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银区公证处四项举措严把质量关
白银区公证处四项举措严把质量关
白银区公证处把加强公证质量作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从四个方面入手,严把公证质量关,努力打造“放心公证、和谐公证”。
一是强化学习教育。在狠抓公证员业务学习的基础上,将公证质量管理有关内容、公证法律、法规和正反典型案例等列入日常学习的重要环节,组织公证员认真学习,切实提高公证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
二是规范办证程序。对公证业务接待、告知、受理、审批、检查和出证等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从细节入手,不断规范完善办证过程,力争为当事人提供最优、最佳服务。
三是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对内部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细化公证质量检查措施,从根本上做到了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公证质量的监督管理,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检查监督职能,完善了质量监督工作程序,为确保公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今年一季度,白银区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469件,无一错、假证,无一被投诉。
第二篇:严把质量关 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严把质量关 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质量是产品的基础,没有质量,品牌、发展、竞争都是空话。对于一个货车制造企业来说,质量更是我们的生命。一个真正有生命的企业是因为有着厚重的质量基础作保证的,一个企业的质量形象是靠每一位员工精心打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把产品质量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严把质量关,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首先,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完成好自己的这一道工序,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不能自扫门前雪,我们要有协作精神,上一道工序有问题要及时反馈,要止于我而不能止于下。第三步,我们要听取下一道工序的意见,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加强自己的技术水平,研究新方法,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作为一名等离子操作工,我们切割的配件多数下一道工序是折弯,而在折弯过程当中,因切割方向的原因,有的配件会产生裂纹,出现质量问题,然我们在配件首检、自检时却是合格的,因而,我们在切割有折弯工序的配件时,我们都会和折弯班的同事进行沟通、讨论,选取最佳方案进行切割,杜绝给下道工序带来质量问题。
其次,我们还要做到质量在我心中。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人是管理机器的主体,人决定质量,而非机器决定质量。质量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产品质量是我们每一个职工干出来的,而不是质检员检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把产品质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严把质量关,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再次,我们还要强化我们对待“质量”的态度。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我们都推开,那么,企业怎么生存?这就是我们员工的一个态度问题。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人的通病。一个有责任的管理者和职工,应该为事情的结果负责。无数的事实雄辩的证明,勇于认识错误不但能推动事情的发展,更有助于解决问题。然而事实上,我们似乎更不愿意认错。因为在潜意识里,认错就意味着失败,认错就意味着接受处罚。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质量就代表着诚信,质量就是一个品牌!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根本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所以说,质量就是一个准则,质量就是一个忠诚,质量就是一个责任,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没有了质量,没有了诚信,就没有了市场,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那么上千名员工又将何去何从,上千个家庭的生活又将如何维持?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了我们自身生活的安定,让我们严把质量关,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周群)
第三篇:加强责任心 严把质量关
加强责任心
严把质量关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从来都是以产品的优质作为保证和后盾,毫不过分的讲,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生产出质量一流的产品,树立企业产品良好的质量形象,应该永远是企业发展的主题。
企业要发展,靠得是质量。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各个部门、各个工序、各个工作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各工作环节工作质量的高低。而工作质量又取决于什么呢?IBM管理学院有这样一句名言:“质量=90%的态度+10%的知识。”言下之意就是进,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固然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检测加工设备,更主要还是在于生产过程以及员工的高度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以及工作态度。也就是说,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人”。无论在什么情况和前提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人是治理机器的主体,人决定质量,而非机器决定质量。
质量是人的一种责任心的培养。质量工作不是哪个部门或哪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所有人员的共同责任。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综合起来才能保证整个产品的质量。因此应该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把产品质量深入到每个职工的心中。著名的“吉利”刮胡刀在成名之时,靠的只是5名老掉牙的设备和10名技术工人,然而他们成功了。秘诀在哪?就是狠抓员工的责任心!
责任心对工作负责的人,敬业而又无私;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更不可能做好一份工作,拈轻怕重,要求的多,奉献的少,时间久了,连同事都嗤之以鼻。当工作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有了实际意义,当一个岗位与一份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责任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都知道,一个木桶所能盛的水的高度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我们每一道工序中为什么要自检、互检?为什么还要跟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互相沟通?因为我们都是公司这个木桶的一块木板,我们互相镶嵌,构成了整个木桶并且决定了木桶所能盛水的高度。只有一道工序好不是真好,每一道工序都好才是真好。只有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才能做到滴水不漏。生产中,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完成好自己的这一道工序,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不能自扫门前雪,我们要有协作精神,上一道工序有问题要及时反馈,要止于我而不能止于下。第三步,我们要听取下一道工序的意见,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加强自己的技术水平,研究新方法,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假如,我们工作不细致,不脚踏实地,不负责任,工作中,任何一个岗位的疏忽和轻视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假如我们不用心工作,将是自毁长城,自挖墙角,自断后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和我们个人的命运就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记得日本一位企业家土光敏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沉不了的船,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一切取决于人的努力。”我们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都环环相扣,每个细微环节都需要员工认真敬业的工作,稍有不甚,就会造成质量隐患。尤其作为我们一线员工,无论多么具体而繁锁的小事,我们都要锲而不舍落实到底。如果工作不细心、不到位,造成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箱装缺条,混牌,错牌等等都是我们工作责任心不到位的具体体现。
哪怎样才能加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产品质量这个最终目标呢?
首先,应加强质量基础知识的培训教育。
人在质量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兴衰。因此,需要不断地开展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教育。质量培训和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指导,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全员的技能培训,特别要努力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用现代质量观和质量管理方法武装全体员工。同时,坚持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因此,我们要抓住“2011质量月”这个良机,通过抓质量现状教育,增强员工的质量危机感;通过抓质量知识教育增强员工的鉴别力;通过抓质量典型教育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感。接着,应关键抓实员工质量意识教育。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命的灵魂。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要先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一要抓全员质量效益意识。质量是企业长期获得效益的源泉,“质量、市场、效益”在市场竞争中是紧密相连的,互相依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就高,效益就好;二要抓全员质量品牌意识。质量是企业名牌效应的保证。名牌是企业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创出来的,是千万个用户认可的,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树立全员的质量品牌意识,具有自己的品牌,这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永不言败;三要抓全员质量文化意识。质量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行为、质量形象和质量价值观等。如“用户至上,质量第一,不断改进”就是一种质量文化。树立全员质量文化意识,企业的全体员工才可能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优良的质量信誉,以追求完美的产品质量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责任。
其次,应重点把握细节提高质量。
追求完美品质,要求从小事做起,做好细节。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是操作过程中的流程要领,掌握好细节也就把握了质量。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细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注意抓好细节,精益求精保证质量才能让产品在竞争中取胜。因此,追求完美品质,把握细节是提高质量的重点。
最后,还要规范企业全员的质量行为。
在现代化生产中,新技术、高水平产品只要有一个人质量行为不规范,必将造成不良的质量后果。因此,只有首先规范人的质量行为,大力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保证合格产品的产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处理好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的关系。除加强所有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外,还要把质量意识落实到规范的质量行为上,只想质量好还不够,还要懂得怎样做,才能保证产品百分之百的优良;不仅懂得怎样做,还要在行动上一丝不苟的落实,保证每一个质量行为不走样,这样才能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百分之百的优良。规范质量行为首要因素是规范人的质量行为,充分发挥每个员工在质量行为上自我规范的能力,开展“质量零缺陷”管理。“质量零缺陷”就是以最积极、最认真、最谨慎的态度去预防问题的发生。它的核心是“预防”和“抵御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它把操作者同时也变成了质量检验者。这种严格的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能够在质量行为自我规范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我们身为井烟的一员,就应该以井烟为家,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责任心,严把质量关,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每一位员工都要视责任如泰山,视产品在手中,质量在心中,细节在精益求精中,真诚在每一道工序中,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观点用脑、用心溶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去。用脑、用心的生产出“支支一流,包包精品”的产品,为井烟的发展壮大尽心尽责,贡献出我们的应尽的一份力量。
卷包车间:陈正杰
第四篇:关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严把工程质量关
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严把工程质量关 继往开来,把握机遇,推动质监工作发展
芜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1984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4]123号文),确立了我国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施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1985年8月,芜湖市政府印发了《芜湖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市府字(85)144号文),标志着我市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正式实施。二十年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工程建设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监督人员的辛勤努力,奋力拼搏,使我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二十年的历程,质监工作大致经历了建立与完善组织机构,发展与成熟,改革与创新等三个阶段,这充分反映了质量监督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被人们所认识到赢得社会的普遍赞誉这样一个发展变化过程。时值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施行二十周年之际,我们对自己二十年的质量监督工作回顾总结如下:
一、质量监督机构的发展与沿革
设立机构,建立质量监督体系,为了积极贯彻国务院国发(1984)123号文件精神,1985年8月19日,市政府印发了《芜湖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市府字(85)144号文),1985年7月,经市编办芜编字(85)041号文件批准,组建成立了芜 湖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编制15人,为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芜湖市建委直接领导,办公地点设在北京路20号一楼,1985年10月开始正式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当时主要工作是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督。1986-1988年,市辖芜湖、繁昌、南陵三县也相继成立了质量监督机构,使我市形成了对城市和乡镇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的体系,使我市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控。
为加强对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控,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于1988年开始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质量监督,随着监督范围的扩大,1991年经市建委批准更名为芜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为了适应我市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1992年经市编办芜编字〔1992〕046号文件批准,芜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编制增加到35人。1997年1月18日办公地点由北京路20号搬迁至黄山西路1号福达大厦四楼。
随着监督队伍的扩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逐步配备,工程质量监督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从单一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逐步扩展到对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筑构配件、预拌砼的监督、桩基、监督内容覆盖到工程检测、电梯工程、幕墙工程、建筑装饰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等。截止2003年底,全站现有在编人员30人,在编人员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6人。工程技术人员有27人,涉及工程建设各专业,占全站总人数的90%,人员结构配备符合建设部对质监机构规定的要求。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下设四科二室一中心,即建筑 工程质量监督一科、二科、市政构件质量监督科、工程备案科、总工室、办公室、检测中心。
从建站至今,共有四位同志出任我站站长,第一任站长为原市建委生产技术科长张经民同志,是我省从事质量监督工作最早的人之一,在全省工程质量监督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从1992年7月开始我站由副站长庄家莲同志主持工作至1996年9月; 1996年10月至1998年12月我站由副站长濮亚峰同志主持工作,1998年12月李国方同志由市建筑设计院调我站担任站长至今。
二、主动出击,严格管理,开创监督工作新局面 在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施行的初期,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法规还不甚健全,社会很多方面对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习惯、不理解,存在建设单位不想监督、施工单位害怕监督等逃避监督的现象。市质监站的监督人员不是坐等送监上门,而是坚持主动,发现哪里有脚手架,哪里动土方,就在哪里出现,既是宣传员又是监督员,主动把工程质量管起来,使工程质量得到监控。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按照“监、帮、促”的工作原则,以扎实过硬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公正严谨的工作作风,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既严格把关,又热情帮助指导,服务到位,树立了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使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实施的重要性日益被公众所认识,全社会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建设单位主动申报监督、施工企业主动接受监督的新局面,工程质量监督的覆盖率从开始的不足40%,很快达到了90%以上。1992年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兴建,一些部门和建设单位要求特事特办,认为建设项目不要质监,为了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我站及时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质监小组,主动驻进开发区,为开发区的建设工程提供质量监督服务,使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我们的良好服务和严格的监督受到了开发区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称赞。此后我市各类经济开发区内建设工程质量也全部由我站进行监督。《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更进一步确定了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法律地位,2000年起覆盖面已达100%。
三、完善检测手段,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 在建站初期,工程质量检测主要依靠几家骨干企业试验室开展检测工作。为了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加强建设工程、建筑构配件、建筑材料的监督检验,我站利用结余的监督费,不断购置各类检测仪器和设备。从1989年开始,根据我市软弱地基的市情和高层建筑增多,基础设计较多采用桩基的情况,由我站从有关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成立了芜湖市桩基动测研究组,开展了桩基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是我省最早开展工程桩基检测工作的城市之一。1996年正式组建成立了中心试验室,隶属我站直接领导,1997年经省建设厅审查批准为综合二级试验室资质,同年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认证审查,取得了合法的检测地位,从而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仅是对工程实物质量的监督,也进一步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质量 进行监督控制,为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1998年市质监站中心试验室更名为检测中心。经过三年的发展,检测试验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人员和设备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1999年经省建设厅审查批准为建筑施工一级试验室资质,成为我市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设备最齐全的检测机构,开展检测试验项目从最初只对工程桩基、建筑材料的检测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个检测项目,适应了我市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也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取得的成效
二十年来,我站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按规定进行监督执法,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使我市工程质量一年一个台阶,稳步上升。
1、工程质量合格率、优良率不断提高,优质精品工程逐年增多。我市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实施后的第一年(1986)年,工程质量合格率仅为47.3%,工程优良率为0,通过加强管理、严格监督,我市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到1997年我市工程质量合格率已达100%,到2003年底,我市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工程优良率为30.2%,工程质量水平在全省居领先地位。自1992年设立省优质工程奖以来,(后更名为“黄山杯”奖),从1992年-1999年我市每年都有1-2项工程获此殊荣;2000年-2003年我市每年都有3-5项工程获此殊荣。截止2003年底,我市共有 30项工程荣获“黄山杯”奖。1998年省建设厅又设立了“省用户满意工程”奖,我市建设工程也连续每榜上有名,截止2003年底共有21项工程获得“省用户满意工程”奖,另有7项工程获省级“科技示范工程”奖。工程质量合格率、优良率和优质精品工程的数量充分反映了我市工程质量水平逐年提升的良好态势。
2、工程结构安全得到保证,质量通病得到消除和控制。在工程质量监督中,我们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严格查处,对问题严重的进行公开曝光,并采取强制措施责令返修或加固处理,有的甚至要求其局部拆除重建。从而使工程结构安全得到保证,据不完全统计,从1985年到2003年间,发现和处理质量隐患1.6万余起,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我们根据我市工程质量现状,以住宅工程质量为重点,每年组织开展质量通病的治理活动,通过多年来的综合治理,楼地面、墙面空鼓开裂,屋面、墙面渗漏,门窗安装、水电安装等方面的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治理,一些质量通病通过治理已基本消除。
3、促进施工企业加强管理,健全企业内部质保体系。我站通过对质量问题的查处,有力督促了施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为了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建设、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我们每年都组织几期培训班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从1985年至2003年底,累计培训近1万人次,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我 们引导施工企业积极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为了保证整体的认证成效,我们于2001年和2002年分别通过招标方式帮助施工企业选择咨询机构,使咨询工作的一些行为得到规范。在我们的大力推动和引导下,目前我市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已有30余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使我市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意识、守法意识不断增强。我站在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宣传工作,自办了“建设工程质量简讯”,2003年更名为“建设工程质量信息通报”,我们通过自办刊物,宣传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做得好的进行表扬,对管理混乱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工程进行曝光,定期公布优良工程及工程质量监督或备案情况,这些质量信息的公布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工程建设各方的重视。我们不仅利用自办刊物进行宣传,还与新闻媒体联系,通过他们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宣传质量监督工作。我们还购置了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把工程质量的优劣典型摄录下来做为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或曝光。我们还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或法律法规宣传日向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和社会各界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和社会各界对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促进了他们质量意识和守法意识的增强。
五、深化改革,推动监督工作发展
1、积极贯彻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调整监督工作方式。1999年綦江彩虹倒塌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国建设界对现行的工程质量管理方式的深刻思考。2000年元月,国务院颁发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原来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了重大改革,工程竣工验收由原来的质监站核验工程质量等级改变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工程质量等级由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共同验收确定。为了认真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积极开展质监机构的深化改革,我站以贯彻实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为契机,通过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深入学习理解,组织开展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学习研讨班,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探索和研究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使我市率先在省内试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同时对新形势下的质量监督工作进行不断探索,对原来的监督工作方式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使我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式实现了转变。
2、完善创优工作管理,推动创优工作健康发展。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实行后,质监站不再核验工程质量等级,工程优良谁说了算,这是工程建设各方十分关心的问题,这一问题如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影响工程质量的稳定。为此,我站起草了《芜湖市优良工程评选办法(试行)》市建委(建建[2000]334号文印发),明确规定了对工程质量优良等级评定的程序和办法,文件明确规定由建筑业协会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办公室设在质监站,负责日常事务工作,这种评选方法大大提高了我市施工 企业创优良工程的积极性。2003年,我站起草了《芜湖市建设工程“鸠兹杯”评选办法》,经市建委批准向全市印发。“鸠兹杯”工程是我市优质工程的代表,是推荐参加“黄山杯”等更高层次质量奖的必备条件。“鸠兹杯”评选办法的出台,使我市工程质量评优工作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我们每还通过召开创优工作会议,对创优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创优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进行表彰,进一步提高了工程建设各方对创优工作的积极性。
3、深化检测机构改革,使质监工作改革进一步完善。我站检测中心作为我站内设机构,在质监机构深化改革中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方式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特别是质监站是一个执法主体,而检测机构是一个责任主体,两者共为一体与质监机构的深化改革要求不符。对此我们通过向有关管理部门咨询,决定采取股份合作制,建立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7月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利用我站检测中心现有人员和设备,由我站与合工大科技开发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芜湖市建科工程技术咨询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取代我站检测中心原有的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化检测机构,真正实现了企事分离,该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正式宣告成立,有效地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机制上存在的矛盾。
4、改善监督手段,提高监督工作的科技含量。从建站至2000年,质量监督工作主要依靠尺量、锤敲、眼观等简易工具,结合 经验判断,对工程实物质量进行监督,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相比,监督手段相对落后,为更加科学地对工程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和判断,我站根据建设部青岛会议精神,陆续购置了一批先进检测设备,至2003年底,已拥有数显回弹仪5台,钢筋扫描仪1台,核子密度仪1台,价值人民币50余万元。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通过这些先进设备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避免了监督工作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增强了质量监督的威摄力。
5、认真贯彻工程结构实体检测制度,推动新规范的贯彻实施。2001年,国家对原来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了修订,我站对质量验收新规范进行了积极贯彻实施。一是举办新规范学习培训班,提高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对新规范的理解;二是根据新规范的要求积极贯彻实施工程结构实体检测制度,通过我市建科公司的技术优势,负责开展工程结构实体的检验,使我市工程结构实体检测制度得以顺利开展。同时结合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引导施工企业积极开展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对技术力量不足的施工企业,通过部分高资质咨询服务机构进行辅导,推动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目前我市已有近20余家施工企业编制了企业技术标准,对贯彻实施新规范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六、今后工作展望
1、加强对现浇砼裂缝的控制。我市自2001年起,逐步淘汰 多孔板的使用,基本采用现浇砼结构。我们通过到有关省市的调研,制定了芜湖市现浇砼结构裂缝控制的管理办法,对砼现浇板出现裂缝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使现浇砼裂缝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2、进一步加强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工作。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通过市建科公司开展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工作,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必备条件之一。
3、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为了节约土地资源,积极推行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我市目前重点推行粉煤灰空心砖和砼空心砌块,但在施工工艺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我们近期将组织调研,使新型墙体材料得到有效的利用。
4、进一步加强市政工程的监督。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城市形象的载体,我市目前市政工程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通过加强对市政工程质量的管理,推动市政工程质量向更高层次迈进。
5、进一步改变监督工作方式,通过信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质量信誉好的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可适当减少抽查频次,对质量信誉差的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加大抽查频次和监督力度,使信誉好的企业得到更好的服务,信誉差、质量差的企业通过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其进步或将其清出市场。
第五篇:分宜县农发办严把工程质量关
分宜县农发办严把工程质量关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2/02/14
分宜县未雨绸缪搞开发,千方百计抓质量,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而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分宜县农发办在全面考量工程地点、紧密结合实际进行设计后,从监理介入、筛选队伍、村级监督、专人管理、召开现场会等几方面严把工程质量关,使每个工程和工程的各个部分的质量都经得起考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工程所在地农民的高度赞扬。
一、监理提前介入,实行全程监控
分宜县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每年工程开工时间在11月份,2011年9月就委托新余市华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对2011年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所有工程实行全面监督,要求监理方核验建筑材料、监督工程进度、协调各方关系、收集监理信息、编制监理日志、严格质量标准。
二、筛选工程队伍,提高技术水准
根据有关规定,分宜县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全面实行招投标方式,县农发办在已报名的工程队伍资质审查环节下功夫,将工程队伍技术水平、质量保障设施等与质量有关的因素放在首位,筛选出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工程质量有保证的工程施工队伍参与投标,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设立村级监督员,实行群众监督
在工程开工后,分宜县农发办要求项目所在地的村委设立专职监督员,对工程实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施工队沟通,协调不成的报告县农发办,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期间,监督员有权要求施工队停工。监督员代表项目所在地的群众意见,对工程质量的提高又增加了一份保障。
四、项目专人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为了使工程质量落到实处,分宜县农发办从领导分工入手,每个班子成员专门分管一个主项目或单项工程,从工程开工到工程验收的各个关键环节,分管领导都亲临现场,对工程要了如指掌,并实行问责制,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将追究分管领导的管理责任,责任落到了实处。
五、定期召开现场会,提升工程质量
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参加会议的人员为所有工程的承包人、分管领导、技术员和监理人员,对所有在建工程进行实地点评,有对比就能发现优缺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推广好的做法,克服不足之处,每一次现场会都是一次工程质量全面提高的契机,将工程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分宜县农发办 刘带根供稿)
市农发办转变作风进一步提升质量提高效率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2/02/09
为了激发党员干部服务发展、创先争优,切实提升服务质量、提高项目实施和建设效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市农发办不断强化措施,转变作风,深入推进为民、务实、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是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创建“优质工程”和“优秀项目区”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双优”创建活动。认真抓好本办及全体党员的公开承诺公示,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在机关干部中倡导“五多五少”的现象:向上跑项目资金要多,为个人跑关系的要少;外出抓招商引资要多,公费参观学习考察的要少;下乡调研督导要多,坐办公室等人办事的要少;比学赶帮学习的要多,品头论足的要少;上门服务指导的要多,拖拉扯皮推诿的要少。
二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结对联心”活动。把项目谋划考察论证的主要精力放在项目区,由过去坐在办公室等着下面报项目,转变为主动到基层选项目,主动上门服务,对我市相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一上门进行分类指导,在服务中督查,在督查中服务。帮助企业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如资金的规范使用、资料的归档整理等,确保申报立项的产业化经营项目顺利通过上级检查验收。
三是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按照《市农业综合开发办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办根据实际,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增强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本着真心诚意听意见,实实在在找问题的原则,鼓励群众建言献策,广开言路听意见,促进农发工作新跨越
市农业综合开发办转变作风进一步提升质量提高效率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2/04/20
为了激发党员干部服务发展、创先争优意识,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农发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结对联心”活动。
全办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由过去坐在办公室等着下面报项目,转变为主动到基层选项目。一是提前介入土地治理项目选项工作,深入项目区掌握第一手资料,择优选择项目;二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动上门服务,进行分类指导,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包装项目,提高项目命中率。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如资金的规范使用、资料的归档整理等,确保申报立项的产业化经营项目顺利通过上级检查验收,做到在服务中督查,在督查中服务。
目前,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五多五少”的现象:向上跑项目资金多,为个人跑关系的少;外出抓招商引资多,公费参观学习考察的少;下乡调研督导多,坐办公室等人办事的少;比学赶帮学习的多,品头论足的少;上门服务指导的多,拖拉扯皮推诿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