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宽裕型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现就XX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学先进,赶先进,立足南通,进位争先,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化、规模化、高效化、外向化和集约化,不断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非农化,不断开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推进粮油稳定发展和蔬菜优质化,XX年全县优质粮食播种面积110万亩,粮食产量50万吨;双低油菜播栽面积10万亩以上,总产2万吨;蔬菜设施栽培面积3.8万亩。推进蚕桑生产标准化和畜禽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全县桑园面积15万亩,蚕茧产量1.8万吨;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其中三元杂交商品猪占60%以上;家禽饲养量4500万羽,出栏2100万羽,产禽蛋20万吨;山羊饲养量78万只,出栏43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16.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2万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XX年全县新(扩)建投资额超100万的现代农业园区160个,投资额超2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50个。推进“三资”开发农业,XX年全县吸引“三资”开发农业投资总额5亿元,其中县外民资1亿元,新批注册外资额XX万美元,注册外资到账额500万美元。推进农村剩余劳力转移,XX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增长中份额达80%以上。推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建设,XX年全县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3个以上,品牌农产品超市销售额2亿元。推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XX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6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
三、工作重点
1、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资源是决定项目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和挖掘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立和培育十大特色产业,即: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蚕桑、家禽、家畜、水产、蔬菜、海洋特色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建立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三大产业的优质高产示范基地。XX年,全县在河北里下河地区建立2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在河东、河南地区建设2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和1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推广种植弱筋小麦“宁麦9号”、“扬麦13号”;油菜推广“秦油7号”;玉米大力推广种植“苏玉19”;水稻推广抗条纹叶枯病的“扬粳9538”,淘汰抗病性差的“武育粳3号”。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产业配套的发展思路,全力提升蚕桑主导产业。加大桑园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大力组织实施桑园更新改造和填平补齐新扩工程,加快老桑更新步伐,着力消除水旱互包,在河北里下河适度发展新扩成片桑园,稳定桑园面积15万亩。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小蚕共育率90%以上、方格簇使用率95%以上。实施桑园合理套夹种,提高夹种指数,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大力培育家禽、家畜产业,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稳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规模蛋鸡养殖场良种普及率达100%,二元母猪存栏提高10%,三元商品瘦肉猪出栏提高8%,食草动物肉鹅、羊子等存栏提高20%以上。同时围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规范畜禽生产环节,强化产品质量监控,扩大市场份额,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畜禽产品占生产总量的70%以上。大力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档次,XX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增加1~1.5万亩,发展设施栽培面积确保3.8万亩,力争4万亩。充分利用河道沟塘,大力培育水产养殖产业,XX年全县河豚养殖450万尾、鳗鱼养殖3000万尾、鲟鱼养殖20万尾、双季虾养殖XX亩以及6万多亩的“四大家鱼”的养殖。大力培育海洋特色产业,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发展紫菜、贝类养殖,全年海水养殖面积10万亩,其中紫菜养殖2.5万亩,贝类养殖7.5万亩。开发深度加工,着力提高紫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围绕改善优化投资和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林业产业,进一步加强城镇绿化,完善绿色通道,实施镇村绿化示范工程。全县成片造林30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四旁植树50万株。
2、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强化项目农业建设载体
资金是发展项目农业的基础,要抓住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长三角积聚和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猛攻农业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农业建设。突出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引导投资者增资扩股,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连带扩散效益。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产业特色、区域优势,集聚各类资源,整合生产要素,限制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中XX年全县建立各类生产示范区90个,即粮油业建成万亩无公害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万亩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千亩无公害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蚕桑业建成万亩蚕桑标准化示范区2个、千亩丰产桑园示范区5个、百亩优质高产高效桑园示范方50个;畜牧业建成禽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无公害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小区5个、新建标准化万羽鸡场5个,标准化千头猪场5个,标准化百只羊场5个;水产业建成无公害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5个。二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实施品牌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XX年全县要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县级龙头企业5家,全县年销售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6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5%。严禁发展简易大米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四种类型的龙头企业。(1)催生一批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围绕蚕桑、畜禽两大支柱产业,鼓励投资者兴办农产品深度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2)培大一批有科技创新开发能力的成长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引导中洋集团、家惠油脂公司、康德生物制品公司等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抓好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3)做强一批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骨干型龙头企业。重点做好茧丝绸加工产业链、紫菜加工产业链的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大对茧丝绸集团、兰波公司等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与农户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建成外向型、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型”龙头企业。(4)配套一批产业发展服务流通型农业企业。积极引导天成饲料公司、海安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服务型农业企业瞄准市场发展生产,组织销售,加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全县提升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2个。同时龙头企业要积极实施生产标准化、产品名牌化、营销外向化战略,扩大农产品出口。XX年全县要新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5个。积极储备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项目,XX年县级、市级和省、国家级龙头企业要分别有200万元、1000万元和XX万元以上发展项目。3、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促进农民收入显著增长
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坚持就地转移与劳务输出并重,促进就业与鼓励创业并举,提高素质与加强服务并行,大力组织实施剩余劳力转移的“三有”致富工程,即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收入有增长。XX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农村劳力非农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4.5%。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确立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单位,不断强化劳动力素质教育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由体力劳务型向智能创业型转变。XX年,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力争1.5万人。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就地就业空间。加快小城镇和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扶持乡镇企业特别是农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总结推广农村回乡创业典型,鼓励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形成劳务经济良性循环。三是大力发展出国劳务,促进劳动力县外转移。进一步组织全县建筑行业劳动力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叫响海安建筑业的劳务品牌。引导农民走出国门,积极向国外输出劳务人员。规范全县对外劳务中介公司的管理,努力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和对外劳务市场的经营秩序。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组织协调体系。建立健全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和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搞好劳动力转移监测,加强劳务市场信息发布,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4、扶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生产水平,推进产业化,增强农业竞争力和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引导合作组织逐步向产前指导、产中服务、产后销售等领域延伸,逐步实现由松散型技术服务为主向紧密型的经济共同体方向发展。鼓励和扶持农村干部、农村经济能人、龙头企业等牵头领办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采用“订单收购”、“代购代销”等形式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XX年全县选择5个以上合作组织开展合作机制、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利益机制等的试点,重点抓紧好海安县蔬菜协会、海安县禽蛋协会、海安县里下河大米协会的运作和规范管理,培育成为带动作用大、自律性强、产业链结合紧密、利益机制合理、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推行“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大户)队伍,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不断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XX年全县新增持证农民经纪人1000人以上。扶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营销水平,XX年全县品牌农产品超市销售额达2亿元。5、强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要求,切实加强水利、农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XX年全县要立足抗灾夺丰收、保平安,重点实施县镇河道的疏浚工程、雅周省级节水示范项目、胡墩河配套工程、串场河配套工程、里下河圩堤加固工程等,完成总土方850万方,完成配套建筑物650座。立足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机综合效率,加快推广水稻插秧机150台、油菜收割机5台、秸杆还田机50台,修建里下河排涝车口30座。立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抢抓国家开发农业政策优惠机遇,积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编制、立项申报工作,精心组织在建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XX年全县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2万亩,在项目区改建电灌站10座,新建防渗渠40公里,新筑机耕路40公里,XX年新建小农桥96座。高质量做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六期项目验收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强化滩涂管理,做好海域勘界工作。立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气象服务,建成高速、稳定、安全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立足优化、美化人居发展环境,在全县农村继续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重点的“三清工程”,并取得明显成效。立足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强化科技兴农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健全植物病虫草综合防治和动物重大疫病防治体系,为全县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安全保证。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全县上下要从实践“xxxx”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继续把强化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以项目农业为第一抓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第一要务,广泛宣传,培育典型,强化服务,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突出以人为本,第二篇:2014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宽裕型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现就~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so100
一、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学先进,赶先进,立足南通,进位争先,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化、规模化、高效化、外向化和集约化,不断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非农化,不断开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推进粮油稳定发展和蔬菜优质化,~年全县优质粮食播种面积110万亩,粮食产量50万吨;双低油菜播栽面积10万亩以上,总产2万吨;蔬菜设施栽培面积3.8万亩。
推进蚕桑生产标准化和畜禽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全县桑园面积15万亩,蚕茧产量1.8万吨;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其中三元杂交商品猪占60%以上;家禽饲养量4500万羽,出栏2100万羽,产禽蛋20万吨;山羊饲养量78万只,出栏43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16.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2万吨。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年全县新(扩)建投资额超100万的现代农业园区160个,投资额超2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50个。
推进“三资”开发农业,~年全县吸引“三资”开发农业投资总额5亿元,其中县外民资1亿元,新批注册外资额XX万美元,注册外资到账额500万美元。
推进农村剩余劳力转移,~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增长中份额达80%以上。
推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年全县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3个以上,品牌农产品超市销售额2亿元。
推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6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
三、工作重点
1、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资源是决定项目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和挖掘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立和培育十大特色产业,即: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蚕桑、家禽、家畜、水产、蔬菜、海洋特色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建立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三大产业的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年,全县在河北里下河地区建立2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在河东、河南地区建设2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和1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推广种植弱筋小麦“宁麦9号”、“扬麦13号”;油菜推广“秦油7号”;玉米大力推广种植“苏玉19”;水稻推广抗条纹叶枯病的“扬粳9538”,淘汰抗病性差的“武育粳3号”。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产业配套的发展思路,全力提升蚕桑主导产业。加大桑园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大力组织实施桑园更新改造和填平补齐新扩工程,加快老桑更新步伐,着力消除水旱互包,在河北里下河适度发展新扩成片桑园,稳定桑园面积15万亩。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小蚕共育率90%以上、方格簇使用率95%以上。实施桑园合理套夹种,提高夹种指数,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大力培育家禽、家畜产业,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稳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规模蛋鸡养殖场良种普及率达100%,二元母猪存栏提高10%,三元商品瘦肉猪出栏提高8%,食草动物肉鹅、羊子等存栏提高20%以上。同时围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规范畜禽生产环节,强化产品质量监控,扩大市场份额,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畜禽产品占生产总量的70%以上。大力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档次,~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增加1~1.5万亩,发展设施栽培面积确保3.8万亩,力争4万亩。充分利用河道沟塘,大力培育水产养殖产业,~年全县河豚养殖450万尾、鳗鱼养殖3000万尾、鲟鱼养殖20万尾、双季虾养殖XX亩以及6万多亩的“四大家鱼”的养殖。大力培育海洋特色产业,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发展紫菜、贝类养殖,全年海水养殖面积10万亩,其中紫菜养殖2.5万亩,贝类养殖7.5万亩。开发深度加工,着力提高紫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围绕改善优化投资和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林业产业,进一步加强城镇绿化,完善绿色通道,实施镇村绿化示范工程。全县成片造林30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四旁植树50万株。
第三篇:2005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工作计划
2005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宽裕型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现就2005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学先进,赶先进,立足南通,进位争先,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化、规模化、高效化、外向化和集约化,不断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非农化,不断开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2005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工作计划。
二、发展目标推进粮油稳定发展和蔬菜优质化,2005年全县优质粮食播种面积110万亩,粮食产量50万吨;双低油菜播栽面积10万亩以上,总产2万吨;蔬菜设施栽培面积3.8万亩。推进蚕桑生产标准化和畜禽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全县桑园面积15万亩,蚕茧产量1.8万吨;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其中三元杂交商品猪占60%以上;家禽饲养量4500万羽,出栏2100万羽,产禽蛋20万吨;山羊饲养量78万只,出栏43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16.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2万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2005年全县新(扩)建投资额超100万的现代农业园区160个,投资额超2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50个。推进“三资”开发农业,2005年全县吸引“三资”开发农业投资总额5亿元,其中县外民资1亿元,新批注册外资额2000万美元,注册外资到账额500万美元。推进农村剩余劳力转移,2005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增长中份额达80%以上。推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建设,2005年全县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3个以上,品牌农产品超市销售额2亿元。推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6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
三、工作重点
1、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资源是决定项目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和挖掘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立和培育 十大特色产业,即: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蚕桑、家禽、家畜、水产、蔬菜、海洋特色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建立 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三大产业 的优质高产示范基地。2005年,全县在河北里下河地区建立2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在河东、河南地区建设2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和1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推广种植弱筋小麦“宁麦9号”、“扬麦13号”;油菜推广“秦油7号”;玉米大力推广种植“苏玉19”;水稻推广抗条纹叶枯病的“扬粳9538”,淘汰抗病性差的“武育粳3号”。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产业配套的发展思路,全力提升 蚕桑主导产业。加大桑园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大力组织实施桑园更新改造和填平补齐新扩工程,加快老桑更新步伐,着力消除水旱互包,在河北里下河适度发展新扩成片桑园,稳定桑园面积15万亩。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小蚕共育率90%以上、方格簇使用率95%以上,工作计划范文《2005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工作计划》。实施桑园合理套夹种,提高夹种指数,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大力培育 家禽、家畜产业,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稳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规模蛋鸡养殖场良种普及率达100%,二元母猪存栏提高10%,三元商品瘦肉猪出栏提高8%,食草动物肉鹅、羊子等存栏提高20%以上。同时围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规范畜禽生产环节,强化产品质量监控,扩大市场份额,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畜禽产品占生产总量的70%以上。大力提升 蔬菜产业 发展档次,2005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增加1~1.5万亩,发展设施栽培面积确保3.8万亩,力争4万亩。充分利用河道沟塘,大力培育 水产养殖产业,2005年全县河豚养殖450万尾、鳗鱼养殖3000万尾、鲟鱼养殖20万尾、双季虾养殖2000亩以及6万多亩的“四大家鱼”的养殖。大力培育 海洋特色产业,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发展紫菜、贝类养殖,全年海水养殖面积10万亩,其中紫菜养殖2.5万亩,贝类养殖7.5万亩。开发深度加工,着力提高紫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培育 绿色生态产业,围绕改善优化投资和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林业产业,进一步加强城镇绿化,完善绿色通道,实施镇村绿化示范工程。全县成片造林30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四旁植树50万株。
2、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强化项目农业建设载体资金是发展项目农业的基础,要抓住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长三角积聚和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猛攻农业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农业建设。突出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引导投资者增资扩股,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连带扩散效益。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产业特色、区域优势,集聚各类资源,整合生产要素,限制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中2005年全县建立各类生产示范区90个,即粮油业建成万亩无公害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万亩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千亩无公害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蚕桑业建成万亩蚕桑标准化示范区2个、千亩丰产桑园示范区5个、百亩优质高产高效桑园示范方50个;畜牧业建成禽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无公害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小区5个、新建标准化万羽鸡场5个,标准化千头猪场5个,标准化百只羊场5个;水产业建成无公害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5个。二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实施品牌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2005年全县要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县级龙头企业5家,全县年销售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6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5%。严禁发展简易大米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四种类型的龙头企业。(1)催生一批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围绕蚕桑、畜禽两大支柱产业,鼓励投资者兴办农产品深度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2)培大一批有科技创新开发能力的成长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引导中洋集团、家惠油脂公司、康德生物制品公司等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抓好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3)做强一批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骨干型龙头企业。重点做好茧丝绸加工产业链、紫菜加工产业链的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大对茧丝绸集团、兰波公司等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与农户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建成外向型、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型”龙头企业。(4)配套一批产业发展服务流通型农业企业。积极引导天成饲料公司、海安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服务型农业企业瞄准市场发展生产,组织销售,加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全县提升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2个。同时龙头企业要积极实施生产标准化、产品名牌化、营销外向化战略,扩大农产品出口。2005年全县要新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5个。积极储备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项目,2005年县级、市级和省、国家级龙头企业要分别有200万元、1000万元和2000万元以上发展项目。 中国教育文摘WwW.eduZHAI.neT;2005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第四篇: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宽裕型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现就XX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学先进,赶先进,立足南通,进位争先,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化、规模化、高效化、外向化和集约化,不断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非农化,不断开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推进粮油稳定发展和蔬菜优质化,XX年全县优质粮食播种面积110万亩,粮食产量50万吨;双低油菜播栽面积10万亩以上,总产2万吨;蔬菜设施栽培面积3.8万亩。推进蚕桑生产标准化和畜禽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全县桑园面积15万亩,蚕茧产量1.8万吨;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其中三元杂交商品猪占60%以上;家禽饲养量4500万羽,出栏2100万羽,产禽蛋20万吨;山羊饲养量78万只,出栏43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16.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2万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XX年全县新(扩)建投资额超100万的现代农业园区160个,投资额超2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50个。推进“三资”开发农业,XX年全县吸引“三资”开发农业投资总额5亿元,其中县外民资1亿元,新批注册外资额XX万美元,注册外资到账额500万美元。推进农村剩余劳力转移,XX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增长中份额达80%以上。推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建设,XX年全县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3个以上,品牌农产品超市销售额2亿元。推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XX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6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
三、工作重点
1、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资源是决定项目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和挖掘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立和培育十大特色产业,即: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蚕桑、家禽、家畜、水产、蔬菜、海洋特色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建立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三大产业的优质高产示范基地。XX年,全县在河北里下河地区建立2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在河东、河南地区建设2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和1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推广种植弱筋小麦“宁麦9号”、“扬麦13号”;油菜推广“秦油7号”;玉米大力推广种植“苏玉19”;水稻推广抗条纹叶枯病的“扬粳9538”,淘汰抗病性差的“武育粳3号”。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产业配套的发展思路,全力提升蚕桑主导产业。加大桑 园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大力组织实施桑园更新改造和填平补齐新扩工程,加快老桑更新步伐,着力消除水旱互包,在河北里下河适度发展新扩成片桑园,稳定桑园面积15万亩。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小蚕共育率90%以上、方格簇使用率95%以上。实施桑园合理套夹种,提高夹种指数,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大力培育家禽、家畜产业,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稳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规模蛋鸡养殖场良种普及率达100%,二元母猪存栏提高10%,三元商品瘦肉猪出栏提高8%,食草动物肉鹅、羊子等存栏提高20%以上。同时围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规范畜禽生产环节,强化产品质量监控,扩大市场份额,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畜禽产品占生产总量的70%以上。大力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档次,XX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增加1~1.5万亩,发展设施栽培面积确保3.8万亩,力争4万亩。充分利用河道沟塘,大力培育水产养殖产业,XX年全县河豚养殖450万尾、鳗鱼养殖3000万尾、鲟鱼养殖20万尾、双季虾养殖XX亩以及6万多亩的“四大家鱼”的养殖。大力培育海洋特色产业,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发展紫菜、贝类养殖,全年海水养殖面积10万亩,其中紫菜养殖2.5万亩,贝类养殖7.5万亩。开发深度加工,着力提高紫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围绕改善优化投资和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林业产业,进一步加强城镇绿化,完善绿色通道,实施镇村绿化示范工程。全县成片造林30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四旁植树50万株。
2、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强化项目农业建设载体资金是发展项目农业的基础,要抓住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长三角积聚和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猛攻农业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农业建设。突出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引导投资者增资扩股,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连带扩散效益。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产业特色、区域优势,集聚各类资源,整合生产要素,限制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中XX年全县建立各类生产示范区90个,即粮油业建成万亩无公害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万亩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千亩无公害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蚕桑业建成万亩蚕桑标准化示范区2个、千亩丰产桑园示范区5个、百亩优质高产高效桑园示范方50个;畜牧业建成禽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无公害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小区5个、新建标准化万羽鸡场5个,标准化千头猪场5个,标准化百只羊场5个;水产业建成无公害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5个。二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实施品牌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XX年全县要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县级龙头企业5家,全县年销售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6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5%。严禁发展简易大米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四种类型的龙头企业。(1)催生一批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围绕蚕桑、畜禽两大支柱产业,鼓励投资者兴办农产品深度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2)培大一批有科技创新开发能力的成长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引导中洋集团、家惠油脂公司、康德生物制品公司等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抓好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3)做强一批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骨干型龙头企业。重点做好茧丝绸加工产业链、紫菜加工产业链的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大对茧丝绸集团、兰波公司等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与农户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建成外向型、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型”龙头企业。(4)配套一批产业发 展服务流通型农业企业。积极引导天成饲料公司、海安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服务型农业企业瞄准市场发展生产,组织销售,加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全县提升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2个。同时龙头企业要积极实施生产标准化、产品名牌化、营销外向化战略,扩大农产品出口。XX年全县要新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5个。积极储备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项目,XX年县级、市级和省、国家级龙头企业要分别有200万元、1000万元和XX万元以上发展项目。
3、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促进农民收入显著增长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坚持就地转移与劳务输出并重,促进就业与鼓励创业并举,提高素质与加强服务并行,大力组织实施剩余劳力转移的“三有”致富工程,即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收入有增长。XX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农村劳力非农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4.5%。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确立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单位,不断强化劳动力素质教育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由体力劳务型向智能创业型转变。XX年,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力争1.5万人。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就地就业空间。加快小城镇和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扶持乡镇企业特别是农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总结推广农村回乡创业典型,鼓励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形成劳务经济良性循环。三是大力发展出国劳务,促进劳动力县外转移。进一步组织全县建筑行业劳动力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叫响海安建筑业的劳务品牌。引导农民走出国门,积极向国外输出劳务人员。规范全县对外劳务中介公司的管理,努力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和对外劳务市场的经营秩序。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组织协调体系。建立健全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和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搞好劳动力转移监测,加强劳务市场信息发布,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4、扶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生产水平,推进产业化,增强农业竞争力和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引导合作组织逐步向产前指导、产中服务、产后销售等领域延伸,逐步实现由松散型技术服务为主向紧密型的经济共同体方向发展。鼓励和扶持农村干部、农村经济能人、龙头企业等牵头领办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采用“订单收购”、“代购代销”等形式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XX年全县选择5个以上合作组织开展合作机制、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利益机制等的试点,重点抓紧好海安县蔬菜协会、海安县禽蛋协会、海安县里下河大米协会的运作和规范管理,培育成为带动作用大、自律性强、产业链结合紧密、利益机制合理、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推行“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大户)队伍,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不断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XX年全县新增持证农民经纪人1000人以上。扶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营销水平,XX年全县品牌农产品超市销售额达2亿元。
5、强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要求,切实加强水利、农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XX年全县要立足抗灾夺丰收、保平安,重点实施县镇河道的疏浚工程、雅周省级节水示范项目、胡墩河配套工程、串场河配套工程、里下河圩堤加固工程等,完成总土方850万方,完成配套建筑物650座。立足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机综合效率,加快推广水稻插秧机150台、油菜收割机5台、秸杆还田机50台,修建里下河排涝车口30座。立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抢抓国家开发农业政策优惠机遇,积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编制、立项申报工作,精心组织在建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XX年全县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2万亩,在项目区改建电灌站10座,新建防渗渠40公里,新筑机耕路40公里,XX年新建小农桥96座。高质量做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六期项目验收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强化滩涂管理,做好海域勘界工作。立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气象服务,建成高速、稳定、安全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立足优化、美化人居发展环境,在全县农村继续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重点的“三清工程”,并取得明显成效。立足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强化科技兴农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健全植物病虫草综合防治和动物重大疫病防治体系,为全县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安全保证。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县上下要从实践“xxxx”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继续把强化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以项目农业为第一抓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第一要务,广泛宣传,培育典型,强化服务,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突出以人为本,以提高各级干部领导水平为第一着力点,进一步增强对农业的感情,紧跟时代节拍,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观念和领导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变化特点,提高驾驭市场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担当起领导农业和全面推进农村富裕型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任。加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督查考评,确保任务到位、责任到位和成效到位。
2、努力增加农业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县镇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计划安排和实际完成数要高于上年标准,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项目农业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给予奖励或财政贴息。切实抓好农发基金的收取与管理,确保土地出让金的20%等收取资金用于项目农业建设。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金融部门特别是商业银行要将支持项目农业建设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及时满足项目农业建设合理的资金需求,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三是加大跑部跑省工作的力度。XX年,全县争取上级财政扶持农业项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四是建立基础设施投入多元化机制。在当前农村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元化机制,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集中治理,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抓好水利、农村道路、桥梁等建设。在资金筹措上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法,县镇财政执行好政策,农民“一事一议”用好用足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入股等形式,将一些农业基础设施由当地企业或有经济实力的农民承包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法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3、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制定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加大对项目农业建设的扶持。各职能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对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从资金、土地、水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对项目农业建设所需土地,可以通过置换、所有权入股等办法合理安排。对新发展的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项目,经县立项批准,其当年新增固定资产贷款利息可享受贴息补助。要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农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有关规定,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实好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的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龙头企业,要协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农业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发展外向型农业要给予奖励。
第五篇:畜牧兽医项目建设工作意见
畜牧兽医项目建设工作意见
为推进畜牧兽医项目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充分发挥财政投资对畜牧产业经济的带动作用,根据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推动我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项目建设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为了夯实畜牧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制订了一系列扶持畜牧发展的政策,安排了一大批畜牧兽医建设项目。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畜牧兽医项目建设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推动我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任务要求,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一)明确项目建设内容。2011年我区上报已批复的畜牧兽医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项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奶业产业项目、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有关镇和区相关部门要按照已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严把工程质量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和建设内容,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二)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各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逐项落实项目建设内容。各有关镇和区直相关部门要加大指导、监督和检查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2012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项目建设,以备上级部门检查验收。
(三)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要严格执行财政涉农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专门的畜牧兽医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截留、挪用项目资金,严禁违规使用。
严禁在拨款中弄虚作假,套取项目资金,以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率。项目管理单位要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采取按项目进度分期拨款竣工决算和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拨款的两种拨款方式。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已批复的投资计划,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保障各类畜牧兽医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成立“区畜牧兽医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2),负责监督项目实施和组织协调。区畜牧局成立“区畜牧兽医项目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3),指导监督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已批复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项目建设,完成项目确定的各项任务。项目竣工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做好下对上争取项目的衔接工作。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督促项目实施。同时,按照区畜牧业发展五年规划,结合各自实际,策划包装一批畜牧产业项目纳入区级项目库,以便更好地对上争取畜牧发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