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办法

时间:2019-05-12 17:5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办法》。

第一篇: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办法

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促进餐饮服务提供者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根据卫生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我省监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范围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信息依照本办法予以公示。

第三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的管理和指导工作。设区的市及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辖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应遵循合法、公正、真实、透明的原则。

第五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监督检查,并以简洁、形象的方式向消费者直接公示检查结果。

第六条设区的市及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确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并制定综合评分标准。监督检查的内容应包括: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培训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情况,场所卫生管理情况,工艺流程执行情况,加工制作、销售、服务过程的食品安全情况,原材料采购、贮存及索票索证情况,设施设备维护情况,专间管理情况,添加剂使用情况,餐用具洗消、保洁情况,用水的卫生情况等。综合评分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七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评分标准确定综合评价结论。

综合评价结论分为“良好”、“一般”和“较差”三个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并应以简洁、形象的方式向消费者直接公示。

公示形式推荐使用“笑脸”、“平脸”和“哭脸”图案。

第八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综合评价结论悬挂或张贴在餐饮服务场所醒目位置,便于消费者监督。

第九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对公示结果不服的,可向发布公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异议,经调查复核确属不当的,应按复核结论公示。

第十条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拒绝悬挂、张贴或擅自摘下、遮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示的综合评价结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拒绝悬挂或张贴综合评价结论及擅自摘下或遮盖综合评价结论的餐饮服务提供者,采取重点监管措施,并在更大范围曝光警示。

第十一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综合评价结论为 “一般”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加强监督,对评为“较差”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实施重点监督。

餐饮服务提供者主动整改申请复查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复查。复查后,应当根据评分标准重新确定综合评价结论,并予以公示。

第十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创新公示方式,探索扩大公示内容。

第十三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的公示,不影响对被监督单位采取其他法律措施。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应根据违法行为性质和情节,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四条因监督人员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造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公示行为违法,并产生危害后果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试 行)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指导和规范全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山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山西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3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预防为主、平急结合;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法规范、科学处置。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组织体系与职责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在省政府和省卫生厅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和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指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1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及其职责

2.1.1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

成立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省应急领导组),负责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协调工作。组长由省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局长担任,成员由省局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药品安全监管处、药品市场监督处、稽查处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和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主要负责人组成。

2.1.2省应急领导组职责

(1)领导、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市、县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研究确定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指导意见。

(3)审议批准省应急领导组办公室提请审议的重要事项。

(4)负责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布。(5)向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报告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2.2 省应急领导组办公室及职责 2.2.1省应急领导组办公室

省应急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局办公室(省局应急办),办公室主任由省局分管办公室的副局长担任。

2.2.2 省应急领导组办公室职责

(1)贯彻落实省应急领导组的各项工作部署,处理省应急领导组日常事务工作。

(2)收集、汇总和报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安全事件以及监督管理的综合信息。应急处置信息,及时向省应急领导组报告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3)负责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取证、刑事追究,舆论引导,经费保障,储备药品调用等所涉及部门的协调工作。

(4)承办省应急领导组交办的其他事宜。2.3 应急处置工作组

根据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省应急领导组下设应急处置工作组,内设综合协调组、事件调查组、危害控制组、媒体协调组、专家咨询组等应急处置工作组,依职责开展相关应急工作。各工作组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由省局办公室牵头,组长由省局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省局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药品安全监管处、药品市场监督处、稽查处、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处室(单位)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省应急领导组会议的组织和重要工作的督办;负责应急值守、综合协调工作;编写省应急领导组工作动态和日志;负责保健食品化妆品重大安全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通报处置进展情况;负责提供应急经费及交通工具;负责协调组织调运应急救援设施;对受影响人群进行相应安置处理,保障应急现场安全和救援秩序等;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事件调查组:组长由省应急领导组根据事件性质和情况指定。成员由省局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药品安全监管处、药品市场监督处、稽查处、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处室(单位)有关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主要职责:负责调查事件原因,评估事件影响,提出调查结论、防范意见和处置建议,为事件处置提供依据;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危害控制组:由省局稽查处牵头,组长由省局稽查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省局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药品安全监管处、药品市场监督处、稽查处、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处室(单位)有关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对相关产品采取召回、下架、封存等紧急控制措施,严格控制流通渠道,防止危害蔓延扩大,控制事态发展,并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对相关产品追踪溯源;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4)媒体协调组:由省局政策法规处牵头,组长由省局政策法规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省局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信息中心等处室(单位)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宣传报道组织工作;负责新闻发布和媒体采访接待工作;负责舆情收集分析,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工作;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5)专家咨询组:由省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牵头,组长由省应急领导组根据事件性质和情况指定,成员由省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会同省局办公室从山西省保健食品化妆品专家库中选取。主要职责:负责对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分析、评估;负责提出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有关样品的检测方案和要求,综合分析检测数据,为查找事件原因、采取控制措施、评估事件发展趋势、制定现场抢救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2.4相关处室和单位职责

省局办公室(省局应急办):负责省应急领导组日常事务工作;负责应急值守、综合协调;负责省应急领导组会议的组织和重要工作的督办;编写省应急领导组工作动态和日志;负责重大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和安全监管综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负责提供应急资金及交通工具;负责协调组织调运应急救援设施;对受影响人群进行相应安置处理,保障应急现场安全和救援秩序;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政策法规处:负责安全事件的新闻管理,组织并承担新闻发布,制定新闻宣传报道方案,组织起草新闻通稿和对外咨询口径;负责接待新闻媒体采访,监测、收集相关舆情信息;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负责提供事件涉及保健食品、化妆品品种、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的专业背景资料等技术支持;负责对事件涉及产品的市场监控,协助稽查处对事件涉及的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安全监管相关问题进行核实;负责保健食品化妆品日常监管工作信息的收集;联合省卫生厅开展临床病例调查;向省应急领导组报告调查、检查情况,提出应急处理的意见或建议;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药品安全监管处:配合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对疑似生产保健食品化妆品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药品市场监督处:配合保健食品化妆品处对疑似经营保健食品化妆品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和市场监控,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稽查处:负责对事件涉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的市场监控,对事件涉及的保健食品或化妆品安全监管相关问题进行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负责组织对引发安全突发事件的保健食品、化妆品依据确定的检测方案和要求进行检验检测,必要时协调其他机构开展检验检测工作;负责将检验结果汇总、分析,上报省应急领导组。3 预防与预警

3.1预防工作

(1)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与预测。各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要与公安、卫生、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建立安全突发事件信息通报机制,及时收集研判和预测,把握重点及时上报。

(2)建立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测制度。省局相关处室依据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相关环节监测工作。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测工作,通过日常监管和投诉举报系统等收集汇总安全信息和突发事件信息,监测潜在的安全事件隐患。

(3)完善高风险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尤其是高风险品种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管,强化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监管,不断提高市场规范水平。

3.2预警

各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根据监测信息,对辖区内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危害公众健康的风险因素、风险级别、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分析评估意见,及时向上一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报告。

省应急领导组根据各市级应急领导机构提交的风险评估结果及监测数据情况,研究确定向公众发布保健食品化妆品风险提示信息和使用指导信息,对可以预警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进行预警。

3.2.1预警分级

按照安全突发事件波及的范围、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预警级别一般分四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Ⅰ级为最高。根据事态的发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升级、降级。县级以上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根据相关信息对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预判,启动相应预警。

3.2.2预警行动

Ⅰ级预警措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Ⅰ级预警后,省应急领导组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

Ⅱ级预警措施。省应急领导组发布Ⅱ级预警后,根据可能发生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造成的危害,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做好启动Ⅱ级响应准备;

(2)组织对事件发展情况的动态监测,随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情况调整预警级别;

(3)及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调、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4)及时向社会发布所涉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警示信息,宣传避免、减少危害的科学知识,公布咨询电话;

(5)及时向省政府、省卫生厅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向有关部门通报预警信息。

市、县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应急机构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相关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测;

(2)加强信息沟通,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Ⅲ、Ⅳ级预警措施。市、县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应急机构参照省应急领导组Ⅱ级预警措施,制定Ⅲ级、Ⅳ级预警措施。

3.2.3 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Ⅰ级、Ⅱ级预警级别的调整与解除:省应急领导组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和事件发生地区对事件的处置情况、评估结果,认为预警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趋势好转或可能性消除,应及时宣布降低或解除预警,并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Ⅲ级、Ⅳ级预警级别的调整与解除市、县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负责。

3.2.4预防预警系统

省、市和县(市、区)三级应急机构要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指定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各级应急组成员单位都要指定联络员、联络电话,报省、市应急机构备案。4 应急响应

4.1事件分级

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4.1.1特别重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Ⅰ级):

(1)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保健食品或化妆品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的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在50人以上;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的人数超过10人以上。

(2)同一批号保健食品或化妆品短期内引起3例以上患者死亡。

(3)超现省政府处置能力的,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处置的。

(4)其他危害特别严重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

4.1.2重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Ⅱ级):

(1)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保健食品或化妆品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的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在3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涉及人数5人以上,10人以下。

(2)同一批号保健食品或化妆品短期内引起1至2例患者死亡,且在同一区域内同时出现其他类似病例。

(3)短期内2个以上市,因同一保健食品或化妆品发生较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

(4)其他危害严重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4.1.3较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Ⅲ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Ⅲ级):

(1)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保健食品或化妆品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的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在2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涉及人数3人以上,5人以下。

(2)短期内一个市内2个以上县,因同一保健食品或化妆品发生一般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

(3)其他危害较大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

4.1.4一般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Ⅳ级):

(1)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保健食品或化妆品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的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在10人以上,20人以下;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涉及人数3人以下。

(2)其他一般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

4.2分级响应

4.2.1 Ⅰ级响应

发生特别重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Ⅰ级),由省政府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启动Ⅰ级响应,在省政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和指导下,省应急领导组作好应急处置工作。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省应急领导组及办公室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核实,确认后报省卫生厅、省政府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在接到省政府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启动应急预案的命令后,省应急领导组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及有关保健食品化妆品专家尽快赶赴现场。

(3)到达现场后应成立应急处置工作组或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的总指挥由到达现场的省政府最高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省政府相关副秘书长、省局主要负责人、事故发生地的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应立即召开现场会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以下工作:①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②开展伤员现场救治工作;③组织专家组根据事件原因、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等调查事件原因,分析发展趋势,并提出下一步防范措施。现场指挥部在征求各方意见后,确定具体应急方案。

(4)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应急处置工作组统一指挥下,按照应急方案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救援和紧急处理行动。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件危害链。

(5)现场处置工作实行动态报告制度。省应急工作处置工作组及时向省应急领导组报告突发事故的应急工作情况,特殊或重要情况随时上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6)省应急办及有关单位,应加强应急值班,落实值班制度,设专门值班室,安排双人24小时值班,做好记录。(7)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及时向媒体发布突发事故的动态,公正舆论,稳定人心,消除恐慌。

(8)及时向有关部门、毗邻或可能涉及的省(市)通报情况。

4.2.2 Ⅱ级响应

发生重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Ⅱ级),由省政府或省局启动Ⅱ级响应。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省应急领导组及办公室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核实,确认后报省卫生厅、省政府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省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政策法规处、稽查处、药品市场监督处、药品安全监管处等相关人员组成应急处置工作组或现场指挥部,成立综合协调组、事故调查组、危害控制组和媒体协调组,选取有关专家咨询组建专家咨询组,尽快赶赴现场。

(2)到达现场后,省应急处置工作组或现场指挥部应立即召开现场会议,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开展以下工作:①危害控制组应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保健食品或化妆品及其有关证据材料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对质量可疑的保健食品或化妆品进行抽样送检;已流入社会的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对源头和流通、使用渠道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会同公安、卫生、质监、工商等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协调有关单位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以控制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②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伤员救治工作。③事故调查组和专家咨询组应根据事件原因、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等调查事件原因,分析发展趋势,并提出下一步防范措施。省应急处置工作组在听取各处置小组和专家咨询组意见后,确定现场具体应急方案。

(3)各应急处置小组在省应急领导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应急方案和各自的具体工作职责开展紧急处理行动。协调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件危害链。

(4)现场处理工作实行动态报告制度。各应急处置小组及时向省应急工作处置组报告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情况,省应急处置组及时向省应急领导组报告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情况,特殊或重要情况随时上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省应急领导组及时向省卫生厅、省政府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5)组织对相关保健食品、化妆品进行统计、溯源,并根据情况组织对相关产品扩大抽验,由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组织开展检验检测,除按照标准进行检验外,同时开展非标准方法的研究和检验检测。必要时,委托其他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6)责成相关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紧急召回相关产品和每日统计上报召回情况。

(7)省局及有关单位,应加强应急值班,切实落实值班制度,设专门值班室,安排双人24小时值班,做好值班记录。

(8)媒体协调组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及时向媒体发布突发事故的动态,公正舆论,稳定人心,消除恐慌。

(9)及时向有关部门、毗邻或可能涉及的省(市)通报情况。

4.2.3 Ⅲ级、Ⅳ级响应

发生Ⅲ级、Ⅳ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由市、县级保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分别启动Ⅲ级、Ⅳ级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程序可以参照Ⅱ级响应程序,按照分级响应原则,分别制定Ⅲ级、Ⅳ级响应应急处置措施。

必要时,省局派出工作组,指导、协助当地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事发地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应及时向上一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报告事件处置情况。省应急处置工作组根据情况和需要,在全省范围内对事件涉及保健食品、化妆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将事件情况通报有关市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应急机构和相关部门。

省应急领导组对较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密切跟踪,对处置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市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对一般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密切跟踪,对处置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

4.3信息报送与处理 4.3.1信息来源

(1)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单位与引发安全突发事件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的信息;

(2)医疗机构报告的信息;

(3)相关技术机构检测的数据和分析结果;(4)经核实的公众举报信息;(5)经核实的媒体披露与报道信息;

(6)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其他国家和地区通报的信息。

4.3.2报告主体

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保健食品、化妆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发生可能与保健食品、化妆品有关的急性群体性健康损害的单位;接收安全事件病人治疗的单位;相关技术机构、有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发现安全突发事件相关情况;有关部门接到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或举报,应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4.3.3报告时限和程序

(1)发生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单位或责任人应立即向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迟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

(2)事发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安全突发事件报告或发现有可能造成人身健康损害的安全隐患时,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逐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对特别重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必要时,在向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的同时,可直接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省局在接到Ⅰ级、Ⅱ级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向省政府、省卫生厅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4.3.4 报告内容与方式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1)初报。来不及形成文字报告的,可先用电话报告,然后30分钟内报送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影响范围,受害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与体征、已经采取的措施及报告单位、联络人员和通讯方式。

(2)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调查情况和原因分析结果、产品控制情况、事件影响评估、进一步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事件的发展态势等。

(3)处理结果报告采取书面形式,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应急处置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等详细情况。

4.4应急处置

4.4.1现场应急处置原则

(1)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实施限期处置,优先控制疑似产品,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

(2)尽可能控制、追回已流出的产品,把安全突发事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治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4.2 先期处置

事发地县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接到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到事发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并在报告有关信息的同时,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对相关保健食品或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保健食品或化妆品生产企业不在本行政区域的,应立即通报企业所在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其组织对企业进行现场调查;

(2)组织对相关保健食品或化妆品进行封存、溯源、流向追踪并汇总统计;对相关保健食品或化妆品进行抽样,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检测,相关信息及时上报;

(3)根据情况可在本行政辖区内对相关保健食品或化妆品采取暂停销售使用、封存等紧急控制措施。4.5信息发布

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按照应急响应级别,由各级政府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以人为本、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通稿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事件的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对于较为复杂的安全突发事件,可分阶段发布,先简要发布基本事实。当发生跨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时,要及时通报应急处置信息,并按权限发布。4.6响应终止

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隐患或相关危害因素消除后,安全事件处置工作终结。省应急领导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检测评价确定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省应急领导组批准,解除应急状态。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特别重大、重大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省应急领导组根据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及造成的损失,提出善后处理意见,报请省政府同意后,由事发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执行落实。根据事件调查和认定的结论,依法对相应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处理措施。

5.2 总结 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宣布启动省、市两级应急领导机构要在一周内做出客观、全面的调查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

(2)事件结论及评估情况;

(3)应急预案的效果,预警预防能力、应急反应决策能力、现场处置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等及对预案的改进建议;

(4)应急处置工作经验、教训,必要的附件。应急保障 6.1 信息保障

建立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网络,完善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应急信息沟通方式,实现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以确保及时互通信息。

6.2 技术保障

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或鉴定机构承担。当发生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受省应急领导组委托,相关检测或鉴定机构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和规定实施检测或鉴定,为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6.3 医疗保障

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积极争取卫生行政部门的协助和配合,做好医疗救治和有关调查工作。对于稀缺急救药品,省应急领导组应积极联系有关单位组织货源。

6.4经费保障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将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

6.5 宣传培训

省局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应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工作采取分级管理原则,由各级相应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组织实施。

6.6 应急演练

省应急领导组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每两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级的应急演练。附则 7.1 名词术语

保健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是指保健食品、化妆品在生产、储存、运输、消费等活动中,对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事件、严重保健食品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重大制售假劣保健食品化妆品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事件。

7.2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本预案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7.3奖励与责任

对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7.4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7.5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8 附录

8.1 山西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

8.2 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第三篇:攸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公示专项整治

攸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餐饮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公示专项整治

为准确掌握我县城关地区餐饮服务单位现况,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攸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过精心的安排部署,在我县城关地区开展了一次地毯式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公示专项整治。

自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577家。我局对不符合餐饮服务规范规定的餐饮服务单位均下达了《监督意见书》,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并计划在近期内对未取得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的单位采取取缔或停业整顿等强制行政措施。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68人次,执法车辆14车次,分为四组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我县城关地区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了一次细致缜密的监督检查。

通过本次专项检查,进一步增强了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意识,完善和落实了餐饮服务管理制度和管理责任,规范了消毒、保洁

三防等措施和原料进货把关等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防止了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2012年04月22日

第四篇:毕节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中秋、国庆”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毕节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文件

毕地食药监发〔2011〕168号

毕节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做好“中秋、国庆”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监管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

2011年“中秋、国庆”即将到来,节日期间人员流动大,餐饮服务环节将迎来消费高峰,又正值夏秋季节交替,食物中毒事故极易发生。为进一步加强“两节”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有效防止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现就做好中秋、国庆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切实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各

县(市、区)餐饮服务监管部门要从讲大局、保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中秋、国庆”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二、提高认识,确保“两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稳步推进。各县(市、区)餐饮服务监管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两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认真分析和把握“两节”期间监管工作的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切实搞好监管工作,防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大节日期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要针对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强化监督,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要以冷饮食品、食用油、凉菜、熟肉制品、酒类、含乳食品、以及各类烧烤食品、裸装食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中小型餐饮单位为重点检查对象,组织开展节前食品安全大检查,深入排查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隐患,对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及早解决,切实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加大对农家乐、农村宴席、群体聚餐的检查指导,重点把好卫生条件关、从业人员健康关及原料进货关。对宾馆、酒店等用餐人数较多的场所,要提前介入,重点防控。要加强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的巡查力度,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节日期间在校师生的餐饮安全。要督促餐饮单位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范,做好餐饮具清洁消毒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四、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工作。要严格实行节日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严肃值班纪律,保持信息畅通,认真受理举报投诉并及时处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受。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前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准备,一旦发生重大食物中

2毒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妥善处置。要严格执行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按有关规定上报食物中毒事故信息,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各县(市、区)餐饮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节日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对因工作责任不落实、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工作结束后,于2011年10月11日前将“两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及统计表报送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安科。

联 系 人:高玉洁 王钰

联系电话:0857-8257328

传真:0857-8255268

邮箱:bjdqsaw@yahoo.com

附: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统计表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主题词:食品安全节日餐饮监管通知抄送:各县(市、区)卫生监督所

毕节地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2011年9月1日印发

共印15份

附件:

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统计表

单位名称:签发人:

填 报 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第五篇: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的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的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的管理办法》经2011年4月1日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餐饮服务

食品安全管理员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加强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的管理,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辖区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食品安全管理员是指在餐饮服务单位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经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由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发放的《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证书》(以下简称《培训证书》)的从业人员。《培训证书》在全省内有效。

食品安全管理员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

第四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根据经营规模和范围配备1名以上食品安全管理员,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员在职培训、工作考核和任免制度。

第五条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大纲和考核要求的制定,并负责高级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的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员的考核发证工作。

各市、县(区)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分别负责辖区内中级、初级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建立全省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基本情况档案数据库,并纳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第二章 条件与设置要求

第七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身体健康并具有餐饮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

(二)具备相应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高级食品安全管理员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

(三)经合法培训机构培训后,考核合格,取得《培训证 书》,并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第八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掌握下列知识: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常见的食品污染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三)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处理原则;

(四)餐饮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流程布局、设备设施方面的要求;

(五)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制作、销售、运输和餐饮具清洗消毒过程的食品安全要求;

(六)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七)餐饮业其他相关食品安全管理要求。

第九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设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特大型餐馆、连锁经营餐饮服务单位的总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供餐人数3000人以上的集体食堂以及承担重大活动接待任务的餐饮服务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部门负责人应当为专职的高级食品安全管理员;

(二)大型餐馆、供餐人数3000人以下的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就餐人数在500人以上3000人以下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应当配备专职的中级或高级食品安全管理员;

(三)其他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级别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员。

食品安全管理员不得同时在两家以上餐饮服务单位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依照规定配备符合要求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后方可向餐饮服务监管部门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事项。

第十一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发生变更的,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在30天内向原餐饮服务许可证发证机关上报新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名单备案。

第三章 职责与权利

第十二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拟订本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推动本单位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对本单位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第十三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组织实 施,建立培训档案;

(二)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督促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提出工作岗位调整意见并督促落实;

(三)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采购记录和食品添加剂贮存、使用进行管理;

(四)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检查计划,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记录、存档。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五)对场所环境卫生和餐厨垃圾处理进行管理;

(六)所在单位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时,及时将事故发生情况报告当地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及餐饮服务监管部门,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处理;

(七)积极配合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八)其他保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有关的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依照规定履行职责,任何人不得干涉、阻挠。

食品安全管理员发现本单位有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或者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所在单位拒不改正的,有权向餐饮监管部门反映或举报。

第十五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为食品安全管理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应当支持食品安全管理员接受相关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并为其学习活动提供便利。

第四章 培训与考核

第十六条 高、中、初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上岗前应当分别接受不少于30学时、20学时、15学时的食品安全培训。食品安全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与餐饮服务有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

(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基本知识;

(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技能;

(四)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知识;

(五)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十七条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培训应由合法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有工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有从事培训活动的业务范围;

(二)具有与其开展的食品安全培训活动相适应的师资、设备设施等条件。

第十八条 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可以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从事相应级别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定期向社会公布经备案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机构名单。第十九条 培训机构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档案,详细记录每期参加培训的人员名单、培训师资、考勤情况等,并定期报当地餐饮服务监管部门。

第二十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凭合法的培训机构出具的培训记录,参加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网络远程考试平台的食品安全管理员考核。考核合格的,统一发放《培训证书》。高、中、初级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分别取得《培训证书(高级)》、《培训证书(中级)》和《培训证书(初级)》。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委托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组织实施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考核及发证工作。

第二十一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餐饮服务监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记录应记入《培训证书》。

高、中、初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年继续教育培训应当分别不少于12学时、8学时和4学时。

高、中、初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分别由省、市、县(区)餐饮服务监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未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的食品安全管理员,按新上岗人员要求重新参加培训和考核。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餐饮监管部门应当将食品安全管理员的设置和履行职责情况列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

餐饮服务单位未按要求设置食品安全管理员或食品安全管理员履行职责不到位的,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四条 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员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

(一)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健康管理工作开展情 况;

(二)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采购记录和食品添加剂贮存、使用管理方面的情况;

(三)食品安全检查计划制定和实施情况;

(四)场所环境卫生和餐厨垃圾处理情况;

(五)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的整改情况等信息报送情况。

第二十五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的日常考核采取扣分制。扣分情况记入《培训证书》,一年内累计扣满10分的,按新上岗人员要求重新参加培训和考核。

(一)没有建立从业人员建康档案的,扣1分;

(二)未督促从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建康检查或者没有对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上岗的人员工作岗位调整提出意见并督促落实的,扣2分;

(三)没有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的,扣1分;

(四)没有按要求组织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的,扣2分;

(五)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采购记录和食品添加剂贮存、使用管理不落实的,扣2分;

(六)不能提供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包括检查计划、现场检查情况、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行为的处理意见等)的,扣2分;

(七)对场所环境卫生和餐厨垃圾处理管理不落实的,扣2分;

(八)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不按要求报告的,扣2分;

(九)不按要求向监管部门报告本单位违法行为整改情况 的,扣2分;

(十)日常检查中发现无正当理由不在岗的,每次扣2分。

第二十六条 餐饮服务单位应当督促食品安全管理员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员,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将其解聘,同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备案。

对连续3次被不同餐饮服务单位因履行职责不到位而解聘的食品安全管理员,信息系统会将其自动列入黑名单。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下载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