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
《新疆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2012年,《新疆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完成并发布。根据《规划》,到2015年,新疆全区公路的技术状况和路网结构明显改善,路网的整体服务和安全保障水平、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将初步形成高质量工程、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督、高科技支撑、高素质队伍的公路养护管理格局,确立了养护管理总体水平达到“西部领先、全国先进”的目标。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新疆全区投入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72亿元,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趋完善。截止2010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2万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89.6%,比“十五”末好路率提高6.1个百分点。优良路率达到66.7%。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体现在公路养护改造力度加大、养护管理科技及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公路养护机械化、公路服务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依法治路、收费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张德华介绍,到“十一五”末,全区国省干线公路里程19006公里,42.1%的省道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低于交通运输部“十一五”要求的50%;国家高速公路及区辖高速公路主骨架还未贯通,国家高速公路仅有843公里。南北疆之间缺乏高速大通道,路网结构还不完善,断头路多,迂回路少,口岸公路多为三、四级公路,技术等级较低。
他说,“十二五”期自治区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将保持旺盛的态势。公路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必须站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在改善民生,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支撑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科学发展,率
先跨越。
因此,公路养护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科技创新,调整路网结构,尽快实现工作重点由以路网规模扩张为主,向以强化管理、提升服务为主的转变;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由粗放式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式的转变;由以公路建设为主,向建设、养护、管理、服务并重转变,不断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增强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公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目标。
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记者了解到,到2015年全区公路养护管理将实现以下主要发展指标,如国省干线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3%以上,基本消除等外路;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5%,现有危桥改造率100%,大、中修工程(含预防性养护)的里程比重逐年递增,到“十二五”期末争取达到13%,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70%,高速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
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100%,建成自治区级的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并与部级平台联网互通;在大城市和交通量大的路段推行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建成具备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通行状况预报、特殊路段气象预警等多方面、高效、准确的公众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国省干线公路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2小时内到达,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公路应急抢通。
第二篇:十二五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与应急保障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公路局 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1 目 录
一、“十一五”发展总体情况..............................1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与要求..........................6
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7
四、主要任务............................................9
五、保障措施...........................................17 2
一、“十一五”发展总体情况
(一)公路养护管理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公路交通行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实施部印发的《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着眼于“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立足“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五提出的目标与任务。同时,战胜了百年一遇的南方低温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4.14玉树强烈地震等自然灾害,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期间公路运输保畅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安全便捷出行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 ——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全国干线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农村公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通行和通达能力大幅提高。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73万公里。其中,高速总里程已达6.03万公里,与“十五”末相比新增1.93万里;全国等级公路里程达到277.85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4.5%,比“十五”末净增118.67万公里;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39.97万公里,占总公里总里程的10.72%,比“十五”末净增7.36万公里;81.6%的国道及58.5%的省道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24%,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2.86%。——公路养护改造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组织加大了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的实施力度,积极推进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开展了公路桥隧工程安全评估试点工作,实施了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安排危桥改造项目8799座/67.4万延米,整治安全隐患路段30万处/10.1万公里,处治公路灾害路段8227公里,总投资达264.1亿元。“十一五”前四年,全国用于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投入累计552.48亿元。其中,完成路网改造工程 4.6万公里,共投入3563.1亿元;完成1 公路大修11.7万公里,共投入784.7亿元;完成公路中修26.7万公里,共投入456.7亿元。通过公路养护与改造工程,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明显提升。——通行效率大幅提高。燃油税政策实施后,目前已有17个省份一次性全部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共撤销收费站1723个,道路畅通率明显提高;持续5年的全国集中治超和提供气象预报、路况等公众信息服务,也大大提高了现有公路的通行能力。据统计,2008年底,全国国道网每日交通量平均为10317辆,比“十五”末增长6.7%,一般国道网拥挤度由“十五”末的0.44下降为0.39,降幅达12.8%,普通国道平均行车时速从“十五”未的53公里/小时提高到57公里/小时,在交通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公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2.养护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养护质量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国公路优良路率平均每年增长1%。截止到2008年底,按照新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高速公路的优良路率已达到98.9%,国道的优良路率达到68%,省道的优良路率达到67%(MQI)。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有了历史性的提升,——养护技术及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引进开发了科学养护决策技术;大力倡导预防性养护理念,积极探索和尝试预防性养护技术;新型、环保、节能材料与工艺在公路养护领域得到大力推广;桥梁维修加固成套技术取得突破。公路养护正逐步向公路检测自动化、养护决策科学化、养护工程机械化、运营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创建了一大批的文明样板路和科技、环保示范公路。3.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部进一步完善“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网站建设;建立并完善了覆盖全国40万公里的公路路况报送体系,及时向公众发布路况信息;加强中国气象局合作,每天向社会发布公路气象预报;在多个省份实施了2 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进一步提高公路信息化水平;部分省市两级交通主管部门建立了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公路出行服务水平得到初步提高。——联网与电子不停车收费得到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部《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高速公路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暂行技术要求》等标准规范,建立了我国自有的电子不停车标准和检测体系,制定了其中关键技术标准和检测规范,构建了全国统一的密钥管理体系,并在全国大力推广联网与电子不停车收费。目前,全国共27个省(区、市)实施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联网收费公路总里程接近6万公里;10多个省份采用统一密钥体系建设和开通了ETC系统;开展了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ETC系统的应用示范工程,实现了ETC跨省互联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目前,全国已经开通了600多条不停车收费车道,用户发展到60多万,不停车收费系统产业已经初步形成。4.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初步建立。部初步建成了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平台,并实现了15个省市的视频数据接入。印发了《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并组织部分省市初步完成省级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同时,还对路网运行状态监测和协调体系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应急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修订并发布了《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机构和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信息报送等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初步建立了部省应急会商机制,并对高速公路跨区联动协调等应急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探索;经国务院同意,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初步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加强国家公路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布局建设及规划研究,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运力、公路抢险救灾机械和物资,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速公路网编号工作基本完成。部先后印发了《国家高速公路相关标志更换技术指南》、《国家高速公路路线命名和编号实施方案》、《国家高速公路网里程桩传递方案》等3 政策文件,修订《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标5768)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志标线设置规范》,组织完成了G2京津塘试点实施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与标志标牌等的更换工作。——“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启动。科技部、公安部与部联合启动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能力,实现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一步减少、万车死亡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目标,围绕“人、车、路”等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组织实施示范工程。5.依法治路工作得到加强 ——有关法律规章进一步完善。在“十一五”期间部陆续起草、修订了一系列适合公路养护管理和应急保障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初步构建了公路养护及应急管理的法律框架,营造了良好法律环境。完成了《公路保护条例》的起草制定工作;《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公路路网结构改造管理办法》(试行)等标准规范则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提高了公路养护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和的颁布进一步细化了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和经营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明确了部门管理责任,严格了权益转让和招投标的条件和程序。——执法行为逐步规范。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规范执法文书使用,提高了执法规范化程度。创新执法手段,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了执法效率;完善落实了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执法责任制度和执法公示监督制度,提高了执法监督力度。——治超工作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部继续联合公安部、国家发改委等九个部委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成立了由政府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各部门齐抓共管,治超力度前所未有,加强了治超检测站点建设和管理,逐步推广了不停车检测4 系统和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治超检测站点联网互通,重点整治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国干线公路超限超载率控制在6.7%左右,严重超载超限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二)制约公路行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 与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和日益高涨的公众出行需求相比,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和应急保障事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 ——路网畅通水平有待提高。路网结构仍需优化,高速公路断头路依然存在,部分早期高速公路和省际间、重要城市间高速公路通道能力不足;国道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低、容量不足、通达深度不够,主干路网可替代路线少、网络化程度低。——公路养护资金缺口加剧。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和存量资产快速增加,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需求随之快速增加。预计到2010年,除高速公路外,全国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377万公里,2015年将达425万公里,相应的养护管理资金需求年均增长约为17%,而随着燃油税费改革的实施,替代公路养路费的公路养护经费来源的收入存在不确定性,全国公路养护资金的缺口势必日益扩大。导致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难以及时安排,大量农村公路失养失修,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基本没有落实。目前全国普通公路能够实现经常性养护的比重不足50%。——公路养护技术与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加快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公路养护技术人员进一步流失,公路养护施工作业技术水平提升缓慢,特别是高速公路施工艺难以快速、安全的要求。公路养护决策缺乏科学支撑体系,预防性养护难以普及,不少地方普遍存在以建代养现象。——公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普通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不完善,部分安全设施标准偏低,危桥仍然呈现边治边增的态势,其中农村公路危桥多、比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桥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公路基础设施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不强,在自然灾害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容易受损毁,进而影响交通。5 ——科技支撑作用有待提升。养护自主创新技术不多,养护技术的集成性不高,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水平仍需提高,预防性养护综合技术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仍未建立。联网收费和不停车收费技术的局限性依然存在,路政管理技术落后,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部分道路安全技术难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公共出行服务信息服务难以满足公众出行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信息量少且更新不及时,信息服务手段单一。服务区、加油站以及其它相关附属设施的服务品质尚待提高,服务区作为应急保障的基础保障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公路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高速公路行政主体多元化,路网分割管理的状况依然存在,收费公路养护缺乏有效监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公路跨区联动协调机制以及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公路养护机制改革仍需深化。——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保障能力亟待提高。路网监控设施仍不完善,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还不足,部、省、市三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尚未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尚未常态化,应急运行机制和征用补偿机制仍不健全,应急能力建设依显不足。——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的后续影响还将持续。取消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后,特别是随着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逐步取消,各地公路养护资金难以按照预期保障,特别是资金的分配流程与格局发生变化,进而对现行公路管理体制产生影响。在国家新的投融资政策尚未出台的条件下,普通公路建设、养护资金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十二五”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公路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公路养护管理事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市场活力的不断增强,人员和物资6 流动的不断加快,私人汽车消费的快速增加,必然使公路交通需求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系统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效集中、协调有力的公路安全监管与应急保障体系,加强覆盖全路网重要路段、桥梁、隧道、省级交界处的重点实时监控、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十二五”期,我国将迎来公路养护的高峰期,巨大的养护需求带来的是大量的资金需求,燃油税改革、资金拨付方式的改变和取消二级路收费使普通公路建养资金压力进一步增大,预计每年资金缺口将会在1000亿以上,此外,按照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公路安全工程、危桥改造、灾害防治工程以及公路水毁抢修等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的资金需求量约在2270亿元左右。总体看,公路养护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伴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迫切需要适应财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公路管理体制,加快决策、执行相分离,强化公路管理职能。“以人为本”是发展交通事业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畅通、舒适的个性化出行服务需求,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必须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投融资方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公路管理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凸现“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理念,继续坚持“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转变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以“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提供优质服务”为重点,全面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使用效率,提升公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公路交通“更安全、更畅通、更高效、更和谐、更经济、更便捷”。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一个网络”,培育“一个市场”,建立“五个体系”,努力7 打造通过养护管理延长现有公路基础设施使用寿命、通过养护管理提高现有公路设施使用效率、通过养护管理推动公路交通行业更好可持续发展的格局,从而真正促进公路交通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便捷出行的需要。“一个网络”:就是努力打造一个能力充分、安全畅通、和谐高效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一个市场”:就是培育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决策科学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五个体系”:就是着力建立一个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预防性养护技术体系,一个经济效能、科学创新、能够适应财税改革要求的公路养护决策支撑体系,一个以人为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出行服务体系,一个有法可依、运行高效、文明执法的公路路政管理体系,一个统一指挥、协调高效、保障有力的公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体系。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作为管理养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坚持建养并重、养护优先。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养护投入,加强公路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坚持深化改革、体制理顺。遵循“集中统一、事权清晰、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原则,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事权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科技引领、和谐发展。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完善技术体系,实现科学决策,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进步。强化环保意识,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发展预防性养护和再生利用技术,促进人、车、路、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依法治路、管理高效。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推进依法行8 政,加大公路保护力度。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透明度。——坚持安全可靠、保障有力。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运行机制,加快队伍建设,提高公路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四、主要任务
(一)以路网升级改造和开展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为龙头,全面提高路网技术状况 1.开展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开展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2010年,完成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北京五省市的试点工作;从201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示范工程的推广活动;至2015年,建成一批路况质量好、养护技术水平高、综合服务水平高的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形成一套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化管理标准及技术指南,保持“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2.继续加大干线公路改造与养护力度 “十二五”期间,针对干线公路养护的薄弱环节,加大普通干线公路改造与整治力度。一是实施“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每年安排里程不少于3.5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改造工程,全面改善普通干线公路的通行条件;二是实施“危桥改造工程”,力争在“十二五”前三年基本消除国省干线上的现有危桥,同时确保农村公路危桥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争取实现危桥改造不跨年,每年国省干线一、二类桥梁比例保持在95%以上,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继续实施“安保工程”,至2015年,基本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隐患路段处置,同时将公路安保工程逐步向农村公路延伸,改善农村公路安全技术状况;四是实施“灾害防治工程”,重点整治干线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路段,提高干线公路的抗灾能力,“十二9 五”期间,同一路段灾害损毁重复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3.全面提升养护技术水平——全面构建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大力推行路网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技术;依托公路数据库和路面、桥梁等管理系统,进行干线公路路况评价及养护决策分析,科学制定养护计划,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机制,明确养护决策的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养护定额标准。到2015年,干线公路科学养护决策体系基本建立,主要路况检测指标基本实现自动化,路况评价及养护决策实现信息化和制度化。——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性养护指导政策、技术标准;引进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公路自身特点的大中修设计方案,准确把握预防性养护时机,科学选择预防性养护措施;大力开展预防性养护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工作,形成成套技术。力争到“十二五”末,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比例达到8%,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比例达到5%。——积极探索绿色养护。切实转变公路养护方式,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冷再生、热再生等废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和施工工艺,逐步实现公路养护中废旧路面材料的100%循环利用的目标。——加强养护新技术的研发应用。重点推广公路结构状况和桥梁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基于使用性能和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养护设计技术,以及经济、环保、节能、高效的养护技术和公路灾害防治技术、旧桥维修加固技术等。着力提高全国公路养护整体技术水平,初步实现养护技术升级转型,力争到2015年,形成一套基本完善的公路养护技术规程、指南,全国公路养护技术保障能力明显提升。4.切实加强桥隧养护工作 继续贯彻执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全面落实桥隧养护的技术政策和管理制10 度;制订长大桥隧安全运营管理办法,逐步建立部、省两级桥梁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桥隧检查、评定和养护管理的考评体系,实行危桥改造时限责任制,建立桥隧养护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关单位责任和义务;制定桥梁养护、检测、加固设计、施工的从业人员和单位的资格条件,严格桥梁加固市场准入条件,尽快在全国建立起完善的桥梁养护与管理从业资格制度。5.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开辟稳定可靠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到2015年,农村公路做到“有路必养”,优良路率达到40%以上,着力解决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危病桥数量多、抗灾能力弱等突出问题,隐患路段处置达到40%以上,一二类桥梁比例不低于40%。
(二)以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建设为重点,提升路网管理水平1.积极积极推动公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建设 编制印发《公路网运行监测和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加强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协调管理。推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网日常监控设施建设,力争“十二五”实现全国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网的全面监测,形成完善的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和监测网络。2.建立公路及桥隧技术状况监测机制 切实加大桥梁安全监管和事故预防力度,结合财政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增量资金分配工作,在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管养单位工作职责的同时,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干线公路和主要桥梁、隧洞的公路技术状况动态监测工作机制。“十二五”期间,部将抽检、复核各地报送的高速公路及普通干线公路的路况评定结果,抽检比例不低于10%。11 同时选择部分跨越大江大河及跨海通道等对区域交通经济有显著影响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组织开展结构状况检测和养护运营工作定期检查,每年抽检桥隧总座数不少于600座。3.加快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 积极筹组国家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开展省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示范工程以及部省中心平台联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应急体系。根据《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地方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建立较完善的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部省两级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实现对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和收费站、服务区、治超检测站等重要节点的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数据和现场图像接入、路网服务水平分析、信息发布、异地会商、路网协调和调度等功能,为路网协调、公众出行服务和应急处置提供支撑。4.逐步建立完善路网跨区联动协调协调机制 在全国公路网管理平台体系建设和完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完善路网跨区联动协调机制,实现对跨省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协调指挥调度。借助课题研究,选择条件成熟的路网区域作为示范建设,研究探索跨区域路网仿真决策支持平台,初步实现以省域高速公路为主的跨区域协调调度辅助支持系统。同时,对路网运行中的易堵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其中的重点路段特别是省际通道路段,要加强动态监测和协调管理,采取有针对性进行综合治理,避免大范围的严重堵车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以调整完善收费公路政策为手段,促进收费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1.继续推进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改革 根据《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实施方案》要求,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严格控制一级收费公路的项目审批,削减一级公路收费规模。力争到2015年,除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外,实现取消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目标。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完成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涉及的人员安置工作。12 2.积极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加强收费公路监管 研究并逐步构建设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高效率、低标准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休的提供政府普遍服务的非收费公路体系。按照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加快建立能够满足需求的普通公路投融资体制,逐步研究提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普通公路发展政策和管理体制。同时,积极研究探索高速公路多元化投资建设、一元化管理的发展模式。同时按照实行“总量规划控制、国家严格准许、公开透明、动态监控”的总体思路,建立严格的收费公路监管机制。3.调整完善收费公路政策,建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机制 进一步调整完善收费公路政策,建立新的收费公路收费年限和收费标准调整机制。争取政策支持,允许现有高速公路在收费到期后,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本着“低标准、长年限、高效率”的原则,继续收费用于维持公路养护与运营管理,减轻财政负担,调节路网交通流量。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的新机制,研究实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贷统还”制度,实现路网资源的统筹利用和滚动发展。4.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不停车收费 继续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组织实施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建设,研究制定鼓励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联网收费,在更多区域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全面扩大ETC车道的网络覆盖,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省内联网收费,东中部地区电子收费服务覆盖率至少要达到20%,力争实现中心城市附近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均建有ETC车道的目标。
(四)以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路网安全和应急处置水平1.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预案体系 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应根据修编后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完善地方公13 路交通应急预案,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专项处置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部、省、市、县四级公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2.强化应急运行机制建设 加强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的多部门协作能力,推动部门间沟通与交流,建立预警信息快速通报与联动响应机制。以《交通部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试行)》为基础,建立并完善公路应急信息报送机制,规范公路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建立突发事件下跨区域路网协调与指挥机制,提高公路应急保障和区域路网协调能力。建立省际公路会商与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区域路网预警信息快速通报和协调联动。建立公路应急管理培训与演练制度,提高队伍应急处置能力。3.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建立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在积极培育公路养护市场的同时,组建以地方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路政管理部门及日常养护机构为主体的地方区域性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同时通过委托方式,将部分公路养护企业作为公路应急抢通补充力量。特别是发挥武警交通部队作为国家级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专业力量的优势,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部分具有重要意义的国(边)防公路的养护保通,重要公路桥梁和隧道的守卫管护,以及重大应急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保通工作。——推进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根据全国干线公路的分布情况,按照辐射范围500-800公里的要求,同时结合我国武警交通部队的基本部署和兵力分布情况,确保应急物资调运的时效性和覆盖区域的合理性,本着“均衡分布、分工负责、有效衔接”的原则,建立6个武警交通部队、17个区域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五)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水平1.规范和强化公路数据库建设和管理 14 切实加强对公路数据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逐步建立奖优罚劣的公路数据管理工作考评机制、与绩效挂钩的公路数据库使用管理工作机制,以现有公路养护统计年报、收费公路统计年报、公路数据库工作为基础,从公路管理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公路数据库指标体系与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完善部省两级公路数据库,为相关业务管理系统的融合与共享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推进统一管理的业务工作平台建设,为全面提升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2.建立健全路网运行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 进一步完善公路路况信息报送和发布机制,及时报送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公路通行不畅和阻断、恶劣天气下的交通组织、水毁断道的及时修复、公路养护施工等各类动态和静态信息。对于采集报送的路况信息,建立完善统一管理的工作机制,及时通过网站、广播等媒体,以及路侧可变情报板等手段多渠道发布,并逐步实现在收费站、服务区、客货站场等场所增设信息发布设施,即时提供出行信息服务。探索研究路网运行信息分析系统,定期开展路网运行分析汇总工作。逐步在行业建立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站,不断提高公路出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要求。3.全面开展公路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进一步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与会商,及时做好公路气象预报与恶劣气候预警工作。通过完善交通与气象部门间的合作运行机制,构建交通与气象部门间的共享工作平台,实现交通、气象观测站点和采集信息的集成共享,逐步形成基本覆盖全国国、省干线公路的公路气象监测网络,基本具备24-72小时预报,3-6小时预警的公路交通气象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形成准确、及时、和谐、高效的部省公路交通气象服务体系。4.进一步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继续落实免收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费的政策措施,在确保国家“五15 纵二横”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的基础上,基本建成由国家和区域性“绿色通道”构成的、覆盖全国范围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同时,加大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力度,落实相关的补偿措施,提高运输车辆的通行效率,真正体现“绿色通道”服务民生的作用。
(六)以贯彻落实《公路保护条例》为基础,强化路政管理 1.健全公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围绕《公路保护条例》,尽快出台《涉路行为行政许可安全评价实施办法》、《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公路养护市场管理办法》等配套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启动《高速公路条例》的立法工作。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地方标准为补充,形成中央和地方、部门和行业相配套的公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和完善治超长效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治超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和区域联动,坚持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并重,全面落实运政巡查派驻制度,进一步加强源头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治超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巩固和扩大治超成果,力争“十二五”末将超载超限率控制在5%以内。完善全国治超路面监控网络,逐步推广不停车检测系统和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力争在2012年前实现部、省、站三级联网管理。坚持以检测站为依托、以固定检测和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超限车辆避站绕行、短途驳载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3.建立健全公路路政管理体系 ——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合、全民参与的公路保护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公路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不断加大公路保护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的爱路护路意识,逐步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变行业行为为社会行为。16 ——提升路政管理服务理念。规范基层办公环境和窗口建设标准,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促使路政管理从公路设施财产保护向公共服务转型,逐步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跨省大件运输联合审批、首问负责制、高速公路救援、公路养护作业现场秩序维持和疏导等便民服务措施。——提高路政装备、设施水平。逐步提高路政管理设施与装备水平,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创新路政管理手段,加快路政管理信息化进程,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建成起基本完善的公路管理信息化体系,切实提高路政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以推进路政管理工作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和改革路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经营性公路路政工作由地方公路管理机构实施派驻管理模式,探索和试点高速公路和公路超限检测站路政工作由公路管理机构实施省以下垂直管理模式,研究解决公路多元化、分割式管理带来的弊端。4.强化公路路政队伍规范化建设 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建立公路执法考核监督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推行非现场执法,并实现罚缴分离。推进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路政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杜绝公路“三乱”现象。制定《公路路政文明执法工作规范》,不断提高规范执法和文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统一规范执法人员外观形象和基层站所标志标识,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公众对路政管理的认知度和对社会服务的影响力。争取用五年时间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路政执法队伍。
五、保障措施
(一)体制保障 ——理顺公路管理体制。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结合燃油税费改革后事权与财17 权的新变化,进一步理顺公路管理体制。剥离国资委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公路行政管理职能,实现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要求,探索实行“三个层次二级管理”的公路管理体制模式,即实行省与市(地)垂直管理、以省为主,农村公路实行省指导县、以县为主的体制模式。完善“权责清晰、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与其他行业部门的职责关系,解决行业内部不同机构间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确保权责一致、责任明确。——稳步推进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结合各地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按照“管理与生产分离、事企分开、公开透明”的原则,推进和深化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稳步妥善解决人员身份转换和安置问题,剥离和处置相关资产,实现养护管理和生产作业的彻底分离。其中公路日常小修保养采用专业化和定额管理方式,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大中修和改扩建工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实现养护市场的社会化、专业化。
(二)资金保障 在继续保证日常养护和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灾害防治工程等路网改造工程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适当加大中央车购税向公路养护、改造领域的投资力度,确保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新增税收收入基数和增量资金中替代公路养路费支出部分全部用于公路养护,争取中央每年用于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撤站还贷专项资金,在债务还清后,全额用于公路建设和养护。充分利用“统贷统还”政策,逐步建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统筹发展机制,大力支持普通干线公路建设养护,实现公路网的良性循环与滚动发展。建立并落实专项资金,保障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和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通过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拓宽公路建设和养护融资渠道。
(三)科技保障 ——推进公路管理和服务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编制公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接口规范标准,积极推进公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地图及其18 信息导航标准的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基于既有的联网收费系统软件,跟踪高可信网络软件平台及大型应用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等关键技术,研究设计公路收费与联网收费软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ETC产品生产工艺水平。大力推广和应用GPS调度指挥、路政巡查全程实时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公路服务和管理技术水平。——加大公路养护技术研发力度。根据我国公路养护维修的实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逐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公路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结合现有的路面、桥梁管理评价信息平台,科学分析公路及桥梁技术状况的衰减规律,分轻重缓急,科学制定预防性养护计划,逐步构建快速可靠的公路基础设施养护技术体系,为促进我国公路养护技术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公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便捷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创造基础条件。
(四)人才保障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考核、监督制度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路政执法队伍的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风气正的路政执法队伍和养护施工队伍。严格职业资格认证,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专家人才库”管理制度,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培训、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加快从业人员队伍文化、技能等职业素质的提高,形成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勇于奉献精神的公路从业人员队伍。通过人才队伍建设为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19 附: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项目 指标 高速公路优良路率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 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比例 公路养护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比例 国省干线大修工程比例 国省干线中修工程比例 国省干线一、二类桥梁比例 应急保障 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 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数量 国省干线安全设施的完好率 新建公路安全隐患率 东中部电子收费覆盖率 国省干线公路运行监测覆盖率 公路服务 面向国省干线公路的交通气象监测网络预报能力 公路交通气象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 部、省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联网率 公路运输超限率 路政管理 执法案件结办率 执法人员持证率 目标 ≥98% ≥75% ≥8% ≥5% ≥5% ≥8% ≥95% ≤2小时 23个 ≥95% 0 ≥20% ≥60% ≤72小时 ≤6小时 100% ≤5% ≥95% 100% 安全 20
第三篇:60km国省干线公路保洁及养护工程
60km国省干线公路保洁及养护工程
实 施 方 案
新乐市欣兴公路保洁维修服务中心
2010年12月19日
为进一步推进60km国省干线公路保洁及养护工程的专项工作,建立日常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各类设施设置规范有序,日常保洁常态化、正规化,以优良的城市容貌,按照城市管理指挥部要求,于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将开展本工程各类设施的保洁及养护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本次保洁及养护工作,遵循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的原则,通过条块联手、部门联动,综合统筹、备负其责、行业监管、社会监督的方式,基本实现”设施更规范、运营更安全、通行更舒适、环境更协调、管理更先进"的目标。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1、认真抓好保洁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让每位员工都能认识到“公司是我家”、“我们大家是一个整体”、“保洁的荣辱就是我们大家的荣辱”。狠抓员工的服务意识,树立“业主至上、服务第一”、“客户就是上帝”让每位员工在服务中都能设身处地的为住户着想——“想住户之所想,忧业主之所忧”,在业主开口前让业主满意,让住户深刻的感受到家的温馨。同时还着力开展一些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因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进取中才能力求发展。使每一位员工始终鼓足劲、保持最旺盛的斗志。
2、进一步建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以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严格规范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准则,做到“定人定岗,责任到人”让每位员工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寻求改进和进取。
3、狠抓了保洁员的仪表、仪容和形像建设,狠抓了员工的礼节礼貌管理。根据甲方和公司的要求,统一了着装,经常检查员工的仪表仪容,检查员工的礼节礼貌,使保洁队伍做到了着装整齐、有礼节有礼貌、精神饱满、做到微笑服务。
4、定人、定岗、定位,责任到人。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每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划点、划片、划区,定人、定岗、定位,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任区,根据划分的责任区情况,每天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指出,马上纠正,始终保持了各区卫生干净、整洁。让甲方满意。
5、非常重视上级的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每一次检查,让业主满意。维护公司的形像。
6、注重搞好与甲方的关系。深知搞好与甲方的关系,是工作开展的基础,便于我们工作。经常与甲方主管沟通,征求甲方的意见,增进感情。对于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请甲方检查。
7、团结每一位员工,以自己的形像力去影响每一们员工,与保洁员工打成一片,在对她们严格要求的同时,做到生活上关心她们,体贴她们,有困难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让她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
8、及时做好月度和周工作计划。使工作做到有计划性,目的性,做到有条不乱,无遗漏。
9、逐步规范保洁清洁用品出入库的管理,狠抓节能降耗。为响应公司的节能降耗号召,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在每天的工作中对各设备要勤检查多清理,从而减少因设备保养不到位引起的报修;每位保洁员要做到人走灯灭,不用水时要及时关水龙头,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新领拖布扫把,先用东西绑扎好,拖布用钉子钉好加固,精心维护,尽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袋子,抹布等,精心使用,能用三次,决不只用二次。在每月报领保洁用品时,按计划请领,从不多领,为公司节约开支。
10、严格按保洁管理作业程序和保洁标准及公司的检查考核评分标准,实行工作检查制度,包括:自查、互查、主管检查、抽查等检查制度,将考核结果切实与员工工资挂钩。做到奖勤罚懒,赏罚分明。坚持每天巡视园区,有效制止各种违章现象,现场督导保洁工作。落实各种会议制度,坚持天有天评,周有小结,月有讲评。
三、保洁及养护队伍的组建:
卫生保洁工作在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的基础上建设一支勤快高效的保洁队伍。根据项目规模的大小招聘数名保洁员。在保洁员的聘用工作中,安排年青力强、责任心强、肯吃苦耐劳的保洁员,在本项目中,坚决不皮你用高龄保洁员,不聘用带病保洁员,国道及省道沿线的保洁员相应配备警示黄马甲。加强保洁员素质教育与安全教育,完善保洁员聘用协议,落实具体保洁区块与工作任务、职责,制定奖惩或考核措施。同时,定期清洗、维修垃圾箱,保洁员做到保洁区块洁净,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四、保洁工作标准化。
1、标准化培训员工。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技术强、作风正、素质高的队伍。是做好保洁工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队伍才能适应捷特公司管理现代化和保洁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员工素质及工作效率,我们将有计划的组织员工进行全方位培训。针对新员工入职较多的实际情况实行班会讲理论,在岗示范的方法进行培训。班长手把手教;老员工传、帮、带,发挥班长的业务技能,调动老员工的积极性。这样新员工也容易接受和掌握。即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又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严把培训关,讲清操作要领要点,做到眼勤手快(即:眼勤看手快做);先粗后细、一步到位、人走物清(即:一次做彻底,人走垃圾、杂物、工具全带走)。把员工培训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指标任务,利用适当的时间每周一次,每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清洁基本技能》、《岗位职责》、《操作安全》、《清洁剂的性能和使用》、《机器设备的使用》等。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不间断的指导和培训,培训工作贯穿整个2011,培训完了要进行考核,考核标准:实际操考核100%合格,理论考核95%及格。
2、按标准化去做,定岗、定人、定楼层,责任到人、岗位到人、签订岗位责任书。让员工心中有标准,日工作表上排列有顺序,操作起来规范。整个工作区无死角,无遗漏。
3、按标准化去查,主管、班长在检查工作中不走过场,要坚持按标准检查,自查、互查、班长检查、主管检查、抽查等检查制度相结合,将检查结果切实与员工工资挂钩。坚持每天巡查,督促保洁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管理要素实施正规化
1、基础设施管理的正规化。平时仔细检查各种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故障不过夜。
2、物料管理的正规化。领料过程及手续齐全,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深挖保洁成本潜力,杜绝浪费,为公司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3、工作方法正规化。制定各岗位工作标准及流程,不断完善存在漏洞的地方,确保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来指导员工,让所有工作处于受控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岗位的《岗位操作规程》及《检查规程》、《培训规程》、《语言行为规范》及相关的工作技巧。并让保洁员工熟记于心。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正规化。对保洁各岗位存在风险进行识别,针对危险源制定措施,并对员工进行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教育。高台、高窗、室外、电气设备使用、机械设备使用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育和提示,确保安全无事故,做到安全服务。
5、月报、周评、周计、考勤正规化。及时做好各种报表,并使之正规化、程序化。
六、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
1、对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为员工制定工作目标,鼓励员工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再度加强对保洁员的管理。加大管理力度,使之系统化、标准化、良性化运作起来。
1)加强监督工作质量,精益求精。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工作中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主动服务等方面的管理。
2)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3)加强班长的基础管理能力。4)工作标准量化、可操作性强。
5)日常培训,让员工熟悉工作流程及服务标准,升华服务质量。
3、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完善提高满意度。如水管爆裂、漏水、结冰等情况让员工熟练掌握应对自如,不惊慌失措。
4、进一步提高保洁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精益求精,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保洁员进行主动服务意识培训,调整员工思想,鼓励员工养成主动自查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善于计划,工作才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只有善于总结,发现不足,工作绩效才能良性循环。
七、业主、甲方检查满意化
针对上级的检查,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人力物力,搞好各项工作,让甲方满意,让公司放心。
八、责任承包时间要求
60km国省干线公路保洁及养护工程,承包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九、保洁及养护质量要求
1.一般要求
无明显污迹、尘土、各类废弃物;无明显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现象;无明显破损、表面涂料(层)脱落现象;无明显补丁式涂料遮盖现象;无其它明显外形不洁等影响市容环境现象。
(1)保洁质量要求
a)交通标杆、路灯杆、电杆无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乱吊挂,无明显补丁式涂料遮盖,杆体四周无乱停放。
b)消火栓无乱张贴,无脱漆,四周无乱停放。
c)邮筒箱体应干净清洁,应无乱涂写、乱张贴、积灰、脱漆和锈蚀。
d)废物箱箱门、箱体清洁、完好无损;箱内应配置垃圾袋方便投放,垃圾积存不超过投放口;顶部无杂物、烟蒂,烟缸内烟灰、烟蒂不外溢;箱体周围1米半径范围内地面整洁,无垃圾、杂物和污水。引公共交通站牌、道路停车场计费表无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无污迹、破损、脱漆,杆体无补丁式涂料遮盖现象
e)公共交通站亭亭体无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明显污逊;玻璃面清洁透明;亭体表面无脱漆、PC板、不锈钢表面光亮;顶棚内表面无异物黏着、蛛网;顶棚外表无明显灰土淤积;亭度位无污渍、浮灰、破损。
f)出租车扬招牌箱体表面无乱涂写、乱张贴、浮灰、污迹;玻璃表面清洁透明;箱体顶部无明显浮灰、树枝、枯叶等。
g)电话亭亭体无乱涂写、乱张贴、明显污迹、浮灰,无明显脱漆和锈蚀;亭内无垃圾、杂物、无异味;电话机清洁、卫生、安全。
h)书报亭亭体无乱涂写、乱张贴、乱吊挂,无明显污迹,玻璃表面清洁透明;经营物品应摆放有序,无跨门营业;亭顶无明显灰土淤积;亭周围2米半径范围内地面无垃圾、杂物。
i)非机动车停放亭(点)护栏无乱张贴、浮灰、蛛网,无明显脱漆、补丁式涂料遮盖现象;停车棚顶棚内表面无异物黏着,外表面无明显灰土淤积。
f)阅报栏无乱张贴、明显污迹、浮灰;栅顶无明显灰土淤积、树枝、枯叶等。
n)流动厕所 无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污迹等;厕所周围无粪便、污水外溢,无垃圾、杂物,无恶臭。
保洁要做到文明、清洁、卫生和安全,不得影响周边行人的正常通行,保洁工具不得随地堆放,保洁所余污水不得随意泼洒,应排入附近排水沟,不应对周围环境和市民生活造成影响。保洁应使用符合国家或者地方产品质量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清洗剂、涂料和装饰材料,确保保洁质量和安全。保洁可采用扫、擦、洗、铲、粉刷等多种保洁方式,不宜使用与底色和涂层质地差异较大的涂料简单粉饰污迹和招贴广告等。特殊地区如火车站、汽车站以及人流较大、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应适当增配保洁人员,并相应增加保洁频次。遇恶劣大气(如沙尘暴)造威人行道各类设施严重污损,应当及时进行清洗;经过清洗不能除去污迹的,应当进行粉刷、覆盖,确保整洁美观。遇有重大庆典或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大型活动等特殊情况需要时,增加保洁频次,保持人行道各类设施容貌整洁。
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1、路面经常性保持整洁,没有土、不扬尘、无堆积物,路面面露本色,不被污物覆盖,抛洒物及时清理。隔离带、隔离墩、拦水带、路缘石、花池蘑菇石表面无尘土露本色。隔离带、隔离墩两侧根部无抛洒物。隔离带外侧慢车道路保持干净无泥土。路缘石、拦水带、花池根部无抛洒物。路树、花草叶片表面干净无尘土。平交道口、过街(村)路段、施工路段路面保持干净无泥土。及时清理路界以内及过街路段内垃圾,路面抛洒物存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2、路肩整洁、无杂物、垃圾、堆积物、平整密实不影响排水,路肩外缘顺适,边坡稳定、顺适,无坍塌、冲沟、缺口等现象,边坡坡度统一,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桥涵等排水设施畅通。
3、路树、花草修剪整齐、美观;花灌木修剪整齐,管理到位,花池内无杂物、无白色垃圾。雨季边坡、边沟实施绿色覆盖工程好,边坡、边沟草修剪及时、到位。
4、保洁坚持着装上路,巡查作业。做到保洁细致,清扫认真,上路率不低于95%,节假日日常保洁任务最繁重的时候,必须保证细致。
5、各种保护设施、挡墙、隔离墙无污损,里程碑、百米桩、路界桩、示警桩、红线控制碑、街道化控制碑、交通标志无歪斜。沿线桥梁栏杆、挡墙、排水沟、五桩等破坏或丢失的,及时上报甲方。
6、冬季降雪后应组织人员迅速行动上路清雪,严禁将积雪堆积在路肩和绿化带中。雨季及时上路巡查,发现险情立即处理并上报。
保洁及养护要做到文明、清洁、卫生和安全,不得影响周边行人的正常通行,保洁工具不得随地堆放,保洁所余污水不得随意泼洒,应排入附近排水沟,不应对周围环境和市民生活造成影响。保洁应使用符合国家或者地方产品质量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清洗剂、涂料和装饰材料,确保保洁质量和安全。保洁可采用扫、擦、洗、铲、粉刷等多种保洁方式,不宜使用与底色和涂层质地差异较大的涂料简单粉饰污迹和招贴广告等。特殊地区如火车站、汽车站以及人流较大、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应适当增配保洁人员,并相应增加保洁频次。遇恶劣大气(如沙尘暴)造威人行道各类设施严重污损,应当及时进行清洗;经过清洗不能除去污迹的,应当进行粉刷、覆盖,确保整洁美观。遇有重大庆典或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大型活动等特殊情况需要时,增加保洁频次,保持人行道各类设施容貌整洁。
第四篇:国省干线公路总结
国省干线公路 大中修工程总结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的重要一年,在新时期的交通大环境下,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营造畅、安、绿、美的交通氛围,使人民群众走上放心路,按照省厅及市局的工作部署,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我处全体同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大中修工程为工作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对养护工程下大力度认真管理,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完成,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工程均已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在此对今年已完成的工作做出回顾、总结。
一、组织培训学习,强化专业技能。
为确保今年我市大中修工程质量,使大中修养护工程尽快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在年初,我处聘请从事交通事业多年的专家对各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进行了一次集体培训,各县及相关单位都积极参加了培训,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学员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今年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三、项目招投标情况
整个招投标过程邀请市检察院、局纪检委、局招标办对招投标工作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招标工作结束后,我处与各中标单位签订了合同协议书。在招标工作中,从招标到评标、开标及发放中标通知书的过程井然有序。监理招标采用一个监理公司,在优选监理队伍的前提下,不仅保证了监理工作的整体性,而且能够在管理上具备统一性,减轻建设单位管理者的工作压力。
四、项目办建设情况
五、项目目前完成情况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按照开工前我处组织召开的“2012年张家口市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开工动员会”的要求,项目办加大力度对开工前的各项工作认真管理,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开工。截止目前,天走线、宣大高速公路连接线、张沽线、京环线,下广线、东商线、宝平线、南赤线京原支线大中修工程均已完工通车,完成
六、工程建设管理情况
今年我市大中修工程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桥梁涵洞施工技术规范》及其它相关规定和要求组织施工,工程质量检测标准采用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理。严格执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现场监督作用,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关键工程、关键工序进行严密监控,确保今年我市大中修及桥梁加固工程能够顺利完工。
七、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首先是从观念上转变,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的重视程度。在招标文件中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的摊铺、碾压机械都有明确的要求,从硬件上保障了工程质量。
2、严格开工报告制度,在批复开工报告前,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原材料的报验单,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基层混合料的配合比的满足资质的等级实验室的批复。机械进场情况,人员履约情况等相关资料,确定满足开工条件,方可批复开工报告。
3、严格工地试验室备案制度。从实验器材和实验员的资格上都满足了相关要求。为大中修工程及时提供的各项实验的基础数据。保障了工程的质量。
4、明确管理分工,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今年的大中修管理改变了以往的一个项目组管理全市大中修工程的传统模式,成立大中修项目办,从项目办到监理分成两个管理小组。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加强了管理力度,由于这样更加方便管理,更加有效的保障了工程质量。
5、在施工工艺要求上有比以往更加严格,今年要求各施工单位大修路段在基层施工时必须拉纵段,放线摊铺,改变了以往多年的“顺坡爬”的养护工程的传统作业方式。在中修工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在罩面前,必须做到病害处理到位,做好路面灌缝工作。并铣刨掉灌缝残留沥青,防止罩面后泛油。
八、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1、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题,对各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员工开展了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与技能。
2、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工程防汛组织机构,完善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到图表上墙。按照质安处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行为检查要求对各施工单位制度建设及图表上墙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导。
3、在工程开工后,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排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九、明年工作计划。
在以往大中修工程管理的经验下,我处将提前入手谋划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新的一年即将来到,通过对今年工作总结,结合往年的工作经验,我处管理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我处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厅、市局下达的任务目标,养护好所辖道路,加快交通建设的发展。积极推广应用管理新模式,使我处的工程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第五篇:国省干线公路总结
国省干线公路
大中修工程总结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的重要一年,在新时期的交通大环境下,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营造畅、安、绿、美的交通氛围,使人民群众走上放心路,按照省厅及市局的工作部署,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我处全体同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大中修工程为工作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对养护工程下大力度认真管理,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完成,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工程均已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在此对今年已完成的工作做出回顾、总结。
一、组织培训学习,强化专业技能。
为确保今年我市大中修工程质量,使大中修养护工程尽快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在年初,我处聘请从事交通事业多年的专家对各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进行了一次集体培训,各县及相关单位都积极参加了培训,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学员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今年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三、项目招投标情况
整个招投标过程邀请市检察院、局纪检委、局招标办对招投标工作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招标工作结束后,我处与各中标单位签订了合同协议书。在招标工作中,从招标到评
标、开标及发放中标通知书的过程井然有序。监理招标采用
一个监理公司,在优选监理队伍的前提下,不仅保证了监理
工作的整体性,而且能够在管理上具备统一性,减轻建设单
位管理者的工作压力。
四、项目办建设情况
五、项目目前完成情况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按照开工前我处组织召开的“2012
年张家口市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开工动员会”的要求,项目办加大力度对开工前的各项工作认真管理,确保各项工
程顺利开工。截止目前,天走线、宣大高速公路连接线、张沽线、京环线,下广线、东商线、宝平线、南赤线京原支线大中修工程均已
完工通车,完成六、工程建设管理情况
今年我市大中修工程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路面
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桥
梁涵洞施工技术规范》及其它相关规定和要求组织施工,工
程质量检测标准采用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标准》。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
监理。严格执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现场监督作用,积
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关键工程、关键工序进行严密监控,确保今年我市大中修及桥梁加固工程能够顺利完工。
七、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首先是从观念上转变,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干线
公路大中修工程的重视程度。在招标文件中对沥青混凝土路
面、基层的摊铺、碾压机械都有明确的要求,从硬件上保障
了工程质量。
2、严格开工报告制度,在批复开工报告前,要求施工
单位提供原材料的报验单,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基层混合料的配合比的满足资质的等级实验室的批复。机械进场情况,人员履约情况等相关资料,确定满足开工条件,方可批复开
工报告。
3、严格工地试验室备案制度。从实验器材和实验员的资格上都满足了相关要求。为大中修工程及时提供的各项实
验的基础数据。保障了工程的质量。
4、明确管理分工,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今年的大中修管理改变了以往的一个项目组管理全市大中修工
程的传统模式,成立大中修项目办,从项目办到监理分成两
个管理小组。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加强了管理力度,由
于这样更加方便管理,更加有效的保障了工程质量。
5、在施工工艺要求上有比以往更加严格,今年要求各
施工单位大修路段在基层施工时必须拉纵段,放线摊铺,改
变了以往多年的“顺坡爬”的养护工程的传统作业方式。在中修工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在罩面前,必须做到病害处理到
位,做好路面灌缝工作。并铣刨掉灌缝残留沥青,防止罩面
后泛油。
八、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1、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题,对
各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员工开展了
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与技能。
2、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工程防汛组织机构,完善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到图表上墙。按照质安处
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行为检查要求对各施工单位制度
建设及图表上墙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导。
3、在工程开工后,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排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
患,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
全及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九、明年工作计划。
在以往大中修工程管理的经验下,我处将提前入手谋划
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新的一年即将来到,通过对今年工作总结,结合往年的工作经验,我处管理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我处
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厅、市局下达的任务目标,养护好所
辖道路,加快交通建设的发展。积极推广应用管理新模式,使我处的工程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