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论文知识(小编推荐)
公务员考录制度是指国家机关为补充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公务员,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采取考试和考察的办法,使尚无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取得公务员身份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我们可以从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定义中看到它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基本义:第一,公务员录用必须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第二,公务员录用必须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是公务员制度中最重要的“门户”,因此我国政府自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对公务员的录用一直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出了“凡进必考”的要求,这样就形成了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考录制度。
公务员考录制度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伴随着公务员报考“热”而逐年提升。然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实行不仅关乎专业技术,也重视公共服务的道德要求。任何制度都需要立基于一定伦理观念之上,体现出制度的合道德性。
1、公务员考录制度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保证公民的平等参与权,是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基本内核和生命力之所在。
2、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立是国家人事管理体制努力实现民主化的重要步骤。公民有权担任政府公务员,参与公共管理,这是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民主精神”在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中的重要体现。
3、公务员考录制度所贯彻的理念就是报考者除了才华上存在差异外,其他方面均一视同仁,他们的竞争是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的竞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原则是公务员制度的生命。
但是“为政之道,首重得人”,当前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中,对于“凡进必考”来说存在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背道而驰的现象。
1、考试高手未必是业务能手。仅就考试分数而言,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无法与刚毕业的大学生同堂而论,实用人才无法进入公务员队伍,这给用人单位带来麻烦——有能力的人用不到,新手又不能马上用.因此公务员“凡进必考”,保证了一个层面的公平,却产生了另外层面的不公平。
2、许多用人单位和基层群众反映,近年来新招录的公务员虽然在学历、理论、谈吐上具有良好素质,但对社情民意的了解能力、处理复杂社会矛盾的能力,以及与百姓的沟通能力都多有欠缺。在国家一些部委局,很多工作人员都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因对地方和基层情况不熟悉,经他们起草出台的一些文件操作性不强,地方执行这样的文件产生的问题可想而知。
3、公务员“凡进必考”,结果很可能将一批不善于考试或没有时间准备考试、但非常有能力的人挡在政府的大门外。
4、大量的优秀青年集中于公务员岗位,整个社会的人才配置就会严重失当,将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对此我国自古就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除了考试,可采取“例外形式”录用有才者进政府机关,但必须制定“例外形式”的规则,并严格监控规则的操作部门,要注意杜绝这个例外形式成为腐败的桥梁和关系户的通道。同时,对人才还可考虑先聘用,待工作单位考察其工作能力合格后,再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试合格者再予以录用。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内容,它的发展与完善对于公正地选拔人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提高管理国家事务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它作为一种择优机制,强有力地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了平等竞争的民主精神,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制度。但就凡进必考的制度,国家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应尽快从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入手,让行业之间的差距趋向平衡,另一方面要大力改善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让更多人去创造财富,而不是等待分配财富。
第二篇:公务员论文
公务员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近半年来的公务员学习,使我认识到一名合格做公务员重要意义。结合培训期间的感受,联系在基层工作的切身体会,我对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有这样几点思考:
一、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首先,要从代表我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管理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的能力。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前沿领域的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乃至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十六大提出的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将对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深刻了解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促使我们更进一步的去学习和掌握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管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提高管理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的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与此同时,要注意培养自身创新的精神,在管理方式上大胆探索,以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还要培养提高自身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民族的事业,我们要善于深入群众,调动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力量,不断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
第二,要从代表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推进现代文化建设的能力。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导,从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出发,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修养。在今天,不掌握先进文化的公务员也无法带领群众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大业。随着对外开放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各种思想、各种学说、各种观念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武装头脑,具有时代意识和超前意识,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只有三个文明一起抓,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三,要从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出发,加强自身的公仆意识,做到廉洁奉公。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从原先的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不脱离群众,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党和政府的决策、决定的时候始终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开展工作。一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到廉洁奉公。二是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政治水平和精神境界。三是增强群众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首要标准。四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决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二、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做好本职工作
(一)、深刻认识基层锻炼的重大意义
在基层锻炼是成长为合格公务员的前提,我理解在基层工作有这样三点意
义:
1、通过基层来了解和熟悉社会,掌握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层社会其实就是整个大社会的缩影。在基层工作,有利于理清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工作程序及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加强对事务的协作解决能力。
2、掌握社会的真实情况,真正理解并有效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只有在基层,切实的了解百姓的所思、所需,在微观上深入了解调查最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在将来的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
3、通过基层工作锻炼意志、磨练品行,培养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公务员担负着改革开放、富国强民的伟大使命,需要较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只有面对着社会的惊涛骇浪,体味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培养出过人的体能,坚毅的品格,周到细致的办事能力,遇难则上的精神面貌,才有可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社会政治学”这个学科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前所接触过的知识,它是国家公务员的主修课程,我们却对它知之甚少。如怎样写好一份通知,写好一篇调查报告,各部委局办的主要负责人是谁,三提五统具体指的是什么,这些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学习,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知识结构与体系。
(三)、以青年应有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工作
种种由改革而引发的历史巨变,给我们呈现出一副多么蔚为壮观、精彩纷呈的时代画卷。在如此泥沙俱下、变幻莫测,饱含着民众呼求和预示着民族命运的现实面前,任何一个对人民的希望和社会的未来保持一份清醒和责任感的青年,尤其是我们走上公务员岗位的青年,在这种汹涌澎湃的社会现实面前,都会深深的受到感染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四)、以稳定的情绪,脚踏实地地工作和锻炼
在一般的工作中要踏踏实实的开展工作,就要心平气和,宠辱不惊,任世俗之诽难,听人情之变化,自心安而理得,便心旷而神怡,去繁华之纷扰,尽全力以工作。树立此种健康的心态,不受外界世俗观念的干扰,以坚定的信念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才符合社会和时代对公务员的要求。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这部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在最近的市直《公务员法》培训班上,认真思考,有如下体会。
十多年来,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但也应看到,由于公务员制度未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导致公务员管理权威性不够、执法检查机制不健全、强制力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随着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条件更加成熟,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法,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
制定公务员法,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对党政机关干部的依法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公务员法充分总结了新的经验,吸收了新的改革成果,借鉴了国外公务员制度的成功经验,将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改革的新鲜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公务员管理的内容。公务员法充分体现了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使之法制化。它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在价值点击查
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取向、制度设计、政策选择等方面,着力解决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它保持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为基础,在继承中发展;它涵义确切,内容实在,实体和程序相结合,符合实际,操作性强。
实践证明,公务员法是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是对公务员实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不断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各地各部门应当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深入抓好学习工作。要把学习公务员法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率结合起来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同时,要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广大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了解颁布实施公务员法的重大意义,把握其精神,把培养和增强广大公务员的知法懂法、依法办事的观念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结合起来。各地各部门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严格执行公务员法,确保法律规定的各项条款落到实处。各级公务员管理机关也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公务员法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贯彻执行公务员法不准确、不适当、不到位的现象,切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三篇:公务员论文
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和行使权力,代表和反映机关形象。而权力的本质是为公众服务,为公众谋取福利。
一、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
公务员的义务,就是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限制。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务员能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准确行使职权,忠实执行国家公务,不得滥用权力。
公务员的权利,就是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执行国家公务的过程中,可以做出一定行为,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或抑止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目的是为了使公务员更有效地行使职权,更好地执行国家公务。
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内容,是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历史文化等紧密联系的。国情不同的国家,对公务员权利义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从我国国情出发,在确定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时,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人人平等。所有公务员都平等地享受法定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任何国家公务员不得因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党派、民族、年龄、所服务的行政机关等因素,享受特权或遭到歧视。在义务的履行和权利的行使中,用法律的同一尺度、同一标准去处理,决不能因人而异。每个公务员都有权利对任何机关及其领导人的违法侵权行为进行检举、揭发、控告;国家对所有公务员的法定权利和利益都要予以保护;对所有公务员的违法或违纪行为,都要追究其法律或行政责任,并依法予以同样的处理。
第二,保持义务、权利一致。公务员履行义务与行使权利,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公务员可以获得履行职责应有的权力,同时又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公务员具有执行公务的职权,但必须依法行使。享受私利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任何公务员不得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义务受纪律的约束,公务员的权利受法律的保障。
第三,权利的内容较为广泛。这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的。从我国政权性质出发,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在公务员政治权利等方面,没有西方国家“不参与
政治活动”等要求,我国公务员不仅可以表达个人意见和建议,对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并能依法提出申诉和控告,而且还可以参加政党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第四,权利受法律保护。公务员的权利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确认的。公务员的权利的产生、变更或消灭都必须按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来进行,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非法侵害或剥夺公务员的法定权利。一旦受到侵害或剥夺时,可以依法进行申诉和控告。
义务的基本内容:(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意志和最高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有序运行的基石和保证。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是各个国家机关、各种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义务。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公务员,应当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维护法律权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成为守法的模范和表率。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公务员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行政机关有效运行的保证。公务员的各项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遵循法定程序,不得超出法律自行其是。对于因社会变化,有些社会事务,国家法律、法规尚未做出规范的,应以政策作为执行公务的依据。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这是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性质的要求,也是做好行政工作、杜绝官僚主义的重要方法和保证。公务员应当树立公仆观念,关心群众,深入实际,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众之所盼,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公务员乃国家所任用,必须以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为己任。制定政策、办理事务,都要把国家的安危、荣辱、利害挂在心中,自觉维护和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并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5)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国家行政机关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职位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各职位上的公务员必须忠于职守,尽职尽
责,服从领导,听从命令,勤奋工作,不能擅离职守,不得消极怠工,不得自行其是违抗政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国家秘密事关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公务员必须保守国家秘密,未经领导或专门机关同意或批准,不得对外吐露国家尚未公布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技术等重大事项,不得随便对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人员谈论尚未公开的工作内容,对涉及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重要文件材料,要严格按规定保存和传递。
(7)公正廉洁,克己奉公。公务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公务,必须秉公办事,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廉为荣,一心为公。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除上述内容外,宪法和法律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有一些义务要求。此外,公务员作为自然人,也是公民的一部分,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的义务,公务员也必须履行。
权利的基本内容:(1)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公务员依法公正执行公务,其身份应受法律保障,以防受到打击报复。国家机关对公务员的处理,必须基于 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所谓法定事由,是指国家公务员的行为确实触犯了国家的法律和国家公务员的纪律,构成了被依法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的法律事实;所谓法定程序就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公务员被免除、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所必须经过的全部法律过程。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的处理,公务员有权拒绝接受。
(2)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这是保证公务员正常执行公务最基本的权利。这种权利必须是在履行职责时才享有的,并须经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不同职位上的公务员,其权力大小不同,公务员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在法定的权限内,不得越权。
(3)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这是对公务员工作和生活的经济物质保障。公务员作为劳动者,必须获得相应劳动报酬。报酬的多少应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务员地位和作用等相适应。公务员生老病死或遇到其他困难情
况时,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此外,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公务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促进公务员努力工作。
(4)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把培训作为公务员一项重要权利,不仅是国家机关对公务员的要求,也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政府机关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手段也在不断变化,必须要求公务员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才能保证公务得到有效执行;公务员在新的形势下,也需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5)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这是公务员的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对于激发国家公务员的创造性,调动国家公务员的积极性,改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务员批评建议的对象,可以是本人所在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也可以是其他机关及领导人员。批评建议的内容,可以是与本职工作或本人利益直接相关的,也可以与本职工作或本人利益无关的。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都不能压制国家公务员的批评和建议,更不能打击报复。
(6)提出申诉和控告。政府机关在日常人事管理中,经常会涉及对公务员个人的处理,有时会出现因事实不清或定性不准而造成违法或不当的情形,申诉控告权是针对这种情形所提出的一种救济办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申诉和控告的方法和程序,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有专门规定。
(7)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辞职。公务员依法辞职是其选择职业权利的具体形式和实现途径。当国家公务员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不愿再继续担任国家公务员职务时,国家应当允许其提出辞职,而且法律应给以尊重和保障。公务员辞职,必须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不得擅自离职。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除上述权利外,公务员还可以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包括与履行公务员义务和纪律不相冲突的公民权利。
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意义:(1)有利于明确公务员与机关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实现公务员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2)有利于明确公务员的职业特点,有利于国家行政的良性运行。
(3)有利于明确公务员的基本行为准则,增强公务员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
(4)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对各级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作用。
二、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制度属于人事管理制度,但又不能 简单地理解 为一般的人事管理制度,它涉及一个国家政治体制和 政治制度,并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公务员 要 满足三个要求:从我 国实际情况出发,有 利于维护和发展中国 特色的 政治制度;符合我 国人事管理工作的特点,有利于加强党对机关干部队伍的 统一领导;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公务员 制度的 特点: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 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依法管理原则。
三、公务员精神
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1)官僚主义作风严重。(2)政策水平偏低。(3)法律意识淡漠。(4)弄权亵渎现象较多。(5)生活腐化歪风盛行。而存在问题的成因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弱化;权利意识认识上存在误区;权利制衡机制不完备;社会收入的巨大反差引发一些人心理失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观念的普遍提高,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人民群众希望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而政府机关行政行为和行政管理手段不能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制约经济的自由健康发展。
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要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的公务员精神,把公务员群体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就是要结合国情,正确把握公务员精神的本质。旗帜鲜明地弘扬公务员精神,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实际情况,目前一些思想上还存在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适应的问题。(1)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2)人们对公务员的期望值日益提高。
(3)贫富分化引起心理上的挫折感和对财富的占有欲,使一些公务员忘记了对国家应有的责任和对社会负有的使命,从而使得从事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的公务员面临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想的侵扰。(4)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等价交换原则被滥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权钱交易这种腐败行为被错误地理解为合理存在。(5)是社会的急速变动和各种制度的变更,使得公务员迁升的要求和渴望变得更加不可预期。
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政绩观的需要,公务员是治国理政的主体,是公务员权利的行使者。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政府的 管理水平,关系着社会各项事业的成效,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公务员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国家公务员要增强责任感,增强敬业奉献意识,增强艰苦奋斗的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公共事物的同时,应争做构建和谐家庭的表率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石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国家公务员要具体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1)提高学习创新能力。(2)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3)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4)提高处理实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篇:公务员论文
公务员依法行政——民本位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毒瘤的“官本位”思想, 在今天公务员实现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成为很大的观念障碍, 由它带来的行政过程的“人治”性、效率低下、权责分离等现象与我们倡导的依法行政的合法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等内容根本背离。只有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 公务员才能树立“公民本位”思想, 从而摆正位置, 真正成为人民公仆。
一 引言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 其权力来,源于人民 来源于法律 是国家诸多权力中最有力量 最活跃的部分 其具有强制性 命令性和较大的自由裁量性因而比其他权力更具有扩张性 更容易
发生权力的滥用 政府权力的作用范围最广 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最密切 最直接。政府工作 几乎涉及 到国家政 治经济 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涉及人民群众日常学习工作 劳动和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同时 政府又是绝大多数法律 地方性法规的执行者 由此可见 如果政府机关不依法行政 就很容易对公民 法人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危害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公民心目中的权威就会被削弱 并且会由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
2008 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一经公布 , 就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从 1991 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提出依法行政到2008 年依法行政理念的丰富完整 ,依法行政已经成为公务员行为的根本准则。依法行政是指各级政府应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推行公共行政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实施的活动。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袁曙宏认为 , “依法行政的本质涵义有三个要点: 一是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设定;二是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三是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1]权责统一”。理解公务员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 关键在于认清政府和人民的关系。现代政府理论告诉我们 , 官员仅仅是权力的代理行使者 , 而不是所有者。根据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 人类社会本来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之中 , 人们依照自然法即人类的理性行事 , 他们作为个体享有最大的独立性 , “在自然法的范围内 , 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 , 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 , 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2]于任何人的意志。” 然而 , “自然状态”存在三大缺陷: 一是缺少一种确定的、众所周知的法律。有些人由于偏见或者无知 , 拒绝接受自然法的约束。
二是缺乏一个有权按照法律来判决争议的公正裁判者。三是缺少一个支持正确判决的公共权力。“官本位”思想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的代表。11“官本位”思想使整个行政过程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人治性。“官本位”思想和“人治”传统是相生相依、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21“官本位”思想必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131“官本位”思想必然导致权责分离 , 产生腐败。11可见 , “官本位”思想会给我国政府完成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 实现依法治国造成巨大的观念障碍 , 特别是会给公务员依法行政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虽然《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一步 步给政府行为加上笼头 , 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问责制、政务公示、信息公开、专门立法、简化行政审批、实行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自由裁量权、探索综合执法、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等等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步步逼近的目标 , 但作为外在的强制
性的约束 ,如果没有公务员从思想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 这些形式还仅仅只能是形式 , 不能发挥最佳效力。如何纠正“官本位”思想呢 ? 这就要在广大公务员队伍中树立“民本位”思想 , “公民本位”思想的转变 , 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 这一过程是培育公务员契约精神的重要方面 ,它需要制度保证和机制创新。具体来说 ,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 大力发展生产力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官本位”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就是小农经济 ,建立于小农经济之上的就是等级森严的封建官僚制 , 而封建等级官僚制的基本执政理念就是“官本位”思想。所以 , 要想从根本上破除“官本位”思想 , 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就是理性精神和价值原则 , 市场的运作就是自由平等的主体订立和执行契约的过程。所以 , 市场经济不仅能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 , 更是自
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社会成员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质 , 参与政治的意愿不断增强 , 途径不断增多 , 过程更加透明 , 做官也就不再是神秘的事情。而且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 做官更不是发财致富且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惟一途径 , “官本位”思想自然失去了社会基础。
第二 , 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完善政治制度的建设。十七大报告对我国未来一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部署 , 就是: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 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 , 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以 , 在政治权力的来源、归属、运用、监督等方面必须理清思路 ,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可见 ,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 同时 , 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思想转变的主要途径。在制度层面 , 在毫不动摇的坚持四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 ,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民主监督制度、选拔任用干部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等。要还权于民 , 应由人民群众直接掌握的权力真正交由人民群众掌握 , 让每一个公民能够真正依法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 通过完善的制度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 , 使其对公民负责 , 而不是对上级负责或出现“有权无责”的缺位现象。
第三 , 在意识层面 , 进一步解放思想 , 培养政府官员的契约精神和公仆意识。从 2008 年 9 月开始 , 党中央开始动员全党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又是一次解放思想、统一思想 ,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举措。这种适当集中的教育对于我们尽快的破除党政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等思想残余意义重大 , 坚持不懈的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 通过这样的大规模的学习活动 , 能有助于党员干部 , 特别是处于领导岗位的干部提高认识 , 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 从而从上到下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氛围。
总之 ,只有通过发展经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等途径 , 才能尽快实现这一转变 , 只有这样 , 公务员才能摆正位置 , 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 政府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政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Z] 2004
[2][3]洛克(叶启芳 ,瞿菊农译)政府论(下篇)[M]商务印书馆 ,1964 5 70
第五篇:知识论文
知识·情感·价值观
赵鑫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中学
“学海泛舟”,“天道筹勤”。教学之道取自知识的培养,知识之源在乎情感的砺练,如果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思想情感能够造就成熟、稳健、高瞻远瞩的价值观,那么不论是高雅的教学,还是高尚的人生,都将是一次丰富而远见的尝试。所以,掌握好知识、情感以及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学生涯、平日生活亦是重中之重。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且竞争日趋激烈,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优胜劣汰”——这一严酷的词语,已然恰如其分。如今,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迅速澎湃的市场经济浪潮令许多悠然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望而生畏”。为什么呢?因为知识层次不够?因为情商过低?抑或是未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在于面对世态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未能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合适的角色。只有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把握时机、彰显实力。
纵论教育,也要顺应潮流、革新换貌、与时俱进。教育体制改革,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变化等等,都是急待解决的,这不仅仅是教好几个学生认字读音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课题。“教育兴,则民族兴。”言及教育,必谈教师,作为社会的公共知识分子,其身兼之重任,非他人所能及也,小至教授学生知识,大到影响社会构建。所以,要想托起教育之重担,要想实现自身之发展,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优秀品质。
一、知识成就英才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人的成长离不开学的勤奋,没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很难把握礼之所用;自然,没有礼数之分,怎能因知而识、修身养性?“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置身现代社会,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试走英才之路,实为坎坷难行。IT业先驱张朝阳若不在大学虚心求知,怎能成就SOHU.COM的奇迹;网络弄潮儿杨致远没有真知卓识,未必能使“雅虎”创出世人仰慕的业绩;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用渊博的学识,解开了国人对诺贝尔奖曾经的神秘。
时逢世纪变迁,岁月之河流向了教育的港湾,如果把每一位英才都比作一条条小船,那么他们都会停靠在这里作为理想的彼岸。“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英才的培养是每一位把“桃李满天下”作为理想的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向往,而委以重任的前提是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提高。学知无疑是培养完整人格和丰富心灵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它能使教师更具有认知真、善、美的能力;另一方面亦能增强一名教师感应这个世界的能力。现代教育主要局限于校园内狭小的空间,教师以个人的有限能力很难将其超越,惟有博览群书,收获知识,才能“教无不胜”。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河间。”可见,知识融入人的思维,如果思考成为理性,那么知识便居其中。“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当读书求知成为日常生活,教师的天职才更富有色彩,个人的能力便更具优势。
二、情感因素摆渡人生
“霜叶经风艳,梅花透雪香。”学习不经勤奋,情感不需磨练,人生何谈丰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教育何能兴国。作家的写作源于生活的情感迸发,艺术家的创作取自实践的激情热血,教师的工作在乎奉献的书香意气。追波逐流,力挽狂澜,在市场经济大浪潮中,要有一番拼搏,要立一展旗帜,人的意志需经千锤百炼。
人类的情感是一条长河,跨越这条河的人会缺少生存的信念。教师的激情是一把神奇的火炬,点燃心灵,唤醒智慧。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如果一味追求教育技术手段,而忽略教师自身的情感提升,那么教育就会走向末端,步入歧途。
应当提倡情感教育,知、情、意并重的教育,也就是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更要有要有高尚的情操、真正的师德。陶行知主张教育应成为美化人的东西,教育为人生之美术。“教育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试想教师某一天心情不佳,面对调皮的学生动容发怒,那么这张广大学生必须面临的脸——这个学生精神成长过程的参照,会产生什么影
响?相反,如果教师每日精神饱满、热情积极,这将影响学生们的一生,成为美好而永恒的回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为祖国培养栋梁;是洁白的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也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三、价值观——人生的坐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理想的价值观很好的诠释。人,作为一个个体,需要生存,而生存要讲求质量,前提是摆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观念,质量才得以保证。能够在社会的大染缸中保持心灵的一片净土,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思想面对纷繁的世界,就能立于不败。故价值观便是一个尺度,衡量正确与否,坐标人生美丑。
知行并重,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价值观就是一条纽带;三百六十行,无论哪一行,都要有一个适合的角色,怎样担当,明确自我的人生坐标就是一个答案。“君子之交淡如水”,它教给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它告诉老师:爱心化雨润春苗;向上而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常常像镜子一样,让我们修正自身,清心于尘俗的泥潭。已故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祖光老师——一个孜孜以求的科学家,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以淡泊名利,追求真理,无私奉献,报效祖国为人生观、价值观,赢得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赞誉。这对于在某种程度上“引领”这个社会的良知与价值观的教师来说,实为一个榜样,一个楷模。
综述而言,一个人能够把知识、情感、价值观以及所有其它的生存要素处理得当,随心而用,那么其自身价值必然迅即体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要积极的求知学识、术业专攻,要平易近人、内涵儒雅。须知,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应是才华横溢、知行合一、大师风范;还要学识渊博、思想新颖、人格高尚。如是,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活的人,这是教师完善自我,提升修为的关键,亦是教育的灵魂。
电子邮箱:king_xin2000@163.com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