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安路区调研报告
平安站区调研报告
平安站区建设是新时期下车站安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车站安全发展的持续稳定,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呼和站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强化平安站区建设,近期,我带领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调研,形成以下报告。
一、平安站区建设现状
在实施“4+1”安全管理体系、开展平安站区创建活动中,车站十分重视结合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特点,不断修订和完善了领导组织机构和一系列管理制度措施。一是根据车间设臵特点和管辖范围,配齐配强兼职综合治理管理人员,实时调整综治人员,做到综合治理工作与政治工作、行政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结合车站和站区实际,及时调整和配齐配强车站综治领导小组和综协委成员。定期召开协调会,做到站区内的工作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消除了治安管理的漏洞和死角。今年的协调会上共提出问题32个,其中站区环境整治问题4个、围墙问题2个、护网门问题3个、广场治安管理问题1个、列车管理问题2个、大门问题16个,管理制度问题4个;落实决议二十四项,具体落责25项,其中中铁电化运营公司呼和维管段1项、包头工务段呼和车间5项、呼和电务段呼西信号车间2项、供电部门一项、呼和运转车间4项、恒诺呼西公寓2项、包头客运段2
项、呼市护路办2项、包头车辆段呼和运用车间1项、集宁机务段呼和救援车间2项、中心派出所1项、包西车辆段呼西列检所1项,呼和站1项,封闭大门4处。三是认真贯彻“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分工包保,逐级负责,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从安全管理责任,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作业标准等方面入手,对重点区域、岗位、时间、问题、人员实施“定时、定岗、定人、定内容”的全方位监控。四是完善应急机制,确保综治防控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站党委还针对呼和站的特点制定了反恐预案,以内部文件形式签名下发到各主管、各车间,确保在重点问题和紧急状态下能够立即启动预案,以内部文件形式签名下发到各主管、各车间。确保在重点问题和紧急状态下能够立即启动预案,有序进行运输组织,恢复功能救援和维护站车秩序稳定,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控、互控、联控管理网络。确保平安站区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以上种种措施,在站区封闭、大门管理、结合部整治等方面取得一定突破,经过世博安保工作的检验,车站平安站区建设初见成效。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站在综治暨平安站区创建工作中,落实局领导的要求,完善平安站区创建措施,努力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维护了车站的稳定和平安和谐。但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平安站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少,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责任体系不健全 责任的内容是什么?责任的界限在哪里?这些问题必须加以明确,如果界限不清,责任不明,在平安站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就难以落实,平安站区建设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由于呼和站区各系统部门较多,造成结合部管理困难,责任落实不科学,具体责任难以具体到人到岗,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西运转南657km+800m、657km+400m、658km+100m三处护网门存在责任不明的问题,导致护网门管理松懈,造成安全管理上的隐患。
二是现场管理不规范 责任到位,提出整改措施之后,就束之高阁,没有针对出现的问题改进管理方法,造成有些错误一犯再犯,有些问题一出再出,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要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发现问题追究相关单位。站区内的有关单位要树立守土有责的意识,认清自己的责任义务,确保平安站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单位不应有消极懈怠的思想,认为在呼和站区由呼和站牵头负责,就只是呼和站的事情,而自身不重视安全工作。
制度执行的关键在于职工树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意识,只有好的制度而不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如同纸上谈兵,经不起实践的考验。6月24日上午10点,在现场调研中发现两名职工从站台东侧的平交道口横越线路,进站乘坐通勤
车,经过询问发现这两名职工是从车辆段客车库进入站区。该事体现出客车库大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因为是内部职工就让其随意进出大门,造成安全上的隐患。
三是责任人考核没有落实到位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各部门对于责任人考核的执行标准不统一,造成责任人考核不严,再加上具体考核中存在好人主义,使得有些问题的具体责任人只受到最低考核,甚至是没有考核。这就使部分职工有了无关紧要的意识,认为安全站区建设只是一项表面工程,有熟人或者亲属要从大门进一下,也无关紧要,即使被发现也没有太大责任。如果我们的结合部、大门管理人员都有这种思想,平安站区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三、加强平安站区建设的建议
一是健全“4+1"安全管理体系协调会务机制
按时召开站区协调会,每季度由车站牵头组织召开包括公安、车辆、机务、电务、水电、护路办等辖区各单位的站区协调会,明确不同重点时期各自的共同责任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切实发挥站区协调会作用。会前各单位要进行充分的现场调研工作,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做到带着具体问题开会,开会解决具体问题,充分发挥协调会的协调作用,并坚决执行会议达成的具体决议,由专人执行、专人督办,确保问题的整改落实。
二是加大平安站区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职工认识到平安站区建设是关系自身利益的大事,站区平安与自身平安密不可分,变被动遵守管理制度为主动实施管理制度。一是充分利用干部大会,大交班会、职工大会,各种政治学习及板报、橱窗、播放录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引导干部职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二是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职能优势,各车间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举办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讲座。车站职教科在职工考试中把法律知识做为考试内容,从而使职工充分认识到搞好创建平安站区工作是关系到社会治安稳定,是关系到运输生产安全的一件大事。
三是完善安全设备设施
在设备管理方面做到随缺随补、大门随坏随修,不因工作上的疏忽造成安全上的隐患。配合公安人员加大巡查力度,发现有安全设备管理不到位的单位,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互配合、协调联动、主体推进的综治防控网络。暑运即将开始,由于主要的客流是学生流,暑期也是各种治安问题高发时段,给平安站区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面对这种情况,车站要与公安联合集中行动,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加大整改力度,进一步扭转管理的不到位,确保暑运工作安全进行。同时车站下一步计划建立完善的监控网络,确保站区内没有
死角,以高科技手段加强站区内的治安工作。
四是加大支持力度
由于呼和站区内各单位、各系统较多,在眼睛向内查找问题的同时,我们要向路局提供真实的数据、科学的建议,同时需要上级部门加大对呼和站工作的支持力度。局领导在深入白塔站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职工乘坐通勤车进入站内,需要经过一段老旧的土路,并且没有照明,在上下夜班时容易发生事故,危及人身安全。车站立即与赛罕区地方政府进行协调,经过双方的商谈,赛罕区政府同意借道罗白公路,将白塔站的入口斜坡改造在更接近站区的地方,使职工少走了约1000米的土路。从地方政府改建后的斜坡进入,还有约300米的土路,在此建议路局投资硬化这一段道路,彻底解决白塔站职工的通勤车安全问题。
在的正确领导和局政法综治办的关怀支持下,我站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深深体会到,领导的重视程度,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群防群治机制的有效落实是搞好平安站区的有效保障。只有结合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才能为铁路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第二篇:郑路镇平安建设调研报告
郑路镇平安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矛盾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应对新形势,研究和解决好当前农村平安建设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中郑路镇主要是以“创建平安村镇,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健全基层组织为抓手。平安建设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一、郑路镇平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法制素质需要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普遍增强,但一些农民公共意识有所淡化,法制素质不高。一方面,部分村民还存在着“遇事靠拳头解决”的不法思想,不知道利用法律来解决问题。部分村民在解决矛盾纠纷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利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农民的法律知识欠缺。部分农民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不以为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犯罪。
2、土地问题成为农村矛盾的重点。因土地问题引发的农村矛盾是当前农村反映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土地承包权属纠纷。因土地权属纠纷导致群众上访的事件仍持续不断。即使在部分已完成土地二轮延包的地方,也常常因弃田农户重新要地引发农户与农户、农户与村、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土地纠纷。二是违规征地引发矛盾。少数用地单位违规操作,未批先占,少批多占,或占地后长期闲置,导致撂荒,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三是群众对土地补偿标准不满。特别是国家建设征地补偿标准远远低于经营性项目征地,群众不接受。四是失地农民的利益缺乏保障。随着工业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除了获得政府一次性补偿外,既无稳定工作,又无医疗和养老保险,成为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游民”,加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令人堪忧。一是偷盗案件多发。特别是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防范能力差。二是赌博时有发生。有的村民喜欢在吃饭前赌几把牌,几把下来有的就输掉了几百甚至上千元;有些村民喜欢在农闲时玩一种叫做“丢壳”的赌博游戏,一玩就是一下午,赌资上百。这些行为皆以构成了违法犯罪。三是村中还存在封建迷信活动。由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封建迷信甚至邪教占领一些农民的思想。在村中还存在着找算命先生算命的现象。封建迷信活动的甚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秩序,破坏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削弱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凝聚力。
二、郑路镇平安建设的各种举措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平安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郑路镇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响应县里号召,开展视频监控“村村通”建设。一方面,郑路镇政府加大投资安装监控。2013 年,郑路镇在原有的30 多个视频监控点基础上,又投入200 多万元进行了视频监控“村村通”建设,确保监控摄像头能够落实到村。在每个村的主干道等重要道路和重点部位安装了枪形摄像头,对道路进行24小时全时监控。另一方面,郑路镇“软硬兼施,安以致用”。郑路镇政府计划在将所有监控安装完成后,将监控摄像头通过光纤接入郑路镇派出所中,由专业人员对民警进行视频监控使用培训后,固定特定民警专门负责,发挥监控的最大效力。视频监控“村村通”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百姓安全感,也为派出所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重要力量。
2、开展法制教育培训,提高村民法律意识。一是广泛开展农村普法宣讲活动。郑路镇政府联合郑路派出所、郑路派出法庭组成普法讲师团,深入乡村和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上门开展巡回法律宣讲活动,着力提高村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公民意识。
二是大力加强乡镇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法律知识培训。今年四月份,郑路镇政府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形式,对镇、村干部特别是换届后新任的村干部开展法律学习,强化广大农村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继续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郑路镇政府把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投入。农村基层各村(居)委会进行了法制宣传栏、村民法制学校、法律图书屋(角)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并积极参加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四是加强对青少年法制培训。郑路派出所开展了“用法律浇灌蓓蕾”的中学生普法活动。组织法制员来到郑路镇中学,向全校400余名中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增强了中学生的法制观念,增长了他们的法律知识。此举受到了老师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3、传统手段同科技网络手段相结合。郑路镇组织各村挑选年轻人组成“红袖标”巡逻队伍,开展夜晚巡逻工作,优化村里治安。同时郑路派出所社区民警还开通了qq、微博等内容,在网络上向村民宣传防范措施,同辖区居民交流,解决群众困难。
第三篇:郑路镇平安建设调研报告
郑路镇平安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矛盾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应对新形势,研究和解决好当前农村平安建设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中郑路镇主要是以“创建平安村镇,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健全基层组织为抓手。平安建设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一、郑路镇平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法制素质需要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普遍增强,但一些农民公共意识有所淡化,法制素质不高。一方面,部分村民还存在着“遇事靠拳头解决”的不法思想,不知道利用法律来解决问题。部分村民在解决矛盾纠纷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利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农民的法律知识欠缺。部分农民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不以为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犯罪。
2、土地问题成为农村矛盾的重点。因土地问题引发的农村矛盾是当前农村反映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土地承包权属纠纷。因土地权属纠纷导致群众上访的事件仍持续不断。即使在部分已完成土地二轮延包的地方,也常常因弃田农户重新要地引发农户与农户、农户与村、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土地纠纷。二是违规征地引发矛盾。少数用地单位违规操作,未批先占,少批多占,或占地后长期闲置,导致撂荒,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三是群众对土地补偿标准不满。
特别是国家建设征地补偿标准远远低于经营性项目征地,群众不接受。四是失地农民的利益缺乏保障。随着工业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除了获得政府一次性补偿外,既无稳定工作,又无医疗和养老保险,成为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游民”,加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令人堪忧。一是偷盗案件多发。特别是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防范能力差。二是赌博时有发生。有的村民喜欢在吃饭前赌几把牌,几把下来有的就输掉了几百甚至上千元;有些村民喜欢在农闲时玩一种叫做“丢壳”的赌博游戏,一玩就是一下午,赌资上百。这些行为皆以构成了违法犯罪。三是村中还存在封建迷信活动。由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封建迷信甚至邪教占领一些农民的思想。在村中还存在着找算命先生算命的现象。封建迷信活动的甚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秩序,破坏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削弱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凝聚力。
二、郑路镇平安建设的各种举措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平安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郑路镇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响应县里号召,开展视频监控“村村通”建设。一方面,郑路镇政府加大投资安装监控。2013 年,郑路镇在原有的30 多个视频监控点基础上,又投入200 多万元进
行了视频监控“村村通”建设,确保监控摄像头能够落实到村。在每个村的主干道等重要道路和重点部位安装了枪形摄像头,对道路进行24小时全时监控。另一方面,郑路镇“软硬兼施,安以致用”。郑路镇政府计划在将所有监控安装完成后,将监控摄像头通过光纤接入郑路镇派出所中,由专业人员对民警进行视频监控使用培训后,固定特定民警专门负责,发挥监控的最大效力。视频监控“村村通”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百姓安全感,也为派出所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重要力量。
2、开展法制教育培训,提高村民法律意识。一是广泛开展农村普法宣讲活动。郑路镇政府联合郑路派出所、郑路派出法庭组成普法讲师团,深入乡村和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上门开展巡回法律宣讲活动,着力提高村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公民意识。
二是大力加强乡镇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法律知识培训。今年四月份,郑路镇政府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形式,对镇、村干部特别是换届后新任的村干部开展法律学习,强化广大农村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继续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郑路镇政府把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投入。农村基层各村(居)委会进行了法制宣传
栏、村民法制学校、法律图书屋(角)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并积极参加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四是加强对青少年法制培训。郑路派出所开展了“用法律浇灌蓓蕾”的中学生普法活动。组织法制员来到郑路镇中学,向全校400余名中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增强了中学生的法制观念,增长了他们的法律知识。此举受到了老师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3、传统手段同科技网络手段相结合。郑路镇组织各村挑选年轻人组成“红袖标”巡逻队伍,开展夜晚巡逻工作,优化村里治安。同时郑路派出所社区民警还开通了qq、微博等内容,在网络上向村民宣传防范措施,同辖区居民交流,解决群众困难。
第四篇: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调研报告
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调研报告
一直以来,*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交通保障。
一、主要成效
2017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以更高政治站位,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融城强区、产业发展的突破点,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建好美丽公路。五年来投入“四好农村路”建设投资12.2亿元,完成交通脱贫攻坚任务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150公里、窄路加宽215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720公里;建成美丽公路200公里、生态文明样板路130公里,改造通组通户公路400公里、美丽校园路20公里。实现了全区建制村及小组通水泥(沥青)路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建制村通公交车率、农村物流覆盖率“四个100%”,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达到5A级,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2018年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获评全省交通运输真抓实干优秀县,2021年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二是管好平安之路。着重管护体系建设,区里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心,乡镇充实交通管理站力量,自然村聘任“四好农村路”建设监管员,形成了区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组有
护路员的“三级”路政管护体系,实现了农村公路管理全覆盖。全面推行区、乡、村三级路长制,农村公路管养责任更加明晰,管理效能不断提升。加大公路治超力度,启用3个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对辖区内道路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自动化检测比例达到100%,有效地遏制了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群众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落实率达100%。三是养好舒适之路。2020年重新修订了《*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不断完善管养模式,县乡主干道统一由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实行专业化、机械化养护,村主干道实行计量支付、分段承包的管养模式,农村公路管养逐步走向规范化、机械化、市场化。养护资金足额保障,区财政严格按要求1:1配套到位,日常养护资金逐年增长。每年投入资金开展路域环境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行动,农村公路列养率100%、绿化率92%,全年好路率达88%,群众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了质的飞跃。四是打造幸福之路。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物流网络,城乡之间、乡村之间连接更加紧密,解决了贫困村、偏远村群众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进村、快递服务入户”需求,把交通精准扶贫落实到农民家门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在全省率先完成中心城区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7条,投入新型公交车69台,新改建5处公交枢纽站、5处首末站、2处公交停保场、720个停靠站点,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题,“门前沥青路、出行公交车”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积极推行“农村公路
+”助推乡村振兴,特别是S543杉山镇-双江生态文明样板路建成,串联起花溪谷玫瑰基地、休闲农家乐“莫言醉”、省级森林公园洪家大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贺国中故居,并将两侧分布的花圃、果园、美丽屋场联成一条灿烂的“珍珠项链”,每年吸引游客达100万人次,成为有名的文化旅游致富之路。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但离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部分农村公路的安全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上级配套资金占比较低,约40%左右,地方需财政配套和自筹配套资金约占60%左右,且有时还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再加上区乡财政紧张,筹资难度大,影响村干部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三是项目建设因受国土用地等影响部分公路新改建线路线型差,原等级标准低,局部地段难以要达到相应技术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存在安全隐患。四是一直以来,大多数群众对农村公路存在“重建设轻管养”的思想,群众自觉的爱路护路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等制约我区“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和发展。
三、下一步打算
下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一是加快“建好”。筑路永无止境,有路方能振兴。我们将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交通网络,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扎实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文化路等美丽公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引领乡村经济振兴的能力。二是要努力“管好”。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创新,增强农村公路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完善组织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三是要聚焦“护好”。一分建设,九分养护。我们将按照构建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的要求,把养护作为农村公路的主攻方向,强力推进规范化,大力推进标准化,积极推进专业化,扎实推进机械化,提高农村公路服务质量水平,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四是要突出“运营好”。我们将坚持以“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为总体思路,突出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完善公交首末站和公交站点建设,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建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城乡物流网络,打通
“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进村、快递服务入户”运输服务网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扶贫、农村公路+产业等农村公路新模式,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交通力量。
第五篇:路堡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为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行动,乡村干部共10余人于2013年5月6日至12日深入后官寨乡路堡村11个自然村进行调查,一方面宣传中央的惠农政策,另一方面探讨如何走活扶贫攻坚的路子。结合实地察看,以便有效地促进贫困村整体稳定脱贫。
一、基本情况
路堡村位于西峰区后官寨乡西端。东临马集村,北靠东平村,南连孔原村,西临蒲河,西孔公路穿村而过。平均海拔1120米,年均气温8.7℃,年无霜期285天,年均降雨量450-530毫米。
全村共辖11个自然村,627户2657人。劳动力1675人。总耕地面积5996。村党支部现有党员64名,村干部5人。近年来,村两委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艰苦创业,努力奋斗。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1年全村总产值620万,其中第一产业占总产值97%,第二产业占0.5%,第三产业产2.5%.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占54%,其他经济作物占46%。农民人均纯收入2337元。2008年被评为“区级文明村”。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路堡村地理环境优越,社会较为稳定,但客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制约着该村的发展。
1、农民收入渠道狭窄。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种田、打工,辅之以果种植和猪、羊、鸡、牛养殖。由于出外打工村民较多,青壮劳动力在家比例很小,导致相当一部分在家务农的农户缺少劳动
力,给农业生产带来困难。
2、有的农户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自身投入,项目开展不起来。
3、村活动室建设进度缓慢。
4、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产品运销存在矛盾。
三、思考和建议
从路堡村的贫困状况来看,很多群众仍处于落后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外界信息闭塞,科学技术不发达,知识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应尽快地帮助该村特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从该村的贫困原因来看,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又缺乏正确的带动和科学地促进,以至于经济徘徊不前。要加快路堡村的脱贫致富步伐,扶贫工作一定要创新模式,一改以往救济式扶贫的老路,必须注重项目带动,用项目来增强贫困村和贫困人群投资意识。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以培训项目带动素质提高。一是在搞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我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和培训力度,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每户有一个明白人,每户有一个主要劳动力掌握一至两门非农致富技术。同时选择一批青年农民参加市里组织的实用技术和劳务技术培训,为农民提高闯市场的能力。
二是在调整充实村级班子的基础上,办好贫困村村干部培训班,开阔村干部的思路,活跃村干部的思维,促使贫困村的领头人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束缚,切实树立自力更生、科学发展的观念,提高指导和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是以基地项目带动产业开发。对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对本村农产品种植销售一体化式的改造,农产品的销路畅通无阻,使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有了大幅度提高,以带动全村经济迅速发展。
四是要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农民“等、靠、要”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