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部控制的要素说明
内部控制的要素说明范围
本说明内容包括了公司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及其结构。
2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及其结构
内部控制的内容,归根到底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公司设计内部控制,是根据公司特征和需求(例如公司规模、业务构成、管理水平等),对内部控制要素加以有机组合。
2.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提供公司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公司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
2.1.1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无论是公司最高管理层还是其他成员都应当做到:严格
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以致形成不必要的压力;对敏感职位之间的财务分工要准确明细,以避免造成偷窃资产或隐藏不佳绩效的诱因;加强公司的内部审核制度;发挥公司董事会的职能,使其客观监督公司的高层管理阶层;提供道德方面的指导,使所有的雇员在一般和特定环境下能够保持正确的判断;制作文字化的行为准则和政策声明,将其传达给全体雇员;将诱发人们不诚实、非法和不道德行为的动机降至最低。
2.1.2评定员工的能力.管理部门须制定正式或非正式的职务说明书,逐项分析并规定各工
作岗位所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2.1.3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第二篇:COSO内部控制要素
COSO内部控制要素
COSO是指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它包括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协会。标准名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标准组织: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 隶属机构: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
标准作用:研究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的偶发因素,并为上市公司及其独立审计师,为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其他监管机构以及教育机构提供建议 形成时间:形成于1985年,报告1992年发布
COSO报告:1992年COSO委员会经过多年研究,针对公司行政总裁、其他高级执行官、董事、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高度概括,发布《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报告,即通称的COSO报告。
根据COSO内控框架,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控
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下列五个方面的要素支持:(五要素)–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在环境中进行,人的品性包括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等,它们是构成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的核心。–风险评估
企业必须制定目标,该目标必须和生产、营销、财务等作业相结合。为此,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控制活动
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当局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其用以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业已有效落实。–信息与交流
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 监测 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监控是一个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组织的过程。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顺应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融合的趋势,吸收了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结合《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正式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组成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和监控五个要素组成。
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对这五个要素进行深化和拓展,演变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八个要素,并首次提出了清晰的风险管理流程:
1)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2)以企业内部环境为基础,借助信息与沟通进行,并处于监控之下。
COSO于2013年5月14日发布《2013年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整体框架的17项原则:
本框架确立了十七项原则代表了与每个控制要素相关的基本概念。因为这些原则直接从控制要素中提炼,一个组织可以直接应用全部这些原则来实施内部控制。
这些原则都可以应用于运营、报告和遵循三类目标。这些每个控制要素内的原则如下:
控制环境
1、组织对正直和道德等价值观做出承诺。
2、董事会独立于管理层,并对内部控制的推进与成效加以监督控制。
3、管理层围绕其目标,在治理层监督下,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汇报条线、合理的授权与责任等机制。
4、组织对吸引、开发和保留与认同组织目标的人才做出承诺。
5、组织根据其目标,使员工各自担负起内部控制的相关责任。风险评估
6、就识别和评估与其目标相关的风险,组织做出清晰的目标设定。
7、组织对影响其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全范围的识别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决定风险应如何进行管理。
8、组织在风险评估过程中,考虑潜在的舞弊行为。
9、组织识别和评估对内部控制体系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改变。控制活动
10、组织选择并开展控制活动,将风险对其目标实现的影响降到可接受水平。
11、对(信息)技术,组织选择并开展一般控制以支持其目标的实现。
12、组织通过合理的政策制度和保证这些政策制度切实执行的流程程序,来实施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13、组织获取或生成,并使用相关、有质量的信息来支持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14、组织在其内部沟通传递包括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责任在内的必要信息以支持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15、组织与外部相关方就影响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事宜进行沟通。监督活动
16、组织选择、推动并实施持续且(或)独立的评估以确认内部控制的要素是存在且正常运转的。
17、组织在相应的时间范围内,评价内部控制的缺陷,并视情况与那些应采取正确行动的相关方(如:高级管理层,董事会)沟通。
第三篇:《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五要素
按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分为以下五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察
中国的《内控规范》借鉴了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结合中国国情,要求企业所建立与实施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五个要素:
1、内部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内部监督
详解:
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项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
END
—
第四篇: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制度说明(范文)
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制度说明
为了提高投资的质量,防范和降低投资的管理风险,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启鼎创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制度。
(一)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风险评估
(1)董事会下属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对公司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
(2)执行委员会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和重大危机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危机处理方案并监督实施;负责对基金投资和运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进行风险评估;
(3)各级部门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2、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包括自我控制、职责分离、监察稽核、实物控制、业绩评价、严格授权、资产分离等政策、程序或措施。
控制活动体现为:自我控制以各岗位的目标责任制为基础,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在公司内部建立科学、严格的岗位分离制度、授权制度、资产分离制度,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间建立重要业务处理凭据传递和信息沟通制度,后续部门及岗位对前一部门及岗位负有监督责任,使相互监督制衡机制成为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充分发挥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对各岗位、各部门、各机构、各项业务全面监察稽核作用,建立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3、信息与沟通
公司建立双向的信息交流途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呈报渠道。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保证了公司员工及各级管理人员可充分了解与其职责相关的信息并及时送达适当的人员进行处理。公司根据组织架构和授权制度,建立了清晰的业务报告系统。
(二)投资风险控制
1、投资研究风险的控制措施:
吸引高素质投资研究人才、金融人才、法律人才,定期进行培训,要求投资研究报告依据详实资料,并尽量进行实地研究等。
2、投资决策风险的控制措施:
(1)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及市场状况,审核投资组合方案,决定投资原则,控制基金投资风险;
(2)由投资决策委员会确定基金经理的投资权限,即基金经理对单一证券的投资规模超过一定金额时,需经过投资决策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3)投资基金经理对有价证券的投资,要在遵照投资决策委员会决定的投资原则和授权权限下,依据投资研究报告进行,并对投资个股进行跟踪、研究。
第五篇:内部控制五要素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五要素间的关系
——内部环境是基础,是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土壤,是一切内控制度、流程、控制点得以实施的根本条件。一个企业内控好坏,首先应该对其内控环境进行评价,如果环境不好,就需要更仔细和深入的进行建设,换句话说,如果环境建设得好,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文化,即使一些小方面存在控制不足,也并不重要。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这是内控体系核心三个环节。风险评估是内控建设的方向。并不是说企业所有的任何的操作都需要管控,使用无比繁琐的流程进行防范。内控体系强调成本效益原则,注重企业经营效果效率,就必须注重风险评估,以风险为导向的建设内部控制体系,非重大风险可以酌情简化,但是重大风险就需要认真将制度、流程和控制环节建设好。
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的核心环节,应该是嵌入在业务流程当中得以保证实施,并应该注意留下控制痕迹以供检查监督。
信息沟通包括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两个部分。信息采集和信息传递指的是企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各管理级次之间是否存在良好的沟通渠道。信息系统内控合规又是一个大课题,专门可以采用COBIT框架进行建设,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基础环境、总体控制和应用层面控制三部分。
——监督检查是使内部控制成为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这个环节内控工作就不是一个PDCA循环,或者说就不能不断优化和提升,体系就是一个静态而非动态的。监督检查方式包括了自我评价和独立评价,从实施频率来分可以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见过一个图,将内部环境放在第一排正中,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沟通放在中间一排,相互相连,第三排正中放置监督检查,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