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县乡公路建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县乡公路是国省道的重要补充,是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命线”和“致富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党中央在“十六”大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县乡公路建设又进入了一个重要机遇期。我县县乡公路建设也乘上了广安“跨三步、翻三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布署的东风,全县兴建公路381.21公里,路在不断的延伸,但管养的人、材、物依旧,建、养矛盾日益突出,怎样立足现有装备和条件,搞好县乡公路建设与养护是我们每个养护工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回顾近年来县乡公路建设的历程,既有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公路建养脱节。目前,公路建设有计划也有一定资金保障,而建成后的养护,特别是大中修却没计划也没资金来源,管养的里程和补贴标准照旧,地方无法再行承担配套资金,不但新增段无法正常接养,就是已硬化并到了保养期的原管养路段也由于缺少资金无法进行大修,从而严重影响公路使用寿命和行车质量。二是绝大部分建改项目均为当年计划,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并要求当年完工,因为没计划,地方上不敢打提前量,有效工期短,从而导致正常的施工工序难以全部到位,使工程质量留下较大隐患。三是所有项目均为“拼盘工程”,上级扶助资金有限,地方需配套资金较多,由于落实难到位慢,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降低设计标准,压缩建设造价,从而出现“高等级路面,低等级线型”的极大反差,无形中增大了日后公路扩建的难度等等。为此,特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一、高水平地编制县乡公路建设规划
2000年公路普查和线路调整后,各地均相应调整出了县乡公路规划,储备了一大批建设项目,但普遍存在起点低和实施过程中随意性强的问题,特别是没考虑或少考虑到公路使用期限内的正常维护和到期后的升级改造,所以导致公路建设缺管缺乏发展的有序性。为此,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围绕上级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分级负责尽快调整制定,并将规划纳入法制轨道,切实做到依法编制、批准、修改,认真管理和监督实施。
要协调好多方关系,公路两边建房必须控制在建筑红线以外,公路沿线埋植杆必须服从公路规划,不得随意埋设,尽力减少拆迁量。涉及全局性的大项目,要进行专题规划和联合攻关,做好项目“包装”和“推介”工作,力争纳入国家级、省级规划。建设项目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方略,确定公路设计标准及具体施工过程中均要充分考虑公路今后的发展,不断提高现有公路的利用率。已改建的油(水泥)路也应制订好大中修计划,并作为原有项目的补充予以考虑,逐步积累,提高预留资金实施滚动发展,不断提高养路费补助标准,以确保养护也迈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全方位地拓展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公路建设的关键是资金。目前,各地筹资渠道相对少,社会资金参与度低,市场机制不活。为此,须大胆进行投融资体制和手段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国家投资,地方筹资,利用外资”的体制,结合县乡公路特点实行全方位筹资,在积极争取上级加大扶助的同时,不断加大地方的筹资力度。对车流量大有发展潜力,通往矿区的公路要制定相应规定,建立竞争机制,大力吸引民资和外资进入公路建设主战场;对于临近城区和开发区的公路要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将两边的土地开发和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利用一并考虑,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逐步提高公路项目的资金筹措能力;要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修路架桥的积极性,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予以扶持。农村的路往往与山、田、水开发息息相连,这既是与国省道的区别,也是其优势所在,为此在规划和建设中要全盘考虑,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相关项目应综合开发,同步进行,要通过分块立项,共同建设,确保将有限的资金捆绑投入在关键地方的关键项目上,以求尽早发挥资金的最大效果。
三、超强度地深化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力度
几年的公路建设,各地既锻炼了一批人才,也健全了一些制度,公路建设管理正渐入规范。但不容置疑,在某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必须严把市场准入关、现场监督关和竣工验收关,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促使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要真正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公路建设有形市场,清理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二要不断优化设计,提升科技含量,充分地考虑公路设施的完善性,为其今后的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在实际勘测中,要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意愿,不能闭门造车和想当然,要服从当地的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要结合农村车辆类型及发展速度和公路使用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路面结构和公路等级;三是建立“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和企业自检”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动员沿线群众监督,切实搞好工序、物流和环境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四要确定合理工期,既请求上级尽早下达计划。也要求建设施工单位科学调度,争取有效工期,严格按照规范组织施工和验收;五是重视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探讨对策,努力促使公路规划和建设进入一个良性滚动,顺利发展的轨道。在公路养护管理上,要按照原有管养渠道明晰责任单位和人员,对新增路段要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予以落实养护责任;要配备适当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行公司化管理;要培训一批油(水泥)路养护工人,不断提高养护质量和效益。
四、理顺关系,强化管理,内部挖掘,促进养护工作上台阶
“要致富、先修路、修好路、勤养护”,这就是我们养护工人服务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只有在全系统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才能明确养路为谁的问题,也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全体养护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立足现有装备和条件,发扬“爱岗敬业、攻坚克难、敢于拼博、勇于奉献”的精神,在我们身边涌现出更多的陈德华似的先进典型来,蜀道也将变通途,广安的新跨越将有我们养护工人浓重的一笔。
第二篇:关于公路养管体制的思考
关于公路养管体制的思考
五省市管养体制的几个特点。通过我们对五省市管养工作的考察,我们发现,他们的管养体制与河北省的体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机构规格高
北京、贵州、云南三省(市)公路局为副厅级单位,局内设的处室为处级(贵州省的副处级),主管全省公路的建设、养护与
管理工作。北京市、江苏省公路局还负责养路费征收工作。大部分省公路局都在按“一省一局,一路一公司”的方向在改革。
五省市的地、市、州公路主管部门都是正处级单位,县公路局都是正科级单位。贵州、北京、云南的市级公路局是省公路局的下属单位;县公路局是市公路局的下属单位。山东的市公路局是市政府的一个部门,由省公路局直接拨付建设、养护资金,市公路局长人选征求省局意见。江苏省的市公路处是市政府二级局,归市交通局业务指导。这些省所有县公路局(分局、处)都是市公路局(分局、处)的下属单位。这样的体制,省局对市局、市局对县局都便于管理,养护资金不外流,可以做到令行禁止。不管人事权在省还是在地(市),地(市)政府(行署)都把地(市)公路局看作自己的一个部门参加会议,布置工作,有问题政府出面协调,还以政府的名誉为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出台了若干规定和办法,公路局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
——实行纵向管理
被考查的五省市,都实行资金直接拔付。省公路局将养护资金直接拔付给市公路局,市公路局直接将资金拔给县公路局,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保证了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一)提高人员素质,避免人员膨胀
贵州、云南、北京三省人、财、物都实行纵向管理,统一安排人事,基本避免了地方在人事调动与人员安排上的干预,控制了人员超编。北京市公路局管养公路5200公里,养护职工仅2000多人,平均每2.5公里配备一名养路下—江苏省公路局列养公路2.5万公里,现有养路职工12500人(三分之二是建勤工),平均每2公里配一名养路工。由于人手少,养护成本也大大降低。
(二)实施公司化管理,降低养护成本
以云南省为例,他们运用内部市场竞争来刺激、调整养护事业的发展,推行公司化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养护工程实行内部招投标。10公里以上的大修工程在全省公路系统范围内招标,10公里以下的工程在地(州、市)范围内招标,并且实施第三方监理,不但打破了地方垄断,而且降低了养护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质量。1998年,云南省通过内部招投标,节省养护工程资金4000多万元。
其次,小修保养实行议标,公路局根据以往的资金基数对总段拨款,总段对公路段的小修保养经费实行议标的形式确定,段对道班的养护实行招标合同管理。1998年全省压缩非生产性开支达1500多万元。
第三,干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公路段长由全体职工选举后由组织认命,总段长及各级管理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并规定压缩机关工作人员15%,分别从事其他工作或下岗。
(三)发挥规模效益
由于人、财、物都上收到省公路局,从而使内部调度更加灵活,整体实力得到增强。这不仅使他们在对外承揽工程中,充分发挥整体实力,增强竞争力,而且能够对成本高而使用频率较低的设备在全省范围内调度,避免了养护设备闲置,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同时也减少了系统内重复采购相同养护设备带来的资金压力。
——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
以贵州省为例,公路养护体制上收与下放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1994年为了借助地方资金,调动地方积极性,改条条管理为块块管理。
效果却相反,机构膨胀、人员增加、公路养护资金几乎全部被挤占、公路路况迅速下骨的现象日趋严重。1996年,胡锦涛同志视查贵州,对贵州省的公路养护给予‘历批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贵州省委、省政府经过组织考察论证后于1997年4月下发了“关于改进公路养护体制的通知”,决定恢复人、财、物条条须导的养护管理体制。
体制改革以后,贵州省公路局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养护与管理力度,超龄路由1996年的80%下降为1998年的68%,公路路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行能力与行驶质量显著提高,支持了经济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第三篇:乡村公路建养工程管理机制探研(推荐)
乡村公路建养工程管理机制探研
张惠娟 骆树民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大、覆盖面广,其里程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五分之三以上,连接广大的县、乡、村,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之一。
昌平区现有1111公里农村公路(其中乡道762公里,村道349公里)、桥梁86座,自2007年落实《北京市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06】77号)以来,昌平区共计投入市区两级财政补助1.7亿元用于430公里的乡村公路改造,公路分局在市交通委路政局和昌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各职能部门的帮助和配合下,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围绕全区乡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实际工作,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步伐、提高乡村公路养护质量,全面支持“三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昌平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情况:
2006年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和《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400号)的有关精神,加强乡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完好畅通,更 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06】77号),为了推动昌平区乡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的改革,落实市政府有关精神,确保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健康发展,2007年昌平区出台了《昌平区乡村公路管理办法》(昌政发【2007】14号)。
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京发【2008】27号),2009年市财政局、市交通委联合下达了《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划转事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京财经一【2009】384号),为进一步完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对划转市与区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按照事权与财力相匹配、资金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加强本区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保障乡村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促进乡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2009年昌平区制订了新的《昌平区乡村公路管理办法》(昌政发【2009】14号)。
新的管理办法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明确了管理职责。区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批准乡村公路发展规划,筹集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将区级补助资金列入预算,批准和下达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项目预算计划;确定了公路分局作为区乡村公路主管部门,负责本区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全面管理工作;区财政局审核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项目预算,负责乡村公路建养补助资金的审核、拨付及监督工 作;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是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具体组织实施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二)确定了管理机制。规定了计划内容及审批流程;明确了乡村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标准;对设计、招标、施工、监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规定了交工验收的内容及标准;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乡村公路质量监督机制。
(三)加大了补助标准及范围。明确提出了乡镇政府要对平原道路按比例配套;对于桥涵及挡墙工程,市、区、镇三方共同出资,解决了长期困扰乡村公路危桥及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详细如下:
1、市级对乡村公路的日常维护和大修工程实行分类定额补助。(1)、日常养护:乡道每年每公里4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2)大修工程:平原乡道每公里补助25万元,平原村道补助20万元;山区乡道每公里补助40万元,山区村道每公里补助30万元。桥梁每平方米补助1500元;涵洞每道补助2000元,挡墙每立方米补助50元。
2、区政府按照事权与财权统一的原则,加大对乡村公路的投入。(1)日常养护:乡道每年每公里补助12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2)大修工程:平原乡道每公里补助25万元、村道每公里补助20万元;山区乡道、村道每公里补助10万元。桥梁每平方米补助1500元;涵洞每道补助2000元,挡墙每立方米补助100元。
3、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安排投资补助以外的资金缺口部分,其中:平原 乡道每公里10万元,平原村道每公里10万元;桥梁每平方米1500元;涵洞每道2000元,挡墙每立方米50元。
(四)明确了资金拨付办法。要求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建立区、镇(街)两级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共管专用帐户,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套资金需预先拨入共管专用帐户,经核实后,区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位。
1、乡村公路大修工程资金拨付:前期手续齐全后,拨付启动资金(不超过补助金额的60%)到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程交(竣)工后,根据审计结果拨付尾款。
2、日常养护资金拨付:年初将养护补助资金(不超过日常维护预算的80%)拨付到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年终,验收合格后拨付尾款。
为进一步提升昌平区乡村公路养护工程建设质量,建立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乡村公路养护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市交通委、路政局的要求,今年是全面落实质量年的相关要求第一年,为建立政府质量监督体系昌平区安排质量监督专项资金30万元,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对全区乡村公路大修工程的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测,并最终进行大修工程质量评定工作。通过实施质量监督工作,昌平区乡村公路建设质量明显好于往年,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工程质量,保证了乡村公路又好又快的发展。
昌平区现有17个镇政府(街道办事处)、19个公路管理站(有1镇有3个路管站)。公路管理站体制、经费及人员 编制各不相同:单独是公路管理站的有10个站,跟环卫及农业服务中心一起的有5个站,其他为挂靠在城建科(只有一人负责)。单独公路站管理人员没有编制,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镇政府一般不给经费;联合办站的编制基本上是环卫或农业服务中心编制,经费除个别外,也主要是自收自支。公路管理站管理人员基本上有1-3人。全区按照每公里3人配置的养护作业人员共有370名(基本上是当地农民或城市保洁员),按照区政府每年下达的养护计划,每名养护作业人员养护补助为400元,不足的部分由各镇自行解决。为保证公路管理站管理人员固定,养护作业人员稳定,镇政府尽量安排相关站所合并办公,镇政府内的公路相关养护工程尽量由公路管理站实施,以增加公路管理站收入,确保乡村公路健康发展。
二、突出问题、成因及对策:
随着农村公路的跨越式发展,在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也就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山区路网缺乏有效的规划,断头路居多;项目建设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配套资金严重不足;乡村公路交通量增长迅速,周围矿厂、企业较多,超载超限车辆对道路破坏加大;乡村公路安全设施及缺乏;乡村公路管理站管理机制不完善。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下面就以上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下简单的剖析。首先,对于路网规划的问题,目前昌平山区农村公路缺乏有效合理的规划,往往都是些断头路,形不成有效的环形,不利于当地出行,更不利于发展山区旅游和休闲经济。针对以上情况,依托交通委、发改委昌平区县乡村公路“十二五“路网规划成果,打通昌平区山沟与山沟之间的联系,将作为今后山区农村公路发展的方向。
其次,目前乡村公路由于线多、面广,山区、平原情况复杂,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区两级财政能够到位,但镇级财政配套落实困难。针对这些情况,一是地方各级政府、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的筹措工作。在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时,要充分体现中央1号文件确定的“逐步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的要求,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建设工程的正常使用,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二是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沿线村民投工投劳养护农村公路。同时积极鼓励包括受益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捐赠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三是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建设项目一旦立项,各部门应该尽力落实配套资金,使建设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第三,乡村公路交通量增长迅速,周围矿厂、企业较多,违法超载车辆经常穿越,但乡村公路等级低,造成部分道路 刚刚大修完,又被压坏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首先求地方政府在建设过程中要安装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二是协调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检查治超工作力度;三是加强道路养护作业,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第四,乡村公路安全设施及缺乏,虽然近年也投资安装了一些标志、标线和挡墙,但总体上尤其是山区安全设施及防护设施与新农村建设不相符,另外有些危桥及安保设施改造投入较大,仅仅靠补助投资不能解决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地方政府要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乡村公路安全设施规划,根据总体规划合理安排专项资金,按实施,分阶段建设,并积极争取市级及中央补助资金。
最后,乡村公路管理站管理机制不完善,机构及人员编制不能落实,养护作业人员待遇低,造成了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健康发展存在不稳定的隐患。地方政府要统筹协调各镇、各部门,合并一些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站所,合理配置管理人员,落实人员编制,这样既能保证人员机构的落实,又能统筹使用行政资金,还能稳定管理养护队伍,确保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健康发展。
第四篇:全省第一次公路建养工程调度会交流材料
咬定建养不放松全力以赴铸精品
十堰市公路管理局
省公路局:
今年以来,我们在省公路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公路工作会议精神,以迎国检为契机,以武神生态旅游公路建设为示范,发挥典型带动效应,扎实推进全市公路建养工作,为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十堰市公路建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公路建养工程完成情况
(一)狠抓质量与安全,重点项目及面上公路建设安全快速推进。截止6月底,全市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5.9亿元,占年计划11.7亿元的50%。其中,完成一级公路路基41公里、路面11公里,分别占计划的50%、55%;完成省际出口路57公里,占计划的56%;完成通村公路475.7公里,占计划的47%;续建的五座隧道中,雷峰垭、花园、文峪隧
1道已建成通车,土地岭隧道已贯通,龙王垭隧道掘进990米,剩余910米;今年新开工及续建桥梁47座,已完成24座,在建20座。按照省厅、省局要求,深入广泛开展了“千名公务员下工地送法规查隐患、万里干线公路建设大巡检”专项行动、“平安工地”、“双创双优杯”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省市质检单位抽检中,全市路网工程建设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率60%以上,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武神公路十堰段建设。截止6月底,武神公路主体及附属工程全部完成。椿树垭隧道二衬剩余80米,路面剩余200米。累计完成总产值7.62亿元,占工可的101%。
——316国道武当山至白浪一级公路。主要路基、桥梁及涵洞工程基本完成。完成路面基层7公里,完成面层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
——郧县至十堰一级公路。完成路基13公里,完成路面基层7.5公里,控制性工程刘家沟隧道已经掘进150米,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
——316国道西部复线一级公路。已完成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征地拆迁工作正在进行。
——丹江至土关垭一级公路。路基已全面开工,完成路基土石方28万方,累计完成投资800万元。
(二)强力推进养护大中修工程,公路综合服务水平稳中有升。
——路面大中修工程掀起高潮。今年全市公路路面大中修总里程为213公里,其中,大修148公里,中修65公里。截至目前,路面大修工程完成基层120公里,完成面层60公里,分别占计划的81%、41%;路面中修工程完成20公里,占计划的31%。其中,郧漫路郧县段完成基层2公里、面层2公里;209国道郧县段完成基层11公里、面层4公里;郧漫路郧西段完成基层8公里,郧羊线完成基层2公里、完成面层1公里,上湖线完成基层5公里;襄关路竹山段完成基层6公里、面层6公里;316国道城区黄龙段完成基层13公里、面层13公里;鲍竹路完成基层63公里、面层24公里。在公路养护工程中,全市引进了沥青路面冷再生及水泥砼路面再利用技术,先在316国道黄龙路段进行试点,然后在全市推广,目前已取得成功。
——大力实施危桥改造和公路安保工程。2009年29座农村公路危桥已完成19座,开工24座,完工率为66%;今年干线30座危桥已完成5座,开工11座。2009年安保工程计划已全部完成,2010年市公路局预安排计划81公里,已完成30公里。
——全面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以316国道、襄关线、白竹线为重点,共完成植树8.465万株,绿化里程500多公里。全市大打春季路面病害歼灭战,加大了人员、设备和资金投入,完成病害处治2万余平方米,完成沥青路
面灌缝1.5万延米,进一步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建立公路快速反应机制,全力抢修水毁公路。截止6月底,全市因水毁造成干支公路损失约774万元,鲍双线、白竹线、兴界线、十两线等干线交通中断19次,全市投入人力1370次、机械400余台班,抢修资金200万元,确保了受灾路段安全畅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力推进重点建养项目建设,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当前正是全面推进公路建设、养护工程的黄金季节,我们将认真对照任务目标,倒排工期,按照旬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资金和技术调度,迅速在全市掀起建养项目施工热潮。重点抓好武神生态旅游公路十堰段后续建设,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所有收尾工程;武白一级公路在9月18日前完成主体工程;9月底前完成鲍竹路、316国道土关垭至鲍峡段、209国道郧县段等所有大中修工程;确保境内所有干线公路以崭新的面貌、良好的路况迎接全国干线公路大检查。
(二)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安全。注重细节、铸造精品、确保安全是推进公路建养工程的核心内容。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的质量安全管理理念,始终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零容忍”作为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在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落实《隧
道安全施工十项规定》,建立健全特大桥、隧道等风险安全评估体系,重点对桥梁、隧道工程和高填深挖路段等重要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薄弱环节严格进行现场监管,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确保施工人员和车辆通行安全。全面推行各工序、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确保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三)狠抓公路全面养护,努力提升国省干线综合服务水平。
我们将以迎国检为契机,大力开展“养护路政优胜杯”竞赛活动,进一步加强以日常性、预防性为重点的全面养护。抓好路面病害处置和小修保养,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近20个干线公路交叉路口,实行合理渠化,确保行车安全;加快推进安保工程实施,抓好危病桥及地质灾害路段整治工作,通过完善各类标志牌、标线、里程碑、百米桩、路口标柱等公路附属设施,提升公路服务功能;抓好五条岭、柳树垭、两河口、野人谷等13个公路养护站更新和美化亮化建设。同时,做好今年水毁防治工作,及时处置公路水毁灾情,确保汛期公路畅通。
(四)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打造生态环保公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推进公路建养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将以武神生态旅游公路为样板,秉承“适用就是最好的、自然就是最美的、优质就是最省的”生态文明交通建设新理念,以构建低碳公路为目标,在全市公路建设、养护工程项目中大力推广应用新设计、新思路、新工艺、新材料“四新”技术,在设计上提倡利用老路改造,节约土地资源;在技术上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降低工程成本;在施工上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效能好的成套设备,改变设备单
一、配套程度不高的技术现状,以高品质手段保障高品质工程。我们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公路建设、养护项目,创建“两型公路”品牌形象,在今年内每个县市区都要开展“两型公路”试点,并在“十二五”期间向全市推广延伸。通过努力,确保全市干线公路达到“畅、洁、绿、美、舒、安”标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国检”。
2010年6月30日
第五篇:XX乡农村公路建、管、养实施方案
XX乡农村公路建、管、养实施方案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为巩固我乡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有效地解决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现象,更好地为我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出台2020年XX乡公路建、管、养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乡人民政府建立农村公路建、管、养领导小组,由乡长XX任组长,分管副乡长XX任副组长,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乡交管办站及各村(居)主任为成员,负责协调全乡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及时上报相关数据,做好管养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农村公路建、管、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交管站,XX兼任办公室主任,交管站XX负责全乡范围内农村公路建、管、养的日常工作。(二)各村(居)委会是村公路及辖区涉及乡公路的责任主体,各村(居)要建立农村公路建管养协会,由村(居)主任任组长,各社社长、3-5名群众代表为成员,负责辖区内公路管养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方式,组织实施本村范围内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包括养护资金管理使用和公示),并将上级有关公路养护的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位村民,从根本上改变“养路是交通局的事情”这种观念,让“谁受益、谁出工”的理念深入人心,群众才会积极主动爱路、养路。
各村(居)按公路建筑控制距离的标准监督实施公路两侧建设规划,及时安排清理辖区内乡道、村道路面,公路用地及公路桥梁的堆积物、垃圾、非交通标志、摆摊设点、打谷晒场及路肩边坡种植物,遇有灾害性天气,及时组织人员上路清除路障,保障辖区内所有路段安全畅通,确保农村公路安全。二、建管养管理标准、筹资方式、管理方式及考核办法
(一)公路修建:各村(居)修建农村道路必须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的程序、方法、质量、标准进行实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组织初验,逐级上报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并做好资料的建档归档。
(二)养护标准:农村公路养护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主动养护,要做到“三有三无三到位”即:有机构、有责任、有资金、路面无堆积物、路肩无种植物、路边无违法建筑物,路肩保护到位、交通标志到位。
(三)进行常态化管理:各村(居)每季度至少2次公路保洁、路肩培土、清理杂物杂草,确保水系畅通。
路面养护要达到路面清洁和路面完整。路基养护要达到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强度和水稳性,路基横断面形式和尺寸符合设计标准,两侧路肩宽度达到标准。桥涵养护要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沿线设施和交通标志养护要使之完整并处于良好状态。(四)养护范围:按照“谁损毁,谁赔付,谁受益,谁出工”的原则,由受益村(居)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村道公路全面实施管护。
(五)资金筹集和养护方式:村道公路由村(居)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筹集或投工投劳、向当地受益企业和个人寻求捐助,向上级有关部门寻求资金等方式多方筹集。
所筹集的资金交由各村公路管养协会按照公路养护计划,专项用于村道的小修保养并每年末进行公示。各村公路管养协会可根据车流量、路面类型、地形特点等实际情况,采取个人承包养护、群众集中进行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等方式进行。(六)监督管理:乡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进行全面领导督查考核,实行目标管理。
采取随机抽查、现场检查、年终考评等方式进行考核督查,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乡人民政府对各村(居)的目标考核。所有养护路段由各村(居)签订养护责任书,建立健全质量责任人档案,完善管理养护记录,并发动群众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管养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七)管理考核内容及办法:
1.做到路面完好清洁平整、路肩整洁,横坡适度,行车舒适,路基、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桥涵等构造物完好;保证沿线设施完善。
2.辖区范围内的受养护公路年终考核优良里程达90%。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要做到“有路必养,养必良好”,改变过去重建轻养的现象。
3.每季度乡公路建管养领导小组对村(居)道路管护进行一次督查考核打分,按分数兑现管护资金,对管护不力、低于85分的要追究村(居)四职干部责任,扣减管护资金并限期整改。
三、加强路政管理,及时处理路政安全问题
(一)公路及公路用地内(包括集乡段)无堆积物、垃圾、摆摊设点,公路桥梁上下无堆积物和临时搭建。
(二)公路路面无打谷晒场,确保车辆及行人的安全。
(三)加强公路两侧建(构)筑物管理,杜绝出现违法建筑(构)物。
村道公路两侧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的控制标准按乡道标准执行,其建筑设施边缘与公路边沟(坡脚、坡顶)外缘间距不少于5米,各村可通过村规民约方式进行规定,在村民建房时由村、乡政府和国土部门现场选址确认,并依法按程序审批执行,否则按非法占地查处。集中规划村庄应选在公路一侧进行,其建筑设施边缘与乡道、村道公路边沟外缘应保持不少于5米的距离,国家政策另行规定除外。(四)加强公路道口的管理、加大治超力度。
村道公路根据实际情况由村级实行限高限宽强制保护措施。各运输车辆必须无条件服从超限超载治理的相关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超限超载。(五)未经许可,不得在公路用地及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架(埋)设杆(管)线,不得穿(跨)越公路。
(六)未经许可,不得挖掘公路和公路用地。
(七)农村公路发生侵犯路权的案件,由村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小组现场劝阻、制止、力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八)对路政案件,村级确实无法制止和消除违法行为的,报乡交管站,协调派出所、县路政大队、国土等部门联合查处。
(九)各村必须加强公路巡查管理力度,对无法制止和消除违法状态的,要做好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宣传,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做好管理相对人违法证据的收集。
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要达到“十无”标准,即:公路两侧无影响公路环境的棚披和新增违法建筑;公路路口和拐弯处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公路路面、公路用地及公路桥下无非公路使用的堆积物;公路和公路用地无“马路市场”及摆摊设点;集乡段无摊外摊、店外店;公路路肩和边坡无种植物;公路沿线无未经许可的各式广告牌和搭接公路的道口;公路两侧无未经审批的架埋杆线;无公路打谷晒场、焚烧秸秆和损毁绿化;以及无其他损坏路产、侵犯路权等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现象。
四、对照农村公路管养相关标准改进和推动本乡农村公路管养工作
(一)各村(居)要积极抓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成立村级公路管养协会时,公路沿线群众代表应占协会成员的绝对多数,确保公路管理养护到位。
(二)各村(居)要严格纪律,资金由村级公路管养协会负责实行专款专用,乡交管站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审查。
(三)公路塌方以及大面积的维修由各村(居)采取一事一议进行处理解决。
(四)各村(居)对重载车辆、占道、堆积物等路政管理问题要尽快拿出方案,报乡交管站和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小组备案。
(五)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养护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艰巨性、严峻性和不可预见性。
及时加强隐患排查和抢修。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乡交管站。(六)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民主决策,不断创新,养好群众自己的致富路、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