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

时间:2019-05-12 18:3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

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

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

时间:2013年11月

在作文教学中,有相当多教师会给学生推荐一种写作模式:写作时要以华美的排比段开头,不仅增强语势,还带给阅卷老师惊艳之感。接着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然后,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举两至三个具体例子,每举一例在其后加一些自己的分析议论语句。接下来,再用排比句式举若干一笔带过的简单例子并且写上一段总论述。结尾又用华美精彩的句子再次点题并深化主题。

教师介绍完写作模式后又选取几篇同题好文章范读。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之后,教师批阅后就抽取几份立意较好,表达通顺,结构合理但写作过程中出现些许小小毛病的学生习作做具体评讲。在评讲中指出习作中哪一处出现问题,是语法毛病还是语意不当又或者是运用修辞方面的不够妥贴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多年来一成不变,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

这种程式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收获甚微。它与“教无定式,学无定法”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它的恶果是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反感,厌倦写作。很多学生在上完作文指导课后思维的翅膀被禁锢住了,找不到写作的头绪也就在所难免了。甚至一提到写作就惶惶不可终日,一到写作课就胡乱编造。写作成为一件沉重的苦差事。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作文教学模式上的改变进行努力:

(一)尝试写作 学生写一篇,我们最好也写一篇,如果不行,至少

也要一个月写一篇。只有经常进行写作训练的人才能更明了写作中出现的一些毛病的根源,才能更深入地去指导学生的写作。最好能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较好的写作规律供学生掌握。例如好的结尾可以采用首尾呼应,呼唤号召,巧妙发问,引用佳句,抒情议论,景物烘托等写作技巧,这些知识就是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较好的写作规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写作技巧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为文章增光添彩。

(二)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并公布于众,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了兴趣,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时,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将会出人意料地高。比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他哭了,哭得涕泪横流,哭得我一下子从民国跑到了明朝。”这样的语言很有特色,值得欣赏,把它公布于众,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激发出来了。

(三)除了写作文之外,还要开展演讲、朗诵、征文、出黑版报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使作文教学模式不呆板的一些好方式 实践告诉我们,很多学生对这些活动与生俱来地怀有极为强烈的兴趣。这其实也是把作文教学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作文教学的天地更广阔。

(四)教师可以尝试自己开设一个免费网页让学生在上面发表文章,师生在网上互动 或者开一个QQ空间,里面放些好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回复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不过这个方法相对于繁重的高中课业负担来说,恐怕是很难

形成实际的较为长期性的操作行为的。也许以后会有这种教学模式深入的一天的。

(五)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把写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写自己想写的,抒发真情实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正所谓“好学不如乐学”,只有让学生做到乐学了,教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探求之路无数条,不妨试试。也许大路平坦,但没有奇趣。也许小路崎岖,但把作文写作引向成功的神奇密钥就在它的某个角落静静地躺着,等着你去拥有它。

第二篇: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方式初探

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方式初探

十三中

徐鹏程

关键词:教学方式 情感因素 问题情境 互动教学 学业评价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新课程实施以来,作者在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包括注重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根据实际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采用问题式教学,注意学业评价能力化等,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注重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犹如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应着力以情感为动因,触及学生的情绪,促发学生的一系列智力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境,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

过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地理思维,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缺乏生动活泼和地理情趣。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学生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愉快教学”是增强地理课的魅力,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愉快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既能感染教师,使其充分发挥教学技巧,又能影响每一位学生,让其专心于课堂上,积极踊跃,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因此,教师平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感情投入,为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教师在倾注情感、沟通学生时,要注意学会赏识学生,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要乐于倾听,对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信心。平时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要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忌对学生冷漠粗暴,不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对抗情绪,进而迁怒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厌学甚至不学的心理。当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课前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头脑里还有兴奋的余波,这时教师应迅速组织好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铺垫。因此,恰如其分地导入是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讲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一节关于我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时,我首先提出一道问题让大家思考:“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刘艳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了带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刘艳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上雨具。刘艳爸爸妈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学生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于是带着问题先看书,再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爸爸是必要的,妈妈是多余的。为什么呢?教师带领学生边看图边讲解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规律等。学生终于明白:吐鲁番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7月份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极少下雨,所以没必要带雨具;广州处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又位于我国的南方,雨季来得早,退得晚,4月—10月份都处于雨季,所以有必要带雨具。通过问题式的情境创设,学生引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对地理学科产生好感,做到愿学、爱学、乐学。

课堂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接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设计时要注意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以及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运用身边事物,创设生活情境

地理教学过程,要力争把系统的地理科学原理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地理课堂应充分利用挂图、插图、照片、剪贴画等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或者从学生亲身经历和身边的实际出发,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情趣。

目前,我国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一开始就讲授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时差等内容,这对于刚刚升入中学不久的大多数七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点,因为经纬网属于立体几何的内容,学生还没有接触到。我认为,地理教学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联系身边的现象来了解地理事物和认识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描述纬度和时差的:首先,通过投影给出一幅亚洲示意图,在这幅地图的四边分别有四个小孩。位于北极地区的彼德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冻得瑟瑟发抖,站在赤道上的玛丽只穿着单薄的裙装还热得大汗淋漓。日本小女孩背着书包,迎着灿烂的朝阳去上学,而西亚的阿拉伯小男孩却还在呼呼大睡。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在亚洲的不同地方会出现如此迥然不同的现象?”让学生就这些现象展开思考,倘若想不出来,我再讲答案。

又如,讲我国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轮廓时,可用“疆”字来形象地解释。“疆”字右部上面的一横为阿尔泰山,当中的一横为天山,下面的一横为昆仑山,右上部的田代表准噶尔盆地,右下部的田字代表塔里木盆地。左部的弓表明新疆的国界线形如弯弓,弓之外的土字则表示因中俄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满清政府被迫割让一系列领土给沙俄。这样描述,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可将意大利比喻为一只秀美的女靴,还可将阿拉伯半岛比喻为一只粗壮的男靴。

(三)借助地理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游戏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穿插游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无疑会提高教学质量。如政区拼图游戏;省名、省会名接龙比赛;猜地理谜语等。在游戏的情景与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象力和主动性都被激发出来,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玩中做,在做中学。一次成功的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政区拼图游戏是帮助学生掌握各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及各省级行政区轮廓的有效方法,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学中可以采取学生人手一幅拼图,游戏过程中可以鼓励基础好的学生不断变换内容,如由沿海到内地的方法;由南方到北方,再到青藏和西北地区的方法;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方法等进行拼图,也可以用2到3幅拼图开展比赛活动。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省级行政区的知识,为今后中国地理的教学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意采用互动教学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留出

思维的空间,“用教师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感”,让他们在填补思维空间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读图”:“想一想”、“做一做”、或学生设问、或小组讨论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实践中,我们进行的课前“奇趣地理三分钟”活动、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都很受学生欢迎,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

采用互动教学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例如有一次,我正在组织学生讨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的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言,一本正经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平,也像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一样,来个“裁弯取直”工程,从兰州到洛阳附近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容许该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他有大胆的设想的同时,话锋一转:假如全班有一半同学住在“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四、注意学业评价能力化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多数地理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并不是为了得高分而学习的,而各科学习都不好的学生就更不在乎地理成绩的高低。分数杠杆对无中考压力的地理学科几乎不起作用。

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更高要求。我觉得,能力型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迁移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评价既可以体现于知识和技能型评价的试卷中,也可以超越试卷,形式多样。比如地理小论文的编写或地理小报的编写等。在初一世界地理学习任务完成后,如果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大洲、一个国家、一个岛屿、一个高原等,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这个大洲、国家、岛屿、高原等的介绍文章”来考查学生,看谁写得最精彩。这样考查,其效果未必比一张笔试试卷逊色。能力型评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评价的主观性往往更加突出一些,但只要正确对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能力型评价的实施中,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使得评价更公开、公正,并且可以做到让同学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向他人学习、自我完善,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一种更好形式的学习、提高过程。

实行能力型评价,我们也可以像上海浦东新区的初中地理学业评价的改革那样,实行全部开卷。开卷的范围是只“开”地图不“开”书本;学业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能力。这种改革举措,对学校而言,“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的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对地理教师而言,可以引导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引导学生平时就注重提高读图能力,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学习水平。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多,如果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都能注意根据教师本人特点、新的学生特点、新的课程特点、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地理科学进展来改革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自己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常教常新,就能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篇: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_语文论文

张英干(江苏省海安县迮庄中学校长):作文教学可否模式化,采取模式教学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从根 本上克服作文训练的程式化、单一化现象,怎样使作文教学方式多元化,增强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功能等等问题,是我们目前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并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现在,我们组织大家参加这一次讨论,目的是通过 讨论,统一认识,以利我们今后更好地在素质教育旗帜下,整体推动我校的作文教学向新的层次迈进。胡永进(迮庄中学副校长):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 有效的比较固定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模式不是框框。教学本身有它的特殊性,尤其要按照学生的认识 规律,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知识的能力。无论哪种作文教学模式,都不应该也不可 能是固定不变的。考虑到教学的多种因素,应该是“教无定式”。龚松兵(迮庄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作文怎么教,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中无规律 可循。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已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如“作文过程”模式、“观察— —分析——表达”模式、“分格训练”模式、“文体训练”模式等。这些模式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但基本目 标和实际效果都是一致的,即引导学生由“学写”向“会写”过渡发展。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明徒弟(学生)要修成“正果”,固然离不开自身的潜心修炼,但这是以“师傅的领”(即教师的教)为前 提的,离不开师傅手把手一招一式的教。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从固定的模式入手,有序的训练。如作 文的基本格式、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及语言表达等。汪宝玉(迮庄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模式是客观存在的,许多教师根据学生作文实际和作文教学的经验,创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训练的模式。这些模式使作文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节约化,从而大大提高 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益。但是,作文教学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从素材的积累(观察、了解、阅读、记诵)、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构思谋篇、语言表达到修改加工,各个子系统 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完全涵盖,只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如“扶读 ——引写”,侧重于模仿;“点评式”则侧重于作后的自我评判和修改。龚松兵: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而不是培养作家,写作要求不能太高,只要紧紧扣住“基本”和“全面”,因而模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模式化的训练有助于 将学生的写作引入正常轨道,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模式教学的可操作性强,它便于教师运用,易为学生掌握。从功利的角度分析,社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终评价尺子就是高考成绩。而高考作文评分的一个重要 标准是合格,这样至少可以不失基准分,由此便显现了模式教学的一般作用。陈鹏(迮庄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同样必须“因材施教”。学生各方面素质存在差异,作文水平也有 高低之别。针对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选取采用一种较为稳固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获得作文训练的大面积 丰收。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存在差异,应尽量逐个、逐篇分析点拨,重点在拔高和解难上下功夫,而 不必也不可能选用一种模式;同样,由于文章体裁不同,应该变换适合各种不同文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训练模 式,切不可模式单一化,要做到因“裁”施教。张英干:作文教学中要坚持以训练贯穿始终的原则,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同于基础知识积累那样容易。教学过程中按照由口头到笔录,由练句练段到练篇,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方式,分阶段实施,形成阶梯式、序 列化、综合型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作文基本功较差的教学对象而采取的比较稳妥的方式。季艳飞(迮庄中学语文教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迁移能力的差异,特别是对基础年级 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他们自觉地按照教师所提供的读写练的模式进行写作过程的实践,这样做是可 行的。比如初中生练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为避免出现形象干瘪或千人一面或生拼硬造等现象,教者可设计 “观察——积累——评价——立意——选材——作文——他评——自改——定稿”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指导学生仔细、定向、定期观察身边的某个人、一群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筛选、收集他们的言行等 并加以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积累,要求学生能初步对观察对象的思想性格等作出评价,继而根据教者所 提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从积累的素材里再选择有益于习作的材料构思成文,小组交流,让其他同学评判或由教师评点,而后自改。自改的过程包括章法、语言等,这些都要同时考虑,最终才能定稿。这看似简单的模式训练,它对于刚接受全方位作文训练的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汪宝玉:如果囿于已有的模式把模式看成僵化静止的手段,就像一头驴子绕着磨盘在走,永远也不能走出 圈子,这样就不能有变化,有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模式的作用又是相对的和苍白无力的。作文教学应该是 形成新模式又不断打破旧模式,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胡永进:目前,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家长、社会及学生本人的评价系 统决定了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只能是应试。为应试而教,也为应试而学,这实际成了当今各学科教学的主旋律,作文教学也跳不出这个怪圈。作文教学与作文考试的主次关系常常被颠倒;第二,封闭的单调的学生生活不适 应作文内容的开放性丰富性要求。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对未来的安排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的,生活阅历、经 验、学识都较浅薄,他们很难写出具有一定厚度的作文来;第三,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常常被教师的 主导地位所取代,学生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积极性、主动性被束缚住了,作文练习完全成了一份沉重的苦差 事;第四,忽视了作文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的本质特点。作文训练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说理类与非说理类。说理类作文似乎跟做复杂的哲学问答题差异不大,所以有人曾经主张议论文写作可采取答问式的写作模式。因 为有模子,套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棱角都一样,只要不缺损,就能算作是合格产品。此说体现了模式教学的可 操作性,但也显示了功利性。非说理类作文,尤其是描摹刻画类的,则要求千人千面,各具情态,犹如莫高窟 的飞天一样。真正的艺术品,没有一件仅仅是用模子套出来的。古人云:“发乎情,止乎理。”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励学生写 真话,写实话,写有话可说的话,并不断地修改。把写和改的主动权统统还给学生,教师只作适当的指点、引 导,力避僵化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丰富形象思维,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 维水乳交融,完美统一。龚松兵:写作是一种将思维和语言文字联结在一起的精神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任何一种教学 模式都不应束缚学生的手脚,禁锢学生的思想。模式训练要由入格、合格上升到破格、创新,要让学生学会用 别人的眼睛,别人的脑筋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写自己想写的,抒发真情实感,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写为乐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张英干: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找到感觉,有了感觉才能找到文思,才能合理架构,才能选准章法,才能驾驭语言。作文教学高于一般的语文基础知识传授,它不是简单的知识迁移,它的终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 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直接的创作活动。可以这样说,学生懂的不一定能说,能说不一 定都能写。除此而外,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写作的实际需要,学生接 触生活的视野与习作的思路有很直接的关系。因此,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更是显得平淡而不突出,也就大可 不必刻意去追求。如果说有什么模式的话,就是首先要教会学生读书,多读、熟读、读懂;其次是教会学生模 仿,是带有主观印记的仿写;再次便是教会学生自由创作,学生通过读,读出了感觉,便能跟着感觉走,就能 自然为文了。(龚松兵整理)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第四篇: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思考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思考

文言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与内涵。但随着文言文教学地位的逐渐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本文将就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略作探讨。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积淀与内涵,它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而来,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文明等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文言文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教材内容的比重逐渐得到提升。然而,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文言文却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我们常常发现,老师和学生们往往花了两三倍于其他内容的时间,却收效甚微,实际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1.教学重点服务于应试需求,忽视了文言文的真正精髓。即使是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仍然有很多师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于是,在他们眼中,文言文的教学就被简单的定义为背诵和翻译,一切以课本为主,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课外内容的补充和提升,从而导致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窘状,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最大的闪光点其实在于它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古文化,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吸收、传承这些古文化。如果仅把教学的重点局限于字句的释义、文段的背诵,那其实就背离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初衷,成了舍本逐末。

2.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一直在号召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需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然而,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单方面的灌输和讲解,学生则是马不停蹄地做笔记,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不仅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文言文教学的良性发展。诚然,文言文的学习和现代文不同,在理解上学生往往更困难,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主动权的转移,学生其实更需要发现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仅仅为了寻求一个答案。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改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文言文的情感陶冶功能。从本质上来说,文言文也是文,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我们的学习是为了理解,字句的释义的确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意,但这其中的深意却需要我们经过仔细的推敲和揣摩才能真正理解。而我们往往注重它烦琐的语法和词意的变化,忽视了它背后的人文价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常常困惑为什么要去学习了解“古人”的世界。但其实,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承载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在情感上都是想通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背诵和释义为主的教学观念,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2.提高学生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文言文教学要想取得真正的教学效果,首先就需要改变在学生们心目中单调乏味的印象,让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其实大多数文言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我们不妨利用这些内容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契机,让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具有吸引力,让学生自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另一方面,文言文毕竟是古代文学作品的呈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如果要深入地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文化价值,那就必须要挖掘它背后的文化底蕴,包括它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我们很难从课本里面简单获取,这就需要学生在课本的基础上,增加课外内容的阅读,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更多体系内容的了解、体会、揣摩,学生才能真正把文言文学习当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背诵,这是对文本的尊重,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3.改变教学标准,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判断文言文的教学成果时,我们需要跳出“分数、成绩”的简单定义,看学生是否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去阅读、理解新的篇章。我们进行文言文教学,并不只是为了某一个文章或者某一个故事的简单传递,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课堂的内容和时间毕竟有限,只有培养学生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才能够帮助他们在之后的文言文学习阅读过程中事半功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与教材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或者是与教材情感相当或相反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比较,不要把教材单独割裂开来,而是联系起来学习,让学生可以体会相同的汉字在不同文言文里的不同意义,也可以了解同一种含义在不同文章里的不同表达,这也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五篇: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模式化设计_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模式化设计通用版

一、预设问题---孕伏建模

经常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搜集处理相关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作为建立数学模型的初始准备。

在设计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预案时,我利用课件演示提出以下问题: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分几个? 2.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分几个?

3.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分几个?(学生质疑,一半苹果怎么分)一半苹果用数应该怎么来表示呢?

设计这样的问题:就是让学生从简单的生活问题入手,分析各个数量间的关系,降低问题难度,让学生乐于学习。

二、动手操作---感知模型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对实际数学问题和现实情境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假设,运用模型化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数学概念或用数学符号表述出一种数学结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适当指导,从而建立起数学模型。

1.亲手操作“分一分”.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当成苹果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一半。让一名学生利用学具到前面边演示分法。问:为什么要这样分?老师这样分可以吗?通过设疑、质疑、解疑、辨析,建立起“平均分”这一数学模型。

2.亲手动刀“切一切”.每人只有半个苹果,能否发明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些方法中哪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课件演示分苹果,理解1/2的意义)3.亲手动笔画一画、涂一涂,让多种感官加深对1/2的理解。你能说出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表示?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讨论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4.动口动脑议一议、说一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构建1/2的意义模型。

三、实例探究---应用模型

构建数学模型,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来更好地表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为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改造自然、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讨论交流,深入认识分数。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知构建1/4的分数模型。

2.师生互动,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读写。老师说分数,学生用笔写在本子上、黑板上,总结书写顺序。

3.通过质疑2/

4、3/

4、4/4为什么分母都是4,小结:像1/

2、1/

4、3/4都是利用平均分得到的数……都是分数。

4.合作互助,深入理解分数。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创造一个分数。(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并展示,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有了数学模型,学生解决问题有据可依,建构解题思路,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四、综合训练---拓展思维

看到中下生均能完成基本练习题后,再出示一个略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使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1.基本练习,适于中等偏下学生能接受的训练题目。

2.拓展练习,通过切分大小两个苹果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提升。3.交流收获,延伸升华,尤其让中下生交流说收获。

总之,数学课堂是孕伏建模-感受模型-应用模型-拓展思维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下载初中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摘 要: 听力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其教学实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但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问......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5篇)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直以来,听力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不仅对于学生,对于教师而言都会是一道难题。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词汇教学,使学生能读其音,辨其形,知其义,帮助学生使用科学便捷的方法......

    浅谈初中作文评语及方式

    浅谈初中作文评语及方式万州区高龙初级学江国君说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就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我们往往轻率为之,三言两语,以“见红”为原则;或者套话连篇、空洞......

    模式化数学教学的弊端

    模式化数学教学的弊端靖江市新桥镇礼士小学 陈修银 教师把学生学会解题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面对实际问题情境,希望学生按照教师认为“简洁”、“合理”的模式进行思考。“......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内容摘要: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

    兰州市西固区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现状及问题(精选5篇)

    兰州市西固区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现状及问题 ——生本高效课堂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 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甘培龙近几年,在努力为学生减负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都尝试和探......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专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数学教学中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现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现象做以汇总,希望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