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特四化”调研报告
西坝乡贯彻落实“一特四化”调研报告
各位领导:
下午好,近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特四化”和县委、县政府“一园四基地”发展目标,紧紧依靠项目支撑和科技支撑,持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效益逐年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2009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到22495万元,同比增长15%,农业增加值达到9996.4万元,同比增长11.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73元,比上年净增733元。下面,将我乡推进农业“一特四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突出工作重点,理清发展思路。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一特四化”和县委“两抓整推”的战略部署,结合我乡实际,确定把 “两业并举、高效支撑、三点突破,全力打造香梨大乡和养羊强乡。”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长抓不懈。
2、把握市场信息,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切入点,广泛搜集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采取市场预测、算账对比、科技助推、订单保证的办法,引导广大农民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2010年,全县粮经草比例达到了22:76:2,农业结构实现了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转变。
3、发展重点产业,稳步推进农民增收。按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形成了棉花、肉羊、制种、日光温室四大优势和主导产业,支撑着全乡农民持续增收。在棉花产业发展上,主攻品种效益,狠抓超高产栽培,全乡棉花栽培面积稳定在15000亩左右,2010年实现棉花收入近3750万元,农民人均棉花收入1500元;在草畜产业发展上,我们重点在提高养殖效益和扩大养殖规模上做文章,全面推广户均3间圈、5亩粮带粮、15只基础母羊、1台铡草机、1只种公羊、1座氨
化池,力争户均养殖业收入过万元的养殖模式。同时,狠抓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和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建设,全乡已建成高标准人畜分离养殖小区5个,建成小尾寒羊纯繁组4个、肉羊温精授配点5个,年改良肉羊8000只以上。今年调引基础母羊200只,调引优质种公羊15只。2010年全乡肉羊饲养量达到8.1万只,出栏7.5万只,年实现畜牧业收入300万元,在日光温室产业发展上,全乡共建成日光温室89座、133.5亩,去年日光温室亩均收入达到7000元,今年重点在西红村新建了机质温棚11座,目前种植工作全部结束,蔬菜长势良好。同时,今年我乡完成小拱棚瓜菜种植面积126亩,收入37.8万元。在制种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推广高效制种,今年以高桥、张家墩、金马为重点村,辐射带动全乡各村完成高效制种面积12000亩,实现收入3600万元。
4、狠抓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我们坚持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壮大农村经济实力的重点,继续突出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产品流通促销三大重点,围绕棉花、日光温室、制种、肉羊、加工菜等产业,初步形成了15000亩优质棉花、12000亩高效制种、10800亩加工菜和5万只肉羊生产基地;今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外引内联等措施,重点引进了康谱菜业5万吨蔬菜深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1680万元,今年预计完成加工菜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6、强化农民培训,加快发展劳务经济。今年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县乡结合、乡上组织、集中培训的办法,以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为重点内容,以印发资料、办培训班、科技赶集、集中宣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全年举办各种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2326人次.同时,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参加“阳光培训”工程,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提高劳务输转的质量和成功率,不断壮大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二、存在问题
1、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大胆创新意识。由于文化水平、思想
意识、传统观念等自身条件的局限和资金、技术、流通、市场等外部条件的约束,广大农民对发展特色产业还有许多的后顾之忧,信心不足,影响了特色产业发展。
2、市场服务滞后,特色体现不出特价。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程度较低、作用发挥不明显,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在信息引导、技术服务、产品加工包装、市场开拓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使现有的辣椒、黑瓜子等优质农产品无法体现出较高的效益。
3、龙头企业少,产品无品牌。全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深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不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小而全、杂而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优质农产品无品牌,无标识,形不成拳头,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资金短缺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
5、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速度慢,影响农民增收。
6、二、三产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不稳定、不明显。
三、下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1、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调减棉花面积。在现有棉花面积近15000亩的基础上逐步调减到10000亩以下,大力推广超高产栽培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继续加快发展高效蔬菜产业。要着力发展精细蔬菜、加工蔬菜、日光温室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提高设施农业比重。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制种产业。依托制种公司,加快发展蔬菜、瓜类、花卉等高效对外制种;
2、狠抓主导产业培育,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要持之以恒的抓好香梨和肉羊两大产业。在香梨产业上,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在今年已经完成3420亩栽植面积的基础上,2011年再完成3000亩,力争实现三年1万亩的预期目标,真正把“小香梨”做成“大产业”,做成我乡今后长期扶持和培育的希望产业。肉羊产业上,一是普及精细化喂养模式,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二是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按照
“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以发展大场大户规模养殖为重点,实施大户带动战略,辐射带动全乡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增加养殖效益。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
一是坚持招商引资,力争培育出几个有规模、有前景的龙头企业,成为引领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骨干。二是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原料基地。重点建设相对集中、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蔬菜、果品、肉羊等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促进企业和生产基地协调发展。三是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合作社依法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推行“龙头+基地+农户”、“龙头+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模式,使其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4、全力打造特色品牌,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提升西坝金香梨、西坝黑瓜子等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按照“产名品、创名牌”的思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提升包装品位、提高我乡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鼓励康谱菜业等龙头企业努力培育优质产品,改善加工工艺,开拓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销售终端市场,打造精品。
5、狠抓农民技能培训,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民的培训教育,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推进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同时加强农村“土专家”、等实用人才的培训。力争年培训农民3000人次以上,促进培训工作经常化,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第二篇:一特四化工作总结
××乡农牧互补“一特四化”
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政府“一特四化”农业发展战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快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普及林业先进实用技术,全力落实林产品质量为重点,引导推进林业标准化生产,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夯实林业发展基础。通过行政推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亮点促动,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形势喜人。
为了把农牧互补暨一特四化这项为民、利民、惠民的实事办实、办好,在扎实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和培训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围绕“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把以牦牛、藏羊为主的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的建设目标,扎实开展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本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
(一)强化领导,靠实责任。为了农牧互补暨一特四化工作深入开展,成立了曲瓦乡农牧互补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乡上“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签订《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抓,狠抓这项建
设工作的落实,实行年终考核,加快了我乡农牧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建设进程。
(二)抓关键,抓落实。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原则,确定试点村的各项目标任务,年初与行政村签订目标责任书,藏羊繁育专业户99户、引进藏羊400只,种植苜蓿600亩。目前,在完成以上试点村畜群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并积极按建设任务开展示范村畜群良种推广工作。
(三)加大资金扶持,确保工作的落实。根据试点村项目实施进度及时足额拨付,极大的调动了牧户实施项目的积极性,为全力推进2011年全县“一特四化”各项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加大宣传力度。紧紧围绕“一特四化”工作的开展,加强了以发展现代农牧民和现代经营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畜产品加工和发展现代畜牧业带来的效益,在搞好宣传培训的同时,我乡加大了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1年,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受气候条件和生产环境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比较严重,农业抗灾减灾
能力还不强,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二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还不高。农业种植品种多、杂、散,低效益、低水平种植面积大;
三是保持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难度加大。
下一年,我们将重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整改力度,使我乡的“一特四化”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一特四化工作总结
憨班乡林业站二O一O年“一特四化”
工 作 总 结
今年以来,我站认真贯彻落实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政府“一特四化”农业发展战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快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普及林业先进实用技术,全力落实林产品质量为重点,引导推进林业标准化生产,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夯实林业发展基础。通过行政推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亮点促动,全年林业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形势喜人。现将本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进展情况
1.抓项目争取,进一步夯实了林业发展基础。
我乡由主要领导牵头,各分管领导和系统单位负责人全力配合,积极谋划林业建设项目,派驻专业技术人员进村指导,截止目前,共完成林业“一特四化”核桃栽植800亩、花椒栽植500亩。
2.抓结构调整,实现了种植结构的整体优化。
根据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布局结构和调整思路,按照县林业局整体规划、整体布局为抓手,着力扩大高效特色林业产业规模,使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3.抓标准化规模种植,林业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至2010年,全乡共有核桃4000多亩、花椒2000多亩,苹果500亩,使我乡林业产业逐步走向标准化。
4.抓病虫害防治,各项措施全面落实。
按照“规范、完善、创新、提升”的总体要求和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认真落实病虫害防治各项措施,全面完成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目标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0年,林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造林地块不够集中,二是管护力度不够,牲畜对苗木破坏严重,三是嫁接苗木成活率低,四是资金落实不到位。
下一年,我们将重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整改力度,使我乡的“一特四化”工作更上一层楼。
憨班乡林业工作站
二O一O年十二月
第四篇:一特四化交流发言材料(修改)
突出重点,抢抓机遇
全力推进“一特四化”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特四化”是2008年全市农业大会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对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要求,我市畜牧业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现代发展思路,不断加快良种扩繁、饲草基地和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培育规模养殖场户,全力开展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水平,使草食畜牧业真正成为了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的重要产业。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市畜牧中心,就近年来贯彻落实“一特四化”的基本情况及今后的思路打算,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大家研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科学总结“一特四化”发展成果,进一步明确草食畜牧业发展思路。
1、草食畜牧业发展明显加快。近年来,全市围绕“一特四化”目标任务,抓种畜调引促改良扩繁,抓小区建设促生产方式转变,抓秸秆利用促规模扩张,有力地促进了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至今年6月底,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9.35万头,出栏5.34万头,羊饲养量达到439.3万只,出栏114.23万只,分别较2008年同比增长16.8%、85.41%、13.05%、13.1% ;特别是农区牛羊产业发展更为迅速,牛羊饲养量比重已占到全市牛羊饲养总量的87%以上,牛羊出栏量占全市牛羊出栏总量的91.5%,牛羊肉产量占全市肉类总产量的92%以上,人均牧 1
业收入超过了603元。
2、专业化布局趋于合理。以牛羊等草食畜牧业为主导,全市已初步形成以肃州为主的奶、肉牛生产基地,年存栏牛10.07万头,占全市牛存栏的72%,年出栏肉牛6.6万头,占全市的80%以上;形成了以金塔、肃州、玉门为主的肉羊生产基地,年肉羊饲养量达330 万只,占全市羊饲养量的67%,年出栏肉羊135万只,占全市出栏肉羊的68%以上;形成了以肃北、阿克塞为主的绒山羊基地,年绒山羊饲养量达26万只,年山羊绒产量占全市山羊绒产量的61.8%。逐步合理的区域化布局,促进了全市草食畜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优势特色效益的显现。
3、产业化经营迅速发展。围绕壮大优势特色肉牛、肉羊产业,全市各级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以种畜生产、乳制品加工、活畜屠宰、肉品储藏保鲜为重点,支持发展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带动肉牛、肉羊产业基地规模扩张。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畜牧产业化经营组织34个,带动专业养殖场户7万多户;全市具有一定加工规模的乳品加工企业4家,年设计日加工能力350吨,有金塔灿阳、玉门中汇、瓜州龙兴、阿克塞塞宝等牛羊肉加工企业6家,年设计加工能力3.5万吨。2008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年加工销售鲜奶2.9万吨,加工销售牛羊肉2400多吨。
4、标准化生产逐步完善。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全面推行农畜产品无害化生产。建立了牛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小区650个,小区内推广现代设施养殖和无规定动物疫病防控技 2
术,做到了主要生产环节有记录、使用兽药、饲料等投入品有记录、产品销售情况有记录。推广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引导和扶持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申报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切实提高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全市已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13个,认证无公害畜产品14个。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从2008年开展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至今,全市已累计检测各类畜产品样品140份,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合格率全部达到100%。
5、技能化培训不断加强。一是实施了农民科技培训计划。围绕科技兴牧和农民增收这条主线,积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开展畜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共计抽调专业技术干部712 人次,出动宣传车辆850辆次,举办送科技下乡、大篷车宣传等各类培训班和技术讲座641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村技术骨干6.3万人次,养殖户科技养殖水平普遍提高。二是开展千人联万户科技服务活动。实行培训、服务与养殖户实际需求零距离对接,每年都组织1000多名科技人员,每人联系30户农户,开展常年结对技术帮扶。三是建设牛羊产业示范园区。在5个农业县市区确定了5个市级高科技示范园区,突出牛羊高效养殖,统一规划设计,集中连片发展,集中投入资金,优先安排项目,努力把园区建成一流的高效特色养殖示范区,有效带动了全市牛羊产业快发展、上水平。四是组织实施“万元规模养殖”工程。通过推进畜牧科技进村入户、应用优良品种、推广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品检测等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以肉牛、肉羊养殖为主,共发展人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的规模养殖户 19149户,促进了养殖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不断深化“一特四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坚定草食畜牧业发展信心。
走“一特四化”发展道路,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战略的根本体现,是对我市农业发展实践的总结和升华,符合当前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建设具有酒泉特色现代农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近三年来我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完全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经初步测算,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牛羊肉产量将达到4.45万吨,较2008年增长34.85%,占全市肉类总产量的74.2%,比2008年增长12个百分点;奶产量达到5万吨;预计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为17%,其中草食畜产值达到11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71.4%,分别较2008年增长42.86%和13.43个百分点。同时,丰富的秸秆饲草资源、巨大的消费需求市场、健全的科技服务体系、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农牧民不断提高的科技意识均为我市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此外,酒泉新能源“6+2工程”的实施,必将为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届时,我市“一特四化”的路子将会越走越宽广,草畜产业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三、坚持“一特四化”发展策略,进一步推进草食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设施养殖,提高草畜业发展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再次加大西部开发力度,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全面倾斜的大好机遇,继续以肉牛、肉羊产业为重点,以品种改良、小区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生产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我市草食畜牧业的养殖效益和生产水平。一是全面推 4
进良种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在全市配套建设15个种羊场和良种肉羊扩繁场,500个多胎多羔纯种母羊繁育场(小区)。要重点扶持,努力提升现有种羊场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使其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良种羊。加快改良站点建设,共建成肉羊改良站点500个,力争肉羊良种改良率达到80%以上;配套建成牛冻配改良站点69个,牛良种化程度达到75%以上。二是进一步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村组,集中使用资金和力量,突出动物防疫和环保设施建设,落实无害化处理措施,推行整村、整组连片开发,努力建成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养畜效益好的牛羊标准化养羊小区300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30个、奶牛养殖小区20个,全市牛羊养殖小区由2010年的650个发展到1000个。三是不断优化调整畜群结构。制定较为严密科学的牛羊改良计划和肉牛肉羊出栏周转计划,大力推行母畜保护、扩繁工程,扩大母畜群体,提高能繁母畜比重,增强发展后劲,建立一个增母畜、快繁殖、短周期、早出栏、高效益的牛羊养殖新模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2、突出规模养殖,扩张草畜业生产规模。转变养殖观念,创新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场,加快草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一是抓好千家万户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增户数与上规模并重,促发展与抓巩固并举,突出抓好现有规模养殖户的巩固提高,以专业大户辐射带动适度规模户,以适度规模户带动千家万户,形成规模大、质量高、集中连片的牛羊养殖专业村、组,力争到2015年,全市新增存栏基础母羊30只或出栏肉羊50只的规模养殖户7000户,新增存栏基础母牛10头或出栏肉牛20头的规模养殖户2000户,发展存栏奶牛10头以上奶牛养殖户1000户,牛羊规模养 5
殖户由2010年的6.5万户发展到7.5万户。二是继续抓好规模养殖场建设。一方面要鼓励现有养殖场,采取抓管理、转机制、扩规模等方式,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引导有能力的农户,积极兴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三是加快秸秆饲草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大秸秆饲草加工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户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为发展规模养殖奠定饲草基础。力争到2015年全市秸秆青贮利用量达到70万吨、氨化利用量达到30万吨,秸秆资源加工转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其中玉米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90%以上。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十二五”末,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800万只,出栏420万只;肉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出栏12万头,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
3、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草畜业品牌基础。要积极开展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按程序组织生产,努力达到“六化”标准,即: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品种,做到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品种良种化;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牲畜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落实养殖场(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规程,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的有关规定,实现生产规范化;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 6
化利用;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要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快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步伐,着力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市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户)的50%以上。
4、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草畜业支撑能力。一是扶持发展加工龙头企业。对现有金塔灿阳、玉门中汇等牛羊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扩大加工数量,增强带动能力,提升经营效果。二是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在牛羊养殖大乡集中产区,建立专业牛羊交易市场。积极扶持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积极扶持引导发展专业协会或合作社、各类流通企业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支持和鼓励各类养殖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牧民从事牛羊收购贩运活动,搞活流通,开拓市场,推动牛羊产业发展。三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推广企业+协会+养殖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规范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并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上市产品的品牌创建,努力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
5、强化技术培训,提升草畜业科技含量。结合市级阳光培训基地项目的实施,由市畜牧中心牵头,联系县乡畜牧技术部门,围绕特色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将良种良法集成 7
配套、牛羊品种改良、防疫安全、饲草料开发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作为科技培训的主要内容,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千人联万户、科技帮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外出学习培训等活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农牧民技术培训体系,加快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畜牧技术人员和农牧民整体素质。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开展草畜业发展信息预测、收集、发布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向农民及时传递科技、市场供求信息,引导、支持农牧民发展牛羊草食畜牧业。
6、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保障草畜业安全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防疫工作责任制,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切实落实防疫员报酬,充分调动防疫人员的积极性,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首次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认证结束后,要在牛羊养殖重点乡镇,对牛羊养殖大场大户和养殖小区实行“两包一固定”服务(包防疫、包技术服务,固定专职兽医技术人员),做好定期消毒、药浴、驱虫等防治工作,严防疫情发生。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疫情监测和检疫监督,不断完善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对自然条件具备、防疫工作基础扎实的县(市、区),逐步启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条件成熟的可申报国家评估认证和OIE认定,确保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安全。
第五篇:四化一提升
在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上,实行“四化一提升”管理模式,着力破解了村党支部书记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干劲不足问题,切实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凝聚作用。
“四化”:一是工作目标化,对村党支部书记明责加压。工作目标细化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党的建设、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等采取承诺制方式,对任期目标和目标年公开承诺。乡镇党委与村书记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年末由乡镇党委考核,与工资挂钩,与晋退挂钩。二是评议民主化,促村党支部书记勤政为民。建立“双向党建述职”制度,围绕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年末或年初,村书记既向党委述职,又向村党员干部群众公开述职,并采取现场测评方式,对村书记是否称职、是否廉洁作出评价。三是奖惩星级化,使村党支部书记良性竞争。继续推行村书记星级化管理,对八星级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比照乡镇事业单位干部工资待遇标准,由乡镇从转移支付中拨付。四是晋退制度化,让村党支部书记优胜劣汰。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建立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完成任期目标或目标的,可以连选连任;对连续两年完不成目标的,进行劝退,使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前途、退职有保障,末位遭淘汰,激发了工作积极性。
一提升,就是全面提升村书记发展能力。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办班培训、专题培训、经验交流和“走出去”战略,全面提升村书记综合素质。每年有计划地搞好与发达地区先进村党支部建立联谊支部,建立帮带关系,通过参观考察、挂职锻炼,进一步提升党支部书记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