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开审判制度的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2 17:4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公开审判制度的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公开审判制度的现状分析》。

第一篇:新时期公开审判制度的现状分析

新时期公开审判制度的现状分析

公开审判的原则的发展前景与中国独特的社会事实

一,公开审判权的历史渊源及在我国的发展。

对于公开审判的权的认识,有学者认为是15世纪对西班牙宗教法庭、英国星座法院和法国国王的秘密逮捕等形式的秘密审判的不信任(例如:在具有普通法传统的英格兰早在15世纪,就有法律专家对当时的秘密起诉、审判感到担忧,提出被告人公开质证起诉人的重要性。在其著作中提到:证人必须在12位值得信任的邻居出息的情况下就有争议的事实作证,避免秘密的、不诚实的起诉)。在1693年苏格兰通过了《议会法案》,其中保障公开审判的部分被看作继1689年革命后宪法的基础部分之一。在美国,宪法的第六修正案也规定了公开审判的原则。

而在我国公开审判权是宪法性原则和权力。《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在最高院颁发的《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中,第一条提到: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活动,必须坚持依法公开审判制度,做到公开开庭,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宣判。在2007年6月,最高院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最高院再次强调了公开审判的意义,并规定了在贯彻审判公开中应掌握的具体原则,即: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和全面公开。

随着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国的法律也都开始沿着自己的本国的国情做了相应的变更,然而,公开审判的争议也渐渐的被忽视,公开审判的随着矛盾中心的转移,逐渐成为各国所倡导的重要审判制度。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律体制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也紧跟时代的步伐,从宪法的角度订立了公开审判制度。但是公开审判制度存在问题是否应该得到重新的审视呢?个人认为,公正审判的制度应该得到合理的修正,才能更好的适应中国未来的发展。

二,公开审判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

首先,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开审判制度是裁判公正的保障。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司法的权威性的重要方式。其次,从现实意义上看,公开审判是满足公民知情权的必要措施,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密切法院同群众的关系,增强审判人员的责任感,防止发生违法乱纪现象。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充分发挥审判的教育作用,扩大办案的效果和影响,教育犯罪分子认罪伏法,教育广大群众积极同犯罪作斗争,预防犯罪,减少犯罪。

但是在公开审判制度的实施中,多数条款并不是真正的、很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二款: 人民法院对于第一审案件,除下列案件外,应当依法一律公开审理: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二)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三)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经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四)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五)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

(六)法律另有规定的其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在上述的不公开审判中,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一些国际人权专家认为,公开审判应当保护当事人私生活利益,然而这个利益包括了家庭事务、性犯罪或其他案件。但是在公开审判中,如何保证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呢?在宣判之前过度公开个人信息必定会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造成当事人心里的负担,可能造成当事人在法庭中并不能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信息化的时代中,新闻舆论的存在,对我国司法体系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审判者在舆论的导向中能否维持法律的天平公正,是否能不被大众的舆论影响,是否会造成判罚尺度不合理呢?这无疑是对司法人员的严峻挑战!

中国社会的独特的历史环境,给中国人思想中留下许多根深蒂固的东西,如:无讼是求,在中国当下,人们依旧对诉讼存在着厌弃的心理,对那些处于“官司”中的人更是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不难发现,在中国诉讼并不是被大众认可的解决矛盾的方式,反而,大家对诉讼的偏见更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公开审判是否会对当事人以后的生活造成更深的影响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从近几年最高院对公开审判的通知中,不难发现最高院一再强调对案件的公开,即“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和全面公开。”但是这样做是否真的就能保证司法权威的树立、是否真的保障法律程序的公正呢?结果可能会并不是一定的。在我国的诉讼法中并未明确规定当事人可申请不公开审理。这就可能造成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况且,在民事诉讼里当事人大多情况下并不影响第三方的利益,所以,公开审判制度在保护当事人隐私的范围更应该扩大,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所以,公开审判制度在中国司法体系发展中,是否应该继续全面公开,个人感觉中国当下不适合全面公开审判制度的实施。针对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应制定出具体的细则,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权益。

三,公开审判的历史走向,以及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历览公开审判在当下世界各国的发展中,个人认为:中国可以学习德国对公开审判的设定及认识。德国将庭审程序的公开分为:直接的公开——德国法院的组织法的规定对业已完成的诉讼程序进行监督手段的判决。间接的公开——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对程序的报道。在中国无论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一律公开、并要求全面公开,是否过于笼统的制定公开审判制度,这便不言而喻。所以,公开审判是否应该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综合历史因素、社会因素来制定出适应当下的公开审判制度,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可否定的事实,也是司法文明的一种

体现,是我国司法体系更加人性化的新的一种标志。

第二篇:对司法现状的解读(二)-----关于公开审判制度

对司法现状的解读

(二)-----关于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在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几大诉讼法中都作了规定,通常是指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一律公开进行,无论是否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作为一项基本的司法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呈现出认识不断深化、范围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延伸的特点。初期的公开审判主要指的是庭审的公开,其主要形式表现为允许公民旁听或召开公审大会,其他的诉讼活动则高度保密,当事人始终处于配角的地位被动地接受审判的结果;八十年代随着庭审方式改革的进行,公开审判虽仍以庭审公开为主要内容,但其形式已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公开举证、质证、认证,也因此,谁主张谁举证、举证不能承担败诉责任等的诉讼权利义务从此深入人心,公开审判原则已初步指向了程序正义和当事人为自己诉讼行为负责的目标所在;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及公民权利和监督意识的进一步高涨,庭审公开由于其环节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当事人和社会对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渴求,公开审判也逐渐向司法透明公开转身演变,其公开范围从庭审逐步扩大到立案公开、执行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及重大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公开,裁判文书的说理也不断被重视。“阳光司法”成为此时期各地法院工作总结中普遍的关键词。

从公开审判的简略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司法公开实际上是伴随着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和主体权利的落实不断发展的。这里既有司法改革的主动选择,但更是社会和当事人基于对司法不透明所导致司法不公的强烈不满所推动。从当前的司法地位现状及现代法治社会司法应有的政治地位来讲,选择更进一步的司法公开,应该成为社会和法院共同的追求。因为对于当事人而言,透明的司法意味着可预期、可信赖,而对于法院而言,司法公开如能切实得以推进,或将成为重塑司法公信、发挥司法权对行政权制衡作用及真正落实独立审判原则的契机。最近司法公开问题在全国法院系统又成一个热门话题。最高院于2009年月公布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今年10月底再度下发了包含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和工作机制全面公开内容的《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同时公布了100个“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提出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考评分值。笔者所在省高院也正紧锣密鼓开展调研,拟出台本省的细化标准。在笔者的印象中,最高院出台的工作措施能引起各地法院如此自觉、主动且迅速响应的并不多见。足见这一问题确实点中了当前司法的要害。但中国的文字有时就是这么奇妙,当大家都在讨论同一话题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对该话题的内涵的理解却可能有着天壤之别,最终的结果就如基督教一般分成了天主教、东正教等不同的流派。对司法公开的讨论也是如此,最高院出台的司法公开标准对公开的范围、对象和具体内容已经予以了明确,但从司法公开的长远追求目标看,这样的规定显然还是太为形式化,与当事人所期盼的及社会所热血沸腾的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从各地法院的实际情况看,经过近些年的强调与落实,上述标准的绝大部分事实上已经得到执行。一言以蔽之,这一标准并未直指司法公开问题的核心-----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司法公开的对象,毫无疑问不仅包括当事人也包括整个社会,最高院的标准中也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安排的,但更加毫无疑问的还有,中国现在的司法公开最最缺乏的是对当事人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尊重及具体机制上的安排,而对于缺乏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当事人来说,监督司法的最终结果可能而且极可能是司法腐败莫须有。这既是当事人的无奈,更是法院的不幸。而解决这一问题,主动权掌握在法院手中。

对于当事人知情权和参与权的保障,笔者愚见,当前重在以下环节:一是立案环节。除立案条件、程序、费用、权利义务公开外,还应赋予当事人诉讼程序选择权,包括适用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是否采用陪审制,是否接受案外调解或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等等。二是审理环节。由于信息技术已在法院广泛应用,因此可充分利用网络加强与当事人的互动,一方面即时公开案件流转的节点情况,并告知每一程序节点相关的规定及下一步程序,另一方面对当事人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权利义务应及时予以必要的法律及后果释明,并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及选择。三是庭审环节。在坚持当事人主义的基础上,重点保证弱势当事人的诉讼地位,通过适当的释明引导,确保弱势方当事人能平等参与诉讼。四是裁判文书环节。在强调裁判文书基本格式规范化的前提下,提倡法官心证公开,鼓励法官在说理部分体现个人风格。同时对合议庭的不同意见应在裁判文书中予以体现,这既是裁判结果公开的应有之义,也能使当事人和社会对司法判断这一独特的行为产生更为理性的认识,减少对司法的重重误解。五是司法解释及司法政策类文件环节。从各地法院司法权实际运作情况看,由于法律及司法解释天然的滞后性,不少法院采用了自行出台地方性司法政策或指导性意见来弥补漏洞。但这种司法政策和指导性意见较少直接向当事人公开,从而影响了当事人对司法结果的预期,而当事人对司法结果的可预期性是增强公众法治信心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一环节同样值得关注。

第三篇:新时期劳资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新时期劳资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漫漫人生路、何处不坎坷

夏俊友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电子商务1131班)

摘要:

建立和谐劳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但是如今在许多企业中由于种种因素,劳资关系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本文从浙江省绍兴市社会实践中实地了解劳动者的基本工作现状和企业劳资的突出矛盾,通过科学分析剖析原因,提出构建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建议和策略,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关键字:工作环境、组织制度、同事关系、个人发展

正文:

劳资关系一直是企业与社会关注的问题,劳资关系的良好与否,关系生产秩序、社会安定乃至国家安全,至为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劳资双方矛盾也有日益加深趋势。目前看来,我国劳资纠纷发生越来越频繁,劳资矛盾突出已是不争的事实,和谐劳资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对个人、企业、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从多角度研究我国劳资关系现状,从工作环境、组织制度、同事关系、个人发展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劳资关系多存在的问题。从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企业各项制度、劳动者自身等级个方面分析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策略,企业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关规程:改善工作环境、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拓宽员工发展前景。还需加强仲裁机构、政府部门的干预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健全劳动合同等法律保障,加强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政府劳动部门和企业工会等机构的作用。另外在职业技能考核时,加强员工维权意识的培训。最终旨在调节劳资双方利益,归于和谐。下面我们一一道来我的经历。

一、矛盾的源泉——信息的不同步

本段我将讲的是工作内环境,所谓的工作内环境,就是工作当中的形式状太,而在我参与物流公司实习的过程中,内部环境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信息的不同步。比如说8月23日,华业建材原定23号发一车长沙的金刚料,24号再发一车,但是,23号下午,市场部来电说,23日要将24号的那车一并发出,这就给我部门运输调度的时候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调拨最近的车辆,其次,还要合理安排货源,于是我们调拨正在赶往湖州安吉的车辆掉头回来,本车原定是于24日发一车,由安吉去往湖州的货,这样,又得安排另一辆去湖州,如此牵涉甚广,这跟别的不一样,大车子的一停一动都是钱,可不比私家车啊。这个例子突出表现的就是,公司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同步,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市场部的突发性变动,市场的不稳定性谁也难以预料,零时整改也是常有的事,但从发展的角度讲,我认为,从下订单到运输的整一条线路的信息都存在不同步的现象,所以导致这样的紧急情况也是难免,首先下订单的客户应该考虑运输市场的现状,至少提前两天就能发出运货信息,另外,生产部应该按单及时凑出货,并提前一天半发出通知以便于合理安排车,当然,作为物流部,我们安排车辆的应变能力也应该有所提升,正所谓:治兵以信,求圣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可握则握,可施则施,千变万化,敌莫能知。——《握奇经》。攻守结合才可兼顾,安排“奇兵”以应莫测之玄机还是有必要的。但,话又说回来,车的一停一动均是金钱的流失,最大限度的安排车辆的在途时间才是正经,留急用的必然是少数,也消耗不起,所以对时局的预算就起了及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此,我提出建议,用人应用一对时局了解透彻者,并且,有丰富经验足以应付仓储,车仓,的合理化的人进行跟单,才可改善万变的市场。然而这个人,学校里出来的,肯定几年内不能做到如此,须得有及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并对订单了解透彻。这个人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学问,故,需得一个在校同时下海者,方能出年轻有为者担此任。

二、组织制度——层次不统一

此处讲组织制度问题,本文仅讲部门和部门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反映真实的小企业内部矛盾。整部大机器运转需要的是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互相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每个人也都会犯错,所以又的时候,组织的协调也是很重要的。我在实践过程周就发现很多,比方说新三江的仓库前总是有那么多的白坯布车,是准备推入染坊的,每次进行运输的时候,都要将这些小车推向两边,挤出一条路让车过去,这个胡同式的路从路口一直排到最里面的仓库门口都是小车,应为染坊就和仓库门对门,且都在里面,这个厂是老区的,所以地方本身就紧,仓库有时候也讨厌车间的这种行为,但没办法,该生产还是得生产,谁叫就这么大点地方啊,同样是为了生活,大家也能理解,这还算是比较无奈的,但还算和谐的组织间矛盾,再说到华业建材,仓库和市场部的冲突,这个就比较严重,差点就闹罢工啊。那是发生在8月11号,连续加两个大夜班发货的装卸工身体受不了,于是上午我运输部调去的一车发往广东的车辆由于车间发出消息说料不齐,于是加上超区,这两15米的大卡不能进入,货又是拼车,于是,让车走了。这造成了车辆的调拨紧张,调的第二辆9.6米箱栏是晚上刚到浙江的,卸了一上午的课,又在下午装了聚乙烯薄膜,这货在车仓调理的时候,又调拨一次,所以迟迟未能道来,就这样,仓库装卸工们白白的等到下午,这意味着又要加夜班,于是他们吵起来了,没办法,仓管要求7点前不到,明天装,不能加夜班了,巧的是车6点半到的。所以装卸工又加班到12点。于是12号早晨,发往长沙的车子,装卸工不起来装,巧的是这天要发两大车,2小车,然后管理层的人去寝室找人,让他们装货,然后吵了起来,一直耽误了一上午,最终达成协议,分两拨人,虽然速度会减慢,但还是在运作的,也算是合理的解决。我只想说,组织和组织间代表的利益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唇亡齿寒,有时候互相体谅还是很重要的,这里就需要者先进的思想领导,互相体谅,加上制度的合理安排啊。

三、同事关系——角度不统一

同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组织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生活以及性格矛盾,不牵扯工作的工种争端,平常没事的时候开个玩笑,挣个强,好个胜都是很常见的事,大

家都是同一阶级,不至于有太大的仇恨,关于这个,我远的不说,且说我自己吧。和我共事的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姑父。在短短的一个月的生活中,我们有过的矛盾也不少,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我问他第几个路口拐弯时他总是不理让我自己开车,他说我来过一次了,会不记住路,然后我就跟他吵了起来,我承认,我在请教前辈的时候,不管他说什么样的话,我都不应该争吵,但是,年少气盛,难免会起冲动,事后我也会道歉,然后就过去了,这就是同事之间的矛盾与组织之间的矛盾区别——同事之间的矛盾不存在群组的利益关系,仅仅是人人间的口角,事后还是依旧,不会太多问题。

四、个人发展

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在同一个岗位枯燥的做一辈子,年长者由于生活的无奈,或许不会那么随意,想走就走。但对于充满激情的年轻,这似乎不太可能。所以留住年轻人,各个公司真实奇思妙想啊,妙招百出啊:明辉的淡季时在6、7两月,一直蔓延到8月初,其原因是订单下不来,加上电子元件的生产车间对温度的控制较严,所以这两个月一直处于停工状态的员工不少起了跳槽的念头,为了让员工的生活部太枯燥,明辉做了很多员工间的活动,比如说篮球赛、猜字谜、成语接龙之类的,活跃气氛,也闹出了不少了子,当然,另一方面,明辉在这个季节选择扩招员工,这不仅仅是为了入秋的生产,还有很大程度上是给人以本厂淡季过后会很忙,让人充满希望,以平民衰;从个人的角度,我在华业建材的仓管室遇到了一位17岁的姑娘,看着挺成熟的一个女的,交际能力很强,原先我以为比我稍微年长一点,直到她说,她8月25号回河南从读高一,我才了解到她的真实年龄,原来她是年初来的,那会儿刚读高一下学期,在这快半年了,当初应为学习没意思,所以过来跟着姑姑来这里。我觉得她基本上把所有的点型号,过重量,开单子都学会了,而且跟装卸组也是关系好啊,能有如此大的交际能力,也绝对是人才,我觉得她这次回头算是对了,在这里工作或许能带来一笔丰厚的资金,并且稳固,但是,青春也就此耗竭,人生也就定型了,而回去,她还有万千世界,可以从头再来,况且,年纪还轻。每个人都想有个美好的未来,每个人都想走出自己的新道路,只要无愧于心,便是不枉此生了。

总之,在整个社会体系当中,各个层次的矛盾总是层出不穷,磕磕碰碰,不仅是个人的摸爬滚打,也是企业的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面对一波又一波的矛盾冲击,我们最重要的是保持平稳的心,凡事总有了却的那天,耐心等待黎明,总会有光明普照的时候。

参考文献:

《握奇经》

《物流跟单笔记》

《百度资料——和谐的劳资关系》

《暑期访谈笔记》

第四篇: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现状浅析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现状浅析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9-30 16:14:00 ]作者:高月亮 彭杰编辑:studa20

[摘要]大学是发展培养共产党员的重要基地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不论从组织上还是从个人入党动机、党性修养及带头作用上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它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本文就目前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一一剖析,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措施。以期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党员 现状 措施

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大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发展大学生党员成为各高校党建工作繁重而又迫切的任务。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活跃,站在时代的前列,正确引导好这支队伍对我们党和社会的稳定及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于吸收积极分子入党,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新形势下,受国际、国内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党性修养及发展方面存在较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此,就这些问题做一一探讨。

一、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1.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对党的认识模糊不清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不多,不了解党的章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更少,很多的大学生党员主观上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于平时的政治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它枯燥无味。不能深入认识自己在预备期内或者成为正式党员后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素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做了形式上的演讲,主题不深刻。对为什么入党,怎样入党,对党的性质、理想、宗旨的认识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2.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存在多元性及复杂性,党员考察发展难度加大

市场经济在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对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也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存在一定的投机性、功利性、虚荣性和从众性,呈现出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多元化倾向相结合的复杂特点。而真正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入党动力源泉的较少,很多情况下成为了一种口号和形式。

3.党性修养不够

党性指一个政党的属性,是阶级利益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是衡量党员阶级觉悟高低和立场是否坚定的准绳。有的学生把入党仅仅当作一件光荣的事情,入党后又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缺乏理论修养;在学习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有些大学生党员好大喜功,喜欢轰轰烈烈搞活动;不愿埋头做事;不乐意做琐碎细致的工作。这说明他们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党的事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还不能很好的处理荣誉和责任、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在入党动机上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上,既不敢于也不善于从党性原则高度去反省和鞭策自己。

4.模范作用不突出

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不明显。(1)学生党员缺乏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不深入不全面;(2)学习表率作用不突出,少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自觉得已是一名中共党员,放松了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学习上,成绩下降,甚至出现成绩排名在班级和专业倒数及科目补考现象;在遵守校规校纪上,个别学生党员经常有旷课、迟到、早退、抽烟、酗酒行为;服务意识上,部分学生党员和普通的学生干部在为班级同学和老师服务相比,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个别学生党员心里存在为同学服务是班级干部或学生会干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我想法;(3)党员标准模糊,与身份不符。目前很多学生党员他们既是班级干部,又是院系甚至校学生会干部,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能较好的处理。

5.群众评议任课教师参与不够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包括迟到、旷课、早退以及在实验实习等环节,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表现出来的模范性和积极性等,任课教师了如指掌。因而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入党非常有发言权。所以应加强任课教师在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上对拟发展对象的充分发言权。

6.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能普遍深入同学当中,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不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由于大学生党员大部分是主要的班级干部或学生会干部,他们不能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在班级推优工作中做不到充分的公开、公平、公正,很多情况下都是根据感觉和感情用事。

7.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上注重形式,忽略内容

由于支部在吸收新党员时很难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考察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缺乏完善的发展标准,出现了注重形式、忽略内容的现象。第一,注重考察学习成绩,忽略政治思想素质。

第二,注重发展经验忽略政治觉悟和信仰;注重学生干部忽略学生群众。经验中的入党标准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成绩好的;二是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老师和普通学生的桥梁,接触老师的机会较多,而且有机会通过工作来表现自己的能力,自然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三是在纪律方面表现优秀且人际关系良好的。把以上三点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标准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把这些表现作为主要的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政治觉悟、信仰、面对大是大非能否经受住考验的能力的考察,造成了个别思想政治觉悟不高,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的同学加入党的组织,影响了党员形象。而且这样的选择使一些平时表现好、积极要求进步的普通同学失去了信心。

第三,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的现象。目前,在学生党支部往往在发展一批预备党员后,就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下一批要发展的对象上,对新发展的预备党员考察教育有所放松,导致了部分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再成为其追求之目标的状况。

第四,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第五,容易忽视大学生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培养。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于党的全心全意的根本宗旨在思想上认识还不够,工作中、行动上体现不明显。

第六,容易忽视大学生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的培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部分大学生党员认为自我批评就是揭自己的短,批评别人会得罪人的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对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尺度把握不准。

二、关于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建设的几点意见

针对目前大学生党员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1.把握入党动机,把关心班集体、同学学习生活作为组织发展的重要标准

高校在接收一个学生入党时要听其言,观其行。一方面要看其平时的各种表现,仔细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看其是否主动和真诚地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是否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贯穿其中。

2.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立系统的培养教育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发展工作的关键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发挥党组织对学生的思想启蒙作用。通过各种组织和培训让新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等,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对党组织的认识、激发入党热情,从而形成比较壮大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2)在高校内建设由学校党组织—院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共同构成的入党积极分子三级培训体系。学生党支部学习由院系党总支负责指导,学校党校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组织。三个层次的培训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3.加强党性修养,深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并应用于实践

当前在形形色色的思想浪潮的冲击下,很多学生的主体理论思想出于混沌状态。如何教育学生分清是非、辨别主次,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马列主义思想不可能自发地从大学生中产生,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灌输无疑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应加强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深入性。同时要结合世界及我国的各种时事大事,不失时机地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党员的爱国热忱和工作热情。

4.注重党员的后续教育,建立再教育、再培养、再锻炼的结构模式,把教育贯穿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始终

对己经入党的学生,开展后续教育。(1)让学生党员担任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工作,让他们经常找积极分子谈话,了解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2)在学生宿舍建立学生党员示范寝室,在所有有党员的宿舍贴上党员的姓名。一是让所有学生对他们进行监督,二是激起党员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宿舍管理和建设。

5.提高大学生党员分析事物的能力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但要使大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大学生会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客观的辨别是非。

6.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加强发挥

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党员本身的声望,关系到党支部建设,关系到党建工作的成效,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的建立,把学生党员置身于群众的监督和自我的约束之下,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各院、系的党员示范寝室以及学生宿舍党员责任区,让党员在学生中亮出自己的风采,使广大同学和老师知道谁是学生党员,既在学生中树立起大学生党员的形象,也时刻提醒学生党员自身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7.充分利用网络,开拓信息时代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天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高校宿舍都能上网,这给党的理论宣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一是利用互联网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二是利用互联网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利用网络高效快捷、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不受时空制约等特点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8.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目前,各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干部,绝大部分由学生辅导员担任,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投

放在学生日常管理上,再加上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类似教育培训,自身理论水平不高,这势必影响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选择政治素质好、业务知识精、工作能力强的中青年干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党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9.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加强制度建设

接收学生入党不仅要在党内充分讨论,而且要广泛听取学生和广大教师的意见,实现学生党员选拔“透明化”,严格履行入党程序。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除了通过日常的学习和教育之外,还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基本理论知识测试制度、党员发展规划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公示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定期对学生党员进行考核评价,以增强学生党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强化监督是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保障。我们要发挥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学生对学生党员进行监督。

10.应建立健全民主参与机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要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党内成员采取谈心、学习、沟通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全校形成健康向上的民主氛围。学生党员管理要规范化,党内生活要制度化,服务群众应长期化,发挥作用要具体化。为此,应首先建立健全支部党员日常学习教育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党员管理、考核评优、奖励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健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党性分析评议的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普通学生、服务普通学生的机制。

11.加强党团衔接,强化团组织推优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优秀团员的培养,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高等院校党建的重要任务。要完善推优程序,增强推优工作的透明度。推优后团组织要加强对推荐人选的考察,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推荐人选的情况,做到动态管理。

第五篇:新时期师德现状分析及师德建设的实践策略

新时期师德现状分析及师德建设的实践策略

武进区邹区中心小学

方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师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特别是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上了“快车道”,从教育观念到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和教育组织形式,都发生了不可小视的变化,师德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对新形势下的师德内涵有深刻的了解,对当前师德现状有清楚的认识,对加强师德教育有强烈的使命感。

一、新时期师德现状分析

多年来,广大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献身于教育工作,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塑造自己的良好品行,为莘莘学子点亮一盏盏人生前行的明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学生,忠于职守,辛勤耕耘,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呕心沥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部分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抵挡不住外来不良思潮的侵袭,出现了一些有悖于师德的不良现象。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东西传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思考与学习,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文件,教育教学理论,有意识地获取教改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所决定的。

但有的教师,自从跨进了教师队伍以后就好比进了保险箱,不思学习,不求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信奉着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学习,不思考,不改革,不进取,“穿新鞋,走老路”,只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上,且自认为自己已经够努力了,工作成绩已经不少了,就心安理得的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并作为自己从不参与教育改革实践的理由。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农村教师严重老龄化造成的。一部分学校,由于生源减少,多年来没有新教师补充,在岗的教师,大都是中老年教师,他们认为自己工龄长,已经过了改革的年龄,还有必要去进取吗?况且自己几十年的教育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应当作为宝贵的财富予以继承和发扬,还有必要去学习新东西吗?持这种观点的较多,这就使安于现状、不

思进取成为当前一些农村师德现状的主流。

2、情绪急燥,缺乏爱心。

学生是教师工作、服务的对象,我们应该知道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缺少爱心,个别教师在学生的教育中仍然以强制式的教育方法为主,严厉有余,爱心不够。部分教师教育方法简单,不是根据学生身心规律与特点采用相应的教育方式,而只是凭经验、凭感觉教育学生,偏爱尖子生,对后进生则冷言冷语,对“好学生”爱得真切,爱得投入,而对“后进生”却无论如何也爱不起来,甚至对后进生采用讽刺挖苦,进行心理施暴和体罚、变相体罚,对那些“屡教不改”者,动辄“撵出教室”,甚至让家长“领走了事”,这样做既伤害了学生心理,也伤害了家长的自尊,使教育走向了对立,更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心理失衡,萎靡不振。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但是据我国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心理检出率为48%,这也许是个别情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内心处境堪忧。有的自卑心态严重,最怕有朝一日被下岗;有的热衷攀比,认为自己与进机关、做生意的同学比较,待遇差别很大,心理时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有的猜忌心很强,在评职、评优、提拔、晋级等方面的不顺心总爱迁怒于别人;有的虚荣心理明显;有的性格忧郁孤僻;有的存在逆反心理。由于存在上述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对教育工作带来影响。

二、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实践策略。

以上现象,虽然不是我们教师队伍的主流,但也绝非局部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切实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确保我们素质教育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1、加强学习,以正面的教育引领教师。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清教育规律,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观念的更新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坚持继续学习,做不断更新自我的终身学习者,通过积极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专业要求。

⑴以学习的需求孕育教师的生命。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参与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但作为个体的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惰性”,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要解决好这一关键问题,需要有一种力量去推动与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这种力量不是奖惩制度而是学习,需要让教师确立学习的观念。我们根据学校和时代的特点,要求教师通过学习,努力做到:

正确对待工作,处理好工作和事业的关系。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与国家和民族利益联系起来,自觉增强“敬业、精业、乐业、创业”的意识。

正确对待学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自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

正确对待自己,处理好自己与发展的关系。一是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务素质;二是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和心理品质;三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⑵用开放的学习丰富教师的生活。

菜单式学习。培训时间是有限的,学习应该是无限的、广泛的,要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就必须把读理论渗透在平时,因此,我们不安排统一的时间读理论,只安排统一的时间交流学习心得。我们为老师下达两方面的学习菜单。一类是与师德建设有关的理论专著,如:《义务教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类是报刊杂志上的有质量的文章,设立“图书阅览导读”,引领教师博览群书,拓展学习的广度。

沙龙式学习。我们通过沙龙式学习,凝聚集体的智慧,解决学习与探索中的问题,形成强烈课改的意识,我们沙龙学习的主题有:今天我们这样当教师、谈教育方式的转变、对学生评价改革的认识等。我们还对全体教师作了“体验教师职业幸福”的师德专题讲座,并就现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关问题与全体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引导教师体验和享受教育的魅力。

专题式讨论。我们改革教师业务学习的方式,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变封闭为开放,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一为多元;“三个多一点”,即多一点理性思考,多一点集体研究,多一点与名师交流。开辟了“学习与研究” 论坛,没学期各年级组推荐1-2名教师,围绕师德建设,写好发言稿,在每周教师学习时间,每次安排两名教师进行十分钟左右的中心发言,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2、营造氛围,以良好的环境影响教师。

师德环境,主要是指学校人文环境、校园硬件环境和政策环境。它包涵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师德舆论导向,以及校园的硬件建设等等。良好的氛围是形成良好的师德的沃土。我们把师德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找准师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深入扎实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营造积极的师德教育氛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规教育经常抓。长期开展“树、创、献”、“献爱心”、“巾帼建功创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大讨论,使师德教育深入人心。

自律自警反复抓。每年教师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后,都组织教师反复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我校的《教师守则》等,做到重点阶段重点时间重点抓,经常进行回头看,保持了我校教师的清廉形象。

青年教师重点抓。长期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传帮带”、“手拉手”、等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师德水平迅速提高。要求青年教师上一节示范课、举办一场课改报告会、写一份心得体会,使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得到了锻炼。

3、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感染教师。

师德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如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高尚师德,一辈子也忘不了,时时激励着鲁迅先生去英勇战斗。在我们学校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教师,如劳动模范施娟芳老师,获得常州市教师华英奖的施娟芳、芮新丰、周丽媛、蒋小萼等四位老师,他们敬业、勤业、乐业,成为全校教师的楷模,他们用高尚的情操、严谨的治学精神、良好的心理意识熏陶着学生,感染着全体教师。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如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我与劳模面对面”活动,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学劳模精神,做学生爱戴的教师”争先活动,引领教师学习劳模精神,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形成一种外学先进、内强素质、甘于奉献、争创佳绩的良好风气,以点带面,促进教育行业文明风气的形成,提高师德认识,激发师德情感。

4、特色活动,以向上的精神塑造教师。

教师个体需求、发展与成功是他们动力的重要所在,我们努力创造“适应教师发展”的特色活动,调动教师加强职业道德自身修养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让教师与学校共成长。

举办师德报告会。选择学校优秀教师向全体教职工作师德建设的报告,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讲述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解读新时期师德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以及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原则与工作途径。

开展师德师风调研。为了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学校工会在积极倡导高尚师德、全面宣传师德规范的同时,积极开展师德师风调研活动,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教育方式,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教师的师德建设。

举办师德宣传栏。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运用橱窗、墙报、广播等媒体,宣传新时期教师师德规范和师德建设的新要求,宣传教师中新人新事、新道德、新风尚。在校刊《教海泛舟》组织专栏文章,刊登师德建设、优秀教师事迹的文章,把师德宣传活动引向深入。

制定教师发展目标。全体教师都制定了自我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学校将它们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之中,统筹安排,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发展成功的需求,促进教师的发展。

5、关注个性,以积极的评价发展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学生的个性;一个本身没有任何个性与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个性和特色,只能造成精神贫乏。”培养个性化的教师,就是要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理念先进,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我校在近几年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⑴丰富评价的内容。

建立校内学术评比制度。每两年评比一次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全校教师可以对照条件,积极申报,程序公开,严格考核。

启动教师研修培训制度。开展了如“课题研究模式”、“自我反思模式”、“案例探究模式”、“学术论坛模式”等校本培训的有效手段,引领教师思想、道德和专业化发展,让全体教师素质在整体提高中显个性,在综合发展上见特长,在全面奉献中长精神。

开展各类优秀教师评比。对职业道德表现突出的教师,树立榜样,每年组织开展评选十佳优秀教师、十佳爱生模范、十佳文明教职工等活动,进行表彰奖励。

⑵优化评价方式。

对教师的师德表现建立评价机制,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德才并重,教学技能与教学效果并重,建立了教师自评、组评、校评及开门评教的立体化评价网络。学校对全校教师实行“一年两考评”制度,即师德考评(自评、互评、家长评、学生评、学校评),师绩考核(教学能力考核、教学效果考核和教育科研考核)。通过考核评价,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建功立业的成就意识。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兼顾,作为工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环境制度的制约保障作用、精神文化的熏陶教育作用、思想业务的支撑强化作用、个体发展的吸引激励作用,才能化制度为习惯,化要求为需求,化行动为精神,从而促进师德建设的全面深化与发展。

下载新时期公开审判制度的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公开审判制度的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政务中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

    电子政务中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通过互联网络予以实现,以打破时间、空......

    西方陪审制度与我国人民法院审判制度的比较分析

    西方陪审制度与我国人民法院审判制度的比较分析 摘要陪审制是当今世界法治国家司法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分别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我国的人民陪审员......

    西方陪审制度与我国人民法院审判制度的比较分析

    西方陪审制度与我国人民法院审判制度的比较分析 陪审制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法律制度, 是当今世界法治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陪审制有两种表现形式, 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

    现状分析

    区位分析: 该社区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新华办事处东南处,属于南阳市老城区。 周围有福音堂等宗教建筑,也有第二实验幼儿园、南阳经济贸易学校等市级和省级学校,还有南阳府衙和南阳......

    现状分析

    5.1重庆保税港发展现状 5.1.1加强港口基础建设,打造口岸物流中心 重庆江北寸滩港区,是重庆市倾力打造的最大港口。重庆市正在以寸滩 港为口岸物流辐射中心,发展国内首个内陆保税港......

    浅析新时期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

    浅析新时期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前进步伐,在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也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从无到有,由......

    浅议我国刑事审判制度中重实体轻程序之现状

    浅议我国刑事审判制度中重实体轻程序之现状 供稿: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 副检察长 陈晓辉 、 侦监科 张  在我国刑事审判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整个司......

    护理职称论文:新时期护理职称评聘现状分析与思考[推荐五篇]

    护理职称论文:新时期护理职称评聘现状分析与思考 从护理高等教育起步和发展、护理人员原始学历、科研等方面,对我国护理人员职称评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广大护理人员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