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7:0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王学熙(南京图书馆)

会议感言1:

1、如果说几年前图书馆界有人提出”建设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问题,还只是一

个理论问题,并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但自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改革目标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的问题。关注和研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化的需要。如果图书馆界不首先研究,那是最大的失误。

会议感言2:

• 这几年来,学院派中的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如程焕文、李国新、范并思等十分

关注和研究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并为之大声疾呼,以引起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精神可敬可佩。

• 图书馆学的研究就是要面向图书馆事业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我国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理论的指导。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现实而有重大的课题。

会议感言3:

• 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并将经验

上升为理论。调查研究的成果,不仅仅要在图书馆学刊上发,更要在党政机关报上发,这样才能扩大社会影响,才能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正如程焕文教授讲的:要理直气壮地向上要钱。要抓好各种地方政府加强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典型,也要有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差的典型,正反对比才有说服力。

• 我在一份加强农村文化站建设的的调研报告中,提出这样的观点:经济欠发达地区

要像抓农村中小学教育一样抓好农村文化站建设。

• 去年10月至11月我对江苏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其调研报

告《中国文化报》分三次在3月17、24,4月17日版发表,前两篇分别以《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为题,发于是头版头条。第三以《〈发达地区农村文化站工作的对策〉 为在《 中国文化报》头版发表,共9000字。只要你的调研有时代性和针对性,报社会采用的。

会议感言4:

• 图书馆界要善于利用人大、政协会议,组织撰写有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案。

要十分重视提案的作用。提案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提建设性意见。这一点我的体会很深: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我们在1992年南京图书馆一万平方米古籍部新馆建成后,即搞新馆建设的提案,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论文的主要观点:

1、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服

务体系建设,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文化设施,是政府实现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关怀、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创造的重要方式。在整个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2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收集和传递文献信息资源,传播先进文化,以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图书馆机构和服务的总和。

• 从纵向来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中央、省(市、自治区)、市、县、乡镇、村

六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从横向来看,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即省、市、县。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

体系中主要有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两大块。

• 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 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主要是指大中城市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

网络,它在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引导性。

• 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主要是指县、乡镇、村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它则具有基

础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点要转移到农村,没有农村乡镇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就根本谈不上公共图书馆事业公共图书馆的繁荣,就没有健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

• 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在于“公共”,公共性是图书馆的第一性,应成为公共图书馆的第一要素。

2、公益性。

• 公益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最本质、基本的特征,它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图书馆为

人民大众提供公益性服务——免费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是公共性的具体体现,这种免费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传统的文献借阅免费,阵地服务免费,参考咨询服务基本免费,读者活动和讲座免费,而且网络服务也应免费。

3、均等性。

• 均等性是指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要惠及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所普遍

享有。

• 均等性就是平等服务。

4、开放性。

• 一是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全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人民大众无需任何证件,无需要任

何手续,都可以进入图书馆看书,以保证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

• 二是保证读者获取正当的文献信息的权利,馆藏大部份文献应向读者开放。•

5、创新性。

• 公共图书馆服务观念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 省级图书馆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龙头馆。省级图书馆建设的现状,直接关系到这一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速度和效益。

• 市级图书馆是联系省级与县级图书馆的桥梁,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起关键作用,对农村图书馆

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辅导和促进作用,对农村乡镇图书馆建设有着重大影响。

•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可谓是公共图书馆服

务体系的根基。它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

• 县级图书馆发展迅速,特别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建设成绩喜人,一批上

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县级图书馆成为了县(市)的文化建设亮点,这为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只有首先建设好县(市)图书馆,才能谈建设好乡镇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了多元化模式。

• 2.1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

• 2.2 “图书馆之城”模式

• “联合图书馆”模式

• 2.3天津图书馆的“社区分馆、行业分馆模式”。

• 2.4上海的“中心图书馆模式”。

• 2.5 江苏多元化模式

• 2.5.1 苏州模式

• 2.5.2 吴江市分馆制模式

• 2.5.3 张家港市镇、村分馆制模式

• 2.5.4 靖江市小学校园馆际联盟工程与农村农家书屋建设模式

• 2.5. 5 溧阳市村级图书流动点模式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与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馆(室)建设,纳入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为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 “共享工程”的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乡镇、村图书馆(室)的建设,出现了网络服务的新模式。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 一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均衡发展问题: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直接反映在地区间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经费投入差距太大。以江苏县级馆为例,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图书馆全年购书费只有2—4万元,而昆山市图书馆(县级)全年购书费达200万。

如何加强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是一个现实而又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有人写文章说,深圳建一个大剧院要化14个亿,这14个亿能救活多少县图书馆。不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均衡发展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就难以进展。深圳的这个经济实力,深圳的钱,不可能支持西部的县馆建设。发展经济是关键。

为缩小东西部地区县馆的差距,扶植西部地区县的发展,建议文化部实施西部地区县图书馆建设工程。

• 二是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问题 :各级公共图书馆究竟建多大?是集中财力搞超大

型公共图书馆好,还多建设一些中小型的公共图书馆?

•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各级公共图书馆进行科学定位问题:上海图书馆副馆

长周德明同志在《关于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上海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科学定位问题。省、市、县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建设中有分工有合作,各有自己的重点。省级图书馆热衷于搞社区分馆,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财力、人力,势必影响重点工作的开展,而且也不利于调动力市、区、县图书馆的积极性。

• 四是如何将和“农家书屋工程”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问题。“农家书屋工

程”是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搞的,文化部没有参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 五是如何借鉴国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经验问题,从本地实践出发建立有地域特

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结构合理、发展平

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 2.1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是区图书馆、街道和社区图书馆 • 2.2中、西部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是县(市)图书馆

• 2.3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转移到乡镇、村(社区)

图书馆建设上来。

• 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问题

• 多元化的模式,这完全符合我国国情。

• 广东的“流动图书馆”,需要省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省馆也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设备,数量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其他省级馆也未必都能将效仿。

• 深圳“图书馆之城”模式,在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有推广价值。

• 天津图书馆模式分馆面铺得太开。上海的中心图书馆模式,从严格意义上讲上海图

书馆与区县图书馆的关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总馆与分馆的关系

• 江苏多元化的模式适用于苏南地区

• 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这是乡镇图书馆巩固发展的关键。

4、公共图书馆服务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问题。

•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图书馆立法步

伐。

• 第二、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县级图书

馆财政支持。

• 第三、建立公共图书馆评估服务指标体系。

第二篇:温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对策

温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对策

摘要

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我市一直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工作,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

一、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但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卫生事业,却由于起步晚,基础差等原因,仍明显落后于我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基层卫生网络不够健全,基础设施落后,业务用房紧缺,危房面积比例较大,已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群众“看病难”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卫生资源更是贫乏,由于设备简陋,业务水平低,业务总收入中的诊疗检查费只占少数,而药品收入比重奇高,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

(一)网络布局情况

全市规划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9家,已设130家,设置率为54.4%;规划设社区卫生服务站772家,已设359家,设置率为46.5%。市辖三区中心设置率为87.5%,站设置率为64.8%。截至2008年底,全市创建省级示范区2个(龙湾区、瓯海区)、省级规范化中心13个、省级标准化站26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单位12个,市级示范县1个(泰顺县)、市级标准化中心30个、市级标准化站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实行一体化管理38个乡镇,占13 %,社区卫生服务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中心 55个,占 42.3 %。

(二)人员组成情况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共有卫技人员 972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63 人,占6.8%,大专3715人,占38.2%,中专3395人,占34.9%,无学历人员1518人,占15.6%;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36人,占0.4%,中级职称472人,占4.9%,初级7081人,占72.8%,无职称1966人,占20.2%。全市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卫技人员确定为责任医生人数5082人,每千人口配有责任医生为0.65人;责任医生中经全科医学培训2276人,占53.52%,经全科护士培训 42 人,占0.8 %。乡村医生为责任医生的1006人,占 19.8 %,经全科培训 171 人,占17.00%。全市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责任医生养老、医疗保险等经费的 1195人,占 23.5 %。

(三)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底全市社区中心和卫生院,拥有固定资产64373万元,其中房屋建筑物32280万元(面积44.97万平方米),专业设备22868万元;实际开放床位2085张,年床位使用率40%;出院人数50995人,门急诊人次845万次。2008年全市社区及卫生院财政性卫生经费支出25528万元(比2007年20131万元提高了26.81%),占医疗卫生经费的比例由2007年的30.66%提高到2008年的31.9%。总收入11.64亿元,其中业务收入8.89亿元,包括医疗收入3.36亿元,药品收入4.98亿元。2008年全市社区及卫生院总支出10.96亿元,其中业务总支出达10.5亿元,包括医疗支出为6.18亿元,药品支出为3.99亿元。2008年全市社区及卫生院

收支结余0.68亿元,共有107家亏损。若剔除财政补助、上级补助等部分收入,业务收支结余为-1.61亿元,全市除少数机构收支略有盈余外,352家社区中心和(或)卫生院中共有329家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四)基础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卫生强市”的目标,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08年底,我市为建制乡镇(街道)卫生院配置“新六件”装备共计1318件,市本级财政投入计1800万元。继续加强省200强和市50强农村示范卫生院创建,11家卫生院通过了省级200强评估,落实市级50强创建经费675万元;31家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额2322万元,其中市级财政第一期已投入348万元,卫生院综合水平逐步提高。20家卫生院改造工程项目已全面启动,其中已动工建设的15家卫生院,已立项处于设计和招标过程中的有5家。同时,各县(市、区)正积极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和《温州市标准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创建,认真进行信息化建设、科室布局调整、器械设备补缺、人员培训到位、服务功能落实等建设。目前我市292家建制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已达标共有143家(面积计25.4万㎡),未达标149家,其中2008-2010年规划新建或维修146家(其中新建102家,维修44家,面积分别为17.13万㎡和4.43万㎡),目前已动工建设33家,113家未动工,计划两年内完成。剩余未达标3家(包括苍南中墩、括山以及乐清柳市镇三家)因征地困难计划未安排。

二、主要问题

温州市卫生事业,由于历史原因,欠债过多,一些地方政府对发展基层卫生工作重视不够,投入过少,对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基层卫生建设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使基层卫生发展相对滞后。

(一)基础设施落后、机构业务用房紧缺

基层卫生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瓶颈”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部门职责不清、缺乏沟通,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以致审批手续繁琐,卫生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覆盖率低,绝大部分为个体经营。全市5000多个行政村仅2671个村开设卫生室,覆盖率仅为50%左右。目前,绝大多数均是村医在家设点开设村卫生室,多数是利用自家房屋,房屋简陋、狭小,平均业务用房不到30平方米,达不到国家要求的独立“三室”(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并不少于60平方米要求,无法正常承担当地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工作,满足不了基层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无自身发展能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二)基层人才短缺,人员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据统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站卫技人员中, 中高级职称比例严重偏低,而低学历、低职称、甚至无学历职称者比例偏高,导致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不高,影响基层卫生工作的开展。同时,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医疗设备的利用,调研中发现,一些乡镇卫生院尽管配齐了“新六件”设备,但存在无人操作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一是农村卫技人员队伍总体数量不足与年龄老化,业务素质不高,专业技术能力

普遍较差。二是因农村医生任务繁重、收入低、福利差、社会保障水平低,医疗卫生专业的高等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三是一些自身条件相对较好的卫生院,也存在因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的进入。四是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全科医生培训设置周期长,培训期间无经济保障,且培训用费高,单位没有报销或报销比例低,影响了基层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而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较少组织基层卫技人员开展正规、系统的公共卫生知识免费培训,有时开展免费培训,却因基层卫技人员紧缺离不开岗位,造成到位不高。

(三)目标规划与现状差距较大,如期完成目标有困难

按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10年全市需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1011家,用房面积至少35.7万平方米,人员编制8580-12480人,社区全科医生3900名。目前,我市还需转型或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47家,用房面积缺13余万平方米,人员缺2740-6640名,社区全科医生缺920名。如鹿城区12个街道卫生院中,有11个街道卫生院没有用房,靠租赁民房开展服务工作。况且,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达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现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状与目标规划的差距太大。据估算,要实现以上目标,各级财政三年内至少需投入15亿元。一些地方反映,无法如期实现目标规划。特别是苍南县,按实施意见要求需入编1600余人,新建6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财政至少投入1亿余元,以苍南的现状和财力,很难在2010年实现目标规划。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要求,到2009年底,中心对站的一体化管理率达50%以上。但我市各地中心对站的一体化管理由于基础和历史原因,进程相对缓慢,无法如期达到50%的要求。

(四)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内涵未充分显现

按《温州市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要求,积极实施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行动,30家县级以上医院与15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关系,下派医生796人次,接受社区人员进修216人,承担指导任务医生587人,建立指导关系责任医生871人,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438人次。市财政对省、市医院支援社区医生每人次一年补助5万元,共落实经费350万元。在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暴露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城市公立医院业务繁忙,存在下派困难;二是下派医师可能因个人、家庭、子女等原因提前结束下派服务的现象;三是由于基层医疗设备条件相对落后,下派医师反应无法很好发挥技术专长;四是双向转诊制度“上转容易下转困难”现象未得到很好解决。

三、对策和建议

基于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应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以创建“卫生强市”为契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基层卫生设施配置,推进基层卫生工作持续发展。

(一)落实发展规划,明确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

根据“温州市卫生发展规划”,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优先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的保障机制,在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中,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用地,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进行同步规划、建设、投用。建立部门配合,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发改委、卫生、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推进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要加强资金、土地等资源的宏观调控,安排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以保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如期开工、按期完工。各县(市、区)政府应仔细分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规划目标,制定具体的计划与任务,逐步逐项狠抓落实。

(二)增加投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新医改方案已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并以公益性为主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确保卫生事业经费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5%以上。建立向基层卫生服务倾斜的财政投入机制,市县两级财政要统筹解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备经费,特别是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条件。要完善以县(市、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保障专项资金投入,以本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援助,加快新建、改建、扩建基层卫生院舍建设步伐,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配置,改善就医环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给予相应支持政策。农村卫生室的建设,可制定试点实施方案,计划每县先选择一定数量行政村作卫生室建设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开。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要贯彻落实好《市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温政办[2008]136号)。一是开展招聘医学本科生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工作试点,探索“订单式”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做法。二是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从2009年起,市政府连续三年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并继续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三是制定适应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用人机制和激励措施,在业务考核、职称评定、福利待遇、人才培养等方面适当向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倾斜。四是继续做好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鼓励城市离退体卫技人员到基层服务,完善全科医生培养标准和培训基地建设。五是要重点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机构性质、人员编制和财政补助政策问题,稳步提高基层卫技人员待遇,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

(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管理一体化

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要求,加快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转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站的人、财、物、药品及医疗业务的一体化管理。结合实际,与省厅协商,温州市中心对站的一体化管理率目标调整为市辖三区达20%以上,县(市)达10%以上。在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40家中心、60家站)中,积极推行一体化管理。

(五)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信息化管理

加快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提高基层卫生管理水平和效率。实行新农合在定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计算机联网管理,开展参保农民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数据自动传输和实时结报的试点,为逐步实现农民健康数字化管理打下基础。

(六)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所占考核权重要适当加大,建立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进行目标评估,保证规划实施的质量与进度。对目标项目完成好的地方可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给予适当奖励,对目标项目完成不好的地方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促使各级政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卫生建设工作。

答复 市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

你们在市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温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对策》收悉,你们经过大量的调查,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很有深度,并提出了对策和具体办法,对我们工作很有帮助。我们将在下步工作中予以重点考虑,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坚持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和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温政发〔2007〕77号),认真按照有关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加强对社区卫生机构管理,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经济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群众提供了方便、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相继开展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六件”设备配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创建,到2009年底全市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5家,设置率为69.04%,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418家,设置率为57.89%,中心和站一体化管理率为24.57%。同时,我们还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新开工建设了30家乡镇卫生院,20家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4家乡镇卫生院通过了省200强农村示范卫生院创建验收。23家医疗卫生单位列入中央新增投资项目,落实资金3530万元。鹿城区通过了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的验收,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了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验收。目前,全市已建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3个、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县1个。

(二)创新基层人员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常抓不懈。基层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针对基层卫生技术相对薄弱的情况,2009年6月2日,我们下发了《关于下达温州市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计划(2009年—2011年)的通知》(温卫医〔2009〕105号),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

乡(镇、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此外,2009年我市还委托浙江高等专科学校为我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向培养34名卫生技术人员。

(三)落实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我们还出台了《温州市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积极探索双向转诊制度,大中型医院成立相应的内设科室或指定职能科室负责此项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科室选择、检查预约、住院安排等服务,将适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的患者及其就诊资料及时转回社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目前6家省、市级医院正通过各种帮扶措施支援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0家县级以上医院与15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关系。患者初治、首诊去社区,让常见病、多发病留在社区,这不但可以让居民得到便捷、经济的卫生服务,也可以使大医院在低水平的重复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攻克疑难杂症。公立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科室选择、检查预约、住院安排等服务。为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发展,明确了病人“上转”和“下转”的条件。许多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还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目前共上转1983人,下转918人。

(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

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五个转变”,即转变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转变知识结构、转变运行机制、转变投入机制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功能,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投入方式,结合农民健康工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基本医疗、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充分利用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做到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开展入村入户上门服务,全力做好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让城乡居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五)卫生信息化建设稳步开展。启动了2009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市、县两级卫生数据中心建设。市级财政安排建设资金850万元。目前,市级卫生数据中心硬件平台已投入试运行并完成验收,软件管理平台和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正在部署实施。今年全市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79148份,城市电子健康档案81053份、农村电子健康档案498095份。县级卫生数据中心硬件平台除苍南县外,其余10个县(市、区)正在部署调试阶段。鹿城区、瑞安市、文成县、洞头县正在部署实施软件管理平台和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龙湾区、瓯海区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市、县两级卫生数据中心网络互联互通工作已完成。

基于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工作,但还存在着如您所提到的“基础设施落后、机构业务用房紧缺;基层人才短缺,人员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基层人才短缺,人员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内涵未充分显现”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任重道远,针对这些薄弱环节, 我们将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吸收提案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在今后几年重点围绕以下几点积极做好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落实发展规划,明确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2010年各地根据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加快基层卫生院的转型,使市辖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力争达100%以上,各县(市)力争达80%(2011年达90%、2012年达100%)。使市辖三区标准化中心达60%以上,各县(市)力争达30%(至2012年平均达50%)。进一步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

(二)增加投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街道卫生院)为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实行差额拨款(鹿城区实行全额拨款)。明确社区机构人员编制按每万居民11-16名配备,农村机构人员编制按每万居民13-15名配备入编,人员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都由财政保证。明确财政投入标准,即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经费、业务经费按原补助渠道不变,对基本医疗服务出现政策性亏损的,按当地财政给予补助,其养老等社会保险费用除个人负担部分外由同级财政补助。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由县(市、区)政府提出建设和改造方案并予以解决;对现租房的机构,租金由县(市、区)承担,市级财政对市辖三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租金补助50%。今年共给予2250万元补助,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站50个。

一步的答复函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今后几年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采取免费定向培养等方式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欠发达地区服务,今年开始,市政府将委托温州医学院开展定向培养面向农村的本科层次社区医生,计划定向招生30名,分流培养30名。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和在岗培训,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师。此外,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总结城市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验,深化城市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完善市级医院与市辖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牵手关系。推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公立医院牵手社区行动和适宜技术下基层行动,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一体化管理。

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要求,加快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转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站的人、财、物、药品及医疗业务的一体化管理。认真落实民生实事工作,继续把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作为2010年为民办实事内容。市辖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力争达100%以上,各县(市)力争达80%;市辖三区标准化中心达60%以上,各县(市)力争达30%。一体化管理率市辖三区达到30%以上,各县(市)达到20%以上。

(五)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信息化管理

加快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提高基层卫生管理水平和效率。实行新农合在定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计算机联网管理,开展参保农民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数据自动传输和实时结报,逐步实现农民健康数字化管理。今年市政府已批准温州市卫生局市、县两级卫生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工程,市级财政将投入750万元。两级互换数据中心建成后参合农民将可全部实行门诊、住院实时结报,不用自已奔波于结报点报销,而只要定点医疗机构定时与各县(市、区)合医办实行资金结算,这样更方便群众,使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由于“历史欠债”原因,政府对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起步晚、基础差,尤

其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更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群众“看病难”现象仍较普遍,为改善这一现状,政府部门现已加倍努力,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当然,这项民生工程的完善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撮而就,相信继续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观。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市卫生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二〇一〇年七月九日

第三篇:温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对策

温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对策

摘要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我市一直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工作,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

一、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但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卫生事业,却由于起步晚,基础差等原因,仍明显落后于我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基层卫生网络不够健全,基础设施落后,业务用房紧缺,危房面积比例较大,已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群众“看病难”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卫生资源更是贫乏,由于设备简陋,业务水平低,业务总收入中的诊疗检查费只占少数,而药品收入比重奇高,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

(一)网络布局情况

全市规划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9家,已设130家,设置率为54.4%;规划设社区卫生服务站772家,已设359家,设置率为46.5%。市辖三区中心设置率为87.5%,站设置率为64.8%。截至2008年底,全市创建省级示范区2个(龙湾区、瓯海区)、省级规范化中心13个、省级标准化站26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单位12个,市级示范县1个(泰顺县)、市级标准化中心30个、市级标准化站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实行一体化管理38个乡镇,占13 %,社区卫生服务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中心 55个,占 42.3 %。

(二)人员组成情况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共有卫技人员 972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63 人,占6.8%,大专3715人,占38.2%,中专3395人,占34.9%,无学历人员1518人,占15.6%;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36人,占0.4%,中级职称472人,占4.9%,初级7081人,占72.8%,无职称1966人,占20.2%。全市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卫技人员确定为责任医生人数5082人,每千人口配有责任医生为0.65人;责任医生中经全科医学培训2276人,占53.52%,经全科护士培训 42 人,占0.8 %。乡村医生为责任医生的1006人,占 19.8 %,经全科培训 171 人,占17.00%。全市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责任医生养老、医疗保险等经费的 1195人,占 23.5 %。

(三)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底全市社区中心和卫生院,拥有固定资产64373万元,其中房屋建筑物32280万元(面积44.97万平方米),专业设备22868万元;实际开放床位2085张,年床位使用率40%;出院人数50995人,门急诊人次845万次。2008年全市社区及卫生院财政性卫生经费支出25528万元(比2007年20131万元提高了26.81%),占医疗卫生经费的比例由2007年的30.66%提高到2008年的31.9%。总收入11.64亿元,其中业务收入8.89亿元,包括医疗收入3.36亿元,药品收入4.98亿元。2008年全市社区及卫生院总支出10.96亿元,其中业务总支出达10.5亿元,包括医疗支出为6.18亿元,药品支出为3.99亿元。2008年全市社

区及卫生院收支结余0.68亿元,共有107家亏损。若剔除财政补助、上级补助等部分收入,业务收支结余为-1.61亿元,全市除少数机构收支略有盈余外,352家社区中心和(或)卫生院中共有329家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四)基础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卫生强市”的目标,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08年底,我市为建制乡镇(街道)卫生院配置“新六件”装备共计1318件,市本级财政投入计1800万元。继续加强省200强和市50强农村示范卫生院创建,11家卫生院通过了省级200强评估,落实市级50强创建经费675万元;31家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额2322万元,其中市级财政第一期已投入348万元,卫生院综合水平逐步提高。20家卫生院改造工程项目已全面启动,其中已动工建设的15家卫生院,已立项处于设计和招标过程中的有5家。同时,各县(市、区)正积极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和《温州市标准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创建,认真进行信息化建设、科室布局调整、器械设备补缺、人员培训到位、服务功能落实等建设。目前我市292家建制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已达标共有143家(面积计25.4万㎡),未达标149家,其中2008-2010年规划新建或维修146家(其中新建102家,维修44家,面积分别为17.13万㎡和4.43万㎡),目前已动工建设33家,113家未动工,计划两年内完成。剩余未达标3家(包括苍南中墩、括山以及乐清柳市镇三家)因征地困难计划未安排。

二、主要问题

温州市卫生事业,由于历史原因,欠债过多,一些地方政府对发展基层卫生工作重视不够,投入过少,对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基层卫生建设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使基层卫生发展相对滞后。

(一)基础设施落后、机构业务用房紧缺

基层卫生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瓶颈”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部门职责不清、缺乏沟通,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以致审批手续繁琐,卫生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覆盖率低,绝大部分为个体经营。全市5000多个行政村仅2671个村开设卫生室,覆盖率仅为50%左右。目前,绝大多数均是村医在家设点开设村卫生室,多数是利用自家房屋,房屋简陋、狭小,平均业务用房不到30平方米,达不到国家要求的独立“三室”(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并不少于60平方米要求,无法正常承担当地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工作,满足不了基层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无自身发展能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二)基层人才短缺,人员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据统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站卫技人员中, 中高级职称比例严重偏低,而低学历、低职称、甚至无学历职称者比例偏高,导致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不高,影响基层卫生工作的开展。同时,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医疗设备的利用,调研中发现,一些乡镇卫生院尽管配齐了“新六件”设备,但存在无人操作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一是农村卫技

人员队伍总体数量不足与年龄老化,业务素质不高,专业技术能力普遍较差。二是因农村医生任务繁重、收入低、福利差、社会保障水平低,医疗卫生专业的高等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三是一些自身条件相对较好的卫生院,也存在因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的进入。四是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全科医生培训设置周期长,培训期间无经济保障,且培训用费高,单位没有报销或报销比例低,影响了基层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而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较少组织基层卫技人员开展正规、系统的公共卫生知识免费培训,有时开展免费培训,却因基层卫技人员紧缺离不开岗位,造成到位不高。

(三)目标规划与现状差距较大,如期完成目标有困难

按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10年全市需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1011家,用房面积至少35.7万平方米,人员编制8580-12480人,社区全科医生3900名。目前,我市还需转型或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47家,用房面积缺13余万平方米,人员缺2740-6640名,社区全科医生缺920名。如鹿城区12个街道卫生院中,有11个街道卫生院没有用房,靠租赁民房开展服务工作。况且,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达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现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状与目标规划的差距太大。据估算,要实现以上目标,各级财政三年内至少需投入15亿元。一些地方反映,无法如期实现目标规划。特别是苍南县,按实施意见要求需入编1600余人,新建6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财政至少投入1亿余元,以苍南的现状和财力,很难在2010年实现目标规划。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要求,到2009年底,中心对站的一体化管理率达50%以上。但我市各地中心对站的一体化管理由于基础和历史原因,进程相对缓慢,无法如期达到50%的要求。

(四)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内涵未充分显现

按《温州市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要求,积极实施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行动,30家县级以上医院与15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关系,下派医生796人次,接受社区人员进修216人,承担指导任务医生587人,建立指导关系责任医生871人,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438人次。市财政对省、市医院支援社区医生每人次一年补助5万元,共落实经费350万元。在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暴露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城市公立医院业务繁忙,存在下派困难;二是下派医师可能因个人、家庭、子女等原因提前结束下派服务的现象;三是由于基层医疗设备条件相对落后,下派医师反应无法很好发挥技术专长;四是双向转诊制度“上转容易下转困难”现象未得到很好解决。

三、对策和建议

基于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应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以创建“卫生强市”为契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基层卫生设施配置,推进基层卫生工作持续发展。

(一)落实发展规划,明确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

根据“温州市卫生发展规划”,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保障机制,在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中,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的建设用地,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进行同步规划、建设、投用。建立部门配合,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发改委、卫生、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推进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要加强资金、土地等资源的宏观调控,安排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以保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如期开工、按期完工。各县(市、区)政府应仔细分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规划目标,制定具体的计划与任务,逐步逐项狠抓落实。

(二)增加投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新医改方案已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并以公益性为主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确保卫生事业经费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5%以上。建立向基层卫生服务倾斜的财政投入机制,市县两级财政要统筹解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备经费,特别是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条件。要完善以县(市、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保障专项资金投入,以本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援助,加快新建、改建、扩建基层卫生院舍建设步伐,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配置,改善就医环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给予相应支持政策。农村卫生室的建设,可制定试点实施方案,计划每县先选择一定数量行政村作卫生室建设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开。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要贯彻落实好《市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温政办[2008]136号)。一是开展招聘医学本科生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工作试点,探索“订单式”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做法。二是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从2009年起,市政府连续三年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并继续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三是制定适应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用人机制和激励措施,在业务考核、职称评定、福利待遇、人才培养等方面适当向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倾斜。四是继续做好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鼓励城市离退体卫技人员到基层服务,完善全科医生培养标准和培训基地建设。五是要重点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机构性质、人员编制和财政补助政策问题,稳步提高基层卫技人员待遇,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

(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管理一体化

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要求,加快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转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站的人、财、物、药品及医疗业务的一体化管理。结合实际,与省厅协商,温州市中心对站的一体化管理率目标调整为市辖三区达20%以上,县(市)达10%以上。在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40家中心、60家站)中,积极推行一体化管理。

(五)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信息化管理

加快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提高基层卫生管理水平和效率。实行新农合在定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计算机联网

管理,开展参保农民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数据自动传输和实时结报的试点,为逐步实现农民健康数字化管理打下基础。

(六)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所占考核权重要适当加大,建立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进行目标评估,保证规划实施的质量与进度。对目标项目完成好的地方可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给予适当奖励,对目标项目完成不好的地方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促使各级政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卫生建设工作。

第四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探讨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探讨

摘 要: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改变了文献资源建设的模式,文献资源建设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解决了文献资源产权归属问题,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流通和应用。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文明的聚集地,它在传播文化,提供文献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其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特点和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的途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服务质量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 文献资源 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048-0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对图书馆分散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成本和效益,提高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服务效率。但是在现有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下,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合势必会涉及到文献资源的产权问题,这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最近几年,学术界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其它领域研究比较多,但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途径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借鉴。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特点分析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公益性和公共性。服务体系的公益性是指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资源服务,包括文献资源咨询服务、网络服务、读者讲座和图书借阅等免费的文献资源服务。而服务体系的公共性主要是指其服务对象很广泛,包含了学生群体、知识学者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读者;其次,创新性。服务体系的创新性主要是指服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服务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从而对文献资源服务机制、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标准进行创新;最后,开放性和平等性。开放性是指服务具有开放性特征,图书馆多数的文献资源都可以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开放。平等性是指全体社会大众都有权利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贫富。

二、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

在现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下,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首先,连贯性和计划性原则。连贯性是指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应该成为一个体系,并且要保证彼此之间的联系性。计划性是指结合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以及社会文化变化趋势,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更;其次,目的性和实用性原则。目的性是指要明确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重点和收藏范围,避免资源体系建设的盲目性。实用性是指建设的文献资源能够发挥其应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分工协调原则。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明确各级图书馆自身的责任,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工作,将文献资源中应用价值不高的及时剔除,同时要结合读者需求及时补充新的文献资源。

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途径分析

1.明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的责任主体

基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构建全面覆盖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瓶颈,我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是在分级财政基础上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建设主体和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一级政府负责一级图书馆的现状,在这种体系下由于村镇缺少所对应的政府部门,导致了村镇图书馆公益性功能无法发挥出来,使得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难以有序开展。在有些乡镇和街道虽然有对应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但是这些责任主体的经济能力较弱,极大地制约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进程。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与改变,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经济主体上移到经济能力较强的上级政府部门,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公共图书馆中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公益性职能,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对所辖区域文献资源科学合理地整理与建设。

2.确保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的经费支撑

设置专项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是解决办公经费紧缺的一项有效措施。可以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关于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保障措施,批拨启动办公经费,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整理和开发以及管理系统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建设,建设共享化的数据库。政府应该将这项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定期拨付专项经费给公共图书馆,用于文献资源开发和建设。此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应该与地方经济和财政收支保持同步增长,还可以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经费划拨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将经费集中用在某一级政府所辖范围的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上,这也是解决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3.确定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心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责任

各种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都需要依托一个中心图书馆开展,这个中心图书馆负责其所在体系内所有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包括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软件开发,图书文献资源统一引进和购买,统一编目,相关文献资源的分配,数字化资源的整合等。中心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带头人和中枢神经,因此,在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将中心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写进相应的政策文件中,同时要给予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使用权利,这样有助于理顺中心图书馆和成员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方便中心图书馆合理分配文献资源。此外,还要全面保证中心图书馆能够得到充足的办公经费,增强中心图书馆的文献建设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能力,从而全面带动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文献资源建设发展,保证文献资源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外,还要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献资源建设标准,包括文献资源引进和采购经费预算、总的文献资源建设量以及每年文献资源的增加量、系统配置、文献编目等标准。

4.改变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建设的评价方法

当前很多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自给自足以及主动共享被动建设的局面,很多地区的政府部门关于文献资源建设只重视数量而轻视质量,因此,必须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对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评价思路进行完善,由单独对图书馆进行评价,向对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评价转变,重新设计评价对象和指标,加大考核和评价力度,通过改进评价方式和内容,引入图书馆贡献值指标,对公共图书馆整体布局以及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文献资源建设不断向着科学化、全面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艺缤.试论网络环境下提升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能力及其意义――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8)

[2]杨国立.国外数字图书馆研究进展:基于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的可视化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06)

[3]曹雅霞.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与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实践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01)

[4]郑文晖.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探讨――基于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的调查[J].河北科技图苑.2011(05)

[5]潘燕桃.公共图书馆理念的成功实践之二: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06)

[6]谢碧瑜.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广州公共图书馆建设实践为例[J].图书馆论坛.2009(05)

[7]于良芝,邱冠华,许晓霞.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03)

第五篇: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对于现代政府的职能,一般认为包括两个方面:政治统治与公共管理。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首先是政治统治者其次才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者”的特征逐渐被“公共服务”所取代。正如法国公法学家莱昂・狄骥所言:国家就是政府为着公共利益进行的公共服务的总和。可见,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根本区别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它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是为社会提供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领域,与文化领域中可以实行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的文化产业一起,构成国家的文化建设的全部范畴[2]。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增强,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就是提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主要涵盖以下六个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如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及正在制定的《图书馆法》。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基础。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如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影(剧)院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保障。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动主体。作为大众文化建设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实现文化“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目标的保障。五是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运用科技因素和现代服务的理念,如2002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流动图书馆、流动演出、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培训等,就是在公共文化活动方式上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的体现。六是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包括政府拨款、贴息、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各种文化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不同于市场化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应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公平均等性。公共文化服务应是公平分配的服务,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资源应均等分布,尽可能保证人人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均等性突出地体现了社会平等的伦理要求。其二,公益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它不以营利为目的,追求的是全体公民共享文化成果的社会效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应降低收费或免费供人们享用。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体现着政府公共管理的人文关怀。其三,多样性。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品种、层次和特色应该是多样的,应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尽量提供多种相应的文化服务和产品。其四,便利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是近距离的、经常性的服务,使人们随时随地能够方便获得。其五,普及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面向大众,为全体公民所普遍享用。公民共同分享丰富的、基本无差别的文化内容,有利于新知识、新观念的传播和普及。新时期新阶段,包含多种基本要素、具有多样特征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积累、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落实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亦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对公共文化产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农民群众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建设。党的十七大以来,明确指出了今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点在农村,主要目标是:

1.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机构经费运行保障机制,使文化机构能正常运转,图书馆有钱买书、文化馆站有经费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剧团能够下乡演出,把它们的活力调动起来。

2.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特别是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每个乡镇和每个村都要建立基层的服务点,实现“村村通”,继续推动送书下乡、流动舞台车等重点文化工程。

3.充分挖掘优秀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使这些非物质文化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推动各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文化重在积累,要从基础做起,特别是从农村作起,扎扎实实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好,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

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应坚持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有了发展的方向。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收到实效,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落实具体的措施。

1.健全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纳入工作部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考核奖惩,落实领导责任,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受到应有重视,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等重大文化工程,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健全政府主导、财政投入稳定增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首先,保障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投入。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各级财政要逐年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保障其必需的事业经费支出。其次,设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复次,以奖代补。对新建文化设施要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以此调动建设基层文化设施的积极性。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立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和文化建设需求,统筹规划公益性文化单位、文化设施的数量、布局、类别。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新建、改扩建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标志性社会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基层文化设施,“十一五”时期末,实现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乡镇文化站(中心)、村文化大院建有文体娱乐场所,能够开展图书阅览、艺术培训、科技推广、文化娱乐等多种活动。在全面建设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

3.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把培养造就文化人才、专业文化艺术队伍和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队伍,作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大力提高社会文化服务队伍的人员规模、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省、市、县三级都要制定出台专业文化艺术队伍和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规划;在注重引进人才的同时,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培训,通过在职教育、举办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评比活动,建设一支作风好、业务精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4.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必将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创新内容和形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要指导和支持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在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校园文化等活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内容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用现代传播技术和先进科技手段,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和效能。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拓宽传输渠道,确保文化信息资源能够及时、通畅、高质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5.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实施精品战略,集中力量抓好精品生产,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地域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艺术创作要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文化,借鉴国内外文化产品生产的新形态,大胆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形成拥有一定原创性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要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图书及音像制品,多生产赞美生活、塑造典型、讴歌劳动、陶冶情操的戏剧、影视节目等精神产品,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最广泛地赢得群众。

6.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文化权利、文化成果,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一是推进农村重点工程建设。继续通过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流动文化服务工程,“金钥匙”农村文化出版工程等,改善和提升农村文化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保证农村题材作品在艺术生产总量中占一定比例,对重要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采取政府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农民喜爱的文艺节目、图书、音像等送到田间村头。三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地域优势,办好诸如农村文化艺术节、农民电影年、庄户剧团文艺调演等活动;组织文艺专干辅导农村文艺骨干及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四是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文化馆(站)开展业务必需的经费、基层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和农村电影放映补助经费等。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制定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和按照农民群众的意愿,提供文化产品和开展文化服务。

参考:【1】百度文库,【2】新浪网,【3】人民网。

下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报告

    建立健全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 什邡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建立和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广电事业大发......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决议》提出,要“推进城乡居民的公共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人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局党委等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越秀公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期间举办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调查》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7.9-2012.7.30调研地点:调查对象:农村村民调查主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查人员:导读本次调查报告显示建设社......

    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关键词: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摘要:文章介绍了东莞在图书馆总分馆集群管理体系、数字资源平台、新媒体服务渠道等......

    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总结

    XX区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xx年7月,XX区图书馆新馆在城南新区石缘路建成,馆舍面积6396平方米,截至20xx年底,拥有纸质图书13万余册,报刊240多种,XX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均实现图书......

    浅谈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传递现状与发展对策1

    2011年第三届全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研讨会征文:顾乐希 王小全:浅谈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传递现状与发展对策 浅谈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传递现状与发展对策 重庆图书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