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塘角学校学生养成教育
沥林镇塘角学校学生养成教育
充分认识自己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扎实细致、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活动,促进自己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自己健康人格的发展,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着眼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有关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从而为自己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目标任务
⒈突出进行做人习惯的养成教育。
要求学生尊老爱幼,衣着整洁,语言文明,会用礼貌用语,能与同学友善相处,乐于关心别人,做到不说谎话,不说脏话、粗话,热爱集体,言谈兴止符合学生身份,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
※要培养学生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
⒉突出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要求学生按时上学,桌面用品摆放整齐,课前能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善于观察、思考、总结。乐于动手,勤于自学,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作业认真整洁,书写工整,写字姿势正确。放学后能按时回家,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能采取多种方法阅读。
※要培养自己桌面用品摆放整齐,写字姿势正确的习惯。⒊突出进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要求学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做有危险的游戏。遵守交通法规,保持教室、校园整洁。
※要培养自己养成不乱扔果皮纸屑的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⒋突出进行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
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值日工作,能主动拾果皮纸屑。学会洗衣、洗碗、扫地等家务劳动,物品摆放整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
※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劳动工具摆放整齐。
第二篇:塘角学校转学证明书--正式版
转学证明转 学 证 明
编号:
我校
学号,因
就读,请给予以办理有关入学手续。
(学生档案,学生手册随附)
学校(章)
年月日编号:我校年级班学号,因要求转到就读,请给予以办理有关入学手续。学校(章)年月日(学生档案,学生手册随附)
第三篇: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特校教育科学课题示范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申报、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课 题 主 持 人: 王 玉 兰
所 在 单 位:
镇江市特教中心
申 报 日 期:
2006.04
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王玉兰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73.11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技术
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
镇江市宝塔山都天庙100号
邮政编码
212003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现代社会要求每个社会人应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修养,应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文明素质。青少年时期正是这些文明素质形成的最基础、最关键、最有效的时期。国务院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学校对养成教育虽然年年都在抓,但由于教师教育观念、落实措施的不到位,致使部分学生反复性较大。想办法减少反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良好行为习惯做基础,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我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教育尤其是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有其优秀的内涵和内容,也有已经不适应现代文明社会要求的内涵和内容,必须按照现代文明社会道德标准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
(3)学校的德育工作明显存在着对教育的客体关注较多,而对教育的主体认识不够。德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灌输、授予,而较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制约了道德品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养成教育转向分年级推进和学校常规教育紧密结合,开展有效教育体验活动,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学生一生奠基。
(4)现时代的各种社会问题及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视文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有的严峻挑战。
(5)道德品质必然外显为行为习惯,所以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进行研究性的实验不仅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而且必将具有坚实丰厚的(可操作性)和生命力(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相应的长效性)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残疾学生行为习惯差、缺乏自主性的问题,通过养成教育强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培养残疾学生自食其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2)解决养成教育“堵”多,“疏”少,校内教育多,校外实践少的问题,探索特殊学校养成教育新模式,为德育工作者掌握教育技能和方法提供服务。
(3)解决养成教育缺乏目的性、科学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制定适合特殊学校发展的养成教育目标及评价体系,实现教育实效化、最优化。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当前国外中小学生品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道德观念淡漠、精神空虚、贪图和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等。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德育过程是品德成分相互作用的过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是一个有序、逐步深化的过程,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习惯是最终的结果。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努力和继承传统,一个国家的公民才能成为一种修养高、行为规范,有教养的文明人,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国内:我国由于家庭、社会对养成教育的不重视,许多公民出现了与文明社会向违背的失德失范行为,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时期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不仅影响他人、也贻害自己。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特殊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大多仅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授予,缺乏教育的时代性和灵活性,致使不少聋生染上许多陋习,有的在校生离家出走学偷窃,还有的学生毕业沦为犯罪分子。这从表面上看像是学生道德败坏问题,但实际上是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小就没抓好。目前,特殊学校还没有一套较为科学的养成教育的模式、目标及评价体系,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其次,特殊学校德育队伍良莠不齐,德育工作能力欠缺,需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我校学生是由聋人和智障人组成的特殊群体,由于身心缺陷导致了这些残疾学生存在许多不良习惯。故这群残疾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深远意义。首先养成教育有利于矫正残疾学生不良的行为缺陷;其次通过强化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可以帮助残疾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最后是现代文明社会对公民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残疾人也是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对残疾学生加强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进步,可见,提高残疾人的文明素养,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德育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人的行为习惯则是做人的核心,养成教育是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必须长期坚持把养成教育抓实、抓好。
2、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研究价值
(1)探索建立一条适合残疾学生养成教育新模式。此课题将本着“基于学校,从实际出发,发展特殊学生”的原则,实现“以学生为本、体现主体性;以生活为导向、体现综合性;以训导为手段、体现强化性;以活动为载体、体现实效性”的原则,开发、研究出:“体现学校本土特色,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反映学校教育特点,展示学校育人成果” 的具有特殊教育个性和特点的养成教育目标,从而实现教育内容向生活渗透,教育方式向活动延伸,教育目标向多元综合的整体教育效果。
(2)制定一套适合特殊学校学生发展的养成教育目标,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填补学校校本教育的空白。
(3)建立一种科学的特殊学校养成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满足个性发展。为班主任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实践价值
(1)改变传统“高、大、全” 的灌输形式,从“近、细、实”着手,创新养成教育新模式,为德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2)制定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养成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不仅使德育工作有可操作性,更具有推广价值,从而填补特殊学校养成教育的空白。
3、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具有勤学上进、刻苦钻研的精神,大多教师还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这其中主持省、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的2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中层以上领导5名,校级骨干教师2名。
(2)在课题研究之前,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必要的研究资料。同时我们在设备、时间、经费、人力和相关理论作了充分的准备,保证了该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
(3)本课题组将根据课题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和研究计划,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定期研究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完善课题研究相关制度,确保本课题如期结题。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界定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德育中最具社会继承性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德育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人的行为习惯则是做人的核心。可见,养成教育是我们中、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
课题支撑性理论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2)《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作者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在中曾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不断训练和反复强化得来的,不是仅凭说教培养出来的。
(3)发展理论:发展理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使人身心发展,人的质量得到提高。本课题运用此理论旨在矫正残疾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4)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者认为对学生的成功给予奖励是与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小组相依关系的概念相一致的。把学生放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通过不断强化好的行为,能培养学生定型性行为。
(5)“循环说”理论: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循环往复,使螺旋式上升的。低年级训练过的,到了中高年级还要经常重复训练,否则难以巩固。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理论假设
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符合现代文明社会要求的道德意识和观念,掌握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时代对学校德育的要求,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的要求,也是改变残疾学生实际道德现状的要求。本课题将依据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确定素质化的养成教育目标,并以素质化的养成教育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变革现有的养成教育和训练模式,使学生的行为和能力同步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研究目标
(1)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镇江市特教中心学生手册》的要求,明确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突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
(2)贯彻教会学生做人一条主线,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当中。结合常规教育,从落实《一日行为规范》做起,培养学生好习惯。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训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
(3)以评价促养成,坚持每月、每学期的自评、互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内在需要,减少教育的反复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子课题设计
(1)学生养成教育训导模式研究。
(2)学生养成教育目标分层研究。
(2)学生养成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重点
(1)在常规教育中,抓实养成教育各项要求。教育部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自律、日查、月评”等常规教育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坚实基础。
(2)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教育学专题》强调,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和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实质就是教书育人。因此,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使养成教育服务于课堂教学。
(3)在家校结合中,营造养成教育良好氛围。《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实效性。
(4)在“五小”公民实践中,增强养成教育效果。《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重要作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结合“五小”公民实践、助人为乐做好事、向有困难人献爱心等形式,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社会公德教育。结合学习身边学习榜样,如:区、校级三好学生,校园之星,营造比学习、比提高、知诚信的教育氛围,增强养成教育效果。
(5)在环境建设中促使养成教育“入脑入心”。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学校在注重课改的同时,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营造育人文化的氛围,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
(6)在课题管理中,加大养成教育研究力度。在课题研究全程中,坚持“不求人人有课题,但求人人都参入”的原则,指导班主任开展子课题研究,让更多教师参入到课题研究中来,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并健全课题研究档案。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
实验准备阶段(2006.4~2006.8)
(1)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证报告、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2)落实专题研究的实验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实验研究阶段(2006.9~2008.12)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和成果交流、观摩汇报活动;
(3)参加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周燕 周光华
实验总结阶段(2009.1~2009.9)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2)汇编研究成果;
(3)举办课题现场观摩会,邀请专家鉴定。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在每月班级阶段小结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每学期搞好经验总结,推广有价值的做法,使研究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2)个案研究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典型个案的追踪与分析,了解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丰富课题的研究内容。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小班化教育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边实践边修改,边总结边提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优化合作学习小组。
(4)问卷法: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对材料整理加工和分析综合,强化学生道德认识,扎扎实实落实养成教育阶段重点。
(5)观察法:在平日教学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研究中存在问题。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1、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或班队会实录4个 光
盘 2006.4~2008.12
2、可操作、推广的《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设计》一辑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3、学校实验方案、工作报告、一套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4、《学校养成教育目标及评价》一套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5、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论 文 集 2006.4~2008.12
6、养成教育案例 案 例 集 2006.4~2008.12
7、实验研究总结 实验报告 2009.1~2009.9
8、实验成果汇编 实验成果 2009.1~2009.9
四、评审意见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所在县(市)、区教科室(所)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教科所审定意见
第四篇:学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重庆市盲人学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貌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写字读记日记作业”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健身习惯”教育,认真做早体操和课间操,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每生最好培养一项体育专长。
5、通过“安全健康教育”,让学生懂得要珍惜生命,安全才能回家。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中高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走读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5、安全健康教育
(一)纪律:
1、教育走读及周末返家学生上学掌握时间,不提早来校。
2、走读及周末返家学生上学、放学不在路上逗留,及时到校或回家。
3、晚自习结束后教育学生认真打扫卫生,按时离教室。
(二)集会:(包括广播操进出场等)
1、上下楼梯靠边走(课间、平时上下楼梯靠右行),静齐,速度适中,不求快,不奔跑,不推搡。
2、队伍行进中如遇鞋脱、鞋带散等意外要整理时,教育学生需出列,待整理完毕后再回归队伍。
(三)课间活动:
1、不跳楼梯,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栏杆,不滑扶手,不做有危险的活动。
2、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奔跑,开展体育活动,课间游戏要到操场。同学间开展室内活动要适当,不拿剪刀、锥笔、字版等坚硬物品做游戏。
3、上厕所要避开高峰,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
4、雨天路滑要小心,同学之间不推搡。
(四)体育活动:
1、不开展有危险的活动,剧烈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2、除不能在教学楼上开展体育活动外,更不能在二楼以上做集体跳跃运动,以防共震生险。
(五)卫生
1、不吃不洁食物(如无证摊上的油炸品等),不喝生水,提倡自带开水。
2、不围抢校外人员散发的宣传品、广告纸、优惠券等。
3、打扫卫生时不要爬高或擦没有护栏易生危险的玻璃窗。
(六)用电安全
1、教给学生预防触电的知识。
2、不湿手开关电器,拨插插座。
3、发现有电器损外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德育处。
(七)自护知识
1、上学期间遇陌生人寻找,应及时向班主任汇报,中途离校要征得班主任或相关任课教师同意并带上“离校单”交给门卫方可离校,不擅自旷课或早退。
2、校外遭遇抢劫要智斗,先保证人身安全。发生危险(比如落水、受伤等)要喊大人帮助。发生事故不隐瞒,及时向家长报告。
3、不玩危险玩具(如仿真子弹枪,皮弹弓等),更不能将危险玩具带入校内。
4、下雨天上下学注意安全,不在教室内、走廊上、楼梯过道上撑伞,以免拥挤而戳伤身体(眼睛、脸面等)。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各年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
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团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周一下午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个周一,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办好“小白鸽”广播站、学校宣传栏、板
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4、寓“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
团队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学校团队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外,对队员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规定。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形式)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团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3、设立校外教育辅导站,通过参观访问教育基地,培养和激发儿童的“五爱”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
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周日记》和《值日登记表》上。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中队争星活动,以值日生和卫生监督员为主要管理成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就餐、就寝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行规优秀班级”、“校园之星”评选制度:每个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评选出“校园之星”。并根据本月的中队争星情况,评选出“行规优秀班级”。学期结束再从每月的“行规优秀班级”中评选出本学期的“文明示范班”。这样,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学地遵守规范。
第五篇:学校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文明的举止和高尚的品质,根据**县教育体育局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为指导,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注重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组织领导
组长:
成员:
三、工作目标
学校从礼仪、生活、学习、节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养成教育。通过“礼仪习惯”教育,教会学生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待人有礼貌,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掌握交往的技巧和策略,增强交往意识,提高交往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同学间的矛盾与纠纷;通过“生活习惯”教育,教会学生自尊自爱,做到生活有合理规律,人生有健康发展规划,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明确奋斗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增强节俭意识,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四、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要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节俭四个方面,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1)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2)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3)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不争抢座位,主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
(4)在校内一律着校服。
(5)进入教室不打闹、不喧哗。
(6)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问好,声音洪亮、整齐。
(7)上课迟到,在教室门口先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才可进入,进教室时,脚步要轻。
(8)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9)上课时如有紧急情况需要离开课堂,需向老师请假,经老师同意后才可以出去。
(10)在校内外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进出校门要下车,上下楼梯要文明礼让,不拥挤,使用“请”、“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不说脏话,不骂人。
(11)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不联系校内外人员恐吓甚至殴打同学,有问题要及时向班主任或其他老师报告。
(12)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
(13)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14)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2、学习习惯
(1)课前要预习,提前阅读教材,自主查找资料,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5分钟要准备好学习用品,如:课本、导学案、双色笔等,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4)上课精力集中,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主动展示,大胆质疑,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及时用双色笔纠错和整理。
(5)作业要书写认真,步骤规范,按时、定时完成。
(6)养成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再答题的习惯;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考试不作弊。
3、生活习惯
(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不留披肩发,长发应扎起。
(2)早晚漱牙,勤洗澡,勤剪指甲,穿戴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按时作息,按时起床、洗漱、整理宿舍内务、吃饭,行动要快速。
(4)按时到班,上课不迟到。有事、有病要自觉履行请假手续,不擅自出校门。
(5)课间休息,应保持教室环境的静、洁,不得高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打架骂人。
(6)集会有秩序,站队不挤、不拖、听口令,动作快。
(7)爱护校园环境,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不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8)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活动中要自觉维护秩序,按次序就座,不随意走动,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
(9)星期天、节假日学习、放松要有合理规划,看电视、上网有限度,不放纵,不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动。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10)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11)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4、节俭习惯
(1)用水、电要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做到人走灯灭,人离阀关。
(2)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支笔。
(3)爱护桌椅、门窗、板凳等公物及校园内的公共设施。
(4)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不随便丢弃饭菜,节约每一粒粮食。
(5)不乱丢乱放拖把、扫帚、簸箕等用具。
(6)勤劳俭朴,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孝敬父母。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1、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各班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力度。
2、把行为规范教育始终渗透在文化课及专业课教学之中,利用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教育,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发挥课堂养成教育的优势。
3、充分利用班级活动、班会等时间,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我们方案中的养成教育内容,并注重在理论和行动上加强引导,明确具体的要求,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学习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有”、“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有”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待人有礼貌,心中有他人,人人有爱好;“五无”即室内外地面无垃圾,桌凳上无刻画,墙壁无污渍,橱窗无破损,出言无脏话。
4、通过“知、比、纠、行” 系列教育开展行为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知”——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纠”——发挥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5、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坚持每周一班会课,班主任要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并安排下周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或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6、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发挥学生会、团队作用,办好班级文化,利用学校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7、开辟社会教育途径,通过家长会、家访和聘请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教育途径,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8、加强评价引导。制定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周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组成多个体验组(校门秩序、环境卫生、宿舍“两休”、课间操秩序、餐厅秩序等),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周班日记》和《值日登记表》上。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以值日领导、值日教师、班主任为主要管理成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礼仪、纪律、两操、就餐、就寝等情况进行监督,充分发挥每月“优秀班集体”的评比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开展各种评比活动:
①“优秀班集体”的评比。结合各项评比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每周及学期末评选出“优秀班集体”。
②“优秀学生”评比。每年每班推荐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予以展示表彰。
③利用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4)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阵地,表彰、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弘扬新风正气。
总之,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反复抓、抓反复,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在科学施教方法指导下,拿出耐心,献出爱心,持之以恒才会使学校的养成教育硕果累累。
2014年6月