投资9170万元,涉及35021户,人口152894人。

——对全县苗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全县苗族未通水村民小组330个,未通电201个,未通公路255个,总投资13102万元,涉及13430户,人口63588人。

——对全县彝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全县彝族未通水村民小组45个,未通电14个,未通公路17个,总投资1289万元,涉及3401户,人口14505人。

——对全县瑶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全县瑶族未通水村民小组31个,未通电25个,未通公路32个,总投资1661万元,涉及2028户,人口9521人。(见附表二)

三、解决农村水、电、路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九五”计划以来,国家对农村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广大农村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解决了很多村寨的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的问题,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做法:一是实施扶贫攻坚乡的时候,扶贫攻坚乡镇实施了很多村寨的水、电、路项目,解决了部分农村水、电、路困难的问题;二是在实施“扶贫三项工程”大会战中,解决了一部分农村村寨饮水难的实际困难;三是部门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整村推进、小康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等建设中,由部门整合资金解决了一部分农村水、电、路困难村寨;四是实施农网改造期间项目的实施推进了农村电网覆盖进程;五是在解决饮水问题上,因地制宜,有水源的地方就实施管引,没有水源的地方就建水窖,不搞一刀切;六是异地扶贫能整合资源,异地搬迁有效地解决了移民的水、电、路问题;七是坚持国家扶持与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在我县的广大农村,很多地方都是政府扶持一部分,群众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创业精神,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来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

四、我县未通水、电、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政困难,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县大民贫,加之财政比较困难,每年光靠上级专项资金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村未通水、电、路村寨的需求。

(二)地处边辟,投资较大制约着水、电、路的建设进程。未通水、电、路的村寨绝大多数都是地处边辟,自然条件较差,环境恶劣的地区,基础设施滞后,人背马驮现象比较突出,这些地区往往是现阶段扶贫难度最大,攻坚克难的地区,尤其是拉电、修路、接自来水里程较长,而这些村寨户数少,人口少,工程量大,投资较大,投入与效益的反差也较大,这些地区成为现阶段扶贫的“硬骨头”,全靠当地群众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三)群众收入低,贫困程度深是严重影响着当地水、电、路的发展。我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看,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以下的都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大多具有人多地少,土质较差,生态环境恶劣的特点,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靠天吃饭长期存在。

(四)对民族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和扶贫工作不到位。多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工作力度,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是,对那些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加之有困难而不善于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的边远民族村寨,难予列入建设规划,即使有规划,也是比较靠后。由于项目资金较少,因此,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五)由于自然条件、地区差异,各民族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上的差异和观念上的差异。有的群众的思想意识仍存在旧的思维方式,难予接受新生事物和新的社会文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部份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怕没饭吃,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小农意识,不积极寻找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等、靠、要,得过且过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还很存在,缺乏穷则思变的意识和能力。

(六)县委、政府虽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逐年对“三不通”地区实施项目加以解决,但由于资金有限,群众迫切需要与国家投入之间的差距较大,要彻底解决这些“三不通”问题任重道远,就**这样一个大县而言简直就是一个“马拉松”工程,导致群众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群众依然长期处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状态。

五、对策与建议

(一)建议上级政府一次规划,集中资金,尽快消除。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通过逐级上报,对我县“三不通”村寨存在的实际困难,能够得到省州的关心和重视,用一段时间尽快集中资金投入建设实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这些地区的群众也能共享建国六十来的辉煌;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政府公共财政带来的实惠。

(二)建议各级各部门要把“三不通”村寨作为优先扶贫的对象。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到这些“三不通”的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群众盼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倾听群众的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群众之所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否则条件较好和沿线村寨蒸蒸日上,变化较快,边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山河依旧,面貌未改,形成较大的反差。

(三)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要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夯实国民基础教育,着力培养民族地区群众自力自强,艰苦创业的精神,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设一些力所能及的项目,增强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

(四)加强科技培训,大力培育农业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将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摆到突出的位置。各职能部门要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制定出近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把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列入优先发展计划,宜林则林,宜畜则畜,多头并进,多方筹资,加大扶持力度。

(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各级各部门要把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把解决一个村,扶持一个项目,帮助一方少数民族群众脱贫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为民族地区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和好事。充分体现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战胜困难,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六)做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十分珍惜和巩固这种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民族优惠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大局出发,同心协力,为建设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平安和谐的**而努力。

第二篇: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20XX 报 告 汇 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穷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大障碍。造成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居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条不小的长廊,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教育现状

引起的原因

改善方案

一.家长对教育的漠视

在贫困山区,因为经济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使广大家长无法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很少家长有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观念,在我调查的这所小学,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不会再有继续上学的机会。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很多山区学生失去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种落后的观念将成为山区教育的大障碍。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冲突 贫困山区的学生在未跨入校门之前就存在着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比一般同龄人要敏感很多,他们需要的关怀和温暖也很多,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大。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作为教师,每时每刻都用语言传递信息,用语占来评价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媒体,只能用“口”来传递信息,用“口”来交流思想。倘若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偶尔说出一些有损于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话,那时“小心灵”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另外,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也会绐学生带来无法弥补的心灵和身体伤害。尤其是喜怒无常和暴躁的性格,酿造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除厂伤害自己外,更严重的足会伤害学生和社会.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没有全方位的判断能力,思维正处于“活跃”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教师不科学的人生观、评价观、审美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映,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困惑状态,出现了各种心理冲突,严重影响丁学生身心健康。

三、教育设施设备极度缺乏,教学环境恶劣

很多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都根本不能满足现在所要求的标准。在调查中的一个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简陋不堪,每个教室都没有电灯。有的教室,连一山扇完整的窗户都没有。在阴雨天气里,孩子们只能在阴冷黑暗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的课程也只有语文数学,由于没有器材,音乐课,体育课都成为孩子们的奢望。或许,我们都难以相信在当今社会还会有这么差环境的学校,可是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试问,在如此环境里的孩子,能健康学习快乐成长吗? 四、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而且素质偏低 在山区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老师,他们中只有极少受过专业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面队新形式下的教育素质,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偏偏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参加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机会。而年轻的新教师又不远到条件艰苦的村小任教,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学校还常出现一个老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的现象,而且,一个班级就一个老师。

五、教育经费短缺 山区教育经费短缺,虽然国家采取了响相应措施,但实际看来,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育经费少的可怜.经济落后和文化贫困总是相声相拌的,贫困山区学校教学条件差.教育落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就难以开发利用资源。目前许多村小公费紧张,除了购置必须的办公.教学用品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已无其他能力添置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电教设备.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改资料等教辅设备。由于经费的问题,孩子们没有办法享受到课改带来的种种好处。

解决的方法即建议:

1.加快农村教育的全民化

在贫困山区,由于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低,许多学生家长都有:让孩子读书不如早挣钱来的合算这种观念。他们认为:培养孩子,只要能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多学也没有用,就连大学毕业都的自己找工作,倒不如让孩子早点工作。这种淡薄的教育观念严重的影响孩子的进取心,也严重的阻碍着赔款山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在贫困山区,必须坚持加大对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并举的力度。要提高全民素质,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教育和发展的密切关系。

2.建立教师流动制度 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教育落后,工资低,条件艰苦,待遇差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连有限的资源都难以开发利用。执教人员紧张学校经费紧张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教师无机会接受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教现实的是和城镇学校建立对口支援的关系,指定教师的流动制度,既可以解决农村学校因教师紧张和经费紧张引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起的无法得到培训机会,也为城镇教师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并有利于农村教育特色的开发。

3.多种渠道筹措教育基金

有资金就能有条件来投资建设教学资源从而改变现状。就目前的捆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些学校就要挖掘自身的特色,从而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公司企业甚至个人来学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学校一些鼓励。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学校的建设进行通盘规划,进行精心预测,努力提高本地区的教育质量为本地区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4.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身优势

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他资源进行替代弥补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图书馆可以发挥为学生提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不如创建学生和教师自创的图书,书画书抄.自定自装,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教学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比如“自然”作为教育资源。学校投入建设生物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结语:偏远山区的教育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要开发农村贫困山区的教育——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两个大难题,是两个不能一时之间就解决的大问题,农村教育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呼吁构建符合农村特色的教育模式,农村教育需要一个能发挥农村自身优势的环境。教育和经济上午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脱贫要靠教育,教育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要解决贫困山区教育未来之路,绝非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办到,还需要政府、家长和社会的通力合作,用创新的视角去认识的开发贫困山区的教育,一起走出一片新天地。

金融管理与实务 2 2 班

胡文明

第三篇:曲靖市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报告

曲靖市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报告

曲靖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二O一二年四月十五日)

按照《云南省扶贫办关于开展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活动的通知》(云贫发电„2012‟5号)的安排和要求,曲靖市扶贫办高度重视,成立了以许云华主任为组长的调研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认真研究制定了调研工作方案,于3月27日至4月15日组织对各县(市)区开展了专题调研。在调研活动中,要求要结合实际拟定调研提纲,确保调研工作有的放矢;要深入镇、村一线与干部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切实掌握贫困村的水、电、路及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要随机至少抽取10—15户贫困户进行全面访谈,并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和问卷。同时对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发展瓶颈及机遇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现将调研综合情况整理如下:

一、曲靖市概况

曲靖市属山区农业大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云南省东部偏北,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03 °03′~104°50′,北纬24°19′~27°03′之间,境内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山岭河谷相间交错,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较为齐全,碳酸盐岩石分布广,面积大。山脉有乌蒙山系和梁王山系。全市国土总面积2.89万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积的13.63%,土地资源总量289.53万公顷,80.3%的土地面积是山地和丘陵,耕地面积仅29.28万公顷。曲靖市辖麒麟区和沾益、马龙、富源、罗平、师宗、陆良、会泽7县,代管宣威市,共1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市总户数182.9万户,户籍总人口626.4万人,其中,非农业户口78.1万人,占总人口的12.5%,农业户口548.3万人,占总人口的87.5%,全市有少数民族46.1万人,占总人口的7.4%。全市共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8个革命老区县和1个革命老区镇,2个乌蒙山区连片开发县,2个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开发县。

二、调研概况

全市组织对麒麟区青峰、沾益烟子冲、马龙马过河、富源松林、罗平法乃、师宗便料、陆良老母、会泽交支、宣威普立等9个贫困村(居)委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全面摸清了基本情况:

(一)贫困村情况

1、基本情况。9个贫困村(居)委会共60个村民小组5648户22969人,住危房户数661户(占11%),扶贫对象数量为1749户(占30%)6623人(28%)。

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产业以种植玉米、烤烟、魔芋、马铃薯、大麦、小麦等为主,人均占有粮食340.57公斤,人均纯收入2273元,为新贫困标准2300元的98%,常年外出务工2752人(占12%)。现仍有20个村民小组(占33%)仅通土路,村内无硬化路。有392户1492人无管引自来水,基础设施条件差,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落后,村民科学文化素质低,社会公共保障体系不健全,存在“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吃水难、成家难、养老难、脱贫难”等问题。

3、扶贫项目实施情况。9个村(居)委会“十一五”期间共投入项目资金3975.83万元,实施“866”工程和“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其中麒麟区青峰投入资金308.87万元,宣威普立,投入资金2848.64万元,富源松林投入21万元,会泽交支投入15万元,罗平法乃投入45万元,陆良老母村易地搬迁投入资金657.32万元,小额扶贫到户贷款投入80万元。“十二五”期间规划对富源松林村投入资金84万元,会泽交支村投入资金305万元,沾益烟子冲投入资金409.3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陆良老母村投入资金310.36万元实施易地搬迁项目。

4、民主法制建设情况。9个村(居)委会设党总支9个(其中5个是先进支部),共有党员694人(其中男549人,女100人),设支部书记9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8.6岁),村委会主任7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6.5岁),平均工资676元。除麒麟区青峰有村级集体经济1个,收入3万元外,其余均无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均实行自行管理,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以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定期开展村务公开。

(二)贫困户情况

1、贫困户基本情况。全市共入户调查了105户(其中大学1人,初中22人,小学69人,文盲13人)贫困户,共有人口440人,劳动力206人,外出打工58人,长期生病66人。子女就读大学6人,高中3人,初中22人,小学53人。平均家庭耕地面积4亩(含水田和旱地),平均家庭经济年收入11525元,其中劳务收入4558元,占40%,经济作物收入1425元,占12.4%,养殖业收入1606元,占14%,其它41元,占0.3%,粮食折款2470元,占21.4%,各种补贴215元,占1.9%,自食生猪1210元,占10%。平均住房面积90平方(其中,钢混房10户,占9.5%;砖木房17户,占16%;土坯房51户,占48.5%,其它类房27户,占26%。),仍有3户不通电,91户无沼气池,29户无广播电视。

2、贫困户享受各项政策扶持情况。通过查访,105户贫困户近年来都享受到了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涉农惠农补贴政策。

3、贫困户脱贫的意愿及想法。调研中,在与贫困村干部群众座谈、走访及问卷时,大家的脱贫意愿十分强烈,提出了许多请求,综合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希望上级加大扶持,重点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经济打下基础;二是加大对产业方面的扶持,如在种植、养殖等方面给予资金及技术扶持,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三是加大对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在信贷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切实解决群众生产垫本资金困难问题。

三、致贫原因分析

通过对9个贫困村(居)委会的调查了解和105户贫困户的访谈,经过综合对比分析,反映出了曲靖市贫困村的一些特征,综合而言,有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恶劣,耕地面积退化,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水利交通受限,少数民族众多,区域发展差距大,农村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脆弱,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生产生活观念落后多个方面。但就贫困户而言,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类型:

(一)素质致贫型。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以罗平县老厂乡法乃村为例,李家芬为初中文化,月收入为1200元,而黄小富为文盲,月收入仅600元,年人均收入远远低于李家芬家)。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文化素质低导致接受生产科技能力弱,生产观念落后,致使整个家庭年经济总收入及其它各项指标均存在差距(以师宗县高良乡便料村为例,郭保才与杨树良两个家庭人口状况大致相同,郭保才为文盲,杨树良为小学,杨树良家的年经济收入为5560元,郭保才家年经济收入为3865元,仅为杨树良家的70%,其余各项收入指标也均低于杨树良家)。同时,70%的贫困户在走访中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都是一句“没什么打算”,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的思想令人赫然。还有7%的贫困户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观念保守,不愿或接受不了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因病因残致贫型。因病因残是农村最为直接的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原本中、低收入的家庭就根基脆弱,病、残必然致其贫困,此种情况且在农村比重较大(以富源县松林村为例,走访的10户贫困户中,有8户因病、残致贫,占到80%高比例)。

(三)缺耕地致贫型。调查中发现,贫困地区大多地处省县交界、地质结构复杂、高寒冷凉、少数民族寄居等山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耕地少、水资源少或耕地质量差也是导致贫困的一个根本原因(以会泽县交支村王兴碧家为例,全家12口人,仅有耕地面积4亩,人均生产粮食仅为250公斤)。

(四)缺劳动力致贫型。贫困原因中,劳动力少也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综合105户情况,劳动力最高的为60%,最低的仅为17%)。

(五)自然灾害致贫型。因灾致贫是目前快速返贫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曲靖市气候变化异常,连年遭遇冰冻、大旱等自然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的不间断打击下,大部分农户在自然灾害面前,迅速跌入贫困行列,家庭入不敷出。

另外,子女上学、婚丧嫁娶、其它意外事故等也是造成贫困的部份原因。总之,多种因素产生的综合效应是造成曲靖市大面积深度贫困的症结所在。

四、积极应对,加快曲靖市扶贫开发进程的几点思考 曲靖是山区农业大市,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广大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产业化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积累少,生态环境脆弱,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不健全,教育基础薄弱,医疗卫生条件较差,70%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山区、半山区。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是“十二五”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曲靖市应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和加大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坚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强化山区基础设施,发展山区经济,改善山区民生为重点,逐步推进公共财政向山区倾斜,公共设施向山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山区覆盖,现代文明向山区推进,全面加快山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主观引导,克服消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促使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现永远脱贫致富的首要条件。在借鉴“十一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不断拓宽影响面,通过正反两面的实例特别是身边的先进典型,采用对比学习、反面激励、典型引路、结对帮扶等手段,着力加强对贫困群众的精神扶贫,充分激发群众自身的潜在发展动力,帮助贫困群众逐步转变消极、陈旧、落后的观念,彻底转换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牢固树立自强自立观念、勤劳致富观念、市场经济观念、财富积累观念、科技运用观念等,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全身心行动起来,尽早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二)夯实基础,破解发展瓶颈。围绕“十二五”山区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结合实际,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原则,着力实施好基本素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生活安居、特色产业发展致富、村容村貌整治、特色小集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社会保障、基本队伍和基本制度建设十大工程,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主战场上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实现“五有、五化、五提升”总体目标(“五有”即有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有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有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有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有民主规范的管理制度;“五化”即农业基础设施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社会保障最大化,商品流通网络化,社会管理制度化;“五提升”即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明显提升)。

(三)优势铆劲,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巩固“十一五”期间产业扶贫成效,改变以往只培育无跟踪问效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已扶持培育起来的特色产业上继续下足功夫,充分挖掘发展潜力,指导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臵,大力发展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引导群众规模生产,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规模化主导产业,发挥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创造更佳经济效益。此外,要着力抓好农民的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广大贫困群众的收入。

(四)长远谋划,实现科学发展。一方面是增强贫困地区防灾抗灾的能力,减少因灾、因病、因残、因学返贫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扩大致富成果。另一方面把发展社会服务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臵,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教育方面,重点是拓展职业教育,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能力,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扩大收入途径。卫生方面,逐步扩大乡村卫生室覆盖面,不断强化医疗保障水平,将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密切联系起来,控制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打断“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链条。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贫困群众思想的转变、科技水平的提升。

第四篇: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穷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大障碍。造成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居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条不小的长廊,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关键词:教育现状 引起的原因 改善方案

一.家长对教育的漠视

在贫困山区,因为经济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使广大家长无法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很少家长有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观念,在我调查的这所小学,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不会再有继续上学的机会。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很多山区学生失去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种落后的观念将成为山区教育的大障碍。

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冲突 贫困山区的学生在未跨入校门之前就存在着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比一般同龄人要敏感很多,他们需要的关怀和温暖也很多,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大。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作为教师,每时每刻都用语言传递信息,用语占来评价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媒体,只能用“口”来传递信息,用“口”来交流思想。倘若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偶尔说出一些有损于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话,那时“小心灵”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另外,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也会绐学生带来无法弥补的心灵和身体伤害。尤其是喜怒无常和暴躁的性格,酿造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除厂伤害自己外,更严重的足会伤害学生和社会.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没有全方位的判断能力,思维正处于“活跃”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教师不科学的人生观、评价观、审美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映,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困惑状态,出现了各种心理冲突,严重影响丁学生身心健康。

三、教育设施设备极度缺乏,教学环境恶劣

很多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都根本不能满足现在所要求的标准。在调查中的一个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简陋不堪,每个教室都没有电灯。有的教室,连一山扇完整的窗户都没有。在阴雨天气里,孩子们只能在阴冷黑暗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的课程也只有语文数学,由于没有器材,音乐课,体育课都成为孩子们的奢望。或许,我们都难以相信在当今社会还会有这么差环境的学校,可是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试问,在如此环境里的孩子,能健康学习快乐成长吗?

四、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而且素质偏低

在山区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老师,他们中只有极少受过专业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面队新形式下的教育素质,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偏偏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参加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机会。而年轻的新教师又不远到条件艰苦的村小任教,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学校还常出现一个老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的现象,而且,一个班级就一个老师。

五、教育经费短缺

山区教育经费短缺,虽然国家采取了响相应措施,但实际看来,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育经费少的可怜.经济落后和文化贫困总是相声相拌的,贫困山区学校教学条件差.教育落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就难以开发利用资源。目前许多村小公费紧张,除了购置必须的办公.教学用品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已无其他能力添置电教设备.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改资料等教辅设备。由于经费的问题,孩子们没有办法享受到课改带来的种种好处。解决的方法即建议: 1.加快农村教育的全民化

在贫困山区,由于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低,许多学生家长都有:让孩子读书不如早挣钱来的合算这种观念。他们认为:培养孩子,只要能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多学也没有用,就连大学毕业都的自己找工作,倒不如让孩子早点工作。这种淡薄的教育观念严重的影响孩子的进取心,也严重的阻碍着赔款山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在贫困山区,必须坚持加大对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并举的力度。要提高全民素质,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教育和发展的密切关系。2.建立教师流动制度

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教育落后,工资低,条件艰苦,待遇差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连有限的资源都难以开发利用。执教人员紧张学校经费紧张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教师无机会接受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教现实的是和城镇学校建立对口支援的关系,指定教师的流动制度,既可以解决农村学校因教师紧张和经费紧张引起的无法得到培训机会,也为城镇教师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并有利于农村教育特色的开发。

3.多种渠道筹措教育基金

有资金就能有条件来投资建设教学资源从而改变现状。就目前的捆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些学校就要挖掘自身的特色,从而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公司企业甚至个人来学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学校一些鼓励。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学校的建设进行通盘规划,进行精心预测,努力提高本地区的教育质量为本地区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4.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身优势

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他资源进行替代弥补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图书馆可以发挥为学生提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不如创建学生和教师自创的图书,书画书抄.自定自装,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教学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比如“自然”作为教育资源。学校投入建设生物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结语:偏远山区的教育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要开发农村贫困山区的教育——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两个大难题,是两个不能一时之间就解决的大问题,农村教育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呼吁构建符合农村特色的教育模式,农村教育需要一个能发挥农村自身优势的环境。教育和经济上午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脱贫要靠教育,教育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要解决贫困山区教育未来之路,绝非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办到,还需要政府、家长和社会的通力合作,用创新的视角去认识的开发贫困山区的教育,一起走出一片新天地。

金融管理与实务2班

胡文明

第五篇:贫困地区卫生医疗人才队伍调研报告(范文)

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关键是“难”看医生

----浅谈贫困地区如何最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

近年来,关系民生民本的医疗卫生事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加快,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药卫生网络不断健全,各项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项惠民政策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同。但作为贫困地区,卫生医技人才的严重短缺,就地就近看不了、看不好病,一直是群众看病“难”的一个顽疾,也是导致群众看病“贵”的最直接因素,更是群众最渴盼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贫困地区卫生医疗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贫困地区受地域、体制、机制束缚和投入所限,多数卫生医疗系统经营相对比较困难、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这不但造成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且留不住,而且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总体来讲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无学历和中专学历人员多,本科学历人员少;二是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员多,中、高级职称人员少;三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相对较多,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极少。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面“人才”难引进,很多专业技术岗位是“有岗无人”。贫困地区由于交通条件普遍不便,基础条件普遍落后,总体人口普遍不多,医院业务收入普遍不高,因此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与富裕地区差距十分悬殊。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本区域以外真正有能力和水平的卫生医疗人才都不愿意到这种地方应聘、就职,甚至是本区域内人员毕业后都不愿意回来上班。所以,贫困地区的县、乡医疗机构虽然按相关规定核定了人员编制,设置了相应的临床医技科室,但由于外面人才引不进,现有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差距等因素影响,目前县乡医疗机构多半是“有岗无人”,特别是乡镇更为突出,多数是有业务科室门牌设置、有专门业务用房,唯独没有专岗人才。

(二)现有“人才”难留住,很多专业技术岗位是“专岗不专”。多数贫困地区硬件严重滞后,软件先天不足,财力十分薄弱,其地域本身不具备人才聚集能力和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地现有人才,特别是专业岗位和科室带头人为了更高的追求、为了更好的生活,都纷纷辞职、离岗到更大的城市、更好的环境、更丰厚待遇的大医院应聘就职,从而导致部分专业科室没有真正业务过硬的专业人员负责,没有真正的科室专业医生临床诊治,专业设备没有真正的专业专职人员操作,专业科室找不到真正的专治医生,疾病患者得不到合理适度有效治疗。

(三)系统编制人数已配满,但职责履行难到位,多数医疗机构是“有人无为”。外面人才引不进,现有人才留不住,但卫生医疗机构科室总要按规定设置,患者总要有人医治和护理,所以多数医疗机构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有降低门槛招聘医技人员和护理人员,从而导致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都得不到充分有效救治,甚至是部分一线临床医师没有相应执业资质,这不仅给群众造成看病“难”,同时严重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

二、贫困地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前重点是要改变医疗人才队伍结构现状,加强医技人才队伍建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改革,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健康和幸福的重大民生工程。因此,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不但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和落实好中省市医改政策精神,而且还要结合地域实际,加强调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特别是作为贫困地区,要通过改革解决好群众“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的现状,重点是要解决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要让群众能就近、就地看到专业医生,并且看好病,不再为患上一般病就必须辗转到其他医院和地区才能看好。也就是说能就近就地看得了、看得好病,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地区“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一)把握关键招人员,做到宁缺勿滥促发展。卫生系统进人关键是要进“人才”,而非单纯进“人”。为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同时也对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如何核定进行了明确规定,各级卫生和人事部门也都在积极争取和落实这一政策。特别是上级领导对人员重新核编和到位情况高度关注,甚至是作为医改任务予以下达,下级业务部门对空编人员的招录也是积极主动。为此,笔者认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单位在严格执行上级人员编制政策,积极重新核编的基础上,切勿盲目按空编总数一次性全部招录(安置)到位,避免形成招非所需,编满岗齐人多病难看的局面。更造成如有机会招聘外来“人才”时,却又因编满招不进,留不住。

作为贫困地区,在对空编人员进行招录过程中,一是在招录标准上,不能因为交通、环境等各种客观因素,对所需专业技术人才降低招录标准,甚至是以护理、行政或一般工作人员职数占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致使群众看病仍然“难”,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二是在招录方式上,要由原来单纯人社局考试录用改为参加国家相应专业考试,具有相应资质且通过业务水平考核,由卫生局根据所需情况上报人社局,再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审核,而后录入正式在编人员,真正做到招之所需,招之能用。

(二)立足实际抓培训,提升服务能力解民忧。针对当前贫困地区医疗机构人员外面人才难引进,现有人员“专岗不专”、“有人无为”的现状,各级医疗机构要履行好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内部挖掘潜力,加强对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和培养,逐步提高医技水平。

一是抓好管理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选聘好“领头羊”是关键。在现行体制和贫困地区卫生院环境有限的情况下,乡镇卫生院院长目前是无人愿干,同时无人能干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此,要特别加强对家庭居住所在地就在其工作所在地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待时机成熟予以选聘,这样即可以解决因远离家庭而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困难,又可以杜绝工作在他乡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还可以增强在本地为熟人服务不得不做好的干劲。

二是抓好医技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医技能力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特别是针对当前医疗卫生队伍中人员素质不齐、综合能力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等现状,一方面要规范行为加强在岗在职常规培训,提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突出所需脱岗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三是抓好区域内技能的交流和帮带。为了改变群众看病就医“舍近求远”的现状,每个乡村卫生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实现医疗资源相对均等化尤为关键。但受地域、人口、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要实现医疗资源均等目标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相关制度和机制先行。要将职称评聘、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晋升等都必须到基层(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或边远县(乡)服务多长时间,并帮带业务能手多少名,成效和反响好与否怎么办,作为硬件条件予以规定明确,进而形成长效机制。

(三)科学管理建机制,激发工作热情惠民生。目前,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员工资财政都予以了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财政全额予以保障,在这种体制下,如何保证不养懒人,并最大程度激发工作人员干事热情,避免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是要制订科学的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环节工作。要通过本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符合卫生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活力。二是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深化卫生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收入分配对人才的激励作用。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水平挂钩。全面落实绩效工作,保障基层医务人员收水平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合理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激励广大医疗卫生人员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下载贫困地区水、电、路情况调研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贫困地区水、电、路情况调研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合集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南丹县国土局驻六寨镇松柏村指导员 杨明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

    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我在**县妇联及调查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协助下,于2007年3月至4月,在**县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深入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

    路堡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为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行动,乡村干部共10余人于2013年5月6日至12日深入后官寨乡路堡村11个自然村进行调查,一方面宣传中央的惠农政策,另一方面探讨如何走活扶贫攻坚的路子......

    电商报告调研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 研 报 告 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系部:信息工程系 班级:2015级计算机应用1班 姓名:陈琳 时间:2017年8月1日 第 1 页 共 1......

    电商调研报告

    珠海青年电商创业扶持体系调研报告 根据培训班教学日程安排,结合个人日常工作经历,近期,本人开展了以“青年电商创业政策扶持体系”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全面了解了我市青年电商创......

    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范文)

    为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我在xx县妇联及调查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协助下,于2007年3月至4月,在xx县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深入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南宫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大投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