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待业人员做兼职是否劳动关系?
案例回放
小陆是一名准备明年考研的应届毕业生,因此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待业在家。为了维持生计,他暂时选择做份兼职。通过一家知名的招聘网站,小陆找到一份出版社兼职校对的工作,在家即可自由开展,主要校对当下流行的教辅读物,约定按成果计费。可自今年7月交上第一份成果至今,小陆一分钱的报酬都没有收到。而在此期间,出版社也在招聘网站渐渐消失了。小陆致电询问,那家公司也是遮遮掩掩、支支吾吾,总推说没有结算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托词越来越难以让小陆信服。由于小陆在上海只身一人,生活渐渐陷入窘迫。他想,自己该如何来拿回自己的应得报酬呢?
专家解析
劳动人事专家苗其巍先生说,小陆遇见的问题正好涉及一个当下的热点:他与出版社之间到底属于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而解决公司拖欠报酬正与这个热点息息相关。
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小陆又没去出版社上班,而且又是兼职,怎么可能是劳动关系?如果是这样,那如何解释现在颇为流行的SOHO工作方式,难道这些精英们都是劳务工吗?此外,小陆是待业人员,本身就无所谓兼职不兼职,即无本职又何来兼职呢?随便凭兼职或在家的工作方式认定非劳动关系是不妥的。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现在非常普遍的公司与员工的关系都是。而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如新房装修请邻居帮忙刷墙,给点劳务费等。
实践中,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界限在大多数人眼里非常模糊。举例而言,A公司需要换大桶饮用水,单位里没有男生可以干,于是行政部经理去楼下找了个保安,说你来帮我们公司运桶水,我们一桶给你10元钱。保安一听有利可图,就欣然同意,帮A公司换好了所有的水。这里的保安只是帮A公司一个忙,显然不具有劳动关系。
公司招聘来一个员工,必然希望员工服从公司领导,遵守公司纪律,如果员工擅自违反公司纪律,可以对其进行处分,如警告、通报等,严重的可以立即解除合同,这是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管理。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不平等,正是劳动关系的最大特色。因为它,劳动法立法时才考虑向劳动者做到适当的倾斜,以保证劳动者的权益不被过分侵害,努力维持用工关系的天平。
劳务关系则相反。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雇工根据雇主的要求完成工作即可。保安的任务是把水一一放上饮水器,他不必接受A公司的管理,更不必听行政部经理指挥,一定得抱水上楼而不能抬水上楼。同时保安可以随时说我不干了,A公司也没办法对其做什么处分,保安不必担心被开除、除名,顶多承担没有完成工作的合同责任而已(在此例中,A公司没什么损失保安不必承担责任)。
所以,是否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情况是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重要辨别标准之一!小陆在出版社做校对,他的工作不必到出版社朝九晚五,也不用遵守出版社的考勤制度,仅仅按时交上工作成果即可。这种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工作模式是典型的劳务关系。需要提醒的是,实践中小陆这样的人并没有本职工作,所以在用工过程中很容易被劳动行政部门归类为劳动关系,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好在小陆工作的特点比较明显,确定无误为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并不适用劳动法的规范,基本上全凭双方的约定办。所以小陆要讨回自己的报酬,无法像公司员工一样去劳动仲裁,首先还是要通过与出版社的沟通争取自己的权益,一旦无果,不可避免地要上法院讨个公道了。
来源:文汇报
第二篇:保险公司与营销人员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保险公司与营销人员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http:// 来源:宜宾新闻网 时间:2010-8-27
保险公司与保险营销人员之间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近日,珙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这样一起案件。
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毛某遭遇车祸后,要求其所在的太平洋保险公司宜宾中心支公司按工伤待遇对自己进行赔偿。而保险公司则认为双方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因此,诉讼来院,请求确认与其营销人员毛某不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因劳动关系的成立是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有报酬的劳动以及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等。在本案中,2007年4月27日被告向原告公司申请并提交了寿险营销人员入司登记表后,原、被告之间虽然没有订立《个人代理合同》,但是被告所从事工作的时间、场所以及工作的各项内容都是由被告自行决定,被告劳动报酬的获取又是原告根据被告销售寿险的业绩按照寿险营销业务人员报酬项目的规定按月计付,所以,原、被告之间不存在控制、支配和从属关系,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判决原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宜宾中心支公司与被告毛某不具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被告不服,向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请求撤销原判,确认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中院审理认为,上诉人毛秀芳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
通过这起案件,对保险公司与保险营销人员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明确的界定,即双方不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第三篇:兼职人员劳动合同书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兼 职 人 员 劳 动 合 同 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
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_
文化程度:______籍贯: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1条工作内容
1.1乙方同意在被聘用期间,根据甲方工作需要,在公司从事______________工作。
1.2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尽职尽责完成甲方规定的工作内容,并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要求。
第2条合同期限
2.1本合同有效期自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止,期限为________年________月。期满后,经
双方同意,可以续约。
2.2本合同没有试用期。
第3条劳动时间
3.1 保证完成甲方安排工作任务情况下工作时间由□乙方自行或□甲方安排。
第4条劳动条件和劳动纪律
4.1乙方在聘用期间,应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严格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爱护甲方的财产,遵守职业道德。
4.2乙方违反劳动纪律及各项规章制度的,甲方可视情节轻重,给予扣薪、调职、降薪等处理,或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赔偿损失。
第5条兼职劳动报酬
5.1乙方完成本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后,甲方应当以货币形式向乙方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标准为:每月元(大写元整)。
5.2甲方于每月日前以人民币形式一次性向乙方支付劳动报酬。
5.3甲方不承担乙方其他任何社保、福利待遇,不负责承担乙方的任何医疗费用。
第6条保密义务
合同期内,乙方须在甲方许可之范围内使用甲方商业信息;合同期内以及合同终止后,乙方必须为甲方之一切商业信息保守秘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甲方以外的第三方泄漏、给予或转让。
第7条合同终止
以下情形发生时,本合同终止:
7.1合同期限届满;
7.2在合同有效期内,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可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提前30日通知对方。
7.3乙方在本合同有效期间,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甲方可以单方终止合同,且无需再通知乙方。
7.4乙方承诺没有传染病、抑郁症、精神障碍、遗传病等不适应相关工作的疾病,不隐瞒病情。如因隐瞒病情给甲乙双方造成的损失,乙方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自动申请离职,解除劳动合同。
第8条其他
8.1本协议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8.2本协议书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法定代表人:
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四篇:双重劳动关系是否有效
双重劳动关系是否有效?
曾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一个劳动者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已被打破。现阶段,在兼职、停薪留职和国有企业职工内退、下岗或待岗就业三种情形中,可以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双重劳动关系。这里的具体的案例是,职工林某与某电力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
案例:侵权事实待岗外出兼职受伤引发争议
林某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职工,双方签订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2年,林某离岗休养,该公司除继续为其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外,只给他发基本生活费。由于生活压力较大,林某来到一家电力公司做塔吊机械维修工。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该电力公司为林某申报缴纳了工资薪金所得税。
2007年4月17日,林某受电力公司指派在赴某省出差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身受重伤。同年11月27日,电力公司为林某预交4万元住院费。
出院后,林某向劳动部门申请认定工伤。因电力公司否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林某不得不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2008年6月,仲裁裁决双方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电力公司不服诉至法院,请求法院确认其与林某不存在劳动关系。其理由是:
一、林某不是下岗工人,建筑公司至今仍与林某存在劳动关系,还为林某发放工资并缴纳社会保险;
二、2003年至2007年出交通事故前,林某的确为其修理过几次塔吊,但每次修理完毕即付给他劳务费。出事故后,电力公司未再找林某为其修理塔吊设备。
三、仲裁认定电力公司为林某缴纳个人所得税有误,其从未给林某缴过此税。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驳回林某的诉讼请求。林某不服该判决诉至二审法院,法院终审判决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驳回电力公司的诉讼请求。
案例解剖认定劳动关系两级法院迥异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我国劳动法律法规虽没有具体条款规定劳动关系存在唯一性、排他性,但从建立劳动关系的形式要件、订立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法律责任等可以看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具有管理关系,劳动者的工资、档案、人事关系都是唯一的,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双重劳动关系。本案中,林某系建筑公司离岗休养职工,双方签订有劳动合同、社保费用缴纳正常,而且还在发放生活费用,因此,建筑公司与林某存在劳动关系是无疑的。电力公司要求确认其与林某不存在劳动关系,该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法院应予支持。
林某认为自己已经离开原单位,每月只领取最低生活费,不再向原单位提供劳动,也不再接受原单位管理。他之所以到电力公司上班是生活所迫,一审法院以“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双重劳动关系”处理争议是错误的。林某说,《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均认可劳动者在两个以上单位就业。他持有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上已注明是工资薪金所得,籍此即可证明他与电力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二审法院没有采纳电力公司与林某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谁也不控制谁、以及劳务费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之说法,根据林某从原单位离岗的事实、林某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和住院预交金收据等证据,认定林某与电力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从而驳回电力公司的诉讼请求。
唯一性无规定新形势需变通
两级法院对同一事实的不同认知,实质上是对立法宗旨和法律条款的不同解读所致。
《劳动合同法》颁布前,人们普遍认为劳动关系在同一时间内应该具有唯一性,理由正如一审法院的判案理由。此外,原劳动部1996年颁发的《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职工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以及其他能够证明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决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缴纳社会保险的规章规定也在强化这一观念。即除非全日制工以外,一个劳动者只有一个社会保险账号,政府强制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而且一个劳
动者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这种情形下,即使存在“事实上的双重劳动关系”,后一个劳动关系也只能认定为劳务关系。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该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该规定,可以理解为是对“双重劳动关系”的否定。因此,在法律事务中,一般不将全日制用工作为双重劳动关系对待。
当前,比较前沿的观点是应当有条件地承认双重劳动关系在全日制用工中的存在。正如林某的情形,原来的企业不能为他提供岗位,让他待岗休养,而他需要生活,需要收入,因此,应当允许他到社会上兼职。而林某兼职时只有与新的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才能更有效地保护他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譬如认定林某为工伤,享受工伤待遇等。承认双重劳动关系的法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规定,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该规定事实上承认了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的存在。
二、《劳动法》第99条仅是对法律责任的一种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需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是,劳动者未解除与上一个单位的劳动合同,并且对原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如果原单位同意劳动者到另一个单位工作或兼职,或者劳动者未对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影响,都应当认为是允许的。
三、关于社会保险费缴纳问题,在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下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如实行统一账户、分头缴纳社会保险等方法予以解决。
综上,现阶段承认兼职、停薪留职和国企内退、下岗或待岗的职工,可与新的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即构成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比较妥当。从宏观上看,还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用工多样化的要求,可以确保劳动者以更加灵活方式实现就业、再就业。
第五篇:兼职能否建立劳动关系2010
兼职能否建立劳动关系
最近在查看北京人才网上的职位时发现,兼职的职位一直维持着增长的趋势,而且职位被浏览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对于是否成立劳动关系的问题还是没能有太明确的界定,这里来做一些简单介绍,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兼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不定时的技术或信息咨询服务,即顾问式服务;第二类为劳动者定时向用人单位提供非正常全日制劳动;第三类为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全日制的劳动。
第一类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一些用人单位需要一些技术、信息的专家式或专业类的服务,这类服务可以是现场技术指导的,也可以是通过电话或邮件的咨询服务。例如:公司外聘的销售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游戏测试顾问等。这种顾问式兼职的主要特点在于:双方系平等的民事合作,双方按照签订的顾问合同来履行相关的权利与义务,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具有随机性,用人单位在这里购买的不是劳动力而是服务。
第二类主要是指劳动者与一家用人单位存在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为第二家用人单位提供每天不超过8小时的非正常全日制劳动,或者利用周末时间为第二家用人单位提供两天非全日制或全日制的劳动。第二类兼职建立在一个基本的事实上,即劳动者每天能够提供劳动的时间是有限的。
第三类主要指一些特殊情形下的兼职,即劳动者因为特殊情形的出现,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但是不再提供劳动,因此,有时间和精力为第三方用人单位提供全日制的劳动。这些特殊情形主要包括:待岗、内退、病退、停薪留职、原单位停产、减产放假期间。
从劳动关系的特性来说,劳动关系的建立基础是用人单位通过购买劳动力,通过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管理来实现,即劳动关系的两个特点:建立基础是劳动力,实现过程是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
在这样的前提下,第一类情形中顾问式的兼职服务,建立的基础是服务而不是直接劳动力,在服务过程中劳动者存在自主性,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此,这类兼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础,只能建立民事合同关系。
对于第二类情形,包括三种情况:每天不超过4小时的非全日制用工;每天超过4小时不超过8小时的非正常全日制用工;每周周末或固定的时间两天左右的全日制用工。这类兼职人员与用人单位形成的是特殊的劳动关系,特殊点就在于工作时间,但是,无论怎么特殊其本质仍然属于劳动关系。
对于第三类,劳动者尽管与原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但是,却因特殊情形的出现,而为第三方用人单位提供全日制的劳动,与第三方当然建立劳动关系。
综上所述,第二类兼职与第三类兼职中的劳动者与第二家用人单位都能从事实上形成劳动关系,那么,在实践中能否被认定为劳动关系,还存在一个争议,即劳动关系是否具有唯一性。若劳动关系具有唯一性,那么尽管从劳动关系的特性来说,兼职可以形成劳动关系,也会因劳动关系的唯一性而不予认定。对此,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是否具有唯一性,作出了明确的条文规定。在劳动合同立即解除情形下,第39条明确规定: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该条是对劳动者外出兼职关系的法律明确定性,劳动者可以外出兼职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只要原单位不禁止或对原单位的工作没有造成影响即可。即劳动关系不再具有唯一性。《劳动合同法》允许多重劳动关系。该法第69条规定: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即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订立多份劳动合同,而基于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建立与否的关键凭证,也可以看出劳动者可以建立多重劳动关系。
但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大家对劳动关系性质的认识,对劳动关系履行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用工形式框架内,因此,也经常出现一些判决,以劳动关系具有唯一性为由不支持兼职员工兼职期间的劳动权益,这本身与法律的规定是相悖的。
但是,在多重劳动关系被法律认可的情形下,我国目前的社保政策的特点仍然是社保关系的唯一性,尤其很多地方实施的社保五险统一缴纳的政策,这导致兼职的员工无法在第三方缴纳社会保险费。
现实就是这样,大家在不断打拼的过程中总还是要遵循遵纪守法的准则的,当然不是说遵纪守法就不能达成心愿事业有成,但是,法律的建立和执行也是需要一定的磨合期的,法律也在不断的完善,所以可能现在还有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像我们在北京找工作一样,总是在不断地挑选最适合的,北京求职者在挑选,北京招聘公司也一样要挑选,所以尽量不要去触碰法律条文里的空白才是上上之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