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2 17:0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1)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2)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法治原则。

(3)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

法;实验法。

(4)公共产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和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

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5)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6)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7)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

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

(8)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根本因素);主体意识;政府能力;

社会发育程度。

(9)当代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公共提供(纯公共产品,如气象、基础科学研

究、社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平设施等);市场提供

(如:水,电,煤气,城市公共交通,电信,邮政,铁路运输等);混合提供(教育,卫生,医疗,体育,出版,广播)

(10)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多元构成;政府主导和统筹;以市场为基

础;法制化与规范化。

(11)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保证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事业产

品供给的宏观平衡。基本方式是间接管理。

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基层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基本方式是直接管理。

(1)阶级性和社会性是政府的基本属性;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2)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消除外部效应;调节收入及

财产的再分配;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3)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4)公共事业管理与当代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改革:社会管理改革是当前我国政府改

革的重点和急需;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共公共事业的发展直接推动政府

社会改革的深入。

(5)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中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非营利的社会中介组

织。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

(6)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

能的主要承担者,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然主体;@非政府组织能提高公共

产品的供给效率;@非政府组织能较好的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7)我国非政府组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在社会领域推进“政社分开”改革;

重点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逐步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尤其是其活动的民事法律法规;通过依法行政和强化法律追惩的制度建设。

(8)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立足于政事分开进行改革。

政事分开: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解除政府与各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政府行政

管理部门进行宏观管理,但具体事务则完全由事业单位自主解决。其一,职责

分开;其二,管理方式及手段的分开。

(1)公共事业管理控制的基本方式:@简单的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直接(事前)

控制和间接(事后)控制。

(2)公共事业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保证目标实现;针对未来的控制;控制职责;

控制效率;注重直接控制。

(3)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

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做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

(4)公共事业产品政策的执行:公共事业产品的政府供应;政府补贴;政府生产;

政府管制。

(5)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刚性方法(行政,经济,法律);柔性方法

(指导,说服,劝说,信息传播,劝说,授权,委托)。这些方法的应用体现了系统化、民主化、高科技化等特点。

(6)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战略管理具有强烈的未来导向性;具有长期性、全局性

和根本性;具有外向性,是外部环境的管理;是一个由外向内的实施过程;是理性分析与直觉的结合。

(7)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是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对公共事业的管理能

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促进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深入;促使政府更好的维护和代表公共利益。

(8)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过程: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

(9)战略评估主要包括的活动:检查战略基础;衡量战略绩效;战略的修正与调整。

(10)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以社会共同需要为出发点;是战略

管理过程尽可能简单化和非程式化。

(11)SWOT分析:S是指优势(strength)、W是指(weakness)、O是指机会或

机遇(opportunity),T是指威胁(thrend)。就是指在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

(12)战略规划是组织产生战略的过程,是整个战略管理的核心。

(13)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成立的前提条件:它首先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是

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者所觉察和认知的;具有公共性,必须是一种有必要在当前加以解决的公共性问题。

(14)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特点:公共性,可变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

(15)目标管理:是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其基本

内涵是将一个项目的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与总目标相连的具体目标,即一种树状的目标体系,并以目标即具体的管理结果为依据,明确每个具体目标的负责人、完成时间和资源配置等。

(16)拟定方案的基本原则:可行性;详尽性;互不兼容原则。

(17)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标准:满意标准和合理性标准。

(18)公共事业中公共财产和资源的类别:公共设施、公共产品(能源、城市道路、路灯、桥梁、交通标志);公共信息资源(文化产品、科技成果、经济信息);公共人力资源。

(19)生产方式提供方式产品

公共生产

私人生产 公共提供纯公共产品 混合提供 市场提供 准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或接近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

(20)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公共支出原则:公平;效益;稳定原则。

(21)非政府组织的支出基本原则是:非营利原则;安全原则。

(22)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控制机制:来自于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之外,对公共事业管理

主体履行其责任的监督和控制。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控制机制和公民参与控制机制。

(23)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具体内涵: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勇于承担公共责任;高尚的敬业精神。

(24)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控制的价值:导向,规范,选择作用。

(25)公共事业绩效评估指标:经济,效率;效果;公平

(economic,efficiency,effectiveness,equity)

(26)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学习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其转化,设为

标杆或基准并实施管理,以提高组织效率。

(27)公共事业管理的外部评价:社会评价(A评价指标:效率,效果和公共职责的履行;评价方法:“前——后”对比分析方法、“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方法;“有——无”对比分析方法B 公众满意评价)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1、公共需要的特征(P2):

(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2)公共需要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4)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2、社会公共事务(P6):

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事务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个人、家庭、企业无力或不愿意承担,但又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提供的服务或办理的事项。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事务是指国家立法部门授权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所有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务和活动,如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等。狭义的公共事务是指体现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活动,如国防、外交、内政、司法、治安等事务,通常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3、公共事业的含义(P7):

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它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

4、为什么政府要管理公共事业?(P9)

(1)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2)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

(3)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

(4)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

5、政府失灵(P33)

全球发展证明,政府体制确实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市场体制的缺陷,限制市场体制的消极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期促进作用。但是,也同样证明,政府的干预会出现失灵,这说明政府本身也存在缺陷,政府体制存在局限性:

(1)政府的主观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

(2)政府行为存在低效率

(3)政府活动易滋生寻租行为,出现不公正现象

(4)政府在垄断、外部性问题上可能造成新的垄断、外部性问题

(5)政府调节功能是有限的6、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P35):

(1)为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行政管理的框架

(2)通过指导与协调为公共事业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直接或间接提供部分公共事业产品

(4)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监督机制

(5)与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制度化的合作关系关系

7、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P37):

公共事业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可以定义为: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8、志愿失灵(P41):

正如政府和市场可能失灵一样,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一是筹款不足,二是志愿活动的狭隘性,三是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四是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9、中国的公共事业组织存在的问题(P42):

(1)缺乏独立性

(2)组织性质杂乱

(3)立法滞后

(4)产权制度不尽合理

(5)自律机制不健全

10、市场失灵(P46):

虽然市场经济具有巨大优势,但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自身也存在缺陷,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为“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11、三种体制(政府、市场、事业)之间的互补替代关系(P49):

(1)三种体制的互补关系

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通过制动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来规范社会活动各主体(组织和个人)的行为。

市场组织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通过各类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事业组织作为为社会提供公益产品的专业化组织,通过事业机制的专业性、独立性、互助性等优势,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

(2)三种体制的替代关系

政府组织发挥主导作用,为事业组织和市场组织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制度、法律和规则; 市场组织发挥高校的优势,代替政府组织和事业组织提供一部分事业产品;

事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代替政府从事大量政府做不好或不适宜由政府直接去做的社会公共事务。

12、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P59):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履行组织使命,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其管辖内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考核、培训、晋升、奖惩激励、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13、绩效管理(P67):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组织及其系统(部门、流程、工作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和业务成果能够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

14、事业单位组织人事的制度改革(P74):

(1)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2)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思路

(3)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15、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P89):

(1)资产管理(2)负债管理(3)收入管理

(4)支出管理(5)结余管理(6)清算管理

(7)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16、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常用指标(P110):

(1)经费自给率

(2)人员指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

(3)资产负债率

17、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概念(P120):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实现其满足其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的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得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对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达到预定目标的管理活动。

18、项目风险和公共事业项目风险管理(P138):

项目风险是指在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公共事业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或潜在的不利事件进行预测、识别、分析和处理并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项目目标的活动。

19、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监督管理的必要性(P146):

(1)公共事业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

(2)确保公共事业组织履行公共责任的需要

(3)治理公益失灵的客观要求

20、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管的主体(P155):

监管主体,是指对公共事业组织实施监管和管理的机构。

(1)司法机关依据民法等进行监管

(2)行政机关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其他有关的公共事业法律、法规等

进行监管。

(3)立法机关通过制定公共事业法律、实施监督对事业组织行为进行监管。

21、我国政府怎样监管公共事业管理组织?(P162)

(1)完善事业组织法律、法规

(2)明确各政府监管主体的责任

(3)对公共事业的经营和从业实行认证制度

(4)改善对公共事业日常运行的监管

(5)建立信息激励机制

22、加强社会监管:

(1)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2)引入谈判程序,实现公众监督制度的创新

(3)重视捐款者和消费者的监管作用

23、第三方评估制度(P167):

是指有专门的监督评估机构来实施对非营利组织的评估与监督的制度。

24、简述西方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沿革(P176):

近代(约17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在近代时期,为了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防止封建势力复辟,西方政府突出政治统治职能,对社会经济和公共事业的管理十分有限。现代(20世纪30年代——7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进步而来的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加以及国家干预理论的盛行,先前比较小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开始迅速扩大,公共事业管理职能逐步强化。

当代(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和日益严重的财政赤字,新保守主义再起,西方各国政府先后进行了行政改革,政府公共事业的管理职能又有了收缩和调整‘

25、改革的主要内容(P192):

(1)私有化

(2)市场化

(3)社会化

(4)地方化

26、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和弊端(P206);

基本特征:(1)高度行政化(2)主体单一化资源(3)配置非社会化(4)职职能扩大化 弊端:(1)机构重叠、人员膨胀(2)政事不分、职责不明(3)管理讲话、缺乏活力(4)结构失调、效率低下

27、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P221):

(1)实行政事分开

(2)实现科学管理

(3)实现社会化

28、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

(1)科学分类、逐步分流

(2)完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3)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4)实现事业服务供给均等化

(5)构筑法律支持

第三篇:《公共事业管理学》复习资料成品

一、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二、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织具有独立性,而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不具有独立性。

5、从阶级性来看,行政事务管理的内容要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研究、开发和咨询机构、信息服务机构以及法律服务机构。

事业类公共事业组织的业务都是社会公益、福利、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

2、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3、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4、志愿组织的业余型。沟通效果的方法:

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

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

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

4、创造良好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

三、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和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

四、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公共事业管理这一定义包含五层含义:

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以区别于行政管理的主体——政府组织或企业管理的主体——企业组织。

2、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其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事业管理内容集中概括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永久存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经常进行调整。

4、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对准公共事务一系列活动的调节控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

5、公共事业管理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命线在于其经济效益。

六、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主体不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2、管理方式不同。行政管理实行等级制,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实行命令服从方式。公共事业管理与客体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3、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行政管理主要是一种间接性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一种直接管理。

4、管理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不同。公共事业组

级的特殊要求,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则主要是反映长期历史发展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

七、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公共事务。公共管理是隶属于管理学的一门二级学科,而公共事业管理是包含在公共管理学科其中的一门三级学科。

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1、跨学科与专门化的统一;

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一、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的组织。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此外,非营利性的公共组织也是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形成了所谓的公共事业组织。

二、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社会团体: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国际上的“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最为接近。“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Levitt最先使用的。

三、市场中介组织包括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非市场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保障、管理、法律服务等作用的组织,包括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技术

保障方面的。

从经费来源来看,公共事业组织可以划分为自给自足型、部分收费型、无偿提供型三种类型。

四、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

1、政府具有抽象的行政行为,公共事业组织一般不具有抽象的行政行为;

2、政府的具体行为是不允许进行有偿服务的,而公共事业组织承担具体行政行为是允许进行有偿服务的;

3、政府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如果发生争议,必须进行仲裁或行政诉讼,公共事业组织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如果发生争议,则要进行民事诉讼;

4、政府职能部门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公共事业组织不应由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不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

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一、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

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3、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

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Henry Hansman提出合约失灵理论。

二、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

1、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秩序。在一个社会中,国家负责提供法律和秩序,国家是规则和安全的保障,是社会经济事务的最终仲裁者;

2、提供和维持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的经济环境;

3、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保护生态环境;

4、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高基本的社会服务;

5、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6、应付紧急事件。

三、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一)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

1、非营利性;

2、沟通性;

3、低成本。

(二)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即志愿失灵):

1、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是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

(三)公共事业组织局限性的克服

一、公共事业领导者的构成要素中首要要素是权力。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基础或基础性权力有五种:合法性、惩罚权、奖励权、模范权、专长权。前三种权力属于职务权力范畴,是构成职务权力的基础,后三种权力属于个人权力范畴,是构成个人权力的基础。

二、公共事业领导风格有四种类型,称之为四种领导体制:

1、“专权独裁式”领导体制;

2、“开明专制式”领导体制;

3、“协商式”领导体制;

4、“参与式”领导体制。“参与式”领导方式是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它注重人际关系,领导者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民主主义。

三、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之间最重要的共同点是都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的绩效表现为社会公共效益,涉及到众多因素和主观评价标准,评估难度较大。工商企业领导者的绩效主要是利润,相对易于衡量。

一、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的基本含义是,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个人、群体、组织等)进行信息交流,互通情报,从而对彼此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二、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

2、使决策更加合理;

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

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

5、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对各种社会规范如法律、纪律、道德、习俗等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守各种社会规范,从而为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基本保证。

三、正式沟通按信息流向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向下沟通、向上沟通、横向沟通。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原则包括: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策略性地运用非正式组织原则。

四、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氛围;

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

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7掌握沟通的技巧;

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一、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含义是: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二、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基本原则:

1、目标认同原则;

2、公平、公正原则;

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

4、随机制宜原则。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按重要程度和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成就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

四、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法:

1、思想政治工作;

2、参与管理;

3、工作丰富化;

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一、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正式控制的形式化程度较高,含有明确的规定,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予以实施。

消极控制就是禁止或限制控制对象发生某些行为,既包括记过、降级、停职、判刑等正式的控制方式,也包括嘲讽、白眼等非正式方式。根据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可将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划分为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

二、公共事业管理法律的控制作用主要是调控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和行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作用;

2、威慑作用;

3、惩罚作用。

三、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众性;

2、现实性;

3、迅速性。

一、公共事业管理效率评估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指标体系评估法。

二、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措施:

1、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2、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

3、分权;

4、电子化建设;

5、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内容。考绩是评价公共事业管理者最主要的内容。

任监督机制关注的核心是,通过哪些途径和办法使得行为主体切实承担应承担的责任。

二、公共责任有三个构成要素:承担公共责任的行为主体、公共责任的内容和公共责任的客体。

三、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机制的目标包括:保障服务的提供;保护捐助者的利益;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保护公共事业组织工作人员的利益;保证政府提供资助的“资金的价度概述

一、1998年10月25日发布实施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并于1999年9月1日起施行。

二、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1、归口登记与双重管理体制;

2、分级管理体制;

3、限制竞争原则;

4、检查制度;

5、财分支机构。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采取分级登记、双重管理。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具有以下主要的法律特征:以公益为目的;业务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举办者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

基金会的法律制度

一、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理和职业行为中的体现,同时也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和个人在其公共事业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行为特征和倾向。

二、公共事业品德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转换性。

三、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

1、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

2、公共事业习惯形成机制;

3、公共事业良心调控机制

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模须按照自己的章程、条例或国家规范性规程所规定的方式,为一定的目的进行活动。

三、实行事业目标管理,是现代事业监督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内

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一)转换观念:

1、并非所有的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活动都不能实现商品化与市场化;

2、并非所有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都必须由政府直接举办

(二)政事分开:

1、值”;维持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与公共事业组织竞争的私营机构的利益。

一、发达国家公共责任监督机制的发展出现以下趋势:

1、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的强化;

2、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

3、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

4、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二、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是依法实施的政府规制。主要规制有:注册登记制度;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对公共事业组织的投资规制;对公共事业组织“不公平竞争”的规制。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1)违规从事营利性商业活动;(2)财务管理混乱带来的违规和腐败;(3)公共事业组织的官僚化倾向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3、薄弱的社会监督:(1)“观念缺失”——公众监督意识薄弱;(2)新闻舆论监督的无力;(3)民间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缺失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二)应对措施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国外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比较研究MEA法:最低限支出法,在实行MEA法的国家和地区,享有所得税免税资格的慈善或公益事业组织必须使用或分配其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以达到免税目的。务监督;

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事业单位法律制度

一、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调整的行政法规。根据该条例,事业单位的范围包括: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农业、林业、牧业服务机构,水利管理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公共设施服务,园林绿化、自然保护区管理,环境卫生、市政工程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殡葬管理等)„„

立的条件: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2、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事业单位成立的程序:

1、审批机关批准成立;

2、向登记机关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社团的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社会团体行政管理体制通常被称为“分级登记、双重管理”。社会团体取得财产的主要途径如下:

1、会员的出资;

2、捐赠和资助;

3、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

4、经营收入。

社会团体的经费,以及开展章程规定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社会团体接受捐赠、资助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

二、社会团体或者社会团体的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登记机关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一年内未开展活动的;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等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制度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和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不得分配,必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用于发展同类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挪作他用。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原始基金必须为到帐货币资金。

二、基金会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公益为目的;财产来源是多方面的;基金会是非营利性法人。

三、基金会设理事会,理事为5人到25人,理事任期由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理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公共事业伦理的构成:

1、公共事业伦理意识。公共事业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准则意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则立场和根本态度,责任意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如何看待公共事业管理的责、权、利,是公共事业伦理意识的核心。

2、公共事业伦理实践;

3、公共事业伦理评价。政治信念是公共事业伦理评价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人们对行政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精神力量。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

一、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1、公共事业管理者中有滥用权力的可能;

2、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者自律的重要或腐败的危害也相应增长,因而更需要重视加强公共伦理建设;

3、当前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人员就其职业道德素质而言,还不能与公共事业管理的职业要求完全适应,表现在:(1)缺乏“服务第一”的观念,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官本位”意识(2)尚未确立正确的权利与业务观念(3)没有按照公共事业所特有的行为规范来开展工作。

二、加强公共事业伦理建设的原则:

1、服务原则,公共事业伦理的根本问题是个人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2、效率原则,公共事业伦理的效率原则注重实际效果,与市场经济重获取最大利润具有一致性,与追求最佳的行政效率也具有内在价值同构性;

3、公正原则;

4、开拓创新原则

公共事业品德:

一、公共事业品德是公共事业伦理规范在公共 式:

一、在公共事业管理的复杂系统中,人是一切组织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为人民谋福利是每个公共事业管理者的天职,是公共事业管理者之所以存在的前提。

二、公共事业管理人才联合培养的主要形式:

1、跨学科的交叉培养;

2、学位层次的统筹培养;

3、校际间联合培养;

4、在职培训。

三、公共事业管理者能力素质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人事组织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一般来说,下层管理主要靠专业技术能力和人事组织能力,上层管理则更需要思维创新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框架应体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专业知识和非专业多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至少应该设置以下几类课群:基本理论和政治素质课群;人文基础课群;精干、特色的专业课程;必要的、基本的理工知识;较强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调查、统计分析能力。

现代事业制度设计——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共事业管理模式选择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

2、公共事业机构的行政化;

3、公共事业资源配置非社会化;

4、公共事业运行机制非效率化;

5、公共事业管理的非法制化。

二、现代事业组织是现代事业制度的核心概念。

现代事业组织,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拥有独立资产,面向社会自主从事准公共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基本组织形式。

现代事业组织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现代事业制度则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事业制度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建立现代事业制度的基础。

政事职责分开。正确界定和划分政府机构与事业组织各自的职责,是实现政事分开的一个基本依据。

2、政事机构与人员编制分开;

3、政事经费分开;

4、政事管理方式分开。

(三)人员分流:

1、加速改革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

2、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

3、大力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市场。

(四)培育市场:

1、加速“事业”产品与服务价格改革,为实现原有部分“事业”产品的商品化创造条件;

2、改变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与经营范围,使其逐步转向市场开展自主经营;

3、加强国民消费教育,合理引导居民消费投资方向,促进有关事业产品和劳务市场的发育与发展。

(五)财政政策:

1、对于那些应当产业化,而且可以立即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应尽快转化为企业,财政不再供给事业经费;

2、对于那些应当产业化,但一时难以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可以将原有的事业经费拨款转变为其企业经营政策性亏损补贴,逐步减少财政资金供给,直至完全停止财政拨款;

3、对于那些需要继续由国家财政供给资金的事业单位,要改革资金供给方式,分别实行事业基金、绩效预算、政府采购同等多种形式,引入事业竞争机制。

4、对于那些既不能实现产业化,但又不应当继续由国家办的事业单位,应取消其“事业”资格。对于冗员,也应予以精简。

部门公共事业管理改革:

一、我国各类教育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目标模式设计如下:基础教育管理模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模式。

二、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设计如下:艺术事业管理模式;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文物保护事业的管理模式;新闻出版事业管理模式;广播电视电影事业管理模式。

三、我国现行体育事

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模式可以设计如下:体育组织管理模式;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体育竞赛管理模式。

新的背景: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公共事业社会化发展的客观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一、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方法,健全公共事业管理体系,改善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方式,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以便更好地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

二、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有:良性互动原则、稳定性原则、制度化原则、适度化原则。法、关键事件技术法、工作要素分析法。

三、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依据测评目的和作用可分为甄选型、配置型、开发型、鉴定型和诊断型五类。

四、在公共事业部门或组织的素质测评实践中,常用的测评方法有:

1、心理测验法;

2、面试法;

3、评价中心;

4、观察评定法;

5、书面评定法;

6、履历档案分析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有:

1、抽样调查方法;

2、参与并愿意为社区提供服务;

3、对社区的合理要求和关注;

4、对社区的理解和支持。

三、评价社区管理者最主要的内容是“绩”,它指社区管理者的工作实绩。

社区管理模式:

一、根据社区管理活动中主体角色不同,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分为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四种类型。

二、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在现阶段主要是以市

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

1、从静态管理观念向动态管理观念转变;

2、从“命令”管理到“服务”管理观念的转变;

3、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观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是把物作为管理的目标,把人变成了物的从属物。

公共事业的社会化与事业型市场的发展:

一、公共事业社会化是指主要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

公共事业社会化的主要标志:

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

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

3、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二、事业型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精神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交换行为大多伴随传播活动;交换过程中产品所有权不发生转让;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与可分性并存。

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来管理组装的一种方法。

二、法律政策中关于公共事业部门的职能职责、工作任务、权力范围的有关规定,是公共事业部门制定活动目标的最基本的依据。

三、管理人员的控制点主要有五个:环境、目标、计划、资财和日常工作。

四、目标管理中的成果评价主要有以下特征:目标是否实现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是一种以自我评价为主、上级评价为辅的综合评价方式;成果评价与奖惩制度紧密联系。

人力资源测评技术:

一、人力资源测评是指对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为客观、准确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二、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宿主分析方法有:职位分析问卷法、职

问卷法;

3、观察法;

4、文献调查法;

5、访谈法;

二、抽样调查是社会调查中普遍采用的调查方法,它的优点是:

1、调查费用低;

2、速度快;

3、应用范围广。

概率抽样的原则是随机原则。

随机抽样的方式与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2、等距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

5、多阶段抽样。

三、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特指出: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

社区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特征:

一、社区管理是指在街道范围内,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的,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区域性、全方位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二、社区管理的内容总的来讲是“四性”工作,即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社区组织管理;社区党建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区文化、教育管理;社区环境管理;社区治安管理。

社区管理体制与社区管理组织:

一、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它要以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基础,与社会外在环境和社区发展的方向相适应,是实施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权限划分和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的总和。

社区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条包块管,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

二、在城市社区,社区管理执行系统由街道办事处内设的“四委”(市政管理委员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以及财政经济委员会)和“一办”(办公室)组成。

社区管理支持系统主要由社区内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构成。

社区管理人员及其素质:

一、社区管理职业道德是用来规范社区管理者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二、社区意识包含许多内容:

1、对社区的认同

辖区人民政府下派的街道办事处为主体。

三、社会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可称自治模式,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其他各种主体(公共事业组织、新经济组织、企业、个人)一起,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

四、市场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又称“物业管理模式”。它的优点是;能体现市场经济竞争、公平、效率的原则;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绿化、市政建设、房屋维修、娱乐文化设施等)的资金有保证。

社区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一、社区管理体制的发展与创新:它是在社区内建立一种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标准化的社区管理体制。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

1、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2、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

3、发挥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能;

4、拓展居委会的职能;

5、发挥业主委员会及其他社区居民团体的作用。

二、社区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直接管理手段逐步向间接管理手段过渡;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与民心工程相结合的管理手段;管理手段多样化。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事业管理》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公共事业

2.政府

3.狭义的社会事务

4.公益性研究

5.卫生事业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75分)

1.我国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谈谈你对事业单位社会化的理解。

3.政府为什么要管理教育事业?

4.现代公用事业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5.政府介入现代公用事业产品市场的必要性。

第五篇: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学、行政法、领导科学、公共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学、高等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财政学、行政法学、公共伦理学、管理文秘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8周。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

相近专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或管理学学士。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目前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

3、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

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

5、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

6、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

7、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

8、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9、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

第五、高尚的敬业精神

1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中有什么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有着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选择作用

11、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

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是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A、道德建设驱动自律

即:通过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使其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监督和制约,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自觉地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

B、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即: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者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逐步达到自律。

这一机制实际上是将伦理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

第三、行为守则

第四、公民参与

下载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特点: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中国自考人(.cn)——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浙江省2011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P7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本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为落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举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请思考:2009年国务院决定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以来,到现在已经2年过去,为什么地方还没有全面实施,原因何在? 1.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其它公益事业等公共事业管理单......

    2018年 医科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资料 题型:名词解释4*4分,填空15*1分,单选15*1分,多选10*2分,简答4题24分,论述1*20分 第一章 公共关系概述 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为树立自身的......

    2018年 医科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医疗保险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疗保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社会医疗保险的概念: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由政府部门承办,由政府以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强制实施和组织管理。 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