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南镇党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武南镇党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武南镇党委副书记刘光平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武南镇党校目前有健全的机构,有相对完整的领导班子。现有兼职教师2人,面积约300平方米的教室一间,教学设施有电视机、VCD机各1台;有理论书籍54本,法律政策方面的书籍24本,入党教材2本,经济读物16本,相关工具书3本,其他书籍40本,各类电教片60盒;有相应的经费投入,每年开展培训12次左右。
二、存在问题
一是没有专门的师资力量。二是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三是没有相应的培训机制。
三、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上级领导重视不够。因为没有意识到镇党校在党员干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镇党委缺少时间、缺少人员、缺少精力去抓党校的建设。
(二)财政投入太少。当前,镇财政状况紧张,很难对镇党校进行必要的财力投入。且没有上级财政支持。
(三)镇村干部对镇党校缺乏认同感。大多数镇村干部认为镇党校只是业余性质,培训环境差、教学力量弱、学习收获少,远远比不上市、区级党校。从而对镇党校的有关培训兴趣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镇党校的生存危机。
四、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过去,大家对镇党校不够重视,人员配备、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工作力度不够,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好。针对这一状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要培养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和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很有必要加强镇党校建设。一是要理顺镇党校管理体制。把镇党校列为市委党校分校,镇党校业务上接受区委党校的指导,行政上归属镇党委领导。二是要落实镇党校的领导机构和管理人员。由镇党委书记兼任镇党校校长,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副校长,并从机关干部中调整一名有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副科级干部主要负责党校工作,同时,从镇机关干部中调整安排兼职管理人员2人以上。
(二)完善培训设施,解决培训经费。要使镇党校能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就要抓好硬件建设,使镇党校建设达到“三有”,即有办公场地、有培训场所、有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电教设备。镇党委要真正把党校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克服困难多想办法,广筹资金,进一步完善党校办学设施。同时,要对本镇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加大对党员教育培训投入力度。一是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内,并根据财政增长的状况,逐年予以提高。二是提高乡镇党委留存的党费的比例,使党费主要用
于党员教育培训。三是利用好各部门的培训专项经费,并在镇党校设点开展培训。
(三)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在抓好本镇党校培训设施完善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在充分利用区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本镇也要建立起师资库,培养一支教师队伍。镇党校师资队伍,应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从专业特长来讲,既要有政治理论方面的人才,又要有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专家。镇党委可以从镇班子成员、中小学教师、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中聘请高素质、高水平人员担任党校兼职教师;还可以选拔推荐一批思想素质好、群众信得过、致富能力强、生产技能高的农村党员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四)完善教学管理,增强培训效果。为了切实提高本镇党校的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认真抓好教学管理。
1、要制定好培训计划。每年初,要根据形势发展情况及本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及时制定出全年培训计划,使培训目标明确,有计划地开展。
2、要选好培训内容。按照“政治理论+实用管理知识和致富技能”的要求,根据镇机关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农村基层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的实际,因地制宜灵活确定培训内容。
3、要改进培训方式。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取“三个结合”。一是大集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比如党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等培训,采取大集训形式进行;对于实用技术,则按照“精、小、活”的原则,采取一期多班形式,实行专业化培训;二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除了组织学员到先进发达地方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外,还要邀请区内外有名专家前来授课,提高授课级别;三是教师面授与基地参观实践相结合。除了组织学员在课堂接受教师面授知识外,还要组织学员到基地参观实践,现场教学,使学员理论联系实际,易学易懂。
4、要严格培训管理。一是建立 “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二是完善教育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培训及示范的作用。三是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年初及时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年中进行检查督促,年末进行总结表彰。
第二篇: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教师无事业心,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职业对待。有的老师就是拿工资吃饭,混日子,好逸恶劳,拈轻怕重,工作一味应付。
2、艺体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艺体学科的教学需要。
3、有的老师想上进,想干一番事业,但缺乏指导;时间长了,看没有成绩,也就懈怠了。
二、建议
1、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提高师德水平,用新教育观念引领教师,使教师感到职业幸福,切实落实绩效工资,提高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2、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搞好校本培训,让学有所长的教师当老师,带动教师学习,从教师评价方面激励教师主动学习专业技能。
3、与先进学校搞教研,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名师。
第三篇: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吉林省梨树县规划勘测设计院:王萍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其重点就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实现农村小康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城镇化。小城镇上连城市,下连农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又是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核心。因此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进展缓慢。乡镇没有产业支撑,不能形成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受资金短缺的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迟缓,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
3、政策落实不力。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小城镇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根本问题是落实不够,如资金政策、用地政策、户籍政策普遍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4、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了科学的指导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非农产业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人口状况、辐射带动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科学编制和调整完善小城镇规划。编制规划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发展规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资源基础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论证。要以城镇为中心,全面合理安排乡镇企业、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市政设施等各项建设,使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远期规划要留有发展余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规划行为。同时,还要认真制定和完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使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配套。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有详细规划作指导。编制详细规划要有新观念,把各个规划地段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允许建设高度、绿地率、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具体位置、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作为强制性内容,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小城镇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严格设计标准,提倡相对集中建设,连片开发,逐步扩大小城镇规模。同时,要维护规划严肃性,科学规
划,合理布局,逐步发展,分步实施,避免走重复规划调整、重复建设的弯路。
2、小城镇建设要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集聚基地,也是农副产品就近加工的最好基地,它具有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人才聚集、能源动力供应充足,原材料购进及产品运出便捷、生活环境优越等优势,不仅从事乡镇企业的人员聚集在小城镇上,而且带动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也向小城镇集中,使小城镇规模扩大,促进小城镇经济和乡镇企业不断壮大,使之从分散建设走向集中发展,推动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乡镇企业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盘考虑,选择企业比较集中、交通便利、便于工业“三废”处理的区域,有条件的要考虑污水处理。要有计划的布局企业项目,引导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现集中连片发展。改善对企业落户小城镇的“软件”服务,创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简化办事程序,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持,不得实行歧视性政策,禁止向进镇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使村办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乐意到小城镇中来。只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规划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对集中,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就能够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行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形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小城镇发展成为充分展现当地经济优势和文化特色的中心。
3、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是投融资问题。没有资金,小城镇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如何才能筹到资金,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境界和市场经济的观点研究小城镇建设中的投资问题。要针对各自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现状特点,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制,吸引外资,启动民间投资,变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要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放开小城镇公益事业的投资和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参与小城镇建设,允许集体、个人投资兴办供排水、路、气、暖、通讯、娱乐以及市场、居民区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要认真学习借鉴城市建设经验及做法,用足用活现行政策,坚走以地生财、以地聚财、以地兴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路子。要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招标、拍卖、租赁、出让、置换等方式,激发活力,使土地收益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积极引导乡镇树立经营意识、市场意识,盘活用好存量资产,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产业来对待,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对原来的小城镇道路、供水、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出让、转让、招标、拍卖等手段盘活变现,收回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政府要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凡小城镇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划拨的外,全部实行有偿使用,增加乡镇政府的土地收益。同时,认真落实小城镇建设筹资政
策,收足用好现有渠道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专款用于小城镇建设。
4、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发展小城镇的实质是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阻碍了城乡人口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出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积极调整就业政策,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竞争公平、运作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用市场机制调节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进程,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凡是在小城镇内有固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固定的住所的农民,可迁入小城镇,列入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在发展城镇人口上,应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对于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给予适当的照顾,为发展城镇人口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逐步放宽外来人员的进镇条件。为使进入小城镇的农民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产业,积极参加小城镇建设,乡镇可以为其提供加工场地,实行优惠政策,减免部分规费,子女入学、就业、购房等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新进镇农民有了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设施以后,才能放心的离开土地,丢掉农村宅基地真正成为小城镇人口,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在小城镇内投资兴办相当规模产业并能安置部分人员就业的农民,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四篇: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其重点就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实现农村小康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城镇化。小城镇上连城市,下连农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又是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核心。因此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进展缓慢。乡镇没有产业支撑,不能形成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受资金短缺的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迟缓,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
3、政策落实不力。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小城镇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根本问题是落实不够,如资金政策、用地政策、户籍政策普遍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4、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了科学的指导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非农产业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人口状况、辐射带动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科学编制和调整完善小城镇规划。编制规划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发展规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资源基础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论证。要以城镇为中心,全面合理安排乡镇企业、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市政设施等各项建设,使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远期规划要留有发展余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规划行为。同时,还要认真制定和完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使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配套。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有详细规划作指导。编制详细规划要有新观念,把各个规划地段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允许建设高度、绿地率、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具体位置、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作为强制性内容,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小城镇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严格设计标准,提倡相对集中建设,连片开发,逐步扩大小城镇规模。同时,要维护规划严肃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发展,分步实施,避免走重复规划调整、重复建设的弯路。
2、小城镇建设要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集聚基地,也是农副产品就近加工的最好基地,它具有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人才聚集、能源动力供应充足,原材料购进及产品运出便捷、生活环境优越等优势,不仅从事乡镇企业的人员聚集在小城镇上,而且带动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也向小城镇集中,使小城镇规模扩大,促进小城镇经济和乡镇企业不断壮大,使之从分散建设走向集中发展,推动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乡镇企业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盘考虑,选择企业比较集中、交通便利、便于工业“三废”处理的区域,有条件的要考虑污水处理。要有计划的布局企业项目,引导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现集中连片发展。改善对企业落户小城镇的“软件”服务,创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简化办事程序,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持,不得实行歧视性政策,禁止向进镇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使村办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乐意到小城镇中来。只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规划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对集中,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就能够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行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形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小城镇发展成为充分展现当地经济优势和文化特色的中心。
3、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是投融资问题。没有资金,小城镇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如何才能筹到资金,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境界和市场经济的观点研究小城镇建设中的投资问题。要针对各自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现状特点,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制,吸引外资,启动民间投资,变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要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放开小城镇公益事业的投资和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参与小城镇建设,允许集体、个人投资兴办供排水、路、气、暖、通讯、娱乐以及市场、居民区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要认真学习借鉴城市建设经验及做法,用足用活现行政策,坚走以地生财、以地聚财、以地兴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路子。要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招标、拍卖、租赁、出让、置换等方式,激发活力,使土地收益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积极引导乡镇树立经营意识、市场意识,盘活用好存量资产,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产业来对待,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对原来的小城镇道路、供水、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出让、转让、招标、拍卖等手段盘活变现,收回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政府要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凡小城镇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划拨的外,全部实行有偿使用,增加乡镇政府的土地收益。同时,认真落实小城镇建设筹资政策,收足用好现有渠道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专款用于小城镇建设。
4、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发展小城镇的实质是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阻碍了城乡人口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出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积极调整就业政策,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竞争公平、运作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用市场机制调节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进程,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凡是在小城镇内有固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固定的住所的农民,可迁入小城镇,列入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在发展城镇人口上,应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对于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给予适当的照顾,为发展城镇人口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逐步放宽外来人员的进镇条件。为使进入小城镇的农民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产业,积极参加小城镇建设,乡镇可以为其提供加工场地,实行优惠政策,减免部分规费,子女入学、就业、购房等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新进镇农民有了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设施以后,才能放心的离开土地,丢掉农村宅基地真正成为小城镇人口,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在小城镇内投资兴办相当规模产业并能安置部分人员就业的农民,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五篇:大荆中心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大荆中心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本文以大荆镇为例,分析了中心镇规划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科学推进中心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规划建设;中心镇;对策措施
一、大荆镇镇村规划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大荆镇积极贯彻实施乐清市北部中心区战略,乐清市委“实力乐清、魅力乐清、和谐乐清”的战略部署,围绕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三大任务,深入实施中心镇建设战略,扎实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集工贸旅游于一体宜商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小城市,以大荆主城、双峰居住区、久防区和水涨工业区的“一城三区”组合形态城市,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配套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2010年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省级中心镇城建基础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大荆镇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为使中心镇建设顺利推进,我们对大荆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大荆已被列为省级中心镇,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城镇体系规划与中心镇的规模和职能不相称,需要组织调整修编。同时,组团乡镇总体规划完善程度与规划延续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编制详细规划离实际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是经济转型方面,引进大项目不多,特色优势产业层次提升不快,新兴产业培育缓慢,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发展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是不少干部群众对“三分三改”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农房改造集聚进展偏慢;
(四)是城乡环境面貌离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治脏治乱、绿化美化”大行动推进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加强社会管理任重道远;五是一些同志的观念和作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争先进位的意识不强,面上工作的推进还不平衡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实加以克服和改正。
(六)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应加大中心镇建设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投入。
三、几点建议
1、做大产业发展平台。立足乐清北部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以设立四大产业功能区为起点,按照“因地制宜、资源集聚、功能导向、效能提升”的建设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空间拓展。
加快推进高新产业集聚功能区建设。切实解决横浦等工业园区的建设用地问题;切实解决我镇产业和企业低小散问题;着力推进水涨、湖雾片海涂围垦工程建设,努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集聚功能区建设。坚持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扶持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规模农业。着重推进双峰、镇安铁皮石斛加工基地和湖雾葡萄、智仁竹笋与早茶等园区建设,实现乐清市北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种植规模和亩产效益双提升。
加快推进新型商贸集聚功能区建设。依托大荆老镇区和水涨、双峰集镇区,建设乐清北部商贸中心。其中大荆老城区和水涨片区以传统商业网点的调整、改造、提升为主,大力加强双峰片区的商贸流通功能,将其打造成乐清市北部特色农副产品的交易、集散基地。
加快推进休闲旅游集聚功能区建设。按照“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健身养老等产业。重点做好雁荡山国际网球度假村、雁荡山国际老年康复中心和雁荡山水上乐园
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着力推进“十大城市公园”和“六大城郊公园”建设。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投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网络,打造乐清市北部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2、增强投资拉动力度。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载体。只有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经济工作才会有实实在在的落脚点,实现大荆科学发展才会有强劲的动力。
确保重点投入。把重点工程、重大建设项目和城市类建设项目作为投资攻坚的主攻方向,全力以赴打好投资硬仗。确保全年重点工程投资达到1.7亿元;确保全年工业性项目投资达到1亿元;扎实推进城市类建设项目,确保全年城市类建设项目投资达到4.8亿元。着重引进高端高新大产业、大项目,调动在外大荆籍能人志士回乡投资创业热情,力争在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上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多渠道、多元化融资,鼓励民间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镇投融资公司的平台作用,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支持,不断提升项目融资能力。
3、综合统筹城乡发展。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加快推进珠山农房、蔗湖农房改造集聚区建设。认真总结翁村等村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全力推行“三分三改”工作,力争全镇80%的村年底前基本完成股改、地改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试点工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符合大荆实际、群众认可的旧村改造模式,进一步加快改造步伐。
4、全力抓好环境建设,切实优化转型发展环境
1、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小城市建设理念为引领,全力优化我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强化硬件建设,加快推进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确保雁荡旅游环线完成政策处理,做好久防大桥、二环路延伸、双湖大道、湖江路改扩建、镇安大太线改建、智平至智黄公路连接工程、镇安中心车站、双峰铁皮石斛加工基地等工程前期工作。
2、深化环境整治。建立健全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有效解决镇容镇貌“脏、乱、差”问题。继续强化“治脏治乱、绿化美化”大行动和违章“六先拆、违必拆”行动,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拆违任务和道路主干道“两拆两绿”工作;着力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围绕“村道硬化、卫生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五大整治项目,扎实推进农村集中连片整治和分类整治;着力抓好铸造业整治,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抓好省、市两级待整治合格村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改善生态环境。坚持把绿化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全民植绿护绿活动,确保完成绿化任务3649亩;优先做好绿化美化规划布局,真正实现森林围村、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生态环境力争达到省级生态乡镇标准。
5、优先解决民生热点。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加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优先解决群众热切关注的教育、住房、医疗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健全城乡统筹社会保险体系,扩
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扎实推进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安居工程、托安养等各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危房户、农村住房困难户,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推进大荆中学改扩建、镇三小扩建、集镇中心幼儿园等建设。加快推进大荆至湖雾、东林、双峰、下山头等片区自来水管网安装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