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应试教育下的书写教育
论应试教育下的书写教育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孩子写好字,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的文体,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感情。坚持写汉字,就能让学生体悟到中华文化,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从而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和重视。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表现,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交际。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然而学习写字,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古人就说过“字无百日工”,它需要扎扎实实、毫不松懈地坚持,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正是因为写字教学难度大、训练时间长而且比较单调枯燥,所以导致了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局面。在我教学这十几年生涯中我发现,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写字象是在画画,卷面一塌糊涂,倒插笔现象层出不穷,“口”字成了圆圈,横弯钩象是圆弧。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偶尔犯了某个错误,便使用十遍、百遍甚至更多得机械械性的方式予以惩罚来更正学生的错误。产生这些“怪状”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教学中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未能真正认识汉字的艺术性。
经过我十多年来的教学经历,我总结了一下关于产生学生写字的这些“怪状”的原因:
首先,目前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规范程度仍存在较大问题,特别是对汉字结构的把握不够准确,直接影响了书写的质量。在有教师规范指导下的学生,汉字书写整体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在书写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字体仍不够工整美观,行笔自由散漫,没有章法,字体结构安排不合理,大小不一。甚至有一部分老师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只顾学生字写得漂亮,不讲究写字笔画笔顺及其他良好习惯的培养。
其次,作为小学生正在长身体的好时期,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有利时机,然而在汉字书写姿势方面,有很多学生存在书写姿势不够规范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较长的书写活动中既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需要有较强的自控力,又
要随时纠正自己不良的坐姿,但大多数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差。又因为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差,桌椅不配套,现在新教材配套的作业,如作业本等,都是以十六开纸装订而成的,这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要做书顶部的作业,人就坐不端正了,需趴到桌子上才能写到,这都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坐姿的原因。还因要纠正学生在入学前已养成的不良坐姿既费力又费时,吃力不讨好让老师们烦不胜烦。故而很多学生书写姿势不到位,不能自觉做到“三个一”的要求,握笔离笔尖太近,胸部紧贴着桌边,头偏向左侧,眼睛离本子太近,需要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有所改观。
再次,在汉字书写速度方面,大部分班级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如十个汉字,最快的学生书写只需一分钟左右,而最慢的竟需要六分钟左右。现在我所执教的二年级,在书写的时候就有一部分同学写字速度慢、落笔不肯定,还有甚者存在边写边擦的坏习惯,导致生字本常常因为多次涂擦而破损。
最后,在汉字书写态度方面,我对我们班同学进行了小班调查,经调查发现,有一半的学生喜欢写字,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汉字喜欢程度一般,还有百分之十的学生不喜欢写字。对于写字,很多同学不是以识字为基础而学习的,而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仅此而已,写完就完了,什么也没记住。
这几年我发现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许多学校虽然开了写字课,但老师或让学生做作业,或挪用上其他课,写字课形同虚设。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们的书写质量。在我看来,加强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既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也应是小学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基于以上几种“怪状“,我认为积极开展写字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写字教学效益刻不容缓。在长期的写字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
一、培养写字习惯
在我们小学教育者上的每一节课,都应该重视坐姿、手姿、用笔习惯的养成,要让学生认识到好的习惯,便是写好字的前提。当前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是个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练字先练姿”,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一、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正
确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是很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只要学生能认真书写,不管他写出的字怎样,都应该加以鼓励和表扬,因为等他们的手指肌肉有一定力量时,自然就会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来;低年级是小学生书写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书写速度训练,教给学生一些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如:训练学生抄写时由一眼看一个词到一眼看半句话、一句话;规定时间抄写一段话,加快抄写速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时,一定要帮助他们养成“想好再写”的习惯,“想”主要是指认真观察笔画的变化、结构处理,分析笔顺规则,达到“意在笔先”,做到“观察仔细认真,书写一气呵成”。这样,边写边擦的毛病也就慢慢改掉了。
二、优化写字教育
我们在指导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指导一定要细,而且在指导写字过程中不能忽视运笔的训练。要强调一笔一画地写。每一笔的运笔过程,教师要在讲清要领的基础上多做示范,细致的做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如何提、按、顿、挫:什么叫逆锋,什么叫回锋:轻、重、缓、急如何把握等。笔锋的有序运行、微妙变化对学生的启意义最大,学生也很感兴趣。对学生写不好的字,老师一示范,学生往往就会写了。小学的语文课特别是低年级语文课,识字任务重,所学字词多,虽说:“熟能生巧。”掌握书写技能离不开练习。但练习不仅仅是“错误的尝试”和机械的重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所以,小学写字教学应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练习,纠正错误,掌握技能,这是小学写字教学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的、易错的、能提示汉字间架构规律的范字练写,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如“大、夫、火、几、月”这五个独体字中都有竖撇,结构特点相近,如果把“夫”写好了,其他四个字也就基本写好了。那么,就对“大”字做重点指导。同时,我们要明确练字是持久战,写字不可能速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长时间多空间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训练活动。譬如:举行书写比赛,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书写潜力;在生字书写作业的批改过程中,对那些字迹清秀、书写规范、行款整齐,令人赏心悦目的作业盖上红花,在全班传阅展览,并在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制;让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碑帖,多欣
赏古今大家优秀的书法作品,古帖如颜真卿的《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现当代如庞中华的楷书字帖。教师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可为学生进行讲评、介绍,让学生从中体会美、发现美、形成美、升华美,从而感受书法的无穷魅力,提高他们习字的积极性;找写字好的同学交流书写心得,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激励他们写好字······
三、加强和改进写字教学评价
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对汉字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以二年级为例,我们特别要关注认真书写的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汉字基本笔画和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还要注意学生书写的速度,同时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审美情趣。应该用发展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自信心,杜绝用大量重复抄写的做法来惩罚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注意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多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应该要求学生背记文字及书法知识。同时,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和态度,基本的写字技能,应纳入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教师注重自我提升
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老师,我们不仅要将教学方法融会贯通,还要求自身素质达到一个高度,这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就拿写字教学来说,写字教学是在教师专业指导和调控下的写字练习过程,因而我们可以说,教师写字基本功决定着写字教学的质量。过去,在我们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视教师的“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的。特别是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更要把“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作为一种“平时作业”来完成的。但是,时过境迁,在许多学校,现在这方面的基本功已被现代教育技术等新的基本功项目取而代之了。这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缺失。同时,写字教学的研究与阅读教学的研究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这对于写字教学的深入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倡导教师们“回归传统”、“传统与现代并重”,让教师再来安安静静、认认真真
地练一练写字基本功。如果老师本身字体书写就不能做到让人赏心悦目,何以要求同学们真真正正认认真真写好字?
小学的写字教学,我们教师应该摒弃那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传统的机械练习的陋规,而替之以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写字教学既新又活,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会学”了。今后,在孩子们的成长的道路上,我愿意牵着孩子们的小小手,和他们一道去探究、去发现,去共同体验写字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第二篇:论因材施教与应试教育
论因材施教与应试教育
2010-4-25 14:37:05 作者:zf9828
宁夏省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永康小学/赵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怎样才能充分挖掘和培养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怎样才能处理好个体发展与群体教育、因材施教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国近年来虽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强调因材施教,但大多数学校又都过分重视升学率,惟成绩是瞻,成绩就是法宝,教师的业绩、教学的评估都以成绩高低来衡量,在如此重视成绩的情况下,教师们的精力都集中在了书本、成绩,厚此薄彼,抓群体而忽视个体,犹如一辆割草机,齐刷刷的过去,枝条没有了,个性没有了,只有方方正正、千篇一律的规格。因材施教与应试教育已形成矛盾。做为一名有责任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绝不能人云亦云、明哲保身,我们必须大声疾呼、合理建议。
古人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难道现代社会就没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在其他方面却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例如唱歌、跳舞、体育、绘画、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等等,但因为缺少真正的伯乐来发现、鼓励、培养,在成绩大于天、“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生的命根。”的思想支配下,特长爱好得不到发挥、得不到锻炼,逐渐沦落为班上的差等生。国家推行基础教育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教育改革成效不够明显:应试教育批而不倒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素质教育倡而不立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举步维艰,而素质教育搞不好,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话。在现阶段,人的成长与谋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们总是根据谋生利益最大化来规划其受教育过程的。既然社会上越来越多被看好的职业岗位设置了学历高门槛,那么必将引导人们选择上大学上好大学来圆自己的人生梦,引导人们在高考前的十余年间,争取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并力争成为一次次考试成绩的领跑者,如此一来就是片面发展的应试教育而不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更适合普遍的需要了。基础教育多年来大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要统考分数和升学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声都是经验”。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参加教育的工作者扪心自问一下,在以成绩、升学率为准绳的时势下,你们敢逆流而上的去实施素质教育、去因材施教吗?你的成绩上不去怎么办?因此,我们必须孜孜不倦的去探索,找到一条既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又能提高全体学生成绩及升学率的契合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需要因材施教。正如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它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材”就包含着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作为教师,应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并结合兴趣爱好的把握来确定一个学生所具有的气质特征,进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但当前小学教学因材施教中普遍明显存在着几个误区:把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对立起来;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和大多数学生对立起来;认为因材施教难度大,难以实施;这些误区的产生以致在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自觉地、积极地把握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制导性、支配性和潜移默化作用,影响着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发挥。基于这些误区在基本的对策上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每一个学生。总之,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大体相同,这是学生的共性。但由于不同学生的生理条件、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以及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他们在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意志力、习惯、品格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不应该忽视,为了激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因材施教来吸引绝大多数的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使用不同方法,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来因势利导。实施因材施教应是一个教师追求的境界。具体说,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师实现其存在的状态。因为只有你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将你的期待心理与每一个学生的渴盼心理对接,这时,也只有这时,因材施教才会具有全部的意义。学生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教师实现人生境界的阶梯。坚持正面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正面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愿望,使学生真正能放开手脚,生动活泼有效的进行学习。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能巧妙地将因材施教思想穿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每个学生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家长的鼓励,特别是对于差生我们更不该吝啬我们的赞美。对于差生的点滴进步,如果及时给予表扬,将会诱发他们潜在的积极性,萌发上进的生机。这种表扬将起到批评起不到的作用,收到逆向激进的效果。
(2)以“闪光”为主的正面引导。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即使是萌芽状态的、不稳定、不突出的苗头,也要从鼓励角度出发,正面引导,大力宣扬,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机智。
(3)以“成功”为主的激励机制。差生少有成功的机会,更难得到教师的正面肯定与激励。利用差生成功的契机来激励差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4)以“创新”为主的开拓机制。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认为在目前高度重视统考分数和升学率的形式下,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学识能力,才能更多的、巧妙的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融入应试教育中,推陈出新,不落俗套,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希望教育工作者能本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精神,认认真真的总结出一些经验来,丰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第三篇:毛概论文:论中国应试教育
论中国应试教育
内容摘要: 应试教育,疯狂考试,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教育,是按照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完善人的活动。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这应该是教育的基本只能。
“应试”的含义,就是“应付”教育与社会生活中各种必要的考试。教育本来就有“应试”的成分,“应试”本来就是教育的一个必要部分。但是,“应试”绝对不能扩大为教育的大部或全部。当“应试”一旦“畸形”蜕变为逐渐占据教育的太多甚至全部空间的时候,教育就变为一切为了应付考试的不正常状态,此时“应试教育”的说法产生了。
关键词 :教育制度 应试教育 中国 素质教育 欠缺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然而现如今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又给中国造成了许许多多难以弥补的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应试教育的功与过吧.应试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 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流行于东亚地区,如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韩国,还有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等。中国是应试教育的大国。
应试教育的对象
“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也就是重视高分,恰恰违背了中国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应试教育的内容
“应试教育”的内容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叫什么,实施着片面的知识教学,只教授应试内容,忽略了非应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方法
“应试教育”采取了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评价 “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为了应付各种统测统考,领导卡教师,教师又卡学生。学生一旦考不好,教师待遇立即受影响:在“末位淘汰”的变态考评模式下,不但职称泡汤,还可能发配到偏乡僻野。于是教师“死教”学生“死学”,周末没了,法定节假日没了,寒暑假也没了,每天要“摧残”到夜里十一、二点……,违规补课,屡禁不止,恶性循环。
优势所在
首先,自从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大学生,他们已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力量。“应试教育”在这近二三十年中起到了选拔与培养人才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应试教育就没有这么多年来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
其次,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而不是“抛弃”。素质教育没有继定的、固定的模式,只有吸取并保留应试教育中的优点,才不至于让素质教育“误入歧途”。据2005年10月7日《南京晨报》报道,天津的8岁女孩刘真然从上小学到二年级从未参加过考试。这是她的另类老爸给她的“特权”:一到考试,就放假回家玩耍。这位另类老爸独特的教育方式受到了众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另类老爸刘书宏坚决不让女儿参加任何考试,以表示对中国应试制度的抗议。为对抗“应试教育”就该选择“不参加考试”显然也不是够理性的,是陷入了“素质教育回避考试”的误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各种考试依然是一种手段,只是要在考试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加以改进,在考试的指导思想上由“唯分数论”转变为“检验学生素质”。
第三,“应试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是素质教育必须纳入的。正如周济所说,人们对考试之外的评价缺乏认可,有些措施在当今条件下也难确保公平公正,客观上形成了对高考制度的过于依赖,强化了考试的选拔功能和竞争性。在没有解决好素质教育的“公平公正”前提下,想推进素质教育可能会产生“不公”。比如,部分高校在招研究生突出面试的“素质选拔”之举,有人就担心会构成新的“不公”。
模式弊端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中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智育目标狭隘化: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2.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3.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 :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
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4.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短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5.负担过重 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6.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 :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7.加重教师负担:加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这必然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学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倾向,有许多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和升学率同教师工资、奖金挂钩,导致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
8.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在这里,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学习情况,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还暗示一些作弊的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历史渊源
要说应试教育模式的历史,那么科举制度可以作为它的前身,自唐朝起一千多年间科举制度对中国人学习、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在近代几乎是统治阶级(大部分满清权贵)愚民政策的代言人,极大地扼杀了那时年轻人的创新精神,特别注重八股文等与时事无关痛痒的考察。
这些种种原因都影响了半个世纪后的中国应试教育。但在改革开放以前,很少有中学生抱怨应试教育,是因为那是竞争未有现今如此激烈,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低知识含量的一些职业吃不消了,譬如传统农业。高考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压力逐年加大。为了防止人口流动过大,高校在全国的录取分数线不再相同……
虽然二十一世纪学的东西与十九世纪相比进步很多,但教学上基本上冲不破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怪圈。更为严重的是,所学的知识实用化大打折扣,功利性不断增强!初中学的史地政,到高中被抛到九霄云外;文科生背的烂熟的笔记工作后束之高阁。这与十九世纪末考上进士、状元后把仁义礼智信忘得一干二净去鱼肉百姓有何区别?
最后,以我的观点来看,应试教育虽然存在很多的弊端,但是按照中国国情来看,应试教育确实短时间内不可改变的,其一,中国人口过多,学生过多,资金短缺的问题是中国教育模式落后的原因。其二,中国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如采用素质教育,在不健全的监管制度下,很容易被某些人利用,导致更大的不公平。而且,由于在中国只有一部分人能工作,如果采用素质教育就无法区分哪些人能得到工作,只有通过笔试的方式来鉴别。
最后一点我对中国教育的建议是学习借鉴日本。虽然,日本这个国家近来与我国摩擦甚多,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日本的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日本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对自我的教育进行调节和改革,我国如果要教育迅速发展,必须建立密切反映我国社会情况,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制度。日本的政治,经济发展在亚洲排在首要位置,与日本教育事业密不可分,虽然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也有其劣行,但是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习和借鉴日本的教育经验十分重要。
中国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2012/11/06/13522496.shtml http://acwf.people.com.cn/n/2012/1105/c99013-19496552.html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108703900/1.html
第四篇:珠海南方IT学院论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职业教育学校生存之道
论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职业教育学校生存之道
【摘要】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对高精尖的人才需求量极大,国家对人才的教育作出重新调整,职业教育学校迎来发展机遇也得到挑战。南方IT学院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为中国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树立了标榜。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它与素质教育相背离,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应试教育在中国存在的历史颇为悠久,“学而优则仕”观念早已植根在我们的观念中,从前的科举制度到如今的升学考试制度,社会新形势下,应试教育衍生出新的姿态——学历教育,重学历轻素质,教育的初衷严重扭曲。事物都有两面性,关于应试教育的利与弊孰多孰少一直都是教育界的话题。
教育的意义广义上来讲在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就个人而言,教育使人获得知识,获得在社会生存的技能。何为教师?如韩愈《师说》所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知识的传播过程本应是双向互动的一个过程,接收知识的过程也应当是一个愉悦而充实的过程。然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传道受业者和接收知识的一方都已不堪重负,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成绩,题海战术,加班补习,填鸭教育只为了能赶上那不断被拔高的分数线。学历教育是应试教育在新时代的衍生品,追求高学历,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个人的素养和一纸学历能否匹配却是教育的一大硬伤。重视学历,重视学历带来的荣耀却忽视教育的过程,忽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由分数堆砌出来的学历往往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对高精尖的人才需求量极大,人才的衡量标准已然不是一纸学历能够承载得起。新形势下,国家对人才的教育作出重新调整,在今年2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学历固然重要,然更重要的是与学历相匹配的个人素养,这才是新形势下的人才标配。国家教育部计划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转为职业教育,这对职业教育学校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给了职业教育广阔的平台,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成为职业教育学校的一大挑战。
我国的职业教育学校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单一技能课程到涵盖主流技术教育的过程,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依然比较缓慢。国家对人才教育的重新定位给了职业教育发展壮大的机遇,然而怎样才能做到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辉映,既能充分培养人才又能保障学生就业,是职业教育学校要面对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新形势下,很多职业学校推陈出新,不断尝试改革,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输送合格的人才。广东南方IT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南方IT学院)众多的职业教育学校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南方IT学院立足珠海,专注专业从事IT教育18年,以打造“核心竞争力,培养现代职业人”全新价值理念,锁定高端、专业、系统化IT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的“翻转式课堂”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优质的教育资源,以与国际接轨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为基础,有效将教与学两大环节的主导性进行翻转,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学院不仅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应职场的能力,技能教育与德育素质并重。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训相结合,学院自主系统化研发教材,“双师双证”作为后盾,充分保障学生的就业。南方IT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及教育模式上都为行业树立了标榜作用,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新形势下人才的培养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书写教育工作总结
涵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书法教育工作总结 2017、3近年来,我校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写字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法教学特色初步凸显。现就我校此项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我校把书法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教师例会上,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小学新课程教学要求》,大力宣传书写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开展写字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二、强化培训,培养师资
学校派擅长书法的曾永新老师到泉州、福州等地参加书法教学师资培训。培训结束后,请曾永新老师为全体教师进行书法教育专题讲座。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曾永新老师专门为青年教师上粉笔、钢笔、毛笔书写指导课。青年教师每周完成正楷钢笔字两张、粉笔字一版、毛笔字一幅,并在每周一教师例会时进行展示。
三、优化教学,提高效益
学校专门开设了写字课,每周五节,每节20分钟。三至六年级每周还开设一节地方与学校课程,专门上书法课,由语文教师兼任写字课和书法课,有计划开展写字辅导,教会学生写字的要领,掌握写字的技巧,落实“专课专用,保质保量”八字方针。
四、开展活动,敦促成长 一是举办书法讲座。每学年请擅长书法的曾永新老师为全体教师举办教师基本功专题讲座,定期对教师的钢笔、粉笔、毛笔进行培训。
二是开展书法教育展示活动。2015年莆田市小学书法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厦门教师进修学院的书法专家为教师做了专题讲座,曾永新老师现场展示了书法练习指导课。
三是开展教师“三笔”比赛。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师“三笔”比赛,优秀作品在校园文化艺术长廊上展示。
四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学生写字比赛,优秀作品在走廊、过道、校刊校报、校园网站、文化长廊上展示。
五是每学年组织一次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优秀选手组队参加莆田市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成绩良好。
六是鼓励学生参加中国书法等级考试,促进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
五、捷报频传,硕果累累
我校学生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市级比赛中屡屡获奖,在省级、国家级大赛中成绩突出。我校的书法教育在本市享有较高的声誉。
存在的主要困难:
1、我校现有55个教学班,教师138人,女教师占80%,因国家生育二胎政策开放,产假教师较多,造成学校教师紧缺,书法教师均由语文老师担任,没有专职的毛笔书法教师,没有设置书法教研员。
2、书法课教师仅限于校内组织的书法专题培训,均没有参加区级及以上书法教学培训。
推进书法教育的主要措施:
1、加大书法课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相关书法课教师参加各级书法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逐步配备书法教学教研员和专职教师,开足上齐书法课,保质保量完成书法教学任务。
3、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契机,组建书法兴趣小组,开展书法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师生现场书法比赛,进一步推进书法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