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
【摘要】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如何更快更好的为公众提供服务将影响一个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关系到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政府包揽式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如今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公众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而电子政务的出现以及应用,为公共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政府;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政府应该加快职能的转变,进行公共服务创新,完善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一、传统的公共服务
在计划体制下,公共服务主要是在公共部门内部进行,国家包揽全部公共服务。具体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政府“自拉自唱”模式。很多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自己做出选择,自己拿钱,政府自己提供公共服务。第二种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合作模式。公共服务的决策和选择是由政府行使的,政府也提供资金,但政府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让国有企业提供具体公共服务。第三种,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合作模式。大量涉及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领域的一些公共服务,虽然由政府选择,提供资金,但具体提供服务的,主要是事业单位〔1〕。
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传统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因此为了迎合广大公众的需求,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被提上日程。
二、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2〕。
公共服务是政府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满足公民及其组织的基本直接需求的社会生产过程。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政府的本质职能就是为公众提供服务,但是如何高效普遍的提供公共服务,则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话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电子政务作为一种现代技术手段,有助于政务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可以说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是载体与内容的关系。
三、如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公共服务创新
目前中央以及各地政府都已建立起相应的政府网站,在网站发布了大量信息用于资源共享,电子政务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信息、沟通以及交易服务方面,我国政府做的不到位,存在着“重电子轻政务”的问题,政府部门内部资源分割,难以实现互通互联,另外还存在着服务覆盖面不足,信息更新慢、互动差、服务内容少等问题。所以,为了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完善电子政务的服务职能。
(一)缩小“数字鸿沟”
公共服务是政府为广大社会群众的提供的服务,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是均等的。然而现实中存在的“数字鸿沟”产生了“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信息的匮乏导致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他们通过电子政务便利地享有公共服务的几率更小。所以,政府应该投入专项资金帮助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发展成本低、效益好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项目,使他们在获取信息和公共服务发面缩小与发达地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差距。
(二)以公众为中心,提供有效的信息
目前我国各地都建立起了政府网站,但是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大部分是政策性内容,涉及公民与企业的实际服务项目则比较少。在接下来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应合理选取样本通过问卷调研活动了解群众所需的公共服务项目,例如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等。真正实现公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相关事情的愿望。
(三)逐步实现部门资源间的互通互联,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我国的政府机构存在多个办事部门,各部门间有着明确的权责划分,因此,对于广大公众来说,想要办理一件事情通常需要在多个部门间奔走。实现部门资源间的互通互联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和个人申办事项的过程通过互联网实现将成为可能。
(四)由单向转为双向,增强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动
当前我国政府网站发布的多为通知性的信息,缺乏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对于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建设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不利的。开设一些互动窗口,了解民意,既可以更好的为公众服务,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又可以使公民参与到民主政治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汪玉凯.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型[N].中国国门时报,2004(7)
[2]
[3]佘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5)
[4]赵雪峰.国外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科技论坛,2010(4)
[5]王兴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研究,2011(2)
第二篇: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07-05-27 作品简介
论文报告
方案背景: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我们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由过去的 管制型政府过渡成明天的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工具,它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提供公共服务,加强政府与企业,政府和公众的沟通,方 便百姓办事,充分展示和提高政府形象。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以正处于后台内部整合,互联互通,内网、外网、政府门户网站同时建设的时期,也正处于从内 向外,从局部到系统的演进发展阶段。推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是当前电子政务的核心工作之一。
方案整体概述:
太极 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长期的行业积累和知识优化,形成一套完整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内容包括:政策法规、政府工作动态、办事指南等信息发布服 务;个人户籍、婚育、纳税及企业、团体方面设立、资质、生产、经营等政府办事类服务;气象、交通、水电、煤气、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事业信息服务;家政 中介、商品配送、车辆租赁和买卖等生活便民服务;以及政策法规、政府办事、企业和个人信用等咨询服务。可以为政府部门、公共事业服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服务 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和部门,以及个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企业、其他个人、团体或组织建立起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
方案功能内容:
1、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
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为用户建立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在门户中将各种服务进行整合和发布。通过这一门户网站,公共服务对象可以了解、享受到信息发布、政府办事、公共事业、生活便民和咨询投诉等相关服务,实现一次登录、按需使用。
2、完善的内容管理
这样的门户中必然涉及大量的对公服务信息,这些信息又来自政府、公共事业服务企事业单位、社区和服务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途径,从运营的角度而言,由一家单 位或部门完成所有内容的维护是不现实的。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提供了完善的内容管理功能,它通过建立在多级组织、角色、权限基础上的采、编、发机 制,让每一个提供服务的单位独立完成自我内容的管理。
3、网上审批及协同处理的交互机制
对公共服务中往往涉及大量的协同政务和协 同事务的网上办理,如户籍、婚育、财产、纳税及企业、团体方面设立、资质、纳税;交通、供电、自来水、煤气、医疗、卫生、教育等,这些服务往往需要由多个 单位或部门协同完成。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工作流、信息交换等技术的采用,形成网上审批及协同处理的交互机制,可以更好的为对公服务提供辅助 作用。
4、有效的内、外网信息交换机制
公共服务门户主要采用外网提供服务、受理申请和内网提供信息发布、业务办理的工作方式,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中提供的内、外网信息交换机制将内容管理和网上审批这两大环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成为资源整合的有力保障。
5、全面的过程跟踪
电子政务的宗旨就是政务公开、服务便捷,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全面的过程跟踪、全文检索、多种终端接入模式以及咨询投诉等功能实现这一目 的。服务对象通过门户提交服务申请后,可以通过办事指南了解整个服务的过程,并且可以随时了解该项服务的具体办理情况和办理状态。
6、满足全文检索要求
它的全文检索机制包括条件查询和内容查询,方便服务对象在庞杂繁多的信息中迅速、准确的找到需要的信息。
7、实现多种终端接入模式
这套方案还提供了计算机、电话、手机、信息亭、数字电视等多种终端接入方式,结合网络化的后台公共服务资源,为更广泛公众提供服务,开展多样化、有效的公共服务工作。
8、咨询投诉
该方案中还提供统一入口、分发机制,完成主要政策法规、政府办事、企业和个人信用、教育升学、旅游咨询和办理、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商务辅助、心理咨询等信息的网络在线咨询以及投诉服务。
9、提供对公共服务的全面监管
这样一整套内容多元、涉及部门众多、服务对象广泛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提讯系统,整体监管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中的公共服务 管理中心,就是起到了全面监管和维护的作用。公共服务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公共服务门户的运行、公共服务信息发布的流程和内容、门户中各项服务出入口的设置、服务对象服务申请的内容和结果,并且维护公共服务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对服务办理过程进行监管,对服务对象提请的咨询投诉进行统一分发。太极电子政务公 共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公共服务管理中心,对各种发布信息、流程信息、交互信息、基础设计以及各种办理活动和办理状态进行全面监管,体现了电子政务寓监管于服 务的要求,保证了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实时性和活动的公开性。
方案总结:
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同时考虑到了服务提供方和 服务对象方的需要,一方面,它通过建立门户网站、进行内容管理等功能,信息交换、流程交互机制和全面全程监管的公共服务管理中心,对服务提供方的全部工作 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使庞杂繁琐的工作系统化、模块化、流程化,既提高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实时性、公开性,实现了电子政务的 服务目标。另一方面,这套解决方案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全面的过程跟踪、全文检索、多种终端介入模式和咨询投诉功能,使他们既能快速准确找到所需信息,也能对 自己提出的服务申请进行全程跟踪,还可以随时提出咨询和投诉,实现了政府部门工作流程透明化,有利于公众监督,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真正搭建起了 一座沟通的桥梁。
第三篇: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1.“十二五”规划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贯穿“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它是整个“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也是最后的落脚点A。A.正确 B.错误
2.社会保障它不同于收入分配它也完全等同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实际上是一个安全网再具体说是公民的一种安全状态A。A.正确 B.错误
3.生产力越发达应该说居民风险越小但实际不是这样的社会生产力越发达居民的风险越大(A)。A.正确 B.错误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全球化的竞争每一个国家公民的社会风险是在加大(A)。A.正确 B.错误
5.城镇化率越低居住越有风险(B)。A.正确 B.错误
6.国际劳工组织在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102号公约中对社会风险做了一个定义。社会风险就是指人人都可能遇到的危及其基本生活安全的风险(A)。A.正确 B.错误
7.个人财务周期是指一个人具有收入能力以后所经历的收入与支出从“负-正-负”关系和三个阶段(A)。A.正确 B.错误
8.美国到现在为止它的社会保障叫做老遗残保障在理论上叫补缺型(A)。
A.正确 B.错误
9.生命周期理论是我们进行个人终生理财也是国家进行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有了这样的基本理论可以使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更加合理(A)。A.正确 B.错误
10.从工薪层来看人一生的收入是从低到高的一条直线。在这个直线发生的过程中人的生命分几个阶段(B)。A.正确 B.错误
11.国际劳工组织102号公约的一个贡献就是全世界对什么是社会风险达成了共识将近17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个公约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全球共识(A)。A.正确 B.错误
12.劳工组织有三套标准风险覆盖率、应保人群参保率、保障力度(A)。A.正确 B.错误
13.面对中国现在人口发展战略我们引导合理地生育的时候需要把生育保险变成社会的而不是职工的甚至变成育龄青年的福利鼓励他们早一点生第一个相隔一段时间再生第二个来解决中国人口的结构问题(A)。A.正确 B.错误
14.到2011年初我国最低保障的基本水平是300—500元最低的地方是300元最高的地方是500元(A)。A.正确 B.错误
15.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指标人均享有卫生资源中国在全世界第四位(B)。A.正确
B.错误
16.养老金到今年为止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全国平均水平是1400元最高的是广东2300元(A)。
A.正确 B.错误
17.工伤保险包括医疗费用、康复、伤残以后的抚恤金重伤还有护理费但也都是一个最低水平(A)。A.正确 B.错误
18.我们的政府对中国的社会保障评价是框架基本形成体系尚未完善(A)。A.正确 B.错误
19.社会保障最后要表现为相关法律体系国家要把它制定成法律体系因为法律体系是共识是人们的行为规范(A)。A.正确 B.错误
20.所谓三圈理论就是任何一个公共政策要站在三个角度去分析让它能够成立而且它们是相互依赖的(A)。A.正确 B.错误
第四篇: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创新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电子政务与服务 型政府二者的内涵及二者在交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指出二者都体现了相同的服务行政的核心价值理念,而电子政务是推动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力量之一。进而提出应该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电子政务所具有的新方法、手段、观念的作用;发挥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起到的促进作用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作用。
关键字:电子政务创新 服务 政府引言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我国政府将政府办公、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实现政务工作电子化,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电子政务既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系统的政务工作信息化,也包括执政党以及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政协等机构的政务工作信息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政府、企业、个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电子政务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而我国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起步较晚,但目前的发展形势很好。因此,加快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府建设迫在眉睫,电子政务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建设电子信息政府,可以提高政府提供服务的效率,改善服务的质量。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提供全方位服务,把政府承担的各类服务的内容、程序、办事的方法等向社会及时、准确地公布。在政府提供的网络窗口,可以使广大单位与公民个人简便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办理各种业务。建设电子信息政府,可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行政机关的信息、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各种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各种资源利用的效率,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政府创新服务的主要内容
2.1电子政务引领政府服务创新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要素是政府服务。它是一个有机体系,包括政府提供或生产服务的物理环境、服务的中心内容、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消费者”对于服务的反馈和评价等要素。政府服务体系是各要素共同运作的过程,每个要素都与服务的质量息息相关。政府服务的可靠度、回应度、信用度、移情度和有形资产等决定了政府服务质量的优劣。电子政务为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特质设备与技术支持,并引领政府服务创新。
首先,电子政务为政府服务创新搭建全新的平台。功能完善的政府体系,运行协调的电子政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电子政务要对政府各类职能和管理行为进行界定、分类、重新设计流程,使其软件化,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协调和不断完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的实施,给现代政府构筑了一个履行职能、实施管理、提供服务的新平台。但这个平台的意义绝不止于工具的层面,它整和了政府职能转变、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方法创新的多重价值。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政府的服务具有高度的集成化,政府服务的运行原理、实现机制和具体
手段都与传统的政府运作有着显著的差别。
其次,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在于变管理为服务的过程。政府创新就是要强化政府的服务观念,把原有的管理工作更多地转化成公共服务,并在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开拓。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永恒主题,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常常要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电子政务的实施,不是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就结束了,而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可以说,从公共行政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政府的改革创新和电子政务业务流程的创新就结合在一起了。现代行政要求规范、科学、效率、成本降低和公正透明的政务流程,这些目标要通过创新和电子化得以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电子政务也需要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
最后,电子政务为政府服务的内容、类别、服务机构与人员提供了选择权。政府服务有无选择是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根本区别。服务型政府模式下,服务的成立条件则是被服务者的要求与自愿。因此,杜绝强制是服务型政府的服务所实现的根本变革。这是服务的性质问题,而不是服务的内容问题,更不是服务量的多少问题。
2.2 加强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电子政务使政府与公众的联系更为紧密和直接。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在全社会的共享程度, 普通公民借助互联网可以彻底摆脱信息的闭塞。在传统的政府垂直决策模式, 决策信息从上往下流动。决策最高层很难了解最底层的基本情况, 而政府管理的中间层则缺少横向沟通。诸如政出多门等弊端由此而生。互联网降低了中间管理层次的中转作用, 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对政府高层的决策直接发表意见, 政府高层可以直接获得这些反馈;政府部门之间经由网络加强了联系, 其决策意向也可以上网让公众进行讨论和选择。电子政务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政府部门将有效率的个体整合在一起,在群体合作、信息处理、时间管理和决策制定方面更加迅捷,其所独具的交互式、开放性、直接性,提供了有效畅通的利益表达方式。
2.3 促进了政府决策方式的创新
首先,电子政务促进了政府决策的分散化。信息社会的决策数量激增,非常规化、非程序化决策增多,使分散决策成为必要。同时,对问题的快速反应和快速处理,也依靠即时决策、就近决策,这就要求决策权必须分散在各个问题发生地。另外,政府权威的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之上,而知识和信息的分散性决定了权威的分散性,进而决定了决策权的分散化。基于信息的组织和传统的官僚机构同样以规则为依托,基于信息的组织可能更加高度合理化。其次,电子政务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电子政务建立后,将会有一个专门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政府可以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还能够大大提高行政决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同时,网上直接畅通的交流为政府与公众的联系和政府与“外脑”的及时沟通提供了最佳手段和最优途径。便于政府集思广益,听取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管理决策,防止个人专断,从而改善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2.4 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主要是面向管理和控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则主要是围绕公共服务展开的,电子政务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这一重大转变,因为电于政务的基本特征就在于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丰富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促使其服务绩效趋于最大化。与传统的政府服务相比较,电子政务着眼于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社会需求的合理化和现实化,它为民众获取各类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了更
广阔的准入。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下,电子政务不仅能够以方便、快捷、多样化、个性化等方式满足民众已有的服务需求,还能够通过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整合不断创造出新的服务需求,所以构建电子政务意味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化和政府服务能力的增强,进而使政府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回应力和创造力更多、更好地满足民众对其公共服务品质不断增长的需求。电子政务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3.1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
电子政务带来了公共服务的局部改进,但创新不足和创新无效的问题依然严重。也就说,当前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创新中所起的作用大多只是技术的改进,或者甚至产生一些没有价值的创新。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盲目跟风,贪大求全,疯狂上项目,计划用最新的技术、最好的设备,实现最全面的功能。结果或是受限于内部人员对电子政务的态度和必需的技能,或是受限于公众的文化水平和传统习惯,造成电子政务建设本身进退维谷,处于尴尬境地,就更谈不上公共服务的提升与创新了。
3.2电子政务尚未全面推动政府转型
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取决于两个核心要素: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合理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相对于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财政能力长了十倍,但是给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数量并没有增加。所以我国公共服务的主要问题不是没有公共服务的经济能力,而是缺乏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然而,重视市场、崇尚民主的电子政务并未使政府由过去单一的经济建设向公共治理转型,未能建立合理的公共服务体制。现实生活中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缺失和公共服务的不到位,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政府转型的严重滞后。从整体上看,一方面政府没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另一方面,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强化。政府没有通过基本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使全体老百姓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3 电子政务的整合性有待完善
具备整合功能的政府门户网站不仅应包括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连接,还应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的制度性设计.将各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出版品或数据库予以分类整合起来,并在统一的基本架构下各自发展,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使社会公众在电子政务的使用上更为简便.而不需要重新去了解各网站的内容架构,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但目前许多政府部门内部的计算机业务信息都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不同部门。各自为政,标准不统一,互联性差,信息孤岛现象也十分严重。
3.4 电子政务的可使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电子政务的可使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于该项服务能否以互联网直接在线完成:二是该项服务是否由专人负责,并能作出快速响应。如果政府能通过电子化手段把传统的政府服务直接在网上在线完成.对广大公众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对不能在网上直接完成的事.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做出快速回应。并能告知目前处理的阶段与回复的期限,公众也能给予理解和支持。但目前在线提供的电子政务很少.公众的咨询也很难得到及时的回复,在一些地方。电子化服务成为对社会公众没有实际意义的摆设。结束语
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要让其快速、健康发展。只有持续的推崇创新,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作为创新项目.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有利于政府的改革、有利于公众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的电子政务项目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坚持。推崇创新,鼓励应用,就是要求政府部门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忌肓目的贪大求洋,而应紧紧围绕公众的需求开发相应的服务系统,向社会提供合适的电子政务项目。
参考文献:
[1]朱高峰.信息化与科学发展,EIJI.中国信息界,2005;(2).
[2]王润理.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徐晓林.电子政务与政府服务[N].光明日报,2003-10-16
[4]陈祥荣.我国电子政务应强化信息服务[J].中国信息导报,2003,(3)
第五篇: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走到一个很关键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再适用,政府管理创新面临着许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上网;政府管理;创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改变。当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政府管理面临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创新已成为唯一的出路;另一方面也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了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利用当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来改造政府、重塑政府、构建电子化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已成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追求的战略目标。所以,电子政务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选择和信息技术进步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1、电子政务的内涵当前,世界各发达国家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争相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公共行政改革的一个方向。电子政务发展的程度,已成为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之一。对于电子政务的定义,美国IBM/Lotus公司技术白皮书中的描述是:电子政务(e-Government,即电子政府),是电子商务
(e-Commerce/e-Business)应用体系中,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它政府机关、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电子政务这一词我们耳熟能详,但究竟什么是电子政务,在目前的国内学界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也没有得到一种普遍认可的定义,甚至电子政务的名称,在不同的场合提法也不一样。如电子政府,政府信息化、数字政府、网络政府等等。但是大多数的观点是将电子政务的核心界定为政府上网。从电子政务的字面上来理解,这也是电子政务实施的首要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也就是说,政府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并且在网上设有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可以向公众提供非保密政府信息的检索服务,使“政府公开”。政府还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政府机关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由各种电子化渠道互相沟通。但实际上我们谈到电子政务概念的时候,应了解到,电子政务的关键和核心并不在于技术的应用,技术手段的应用只是电子政务的一种初级的形态,电子政务应该是一种不仅仅是在技术上,而且在各个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政府的政府模式。然而无论我们怎样去定义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已经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党的十六大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服务和
管理水平。2006年3月出台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可见,当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极大的改变和重塑着社会公众生活方式的时候,电子政务自然地成为社会对政务变革的必然要求,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最佳平台。
2、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管理创新的一些问题。我国政府的办公自动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通过推进政务信息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质量和创新效率,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但实际上,由电子政务推动和影响的政府管理创新还没有明显的显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电子政务的实施反而会让政府觉得一时无所适从,先进的办公手段被迫闲置。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不适应。由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更新,使得电子政务在建设的初期投入很大,这时我们会发现电子政务的实施导致政府行政成本没有降低,反而升高了。如果这时政府对社会和企业的服务质量不能有效地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作风没有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在实现服务政府、阳光政府等方面没有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电子政务就有可能走向失败,加剧了政
府与群众的矛盾。
第二,电子政务的内容太少,作用太小。从我国已有的电子政务网络来看,电子政务的内容存在大量问题。首先,内容太少,相当多的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网上信息更新不及时。其次,政府信息网络比较重视网页的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却缺乏与用户的积极沟通手段,公众和企业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国家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各地每年通过财政投资和其他渠道对电子政务投入的资金在400亿元左右,这么庞大的开支,如果不对其“结果”——即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话,不但严重影响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也会造成国家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产生其他不良社会影响。
第三,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中条块分割不适应。目前我国许多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是按照两条路径开展的,一条是以各级政府为主的政府上网工程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另外一条是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纵向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在于,各级政府门户网站难以整合工商、国税、地税、海关等重要经济部门的电子政务,没能发挥其综合性政府网站所有的应用。
第四,标准建设弱化,难以发挥电子政务全国整体优势。
在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中,主要有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这两个标准化建设。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比较落后,在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上都没有国家制定的一定时期的统一的规范。标准化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府发展的巨大瓶颈,使部分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地区和单位,已经开始出现系统之间的不协调,甚至是冲突。
第五,信息安全成为政府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电子政务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千差万别,一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隐患的根源在于互联网是一个以自律为主、管理为辅的领域,用户的行为自律是关键。政府的管理要创新,采取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政府上网,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电脑罪犯就可能在网上窃取到政府的部分权力,进行犯罪活动,这些都将影响到政府工作目标的达成和形象、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众形象以及威信的塑造。
第六,数字鸿沟问题成为制约电子政务整体发展的瓶颈。“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在中国,数字鸿沟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将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来自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8》数据资料,2007年中国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46,中国城乡
数字鸿沟指数为0.64,表明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特别是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在2008年《信息化建设》杂志提供的《2008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报告》中,通过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大型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在开展电子政务的时间上,在五年以上的,东部占63.08%,西部占37.50%。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信息化建设日趋成熟的今天,农村和西部地区对信息化还有很强的需求,应该说农村和西部地区是未来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是要找准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是依赖于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而生存的,这样一些问题不解决,政府管理的创新就将会成为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