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时间:2019-05-13 10:2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关于加强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为巩固全县新农村建设成果,不断提高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和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针,结合两当实际,特提出本意见。

一、全县上下要切实提高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近年来,两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抢抓灾后重建机遇,用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灾后重建全局,立足实际,分类指导,抓点示范,整体推进,全县建成了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公共设施基本配套、特色农业明显发展、村级民主管理明显提高的新村庄55个,占到全县行政村的47%,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呈现出了可喜变化。2011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县成功举办,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但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尚未完成,新农村建设上精品点比较少,建设理念比较陈旧,规划设计比较单一,特色不够显明。与兄弟县区相比较,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在规划设计、资源整合、工作进度、标准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要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切实提高对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创新理念,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强化措施、夯实基础,追求特色、提升水平,下更大的气力,用更硬的办法,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全县城乡面貌得到新的更大的提升。

(一)搞好新农村建设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只有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注入最基础、最强劲的动力。

(二)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创建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的需要。我县森林覆盖率73.98%,林木绿化率82.5%,有着十分显著的生态优势。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发展上充分凸显我县的生态优势,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才能保障创建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目标的实现。

(三)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就是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有效配置,只有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同步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使城乡一体化发展变为现实。

(四)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培植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增强农村“造血功能”,为农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才能加快我县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五)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完成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需要。全县“十二五”规划中有许多硬指标、硬任务,其中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列指标任务需要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完成好“十二五”规划的必然要求。

(六)搞好新农村建设是贯彻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指示精神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两当要率先在全市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同时,对两当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质量、时间进度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是我们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机遇,我们只有把握机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给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准确把握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经过近几年全县上下不懈努力,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已经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今后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针,以打造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强化基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全面综合配套,完善服务功能;培植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健全管理机制,倡导文明新风,到2015年,力争把全县85%以上的村建成“面貌大为改观、设施基本完善、产业明显发展、文化不断繁荣、村级管理明显提升”的生态文明新村庄,使全县城乡面貌得到更大的提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我们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把握以下七项原则: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原则。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定位和方向是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核心内涵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我县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保护和利用好这一方青山绿水,以打造“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自然和谐林盘文化民居”的思路,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是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让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当主人、作主体、担主力,在规划设计、建设选址、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

三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树点示范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全面打造与局部改造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村定策,一村一貌,结合地域特点,文化特征,生产生活习惯,确定创建标准和内容,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创建一批不同产业基础、不同发展模式、不同建筑风格的文明新村。

四是分步推进的原则。研究制定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的村庄建设规划,根据乡村发展定位,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阶段性工作任务和长远发展目标的关系,立足现有基础,分阶段明确重点,分步骤整体推进,思想上不急于求成,行动上有紧迫感,实施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五是全面配套的原则。通盘考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人文素质、精神文明、基层党建等新农村要素,高标准定位,全方位打造,集中实施“五改五化五配套”工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配套发展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努力使农村环境变化与产业发展同步,农民素质提升与塑造良好的民风民俗同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是务实管用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实际可承受能力,从改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最迫切的事情做起,突出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建设资金花在刀刃上,坚决防止出现投资过大,效果不显著,导致资金投入效益不高的问题。

七是凸显特色的原则。根据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现状,尊重地域差异性,合理保护农村生态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在村庄规划、民居建设、产业培育、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努力建设一批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旅游型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农村。

三、明确今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标准

(一)年度计划

今后在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生态旅游开发、“四新竞赛”活动、精神文明创建、基层党建相结合。分示范村和达标村两个层面进行创建,分类进行考核验收。在继续对2011年以前已建成的55个新农村示范点进行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同时,2012年,高质量完成已经规划的13个新村建设任务。2013年,完成好11个新村建设任务。2014年和2015年分别完成10个新村建设任务,使全县实施过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累计达到99个,完成市委、市政府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同时,对剩余的19个村庄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造,把全县118个村全面打造成生态文明新村。

(二)创建标准

“五改、五化、五配套”(五改:改房、改院、改厕、改圈、改灶;五化:道路硬化、适地绿化、村庄亮化、村户净化、村容美化;五配套: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便民小超市、垃圾处理设施)。

四、认真落实新农村的创建措施

(一)创新理念,追求特色。学习借鉴兄弟县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切合我县实际、顺应发展形势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着力在“秀、巧、美”上下功夫,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注意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力求建设特色,打造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新农村。

(二)因地制宜,务实管用。本着节约、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尽快编制63个村的建设规划。规划要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既要起点高,又要贴近实际,务实管用。规划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坚决制止乱修乱建、破坏规划的行为,形成规划管用、执行严格、自觉遵守的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

(三)精巧设计,合理节约。坚持“一村一策、一组一法”,实施分类指导,根据村组实际情况、居住特点、自然风貌、民俗文化进行具体设计,在设计中要融入美术观念,体现设计的精致和巧妙。要坚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避免铺张浪费,不搞大拆大建、过度建设,注意合理节约,不攀比,不增加新的乡村债务、不超出群众的承受能力,避免急功近利、低水平分散建设以及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四)部门帮扶,各记其功。各部门要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根据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采取项目资金投入、实物捐赠、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帮建村进行帮建。县财政将逐年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部门要尽可能把项目资金向新农村示范点靠拢,优先向新农村示范点安排。县委、县政府每年将对新农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五)群众投入,项目补助。不断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和财力保障,通过多种方式让群众充分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各项活动中,动员群众投资、投工、投劳,改造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这也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明确要求。当前要重点实施好 “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从项目申报、建设类型选定、规划设计、项目验收等环节让群众全程参与。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办公室根据项目管理办法进行奖补。

(六)乡镇负责,统筹协调。要建立以乡镇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乡镇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对辖区内新农村建设负总责。乡镇要加强与帮建单位的沟通协调,统筹协调好帮建资金和帮建力量,帮建单位要按照乡镇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际需求进行帮建,建什么、怎么建由乡镇决定,避免帮建单位项目资金投放和乡镇需求脱钩的情况,切实做到统筹有力、推动有方、协调有序、创建有效。

(七)领导包抓,分类指导。县委、县政府将在每年度对下一年度新农村建设提前制定实施方案,原则上确定由联乡县级领导进行包抓,同时,明确帮扶单位、创建内容及创建标准,以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包抓领导要从包抓村的实际出发,深入现场亲自对乡镇规划设计的编制、建设实施情况等进行指导,积极协调帮建单位投入力量,及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困难和问题,督促落实创建措施。

(八)考核验收,确保质量。县委、县政府将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督查督办的力度,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检查和考评,坚持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县经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专项考核,依照创建标准组织考核验收。同时,将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对新农村创建工作进行视察评议。对于验收不合格的,责成有关乡镇、工作站及帮建单位进行整改,确保新农村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篇: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意见(范文模版)

县2008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意见

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重大任务,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着力点。为巩固发展2007年试点工作成果,切实抓好2008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以“三清三改”、“五通一气”和文明村镇创建为工作切入点,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发挥“两个积极性”。一是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使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体;二是充分发挥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各个部门、社会各界积极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形成共建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2、做到“三个引导”。引导群众自己动手建家园;引导群众服务规划、顾全大局;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产业,自主投入建设新农村。

3、坚持“三个程序”。一是先基础、后整体;二是先实用、后外观;三是先村内、后村外。

4、注重“五个结合”。与异地新建相结合,与拆旧整治相结合,与“穿衣戴帽”相结合,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与发展产业经济相结合。

三、建设内容

(一)总体目标

在巩固和完善2007年72个省级示范点的基础上,对2008年新增的146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为标准,突出实施“三清三改”、“五通一气”,全部建设成型达标。

(二)具体任务

1、全面推进“三清三改”工作。按照“先基础、后整体,先实用、后外观,先村内、后村外”的建设程序,切实抓好“三清三改”工作。“三清”是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其中清垃圾,要实行垃圾归池、垃圾归园处理,每个示范点建2座以上垃圾池,并有专人负责垃圾清运工作;清污泥,要将房前屋后、菜园内外、村内村旁的阴沟明渠污泥清理干净,保证排污设施畅通;清路障,要坚决清理村内、村外、路旁的烂厕所、破牛栏、残垣断壁和无人居住的破房。“三改”是改厕、改路、改水。其中改厕,要坚持群众自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的原则,引导和扶持农户兴建一家一户水冲式厕所,力争示范村95%的农户用上水冲式厕所;改水,要积极衔接农村饮水项目工程,全力实施农村饮水“户户通”自来水工程,采取集中式或单户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改水,使示范村100%的农户用上安全自来水;改路,要坚持先村内后村外的原则,抓好示范点的巷道和进村主干道硬化,其中进村主干道的路面控制在3.0-4.5米,路面面层厚度控制在15-18厘米,基层厚度控制在10-15厘米。村内巷道宽度控制在1.0-2.0米,路面面层厚度控制在8-12厘米,垫层厚度控制在8-10厘米,实现主干道和村内巷道硬化80%以上。

2、积极推进“三进三能”工作。一要抓好“三进”。“三进”是电话进村、电视进村、文化进村。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到村,入户率85%以上,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入户综合普及率95%以上,并建有10米以上宣传长廊,将村情简介、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五好”家庭评比情况、农事宣传、农业经济信息等进行展示,体现各示范点文化底蕴。二要抓好“三能”。“三能”主要推广普及沼气、液化气、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努力使农村能源结构向洁净能源转变。积极衔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引导和扶持农户新建沼气池,力争示范村沼气池普及率达65%以上,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添置太阳能或燃气热水器等洗浴设施。

3、全力推进“一分两化”工作。一要人畜分离。将村庄内的牛栏、猪舍、鸡棚等搬离村庄中心,因村制宜建立集中养殖区,彻底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实现改栏95%以上。二要绿化美化。注重环境的绿化和保护工作,多种树、种大树,逐步形成“人在村中、村在林中”的优美环境。同时根据本村建筑特色,因地制宜粉刷破旧墙面,整理房顶屋面,砌透视围墙,努力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打造成文明生态新农村。

四、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细则。要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激励机制,落实具体措施,力求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政策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同时,各挂点帮扶单位也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

2、完善村庄规划管理。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制度

。县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搞好村镇勘测规划设计,在3月初拿出规划设计方案。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按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引导鼓励群众拆旧建新,逐步消灭一户多宅现象,凡到

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其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拆除旧房的,不得批准其在新宅基地建房。各乡镇的土管所要在做好原有土地管理工作的同时,抓好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规划建设模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提高房屋设计水平,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

3、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一要衔接项目资金。农村饮水工程、改厕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土地治理工程等专项工程建设,要尽力衔接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范围内,使农民少花钱、多办事。二要争取各界人士捐助。争取本村在外工作人员、知名人士、企业家的支持,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奉献爱心。三要鼓励社会融资。积极探索土地资产运作、个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经营、业主承包开发、共同投资管理办法,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4、推行物资扶持机制。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对照村庄规划要求,明确建设项目,测算建设工程量,合理安排建设进度。坚持以物资扶持为主,各乡镇要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向县新村办提出物资调拨申请,由县新村办按进村道和村内主干道每立方米6包水泥、巷道每4平方米1包水泥的标准,在各示范点物资调拨量范围内,统一将水泥调拨到各乡镇,再由乡镇分发至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它项目物资调拨由各乡镇按照项目主管部门要求将物资逐级分发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5、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坚持把产业培植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挖掘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引进新兴产业,链接相关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各示范村要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并于3月底报新村办。去年的72个省级整治村要进一步加大产业培植力度,确保每个村都有一个产业支撑。新增的146个示范点,基本做到每个点有产业基础。

6、加快推进建设进度。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对照目标任务,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在3月底前完成示范点村庄规划设计,并完成理事会会长及会员的推选、理事会章程的制定;8月底前完成改厕、改栏、修建下水道等工程;9月底前完成改路、改水等工程;11月底前完成村庄内外环境的绿化、美化等整治工作,并全部成型达标。

7、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主动把项目工程衔接到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制定分项目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新村办要加强整体工作的调度运转、全面指导和督查、衔接各方面工作。建设、国土部门负责抓好示范点建设规划,按时完成示范点规划编制任务,并根据各村特色及地理位置,提供多种风格的民居设计图纸供村民选择;交通部门负责抓好示范点公路勘察设计,协助搞好中心村主干道的规划设计,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卫生、老建、农业部门负责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水利部门负责抓好“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和技术服务;供电、电信、广电部门负责做好示范点的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整体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

8、建立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使农民自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示范点建设方案应当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坚持村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农民群众监督。要注意发挥农村“五老”的作用,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或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具体负责各项工程的实施和监督管理,逐步形成农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9、严格考核奖励制度。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目标考评内容,由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考核。坚持每月定期抽查和年终目标考核相结合,对工作进度较快、效果好的,给予通报表彰;对因工作不到位、建设进度慢、成效不明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年终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先进单位、先进示范村和县直单位帮扶奖,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篇:区政府关于建设新农村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意见

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

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全区已有6个乡镇和15个村完成了新一轮规划修编或编制。在规划的科学引导下,村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交通比较便利,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的小城镇,正逐步发展成为带动辐射周边乡镇的区域经济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区村镇规划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村镇规划编制比较滞后,实施管理不严,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村镇规划建设缺乏特色,零散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土地浪费严重,不少地方“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三是村镇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有些村镇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基础设施不配套,教育、文化、卫生、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四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机制不活、力度不大,没有形成推动村镇规划建设的强大合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区为市辖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应走在前列。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聚集生产要素,带动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全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环境与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务求抓出实效,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

(一)村镇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标准,适度超前。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正确处理村镇现状、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证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构建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新型村镇。三是相对集中,节约资源。结合迁村并点,引导农民向小城镇、中心村聚集,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村镇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综合整治,分类指导。以整治改造旧村镇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提升现有村镇的规划建设水平,积极规划建设新村镇,实现新老村镇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五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村镇规划编制建设,既要严格标准、积极实施,又要结合实际、尊重民意,因势利导,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六是实施规划,依法管理。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实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村镇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村镇规划编制要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乡镇总体规划、镇域体系规划要与各村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区所有乡镇、办事处、村庄的规划编制。其中,2006年完成4个乡镇和10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2007年完成所有乡镇和5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2006年村镇规划编制的重点是完成出山店水库移民乡镇、名茶乡镇的总规编制或修编以及中心城区城中村和国道、省道、环湖路等县乡公路两侧的村庄规划,通过由“点”到“面”、由“线”到“片”,逐步完成全区村镇规划编制。

(三)村镇规划的主要内容。村镇规划包括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乡镇近期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村镇规划要按照《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河南省村庄规划建设导则》,依据区域城镇体系和镇域村镇体系规划进行科学编制。一是坚持合理布局。按照规模适度、合理聚集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要求,调整优化村镇居民点和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确定乡镇、集镇、村庄人口和用地规模。二是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科学安排交通、环保、环卫、供水、排水、供电、通讯、防洪、防灾、水土保持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

设施。三是科学编制村镇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统筹协调各类建设时序。四是搞好各类规划间的协调。村镇规划的编制要服从市域、区域和小城镇城镇体系规划,并加强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交通道路、产业布局、水利设施、旅游等专项规划的衔接。

(四)村镇规划编制和审批程序。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

织编制。严格审查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全面开放村镇规划编制设计市场,村镇规划编制原则上应由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编制。村镇规划编制期间,要深入调查研究,并向社会公示规划方案,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群众意见。保证村镇规划质量。村镇规划成果必须严格评审,依法报批。区要成立村镇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村镇规划的评审工作。国家、省级重点镇的规划成果,由省建设厅组织评审,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建设厅备案。其他建制镇、乡镇的规划成果一律由市规划局组织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规划局备案;村庄建设规划成果由区规划行政部门组织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

三、坚持依法监督,强化村镇规划实施管理

(一)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严肃性。村镇规划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必须遵守已批准的规划。规划、国土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建房,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准建设项目。村镇规划未完成之前,应暂缓建设项目审批。擅自修改规划、违反规划建设的,要依法予以查处。

(二)加强村镇规划的实施管理。位于中心城区的“城中村”、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国道、省道、环湖路等县乡公路两侧、规划的中心村集镇的规划建设,由××规划分局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审批;对上述区域以外的村庄的规划建设由××规划分局授权乡(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审批,报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城中村”改造、乡镇区域内的重大规划建设项目由××规划分局初审后,报区政府审批。

(三)严格实行规划许可制度。乡(镇)政府所在地,国道、省道、环湖路等县乡公路两侧及中心村集镇的规划建设,必须依法办理“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其它区域内村庄的各项建设,必须依法办理“一书一证”(选址意见书、村镇建筑许可证)。未取得以上许可证件,国土部门不得批准用地,房管部门不得办理产权证书。凡越权或不按程序办理的有关证书一律无效,造成不良影响和危害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四)健全村镇规划监督制度。村镇建设规划批准后,各镇、村应当在显著地段设置总体规划展示栏进行长期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镇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和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的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每年要对规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报告,并同时上报备案。

(五)积极实施规划效能监察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开展村镇规划效能监察,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干预村镇规划实施问题,对在村镇规划中滥用职权,违反规划法律法规和失职、渎职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四、加快村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一)积极发展村镇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和循环型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特色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村镇易地改建工业项目、新上工业项目原则上要优先向园区集中,促进乡镇企业集群发展。大力扶持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回归工程”。推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一批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增强村镇辐射功能,带动二、三产业发展。要通过农业向基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集镇集中,实现以业兴区,繁荣村镇经济。

(二)突出抓好旧村镇整治改造。把旧村镇改造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高标准制定旧村镇改造规划,大力开展“三整”(整治空心村、整治乱搭乱建、整治占道经营)、“三清”(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圈),提升“五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加强镇容村貌管理,建立镇容村貌管理的长效机制,认真抓好村镇的卫生保洁,乡镇和中心村应配备专门环卫人员常年进行清扫,做到日产日清,保持村镇文明整洁。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三)大力发展特色乡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点鲜明的明星乡镇。董家河、××港等乡镇可以立足茶乡特色,打造旅游和生态品牌,东双河、柳林、游河等乡镇可以依托交通、资源优势,在发展工贸小区、物资流通上下功夫,十三里桥、双井、吴家店等近郊沿边乡镇要发挥中心城区和沿边的区位优势。要通过发挥各自产业、区位、生态等优势,努力规划建成一批地方特色鲜明、产业支撑较强的商贸型、工矿型、旅游型、服务型、沿边型、生态型小城镇。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建一处成一景。对村镇道路、给水、排水、消防、路灯、供电、电信、邮政、有线电视、广播、燃气、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要超前安排,分期建设。乡镇和中心村道路要做到配套、畅通,主要道路硬化率要达到90,路灯亮化率达到7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村镇绿化率达到35以上,公厕布局合理,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优化村镇建设模式。村镇模式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建设生态庄园式、城郊社区式、平原集中式、丘陵放射式、山区分散式等形式多样、风格不同的村镇。要提高住宅设计水平,务求新颖美观、结构合理、节能节材、安全实用;规划部门要提供多种新村规划方案和住宅户型供农民选用。要抓好示范带动,引导农民按规划进行集中建设。加强规划控制,村镇居民新建住房原则上一律到规划的农民新村内集中建设;鼓励经济实力较好的村组集体投资建设农民新村,按需要分配给本村组居民;鼓励以村组为单位集中建设农民新村,按照保本微利方式由本村组居民自愿购买;鼓励村组等基层组织对现有土地、房屋等进行置换经营,所得赢利用于集中整治旧村和建设农民新村,低价出售给本村组居民。凡到规划区内建房的,除具有历史文物保存价值的外,原则上要及时拆除老宅基地的旧房。要严格限制分散建房的宅基地审批,严格控制私人圈地建单栋住宅,严禁不按规划紧靠公路两侧建房设市。

五、创新改革机制,优化村镇规划建设发展环境

(一)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村镇建设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放开投资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建立政府投资拉动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滚动推进”的原则,扩大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和有偿服务范围,鼓励单位、个人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对现有的公用设施可以通过收购、拍卖、租赁、重组等形式促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动员和鼓励各行各业、广大群众参与村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自修门前路,自通门前水,自栽门前树,自保门前洁。鼓励农民进镇经商、办厂、置房,大力吸引外部资金进入村镇开发建设。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区、乡镇办事处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落实税费返还政策。在小城镇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要用于小城镇建设;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要重点用于村镇建设;电业部门在村镇收取的工业用电附加费、工商部门收取的集贸市场管理费要部分返还用于村镇建设;集体存量土地资产转让收益除应上缴区财政部分,可全部留给村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整合项目资金。各级安排的农业结构调整、水利、林业、电力、交通、广播电视等各项专项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捆绑使用,优先支持已经完成规划的小城镇和中心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水利、文化、旅游、交通、市政建设作成具体项目,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四是增加信贷投入。金融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贷款,支持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商品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

(三)破除村镇发展体制障碍。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构筑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平台。一是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继续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不得对外来人员进城从业设置障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招录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时,不得进行户籍或地域限制;取消对外来从业人员及其用人单位的不合理收费。二是严格劳动执法监察。严格执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行为。三是强化就业和创业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建立成建制劳务输出基地,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四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废除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二元制管理模式,推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五是加快“城中村”治理及近郊无地少地居民的转户步伐。“城中村”和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近郊居民,可根据自愿转为城镇户口,纳入城镇统一管理。“城中村”和近郊转户居民在一定期限内可继续享受原集体单位的福利待遇,承包的土地和合法宅基地可以保留。六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医疗、劳动、就业、义务教育等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进城落户就业的后顾之忧。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村镇规划建设健康发展

(一)强化对村镇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管理的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工作,区长、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是村镇规划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并亲自抓好这项工作。为切实加强领导,督促协调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健康开展,区政府决定成立村镇规划建设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分管规划城建、土地房管、农业的副区长任副指挥长,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部下设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地点设在××规划分局,工作人员5-7名,从区直有关部门抽调。其主要职责是指导村镇规划编制,参与乡镇规划成果评审,组织中心村规划成果评审,监督村镇规划实施,培训村镇规划管理人员。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集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充分发挥部门作用。村镇规划建设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有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规划部门要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无偿提供尽量多的农民新村规划方案和住宅户型供各地参考;国土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搞好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保证村镇建设土地供给,并严格把好土地审批关;交通、电业、广播、通讯、水利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村镇建设,确保农民新村建到哪里,公路、电力、广播、电视、电话、自来水通到哪里;卫生、农口部门要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扶贫办要按照村镇规划,加大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投入。每个区直单位和有关企业要对口帮扶一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并抓好该村建设或旧村整治。各乡镇政府要抓好政府所在地集镇和至少一个示范中心村的建设和综合整治。

(三)落实村镇规划编制经费。区乡两级政府要安排资金支持村镇规划编制和村庄治理试点。为调动村镇规划编制的积极性,从2006年起,连续二年区财政每年要投入专项经费,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投入一定资金,由区财政设立专门账户,集中统一使用,通过“以奖代补”,支持村镇规划编制。通过区直部门帮扶、动员社会捐助,多渠道筹集规划编制经费,切实解决村镇规划编制经费不足等问题。

(四)加强对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督促检查。乡镇(办事处)要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区政府督查室、区政府办公室要将村镇规划编制开展情况作为重点督查内容进行跟踪督查,每季度向区政府上报督查结果,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区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要对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经常性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确保村镇规划任务得到落实。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调动镇村两级开展村镇规划建设的积极性,从今年起,在全区开展“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实行动态管理,获奖村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开展“村镇规划设计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对获奖单位将进行奖励(以上活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营造村镇规划建设的良好氛围。村镇规划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为此要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向社会各界普及规划知识,增强全民规划意识,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村镇规划的重要意义,自觉投身到村镇规划建设中来。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与培养新型农民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致富能力。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在全区形成人人参与规划,共建美好家园的局面。

附件:

1、××区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管理办法

2、市、区直单位对口联系帮扶村镇规划建设一览表

二○○六年四月十日

附件

1××区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评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第三条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解决与农民群众、集镇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突破口,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四条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要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纳入当地总体工作布局,并作为上级党委、政府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创建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和实际效果。

第二章标准

第五条村庄经济不断壮大。产业结构合理,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贸、工、农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村经济发展超过全区村平均水平;建立农业和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为农民服务;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向农民收取的费用控制在政策规定范围之内;农民人均收入及增长幅度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第六条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完成村庄规划编制。规划编制能结合实际,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无违反规划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村庄建设特色突出,自然和谐,住宅外观新颖,功能齐全。

第七条村庄基础设施齐全。村庄道路硬化率、绿化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标准。各种防洪、排涝、等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安全完好。公厕、垃圾池布局合理,设施完好,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八条村庄服务设施配套。小学、幼儿园达到区规定要求,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村设有书报阅览室;

第九条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庄无乱堆垃圾、乱占道路、乱摆摊点、乱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三清”(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圈)成效比较显著。

第十条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认真完成普法任务;民调组织健全,人员、措施落实,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无民转刑案件发生;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社会风气良好;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邪教及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无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娱乐服务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管理规范,依法经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文明达到区级先进标准。

第三章创建

第十一条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全力以赴,班子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共同抓好创建工作。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村要有人员负责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的管理机制、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十三条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根据创建标准,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制定创建规划,并把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考核。

第四章评选

第十四条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采取达标申报制,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实行日常考察与集中验收相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十五条人居环境“十佳村”的评选程序为:

(一)自查申报。申报村对照标准进行自我测评,认为基本符合标准、条件的,向乡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提出书面参评申请。

(二)初评推荐。乡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对申报村进行初评,经乡镇政府同意后,确定推荐名单,上报至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三)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工作由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

(四)审批命名。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对前期评选情况进行汇总、评审后,对符合标准、条件的,经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审议通过后,报区政府批准命名。

第五章奖惩

第十六条人居环境“十佳村”由区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授予匾牌和证书。

第十七条本着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人居环境“十佳村”及其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乡镇政府可予以适当物质奖励。

第十八条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已被命名的村出现严重问题的,区政府将视情予以批评、限期整改。被要求限期整改的村,三个月内就整改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报请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进行复查认可。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直至撤销荣誉称号,取消下一的参评资格。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2011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1年旌德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县委十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两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突出重点抓示范,打造亮点出精品”的工作思路,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工作目标

巩固扩大“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建设成果,建设10个美丽和谐村庄,提升205国道线新农村示范带建设水平,启动323、217省道线新农村示范带建设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升粮油生产科技化水平,做强名优茶、竹木制品、畜禽等传统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灵芝、烟叶等特色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扎实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 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道路、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快推进农村职业教育进程。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筑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三)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加快示范工程建设步伐 以“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美丽和谐村庄、新农村示范带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重点村建设,打造精品村、亮点村,树立一批真正的典型村、样板村。

1、加快“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建设。示范村要按照“七化”标准,以“三清、四改、一推广”为切入点,全面实施村庄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绿化、亮化、美化及环境整治工作,配套完善文体活动、医疗卫生、休闲娱乐和商业服务 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作用,狠抓示范村长效管理,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确保建成一批、巩固一批、发展一批,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加快美丽和谐村庄建设。在已建成且规模不少于100户的示范点开展美丽和谐村庄建设,坚持高起点定位、高品位建设,依托农村生态山水、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和人文历史等资源,重点打造展现村庄风貌的景观点,体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推出一批各具魅力的美丽和谐村庄。

3、加快新农村示范带建设。全面提升三溪镇至白地镇205国道线新农村示范带建设水平,示范带沿线村庄要按照“七化”标准,进一步提升品味。启动旌阳镇至俞村镇323省道和蔡家桥镇至版书乡217省道新农村示范带建设工作,示范带沿线村庄要按照“三清、四改、一推广”的要求,开展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确保新农村示范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4、建立健全农村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农村长效管理的运行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根据当前农村环境、公共服务、公共卫生、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以奖代补”办法,定期督查,确保长效管理机制正常运行。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乡风

每个乡(镇)至少组建一支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并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载体,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三下乡”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五)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民理事会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坚持村务公开、村民代表会议、重大村务议事等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调处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县组织指导、乡镇主抓、村实施”的工作要求,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继续实行县直单位联系帮扶村制度,县直单位要积极为帮扶村在人、财、物上提供支持,切实为帮扶村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县新农办要创新思维,加强综合协调和指导,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

(二)整合资金投入。统筹安排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对“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美丽和谐村庄建设、新农村示范带建设及长效管理等方面进行以奖代补。加强协调,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投向统一、管理统一”的原则,集中财力向“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美丽和谐村庄、新农村示范带倾斜。积极开展“村企共建”等活动,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督查考评。实行新农村建设工作巡督查制,定期对示范村工程建设、财务处理及长效管理情况进行指导和督查,坚持一月一通报,每季一交流,半年一观摩的工作机制。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村及时进行调整。积极开展项目绩效考评,严格考评制度,完善乡(镇)、村新农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年终对乡(镇)、村新农建设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宣传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创新宣传形式,突出宣传重点,深入挖掘新农村建设的新经验、新做法、新变化,及时报道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通过抓先进、树典型,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意见

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工作意见

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意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我县的生态县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自以来开展的生态县建设,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是我县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年;是我县生态县建设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县落实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实施“十一五”规划和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开局之年。生态县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在各个领域

全面铺开,深入推进,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目标。现就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那一世范文网文章-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创建生态县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全面铺开,重点推进;科学指导,有序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确责任,完善机制;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生态县建设阶段性目标。

主要工作目标是: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水平,推进创建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确保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通过考核验收,抓好6个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确保55个行政村达到生态文明村验收标准,抓出5?8个在北京市较有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各项创建创出一批精品、典型。

二、主要工作任务

以创卫、创模为载体,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努力打造宜居城市

以“治脏治乱除四害,美化环境讲文明”为主要内容,做好创卫工作,在灭鼠达标的基础上,实现灭蟑、灭蚊、灭蝇达标,通过市爱卫会考核验收,并上报全国爱卫会考核验收。以“蓝天碧水降噪音,绿化净化创文明”为主要内容,推进创模工作,力争创模达到考核标准。通过创卫、创模工作,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为打造宜居城市奠定基础。

一是强化达标责任制考核,推动创卫、创模任务全面落实。以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属地管理职能,明确各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按照“条块结合、重心下移”的原则,加强部门、街道两个方面城市管理职能的相互衔接和协调,建立起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发挥镇和鼓楼、果园街道、檀营办事处属地管理作用和市政管委、城管大队等部门的职能管理作用,解决好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工作交叉和职责不清问题,逐步减少和消除城市管理盲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亿元,完善潮河新城段治理,启动北岸巡河路改造工程。完成水源路工程,力争年内通车。启动站东路、西环路、兴盛南路、滨河路、南河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投入500万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富民街环境进行彻底整治。新建、改建公厕20座,新建垃圾大箱9座,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卫设施。

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解决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城中村、待开发用地、建筑工地、老旧小区改造、旱厕改造等创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老大难问题。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对乱停乱放、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加强对中小餐饮企业监管,确保卫生达标。按期完成除“四害”达标任务。

四是探索绿化新途径,强化园林绿化中心在城区的绿化管理职能,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化档次,确保城区绿化占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采取多栽树、栽大树、栽土树,见缝插绿、墙面挂绿、屋顶造绿等方式,远近结合,因地制宜,对城市进行立体绿化,达到“林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生态效果。按照新城总体规划,抓好潮白河汇合口城市“绿心”和白河、潮河两条城市“绿色走廊”建设。做好冶山、黍山、羊山三座县城风景山的绿化美化和综合开发。加强城市街道、公园、居民小区的绿化美

化。及时更换县城主要街道两侧一些生长缓慢、绿化效果不好的绿化树种。建立新建居民小区绿化达标考核制度,加强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完成潮河两岸治理一期绿化和11条新建道路绿化工程,建成2条绿化美化精品大街。

五是对照创模指标,突破薄弱环节,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声环境、水体环境。开展“蓝天”行动,认真查找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污染源,开展防治大气污染联合执法,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工矿场地、学校操场等城市裸露土地渣土、扬尘的治理;做好供暖资源整合规划,扩大燃煤锅炉联片供热面积,大力削减分散小型锅炉数量;加强机动车尾气监督检查,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严厉查处机动车冒黑烟现象;继续实行餐饮业油烟净化设施改造,确保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市政府考核指标要求。开展“静安”行动,在县城适当位置设置噪声自动监测设施,在县城主要街道设置机动车禁鸣标志,对县城公

路主干道、主要街道、商业网点、居民小区噪声污染进行全面治理,新建噪声达标区平方公里,使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确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开展“碧水”行动,把好建设项目的环评关和验收关,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坚决杜绝新污染,进一步完善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对餐饮、洗车、美容美发等行业和居民小区的污水排放监督检查,确保污水排放、1 2 3 下一页

下载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意见[推荐五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我县的生态县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自2005年以来开展的生态县建设,是对社会主义......

    **市委市政府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明年开始,用*年时间,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

    市委市政府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明年开始,用*年时间,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

    区政府关于建设新农村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意见(共五篇)

    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部门:为了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Microsoft Word 文档 (共五则)

    旌德县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打造秀美新农村,根据《2012年宣城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意见》(宣新农组[2012]2号......

    “两网”建设工作意见[精选]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食品药品 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以下简称“食品药品两网”)建设,是实施国务院提出的“食......

    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意见

    同志们:召开今天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项目拉练,检验今年以来的项目成果,对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和部署;二是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意识,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上......

    行风建设工作意见

    大窝镇计生办2011年行风建设工作意见为贯彻落实来纪发[201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计生工作实际,制定2011年行风建设工作意见。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