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精神应该具备的崇高品质
公安精神是公安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凝聚警心、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展示公安队伍形象的精神载体。因而,培育和塑造公安精神,是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此次大讨论,笔者认为江苏公安精神应该具备如下这些品质:
忠诚可靠。这是公安精神之魂。人民警察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
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人民警察要忠实履行光荣的神圣职责,永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我们每一位民警都必须把忠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要求、最根本的道德标准和最高的价值取向,因为忠诚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是个人成功、组织发展和民族存亡的关键所在。回顾公安机关的历史,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警察始终坚守着尽忠于国、至诚于民的优秀品质。
无私奉献。这是公安精神之基。人民警察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具备无私奉献精神,立足本职,敬业爱岗,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用我们不懈的工作去换取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尤其是面对警务劳动的超负荷性、工作条件的艰苦性、执法环境的恶劣性和执法对象的危险性等,我们必须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关键时刻不怕困难和危险,挺身而出,英勇善战,全力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开拓创新。这是公安精神之源。创新是公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公安工作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现实斗争,做到与时俱进,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开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局面。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特别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不创新就难以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就会落后于形势,甚至被淘汰。
公正廉明。这是公安精神之径。公平正义,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公正”彰显公安机关一切执法行为以法律为准绳,既体现实体正义,也保障程序合法;彰显公安机关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是除暴安良、惩奸除恶的正义之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警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人民警察的最高追求。同时,人民警察要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认识和使用权力,做到廉洁自律、作风正派,自觉树立正确的廉政观,时时处处都牢固树立反腐倡廉思想,做到“慎独”、“慎行”、“慎初”,执法工作中不越线、不越位、不越权,本着对组织和自己负责的态度,克己奉公,廉洁从警,在绿色警营这块热土上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篇:做好公安信息宣传工作应该具备“五心”
做好公安信息宣传工作应该具备“五心”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新闻舆论对社会各个方面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公安机关特殊的职业属性,注定了其行为必然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而公安交警又是与群众直接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警种,因此做好公安交警信息宣传工作对交警工作有着重大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公安信息宣传工作实际谈谈做好公安信息宣传工作所应具备的“五心”。
一是“尽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责任心”,信息宣传人员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对内鼓舞士气,对外弘扬正气,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因此,信息宣传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做好这项工作,以信息宣传工作推动其他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信心”。信心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基石,如果缺乏信心,总认为宣传工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或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水平,说起话来就会底气不足,做起事来就会缩手缩脚,不敢尝试,害怕挑战,担心失败。只有树立坚定的信心,才能把信息宣传工作做好。
三是“细心”。在我们周围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事情发生,如果不去仔细观察、留意,就发现不了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平时,要时刻细心观察那些与信息宣传工作有联系、有意义的事情,随手记下来,然后再提炼,再加工。发出的稿件要字斟句酌,力求完美,上稿的机率就更高。四是“恒心”。恒心是考验信息宣传员成败的试金石,是对人做事品格的一种磨练。信息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烦琐的工作,需要从众多信息中搜寻有用的资料。尤其是写出一篇有见地或高水平的调研信息,往往从收集素材、深入调分析到提笔开篇需要较长时间。只有富有耐心、恒心,才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然后进行分析,缕出思路,最后根据理顺的思路进行写作,这样写起来才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五是“爱心”。爱心是从事信息宣传工作必须具备的关键因素。我们这些信息宣传人员是公安交管工作的鼓号手,为公安交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小小的方块字代表着公安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公安队伍的创新思潮,要有高度的爱心,才能写出激荡人心的文章。如果没有爱心,没有激情,写出的文章也索然无味。所以公安信息宣传人员要具备一颗爱憎分明的心,才能更好的弘扬先进,鞭挞丑恶。
第三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时间:2009-09-25 10:06来源:中考学科网 作者:马老师 点击:
1441次
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主动精神”。“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任何人都需要“执行力”:在别人需要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立即动身去做。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习惯。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主动精神
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主动精神”。“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任何人都需要“执行力”:在别人需要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立即动身去做。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习惯。
这里面隐藏了一个问题:当一个人惯于雷厉风行地执行之后,他可能“只能执行,不能创造”。我提出一个说法,叫“创作性地执行”。这是我对教师“主动精神”的第一个解释。
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生涯设计”。不仅执行,而且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要有基本规划。中小学老师经常让学生写一种作文:《我长大以后干什么》。或者让学生写:《我最喜欢什么样的职业》。对于教师来说,类似的提问也是需要的。但是,一般的老师,不可能转换职业,大概你就只能做老师,或者,你不太愿意离开这个职业。我所谈的生涯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什么时候让自己有提高、有变化、有自我更新。做教师的人,有一种比较可怕的状态:就是一直重复,看不到变化。没有变化,就意味着没有希望。他的日子过得没有希望,因此而痛苦、不安。他会忽然感觉失去意义。
教师的生涯设计实际上是让自己活在希望中:知道自己明年要干什么,知道自己大概两年以后要做什么。有一个词语,可以为教师的主动精神提供解释,叫“自强不息”。教师必定会遇到困难、障碍,遇到障碍之后,要能够越过。
我在前面讲过《承受苦难》的故事,就是那个“天鹅茧的故事”。我还讲过《受伤的蜜蜂》。其实,除了天鹅茧和蜜蜂之外,还有一种动物也很可爱,就是蚂蚁。你知道什么是“蚂蚁精神”吗?它总在走路,他在不断地行走。你把前面的路挡住了,你挡住之后蚂蚁怎么办?蚂蚁很少在那里停止在那里思考。蚂蚁很少干这事。蚂蚁会立刻掉头。它掉头后,你又把它的去路挡住了,怎么办?它才不管你呢:开辟另外一个方向。它不断地左冲右突。我们喜欢使用一个比喻:“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很奇怪,人们“着急”的时候,为什么把蚂蚁拿出来说事?并且说成“热锅上的蚂蚁”?热锅上要是放其它的动物,它当然也会爬的,它也会蹦蹦跳跳,或者要冲出去。但是,蚂蚁还是和其他动物不同,它最着急。它是个“急性子”。它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自己的命运。它自强不息。这是蚂蚁第一个特点。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人们也经常谈论,叫做“团队精神”。
蚂蚁很有“团队精神”。据说,火山爆发之后,蚂蚁总是都抱成一团。蚂蚁知道:最外面的一层蚂蚁都会被烧死掉。但是,它们有一个信念:我们不断地抱团,不断地抱团,外面的被烧死掉了,里面的会被保存下来。就这样,它们抱成一个蚂蚁球,滚到山坡下面去。当然,这是传说还是事实?我不知道。人们都在议论“蚂蚁抱团”的故事。
这就是蚂蚁精神。这种精神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人格”,应该叫“蚂蚁格”。可以把以前我讲的蜜蜂精神叫“蜜蜂格”。它的基本精神是“自强不息”。
关于“自强不息”,我举几个案例。第一个是《同学的差别》。我是在北京的郭振有老师那里第一次听到这个案例。当时听到这个故事之后,我就到网上寻找,结果找不到。现在,老师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因为我把这个案例放上去了。我找到了一本书,里面有“同学的差别”这个故事,我就把它放入我的博客里面了。我希望我的博客能够为老师们寻找教育资源提供方便。现在,你要是输入“同学的差别”,你就可以在我的博客上面搜索到这个案例。我对这个故事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它就是在讲我身边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差别”。比方说,北京师范大学的两个毕业生一同来到一个学校。那时他们都差不多。人家都认为你们是“北京师大”的毕业生,都是“新来的教师”。人们见到你们之后,都说这是“新老师”,是北京师大来的“新老师”。你们两个人的身份就是没有差别的“新老师”。但是,不到两个月、三个月,或者,不到半年,“差别”就出来了:人们不再叫你“新老师”了,你们的差别太大了。其中一个新老师可能已经开始被周围的同事讨厌,被学生拒绝,被校长“小看”。这个时候,他会有点后悔:我怎么了?我惹谁了?
另外一个新老师就不同:周围的同事都觉得这个人不错,堪称北京师大的毕业生。原来北师大出来的毕业生,还有这样优秀的人。人们会有感叹。学生会喜欢这个老师。校长会赏识、器重他。
在我看来,“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中最重要的品格。当然,也可能还有其他的品格。我把主动精神称为“工作精神”。什么叫有“工作精神”?有工作精神的人往往将“工作条列”扩展成“工作范围”。“条例”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词:“条”是什么意思?就是一条一条。它是一个线条式的指令。“范围”意味着什么?范围是把这个“线条的指令”当作一个半径,围绕一个圆点,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是工作范围。校长说:“你当班主任吧。”他说:“好,我当班主任。”大家都在当班主任,但是,他做这个班主任可能和别人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别的班主任只是维持纪律,像“别里科夫”那样:“千万别出什么乱子”。但是,他做这个班主任就不一样:他为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了档案。给每一个学生建立档案有什么用呢?当然是有用的。这个老师把“班主任条例”做成了一个“班主任圆圈”。这就是我神往、渴望的一种“工作精神”。
我推荐这个故事:“同学的差别”。这个故事可以视为一则“教育寓言”。我不认为这个故事就一定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可以把那些不真实的教育故事当作“教育寓言”来看待。这个故事显示人的差别,它显示人的“工作精神”(“主动精神”)将在多大的程度上决定人的命运。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后,叫阿诺德的那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价格是多少?”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老板把阿诺德叫来,老板说:“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这个故事我本人很感兴趣。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总会有人给我们发出指令。生活在指令之中,这是很可怕的生活。但是,没有哪一个人,他能够完全避免不生活在指令中。每一个人,他需要在某个时候服从别人,他也需要在某个时候让别人服从他。所有的生活,都是这个状态。我们得到别人的指令之后,如何去把这些事情处理好,如何去执行。这里面会显示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这是我们提交有关“主动精神”的第一案例。
我推荐第二个案例。这个案例叫《赐予我控制感吧》。这是华南师范大学迟毓凯博士推荐的一个案例。它是一个心理学实验:
有人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将两只老鼠绑在一起,给它们过电。老鼠当然不愿意,不停挣扎。不过其中一只老鼠无论怎么做也不能逃避电击的痛苦,遭受打击成了它的宿命;而另一只则比较幸运,如果它在挣扎中碰巧用爪子按到了一个开关,电击就会停止。由于两只老鼠是绑在一起的,另外一只老鼠也可以因此借光缓口气。但是,很快电击又会开始,除非再次按下开关,否则折磨将无休无止。但老鼠也是聪明的动物,要不也不会和人类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而没有被消灭掉。比较幸运的老鼠很快学会用按动开关来避免电击,而另外那只老鼠,虽然遭受电击的水平相同,但他的幸运只能源于伙伴的行动,自己对电击的痛苦却是无可奈何的。换言之,在两只老鼠中,一只老鼠知道,只要按动按钮,就可以逃避电击;另一只老鼠,对所有的电击没有控制能力,只能听天由命。
最后的结果是:幸运的可以按动开关的那只老鼠在实验之后皮毛依然光滑,胃口也不错,很快从过去的折磨中完全恢复过来了;但另一只,则在放出来之后食欲不振,情绪低落,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死去了。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受到折磨的动物死亡原因不是生理上的痛楚,而是无助的情绪和控制感缺乏的原因。
那么如果没有了控制感,人会是怎样?心理学家当然不能通过把人绑上后通过电击来观察,小动物可以借研究之名虐待,但把人绑起来却是犯法的。然而这个问题也难不倒聪明的心理学家: 研究者来到一所疗养院,将新来养老院的老人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控制感,另外一组不给予控制感。对于前一组,养老院的院长对老人们说,养老院的各项条件虽然不错,但他们个人的生活还要自己来负责,有些生活上的决定还要他们自己做出。比如,房间如何来布置,电影什么时候放映,等等。最后院长给每位老人一个小礼物,一株小植物或者一个小宠物,要求老人们要负责照顾好它们。在另外一组中,院长也向老人们介绍了院里的情况,但只要求他们安心养老即可,其它的事情都不用操心,包括房间如何布置,电影何时放映等等,都由院里来安排。最后也给了他们同样的小礼物,但是,院长强调说,这些植物或者宠物虽然给他们了,但其实根本不用他们自己来喂养,自然有热心的护士来照看。
结果呢?比起无控制感的那些老人,有控制感的老人生活会更快乐更积极,而且,尤为惊人的是,在院长讲话之后的18个月中,有控制感的老人有15%故去了,但相比之下无控制感组老人的死亡率则达到了30%。
有些人做实验比较夸张,实验报告说:有控制感的老人一个都没死,没控制感的老人都死掉了。那人家就不相信了,这个结果太过分了。心理学实验只给你提供数据,用概率来说话。你看,有控制感的老人,15%的死去了;没有控制感的,30%的死去了。前面是小规模死亡,后面是大规模死亡。通过这么一种概率,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相信:“控制感”对于我们是重要的。但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控制感在哪里呢?
对所有人来说,控制感都是重要的。有些乡村的老人到城市探亲,因为他的孩子在城市里面工作。可是,乡村的老人进城之后,他希望尽快回乡村。为什么呢?因为老人在城市里不能做主。他不能主宰他的生活。他在这个地方不能动弹。他没有控制感。回到乡村,那是我的故乡,那是我的精神家园。在那个地方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我可以自由地决策。那个地方是我的地盘,我可以做主。
一个人做主或者不做主,对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人做事的时候如果完全不能做主,这个人就会“死掉”。你说,奴隶做事的时候,怎么还活着呢?其实,奴隶也可以做主的。奴隶怎么做主呢?奴隶在他的工作范围里面,他怎么做这件事情,他可以做主的。那些无聊的,比较愚昧的主人,就会把奴隶做的所有事情都规定地死死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几分钟之后做什么,再过几分钟做什么。如果这样,奴隶就受不了。一般而言,奴隶在他的工作范围里面是可以做主的。人一旦失去了做主的权力,人完全失去了控制感,这个人将慢慢地萎缩、变形,慢慢地死掉。这是我们提交的第二个案例。
接下来我推荐第三个案例。这是《水木清华》的一个片段,是有关清华大学的几个片段。让我们来看看清华大学的校训怎么来的?清华大学的校训意味着什么?(播放《水木清华》的录像)
我很看重清华大学的校训。第一条,自强不息;第二条,厚德载物。它是引用《周易》里面的一句话。第一个自强不息,它暗示男人的性格,第二个厚德载物,它暗示女人的性格。也没那么绝对:男人的身上有时候需要有女人的性格,女人的身上有时候也需要有男人的性格。每个人都需要这两种性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有的人在“自强不息”上做的比较好。这个人遇到什么事,他都能够越过。超越它、摆平它、扫除它,这是自强不息的品格。但是,这种人可能缺乏另外一种性格: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意味着能够宽容,承载重量,忍受委屈。凡是能够成就事业的人,无一例外地显示为这个人既自强不息又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显示的是主动精神,厚德载物显示的是宽容精神。
“主动精神”除了显示为“创造性地执行”和“控制感”之外,还意味着“生涯设计”。
“生涯设计”实际上是说,我们要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考虑。有人一直在为他的未来设计,在生涯设计中更新他的生活。他一直处于“进修”状态:专科变成本科,本科变成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变成博士研究生。有的人不设计,他永远只在原地踏步。
我看过一个案例,是在魏智渊老师的博客里面看到的。我第一次接触魏智渊老师,就是因为在他的博客里面看到了这篇文章。那篇文章是他转载的:
一个乡村的女老师,她一直生活在这个学校。忽然有一天,她发现她的生活看不到改变的希望。她现在的日子基本上就是她将来的日子。她知道不可能有太多的改变。她觉得这样不行。她要走出去。她至少要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这个老师开始打听。然后去买书,然后开始阅读,准备自学考试。后来,自学考试成功了。被录取之后,她告诉校长。结果,校长说:你不能去,学校没有先例。我们不需要你去读自学考试,你就现在做好这样的工作就够了。
这个老师没有想到校长会这样回应她的要求。这个老师想办法,不断地跟校长、跟相关的人恳求,希望他们放她去进修。这个学校就是不答应。这个女老师后来想了一招,这一招很绝。老师们,你们知道她想了哪一招吗?这一招让校长赶紧放她进修去。
这个女老师是有办法的。第二天,她起来。不洗脸,不梳头,披头散发,来到学校。见到校长时,这个女老师看着校长,一动不动,直愣愣地盯着他。这个校长非常害怕,赶快逃到了办公室。然后,这个老师回到办公室,对任何老师不看则已,一看就不动了。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些老师。然后,校长就赶快打电话说:“好吧,你去进修去吧。进修是好事。”这个老师就去进修去了。
我当时看了,我想,要是这个女老师是我的姐姐,我一定支持她这样做。有些事情,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要考虑一些技术。只是这种技术不要太过。我相信总会有办法。只要我们老师们愿意学习,总会有办法的。学习是我们的权利。
对于做老师的人来说,我一直认为: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的,只有我们自己。而我们自己能够改变我们命运的途径,往往是学习。这就是我说的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就是让自己不断地走到另外一个新的平台,不让自己在一个圈子里面转来转去。
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说,你们到一个学校之后,第一你们要安心工作,从现在开始,最好拟定一个职业的志向。你们知道可能这一生,就只能做老师了。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坚定,赶紧改行。第二,到了学校之后,安心地工作,但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永远守在那个地方。三到五年之后,最好离开。有人说,按照你这样的建议,那学校不乱了套了吗?校长最害怕你这种建议。不是这样的。我说你要离开,不是说你的身体要离开,而是说你在精神上你要离开。三到五年之后,你对这个学校基本上熟悉了。熟悉之后,不要让自己陷入进去。你一定要补充、自我更新,你的精神要出差。精神怎么出差呢?精神出差不一定是要坐飞机、轮船、火车。精神出差最好的方式是读书:去阅读,去观看,你的视野就能够变得开阔。不要在一个圈子里面长久的、默默无闻地、重复性地、机械地呆下去。你必须改变、转换。你可能一辈子都在这么一个学校,但是,你的精神不断在更新、在生长。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你要有自我设计。我觉得做老师的人,最可怕的,不是工作量太大,也不是跟家长闹得不愉快。最可怕的是:重复,看不到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控制感。
所以,我把生涯设计看得很重要,很重要。它是“自强不息”的一个要素。我写过很多“教育自传”式的文章。我为什么写那些文章?比较多的文章都隐含了“自强不息”这个问题。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狮子的性格》。老师们看过这篇文章,就知道我最崇拜的动物是狮子。我比较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就是《狂野周末》。你看,狮子在捕获猎物的时候,老虎在追赶猎物的时候,那种状态很美。可能有人会对我这种选择很反感,有人会说:你只想到老虎追赶兔子是美丽的,你想过兔子的命运了没有?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我只能提供简单的解释:这个世界基本上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基本上是这样。人到了一定强大的程度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扩张。如果你认为老虎不应该吃兔子,那么,我们人现在在吃什么?你可能认为人应该吃素,可是,植物也是生命,你想过没有?你吃一根黄瓜,黄瓜也是一条生命。你想过没有?这样追问的结果是,人没法活了,干脆绝食去吧。
我看狮子、老虎追赶猎物的时候,我看到的是:第一,狮子、老虎追赶的姿态很美丽;第二,还有一种美丽,兔子的美丽。兔子为了不被老虎吃掉,它也在不断地奔跑。有一次我看到《狂野周末》里面有一个镜头:狮子选好了猎物,追上去。它的猎物就是一只梅花鹿。按说,梅花鹿是跑不快的。它一旦被狮子盯上了,就很难逃脱。但是,那只梅花鹿逃过了。后来,狮子很绝望地站在那个地方。我当时就想,狮子啊狮子,你也有今天的时候。
你看,这个自然界就是这样的:不断地追赶他者,他者也在不断在拒绝。无论是追赶者还是拒绝者,都显示出它的生命的力量感。我把它叫做自强不息。
没有人能帮助你,你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奔跑。我写《狮子的性格》时,我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话,德国人尼采的那句话。尼采说:“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这就是我对你全部的期待。”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有力量感、有超越感的人?尼采说,很简单,第一,要有一口好牙,最好把玻璃都能够咬碎;第二,一个健康的胃,把玻璃咬碎之后,吞下去,把它消化掉。我不希望老师们听了我的讲座之后,回去就吃玻璃。我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你遇到困难,要用你的意志力把它咬碎。要用你的能够承载重量的品格把它消化掉。不要遇到一点点障碍,就不断地抱怨。
这是我所理解的主动精神。所有的人,他要生存,他就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地生长。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解释了“主动精神”之后,我进入另外一个主题,叫乐观心态。
乐观心态
乐观心态与主动精神是两个相发相成的品格。主动的人往往比较乐观。如果不乐观,就很难主动。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宽容精神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这样的人不会喋喋不休地抱怨;赏识意识是对他人表达真诚的认可和尊重。激情并非简单的生理现象,它主要显示为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先讨论“乐观”的第一个品格:“宽容”。
我推荐的第一个有关“宽容”的案例是“曹操和袁绍的差别”。
三国时期,袁绍(字本初)决定出兵攻击曹操时,谋士田丰认为时机不成熟,劝他不要出兵。但是,袁绍刚愎自用,不听良言,一怒之下把田丰下狱。
当袁绍失败的消息传到后方时,狱吏高兴地告诉田丰,说:“主公由于不听先生之劝,结果打了败仗,证明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下您可以出狱了。” 田丰听了这个消息后却说:“我的死期到了。”
狱吏不明就里,田丰向他解释道:“主公如果打了胜仗,还可能借机赦免我;如果打了败仗,他会觉的无脸见我,羞愧之下,肯定会拿我出气。”
果不田丰所料,袁绍一回到老巢邺城,在别人的挑拨下,就气急败坏地下令把田丰杀了。
曹操获胜之后,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军士在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都是曹操部下的人与袁绍暗通之书。曹操左右的人提议:“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你看,曹操的这个做法,足以让那些写了信的人向曹操效忠:今生今世,我永远是你曹公的人。曹操就是会收买人心。曹操收买人心是有绝招的。
除了曹操之外,刘备也会收买人心,刘备收买人心也有绝招。你知道刘备的绝招是什么吗?就是摔孩子,而且哭着摔孩子。他把阿斗接过来,然后突然摔在地上,说:“小子,好险,折损我的一员大将!”赵云赶紧拜在地上,说:“主公不要这样,肝脑涂地,为主公效命”。刘备这一摔呀,赵云就跟着他,一生一世,永不变心。诸葛亮用兵的时候,对谁都不大相信,唯独最相信一个人,就是赵云。诸葛亮知道,刘备曾经为赵云摔过孩子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有关宽容的案例:《楚王断缨》:
有一日,楚庄王兴致大发,要大宴群臣。自中午一直喝到日落西山。楚庄王又命点上蜡烛继续喝。群臣们越喝兴致越浓。忽然间,起了一阵大风,将屋内蜡烛全部吹灭。此时,一位喝得半醉的武将乘灯灭之际,搂抱了楚庄王的妃子。妃子慌忙反抗之际,折断了那位武将的帽缨,然后大声喊到:“大王,有人借灭灯之机,调戏侮辱我,我已将那人的帽缨折断,快快将蜡烛点上,看谁的帽缨折断了,便知是谁。”
正当众人忙与准备点灯时,楚庄王高声喊到:“今日欢聚,不折断帽缨就不算尽兴。现在大家都把帽缨折断,谁不折断就是对我的不忠,然后我们大家痛饮一番。”
等大家都把帽缨折断以后,才重新将蜡烛点上,大家尽兴痛饮,愉快而散。此后,那位失礼的武将对楚庄王感恩不尽,暗下决心,自己的人头就是楚庄王的,为楚庄王而活着,对楚庄王忠心耿耿,万死不辞。后来,在一次生命危机关头,就是那位失礼的武将,拼着性命救出了楚庄王。楚庄王以一时的忍让原谅,换取了自己的一条性命。这两个案例大体上能够让我们明白:曹操与袁绍,何以一个失败,一个成功?袁绍多疑,并且不宽容。曹操也多疑,但是他宽容。宽容决定一个人能够干什么,也决定了一个人不能够干什么。有些做老师的人,他做老师做得不错,但他的问题就是不宽容,很不宽容。我最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挤牙膏的故事》。在这篇文章里面,我讲了一些丈夫和太太为“挤牙膏”而吵架的故事:
有一位女人,她要求他丈夫:挤牙膏的时候,必须从下面往上面挤。他丈夫挤牙膏时,总是习惯捏住中间,牙膏往两头跑。她就不干,她说:要从下面往上面挤牙膏,那样,这个牙膏可以保持一个很好的体型。
我曾经发誓,我要是结婚了,我一定要买两支牙膏,那就不会吵架了嘛。可是,结婚以后,我家里也总是只买了一支牙膏。我们的问题是:我太太挤牙膏总是在中间一捏,牙膏往两头跑。我是从下面往上面捏。我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出差。回家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把牙膏捏还原。我总觉得那样会看起来更顺眼一点。后来,我才知道:简直是毛病!别人就喜欢那样,你怎么就一定要改正别人的生活习惯呢?
有些班主任,他的管理手段不错,但是,就是不宽容。所以,我一直建议那些校长们:不要让那一些不宽容的老师当班主任,否则,他会把这个班的学生折磨为程度不同的神经病患者。
接下来,我们讨论有关宽容的第二个品格:“赏识”。
我推荐的有关“赏识”的案例是《人性的弱点》。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写过一本书:《人性的弱点》。卡耐基这个人值得关注。他写了那么多的书,遗憾的是,在中国的教育界,他好像没有什么地位。中国研究教育理论的人,好像对这本书不太看得上。我本人在1992年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当时我非常受震动。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美国人怎么也跟中国人一样,那么容易受委屈?他们也有那么多的虚荣心?他们也那么渴望得到别人赏识?我以为只有中国人才这样呢。
卡耐基是怎么说的?比如,他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在人群中听到有人很愉快的喊出自己的姓名。”是不是这样的?老师们,如果在人群中忽然有个人很愉快地喊你的姓名,你一定会感觉:啊,那是最好的声音。
比如,卡耐基说:你要学会赏识别人,要真诚地赏识别人。因为人在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你对一个女人说:“你今天看上去真漂亮!”她即使说,“神经病啊!”她也会在心里面感觉很开心。这是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
卡耐基的这本书,我觉得写得好。我希望老师们把这本书买来看看。我个人认为,在中国,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成人教育。大家都重视中小学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们想过没有,人同样需要教育?他们对教育需要的程度可能更强烈。如果某个成人如果过得不好,他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时候,需要有人能够给他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我个人认为: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是我看到的最优秀的“成人教育读物”之一。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优点》,都是优秀的成人读物。我在卡耐基的书里面学到了很多有关“乐观”的技艺。比如,他说:不要忧虑!怎么能够做到不忧虑呢?他说:很简单嘛,把你忧虑的事情全部写下来。然后,你看哪些事情是可以立刻处理掉的。如果有这样的事情,现在,你立刻去把它处理掉,今天就把它们处理掉。当然,你也可以看看有哪些事情是根本没法处理的。既然根本就没法处理,你还担心什么呢?你忧虑也没用。既然没法处理,别去想它了。
我觉得卡耐基的这些策略很管用。我现在学会了一些卡耐基推荐的策略。有时候事情太多,一天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做。我就把这些事情做一个排序:把最简单的事情排在第一位,做完之后,就打一个钩。把它勾销掉。这样下去,事情就会越来越少。《人性的弱点》里面讲了很多类似的技艺。老师们可以自己去看这本书。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你不要指望你的批评就能够让别人发生改变。批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批评只能给别人带来愤怒。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赏识。
请记住:渴望赏识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关于“赏识”,我推荐一个案例: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哈佛大学任教时,班上的女学生在一次聚会上献给他一株杜鹃树。詹姆斯深受感动,写了一封答谢信。他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2]
亲爱的姑娘们:
你们的纪念品使我深受感动。这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人对我这么好,因此你们完全可以相信:你们给这个孤苦伶仃的人心上留下的印象,要比哲学2A这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在你们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深刻得多。现在我认识到我的《心理学》这本书中遗漏了一项重要的内容——即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而我在书中却把这一点完全漏掉了,原因是我的这种欲望直到如今才得以满足。„„我将不分冬夏地照料它,为它浇水——哪怕是用我的眼泪呢。
教育心理学积累了一些经典的案例,“期望效应”算是其中之一。现在几乎所谓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材都不会忘记,一定要在某个章节谈一谈“期望效应”或者“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Rosenthal D.)和他的助手在1964—1966年间做过一项实验研究。他们选择一所学校作为实验学校,让几百名学生参加智力测验,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他们告诉教师说,这些学生是测验成绩最高的,因此是最有培养前途的。一年以后,他们又对这几百名学生进行了测验。统计分析表明,上述20%的学生其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余的学生。
各位老师可能都听过这个案例。可是,各位老师,你在你的课堂里面做到这个“期望效应”了吗?如果你在你的班级里做到了“期望效应”,你在家里,你对你的爱人、孩子做到了吗?有些老师很奇怪,他在学校还愿意赏识他的学生,但是,回到家里之后,怎么看他的爱人、孩子都不顺眼。
这需要改变。怎么改变呢?很简单嘛,赏识能够改变世界。我再推荐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写的一个故事。你去看看这个故事,你会发现:对学生来说,老师的赏识意味着什么?一个老师的批评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王老师教语文,也是班主任。
我的第一篇作文被王老师大加赞赏,她尤其欣赏这一句: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
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个套路而已。
但是如果不是赞扬,而是一顿批评呢?孩子的自信心通常是被夸奖出来的。„„ 王老师教了我一年,移交给下一任老师时,她的评语是,该生至今未发现有任何缺点。这为下一任老师修理我,留下了把柄。
这位年轻力壮的女老师一接手,就咬着牙根对我说,听说你红得发紫,这回我给你正正颜色。
我倒也配合,大概是到了发育的年龄,我整天想入非非,经常盯着黑板发愣。数学老师把教鞭指向右边又指向左边,全班同学的头都左右摇摆,只有我岿然不动。于是他掰了一小段粉笔,准确无误地砸在我脸上。数学老师说,你把全班学生的脸都丢尽了。
嗷,全班一片欢呼,几个后进生张开双臂,欢迎我加入他们的队伍。从此我数学一落千张,患上数学恐怖症。
高考结束,我的第一个念头是,从此再不和数学打交道了。
38岁生日前一天,我从噩梦中醒来,心狂跳不止,刚才又梦见数学考试了。水池有一个进水管,5小时可注满,池底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 呸,神经吧,你到底想注水还是想放水?
我个人遇到这样的题目就立刻有眩晕感。我头晕的原因不是担心注水还是放水的问题,无论注水还是放水我都同意,我只是不知道老师说“一个水池里的水可以用1来表示”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现在我的同龄人有多少人能够解答这道题。我曾经问一位朋友怎样解这道题。他说:这还不简单?1/5减1/8不就可以了么?我当时很惭愧,那么简单的问题,竟然折磨了我20多年的时间。可是,回家之后,我忽然发现1/5减1/8不对劲,凭直觉就知道那个答案不对。后来再请教某个数学老师,他告诉我,1/5减1/8只对了一半,还差一个步骤。这道题看来并不简单。
有一天我去自由市场买西瓜,人们用手指指点点,这不是《实话实说》吗。我停在一个西瓜摊前,小贩乐得眉开眼笑,崔哥,我给你挑一个大的。一共是7斤6两4,一斤是1块1毛5,崔哥,你说是多少钱? 我忽然失去控制,大吼一声,少废话!
这道题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这个崔哥没有学过“新课程”。传统的数学无一例外地追求严密、精确;“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大众数学、生活数学并由此而重视“估算”。你看,把7斤6两4看作8斤,把1块1毛5看作1块1,不就是8块8左右嘛。福建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跟我抱怨说“最烦到菜市场去买菜”。我问为什么,他说“算不清楚。总担心被小商贩骗了”。我说我从来不担心这个问题。他说“我现在也不担心了,我想了一个好办法”。我问题有什么好办法。他竟然说:“每次我冲进菜市场,一边走一边喊:萝卜1斤,白菜1斤,排骨1斤。然后再倒回来给他们钱。”我问:“为什么都买1斤?”这位教授说:“好算帐!”我很惊讶,我知道我是不会用他的这个办法的。我买菜的时候问:“白菜怎么卖?”那人说“1块9。”我就再问:“能不能2块钱1斤?”那些卖白菜的人总是像观看神经病人似的看着我,然后说“可以!”
崔永元总结说:
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
所以我请求各位师长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
崔永元后来有个说法。他说:我后来为什么喜欢语文呢?就是与那个语文老师有关。那为什么害怕数学呢?就是与那个数学老师有关。
这个案例在很多地方都在流传。我也让很多中小学老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我自己也写过类似的教育故事。我的老师是怎么折磨我的?我把它写出来。我这样写的目的,不是为了记恨哪一个老师。我是期望现在的老师们要能够真正地赏识他的孩子,赏识他的学生。
各位老师可以到我的博客上下载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叫做《赏识还是训斥》,相关的文章叫做《影响我的重要他人》。我一直建议老师们写自己的“教育自传”。为了提供一个“教育自传”样式,我自己就开始回忆我的老师是怎么教我的,写成系列“教育自传”。在写教育自传的过程中,我产生一个结论:一个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他这一生就基本上就没有了希望。这个人的一生要是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好老师,他进入社会之后,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危险。一个孩子如果在他的一生中,遇到了一个或几个好老师,这个孩子以后无论怎么坏,他也一定坏不到哪里去。因为,他在做坏事的某一瞬间,他会忽然有一个闪念,他会想起自己的某一老师,他可能会因此把手缩回去。我把这样的老师叫做“影响我的重要他人”。
每个人的成长,总会受他人的影响。有些人的影响不怎么重要,是不怎么重要的他人;有些人的影响很重要,是“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可能是自己的父母、爱人或朋友,也可能是一个或几个老师。就老师来说,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积极的重要影响的,往往是那些善于鼓励、赏识、宽容学生的老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遇到过不少“重要他人”。尤其在我遭遇“成长危险”的时候,这些“重要他人”把我从艰难中“拯救”出来。小学的胡老师,是第一位帮助我的贵人。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的成绩很糟糕,属于老师心目中的四个笨蛋之一。
我在小学三年级读了两年。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留级,也是最后一次留级。
被通知“留级”的感觉很糟,在周围的同学看来,几乎就是被“判刑”。后来看到报纸上报道某人被“判刑”一年,我立刻就想起“留级”这个词。
好像是在“散学典礼”后,一位姓赵的老师通知我“留级”;也可能是放假一个星期后,接到“成绩单”时,上面显示的结论是“留级”。有些细节我忘记了,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得到通知的那天下很大的雨。那年夏天家乡连续下雨,四处都是雨水。那天我是淋着雨水回家的。别的同学都把凳子搬回家了,我没有拿我的凳子。大概是因为心情不好,没心思去搬那张凳子。(后来一位朋友提醒我说:你怎么也那么俗气,你心情不好,天就开始下雨。我申辩说那天真的下雨了啊。他不信。现在电影、电视里面下雨的场景多了,弄得真下雨也成假的了。)
那张凳子是由一个大树桩做成的,用油漆漆成黄色,很结实。大树桩是父亲在屋后的菜园里挖出来的,然后拿到村里的张师傅(村里最有名的木匠)家请他做成凳子。在一个割麦子的季节,父亲从张师傅家里搬回那张凳子。我走过去,凳子差不多齐我的肩膀。
父亲说:“你下次上学时,就用这张凳子。”
那张凳子显然是全校最漂亮的凳子。我父亲知道我在学校地位不高,属“差生”。家里“成分”不好,整个家庭在村里的地位就很低,父亲由此差不多就可以判断我在学校的日子不会好过。我猜想父亲大概是希望用一张漂亮的凳子来提高他的儿子在学校的地位。
可惜,那张凳子我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那年“留级”时,我把那张凳子也一同留在了那间教室。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那张凳子了。
我回家后,父亲虽然没怎么骂我,但那年我一直有一种很沉重的失败感。直到第二个三年级的某一天,我忽然成了班上的英雄人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那天我们的数学老师去了亲戚家,学校的胡老师临时作为代课老师走进了我们的教室里。
胡老师是我的邻居。我们两家关系说不上好,但好像也不怎么差。
在那节课上,胡老师猛烈地鼓励我、赞赏我。(这可能是湖北人的毛病:湖北人一旦喜欢某个人,就猛烈地喜欢他。)
我呢?就开始猛烈地喜欢胡老师的样子,喜欢胡老师的数学课。
那天放学后,胡老师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凡是经过我检查合格的,就可以回家。如果不合格,就留下来更正(你知道什么叫做“农奴翻身”吗)。那天晚上我把很多同学留在了教室(这叫“小人得志便猖狂”)。
几个星期后,胡老师推荐我参加全镇小学生数学竞赛。事先我并不知道这事,那天早晨我上学迟到了,没赶上出发的时间。远远地看见胡老师骑车带着两个学生离开了村庄。当时听说胡老师推荐了我,因为等不及了,才临时换了一个人。我心里虽然将信将疑,但莫名其妙地兴奋了整整一天。直到今天我都坚持:所谓好老师,就是能够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兴奋整整一天的人;所谓坏老师,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痛苦整整一天的人。
自从遇上了胡老师,我后来的小学生活一路阳光雨露。考上大学后,每年回湖北老家,我都想去拜访胡老师。当然,至今也没怎么去拜访。后来总结出一条教育口号:你要是觉得哪个人对你好,你应该在第一时间勇敢地表达你对他的感激。哪怕是肉麻,也让他去麻吧。
我相信当学生陷入自卑的深渊时,教育要么成为折磨虐待,落井下石的别名,要么成为拯救落难,维护尊严的义举,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胡老师是拯救,维护过我的人。长期以来,我对胡老师一直心怀感激,直到今天,只要遇到姓胡的人,我立刻就有好感。后来喜欢读胡适的书,敬仰胡适的人格魅力,可能潜意识里与胡老师有关。我一直认为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以来,鲁迅和胡适两个可以并列,成为后人尊敬的学者和思想家。我曾经到北大校园,看到那么多的雕像,也找到了鲁迅的雕像,但是就是没有找到胡适的雕像,很失望。后来才知道,北大校长可能有想法,不愿意给胡适树立雕像。我当时在北大我就发誓,我要是做了北大校长,第一件事,给胡适竖个雕像,并且这个雕像就在鲁迅的对面,让他们你看我,我看你。
可惜,看来我这一生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胡老师并没有长时间地教我,但他对我发生了长久的影响。我想说的是: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赏识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推荐一个录像,叫《赏识你的孩子》。这是周弘老师做的一个报告。请老师们你去看看这份录像。周弘老师在“赏识你的孩子”的讲座中,讲述了大量关于“差生”的故事。比如:差生总是和差生在一起玩,很少和学习好的同学玩。差生被人瞧不起,但差生和差生之间相互尊重,大家都有“本是一条根,都是受苦人”的归属感。老师对成绩好的同学另眼相看,于是差生约定暗号:不管老师批评谁,另一个孩子都咳嗽一声,提醒对方不要伤心,还有我呢,我看得起你!
这些故事在书中比比皆是。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参阅《赏识你的孩子》(周弘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
关于“赏识”,我的解释就这么多。我对“乐观心态”的解释是:第一,学会宽容。第二,不仅宽容,而且赏识。宽容与赏识一起构成我所理解的“乐观心态”。
第四篇:网络管理员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网络管理的实施者一般称其为网络管理员,因此本文所谈网络管理需要的知识,其实也就是指作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管理员,所应具备的各类知识与技能。
大的方面来说,网络的规划设计,网络设备的招投标、系统集成处理等事项是考验网络管理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细到具体事务来说,选择和采购好的网络设备,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保证局域网正常、稳定地运行,合理运用网络管理软件等等,都是需要掌握的。有人将网络管理员比作企业网络的“勤杂工”,就充分说明了网络管理的繁重与必要性。
一、网络管理员要牢记网络基础知识
有关网络的基础知识是开展一切网络管理工作的前提,对理论知识的模棱两可必定导致实际工作的不彻底。通常说来,以下基础知识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1、什么是网络的拓扑结构?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等,每种结构的优缺点在哪里?具体如何实施组建?
2、各种协议的网络基本配置方法,比如说最基本的TCP/IP协议的网络。
二、网络管理员的个人基本能力要提高
网络的日新月益,要求网络管理工作也能跟上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网络管理者对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是必须要注意的。
1、必须有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能够掌握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词汇,从而能够流畅地阅读原版的白皮书和技术资料,最主要是看懂网络设备和管理软件说明书,了解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2、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网络管理工作本身是为企业内部服务,需要经常和领导、同事、同行、厂商等交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
3、要有吃苦的精神。网络管理员要保障企业内网、外网的正常运转,需要随时准备解决问题。网管员的工作时间是没有规律的,有时候还需要做一些体力劳动。如果没有点吃苦的精神是不可能胜任的。
4、要有优秀的团体协作能力。很多工作都有多个环节,需要多人协作,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是网络管理员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三、网络管理员要理清职责范围
网络管理的工作主要分两部分:
1、互联网工作。主要包括企业Internet的接入、IDC主机托管、网络设备维护等。
2、企业局域网工作。主要是企业内部局域网工作,如机房、服务器、办公用的计算机外设等,还包括设备采购、维护、管理,网络的维护和防病毒、邮件设置管理等工作。
总的说来,日常工作范围及流程一般为:开始的企业网络组建(网络拓扑的结构、物理硬件的选择以及网络协议的选择);然后就是网络资源的建设(企业邮局建设、企业网站、企业FTP站点、BBS平台以及VPN网络的建立);或者还有网络的硬、软件升级。当然还要包括每天必须进行的网络故障检测和维修(包括硬件和软件),网络安全的防护和管理。
四、网络管理员的个人基本技术要完善
网络管理工作的好坏,与网络管理者具体技能的掌握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形象的将网络管理者的技能分为“硬性”和“软性”技能两大方面。
1、硬性方面
整个网络的环境规划能力。一个网络的前期规划与设计,将直接关系到后期运行的效率;网络管理员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后,对于网络的环境规划与驾驭能力,是必备的个人技能。
网络设备的维护能力。如: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的配置等,其中又以Cisco(思科)品牌为主导;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和调试这些设备命令语句,制定安全策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好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使它们能发挥最优的、最好的效果。
2、软性方面
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一般安装和配置方法。网络操作系统在早期是windows NT Server的天下,现在普遍使用是windows 2000/2003 Server;而除了Windows外,UNIX和Linux系统也是企业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其中UNIX系统有SUN Solaris、HP-UX、IBM AIX等,Linux系统有redhat、红旗等产品。
应用软件的熟练配置与使用。企业往往会搭建自己的Web、FTP、Email等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这就需要用到专门的应用服务搭建软件,熟练配置与高效的后期维护自然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
此外,一些基于企业内部的视频、游戏、BBS应用服务,以及局域网内服务器/客户机上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安装与运行,企业本身的财务软件、办公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ERP等应用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网络管理员责任重大。
善于使用专门的网络管理软件。网管软件往往具有故障排查、用户账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为了减少重复劳动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网管软件来监控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了解网络服务和用户,都是非常高效的管理方式。
数据安全与灾难恢复。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和提高数据的持续可用性,企业要从RAID保护、冗余结构、数据备份、故障预警等多方面考虑。通常情况下,在数据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安装杀毒软件、开启系统的Update自动更新功能、安装入侵检测系统以及限
制服务器的端口开放等方面去考虑。另外在网络系统安全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数据的常规备份和历史保存。
总结:综上所述,其实作为企业网络的管理者来说,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及需要完成的职责工作是相当繁重、又是相当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自身的素质以及工作责任心,是网络管理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要使整个网络管理工作紧张有序的开展,离不开平时在点点滴滴中不断的积累网络问题解决的经验。
第五篇:好教师应该具备执行力
好教师应该具备执行力
作为教师,过硬的执行力,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也是必备的素质之一。镇中心学校朱玉会校长结合夏馆镇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科学、落实、创新的角度,总结了中层领导的456工作法:“四”即找准四个角色定位:相对于校长,做好配角;相对于部门,做好主角;相对于同僚,做好朋友;相对于教师,做成导师。“五”即提升五项核心能力:执行力;领导力;影响力;亲和力;创新力。“六”是处理好六方面关系:处理好责任与权力的关系;处理好与校级领导的关系;处理好对校长负责与对师生负责的关系;处理好会上与会下、当面与背后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朱校长在讲座中,配合课件,适时列举了大量关注教师成长、关怀教师生活、关爱教师工作、关心教师健康等方面的真实、鲜活具体事例,让与会人员对“有人性、有温度”的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朱校长告诉大家:无论做什么事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只有心不累,人才不会盲目;做人要多学习,多看书,开阔眼界;做什么事,失败了,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办法;做人要积善行德,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恭敬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样,我们才会快乐。
我们常说,一个企业成功与否,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实际上,这种观点,在教育界尤其是学校也同样适用,每个优秀的学校、每个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执行力的问题。提高执行力能够加强学校竞争力,是学校超越对手、保证持久性的重要优势,同样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竞争能力。
对于学校来说,教师是学校取得发展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学校的执行力水平取决于教师执行力的高低,教师执行力高就可以促使学校快速发展,反之,学校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果没有执行力,我们所说的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都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提高自身的执行力,要能从各个方面来确保自己掌握各方面的执行力,最终圆满地完成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提高。
通过学习,我认为所谓的执行力就是贯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意图,按质按量、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对待工作不找任何借口,时时刻刻体现出诚实、负责、敬业的精神。我认为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下列执行力:一是深入学习,掌握制度执行力;二是目标明确,具备课程执行力;三是不断创新,学习管理执行力;四是端正态度,提高课堂执行力;五是以身作则,贯彻话语执行力;六是不断充电,强化自我执行力
浅谈教师执行力
“执行力”是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就是部门和个人理解、贯彻、落实、执行决策的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事实上,一个学校成功与否,可以说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优秀的学校都非常重视执行力的问题。提高执行力可以加强学校竞争力,是学校超越对手、保证持久性的重要优势,提高教师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学校而言,执行力就是将长期发展目标一步步落到实处。根据我校的办学实际,我认为提高教师个人执行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决策者的水平。西方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头狮子领着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领着的一群狮子”。在学校中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的决策水平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先决条件。必须科学制定正确的学校发展规划,把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同步提升。
其次,不断修订、完善富有“人文精神”的管理制度。制度是提高执行力的保障。刚性的制度里体现“人文精神”可以更好地消除教师的消极情绪和抵触情绪,使其更易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
第三,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团队素质。“木桶效应”已说明,最短的木板决定容量。一个团体,必须紧密结合,不让每一个人掉队,只有团结起来共同进步才能出成绩。
第四,创造注重细节的工作氛围。《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启示,学校管理无小事,必须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第五,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素质,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个人执行力的强弱态度是关键。所以,教师要通过加强学习,认识到“差不多”就是“差很多”。“不要问学校能为你做什么,应该问你能为学校做什么”。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情,你会有一百个理由去做,如果你不愿做一件事情时,你同样会有一百个借口不去做。
第六,要提升效能。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立即行动、马上就办”。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每项工作都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不断创新,善于思考。
任何事只有做,才会有结果。如果只停留在计划和想的层面,永远也实现不了突破。执行力,是推进事物进展的关键,是实现由质变到量变的飞跃。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执行力是一种行动意识,是主动发展的反应。如果时间还充足,我们常常是拖延,并不是先将事情办好,然后优化质量。到了必须得干的时候,然后再不得不做,整个过程的心理负担都会很大。与其那样,真不如早点将事情办好。上级领导交待的事情,我们要第一时间完成,这就好比编辑约稿,早点完成大家都省心,更何况早完成对于后期改进有回还、修正的余地。性急的人容易锻造成具有执行力的人,但一定要克服“不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将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就可以变性急为执行力。性稳的人,也要有提前意识,要为后期完善争取时间。
搭好和谐班子 凝聚团结力量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什么?指的就是团结。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团结和谐的氛围能激发干事热情,衍生众志成城的力量。一个单位的班子团结了,就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能把单位建设带上去,就会出政绩、出干部、出经验。反之就会生出很多弊端。概括起来说,即:事业是基础,感情是纽带、原则是保证、一把手是核心。这些方法是一个整体,只要全面掌握,综合运用,真心诚意,就一定能够搞好班子的团结。
一、讲团结,提升凝聚力
领导班子是否具有凝聚力决定了一个团队合力的强弱。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做好工作的保证。没有团结的领导班子,也就不会有一支勤奋、进取的教师队伍,也就办不好学校,更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是班子成员和谐相处、和谐共事的基础。只要学校领导班子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一个班子不是成员间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有机有序的组合,个体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在大局中找好自己的位置,给自己定好位。每位领导正视了自己,摆正了位置,了解了他人,加深了理解,才能促进工作,才能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也使广大师生产生无限的向心力。
二、讲正气,提升影响力
讲正气,要求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摒弃私欲,要形成带头讲实话,做实事的作风。要有勤奋、务实、进取的精神。要有坦荡的胸怀,宽以待人的品格,坦诚厚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讲正气,实际就是要识大体,讲民主,极大地提高班子成员的影响力,使领导静心、广大教师安心、人民群众放心。讲正气,就是要做到公正无私,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向上的正气自然而然地盛行。
三、讲学习,提升综合能力
一个不注重学习的领导,如果在同一个岗位上呆得过久了,往往会产生惰性和思维定势,他所领导的组织也容易产生学习智障。学习是提升自我的手段,日有所进,才能与时俱进。在实施文化立校的过程中,领导班子成员首先要做文化人,心里想着文化,眼睛盯着文化。“学校首先是书”,校长们应该像魏书生、李镇西一样,是书的崇拜者,是师生读书的榜样。
事实充分证明,事业成就干部,干部成就事业。校长应该是一校之“魂”,正是因为这个“魂”,学校才显出了生命的蓬勃生机。但校长不是“神”,光凭校长一个人的智慧和思想还远远不够,更多的要依靠学校领导集体和全体师生共同谋划,共同努力,才能办好一所学校,才能使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快速发展。打造团结、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主要领导,首先自身要以身作则,在要求别人做事之前,自己要能做到,这是搞好团结的重要前提,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人,凝聚人,带动人。(吴岗中心小学 张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