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结合公示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17:0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结合公示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结合公示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第一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结合公示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重点监督结合公示的管理模式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公共场所得到迅猛发展。据2008 年统计, 全国公共场所的经营者近100 万户。“ 五小”类经营单位占相当大比例, 公共场所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和风险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在一定地区和范围内还很严重。公共场所存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放射性污染因素, 不良的物理因素如: 高温、高湿、不良的采光和照明、噪音、新风量不足等会导致人体一些亚健康状态出现甚至中暑等疾病发生, 化学性污染因素种类繁多, 大量聚集人群的自身代谢、吸烟等原因可使CO2 和CO 浓度增高, 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等则来源于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这些物质或对人体有刺激、致敏作用,或可引起全身作用;生物性污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病媒生物等, 通过人群流动可引起流感、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SARS)等疾病的大规模流行;放射性污染因素, 如氡及氡子体,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氡及氡子体可以引起肺癌。这些卫生隐患均会对人体健康直接造成威胁, 亟待我们解决。由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当前还存在许多困扰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发展的困难和难题。

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 663 ~ 967 3199 6)》、《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 /T 17220-19 98)》、《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T /T 18204.1 ~ 18 204.30-20 00)》、《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测定方法(WS /T 19 99-20 01)》、《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对我国七类28种公共场所展开卫生检测和卫生技术指导, 监督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指导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个体经营者的培训考核由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负责),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设计进行卫生审查, 并参加卫生监督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和查处违法行为等工作。

二、目前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场所经营者对于公共场所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自我管理水平有限,相关卫生法律知识欠缺。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众多,各自自身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公共场所疾病传播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不够,对单位的卫生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并且对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认知度欠缺。部分公共场所存在卫生管理档案不齐全,卫生检测不到位,卫生设施的使用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大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认知水平好于中中小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以农村进城打工者居多,尤其是私营公共场所,90%从业人员为农村进城打工者,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低,劳动关系不固定,流动性大等众多因素,使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对于办理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和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的意识比较淡薄。

3、公共场所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率高,清洗率低,检测率低;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集中空调的卫生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卫生隐患。当空气中军团菌的数量达到一定浓度时, 可能引起相关人群的感染, 甚至爆发军团菌病, 空调冷却塔冷却水环境正是嗜肺军团菌的理想繁殖场所, 南京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也同样存在军团菌污染的状况。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集中空调的卫生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单位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缺少专门档案以及定期检查、监测和维护的记录。只有极少的公共场所制定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 一旦出现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难以得到及时控制。有些公共场所是租用的其他单位部分场地, 给清洗消毒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

4、公共场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规模大小不一,统一监管难度大,影响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卫生监管效能。

我国的公共场所分为七类28种。(1)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2)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3)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4)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5)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6)商场(店)书店;(7)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等。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衣食住行娱乐等各个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基本都是实行区域化管理,网络化管理,各区域的管理现状参差不齐,统一监管难度大。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重点监督结合公示管理模式的意义:

1、量化分级:从定性发证转向定量管理,提升监督科学性

发证之前的相关审查,是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的相关具体规定,对标准值和有关要求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要求的才予以发证,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量化管理通过对于各项监督指标的评分和计算,可以保证相关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从而有效的降低主观性和随意性,最大限度的提升监督科学性。

2、重点监管:从全局检查转向重点监督,提高监督效能

对于监督检查本身而言,没有重点的多频次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过程中突出工作重点,将有限的卫生资源重点放在卫生管理水平较低、存在卫生隐患较多的经营单位。对于一些多年来一直表现较好的企业,我们应适当降低检查的频率和次数,从而简化我们的工作。而在对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对于经营单位卫生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的卫生问题要重点监督,如卫生许可证、集中空调的清洗、卫生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空气、微小气候等的卫生检测、从业人员的健康合格证明等。通过重点监管,提高卫生监督效能。

3、公示制度:从经营者被动应付转向主动加强管理,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

我们应该通过公告、颁发证书、媒体宣传等方式,向公众和社会公示相关公共场所的信誉等级,让大家清楚的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卫生状况,从而进行更加安全的选择与消费。同时,我们要多树立正面的典型经营单位,借助媒体报道他们的卫生管理工作的成绩,鼓励相关经营者自律,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提高依法经营的观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卫生安全的思想源头进行防范,全面有效的卫生环境质量。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重点监督结合公示管理模式的实施:

1、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法律法规及规范,采用危险性评估原则,考虑影响公共场所安全的因素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结合各区县卫生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各类公共场所的量化分级标准。量化分级标准中,除卫生许可证外,将集中空调清洗列为硬性指标,凡是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集中空调不清洗,没有合格检测报告者,量化分级不合格。

2、对卫生监督员进行对全体卫生监督员进行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要点培训, 加强卫生监督员对公共场所量化分级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和理解, 讲解现场监督评审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3、制作公共场所统计表,向各区县卫生监督所发文,统计各区县公共场所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相关卫生监管情况等,汇总到市卫生监督所。

4、对公共场所经营者及专兼职卫生管理员进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监督要点的培训, 加强公共场所经营者及专兼职卫生管理员对公共场所卫生知识的宣传和理解, 引起公共场所经营者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重视和关注。同时,对公共场所经营者进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重点监督结合公示管理模式的宣传,使公共场所经营者配合卫生监督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5、根据经营单位的风险度和信誉度级别,确定监督频率。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对确定级别的经营单位实施动态管理。视风险度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其级别,实施相应的监管。对于量化分级评分低的经营单位实施重点监督管理,对于量化分级评分低的监督检查项目实施重点监督检查。

6、对经营单位分三个阶段进行量化分级,第一阶段为初评阶段,监督员到现场根据《量化分级标准》进行初评和帮扶, 根据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较高的等级要求帮助其完善各项卫生设施和管理制度、卫生档案, 根据评分表要求, 逐项对照落实, 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第二阶段为复评阶段,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整改, 监督员进行第二次量化分级, 使用相同的《量化分级评分表》, 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行政处罚,对于重点监督项目未达标的,加大处罚力度。对整改好的企业达到标准的晋级, 对整改不好企业降级;第三阶段为效果评估阶段,监督员通过初评、复评后,对量化分级评价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量化分级的管理是否取得理想的成果。

7、召开全市性公共场所行业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卫生信誉度公示会议,通过各类平面、电视媒体对评为公共场所A级单位进行广泛宣传, 树立这些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的理解, 增加量化分级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对公共场所A级单位进行宣传, 使这些单位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并将社会效益转换为经济效益, 以调动其他单位争取公共场所A 级的积极性。

四、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重点监督结合公示的管理模式,强化企业责任, 督促企业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 同时帮助卫生监督员找出监管重点和难点, 使卫生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提高监管效能,科学公正的进行卫生监督工作,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2、确定公共场所单位卫生信誉等级, 形成激励机制, 促进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和设施的改造, 提高自律性, 使卫生监督机构能对不同卫生信誉级别的公共场所单位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把有限的卫生监督资源应用到风险度高、卫生信誉度低的单位中。

3、在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中,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加强社会宣传, 让广大消费者明白公共场所卫生信誉A 级、B级、C级的含义, 提高经营单位的参与意识和社会公众对公共卫生的认识水平, 营造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的良好氛围。

4、卫生监督员通过实施这种管理模式,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有效履行监督职责, 增强服务意识, 逐步形成一种科学、规范、良好、长效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机制。

第二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

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卫生规范,预防疾病,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为促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加强自身管理,不断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卫生部在全国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量化分级制度),建立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评价体系。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其作为公共场所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减少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发生,保护公众身体健康。

二、适用范围

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适用于已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监督检查。

三、实施原则

(一)量化评价。

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评价项目进行量化,并应用风险性分析理论,按风险度高低分为关键项目和非关键项目。通过监督量化评价评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等级,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其卫生状况。

(二)属地管理。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并指导本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工作。公共场所的量化评分和卫生信誉度等级评定原则上由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和实施日常监督机构负责。

(三)动态监管。

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根据每次日常监督量化评价的结果确定。监督频

次随量化评价结果做相应调整,以合理分配监督资源。

(四)公开透明。

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向社会公示,并使用统一标识。增强消费者公共场所卫生意识,使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做出消费选择,便于社会监督。

四、实施方法

(一)确定量化评价内容。

在实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中,量化评价内容和项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量化评价效果。本指南中《住宿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表1)、《游泳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表2)、《沐浴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表3)和《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表4)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公共场所卫生规范要求制定的,对量化评价的主要内容、项目、分值、评价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

各省(区、市)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量化分级评分表,可调整本指南中确定的公共场所量化评价内容、项目,但对关键项目的调整不得低于本指南的要求。

(二)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价。

对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要使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根据量化评价结论确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和卫生监督频次。

卫生监督员现场填写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后,可不再另行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但对于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仍应严格按照相关执法程序进行。

(三)卫生信誉度等级的确定。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评价,按100分标化后,总得分在90分以上的,卫生状况为优秀,卫生信誉度为A级;总得分在70~89分的,卫生状况为良好,卫生信誉度为B级;总得分在60~69分的,卫生状况为一般,卫生信誉度为C级;总得分低于60分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

公共场所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或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其卫生信誉度定为C级。

(四)卫生监督频次的确定。

公共场所日常监督频次参照其卫生信誉度等级确定。等级越高,监督频次应越低。下表规定了不同卫生信誉等级的最低监督频次,各地应根据实际,合理调整监督频次。

由于行政任务和处理投诉举报而需要进行监督时不受此频次限制。

五、公示卫生信誉度等级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确定了卫生信誉度等级的公共场所发放《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的标识(见附表5),并张贴在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客观、准确地公布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信息。

六、效果评估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情况,逐步开展效果评估。根据效果评估的结果,及时完善和调整实施工作,确保实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总体目标的实现。

附表:1.住宿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略)

2.游泳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略)

3.沐浴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略)

4.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略)

5.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标识(样式)(略)

第三篇:湖州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办法

湖州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切实推行我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评价体系,增加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水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已获得卫生许可证并满一年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适用于住宿场所、游泳场所、沐浴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

第三条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辖区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具体工作。

第四条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按照“谁发证,谁主管”的原则。发放卫生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评定,并负责B、C级单位标识发放;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A级单位的复核和标识发放,同时对辖区内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市卫生局对各地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

第五条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使社会了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和监督;使经营单位自觉承担公共场所卫生安全责任,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六条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在经常性卫生监督过程中,要按照浙江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下简称评分表)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量化评价结论确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和卫生监督频次。

卫生监督员现场填写评分表后,可不再另行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但对于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仍应严格按照相关执法程序进行。

第七条 各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客观、准确地公布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信息。同时将全省统一的《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标识置于公共场所醒目位置,使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做出消费选择,便于社会监督。

第八条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信誉度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为示范单位,B级为规范单位,C级为合格单位。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级别按下列标准判定如下:

(一)总得分在90分(标化后得分,下同)及以上的,卫生状况为优秀,卫生信誉度为A级;

(二)总得分在70~89分的,卫生状况为良好,卫生信誉度为B级;

(三)总得分在60~69分的,卫生状况为一般,卫生信誉度为C级;

(四)总得分低于60分或者关键项目(带※项目)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

公共场所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或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其卫生信誉度最高为C级。

第九条 各地要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定结果并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监督频率。A级单位简化监督,监督频次不少于两年一次;B级单位常规监督,监督频次不少于一年一次;C级单位强化监督,监督频次不少于一年两次;未评级的单位重点监督检查。

卫生安全保障、应急事件调查、投诉举报处理等特殊情况而需要进行卫生监督时不受此频次限制。

第十条 对拟评为A级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将名单上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进行现场复核。复核采取随机抽查方式,每批次申报单位数大于50家的抽查数不少于10家,少于50家的抽查率不低于20%。现场复核时,如有20%以上(含)单位达不到A级标准的,则整批不予通过,退回上报单位重新审查。

第四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08-17 【生效日期】2005-08-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探索新时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模式,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效率,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长效机制,增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守法和自律意识,改善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有效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试点,总结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经验,提出旅店业等各类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的指导意见,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量化分级管理方案,建立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制度,从而达到合理配置卫生监督资源,科学监督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的目的。

二、工作原则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根据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监督量化评价的情况将其分级,确定相应的监督检查频率。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原则如下:

(一)量化评价的原则。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法律法规及规范,采用危险性评估原则,考虑影响公共场所安全的因素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制定量化标准,综合评价经营单位的风险度和信誉度级别。

(二)分级监督的原则。根据经营单位的风险度和信誉度级别,确定监督频率。

(三)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对确定级别的经营单位实施动态管理。视风险度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其级别,实施相应的监管。

(四)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公开评价标准、方法和经营单位的量化定级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三、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

各试点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试点的区域和公共场所类别,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二)确定标准

1、制定量化评分表。根据每一监督项目权重确定分值。

2、分级依据。根据标化总分,确定级别,分别做出优秀、良好、合格的审查结论。

(1)得分为90分以上者,评为优秀,核定为A级;

(2)得分为70~89者,评为良好,核定为B级;

(3)得分为60~69者,评为合格,核定为C级;

(4)得分低于60者,评为差。

关键项目(带※号的项目)只要一项不合格者,评定为差。

3、监督频率。

(1)审查结论为优秀(A级)的,为低度风险、高信誉度,实施简化监督,每年一次;

(2)审查结论为良好(B级)的,为中度风险、一般信誉度,实施常规监督,每年二次;

(3)审查结论为合格(C级)的,为高度风险、低信誉度,实施强化监督,每年三次以上。

(4)审查结论为差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卫生许可证。

(三)组织实施。建立工作程序,培训卫生监督员,广泛宣传动员,全面组织实施。

(四)协作调研。卫生部成立协作组,到试点地区和单位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综合评估。试点单位,对原试点方案、方法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并及时上报。

(六)总结交流。卫生部根据各地区的试点工作经验,形成量化分级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推广实施。

四、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2005年10月前,制定工作方案和评分标准。

第二阶段:2006年8月前,完成具体实施工作。

第三阶段:2006年9月前,完成评估总结工作。

五、保障措施

卫生部监督司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为试点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对试点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信息沟通,定期召开会议交流试点经验;卫生部对试点工作按项目管理提供部分经费补助。

试点地区所在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各试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具体承担本地区试点工作,广泛宣传和舆论引导,负责解决在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量化分级工作,必须以现行的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其它诸如价格、服务水平等因素不在考虑之列。

2、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并将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与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全面实施。

3、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是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不能片面理解为创优、评先等活动。

4、量化分级管理级别的评定实行谁发证、谁管理、谁评定的原则,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不能搞层层审批,级级评审。

5、量化分级管理评定结果,可选择适当形式向社会公示,不宜采取挂牌形式。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怀安县公共场所

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为促进全县公共场所经营者加强自身管理,不断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保护广大公众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

通过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卫生信誉度公示,督促公共场所经营者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公共场所经营者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减少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发生,保护公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2010年主要在住宿业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下简称:量化分级管理)。具体要求是:对辖区内的住宿业实行施量化分级管理,住宿业中所涉及的其他行业(美容美发、沐浴、娱乐场所)一并进行量化分级管理。

三、责任分工

量化分级管理适用于已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日常卫生监督检查,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共分四个小组,各小组对所辖区域负责。

第一组:责任领导: 刘爱军 责任人:刘翠仙 责任区域:左卫镇。

第二组:责任领导:刘建军 责任人:候彦云 责任区域:渡口堡乡、第六屯乡、西沙城乡、西湾堡乡。第三组:责任领导:张炜 责任人:陈慧鹏 责任区域:王虎屯乡、第三堡乡。第四组:责任领导:李永东 责任人: 王飞明 责任区域:柴沟堡镇、头百户镇、原柴沟堡乡、太平庄乡。

四、实施原则

(一)量化评价 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评价项目进行量化,通过量化评价评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等级,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其卫生状况。

(二)动态监管 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根据每次日常监督量化评价的结果确定,卫生监督频次随量化评价结果做相应调整,以合理分配监督资源。

在评定等级后,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经整改认为本单位能达到上一等级时,可主动要求重新评定等级。

(三)公开透明 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向社会公示,并使用统一标识。增强消费者公共场所卫生意识,使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做出消费选择,便于社会监督。

五、实施方法

(一)掌握量化评价的主要内容 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中,量化评价内容和项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量化评价效果。所有量化评分表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共场所卫生规范的要求,对量化评价的主要内容、项目、分值、评价标准等作了具体规定。

(二)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价 对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开展日常卫生监督检查时,要使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根据量化评价结论确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和卫生监督频次。

卫生监督员现场填写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后,可不再另行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但对于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仍应严格按照相关行政执法程序进行。

(三)卫生信誉度等级的确定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 分级评分表评价,按100分标化后,总得分在90分以上的,卫生状况为优秀,卫生信誉度为A级;总得分在70~89分的,卫生状况为良好,卫生信誉度为B级;总得分在60~69分的,卫生状况为一般,卫生信誉度为C级;总得分低于60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

公共场所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或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其卫生信誉度定为C级。

(四)确定卫生监督频次 公共场所日常卫生监督频次参照其卫生信誉度等级确定。等级越高,监督频次应越低。下表规定了不同卫生信誉等级的最低监督频次,各地应根据实际,合理调整监督频次。A级不少于每两年1次,B级不少于每年1次,C级不少于每年2次。

(五)公示卫生信誉度等级 卫生行政部门对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确定了卫生信誉度等级的公共场所发放《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的标识,并张贴在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客观、准确地公布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信息。

(六)督导检查 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人员按随机抽样原则,采取现场检查、暗访等形式,督促检查各乡镇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六、工作进度安排

(一)2010年3月,县卫生监督所召开全县公共场所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培训会。

(二)2010年4月,各科室组织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以及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自查、准备。

(三)2010年5-10月份,全面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 工作。

(四)2010年11月,由主管局长李全带队组织督查、调研各科室量化分级管理开展工作情况。

(五)2010年12月,将量化分级管理开展情况书面报送卫生监督所办公室,以便及时汇总上报。

二0一0年三月五日

下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结合公示化管理模式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结合公示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