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申论热点: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
2014申论热点: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
【导语】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建立!
【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维护社会公平、恪守分配正义并让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是文明社会应当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当不同阶层的福利诉求存在差异甚至冲突时,应通过对话、协商来增进福利共识,并由立法机关来决定。
我国已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保制度框架,强调的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担责任,既非劫富济贫式的制度安排,亦非滋生懒惰型的平均主义,而是在激励劳动、合理分享、互助共济的条件下,让低收入或困难群体也能有尊严地生活下去,同时又让富人感到没有被剥夺。
公平的社保制度应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普惠性。不是某一群体的专利,而是全民的福利,是共享式的制度安排。二是统一性。愈是统一的社保制度愈是能公平地惠及全民。三是可持续性。即能够持续地让人民感到一年比一年好而不是起伏波折甚至遭遇危机。在三要素中,前两个解决的是当代人的横向公平问题,后一个解决的是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问题。措施:
一方面,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 一是强调社会成员参与机会的平等,即任何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论其地位、职业、贫富等因素均应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保证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机会公平的保障。二是社会保障要通过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得社会成员克服先天不足或生活困难,有条件参与社会竞争,保障社会发展的起点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消除转型过程中不同成员在占有公有资产上的不平等,减少强势成员利用公共权力来谋取个人或集团利益的行为,创造一个规则公平、竞争有序的社会经济环境。
三是社会保障应为国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意外灾祸、失业和疾病等状况提供保障,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和职业培训,为社会成员的疾病和工伤提供保险和救助,使得他们尽快重返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为促进社会保障的公平,具体来说:
一是须牢固确立公平、正义、共享的理念,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可选过渡办法的改革原则。
二是继续加大公共投入,尽快弥补相关福利制度缺失,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三是积极推进同类制度的整合,通过统一制度来实现公平。如医保制度从“三元分割”到“二元并行”再到“一元覆盖”,社会救助、老年服务走向城乡一体化,等等。
总之,社保制度走向公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目标不能更改,方向不容紊乱,步骤要有理性,措施更要合理。
第二篇:《决定》指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决定》指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013年11月15日 20:12:20 来源: 新华网
关键词:延迟退休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第三篇:建立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政策,对提高广大居民健康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国务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要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一、发展现状或现实基础
参保范围。我区应参保的城乡居民69万人,自10年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来参保人员逐年增加,由当初参保的62.4万人,占应参保的90%,到14年参保66.18万人,占应参保的96%。若加上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应该说实现了全额参保,参保率达到了100%,实现了政策的全覆盖和参保的全覆盖,使全区居民人人都有了基本医疗保障。
保障能力。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待遇的人次和报销的医疗费,自10年以来逐年增加,10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人次133814人次,报销医疗费1.01亿元,13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612300人次,报销医疗费2.31亿元。享受待遇人次增加了3.5倍,报销医疗费增加了57%。保障的范围从基本医疗保险到生育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保险。只要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就能享受到四项保险的待遇。
服务水平。社险分中心,乡镇劳动保障中心,学生医保服务中心,城乡医保中心和商业保险公司,五个部分各负其责,协调经办。应参保人员从参保到发生医疗费用支付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服务对象。持卡结算,参保人员可以在全市范围内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看病就医,并及时进行结算。
总体看,市政府制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适合我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区的客观实际。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参保人员的报销比例有待于提高,目前平均医疗报销水平达到了60%,相对收入比较低的居民个人负担仍然较重。
2、服务水平有待于全面增强。根据中国老年社会发展的进程,送药上门,送医入户,护理医疗等,参保人员的需要更迫切更实际。
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有待于加强。建立专门机构,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过快增加,使医保基金发挥最大效能。
二、未来五年形式预测,战略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参保范围实行全员参保,由政府号召参保组织参保转向居民主动自愿参保。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增强,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就医医疗费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进一步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
3、医疗保险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送医到户,送药到家,经过试验将普遍推行。联网报销实时结算更加顺畅。异地就医,异地医保结算全面实施。
三、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强力推动参保。使应参保群众积极主动自愿参保,保持全覆盖,保持百分之百参保。
2、加强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促进医疗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改进工作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医保基金的最大效能。
3、改变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代表参保人员作为第三方,引入谈判机制,抑制医疗费过快增长,确实减轻参保人员就医负担。
4、加强参保人员疾病预防,增强参保人员健康指数。
医保中心 2014-9-23
第四篇:申论热点:见义勇为保障制度
申论热点:见义勇为保障制度
【背景链接】
2017年3月发布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指出,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费、康复费等因见义勇为引起的合理费用,由加害人、责任人、受益人依法承担。无加害人、责任人、受益人的,参保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支付;加害人、责任人、受益人逃避或者无力承担的,参保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先行支付,并有权依法追偿;其余部分由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解决。(3月19日新华网)
【标准表述】
[原因意义分析]
见义勇为应该是最值得肯定和褒扬的行为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仅有部分地方性法规而无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正当权利。以致一些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和正当诉求得不到合理解决,陷入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困境和尴尬。因此,尽快出台相关具有更高效力的规范文件很有必要,并应着重强调对其医疗、康复等基本权利的保障。
见义勇为主要指未负特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人,为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现实中,见义勇为者面临的往往是突发和紧急状况,加之自身能力有限,难免会产生伤亡结果。而见义勇为者的损害,往往不是其自身过错所导致,而是见义勇为所产生的相应结果。因此,对该损害结果,理当由侵权人即制造危险者或者受益人负担,这也符合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即谁制造危险谁担责,谁受益谁补偿。
但现实中,侵权人或者受益人无力负担或者逃避责任的不在少数。如一些落水事件中,往往很难确定谁是侵权人或责任人,甚至一些落水者或跳水自杀者自身有很大过错,集加害人与受益人于一身。这些事件中,有些人被救助后立即离开现场,难以寻找,有些人则缺乏补偿能力,甚至有些人未被成功施救而陷入更大困境。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见义勇为者向其主张权利的愿望将落空。
而由国家或者社会出面对见义勇为者实施兜底保护和基本保障。这符合谁受益谁“担责”的朴素理念,因为见义勇为的受益者不仅是具体的被救助者,更是整个社会。因为这弘扬了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急公好义,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对提升社会安全感不无益处。
[参考对策]
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情不再发生,当前的法律法规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配套措施上也可及时跟进。
第一,在无加害人、责任人、受益人情况下,对见义勇为者的补偿还有多种渠道解决。
第二,通过设立专门的见义勇为基金会,除了政府拨款外,企业捐资是大头,一旦发生见义勇为行为,专项基金会会主动向见义勇为者提供帮助。
由政府出资推行见义勇为保险。当前,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见义勇为保险”,这种保险由政府出资购买商业保险,专用于为见义勇为行为提供高额度保障,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第五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保障制度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保障制度
【背景链接】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背景链接】
[内涵]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保险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
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基本特征是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包括社会救济,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
[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第一,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让社会保障有法可依,增强强制力。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效机制、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第三,强化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社会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外,还体现在资金投入、基金监管、管理服务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