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堡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为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行动,乡村干部共10余人于2013年5月6日至12日深入后官寨乡路堡村11个自然村进行调查,一方面宣传中央的惠农政策,另一方面探讨如何走活扶贫攻坚的路子。结合实地察看,以便有效地促进贫困村整体稳定脱贫。
一、基本情况
路堡村位于西峰区后官寨乡西端。东临马集村,北靠东平村,南连孔原村,西临蒲河,西孔公路穿村而过。平均海拔1120米,年均气温8.7℃,年无霜期285天,年均降雨量450-530毫米。
全村共辖11个自然村,627户2657人。劳动力1675人。总耕地面积5996。村党支部现有党员64名,村干部5人。近年来,村两委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艰苦创业,努力奋斗。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1年全村总产值620万,其中第一产业占总产值97%,第二产业占0.5%,第三产业产2.5%.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占54%,其他经济作物占46%。农民人均纯收入2337元。2008年被评为“区级文明村”。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路堡村地理环境优越,社会较为稳定,但客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制约着该村的发展。
1、农民收入渠道狭窄。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种田、打工,辅之以果种植和猪、羊、鸡、牛养殖。由于出外打工村民较多,青壮劳动力在家比例很小,导致相当一部分在家务农的农户缺少劳动
力,给农业生产带来困难。
2、有的农户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自身投入,项目开展不起来。
3、村活动室建设进度缓慢。
4、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产品运销存在矛盾。
三、思考和建议
从路堡村的贫困状况来看,很多群众仍处于落后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外界信息闭塞,科学技术不发达,知识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应尽快地帮助该村特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从该村的贫困原因来看,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又缺乏正确的带动和科学地促进,以至于经济徘徊不前。要加快路堡村的脱贫致富步伐,扶贫工作一定要创新模式,一改以往救济式扶贫的老路,必须注重项目带动,用项目来增强贫困村和贫困人群投资意识。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以培训项目带动素质提高。一是在搞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我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和培训力度,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每户有一个明白人,每户有一个主要劳动力掌握一至两门非农致富技术。同时选择一批青年农民参加市里组织的实用技术和劳务技术培训,为农民提高闯市场的能力。
二是在调整充实村级班子的基础上,办好贫困村村干部培训班,开阔村干部的思路,活跃村干部的思维,促使贫困村的领头人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束缚,切实树立自力更生、科学发展的观念,提高指导和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是以基地项目带动产业开发。对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对本村农产品种植销售一体化式的改造,农产品的销路畅通无阻,使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有了大幅度提高,以带动全村经济迅速发展。
四是要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农民“等、靠、要”的思想。
第二篇:腰堡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本溪县小市镇腰堡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自5月11日到腰堡村驻村工作以来,经过多方面了解和走访勘察,对驻村开展工作后遇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调研分析形成以下报告:
一、腰堡村基本情况
腰堡村位于本溪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座落于观音阁水库下游。属于水库动迁村,目前,全村总面积为57715亩,耕地面积为1161亩,山林总面积为56554亩。全村共593户2116人。其中党员58人,低保户53户109人,残疾人36户41人。全村分为四个自然组:第一组季家堡组、第二组马家庄组、第三组腰堡组、第四组东山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村内没有企业,没有集体收入。
二、腰堡村主要经济收入情况:全村有耕地1161亩,人均面积不足半亩,以玉米种植为主。现有养猪2户,养羊6户,木耳种值基地50亩,均为民营。2017年招商引资种植熏衣草200亩,其它无任何经济来源。
三、各项政策落实情况
在各项惠农政策引导下,农合、农保基本普及。困难村民生活基本能够得到保障。村委会每年为60周岁以上老人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四、村内基础设放情况
2017年已硬化通村黑色沥青路面10公里,4公里的水泥巷道。建成公侧2座,路灯15盏。村民生产路和绝大多数入户道路为土路,极为不便。现有废弃小学一所、废弃移民局住宅楼三栋、废弃耐火砖厂、废弃养殖厂一处、废弃珍惜动物养殖基地。
五、村内党建情况 村两委成员4人,党员57名,设党支部一个、党小组4个。由于支部委员不建全,所以三年内没有发展任何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
六、腰堡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是水库动迁村,山地较多,耕地少,而且山地基本都属于国有林场,村民不能利用;二是功动力少,年青人基本外出务工,在村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不能形成有效的功动力;三是水源地保护政策,使得原有在村企业、养殖业和对水源保护造成一定影响的种植业全部停产。四是招商引资熏衣草产业还未发展成型。五是扶贫部门发展的木耳种植规模较小。六是比较贫困的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只想政府扶持,不够勤劳,不愿付出劳力。七是引进项目困难,村民承担不起项目失败的风险。八是村四个小组,除一组三组相临,二组和四组相距村中心较远,村民出行困难。
七、存在的优点:一是村委会成员团结一致、任劳任怨,能够一心一意为村民做好事、谋福利,思想觉悟高,这几天走访时,村民一致对村委会评价较高。二是民风淳朴,百姓基本没有违纪上访等行为。三是村落环境优雅,依山傍水,适合开发。存在的困难:
八、当前中心工作:一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二是基础建设。未来还须要建设沥青路面10.5公里,巷道10公里,路灯45盏。为居民提供居住、出行的便利条件。三是腰堡村的危房改造工作。四是腰堡村村民饮用水公程改造。五是制定三年农村发展规划,发展榛子园200亩、食用菌50亩、熏衣草园区200高、葡萄园40亩、人参园(林下产业)30亩;同时发展生猪养殖户7户、发展养羊户11户、养牛户1户,确保多产业布局合理、齐头并进。六是外出考察新兴旅游项目,实施农村产业与旅游相结合。七是弘扬文明风尚,提升村民素质。增加村阅览室图书量,定期为村民举办农业科普知识培训,打造小广场文化。
腰堡村第一书记
王成冲
第三篇:平安路区调研报告
平安站区调研报告
平安站区建设是新时期下车站安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车站安全发展的持续稳定,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呼和站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强化平安站区建设,近期,我带领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调研,形成以下报告。
一、平安站区建设现状
在实施“4+1”安全管理体系、开展平安站区创建活动中,车站十分重视结合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特点,不断修订和完善了领导组织机构和一系列管理制度措施。一是根据车间设臵特点和管辖范围,配齐配强兼职综合治理管理人员,实时调整综治人员,做到综合治理工作与政治工作、行政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结合车站和站区实际,及时调整和配齐配强车站综治领导小组和综协委成员。定期召开协调会,做到站区内的工作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消除了治安管理的漏洞和死角。今年的协调会上共提出问题32个,其中站区环境整治问题4个、围墙问题2个、护网门问题3个、广场治安管理问题1个、列车管理问题2个、大门问题16个,管理制度问题4个;落实决议二十四项,具体落责25项,其中中铁电化运营公司呼和维管段1项、包头工务段呼和车间5项、呼和电务段呼西信号车间2项、供电部门一项、呼和运转车间4项、恒诺呼西公寓2项、包头客运段2
项、呼市护路办2项、包头车辆段呼和运用车间1项、集宁机务段呼和救援车间2项、中心派出所1项、包西车辆段呼西列检所1项,呼和站1项,封闭大门4处。三是认真贯彻“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分工包保,逐级负责,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从安全管理责任,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作业标准等方面入手,对重点区域、岗位、时间、问题、人员实施“定时、定岗、定人、定内容”的全方位监控。四是完善应急机制,确保综治防控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站党委还针对呼和站的特点制定了反恐预案,以内部文件形式签名下发到各主管、各车间,确保在重点问题和紧急状态下能够立即启动预案,以内部文件形式签名下发到各主管、各车间。确保在重点问题和紧急状态下能够立即启动预案,有序进行运输组织,恢复功能救援和维护站车秩序稳定,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控、互控、联控管理网络。确保平安站区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以上种种措施,在站区封闭、大门管理、结合部整治等方面取得一定突破,经过世博安保工作的检验,车站平安站区建设初见成效。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站在综治暨平安站区创建工作中,落实局领导的要求,完善平安站区创建措施,努力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维护了车站的稳定和平安和谐。但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平安站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少,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责任体系不健全 责任的内容是什么?责任的界限在哪里?这些问题必须加以明确,如果界限不清,责任不明,在平安站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就难以落实,平安站区建设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由于呼和站区各系统部门较多,造成结合部管理困难,责任落实不科学,具体责任难以具体到人到岗,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西运转南657km+800m、657km+400m、658km+100m三处护网门存在责任不明的问题,导致护网门管理松懈,造成安全管理上的隐患。
二是现场管理不规范 责任到位,提出整改措施之后,就束之高阁,没有针对出现的问题改进管理方法,造成有些错误一犯再犯,有些问题一出再出,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要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发现问题追究相关单位。站区内的有关单位要树立守土有责的意识,认清自己的责任义务,确保平安站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单位不应有消极懈怠的思想,认为在呼和站区由呼和站牵头负责,就只是呼和站的事情,而自身不重视安全工作。
制度执行的关键在于职工树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意识,只有好的制度而不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如同纸上谈兵,经不起实践的考验。6月24日上午10点,在现场调研中发现两名职工从站台东侧的平交道口横越线路,进站乘坐通勤
车,经过询问发现这两名职工是从车辆段客车库进入站区。该事体现出客车库大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因为是内部职工就让其随意进出大门,造成安全上的隐患。
三是责任人考核没有落实到位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各部门对于责任人考核的执行标准不统一,造成责任人考核不严,再加上具体考核中存在好人主义,使得有些问题的具体责任人只受到最低考核,甚至是没有考核。这就使部分职工有了无关紧要的意识,认为安全站区建设只是一项表面工程,有熟人或者亲属要从大门进一下,也无关紧要,即使被发现也没有太大责任。如果我们的结合部、大门管理人员都有这种思想,平安站区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三、加强平安站区建设的建议
一是健全“4+1"安全管理体系协调会务机制
按时召开站区协调会,每季度由车站牵头组织召开包括公安、车辆、机务、电务、水电、护路办等辖区各单位的站区协调会,明确不同重点时期各自的共同责任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切实发挥站区协调会作用。会前各单位要进行充分的现场调研工作,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做到带着具体问题开会,开会解决具体问题,充分发挥协调会的协调作用,并坚决执行会议达成的具体决议,由专人执行、专人督办,确保问题的整改落实。
二是加大平安站区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职工认识到平安站区建设是关系自身利益的大事,站区平安与自身平安密不可分,变被动遵守管理制度为主动实施管理制度。一是充分利用干部大会,大交班会、职工大会,各种政治学习及板报、橱窗、播放录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引导干部职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二是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职能优势,各车间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举办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讲座。车站职教科在职工考试中把法律知识做为考试内容,从而使职工充分认识到搞好创建平安站区工作是关系到社会治安稳定,是关系到运输生产安全的一件大事。
三是完善安全设备设施
在设备管理方面做到随缺随补、大门随坏随修,不因工作上的疏忽造成安全上的隐患。配合公安人员加大巡查力度,发现有安全设备管理不到位的单位,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互配合、协调联动、主体推进的综治防控网络。暑运即将开始,由于主要的客流是学生流,暑期也是各种治安问题高发时段,给平安站区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面对这种情况,车站要与公安联合集中行动,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加大整改力度,进一步扭转管理的不到位,确保暑运工作安全进行。同时车站下一步计划建立完善的监控网络,确保站区内没有
死角,以高科技手段加强站区内的治安工作。
四是加大支持力度
由于呼和站区内各单位、各系统较多,在眼睛向内查找问题的同时,我们要向路局提供真实的数据、科学的建议,同时需要上级部门加大对呼和站工作的支持力度。局领导在深入白塔站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职工乘坐通勤车进入站内,需要经过一段老旧的土路,并且没有照明,在上下夜班时容易发生事故,危及人身安全。车站立即与赛罕区地方政府进行协调,经过双方的商谈,赛罕区政府同意借道罗白公路,将白塔站的入口斜坡改造在更接近站区的地方,使职工少走了约1000米的土路。从地方政府改建后的斜坡进入,还有约300米的土路,在此建议路局投资硬化这一段道路,彻底解决白塔站职工的通勤车安全问题。
在的正确领导和局政法综治办的关怀支持下,我站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深深体会到,领导的重视程度,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群防群治机制的有效落实是搞好平安站区的有效保障。只有结合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才能为铁路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第四篇:高家堡村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
三屯乡高家堡村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县、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组安排部署,我深入到三屯乡高家堡村就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农村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高家堡村党风廉政建设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
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党员干部廉政意识明显提高
党员干部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
损害农民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纠正
(二)主要问题
我村党风廉政建设基础薄弱,纪检人员少,难以形成合力
我村党风廉政建设舆论氛围不浓
少数村干部法律意思、纪律意识不强
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与追究工作不力
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党风廉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够完善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
三.当前加强我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建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有关责任追究的规定,严格责任追究。制订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通过建立定期分期排摸制度,督促农村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情况。
二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我村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法律法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我们要通过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广大我村党员干部明确行为规范,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强化廉洁自律行为;通过教育活动,提高民主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通过教育活动,强提高责任意识,真正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好领导职责;通过教育活动,强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在自身带头遵守法纪的同时,切实抓好法纪的执行、落实。
三是建立健全具有农村特色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一事一议,扩大农村民主,强化民主监督,建立镇村组三级党风廉政监督网络,真正使人民群众参与管理集体事务。在具体措施上,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对在公开中群众提出的疑问和质询,要认真对待,向群众做出明确的解释。要强化党内监督,进一步落实各项党内监督制度,认真开好党员组织生活会,切实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
四是加强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健全民主决策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村级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制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防止由“一把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村(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健全和执行党员大会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以加强村组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督促各村(社区)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制度和管理制度。
三屯乡高家堡村2010年12月25日
第五篇:长路村考察调研报告
长路村考察调研报告
调查地点:马塘镇长路村
调查目的:调查村级单位目前现状,找到合适本地区(村)的发展模式;
调查内容:通过了解村目前的整体现状,年报,开展代表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现场观摩,了解本村目前交通状况,村民的生活水平,资产构成,贫困户走访,富裕村民走访。
调查范围:
调查途径:座谈;走访;
调查时间:2010年7月2日——2010年7月7日
一、村基本情况
长路村位于马塘镇东南角,与掘港镇、曹埠镇毗邻,周围村庄为:七里镇村,马南村,跨岸村,晓河村。2009年前因本村无“国省干线、县道”交通比较闭塞,无公交车路过,2009年后,省道334线贯穿全村,交通状况有所好转,目前村内有南北两条水泥路,东西一条水泥路。
全村东西、南北向约3公里,39个村民小组,常住1448户,人口3939人,劳动力人口约1500人,其中党员149人,农用面积6800余亩。村民收入以农牧为主,占居民收入的93.5%;2009年生猪出栏达2万头,其中我县几种特色猪种如:长皮梅等的发源地,农业收入占收入的32.7%,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5010万元,人均收入8650元。交通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各类企业7个,给商户85户。
由于该村处于较为有利地理位臵,村中央横穿334省道,东西两侧有多条等级公路,西侧2公里处有1条等级航道,且与掘港镇毗邻,属于未来高速道口的辐射区,村风纯正,可开发潜力很大。
二、改革开发后,农村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1)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一是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楼房拥有率为71.1%,如果考虑有老人与后备合住情况,楼房占有率会更高;
二是家用电器普及率高,其中彩色电视机拥有率100%,固定、移动电话拥有率100%,冰箱拥有率约80%,空调拥有率约50%,电脑拥有率(只考虑家庭)24.1%;
三是交通工具
(2)群众的法律维权意识增强
(3)干群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时代对村干部的要求和当前村干部行为意识形态的滞后之间的矛盾
村干部是乡村社区发展的直接推动者,是国家政策在乡村的传播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是农民意见的直接反馈者,村干部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社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经济活力十足的社会,是一个思维决定成败的社会。
但是目前,对于村干部的认识普遍滞后于社会发展,村干部行为的意识已然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正常工作中,我们看待、做村干部只是局限于政治行为和社会行为,往往忽略了他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
(2)对于村级集体的要求与权力之间的矛盾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政策文件中,都对村级集体的收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南通市对村级集体的要求是至少达到20万,而对于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均提出了发展的方向,但是对于村级集体的独立性权利的规定却少之又少,这直接导致了村级集体在制定和执行计划时的盲目性和盲从性。村级的权利国家规定。。。
(3)村干部的收入及付出的矛盾
在我国,村干部在农村中的比例随着村村之间的合并及机构的精简已变得愈来愈大,据我们调研的长路村为8:3930(正常比例为1:382),村干部家庭收入与正常村民相比较少,根据国外学者统计,村干部的收入为村民平均收入的1.8倍左右能为村民接受,这在我们国家,专业村干部的收入与村民平均收入比例与1.8差距甚远。这也直接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干部普遍收入是多少,最好是有调查数据。
(4)相邻村集体之间的相对保守与新时代下的合作经济形成矛盾 由于上级政府对于各镇村的经济衡量考核,导致了各村集体之间的隔阂甚至敌视的心理,表面上显示为:“我引进的企业的收入等属
于我村,不得搬迁或在其他地方发展,或者是必须比我这边的局面要小等”,而直接制约了村级企业的发展,限制了其可能的发展途径或企业对地方经济等方面的贡献。
(5)企业、农民对发展的期望与其接触面的狭窄及技术缺乏之间的矛盾
据了解,我们去走访的几家企业(含机械、纺织、种植、养殖)都对未来充满的期望,尽管目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对于企业的发展,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接触面”“技术”。对于种植、养殖而言,接触面狭隘和技术层次的缺乏严重制约或者限制了发展的模式、途径;对于机械、纺织企业而言,除去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土地、资金、人员以外,最大的难题就是技术创新的制约,直接影响了销售的利润和企业的良性运转。
(6)粗放型、破坏性经济的发展与环境和谐之间的矛盾
环境的破坏,在调研过程中,始终充塞着我的眼帘,是否或者如何来改善经济发展的模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因为农村是城乡人们共同的家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地,是贫困人口生计保障的基础,是实现生态调节的宝贵空间,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
(7)目前的发展和合理定位之间的矛盾
(8)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与当前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
(9)党建工作脱节
(10)文化生活匮乏 解决措施:
(1)所有一切,从解放思想做起
(2)富民强村,从发展生产力开始
(3)合理规划,准确定位是关键
(4)真正发展,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关键
(5)加强沟通,互相扶持也可大发展
(6)走出大门,充分利用技术优势
(7)盘活村内资金,培育新的投资主体
(8)政治、经济、社会,村干部的工作一个不能丢
(9)和谐发展,敢创社会主义新农村
增加农村的娱乐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