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构建长效公共卫生管理机制的理性思考
对构建长效公共卫生管理机制的理性思考
我国的社会公共卫生机制是在改革开放后而逐渐形成,在此期间,我国针对卫生与健康相关产品构建了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卫生机构、卫生管理专业人员等,形成了一套与公共卫生相联系的法律体系。在各个地区也建立了各级卫生防疫,这些卫生机构承担着大量的卫生监督工作,为保障人民健康与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共卫生监督机构也在逐渐的完善,其职能也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而不断完善。因此,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其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职责,协调管理职责,确保公共卫生管理机构有财政作为保障;其次就是要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制化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后就是要确保长效机制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公共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概念
长效机制就是要通过建立一种机制来发挥其长期效用,机制就是机构和制度,机制构建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从而提升监管的效率。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是通过建立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机构中的职责部门,划分机构的权限和隶属关系,从而形成长期有效的制度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监督制度在较早的时期内就已经实施,卫生监督制度是公共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卫生监督制度对于改善我国的卫生状况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其行使的一切权利都是要依据法律为保障。公共卫生管理是国家管理的范畴,其宗旨是服务于全体国民,坚持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以合法的行政管理方式为手段,发挥其行政权利。公共卫生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为行政理念,其为我国国民的身心健康以及维护社会环境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公共卫生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构建公共卫生管理机制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公共卫生管理机制是维护我国政治与经济稳定的前提,我国在经历了一场SARS战役中,对公共卫生管理事业更加的重视。可见,公共卫生与国民健康有着很大的联系,而且公共事业的发展必须要与国民经济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随着我国发展进程的加快,各种公共卫生问题也暴露出来,例如我国的打工潮的新起以及旅游事业的国际化,其带来了各地人口的大流动,一些流行性传染病,诸如性病、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等,因此,公共卫生管理必须要面向全社会,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
二是构建公共卫生管理机制是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公共卫生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公共卫生属于国家安全的部分,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可以说,公共卫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共卫生的作用是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主要是疾病爆发流行和突发性事件。为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就要制定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三是公共卫生管理要履行其职能,必须要依靠法律。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建立要依法履行其职能。公共卫生管理依靠法律来协调各种活动,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公民利益,保证工作开展具有权威性。建设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共卫生管理在危机管理机制方面较为缺乏。危机管理的范围主要是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针对自身和外部的环境,危机管理将预测出来危机,制定解决的措施,能够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实行。但我国的卫生管理体制比较落后,管理职能不够清晰,加之政府的投入不足,导致资金分配不够合理,趋向于功利性。
二是公共卫生管理未建立应急和预警系统。公共卫生管理属于公共事业,必须要建立常规的预警系统。但公共卫生管理却没有建立这种预警系统,一些部门缺乏危机意识,没有与民众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以致一旦发生危机,各种支援准备力量就会处于缺乏状态。
三是公共卫生管理缺乏危机公关措施。危机公关是为了安抚民众,依据一定的指导原则,运用公关的措施将危机发生的机率降至最低。但这种危机公关措施仍是缺乏,危机事件处理效果不佳。公共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是公共卫生管理必须要建立职责明确的管理机构,保证管理工作相互协调。由于公共卫生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包括卫生、财政、医疗、环保、治安等,如果只依靠卫生行政部门的力量来进行管理,其管理力量还是很单薄。因此,公共卫生管理必须有统一的领导,成立各级公共卫生领导、协调委员会。公共卫生管理机构要明确职责,逐步形成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机构。
二是公共卫生管理要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应急制度。公共卫生管理要将疾病预防制度落实,预防制度的建立要依据法律,各项制度要依法落实,同时要建立应急处理制度,有效的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制度的建立要先落实指挥体系,其次是应急预案,之后是应急防护措施,加上备齐、应急物资储备,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
三是公共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确立法制化的机制。
公共卫生的法治机制要先立足于法律。公共卫生法制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有法不依、执法不力,部分卫生管理人员对法律知识认识的不够深刻,没有认识到卫生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公共卫生管理必须要依据法制化,提升社会卫生法律意识,加强卫生法的宣传教育。
第二篇:对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对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城市管理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事业,但它在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管理的出现是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精神相符的。然而,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平坦顺畅,管理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是可以立即处理的,但还有些是因历史等原因遗留下来的问题,在短时期内无法解决,甚至会发
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我们城管执法队伍往往就处在这些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矛盾,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可行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具体到清水镇。清水2006年划入芜湖市后成为该市的东大门,芜宣高速、芜马高速均由此过境,再加上快速通道即将竣工,使得清水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由于清水刚刚划入市区,群众的思想观念并未跟上区域的发展,与城市发展不相协调的情形经常出现。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管理工作相对滞后是清水城市化初期转型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清水目前在城市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违建现象层出不穷。清水划入市区后,经政府统一规划,对一些居民进行拆迁安置。一些拆迁安置户就乘机擅自扩大拆迁安置住宅面积,或者疯狂扩建原房屋面积,骗取政府补贴。还有部分当地居民,看准清水以后良好的发展前景,无任何审批手续私自建房,供以后出租或出售。
二、本地现有的经营群体有相当部分是从原农村人口转职而来,经营理念跟不上现代城市管理规范经营的要求,同时法律知识也相对贫乏,文明意识薄弱。因而造成普遍的占道经营和门前“三乱”。
三、居民公共观念不强,为满足个人利益违法搭建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芜屯路清水段。该路段是清水目前的主干道,商户众多,因某些历史原因乱搭乱建现象十分突出。
上述现象是清水城市化转型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阵痛期。为此要做好城管执法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牢固树立因地制宜,规范和执法服从于经济大局的宗旨。为了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指示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区的工作要求,在我区范围内实施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清水镇村庄分布多而散,且道路崎岖狭窄,分支较多。因而可以通过多走下去,确定一些明显标识,绘制手工地图来逐步熟悉辖区内各个村的位置、路况和环境。一旦有人举报,能迅速、准确地到达。当然,违法建筑的查处仅靠举报是不够的,我们认为,可以分下面几个步骤逐步展开工作:
首先,制作告知卡并发放于村民。卡上写明哪种情况属于违法建设,建造或翻修房屋时需要办理哪些审批手续及如何办理,卡上也注明中队的联系方式,以便村民来电咨询。这样可以提高群众对违法建设的警惕性,最大限度地从源头遏止违建现象的发生。
其次,加强日常巡查和统计工作。巡查中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制止。现在清水正在进行城镇规划拆迁,对拆迁安置户的巡查是目前的工作重点,加强日常巡查是保证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在巡查中需认真记录好每处违建情况,可以为以后的复查工作提供参考。
第三,对待拆迁户的安置和回迁问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那些擅自扩大审批面积,或者受利益驱使疯狂抢盖的要坚决予以查处,露头就打,决不手软。而对确因家庭困难,如人口较多、子女结婚等,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地办理审批手续,等手续完备后再进行施工建设。
第四,建立村干部交流机制。多下村与村干部们交流。村干部比我们更了解当地情况和村民们的思想,通过交流随时了解村民的思想以及近期建造房屋的动态。同时,可以通好范文版权所有过村干部向村民们宣传违法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让他们成为我们与村民的关系纽带。
二、清水目前市容管理主要是在芜屯路清水段和万春大道,这两条路段是的违章现象基本上可以分为:占道经营、占道洗(修)车、乱搭乱建和无审批手续私自搭建大型户外广告等四类。针对上述四种违章现象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宣传、劝导、整治,直至消除。
首先,建立档案。对路段上的每一家经营户都建立档案资料,调查摸底收录经营户的姓名、联系方式、经营范围、工商营业执照和容易在哪方面发生违章等,掌握沿街商户的基本情况。
其次,有计划地整治违章行为。我们认为可以以一个月为周期进行渐进式的治理。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安排队员上路巡查和宣传教育。对发现的违章行为予以分类,作好记录并备案。
第二周对分类的违章行为经营户上门劝导。向违法现象较为严重的经营户发出邀请函,在中队以座谈会的形式告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困难。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起到整改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第三周对每个类别的已备案经营户进行复查,对仍不改正的,下达责令整改违法行为通知书。
第四周通过大队组织集中整治行动。对那些拒不整改的经营户予以强制执行。在过程中需注意文明执法和公正执法。
上文只是通过联系清水的实际对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一点思考。城市管理是一项朝阳事业,城管工作如何在乡镇街道开展是更是个全新的课题,没有既得的经验,只能靠我们慢慢地摸索。随着城
市建设的日新月异,面积的不断扩大,我们也在逐步探索一条符合城市发展更加人性化的执法工作之路。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对今后的执法工作也是一种指导。随着鸠江区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市民素质在逐步提高,他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坚持长抓不懈,将日常巡查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多管齐下,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舒适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而努力。
第三篇:关于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当今世界,城市管理水平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构件。城建监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违法建设、市容市貌的长效管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为此,迫切需要探索如何创新体制、机制,落实责任制,以利于长效管理。
一、当前我市城市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2003年4月成立了市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城市管理这方面工作;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和环卫设施硬件建设,队伍规模和设施装备有较大改善;壮大了市、区两级城建监察队伍,逐年加强培训,素质逐步提高;反复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及违法建设等工作的专项整治,对这些反复出现的城市管理难点、顽症起到了抑制和缓解作用。城市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城市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但是,目前城建监察管理上还不尽人意,导致市民颇有微词的问题主要有:市容市貌管理上,一是乱停车的问题非常突出,街头显得杂乱而无秩序;二是卫生管理水平仍然不高,乱吐痰、乱倒垃圾、乱扔果皮纸屑等随处可见,尤其是暴露垃圾比较多;三是城市“牛皮癣”未得到有效根治;四是占道经营、移动摊点、店外店等“马路市场”未能有效解决;五是城市户外广告仍显杂乱,品位不高;六是占道洗车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集中反映长效久治的管理上还有不少问题,管理的层次水平还不高,总在“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这样一个怪圈中反复,使“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往往成为一种突击和短期行为,难以见到长期成效。建设规划管理上,龙岩中心城市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现象时有发生,未批先建、非法抢建、擅自改变土地和建设用途等违法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成为制约中心城市建设的障碍性因素。公用事业方面燃气管理无照经营严重,治理成效不明显;建筑工地管理自2002年文明施工责任书改为承诺书后,力度有所削弱,洗车台设臵有所放松,工地建材运输车辆、废弃土运输车辆“滴、撒、漏”污染路面时有发生等。这些问题较大程度地影响了龙岩中心城市的建设,尤其是提高了城市建设成本,影响了中心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也将影响了龙岩的投资环境,影响闽西的腹地生态形经济枢纽建设。
(二)主要矛盾和问题
1、从城市管理体制看,一是执法机构过多,行政处罚权分散。城市管理内容多,涉及部门多,政出多门,行政处罚权分散,其结果是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城建管理监察队伍被习惯称为“城管”,不少市民认为所有影响市容秩序的问题都应由“城管”管理,管不好也都是城管支队的问题,却不知城监支队在城市管理中只是履行了一部分职能。二是执法职能交叉,多头执法。一个区域,一段街道,一个相近的事项有不少执法单位多头执法,其结果是提高了城市管理的运作成本,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特别是土地监察和规划管理的交叉尤为突出,好在目前两支队伍能够捆在一起执法。三是职责不明,关系不顺。在城市管理上市、区、镇(街)等各级政府间、各部门间及主管部门与执法队伍的责任还不够明确,关系还不够顺畅,以至出现积极性不高、不作为等问题。四是队伍结构、数量和职能配臵不合理,不均衡,适应不了城市发展变化的需要。五是程序繁琐,效益不高。城建监察队伍根据《福建省城市建设监察条例》规定,属于建设系统内批后跟踪监察单位,适用一般程序以上的监察只有调查权,在调查终结后报同级专业行政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然后交支队执行。因此造成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2、从城市管理的执法队伍看:一是城建监察支队监管范围大,执法人员力量不足。现有人员编制只有82人,与建设部要求的每个城市城建监察队伍人员按城市人口的万分之五至八还远远不足,且支队承担管理的范围大(规划管理方面担负着中心城市185平方公里的规划监察任务)、任务多、执勤车辆、调查取证设备、通讯工具的落后和不足,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近年来虽然全队每年加班加点近5万人/小时,但还是无法达到管理效能;二是现有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比较低下。支队含临时协管员有202人,正式员工82人(工人占60%以上),临时工有120名;文化程度科班出身的不多,大部分是初、高中,文化素质非常低;协管员素质低,在2007年7月以前,工资待遇不高,临时观念强,事业心、责任心差,影响了形象,影响了执法;三是执法主体不够合法,执法人员不穿制服,缺乏权威性。支队有执法证的共80人,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外出执法必须两个持执法证的正式干部才能进行,现有临时工全部只能是协管,没有执法权,支队工人多,严格上讲工人执法也是缺乏执法主体。但由于城市点多面广,尤其是近两年中心城市日益扩大,有时巡查管理只能靠协管员,执法主体不合法,有时白挨打,也将经不起被告。四是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明显偏低,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3、从城市管理的执法环境看:一是法制政策环境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手段和力度受限制,这是影响城建监察效能的重要因素。主要问题是处罚的标准不明确,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现有的法规有的已经过时不适用。如根据有关规定,城监执法对违章者只能警告和罚款,而没有其他辅助手段,对不听劝阻而又不接受罚款的违法(章)当事人无可奈何,严重影响了监察效能。特别是现行的《城市规划法》没有赋予城建规划执法必要的行政强制执行权,对违法建设所作出的行政处罚不便于执行。二是在人文环境方面,部份群众的素质哪不上时代发展,城市管理执法难度加大。部份群众大局意识不强,有的只顾眼前利益,认为自己不偷、不抢,管他占道不占道,违章不违章,极不配合城建监察队伍的管理。三是在政务环境方面,城市管理意识不强,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部门与部门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不够,有的管理纯属被动管理。四是在舆论环境方面,舆论导向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城市管理执法难度大,很难得到群众的理解,市民的认可。
4、从城市管理的运行机制和方法看:总体上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市城管办协调有力,初步总结和探索了一些城市管理的运行机制,城市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城建监察管理上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管理层次低、效率不高,尤其是没有长效管理的措施,制约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还没有一套可行的管理制度,运作方式,如舆论导向问题、监督考核问题、奖惩激励问题还没有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在探索之中。二是还没有一套规范高效的执法办案程序。如目前仍存在以罚代收,以收代管的现象,规划管理中由于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查处原则、方法和标准,查处中的灵活性也不够,严重影响了案件的查处率和查处的及时性;三是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方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落后,管理模式不规范,凭老经验执法,效益不高。
5、历史问题滞留,强堵不疏矛盾突出。一是相关设施严重缺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业人员增多,但市场、洗车场、弃土堆场等设施严重缺乏,造成流动摊点随处占道经营阻碍交通,洗车业污水横流污染环境,建筑废弃土到处乱倾倒现象严重,只查处而无法疏导,激化了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能。韭菜园路段脏、乱、差,老大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治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二是强堵不疏矛盾突出。特别是规划管理方面,龙岩中心城区1993年以来就停止一切私人建房审批和个人建房用地审批,把个人建房用地问题列入新村规划和小区规划中解决。但由于新村规划和城市小区规划建设步伐缓慢,城乡结合部、效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严重滞后,没有新村规划的住房困难户,个人建房长期无法审批;有的群众危房急需改造;有的因子女长大成人房屋急需扩建;有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个人有钱急需改善住房条件,而且近些年国家建设还不急于征地拆迁,政府又不允许批准建房,导致群众十分不满,对立情绪反映强烈,违法抢建、改建,违法抢占土地建房。对此类违法建设的查处,往往群众干扰和阻碍执法,甚至暴力抗法。这些情况有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的考虑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也有我们疏导措施不力的问题,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现行政策研究不够,解决不到位的问题。
二、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制
1、全面改革,打破现有的管理体制,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的精神,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组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调整、撤并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专门执法队伍,理顺综合行政执法与专业管理关系,明确市、区城市管理执法职责与权限。也即设立龙岩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作为龙岩市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机构,作为本级政府的工作部门,履行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新罗区相应设立新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作为新罗区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机构。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按职责分工。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实际,在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行使原由各相关行政部门承担的,属城市管理中显见性、多发性、多重性、动态性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机构设臵和管理体制、行政执法人员的定编录用、经费保障、队伍的管理和监督与相关行政部门的关系、工作措施和要求等,均可参照2003年经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中共龙岩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的《龙岩中心城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执行。
2、适当调整,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重新调整和配臵有关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权限,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管理网络。(1)新罗区成立新罗区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作为区政府城市管理协调、督查部门,并搞好与市城市管理办公室的衔接。
(2)新罗区成立城建监察综合执法大队,命名为龙岩市城建监察支队新罗大队,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受支队与新罗区政府双重领导。新罗大队在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一个中队,大队成立一个直属机动中队,直属机动中队负责全区范围内的力量支援,乡镇、街道中队按乡镇、街道辖区区域管理范围依据赋予的职权进行执法。新罗大队“三定”方案由新罗区政府研究,经费由新罗区政府解决,执法人员由市支队培训考试,由市支队进行资格认定,由新罗区政府录用。
(3)调整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的机构和职能。支队将原来的队、室进行科学调整,在调整内设机构的同时,重新明确各队室的职责和人员。
(二)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益
按长效管理的要求,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部门的积极性、能动性,确保城市管理持续、协调、高效运行,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
1、建立城市管理统一领导机制。市区两级政府均成立城管办,城管办人员由相关城市管理职能部门人员抽调组成,对城市管理统一领导,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和日常的协调,综合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城管办牵头组织公安、工商、交通、环保、卫生、规划、城监和新罗区等职能部门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一是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发挥各自作用,确保热点、难点问题的及时解决;二是共同探讨和交流城市管理的工作经验;三是组织学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外地经验,提高管理城市的水平。
2、建立城市管理岗位责任制。根据各级各部门的职能,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责任细化,按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与利益,明确考核奖惩办法,做到“包片、包段、包点、包项”,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执法岗位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管理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局面。
支队本着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奖优罚劣、鼓励先进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在市容管理方面,以大队为单位,划区域、定路段、定点,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制,并在核心城区的重点管理路段继续实行路段长负责制。重要区域和路段由支队直接赋予任务和管理,路段长与队员双向选择,灵活组合,使路段人员组成尽可能地科学化、合理化。路段长可以合理安排本路段队员排班、休息,可以支配支队下发路段的经费如奖励基金,还可以将不服从管理、不认真履行职责的队员清退,交由支队按有关规定处理,真正做到责、权、利一致,充分调动路段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规划管理方面,制定《规划监察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办法》和《规划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分组管理、分片包干、责任到组、目标到人的管理机制,并实行案件主办制,层层负责,力求做到违法建设早发现、早制止。
3、建立城市管理部门联动机制。由市城管办负责牵头、协调、组织各级各职能部门,对城市管理进行综合管理,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管理机制。及时收集城市管理各类问题,明确责任部门,迅速分转各职能部门进行整治和管理,市城管办抓好跟踪督查和反馈工作,尤其是建立与“110”的社会联动。
4、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实行三级监督管理,即由市城管办牵头成立市一级考评监督小组,每月对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和专业队伍工作职责执行情况、管理成效等进行有效的跟踪考核,每月考核情况与年终总评挂钩,奖优罚劣,选优评差;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和专业队伍成立内部考评监督小组,对所属的科室、队、组每周定期进行考评;科室、队、组每日对区域、路段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巡查考评。城市管理工作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从而形成层层监督考核机制,使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5、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主要是研究如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权力,制定奖惩办法,严格督查,奖惩兑现,解决“干和不干一样个,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调动执法积极性。如市容管理上:一是在路段长负责制的路段树立党员先锋岗、五四青年岗、八一军功岗、巾帼示范岗等四个示范岗,这些路段分别由思想好、作风正、素质高的党员、团员、转业退伍军人和妇女组成。二是市容管理实行行政管理和绩效双向考评。在行政管理方面,对市容管理人员上班情况、仪表着装和执法情况等三大项十五小项进行全面督查。在绩效考评方面,则涵盖了市容市貌管理中常见的三种占道行为、六种摊点和“六乱”现象。三是开展评选红旗路段和先进路段活动。根据每月的督查情况,支队将视情评选2~3个红旗路段,年底再评选先进路段,并对红旗路段、先进路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6、建立舆论导向和监督机制。主要是针对市民认识不高,素质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执法队伍大局意识不强,管理意识不够,执法不力等问题,加强宣传报道和教育,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提高市民城市意识,公德意识,强化职能部门责任,调动执法队伍积极性,形成爱管、乐管、助管、护管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报纸、电视、电台开辟专栏,设立曝光台,及时报道城市管理工作动态,表扬好人好事,曝光违规和不道德行为。二是充分利用市区各居委会宣传专栏设立“城管之窗”,每月由城管办编写一期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宣传提纲,发送各居委会,在“城管之窗”栏上进行宣传;利用中小学校和市民学校对中小学生和市民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必要时可组织“城市管理宣传月”活动,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增强导向和监督效果。
7、建立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机制。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这是城市管理切实可行的办法。城管中,要把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管理的难点问题,政府工作的重点问题作为城市动态管理、专项整治的重点。一是由市城管办牵头组织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和新罗区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以整治占道市场、整治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违章违法建筑和饮服业实行煤改气等专项整治为主的一系列综合整治和专项整治,并切实做到整治一项、巩固一项、管好一项,使城市管理逐步迈向规范化、长效化、法制化。二是结合实施“畅通工程”,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会同公安、交警部门清理整治违章进城的人力三轮车;会同交通、交警部门整治占道修车、洗车等。
8、改进管理手段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如市容管理方面:一是加强市容督查,由市城管办聘请负责任的老干部老同志任市容督察员,充分发挥市容督察员队伍作用,加大对市容环境卫生的检查监督力度,变单一督查为全方位督查,对市容环境卫生状况和各部门现场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市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市容秩序和环境整洁。二是城监支队将城区主次干道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一、二、三级道路管理的标准,严格落实一、二、三级道路管理的标准,保持主次干道市容市貌规范、有序。三是牵头抓好“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考评奖罚机制。严格按照“门前三包”评比标准,每月、每季评出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前三名、后三名单位、门店。并将“门前三包”管理情况列为路段考评的重要内容,实施支队和大队两级检查监督机制,每月对路段管理人员“门前三包”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情况列入年终评先奖优的依据之一,兑现奖惩;开展“门前三包”百分制考评活动,每月定期对“门前三包”管理单位进行积分制评比,促各责任单位抓好日常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开展“门前三包”示范评比活动,每季评比一批“门前三包”示范路段和示范单位,并抓好正反典型的宣传和曝光,对先进单位予以表扬,对不落实责任、不及时整改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和处罚,切实保证“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9、制定和完善执法人员守则和办案程序,规范执法活动。支队拟逐步梳理,统一制定和修订、完善《当场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执法文书,规范执法活动;统一制定《城市管理执法程序规定》、《城监行政执法人员守则》、《城监执法人员执勤规则》、《廉洁自律规定》、《队容风纪暂行规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员执勤手册》、《执法人员“十不准”》、《执法人员违反纪律处分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
(三)加强支队自身建设,提高执法队伍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能力
在自身建设上,也要更新观念,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办法,有新举措。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二是组织业务培训;三是注重点滴培养;四是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逐步修改补充完善管理制度;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坚持奖惩分明,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形成争先创优氛围;六是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克服和纠正不正之风和违纪违规问题。此外积极探索和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推动我市城建监察工作上台阶。
(四)突出重点难点问题整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大力整治违章建设。建立健全规划监察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了对重点项目周边、主要道路两侧及严格控制区内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寻求建立规划监察的分级管理体制,把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制止违法建设作为新罗区政府各级组织任内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列入目标管理考核;将城区、规划新区及近期建设项目范围划定为严管区,城市规划区的近郊区实行委托监管或联合监管;对遗留问题进行清查补办。
2、大力整治暴露垃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及时清除;改进和增加街道卫生设施;严格落实店主“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环卫人员的路段责任制。此外,对于暴露在未硬化道路两侧的垃圾堆,可采取建筑围墙隔离,并广告美化的方法解决,重要路段可早计划早安排,提前投资搞好地面硬化。
3、切实解决“马路市场”问题。总的原则是“突出建、强力疏、着力管、定期研”。重视市场规划布局,改造现有简陋的农贸市场,想方设法增加营业面积,重点研究并解决城区农贸市场的“一场多用”问题。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如开辟“早点放心工程”点,增设夜市市场点等,规划、城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研究上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最终达彻底消除马路摊点的目的。
4、大力整治城市“牛皮癣”。从疏导入手,在住宅小区、街巷增设公共广告栏,增加公共橱窗和告示牌,在新闻媒体增辟公共广告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职能部门应按照管理职能明确职责,查处时要着力追源头、捣窝点。公安、工商、城监、卫生、电信等部门要适时联手组织专项整治,加强错时巡查,对“牛皮癣”制造者必须严罚,以保护城市的容貌。
5、综合整治城市户外广告。切实改善街容街貌,特别是户外广告规划,要以增美、增光、增彩及与城市建筑和周边环境谐调为原则,体现城市特色,街容特色和企业特色;高质量、高水平地规定户外广告设臵标准;重视霓虹灯、双向外打灯、泛光灯、轮廓灯和影视大屏幕的设臵,使户外广告的设臵更亮、更美、更富生机和活力;按规划和标准先抓样板街、示范街,然后由线到面全面展开。
6、着力解决马路洗车问题。洗车业随城市机动车的剧增应运而生。目前,我市的洗车点除部分为单位自建外,多是不规范的路边店。这些店在马路上冲洗车辆,影响市容市貌,直接破坏道路等基础设施,且严重妨碍交通,违反环保规定。因此,洗车点问题必须重点加以整治。
第四篇:构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长效管理机制
构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长效管理机制 中共徐州市铜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吴昌闪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中央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战略措施。近年来,各地在培养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只有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进行科学培养,才能促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早日成长成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建立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长效管理机制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内因与外因并重,促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
人才的成长,取决于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既要注重内因,即自身素质和努力;又要注重外因,即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形势、发展前景、人才培养机制等等。这其中,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在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成长过程中,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必须把握人才成长规律,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强教育引导,促使他们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通过个人不断努力,以实际行动来带动和影响当地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带动整个农村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致富农村群众。强化内因,优化外因,需要从三个方
面下功夫。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教育培训可分为任前培训、心理适应期培训、专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培训、高层次“充电式”培训等类型。任前培训聘请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部门的理论权威、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镇、村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传授农村和农业知识。心理适应期培训以克服心理落差和畏难情绪,消除思想波动为重点,促使到村任职大学生整个任职过程,采取每月一次定期培训的方式,或者请专家下村指导的方法,内容重点安排较为实用的工作技巧、致富项目推介和创造方法指导等,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高层次“充电式”培训可在到村任职大学生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取得一定成绩后择机进行,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帮助他们在更高的支点上审视自身工作,实现能力素质的全面升华。二是加强帮带指导,持续提高工作艺术。帮带指导的关键在镇、村两级,镇党委要在镇村两级各选1名工作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干部作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帮带员,通过手把手地教方法领路子,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大力营造社会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把中央政策和省市部署讲深、讲透。广泛宣传到村任职大学生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先进典型,赢得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调动他们做好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二、紧扣“村官”培养主题,创业富民与成长成才并重,搭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创业成长平台
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既要搭建优质平台,让他们干事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起带头和推动作用,又要把他们当后备干部来培养,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锻炼提高机会。一是让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有“位”才有“为”。组织部门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检查督查,防止村“官”镇用现象,严格要求相关镇、村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让他们参与村里的重点工作,对他们尝试创业给予鼓励和支持。二是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搭建优质平台。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确定培养方向、解决重大问题,同时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工作,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和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设立“大学生村干部培养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研究解决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和完善培养政策、措施;设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专项基金”和转向小额贷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到村任职大学生想创业、敢创业;加强教育培训和项目指导,提高到村任职大学生创业技能,帮助他们寻找致富产业项目,解决思想上的顾虑、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勇气,让大学生村官能创业;建立“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创业专家顾问团”,专人结对帮对
带,进行面对面的实地创业辅导,帮助他们逐步创业;建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示范基地”,让他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三是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对岗位锻炼。在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熟悉农村工作后,要安排他们到乡镇机关、县直机关涉农职能部门轮岗锻炼一段时间,使他们了解机关运行特点,掌握相关公务流程;要通过阶段性分配工作任务,抽调参加扶贫帮困、征地拆迁等“急、难、险”工作,给他们压担子,促进尽快成长。
三、抓住成长关键环节,群体塑造与个性关爱并重,完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培养激励机制
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一般任期为三年,这三年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初入村时的心理适应期。这一时期大约为入村后的1-3个月,普遍特点是建功立业的热情高涨,同时又存在找不到工作切入点、眼高手低、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等问题。要为他们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通过心理疏导、帮带指导、谈心谈话等有效形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落差和困惑,坚定服务农村的信念。开展村情调查、民情走访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在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中赢得信任和支持。要让他们逐步开展实质性工作,锻炼独立开展工作能力,增强信心,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心理和群众基础。二是逐渐开展工作的初步创业期。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锻
炼,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已初步掌握了农村工作方法,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要通过项目咨询、政策鼓励、业务辅导,帮助他们积极寻求致富群众的项目并付诸实施,条件具备的,要运用政策、资金杠杆,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帮助他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扶持,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如改水、改厕、修路等,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三是工作一年后的心理彷徨期。到村工作一年后,有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已经走上村党总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岗位,有的被列为镇级后备干部培养,有的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工作绩效不明显,相互之间拉开了差距。这时,有的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走,有的则产生逃避心理,有的干脆选择离开。这就需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扶强、帮弱、促中间”,帮助他们克服这段心理彷徨期。四是临近任期期满的心理波动期。这一时期,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将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思想上容易出现波动。要制定完善后备干部的基层培养链制度,严格落实考研、招录公务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时为他们指明方向,消除顾虑,让他们在进退去留的考验中稳步成长。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个性关爱培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目标和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能力较强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要大胆放手,放心重用。另一方面,要把握进口畅通出口。实践证明,那些性情开朗、意志坚强、能吃苦耐劳、组织协调能力突出的高校毕业生更适应农村工作,工作实绩也更突出。各高校和组织人事部门在选聘时,要优先选用具有这些品质的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淘汰和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适应农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允许辞职并给予一定的就业扶持。
(组织人事报 2011.1.6)
第五篇: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关于建立和加强----市公路水运建设工程
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通知
各县(市)、区交通局,市高指,市交通质监站,公路局,港航局,绕城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港集团公司,----交投公司,相关建设项目业主、指挥部、参加单位:
为巩固全市“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整治提升百日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市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决定开展建立和加强----市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工作。
一、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主体 市级交通部门(包括市交通局、市交通质监站、市公路局、市港航局),各县(市)、区交通局,各在建项目业主及参建单位。
二、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长效管理职责
(一)市级交通部门
市交通局牵头建立和加强全市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工作,认真履行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职责,组织市交通质监站、市公路局、市港航局开展全市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落实情况专项督查。
市交通质监站、市公路局、市港航局积极履行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日常检查职责,配合开展专项督查工作。
(二)各县(市)、区交通局
各县(市)、区交通局负责建立和加强辖区内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工作,认真履行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职责,落实辖区内在建项目参建各方信用管理及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对专项督查通报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跟踪整改。
行政区域内的以指挥部为建设业主、乡镇为建设业主、BT形式的工程,应纳入交通行业监管范围。
(三)参建单位
1.建设单位是项目实施安全和质量管理总的责任单位,要全面负起管理职责。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勘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情况进行检查。
2.设计单位对建设工程设计质量安全负责。要加强项目实施工程中的驻场设计服务,根据工程情况,不断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风险。对施工单位发现的设计错误、遗漏或对设计文件的疑问,要及时予以解决,同时对施工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
3.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安全负责。要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严格执行有关质量安全的要求,认真落实设计方案中提出的专门质量安全防护措施,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生产费用,不得挪作他用。
4.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安全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专项施工方案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发挥现场监理作用,确保施工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工序监理到位。落实安全监理巡查责任,履行对重大安全隐患和事故的督促整改和报告责任。
三、质量安全长效管理的重点内容
(一)质量管理行为
工程项目参建各单位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责任人明确。建设单位无违规指定分包、指定采购、强令赶工;设计变更管理规范。施工单位人员和设备按合同要求及时到位,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有效、良好。监理单位人员和设备按合同要求及时到位,验证试验和抽检试验符合要求,旁站制度落实。设计人员按合同要求进驻现场,服务到位,设计变更及时合理。
(二)施工工艺
路基工程施工中临时排水设施符合设计要求,软基处治技术指标控制到位,并按要求进行沉降观测。路面工程集料级配符合要求,混合料均匀性控制准确,拌合楼等机械设备符合投标要求。桥梁工程桩基础完整性检测报告可靠,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案合理,效果明显,孔道注浆质量合格。隧道工程光面爆破效果良好,监控量测符合设计要求,初期支护按要求施工设臵,衬砌混凝土背后无空洞。交通安全设施工程设臵合理、规范,防撞护栏安装牢固。
(三)工程实体质量
路基工程中的压实度、弯沉,软基处治深度,路面工程压实度、厚度,隧道工程中衬砌混凝土厚度,交通安全设施中的防撞护栏厚度,以及结构工程中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等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工程的重要实测项目。检测合格率必须大于90%。
(四)安全生产
工程项目参建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人明确。安全检查工作到位,隐患及时处理。安全生产费用落实,使用规范。应急预案健全,并适时组织演练。安全生产教育到位。专项施工方案有针对性。安全台帐齐全、真实、规范、闭合。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完善到位。
四、建立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长效管理督查机制
(一)督查对象
各县(市)、区交通局:是否对辖区内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常态化管理。
项目业主及参建单位:在建公路水运项目质量安全长效化管理机制是否建立。
(二)督查责任分解
市交通局负责总体督查工作,制定督查计划,组织开展督查,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
市交通质监站负责制定督查建议计划,每季度第一个月上旬将建议计划报局,会同局建管处、局安全处、市公路局、市港航局具体做好督查工作,做好督查结果汇总工作,每季度第一个月上旬将督查结果报局。
市公路局根据督查计划,配合做好公路项目督查工作。市港航局根据督查计划,配合做好水运项目督查工作。各县(市)、区交通局负责做好辖区内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落实情况自查工作,开展辖区内项目抽查,跟踪问题项目整改。
(三)督查方式、抽查项目、时间和内容
督查方式:市交通部门抽查项目,各县(市)、区交通局自查并抽查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抽查时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查看现场、询问核查、随机检测等方式进行。
抽查项目:全市在建的公路水运工程,重点督查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公路工程项目,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水运工程项目。原则上各县(市)区安排一到两个,抽查项目一般督查时确定,安排时先考虑在行业管理部门平时检查中发现问题相对较多的项目。
抽查时间:抽查一般每季度安排一次。抽查、自查内容详见附表。
(四)抽查时相关单位上报下列资料
1.被抽查的县(市)、区交通局的自查报告; 2.被抽查的项目施工单位对各单位工程的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自查,填写自查报告;
3.被抽查的项目监理单位要对工程的质量、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自身的监理工作进行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
4.被抽查的项目建设单位对施工、监理单位自查情况进行核查确认,对结果是否属实进行确认,对合同段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排名,形成自查报告。
(五)督查结果综合评定
1.根据平时监督检查和季度督查情况,确定参加评价的工程项目,评定等级。
2.质量督查内容的评定分五个档次,分别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3.质量监督督查评定等级以施工工艺、工程实体为主要评定依据,并结合管理行为综合评定。
施工工艺、工程实体中有其中之一被评为一般的,综合评定不得评为好;施工工艺、工程实体中其中之一被评为较差及以下的,综合评定须评为较差及以下; 管理行为为一般或者较差的,综合评定在施工工艺、工程实体两者基础上下降一级;管理行为差的,综合评定须在一般或一般一下。
4.安全检查时,对检查内容进行督查并进行打分,每项检查内容的扣分最多扣至0分。在评价时限内如多次检查的检查内容不重复的,扣分要累计;如检查内容重复的,按照平均分进行评价。每次检查结果需经建设单位代表签字确认。
5.通过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汇总形成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评价情况(附表2),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状况汇总表(附表1)及县(市)、区交通局工作考核评价表(附表10),(六)通报排名及时间
市交通局对每季度的工程质量、安全状态进行一次全市通报,通报将专项抽查检查结果和市级交通部门日常行业管理现状相结合进行排名。
通报时间定为每季第一个月份,与诚信体系动态管理时间一致。
各县(市)、区交通局、各项目业主、各建设指挥部要参照文件的精神对辖区内建设项目或自身管理的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建立长效机制落实情况督查推进机制,以提高全市交通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向我局建管处及时反馈。附件:检查用表(1-10)
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