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
英文Enterprise Value的缩写,反映市场对公司的估值,等于公司普通股的市值加上负债额和优先股的价值减去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企业价值可视为收购一家公司理论上的代价,因为收购方将须承担公司的负债,但可取得现金资产。EV除以EBITDA(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之利润)是公司估值水平的一个指标,有如市盈率(P/E ration)的变异指标。使用EBITDA的好处是该指标反映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排除了一些非现金支出的影响,而这些支出会因不同地方的法规不同而有差异。
EV
A measure of how the share market values a company.It comprises market capitalization plus debt and preferred shares minus the company´s holdings of cash.Enterprise Value divided by EBITDA is often used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because the EV includes a company´s debt(and thus a measure of total cost in case of a takeover AND the leverage involved)‚ while the divider(EBITDA)focuses on the company´s core earnings power‚ ignoring elements that may vary depending on local regulations.Wikipedia 上是这样的:Enterprise value =
common equity at market value
+ debt at market value
+ minority interest at market value, if any
-associate company at market value, if any
+ preferred equity at market value
-cash and cash-equivalents.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只需要关注少数的一些数据,公式就可以简化为:
Enterprise Value(企业价值)= Market Capitalization(市值)+
Debt(负债)– Cash(现金)
我们拿苹果(apple.Inc)和微软(Microsoft)来举例:
目前两公司的市值如下(数据来源 Google Finance):
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 A 公司在外流通的股票价值为 1000w,另还有现金
500w。如果你要买下这家公司,除了拥有它全部的股票外,自然也包括拥有它的现金。那算一下,1000w买入股票(-),500w入账现金(+),实际上你拥有这家公司,只付出了500w(-)。根据上面的方法,我们来粗略的算下两公司的 EV(企业价值)(明细数据来源):Apple EV = 222B + 0 – 23B = 219B
Mkt Cap = 222BDebt = 0Cash = 23BMicrosoft EV = 219B +6B – 37B = 188B
Mkt Cap = 219BDebt = 6BCash = 37B
这样算下来,虽然结果仍然是苹果 EV 超过了微软,但是结果后面的数据及计算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二篇:2017年企业年会价值
2017年的年会价值在这里
“企业”其实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员工都是台上的一个“角色”,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必定会和许多人上演着形形色色的对手戏,而“企业”也是这样,它受到员工感召而来,默默的在为员工提供着“人生舞台”,让他们尽情书写自己人生最精彩的“角色”。
你的特质决定了你需要哪些“角色”来配合你,相信我,让我来帮你完成,这场完美的“人生舞台”编排吧!
首先,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企业年会,企业为什么每年都要组织年会。用通俗一点的理解方式解读企业年会,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企业举办年会,就和我们春节回家过年一样,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爱”的体现。
年会——就是每年尾牙,企业和组织为总结一年的运营情况、鼓励团队士气、展望美好未来而策划实施的一种集会形式。年会是企业的春节,也是标志着一个企业和组织一年工作的结束。企业年会会伴随着企业员工表彰、企业历史回顾、企业未来展望等重要内容。一些优秀企业和组织还会邀请有分量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参与这一全公司同庆的节日,增加企业之间的沟通,促进企业之间的共同进步。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于年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题越来越明确.大体来分有以下几个类型的年会:
1、激励型年会
2、动员型年会
3、联谊型年会
4、战略沟通型年会
5、变革型年会
6、组织文化建设年会等等.陶冶作为国内首家推崇“旅行式团建”的知名企业,在今年也踏上了为客户提供“特色年会”的旅程。陶冶所推出的“特色年会”加入了很多“其他年会活动企业”所没有的新鲜元素,而这些新鲜元素,却恰巧满足了现代企业对年会越来越高的要求。正是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要求,陶冶便在激励中逐渐成长壮大。近年来,形形色色年会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创意源源不断.既要为企业提供他们所需的年会的主题与目的服务,又要,给企业员工带来极致的年会体验感受,陶冶为各种需求企业做了更加精密的设想,几乎这期的陶冶年会产品会成为今年最大的热门。陶冶这次年会产品,专注为更多企业打造无所不能的特色年会“初体验”。
每年到这个时候,又到了企业举办年会的高峰期,陶冶年会策划的“专家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奔走于大大小小的企业,一个接一个的新鲜创意又开始在各个企业年会中迸发。设想这样一个场景:这是在一家大企业的年会厅中,排列整齐的桌椅后面一排排坐着衣冠齐整的参会人员,台上进行演讲的人正在收放有度地翻讲着他精美的演讲提纲,台下的人听得很入神,演讲者的精彩思路令他们频频点头,演讲结束时大家热烈地鼓掌„„,结果想想而得之。
这样的年会看上去无懈可击,实际情况则可能大相径庭,年会中可能有一部分人并没有特别关注年会主题,也可能有一部分人并没有完全弄懂年会结论的含义,更多的情况则是有很多人并不太理解形成年会决策的真正原因,而这一切都被程序化的场面掩盖了。
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在企业的年会上,这将是一项多么大的损失,大家的时间、年会的费用,这对企业是一项巨大的成本浪费.而企业的年会,往往都会牵涉到企业未来一年的战略,这对所有员工未来一年的工作将造成巨大影响.力求高效、力争每一个员工都对年会的主题精神高度理解。
具体地说,就是年会的组织者要针对年会需要达成的目标,为参会者创造一种轻松的体验的环境,同时,将年会的整体元素进行拆分,通过尽可能简单、直观的活动来模拟现实工作中遇到的情境和问题,让参会者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年会所要传达的较深层次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大家在一个共同的思路引导下达成共识.通过这样的年会形成的结论,与每个人的切身体验存在紧密的联系,因而可以大大加强企业员工的参与感和对于企业未来战略的理解程度。
参会者的热情、对于年会的关注程度、吸收程度、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年会的最终效果。对于年会主题的缜密策划也可能因为参会者的消极态度而变得无足轻重,对于年会形式的设计和年会气氛的把握已经成为决定年会最终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体验年会魅力就在于:它能够给参会者营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气氛,使大家畅所欲言;同时它本身又是一种模拟现实的管理工具,可以,以舞台游戏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工作中的种种问题,让所有的参会者能够找到一种描述工作状态的共同语言,通过开放的讨论共同形成年会结论,在探讨的过程中说服自己,在沟通的过程中拉近距离,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年会阻抗,达成比较理想的年会效果。
这样看来“好”年会的产生,也必然是企业一次“+”的运算: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1+1=2“+”是增加,今天,陶冶来告诉你们,陶冶“+”是这样的: 陶冶从艰苦创业到行业领军“+”是陶冶的质变;
陶冶从第一次为企业服务到现在的为企业专属定制服务“+”是陶冶的进步; 陶冶从第1笔“收入”到如今“年交易额”翻倍增长“+”是创造; 从陶冶立足到陶冶壮大“+”是超越;
陶冶每一天,都在进步;每一秒,都在超越;因为有所有人的努力“+”会成为无限未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陶冶澜溪谷团建营”2017年助力打造“旅行式团建”下的主题特色年会、无限精彩,即刻开启。
第三篇:融资与企业价值
负债融资或负债比率的上升虽然能够回避股东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抑制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行为。但是,当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或向金融机构借款时,作为企业内部经济主体的股东、经营管理者和企业的外部债权人之间就形成以负债契约为媒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以负债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作为委托人和债权人和作为代理
人的股东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简化分析,我们以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为例进行分析。
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负债契约签订后,股东有可能从事各种损害债权人利益或降低企业价值,导致代理成本发生的道德风险行为。股东道德风险行为,或者说,负债融资中代理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股东存在着将本属于债权人的权益转移到自己手中,以提高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的内在动因。当然,仅有动因的存在,道德风险行为并不一定会发生。关键在于,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时,股份制企业的股东有限责任等内在特征为股东从事道德风险行为提供了可能。
因负债融资引起的股东道德风险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东有可能将本属于外部债权人的权益通过一定方式转移到自己手中;二是有可能出现因企业债务超过而使股东放弃对债权人或股东有利的投资项目的投资不足现象。
(1)债权人权益的转移
股东以及作为股东利益代表者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转移本应属于外部债券人权益的手段主要有三种,即股利政策操作、现有债权价值的稀薄化以及资产代替行为。
①股利政策操作。企业利用负债融资后,股东可以在不改变预订的投资项目计划,或在投资项目计划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将通过负债筹集到资金用作股利分配的来源,分配给股东;而在投资政策可以改变的情况下,股东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有可能通过削减投资项目的方式,减少投资支出,增加股东的股利分配,使股东的利益增加;更为极端的情况是,当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时,股东及企业经营管理者有可能将企业的负债资产采取股利的方式分配给股东,以逃避对债权人的债务。
②现有债权价值的稀薄化。在企业市场价值和现有营业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者可通过发行与现有债权具有同等或同等以上优先权益的证券,使现有债权人的债权价值被稀薄化,达到转移现有债权人权益的目的。
③资产代替。资产代替使指企业在负债融资后,股东在投资决策时,放弃低风险低收益投资项目,而将负债资金转向高风险高收益投资项目的行为。
一般地,投资项目的收益与其风险时成正比的。股东放弃低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高风险投资项目,如果成功,由于债权人只获取负债契约中约定的固定收益,超过低风险投资项目收益的超额部分全部归股东所得;如果失败,股东本来应承担投资决策失误的全部损失,但是在股东有限责任制下,超过股东出资部分的损失则全部由债权人负担。这种股东有限责任制下与债权人之间收益与风险分摊的非对称性使得股东在从事投资替代行为的动机。
(2)债务超过和投资不足
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有可能使企业因负债过多而导致企业对较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无法融资、融资能力低下的债务超过现象,还有可能使股东主动放弃对债权人有利的投资项目。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企业投资发生投资不足。
最早分析了负债融资引起企业出现投资不足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的耶斯认为,企业是一个发展的经济主体,企业的价值不仅包含市场对企业现有资产的评价价值,而且还包括市场对企业将来投资机会的市场评价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其所拥有的投资机会并非一定能够或一定愿意实际投入资金,企业在决定对其所拥有的投资项目是否进行资金投入时,企业的现有负债余额、现有负债的时间构成以及即将借入的新增负债额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现有负债余额、负债期间以及新增负债额对企业股东和经营管理者新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①被动放弃对股东有利益的投资项目,出现投资不足。当企业拥有较多的负债余额而又缺乏偿还资金时,企业可能会因此导致融资能力降低,从而不得不放弃收益较高的项目。
②主动放弃对债权人有利的投资项目,出现投资不足。当企业拥有的投资机会的净现值为正,但该现值小于或等于企业现有负债余额或即将借入的负债额时,尽管对债权人而言,这种投资机会有利(投资机会的净现值为正),应该投入资金,实施该项目。但从股东的角度来看,并非一定愿意投入资金。原因很简单,股东项目所获的投资收益将全部归债权人所有,股东自身得不到任何收益。
上述因负债融资引起的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或股东的道德风险行为,都会导致代理成本的发生。代理成本发生的原因在于,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上,合理的债权投资者在购买企业债券或向企业提供债务时,会充分考虑企业负债融资中的这种利益冲突
以及股东可能从事的各种道德风险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债券价值进行评价或确定负债契约的利率水平,其结果势必导致资本市场上企业债券价格降低或负债契约利率上升。债券价格降低或负债契约利率上升的成本最终由股东负担。
因此,从股东的角度来看,在利用负债进行融资时,由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冲突,降低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其有效途径是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股票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或可赎回公司债券,以及选择合理的债券期限等。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以一种附带企业普通股股票转换权的公司债券。债券的持有者享有债券发行时事先确定的一定期限内,按一定的转换价格或转换比率将所持有的债券转换成公司普通股的权利。可转换债券在为转换为普通股股票以前,作为一种单纯的债券,债权人可以按期得到应有的债券票面利息,并可照样获得一般债券的安全性。
股票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时债券的持有人可以在事先确定的一定期限内,按一定的价格购买企业普通股股票权利的一种公司债券。债权人享有的购买权包括企业即发股票、新发股票和未来预定发行股票的权利。
可转换公司债券和股票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两者具有非常相似的性质。对债权人而言,两者都类似于一种股票看张期权。所不同的是,可转换公司债券一旦转换为公司普通股股票,债权人也就转变为公司普通股股东;而股票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持有者行使股票认购权后,其作为债权人公司所享有的债权权利并未发生变化,而且还作为公司股票持有者享有普通股股东的权利。
正因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和股票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对融资而言具有股票看涨期权的性质,所以,发行这两种债券来融资,有利于克服因普通公司债发行而有可能导致的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股东和资产替代行为的发生等。
前述分析表明,当企业利用普通公司债券融资时,选择相对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对股东较为有利,所以,股东存在着从事资产替代行为的动机。如果债权人能合理地预期到股东地这种行为,市场上企业债券地价格就会相应地被低估,发生代理成本。当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普通股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时,两种公司债券地市场价值将随企业普通股股票地市场价值的上升而上升。两种公司债券所拥有的这种性质将有利于抑制股东从事使企业价值低下的高风险投资行为。比如,在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全部为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的股东选择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使其股票价值上升。企业可转换债券价值也必然上升。在企业股票和债券价值都上升的情况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也必然上升,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如果投资者预期股东会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企业的市场价值应下降。显然,在企业价值方面的前后两种结果相互矛盾,其实际结果是企业股票价值的下降。因此,股东也就不会有从事资产替代行为的动机。
可见,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存在代理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选择应该使两种代理成本最小。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为筹集外部资金而发行的金融证券不仅仅只是企业现金收益的要求权,而且,还内含与企业所有权相关的剩余支配权和经营决定权的配置。这样,企业价值的提高显然就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
股权结构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来影响其治理效绩,进而影响到企业价值。公司治理机制使基于治理结构的企业内在运行状况,使将其核心资源配置在一起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约关系(张五常,1998),也是协调和规范各利益主体间关系的制度安排。当企业的经营因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间的权利和责任不对称,使得各种代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发生时,企业治理机制就是用以处理企业不同利益主体指甲索尼得权利和责任,以达到企业效率的一套制度安排;当企业被看作使一个不完备契约时,企业所有权包括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有效结合时企业效率经营的关键。股权结构作为这种制度安排的基础,对结构的形成和作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既分权又互相制衡的制度来降低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防止经营者背离所有者的利益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目的。因此,股权结构决定着治理结构,首先通过股东大会形成公司最高决策,进而决定对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授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则构成治理结构中的四大利益主体,彼此间形成有效的制衡关系。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之间这种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分离构成了股份制企业的根本特征。不同的股权结构中,所有者及其代表对代理人的控制能力与积极性不同,因为他们对代理人行为承担的风险及从中获取的收益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股权安排就会有不同的组织效率,并导致不通的企业行为。
《融资与企业价值》
第四篇:第一章企业价值管理
一、简述企业价值的特征
1.企业价值就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全部资源的价值总和
2.企业价值取决于其潜在的未来获利能力
3.企业价值体现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
4.企业价值是市场评价的结果
5.企业价值极富动态性
二、简述企业价值的主要形式
1.账面价值。是以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为计量依据,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来确认企业价值
2.内涵价值。又称投资价值、公平价值等,是指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收益以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的现值
3.市场价值。是指企业出售所能取得的价格
4.清算价值。是指企业由于破产清算或其他原因,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将企业或资产变现,在企业清算日预期出售资产可回收的快速变现金额
5.重置价值。是指在市场上重新建立与之相同规模、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的企业需要花费的成本
三、简述企业价值影响的因素
1.未来增值能力
2.企业风险
3.企业存续期
4.其他因素。主要包括:整体经济和金融环境;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前景;股东分布和投票权;企业重要领导人事变动
四、简述企业价值估计的含义
企业价值估计是指通过对企业的未来财务状况及资产价值的分析,简言之,就是对持续经营的企业的价值进行估算和计量。
五、简述企业价值估计的要求
1.数量化,主要用货币单位计量
2.整体性,反映企业整体价值
3.准确性,差异小
4.明晰性,易于理解,利于决策
5.一致性,相关企业评价方法一致
6.可比性,不同企业之间其价值可比
六、简述企业价值估计的程序
1.进行估价分析的基础工作,其包括:了解目标公司的特征及行业特征;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收集整理数据资料
2.绩效预测
3.选择估计方法
4.实施评估
5.结果检验与解释
七、简述价值型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1.价值型管理以未来价值为核心
2.价值型管理更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
3.人的价值实现是价值型管理的实质内涵
4.以资本经营和商品经营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取代现行单一的商品经营理念
5.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决策是企业实行价值型管理的前提
6.企业价值型管理是整体性、总和性的管理,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八、简述实现价值型财务管理的途径
1.坚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制定价值最大化战略
2.企业从价值驱动因素的角度,确定价值化指标,将战略化为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主营目标与金融目标等
3.制定基于价值目标的行动或者预算,以确定在未来一段期间为实现这些目标将要采取的步骤,将价值思维落实到每个行动
4.价值型会计系统是价值化管理的载体,会计再造势在必行
5.确定价值化绩效测度和奖励制度,以根据指标来监测绩效,并鼓励雇员实现其目标
九、简述企业价值的表达形式
1.市场定价。假设企业只以股票和公司债券两种方式进行融资时,企业价值从市场定价角度,可视为普通股票和债券的市场价值之和,即企业价值=股票市场价值+债券市场价值
2.投资定价。从投资定价的角度,企业价值等于现有项目投资价值和新项目投资价值之和。
3.现金流量定价。
十、论述企业价值具体评估方法的选择
1.对同一企业而言,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常常会使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大相径庭,因此,根据企业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变得十分必要。
2.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有许多主观性很强的因素影响着评估结果,因此,在具体选择评估方法时,还应考虑评估目的。
3.避免一种评估方法对企业价值认识的片面性,在允许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企业价值同时运用几种方法进行估价,从而得出价值数值的一定的区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
第五篇:企业价值资产评估
摘 要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于2005年4月起实施,打破了价值评估中单一使用成本法的局面,使得收益法、市场法的应用有了政策上的依据,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如何正确、合理的选择三种方法应用于评估实践这一问题。
关键词 企业价值资产评估 成本法 市场法 收益法引言
2004年12月3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书(试行)》(简称“意见书”),从基本要求、评估要求、评估方法和评估披露等方面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于2005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意见书明确提出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这一规定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单一使用成本法的局面,拟促成三足鼎立的评估方法格局。基于此,在具体的价值评估实践中方法的选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具有现实意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现状
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方法有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期权法较少采用。而在我国的价值评估实践中,成本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和主要使用的方法,收益法、市场法很少采用,期权法几乎不用。赵邦宏博士对我国2003年企业价值评估使用方法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业务中所占的比例达95%左右,而收益法一般作为成本法的验证方法,不单独使用,市场法很少使用,期权法一般无人采用,而且在2004年12月3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书(试行)》中也未涉及到期权法,基于此,本文中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及选择研究中不考虑期权法,仅以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三种方法为研究对象。3 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比较分析
要选择适合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首先应从不同的角度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以下从方法原理、方法的前提条件、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对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进行比较分析。
3.1 各方法的原理
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重建或重置评估对象,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精明的潜在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建造一项与所购资产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所需要的成本。
收益法的基础是经济学中的预期效用理论,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利用它所能获取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其折现率反映了投资该项资产并获得收益的风险的回报率,即对于投资者来讲,企业的价值在于预期企业未来所能够产生的收益。这一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艾尔文·费雪,费雪认为,资本带来一系列的未来收入,因而资本的价值实质上是对未来收入的折现值,即未来收入的资本化。
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是基于一个经济理论和常识都认同的原则,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
似的交易价格。该原则的一个假设条件为,如果类似的资产在交易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则在市场上就可能产生套利交易的情况,市场法就是基于该理论而得到应用的。在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中,市场法充分利用市场及市场中参考企业的成交价格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判断被评估对象的价值。
3.2 各方法的前提条件
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有三个:一是进行价值评估时目标企业的表外项目价值,如管理效率、自创商誉、销售网络等,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二是资产负债表中单项资产的市场价值能够公允客观反映所评估资产的价值;三是投资者购置一项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具有相同用途所需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若选择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投资主体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应超过目标企业按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所得的现值;二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够合理的预测,企业未来收益的风险可以客观的进行估算,也就是说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合理的予以量化;三是被评估企业应具持续的盈利能力。
采用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需要满足三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公开市场指的是有多个交易主体自愿参与且他们之间进行平等交易的市场,这个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代表了交易资产的行情,即可认为是市场的公允价格;二是在这个市场上要有与评估对象相同或者相似的参考企业或者交易案例;三是能够收集到与评估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时这些信息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3 各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成本法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相对于市场法和收益法,成本法的评估结果客观依据较强。一般情况下,在涉及一个仅进行投资或仅拥有不动产的控股企业,以及所评估的企业的评估前提为非持续经营时,适宜用成本法进行评估。但由于运用成本法无法把握一个持续经营企业价值的整体性,也难衡量企业各个单项资产间的工艺匹配以及有机组合因素可能产生出来的整合效应。因而,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不宜单独运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
收益法以预期的收益和折现率为基础,因而对于目标企业来说,如果目前的收益为正值,具有持续性,同时在收益期内折现率能够可靠的估计,则更适宜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通常,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收益具有上述特点,可用收益法。基于收益法的应用条件,有下述特点的企业不适合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收益具有周期性特点的企业、拥有较多闲置资产的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以及风险问题难以合理衡量的私营企业。
市场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具有简单、直观便于理解、运用灵活的特点。尤其是当目标公司未来的收益难以做出详尽的预测时,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显然受到限制,而市场法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小。此外,站在实务的角度上,市场法往往更为常用,或通常作为运用其他评估方法所获得评估结果的验证或参考。但是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因为评估对象和参考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往往不尽相同,因而要找到
与评估对象绝对相同或者类似的可比企业难度较大;其次,对价值比率的调整是运用市场法及为关键的一步,这需要评估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技术能力。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原则
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不是主观随意、没有规律可循的,无论是哪一种方法,评估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殊途同归的服务于市场交易和投资决策,因而各种方法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结合前文对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一些原则:
4.1 依据相关准则、规范的原则
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准则和规范是由管理部门颁布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部分强制性。如在2005年4月1日实施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书(试行)》二十三条中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择一种或多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第三十四条中指出:“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进行评估时,成本法一般不应当作为唯一使用的评估方法”;第二十五条中指出:“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被评估企业成立时间的长短、历史经营情况,尤其是经营和收益稳定状况、未来收益的可预测性,恰当考虑收益法的适用性”。显然,这些条款对选择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2 借鉴共识性研究成果的原则
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一些共识性研究成果是众多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基于价值评估实践的一些理论上的提炼,对于选择合理的方法用于价值评估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如在涉及一个仅进行投资或仅拥有不动产的控股企业,或所评估的企业的评估前提为非持续经营,应该考虑采用成本法。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不宜单独使用成本法。在企业的初创期,经营和收益状况不稳定,不宜采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一般来说,收益法更适宜于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此外,如果企业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经营、收益状况稳定并有充分的历史资料为依据,能合理的预测企业的收益,这时采用收益法较好。在参考企业或交易案例的资料信息较完备、客观时,从成本效率的角度来考虑,适合选择市场法进行价值评估。
4.3 客观、公正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评估师在选择价值评估方法的时候应始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态度,尽量避免用个人主观臆断来代替客观实际,尽可能排除人为的主观因素,摆脱利益冲突的影响,依据客观的资料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选择合理的方法。公正性原则要求评估人员客观的阐明意见,不偏不倚的对待各利益主体。客观、公正这一原则不仅具有方法选择上的指导意义,而且从评估人员素质的角度对方法选择做了要求。
4.4 成本效率的原则
评估机构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之一,也需要获取利润以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而在评估方法选择时,要考虑各种评估方法耗用的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及人力资源,在法律、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及满足委托企业评估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委托企业和评估机构互动发展的双赢模式,更有利于评估机构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服务水平。
4.5 风险防范的原则
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可以界定为:“由于评估人员或者机构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而产生的风险”,根据这一定义,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评估机构的外部因素客观上阻碍和干扰评估人员对被评估企业实施必要的和正常的评估过程而产生的风险。内部风险是指由于评估机构的内部因素导致评估人员对拟评估企业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而产生的风险。显然,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作为价值评估中的一个环节,可能会由于方法选择的不当带来评估风险。基于此,在选择评估方法的时候要有强的风险防范意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评估风险,做出客观、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阿斯跃斯,达蒙德理.张志强译.价值评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企业价值评估知道意见书(试行)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王海粟.企业价值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王少豪.企业价值评估:观点、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